风险识别等级划分Word版
风险辨识:等级划分
![风险辨识:等级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9e75ee57763231126fdb111e.png)
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方法介绍该方法认为: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频繁程度);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步骤组成评价小组;熟悉评价对象;明确评价赋分标准;赋分;评价计算。
一、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可以预料6 相当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二、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 每月一次暴露1 每年几次暴露0.5 非常罕见地暴露三、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 灾难,数人死亡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 严重,重伤3 重大,致残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四、危险性分值D=LEC等级分值危险程度5 >320 及其危险,不能继续工作4 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3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 20~70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1 >20 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优缺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值及划分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示例例如,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汽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汽。
最新风险识别等级划分
![最新风险识别等级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620f73cdc8d376eeaeaa316f.png)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D=L E C甘谷驿采油厂安全班本绩效工程指导材料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方法介绍该方法认为: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频繁程度);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步骤组成评价小组;熟悉评价对象;明确评价赋分标准;赋分;评价计算。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危险性分值D=LEC优缺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值及划分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示例例如,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汽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汽。
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汽容易扩散到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D=LEC=3×6×15=270270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
采取措施后(LEC)1、加强通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潜在危险),属“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其分数值L=1;2、降低员工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如规定工作时间或轮班作业,原来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至少可降低一半;,取E=3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f5881b8cf90f76c661371ad9.png)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D=L E CXXXXX厂安全班本绩效工程指导材料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方法介绍该方法认为: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频繁程度);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步骤组成评价小组;熟悉评价对象;明确评价赋分标准;赋分;评价计算。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危险性分值D=LEC优缺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值及划分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示例例如,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汽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汽。
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汽容易扩散到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D=LEC=3×6×15=270270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
采取措施后(LEC)1、加强通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潜在危险),属“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其分数值L=1;2、降低员工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如规定工作时间或轮班作业,原来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至少可降低一半;,取E=3 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a0a50375866fb84ae55c8d36.png)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风险识别等级划分D=L E C甘谷驿采油厂安全班本绩效工程指导材料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方法介绍该方法认为: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频繁程度);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步骤组成评价小组;熟悉评价对象;明确评价赋分标准;赋分;评价计算。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危险性分值D=LEC优缺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值及划分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示例例如,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汽爆炸极限范围为-%,属一级可燃蒸汽。
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汽容易扩散到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D=LEC=3×6×15=270270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精编文档).doc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精编文档).doc](https://img.taocdn.com/s3/m/57ccca8d4afe04a1b071dee7.png)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风险识别等级划分D=L E C甘谷驿采油厂安全班本绩效工程指导材料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方法介绍该方法认为: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频繁程度);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步骤组成评价小组;熟悉评价对象;明确评价赋分标准;赋分;评价计算。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危险性分值D=LEC优缺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值及划分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示例例如,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汽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汽。
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汽容易扩散到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D=LEC=3×6×15=270270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
采取措施后(LEC)1、加强通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潜在危险),属“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其分数值L=1;2、降低员工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如规定工作时间或轮班作业,原来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至少可降低一半;,取E=3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90606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90606](https://img.taocdn.com/s3/m/271cab4d227916888586d71f.png)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D=L E CXXXXX厂安全班本绩效工程指导材料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方法介绍该方法认为: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频繁程度);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步骤组成评价小组;熟悉评价对象;明确评价赋分标准;赋分;评价计算。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危险性分值D=LEC优缺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值及划分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示例例如,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汽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汽。
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汽容易扩散到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D=LEC=3×6×15=270270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
采取措施后(LEC)1、加强通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潜在危险),属“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其分数值L=1;2、降低员工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如规定工作时间或轮班作业,原来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至少可降低一半;,取E=3 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c5b7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c.png)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1.物理危险源:指那些由于物质或物理状态的特点而对人的生命和健
康构成的威胁,如高温、低温、高压、高音、高频、高脉冲电流等。
2.化学危险源:指那些对人体有毒、有害、刺激、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如有害气体、爆炸品、易燃、易爆物质等。
3.生物危险源:指那些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病等。
4.人为危险源:指那些由人的行为、活动等造成的危害,如动作不慎、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
5.自然灾害危险源:指那些由自然界的气候、地质、水文等变化引起
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等。
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是指对不同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依据其危险性和
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分级
1.风险评估指标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和计算相应的风
险指标,如可燃气体的爆炸指数、有毒气体的浓度等,以评估其风险等级。
2.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相关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定性分析,将风险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3.定量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实验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分析,运用数
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将风险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危险源
的性质和可能的危害程度,同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
防控措施和措施,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完整word版)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完整word版)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ad892998e9951e79a89279f.png)
企业LOGOXX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XX公司2018年6月目录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3.1 风险 (3)3.2 可接受风险 (4)3.3 重大风险 (4)3。
4 危险源 (4)3.5 危险源辨识 (4)3。
6 风险评估 (4)3。
7 风险分级 (4)3。
8 风险分级管控 (5)3.9 风险控制措施 (5)3.10 风险信息 (5)3。
10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5)4 工作要求 (6)4。
1文件体系要求 (6)4。
2 基本要求 (6)5 工作目标 (8)6 工作程序和内容 (9)6.1 成立工作机构 (9)6.2 人员培训 (9)6。
3 策划与准备 (9)6.4危险源辨识 (10)6。
5风险评估 (13)6。
6风险分级 (13)6.7制定风险清单 (16)6。
8风险分级管控 (16)6.9绘制公司安全风险图 (18)6。
10 形成风险分级管控运行机制 (19)1 范围本手册规定了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手册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手册.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GB/T 27921-2011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 18218-201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3 术语和定义3.1 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3。
2 可接受风险根据法律法规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公司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3 重大风险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word完整版)风险评估等级
![(word完整版)风险评估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aeaee68d31b765ce040814b6.png)
风险等级确定标准表
备注:风险指数的确定: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检测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风险指数RPN=出现的可能性×结果严重性×风险的可识别性,风险级别:得分小于20分为低风险,20-30分为中等风险,大于30分为高风险。
RPN为20分以下为合理可接受风险。
备注:风险指数的确定: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检测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风险指数RPN=出现的可能性×结果严重性×风险的可识别性,风险级别:得分小于20分为低风险,20-30分为中等风险,大于30分为高风险。
RPN为20分以下为合理可接受风险。
控制效果等级评定使用如下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
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表
备注:控制效果指数的确定:对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和控制的彻底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控制效果指数RPN=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控制的彻底性,控制效果级别:得分≤25分为低风险,得到较好控制,26—59分为中等风险,得到一般控制,大于60分为高风险,得到较差控制.RPN为25分以下为的可接受风险,部分待内审检查确认风险等级的,应依据内审结果判定可接受性。
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表
备注:控制效果指数的确定:对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和控制的彻底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控制效果指数RPN=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控制的彻底性,控制效果级别:得分≤25分为低风险,得到较好控制,26—59分为中等风险,得到一般控制,大于60分为高风险,得到较差控制。
RPN为25分以下为的可接受风险,部分待内审检查确认风险等级的,应依据内审结果判定可接受性。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10741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10741](https://img.taocdn.com/s3/m/c8c567ed0029bd64783e2c63.png)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D=L E C甘谷驿采油厂安全班本绩效工程指导材料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方法介绍该方法认为: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频繁程度);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步骤组成评价小组;熟悉评价对象;明确评价赋分标准;赋分;评价计算。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可以预料6 相当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 极不可能0.1 实际不可能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 每月一次暴露1 每年几次暴露0.5 非常罕见地暴露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 灾难,数人死亡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 严重,重伤3 重大,致残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危险性分值D=LEC等级分值危险程度5 >320 及其危险,不能继续工作4 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3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 20~70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1 >20 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优缺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值及划分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示例例如,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汽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汽。
廉政风险识别防控表精编WORD版
![廉政风险识别防控表精编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a2d4b1581b6bd97e19ea04.png)
廉政风险识别防控表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单位)部门廉政风险识别防控表单位(盖章):石城县工商局
(单位)部门廉政风险识别防控表单位(盖章):石城县工商局
(单位)部门廉政风险识别防控表单位(盖章):石城县工商局
(单位)部门廉政风险识别防控表单位(盖章):石城县工商局
(单位)部门廉政风险识别防控表单位(盖章):石城县工商局
(单位)部门廉政风险识别防控表单位(盖章):石城县工商局
(单位)部门廉政风险识别防控表单位(盖章):石城县工商局
(单位)部门廉政风险识别防控表单位(盖章):石城县工商局
(单位)部门廉政风险识别防控表单位(盖章):石城县工商局
(单位)部门廉政风险识别防控表单位(盖章):石城县工商局
(单位)部门廉政风险识别防控表单位(盖章):石城县工商局
(单位)部门廉政风险识别防控表单位(盖章):石城县工商局
(单位)部门廉政风险识别防控表
单位(盖章):石城县工商局
(单位)部门廉政风险识别防控表单位(盖章):石城县工商局。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98721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98721](https://img.taocdn.com/s3/m/4abb2ec7783e0912a3162a30.png)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D=L E CXXXXX厂安全班本绩效工程指导材料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方法介绍该方法认为: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频繁程度);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步骤组成评价小组;熟悉评价对象;明确评价赋分标准;赋分;评价计算。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可以预料6 相当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 极不可能0.1 实际不可能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 每月一次暴露1 每年几次暴露0.5 非常罕见地暴露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 灾难,数人死亡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 严重,重伤3 重大,致残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危险性分值D=LEC等级分值危险程度5 >320 及其危险,不能继续工作4 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3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 20~70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1 >20 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优缺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值及划分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示例例如,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汽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汽。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d7aab7283169a4517723a3fc.png)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D=L E C甘谷驿采油厂安全班本绩效工程指导材料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方法介绍该方法认为: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频繁程度);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步骤组成评价小组;熟悉评价对象;明确评价赋分标准;赋分;评价计算。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危险性分值D=LEC优缺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值及划分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示例例如,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汽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汽。
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汽容易扩散到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D=LEC=3×6×15=270270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
采取措施后(LEC)1、加强通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潜在危险),属“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其分数值L=1;2、降低员工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如规定工作时间或轮班作业,原来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至少可降低一半;,取E=3 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20200919230336)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20200919230336)](https://img.taocdn.com/s3/m/2531c2110029bd64793e2c93.png)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D=L E C甘谷驿采油厂安全班本绩效工程指导材料/ 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方法介绍/ 该方法认为: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频繁程度);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步骤组成评价小组;熟悉评价对象;明确评价赋分标准;赋分;评价计算。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危险性分值D=LEC优缺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值及划分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示例例如,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汽爆炸极限范围为-%,属一级可燃蒸汽。
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汽容易扩散到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 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 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 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 15。
D = LEC= 3X 6X 15 = 270270处于160- 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的范畴。
采取措施后(LEC)1、加强通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潜在危险),属“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其分数值L= 1;2、降低员工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如规定工作时间或轮班作业,原来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至少可降低一半;,取E= 3 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 15。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 (2)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 (2)](https://img.taocdn.com/s3/m/03f2ac6467ec102de3bd8905.png)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D=L E C甘谷驿采油厂安全班本绩效工程指导材料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方法介绍该方法认为: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频繁程度);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步骤组成评价小组;熟悉评价对象;明确评价赋分标准;赋分;评价计算。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危险性分值D=LEC优缺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值及划分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示例例如,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汽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汽。
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汽容易扩散到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D=LEC=3×6×15=270270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
采取措施后(LEC)1、加强通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潜在危险),属“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其分数值L=1;2、降低员工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如规定工作时间或轮班作业,原来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至少可降低一半;,取E=3 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d998fc0af111f18583d05a5a.png)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D=L E C甘谷驿采油厂安全班本绩效工程指导材料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方法介绍该方法认为: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频繁程度);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步骤组成评价小组;熟悉评价对象;明确评价赋分标准;赋分;评价计算。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危险性分值D=LEC优缺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值及划分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示例例如,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汽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汽。
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汽容易扩散到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 =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D=LEC=3×6×15=270270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
采取措施后(LEC)1、加强通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潜在危险),属“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其分数值L=1;2、降低员工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如规定工作时间或轮班作业,原来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至少可降低一半;,取E=3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风险识别级别划分标准
![风险识别级别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1af6c1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2.png)
风险识别级别划分标准标题:风险识别级别划分标准详解一、引言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险识别则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其准确性与全面性直接影响后续的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制定。
风险识别级别划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对各类潜在风险进行有效区分和优先级排序,以便更准确地预测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风险识别级别划分原则1. **全面性原则**:风险识别应覆盖企业运营的所有领域和环节,包括但不限于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并据此进行全面细致的级别划分。
2. **重要性原则**:根据风险可能对企业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程度来确定其级别,即风险越大,级别越高。
3. **可能性原则**:结合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判断,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越大,其识别级别通常也相应较高。
三、风险识别级别划分标准一般情况下,风险识别级别可以划分为三级或五级,具体如下:1. **一级(低风险)**:风险事件发生概率较低,且即使发生,对企业的影响较小,可常规管理监控。
2. **二级(中低风险)**:风险具有一定发生概率,但可通过现有管理体系和资源得到有效管控,对企业经营虽有一定影响,但在可控范围内。
3. **三级(中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适中,一旦发生可能对企业的运营或目标实现产生较大冲击,需要制定专门的风险防控计划并持续关注。
4. **四级(中高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高,且一旦发生将对企业的核心业务或战略目标构成威胁,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投入必要资源进行管理。
5. **五级(高风险)**:风险事件极有可能发生,且后果严重,可能导致企业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危及生存,必须作为最高优先级进行管理和防范。
四、结语风险识别级别划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企业战略调整等因素进行动态更新和优化。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依据科学的标准进行风险分级,并以此为基础,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的风险防控策略,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
D=L E C
XXXXX厂
安全班本绩效工程指导材料
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
方法介绍
该方法认为: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频繁程度);
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
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评价步骤
组成评价小组;熟悉评价对象;明确评价赋分标准;赋分;评价计算。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危险性分值D=LEC
优缺点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值及划分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示例
例如,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汽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汽。
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汽容易扩散到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D=LEC=3×6×15=270
270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
采取措施后(LEC)
1、加强通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潜在危险),属“可能性小,
完全意外”,其分数值L=1;
2、降低员工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如规定工作时间或轮班
作业,原来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至少可降低一半;,取E=3 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
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4、劳动保护:身体健康损害程度降低。
D=LEC=1×3×15=45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措施
气体检测:事故发生极不可能,D=LEC=0.2×6×15=18
“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