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沧桑30年 公路交通大变迁
改革开放30年城市交通的变迁
改革开放30年城市交通的变迁作者:李雨蒙来源:《中国民商》2017年第08期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在这波澜壮阔的30多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
日新月异的交通方式、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让大家不再为出行发愁。
从悠长的胡同到静谧的小巷,从热闹的马路到繁华的街道,从宽阔的高速公路到封闭的环路,行走在路上的人,飞驰在路上的车,所有的这一切,每天都在改变。
自行车王国1980年代,以“永久、凤凰、飞鸽、红旗、金狮”国内自行车行业五大品牌企业为首,中国共有自行车制造厂60余家,自行车零部件厂千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
自此,自行车成为了老百姓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大街上随处可见庞大的自行车流。
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
那时每日上下班时壮观的自行车洪流,更是让中国成为外国人眼中的“自行车王国”。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进入1990年代后,自行车变成不再具有象征意义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在百姓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悄然改变。
伴随着中国城市里自行车洪流的消退,继续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对自行车使用有全新的认识的中国人正在不断增加。
随着中国人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一部分人还会重新选择这种没有噪音、污染和健康的交通工具。
就像如今在大街小巷飞驰的样式各异的共享单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休闲、时尚的绿色出行方式。
三轮车与摩托车1970年代,雖然满城穿街走巷“嘎咕,嘎咕”的三轮车是当时市民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
一般大家平时也消费不起。
只有家人病了、有产妇出院等特殊情况才能偶尔“奢侈”一回。
那时的三轮车师傅都是本地人,说起话来也比较亲切,“踏儿哥”的称谓是在1990年代的后期才兴起的。
在当时的概念中,三轮车的地位与今天的奔驰、宝马的地位差不多。
1980年代初,摩托车开始进入初级发展时期。
从交通变化看社会的变迁
从交通变化看社会变迁开题报告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在这波澜壮阔的3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
30年前,大家总是这样描述当时的交通状况:“开门就是坡(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坡,啥时有大路,修到咱这坡?”30年后,条条宽敞的公路、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让大家不再为出行难,为农产品运不出山而发愁了。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交通大发展的30年。
本专题将从公路、航空、水运等方面展示交通30年的蜕变。
交通运输是联系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纽带,是沟通城乡,联系各地区以至国内外的重要环节,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的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左右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布局。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没有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和管理手段,就难以卓有成效地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的经济建设。
同时,快捷方便的交通在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也占有突出地位,一地区的交通状况直接提高或降低工作的效率。
城市是交通网络上的枢纽,城市交通的滞塞与通畅,不仅左右着城市的发展状况,而且对于地区甚至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运转,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1.建国初期——小骡拉车跑得欢当时的交通已经开始有些步入“轨道”,可是会发现当时的交通工具是有牲畜拉车,类如骡车、马车、牛车……但这些所谓的交通工具可能是在当时不错的了,据了解当时的这些交通工具也需要“行车驾照”,可见当时的交通工具还是不怎么发达的。
2.70年代——人力踏车满街跑在70年代,自行车看来已经很普遍了,街头车流很多,摩托车、汽车……也都陆续出现了,这说明从70年代开始我国的交通工具已经有所进步,像这些“洋货”在大马路上开始成为平常事,这说明中国的交通已经开始迈向新的曙光,迎接新的开始。
3.90年代——铁轨连通你我他90年代,火车之类的新交通工具也逐渐在我国遍地开花,从建国到70年代来看, 90年代的交通已经相对算比较先进了,这也同样说明中国的交通发展前途是无限的,在90年代的人们生活也慢慢步入轨道,这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也是有一定的联系的4.现如今条条道路通罗马。
中国70年交通巨变的感慨说说_追梦70年交通巨变的感言
中国70年交通巨变的感慨说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公路、铁路、航空等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冲破千山万水,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国70年交通巨变网友的感慨说说,一起来看看吧!中国70年交通巨变的感慨说说1.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老百姓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有路可走”到“有车可坐”“有机可乘”,我们要感恩祖国!2.改革开放以来,彻底告别了“山间铃响马帮来”“火车没有汽车快”“百姓通信靠吼”的时代。
3.中国70年交通的巨变并不只是科技的巨大变革,更是无数人共同奋斗和奉献的见证。
4.新中国这7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方方面面都值得骄傲。
尤其是中国70年交通的巨变,带来的是近14亿中国人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感恩祖国!5.70年来中国的交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交通巨变带着我们体验“时间加速度”,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我为五星红旗感到自豪!6.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重庆直辖……在这场由150个新中国第一、60个关键指标织就而成的历史画卷中,不少“重庆元素”亮相。
我为我是重庆人感到骄傲!7.中国70年交通巨变,今日之成就,是往昔岁月不懈奋斗的回报,亦是开启未来征途的基石。
8.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交通领域的巨大变化,连通的是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带来的是近14亿中国人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9.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70年之间,人们的交通出行有着很大的变化,如今的交通工具以及出行的方式多种多样,任你选择。
最能体现的是大马路上的变化,从羊肠小道到宽阔马路,从满街的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私家车进入千家万户,可以说在一条马路上,记录了这70年来的交通出行变化。
10.机场、高速、旅游公路、柏油路、水泥路等从无到有,高铁建设正如火如荼,北上抑或南下,荔波人可选择出行的交通方式越来越多,距离也越来越近。
11.交通兴,百业兴。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路不通、道难行、交不便、通不畅”的局面转变成今天“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美好画面。
改革开放30周年感言——我感受的南通交通变化
---------------------------------------------------------------范文最新推荐------------------------------------------------------ 改革开放30周年感言——我感受的南通交通变化改革开放前,南通的交通不发达。
当时,人们对南通的印象是好进来,不好出去。
与其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长江把南通阻隔在东方一角。
那时有公路,不好走,人们说汽车跳南通到,坐汽车到南京270多公里要走一天时间。
长江上水路发达,也是南通人和外地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不过很麻烦,一般情况下买轮船票的人太多,有时人山人海。
不是始发航班的轮船还有计划限制,有时还有可能买不到票,请熟人代买,有交情无交情的事后送包大白兔奶糖表示感谢是常事。
坐轮船时间长,到上海100多公里,要走一晚上,上游到武汉要走三天,到重庆要走六天,慢死人了。
这就是改革开放前南通的主要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
改革开放后,交通发展变化太快太大了,海陆空一齐上。
先说这空路,南通在地级市中领先修了飞机场,空中航线开通了好几条,现在坐飞机出行,已经惠民。
再说公路建设更是了不起,在宁通一级公路的基础上修建的宁通高速公路,把南通到南京的交通距离从一天时间缩短到三个多小时。
以后又修建了沿海高速、宁启高速。
从此,从东方到西方的公路通道畅通无阻。
为了解决长江的阻隔,从通沙汽渡、通常汽渡到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洋口港大海港的建设,天堑变通途。
使南通通往全中国,通往全世界,真正实现了桥港新时代。
南通铁路的建设,圆了南通人民百年的铁路梦,新长铁路通车的喜悦还未褪去,咣1 / 14当一声,二梦又醒,宁通铁路又通车了。
坐火车到北京一个晚上,到大西北的太原不到20小时,到大西南我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不要2天。
海陆空全齐了。
今天,交通的发展速度,让南通人民来不及做梦,来不及眨眼。
照这样发展下去,将来的南通要改个名字了,叫“全通”。
改革开放30年,重庆交通运输腾飞30年
改革开放30年,重庆交通运输腾飞30年改革开放30年来,重庆市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运输条件、运输能力、运输规模显著提高,交通运输对重庆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状况已得到明显缓解。
特别是直辖十年来,交通运输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为重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重庆的城市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交通运输网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前,重庆交通运输基础十分薄弱,设施落后,运输结构不尽合理,再加上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势从南北两面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不利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广大地区处于十分闭塞的状态。
改革开放初期,重庆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恢复了水陆空运输,开始有计划的对城区交通运输网络进行改造。
经过30年的建设,克服了重庆丘陵地型对交通运输建设的不利影响,使交通运输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基本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和民用航空四种运输方式共同组成的综合运输网,为重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运输线路不断延伸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重庆各种运输线路长度成倍增长,道路质量也飞速提高。
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重庆公路总里程15421公里。
到2007年末,我市公路里程达到104705公里,增长5.8倍,年平均增幅6.8%,等级公路49958公里,占总里程的47.7%,等外公路54747公里,占总里程的52.3%。
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1049公里,一级公路386公里,二级公路6300公里,比直辖之初的1996年分别增加1029公里,268公里和5698公里。
到2007年末,重庆市内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257公里,比直辖之初的1996年的594.1公里翻了一番。
1978年,重庆市内河通航里程444公里,其中能通机动船的只有177公里,占总里程的39.8%。
到2007年末,内河通航里程达到了4337公里,增长9.0倍,年平均增长8.3%;其中等级航道1819公里,占总里程的41.9%,增长9.3倍,年平均增长8.4%。
历史期末论文:新中国交通运输60年沧桑巨变
历史期末论文:新中国交通运输6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交通运输6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60年来交通运输的巨大变化摘要:建国60年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交通方面发生的变化更可谓翻天覆地。
本文将通过结合6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方面的历史成就历史数据,就交通运输发展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对60年的沧桑巨变有着更为深刻更为形象具体的认识,对我国未来的交通发展有更为美好的展望。
关键词:交通公路铁路航运民航跨越式发展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影响一、 60年来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60年的风雨,60年的奋斗,60年的辉煌,我国的交通事业在国家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建设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条条泥土路变为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构成了我国交通运输的大动脉;一座座小木桥变为钢铁巨龙横跨大江南北,从此天堑变通途;一艘艘小渔船变为摩天巨轮遨游四海,货物流通达八方??60年的建设,中国从无路到有路,再到走得顺畅便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交通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面对旧中国的落后现实。
1949年以前,中国的交通运输业贫穷而空白,落后西方发达国家近一个世纪,发展相对缓慢,设备陈旧。
民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动物驱动的车辆和木制帆船,广阔的内陆地区处于非常封闭的状态。
当时,中国只有8.07万公里的道路,其中只有40%是铺面的;铁路营业里程仅2.18万公里(所有铁路车辆均为蒸汽机车);内陆水道7.36万公里,包括水深超过1米的水道-1-新中国60年来交通运输的巨大变化道仅仅2.42万公里;民航线路1.13万公里,仅有12架小型飞机,12条短程航线和30多个只可以起降小型飞机的简易机场。
然而,伴随着开国典礼的敬礼,新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交通建设。
1949年11月,民航局成立,揭开了中国民航业的新篇章。
1950年6月15日,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挖出了第一铲土。
同时,全国公路、水路、港口建设也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交通工具的变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交通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在改革开放以来这波澜壮阔的30多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交通大发展的30多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交通工具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论文试着就至今30多年来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作简要概述,并对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作简要探究分析。
关键词:改革开放交通工具变迁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交通联系非常落后,公路等级低,通达里程短,深度十分有限。
那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城市道路建设状况良好,然而中国也还没有高速公路。
因南方水运系统发达,人们出行大多走水路,公路交通的建设就更加迟缓。
从上述情况不难知道,当时人们出行的方式主要是步行,道路建设状况较差、各种交通工具的运用在我国还没有大力发展起来、“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这种步行有益身体健康的理念以及当时并不忙碌的生活状态等等因素,使得人们普遍选择步行出门。
小时候妈妈常说,她以前常常要担着菜步行一个多小时到附近的市场上卖掉,即使是现在交通比较发达,我仍能看到一些担着菜或其他商品从家里步行到圩市上卖的老奶奶。
30年前的中国农村,交通是真的基本靠走的阶段。
用一句玩笑话:那是一个可以发挥和开发人类潜力的年代。
人一天真的可以徒步走很远。
在大人的印记中,总有当时称为不太守“规矩”出去发财的人,穿着千层底,背上干粮和水,天天奔走在乡间和城镇之间。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
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
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1具当然是自行车,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
改革开放以来30年交通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30年交通的变化第一篇:改革开放以来30年交通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30年交通的变化朱青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在交通方面,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变化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类电动车、摩托车、家用轿车也走进了普通百姓家,昔日的自行车、步行时代早已被这些先进的交通工具所替代。
2000年,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2002年,全国汽车产量325万辆,成为世界五大汽车生产强国。
2011年中国汽车产量连续三年居全球榜首。
30年里,改革开路。
30愁了。
改革开放3030年。
在21到了很大的作用。
80公路一直是空白。
1988年10月31——上1995年末达到873320002001月底突破了31999年101214119981万公6万公里2004年83年多2007年新修通高速公路8300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的5.17万公里增长到2007年的854.7620多条时速200公里至35010年大提速到“贴地飞行”的动车组列车驰骋于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我国航空总周转量为2.982010年总周转量5382010年我国航空完成旅客运输量26769万人的1161978的1801978年2312010年我国航空完成货邮运输量5361978年6.4万吨的84倍。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0到20101601501532104个。
中国民航全行业拥有运输飞机1259或缺的新生代。
3.6通航里程已经达12.3550%1300量成倍增长。
我国船队的总规模已经达到了1.181600万载重吨。
我国船队的总规模由过去的世界排名40年达到了642010年的第42010特别是集装箱在去年年底超过了1亿TEU。
我国19731000万到50003达到了100万TEU6100万到1000万花了95000万到1模和运量是成倍增长。
长篇通讯:岁月如歌 公路如画——兴山县公路段30年改革与发展掠影
岁月如歌公路如画——兴山县公路段30年改革与发展掠影陈晓峰金秋十月,驰车在宽阔平展的宜兴公路上,看到那一车车活鲜鲜的蔬菜,那一车车黄橙橙的柑橘,那一车车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那一车车新款的建筑材料,往来如织,川流不息,伴着左右两侧绿树成荫参天大树和闪闪发光而又宽广的柏油路,那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你很难相信这就是在前往昭君故里兴山的旅途中……“岁月如歌, 公路如画, 改革开放30年,兴山因路而变。
”不管是兴山人,还是到昭君故里旅游的游客和公干的职员,大家众口称赞这一无法改变的事实。
人们因路对兴山惊奇的感受,折射出勤劳的兴山人谱写一曲曲动人的大山筑路之歌。
回望改革开放30年,一代又一代兴山人,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踏着当初公路人拓荒的足迹,播下希望和理想,如今已是硕果累累。
兴山县公路段自1972年5月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兴山县公路段”以来,受到各级党政军机关表彰50余次,最高荣誉为1991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状”,同时被交通部授予“抗洪救灾先进集体”称号,近10年多次被授予宜昌市文明单位。
“昭君故里展通途,由梦想走向现实,兴山几代公路人用血和汗写就了这一辉煌的历程。
”兴山县委书记罗毅、县长陈华对兴山公路人赞不绝口,齐口称赞路通兴山兴。
以路网建设为重点为兴山交通提速兴山崇山峻岭,溪沟纵横,交通闭塞落后成为兴山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滞后最大的瓶颈。
公路通兴山兴,这是兴山不变的现实。
为使梦想演变为现实,始建于1959年7月,1972年5月正式更名的兴山县公路段,在承担境内209国道、宜兴、峡堡、保兴省道、王学、古观县道、两刘乡道共计282.845公里的公路管理和养护任务时,着力密织交通网。
兴山交通史上将永远记住2000年12月8日。
这一天,兴山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公路建设动员大会,出台了《兴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公路建设的意见》,确定了“出口二级路,乡镇泊油路,村村通公路,联通水上路”的全县公路建设“十五”目标,号召全县上下,打一场路网建设的攻坚战,从而兴山交通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公交车迭代升级30年 见证张家港交通变迁
第一视角DIYISHIJIAO442019 / 12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晃晃悠悠驶来一辆小中巴,瞬间带起尘土飞扬,驾驶员操着乡音问你要去哪里,然后催促你赶紧上车。
车厢内狭小的空间里早已塞得满满当当,售票员挨个收钱给票,然后继续载从1990年首条公交线路开通至今,张家港公交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也见证了港城的城市建设和经济腾飞。
从3辆“中巴车”起家到现在拥有800余辆现代城市公交车;从最初的汽油车、柴油车、到天然气车,再到如今“高端大气”的氢燃料电池车;从1条单一运营线路到现在交织在城乡之间的65条公交线路,凝结了无数公交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
公交车迭代升级30年见证张家港交通变迁着你在颠簸中开往目的地……这大概就是很多人对张家港公交车的最初印象。
事业之初的城市公交车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张家港,公交事业刚刚起步。
1990年7月18日,张家港市港城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城公交)第一条公交线路1路开通,由苏州市客运公司张家港营业处投入3辆中巴车运营,后陆续开通2路、3路,而部分文 / 顾 琪第一视角/DIYISHIJIAO 总第120期452019 / 12乡镇旅游公司为缓解农村乘车难的问题,开行了招手即停、就近下车的“方便车”,从事市区至各乡镇的短途客运。
在当时,张家港市公交车型主要以春洲、友谊、牡丹、沙洲、长飞、杜鹃等17~19辆国产中巴汽油车为主。
那时的公交车,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夏天整个车厢就像一个大蒸笼,连扶手都散着热气,不管是售票员还是驾驶员,都习惯在肩上搭一条毛巾,但跑一趟下来,全身还是湿透;车厢内的环境也比较糟糕,汽油味、汗味夹杂着其他气味,令人无法形容;售票员除了售票还要负责报站和拐弯提醒,一天下来嗓子喊到沙哑……艰苦的环境,朴实的劳动者,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印记。
进入“公交优先”新时代“十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张家港的公交车型不断升级换代,向“快捷、舒适、安全”方向发展,至新世纪初,逐步淘汰了19辆中巴车,采用新型牡丹、友谊、宇通、亚星等标准型客车。
改革开放以来30年交通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30年交通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在交通方面,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变化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类电动车、摩托车、家用轿车也走进了普通百姓家,昔日的自行车、步行时代早已被这些先进的交通工具所替代。
2000年,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2022年,全国汽车产量325万辆,成为世界五大汽车生产强国。
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连续三年居全球榜首。
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在这波澜壮阔的30年里,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
30年前大家总是这样描述当时的交通状况“开门就是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坡,啥时有大路,修到咱这坡”30年后,条条宽敞的公路、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水路让大家不再为出行难,为农产品运不出山而发愁了。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交通大发展的30年。
在21世纪中国崛起交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公路发展80年代中期高速公路还仅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标记。
当时出版的中国公路交通图中,高速公路一直是空白。
1988年10月31日,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此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增长幅度之大世界罕见。
二铁路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建设步伐逐步加快,营运里程从1978年的万公里增长到2022年的8万公里,增长了。
中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运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工作量,运输效率世界第一。
从大秦、京九铁路到青藏铁路,再到京津城际铁路,从20多条时速200公里至350公里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相继开工建设,到京沪高速铁路正式开工,从10年大提速到“贴地飞行”的动车组列车驰骋于大江南北。
改革开放为中国铁路事业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回首走过的路,我们由衷地感叹,是改革开放成就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中国速度”。
改革开放——交通变迁
3.2政策与措施
• • 2000 年是新千年的开端, 也是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和发展新的起点。在世纪 衔接之际, 要采取积极措施, 促进交通运输发展。 1、 深化交通运输改革。要在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融资体制 和运价形成机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并取得进展, 在运输市场准入、运输 市场规范管理、运输安全管理及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2、调整和优化结构。进一步优化客货运输结构, 积极推进现代化的运输方 式,调整车型结构, 发展集装箱运输、冷藏运输、散装运输和多式联运。优 化运输设施布局, 进一步优化民航机场布局, 发展支线机场, 调整港口结构, 加强老港区、老码头改造。 3、进一步扩大建设资金渠道。国家将继续加大交通建设的投入。积极推 进股份制等新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及经营机制, 鼓励交通运输企业与货主 等合资建设和经营港口码头等设施。继续利用外资, 扩大外商直接投资。 4、加大西部地区建设力度。按照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 把交 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西部开发的战略重点,国家在建设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 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西部地区在收费公路建设和运营上可采取与东部 地区的差别政策, 放松限制,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5、继续加强贫困地区交通设施建设。国家安排一定资金, 继续用于贫困县 公路建设, 重点改善贫困县对外交通条件。各省区市和各县要配套相应的 资金, 集中力量做好贫困县公路的建设, 并加强质量管理, 发挥投资效益。
• 2008 年 6 月 9 日 , 北 京 地铁进入自动售检票 时 代 , 使 用 了 38 年 的 纸质车票正式退出历 史舞台。在启动自动 售检票系统(AFC)的 一周时间内,北京地 铁全路网进站刷卡量 1153 万 次 , 出 站 刷 卡 量 1149 万 次 , 共 发 售 单程票卡268万张。
改革开放30年城市交通的变迁
3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交通工具已是花样繁多。
在繁华都市,知名品牌轿车会不经意间从人们身边驶过,出租车招手即停,私家车的数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与日俱增。
回首交通工具的变迁,人们品味出了昔日清贫生活的苦涩,也品味出了今日改革开放成果的甘甜/《中国民商》记者 李雨蒙改革开放30年城市交通的变迁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在这波澜壮阔的30多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
日新月异的交通方式、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让大家不再为出行发愁。
从悠长的胡同到静谧的小巷,从热闹的马路到繁华的街道,从宽阔的高速公路到封闭的环路,行走在路上的人,飞驰在路上的车,所有的这一切,每天都在改变。
自行车王国1980年代,以“永久、凤凰、飞鸽、红旗、金狮”国内自行车行业五大品牌企业为首,中国共有自行车制造厂60余家,自行车零部件厂千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
自此,自行车成为了老百姓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大街上随处可见庞大的自行车流。
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
那时每日上下班时壮观的自行车洪流,更是让中国成为外国人眼中的“自行车王国”。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进入1990年代后,自行车变成不再具有象征意义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在百姓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悄然改变。
伴随着中国城市里自行车洪流的消退,继续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对自行车使用有全新的认识的中国人正在不断增加。
随着中国人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一部分人还会重新选择这种没有噪音、污染和健康的交通工具。
就像如今在大街小巷飞驰的样式各异的共享单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休闲、时尚的绿色出行方式。
三轮车与摩托车1970年代,虽然满城穿街走巷“嘎咕,嘎咕”的三轮车是当时市民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
一般大家平时也消费不起。
只有家人病了、有产妇出院等特殊情况才能偶尔“奢侈”一回。
波澜壮阔三十载 畅行高速展新篇——30年 一路坎坷 硕果累累
波澜壮阔三十载 畅行高速展新篇76 2018.19责任编辑/杨燕 齐彬彬 美术编辑/李仪灵China Highway 77十余年在质疑声中起步站在成就辉煌的今天回眸往昔,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在起步之初,走过的是一条坎坷的道路。
是否应该建设高速公路在当今已经不是问题,但在40年前,行业内外为此持续争论了10年之久。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交通部专家就动议在京津两大城市间建设高速公路,但受到当时的国情和国力所限,设想没能实施。
到了80年代初,社会舆论和专家们依然在为是否投资建设高速公路而论战。
1982年党的十二大以后,交通运输界建议修建高速公路的呼声日益高涨。
1983年,在北京召开的“交通运输技术政策论证会”“公路运输发展座谈会”等一系列会议上,与会代表就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一些专家提出,建设由北京经天津至塘沽的高速公路是解决京津间交通拥堵和塘沽新港问题的最好办法。
1984年5月12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相继发表文章,认为高速公路社会和经济效益良好,我国需要修建高速公路,与此同时,交通系统内部一些人发出了质疑声:在经济尚不发达的中国,有没有必要修建高等级或高速公路?资本主义的帽子一直压在高速公路头上,改革开放的春风也没能迅速为其“解冻”,铁道部基建局两位高级工程师在报刊上发表署名文章,锋芒所向,直指高速公路建设,“铁”(路)对“公”(路)的质疑,走出了交通系统内部,扩展到整个社会。
两位高工撰写的文章指出: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才几年,人民群众依然很贫穷,人均年收入很少,我国的可耕地很少,而且全国小汽车仅有24万辆,估计到2000年也不可能大规模地发展小汽车。
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修建出来的高速公路没有车子走,为什么要修?他们提出:等到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时再修建高速公路也不迟。
一时间,社会各界展开了一场高速公路建设思想的大争论、大交锋。
在这种背景下,交通人逐步探索,小心求证,开始高速公路建设的尝试。
感慨于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果交通系统征文
感慨于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果交通系统征文感慨于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果[交通系统征文]感慨于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果时光如梭、岁月如歌。
从1978年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走过了30个年头。
30年时光荏苒,30年春风化雨,30年沧海桑田,中国人们在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指引之下,以前无古人的胆略和决心,用行动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每一个人都亲历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祖国翻天覆地般变化,国家、时代与个人的命运在这30年中紧紧交叠、互相印证、水乳交融。
忆往昔,看今朝。
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对比,有力地诉说着中国的巨变,中国人民用30年光景演绎了综合国力大飞跃、交通事业大发展、国民前途命运大改观的神话。
30年厚积薄发,所积蓄之变,是精彩之变、激情之变、宏伟之变,一个“变”字涵盖了祖国改革开放30年间方方面面的丰硕成果。
变,是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综合国力大飞跃最深切的描绘。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间,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指引下,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出一条不平凡的轨迹。
经济迅速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00多亿元增长至近25万亿元,增长68倍,钢铁、家电等多个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以占世界9%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成功加入WTO,经济接轨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30年间,各项事业不断创新。
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成功飞天和顺利返回,嫦娥探月卫星升空实现了中国几千年梦想奔月的美梦,中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从1984年中国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到XX年雅典奥运中国代表团位列金牌榜第二位,再到XX年,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想得以实现。
30年间,党领导人民不断排除万难推进祖国伟大复兴,1997年香港胜利回归,1999年澳门胜利回归,1998年战胜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XX年战胜非典疫情,今年全国上下抗击南方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级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数不胜数。
市交通局交通公路30年工作总结
市交通局交通公路30年工作总结##市位于##省西南部,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是##省面积最大的州市。
全市人口257万人,有汉、哈尼、拉祜、彝、佤、傣等14种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60%。
辖10县(区),山区面积占 %。
##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国境线长公里,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特殊区位。
##市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陆路码头,境内有3条国道和7条道省道纵横交错,国、省道已基本形成一个较完整的骨干公路网;有18条出境通道,是##市对外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
经过三十年艰辛的改革与发展,##交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交通公路建设三十年巨变回眸1978年以来,是我国人民谱写改革开放宏伟篇章的三十年,在改革开放这一历史伟大进程中,##交通人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重心,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交通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下,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挥洒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篇篇厚重感人的丰美华章。
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市交通建设全面大提速,国省道高等级公路、县乡油路、国防公路、通达工程等得以强势推进,开拓出了一条以建为主,建管结合,构建##大交通网络的路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基础建设突飞猛进三十年前,我市只有国道213线(昆洛公路)279公里沥青路,且技术等级未全面达四级公路技术标准,通县的其它公路全为土路,到澜沧、孟连、西盟等边疆县要绕道西双版纳,部分乡镇和绝大多数行政村仍未通公路。
从思茅乘车前往省城昆明至少需要三天,前往最远的景东、西盟等县城需要2-3天。
“路漫漫兮其修远”,是当时##交通的真实写照。
三十年后,昔日的闭塞、荒凉、冷寂、崎岖道路已一去不复返。
元磨高速公路、思小高速公路、磨思高速公路、思澜二级公路……,交通建设为##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给各族人民铺筑了奔向小康的康庄大道,使##走向世界的美好蓝图不再是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雨沧桑30年公路交通大变迁
喜迎建旗30年征文参赛作品
(散文)
常言道:美酒不能独饮,美食不可独享。
为了让更多的朋友和业外人士多一份对鄂前旗公路交通行业的了解,笔者根据自己的亲闻亲历,试图从某个侧面,让大家了解鄂前旗公路交通3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和交通人的无私付出,和大家一起走近、一起感受鄂前旗公路交通的变迁。
“小青马哟多吃些料,三天的路程两天到,二饼子牛车慢悠悠,何时才到西包头……”这歌声,记录着一个长夜如墨的时代,记录着前人行路难的艰辛。
道路,是记载历史的磁带。
众所周知,鄂前旗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多少年来,行路难,一直困扰着老区人民。
面对大漠,多少人心存困惑;面对出路,又有多少人抱天怨命。
谁都记得:在1980年建旗之初,鄂前旗只有两条简易草原自然路,1250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可通车里程只有276公里,雨季和冬春风沙季节阻断交通的现象时有发生,那时从敖镇去东胜,坐上班车需要颠簸12个小时,回趟城川老家,短短的90公里路程,坐上班车也得7个小时,班车上都带着大绳、铁锹,走一段,车不是陷在沙里,就是陷在泥里,乘客就得下来在车头拴上
绳,前边拉,后边推。
对公路交通不便带来的种种困难,身在大漠深处的农牧民群众更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出趟门,借助的交通工具只有骆驼、马以及驴拉车,行路难的艰辛,生动印证了那首民歌中的真实画面。
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在那个年代公路行业的流行语—“经济要发展,路是先行官”、“要想富,先修路。
公路通,百业兴”一度成了鄂前旗的墙头语。
建旗后,人们最大的企盼莫过于路了。
农牧民群众投工投劳、凑钱修路,据不完全统计,在建旗初的前10年里,群众投工投劳折合人民币近1500万元,这在当时尚处于温饱线下的鄂前旗农牧民,迫切修路的愿望和热情可想而知。
他们的这种精神深深感动了上级交通部门,于是,一个个攻坚克难的修路项目在鄂托克草原展开了,“九五”以来,集中全旗之力破解交通落后难题,成为全旗上下的一致口号。
不能忘记啊!1996年,在鄂前旗第一条柏油路(敖镇至巴拉庙)的通车典礼上,鄂前旗蒙汉群众像过年过节一样举行庆祝活动,虽然只有28公里窄幅油路,可那毕竟是鄂前旗人祖祖辈辈的梦想。
没有比人更长的路,路的变迁,凝聚着鄂前旗全体公路交通人的心血。
1996年至1999年,鄂前旗先后完成了敖银线、敖达线、敖城线、三二线三级粘土公路拓宽改造工程;
1999年以来,先后启动实施了省道察银线敖镇至希尼乌素段、敖镇至水洞沟段、敖达线、敖城线、三二线、巴苏线、城河线、上红线三级油路以及昂敖线、陶昂线、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二级油路建设等工程。
在抓好干线公路和几条主要旗县公路建设的同时,旗交通局抓住机遇,加快了农村牧区公路的建设步伐,公路建设辐射到每个苏木乡镇、嘎查村;2009年,实现了全旗所有行政村均通上了公路。
建旗以来,鄂前旗用于公路建设的投资超过12亿元。
如今,全旗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40公里,建成柏油路640公里,其中二级油路237公里;建成等级乡村公路81条,1485公里。
时光流淌,岁月留痕。
当年用驴拉车、手推车筑起来的草原路已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等级的柏油路和标准化的乡村砂石公路。
迎来建旗而立之年,鄂前旗首条高速公路查汉淖至敖镇高速公路将动工修建,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将填补鄂前旗高速公路的空白。
看到宽敞的公路,如梭的车流,我由衷地感叹建旗三十年公路交通的巨变,由衷地为我旗30年来取得的累累硕果感到自豪。
在一条条柏油公路两旁,我们可以看到大片绿悠悠的草原,农牧民建起的蔬菜大棚、模式化养殖大棚一个连着一个,大棚里种植的各种无公害蔬菜,养殖育肥的草原牛
羊,因为路通了,路畅了,山南海北的客商沿着通村公路直接驾车来到田间地头收购。
农牧民不出家门就可以把辛勤的劳动果实卖到大城市,换来的是大把大把的钞票。
三十年过去了,草原还是那片草原,路却是另外一条路了。
回过头来看看历届交通人艰难跋涉、努力奋斗的足迹,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世界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工作在公路交通战线的干部职工,其天职就是在无路的荒芜中去开辟路,在草原尽头、在大漠深处去开辟路。
原始的曲径阡陌是走出来的,现今的公路大道是修出来的,交通人在踏平坎坷中修出了一条条坦途。
他们发扬闪光的铺路石精神,不怕埋没自己,甘愿把坎坷留给自己,这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情操。
公路交通人就是一个美工师,在鄂尔多斯广袤的草原上写生,创作着一幅幅不寻常的作品。
无论是驾驶员,还是路桥技术人员;无论是干部,还是养路工人;无论是埋头苦干了几十年的老交通,还是刚刚走上岗位的新人,都对我们脚下这片热土深深地挚爱着。
如今鄂前旗交通跨越式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坚信,再用不了三十年,鄂前旗的大交通格局一定会实现,我
们鄂前旗的交通事业一定会和全旗各行各业一样得到更好更快发展……到那时,鄂前旗的天将更蓝,鄂前旗的草原将更美,鄂前旗的路将更加宽畅,鄂前旗人民的小康之路将更加宽广……
鄂托克前旗公路管理段马言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