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调试报告

合集下载

厌氧好氧的生化调试1

厌氧好氧的生化调试1

厌氧好氧的生化调试1南京德磊科技有限公司厌氧好氧的生化调试一、厌氧的生化调试1. 厌氧的生化调试准备1.1 厌氧的生化调试概念及原理厌氧处理是利用厌氧菌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通常需要时间较长。

厌氧过程可分为水解阶段、酸化阶段和甲烷化阶段。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不需另加氧源,故运行费用低。

此外,它还具有剩余污泥量少,可回收能量(CH4)等优点。

其主要缺点是反应速度较慢,反应时间较长,处理构筑物容积大等。

但通过对新型构筑物的研究开发,其容积可缩小。

此外,为维持较高的反应速度,需维持较高的反应温度,就要消耗能源。

图一厌氧的生化调试原理1.2 厌氧的生化调试所需仪器根据厌氧生化调试工艺原理,需要测量的有:pH值,COD,温度。

根据工艺原理,所需测量仪器为:COD检测仪、NH3-N检测仪、pH检测仪、BOD检测仪、DO检测仪、温度计、潜水泵(配软管)、SS。

1.3 厌氧生化调试工作人员一般情况下,完成厌氧的生化调试需要2-3人,其中各人分工为:一人负责检测,检测内容包括pH值,COD,温度等;一人负责调试巡查,一旦发生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一人负责调水,进水量的控制和污泥量的控制。

1.4 厌氧生化调试备料厌氧的生化调试所需菌种,营养液(葡萄糖、N、P等),Na2CO3等。

2.厌氧的生化调试运行2.1 厌氧的生化调试影响因素(1)温度。

厌氧废水处理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类。

迄今大多数厌氧废水处理系统在中温范围运行,在此范围温度每升高10℃,厌氧反应速度约增加一倍。

中温工艺以30-40℃最为常见,其最佳处理温度在35-40℃间。

高温工艺多在50-60℃间运行。

在上述范围内,温度的微小波动(如1-3℃)对厌氧工艺不会有明显影响,但如果温度下降幅度过大(超过5℃),则由于污泥活力的降低,反应器的负荷也应当降低以防止由于过负荷引起反应器酸积累等问题,即我们常说的“酸化”,否则沼气产量会明显下降,甚至停止产生,与此同时挥发酸积累,出水pH下降,COD值升高。

UASB厌氧处理技术调试经验总结

UASB厌氧处理技术调试经验总结

UASB厌氧处理技术调试经验总结引言
介绍UASB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阐述调试工作在UASB系统运行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UASB技术概述
UASB技术原理
UASB反应器结构
UASB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UASB反应器启动阶段
反应器的物理和化学准备
接种污泥的选择和接种方法
启动阶段的操作参数控制
第三部分:UASB反应器运行调试
负荷提升策略
反应器稳定性的监测
工艺参数的优化
有机负荷率
污泥回流比
pH和温度控制
第四部分:UASB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污泥管理:污泥层高度和污泥活性
设备维护:搅拌器、气体收集系统监测系统的建立和数据记录
第五部分: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污泥层结构问题
污泥层塌陷
浮泥现象
过程控制问题
产气不稳定
有机负荷率不达标
环境因素问题
温度波动
pH失衡
第六部分:案例分析
具体工程案例介绍
调试过程中的关键决策和行动
案例的成效分析和经验总结
第七部分:技术创新与改进
调试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点
工艺改进措施
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第八部分:个人体会与反思
对UASB调试工作的个人感受
调试过程中的学习与成长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和计划
结语
总结UASB厌氧处理技术调试的经验对UASB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

厌氧调试报告

厌氧调试报告
每日进水量如图:
厌氧出水COD变化如图:
厌氧进水COD变化图:
厌氧进水总负荷如图:
挥发酸变化如图:
7月13日-7月17日,系统进水稳定在15t/d左右,总进水负荷稳定在60kg/d,厌氧出水稳定增长,挥发酸也有部分增长。7月15日挥发酸开始降低,至7月18日厌氧出水COD表现降低。
7月18日-7月22日,调节厌氧进水流量由15t/d提升至30t/d,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加,总进水负荷随之增加。另外,增加进水量的这段时间,厌氧进水COD浓度也在增加,进水浓度最高达到5600mg/l,其数据表现为挥发酸期间由3.6mmol/l升至5.2mmol/l,厌氧出水COD也由1000mg/l左右升至1,600mg/l左右。
6月28日-7月3日,厌氧启动循环系统,并将温度提升至34℃,循环设备出现停机故障,原因是设备用电取自老配电箱,由于配电箱设备老化致循环泵停机,后厂方更换老化设备,至调试结束未出现停机故障。
7月4日-7月11日,厌氧间断进水,启动负荷0.1KgCOD/m³.d,通过8天间断进水,厌氧处理负荷达到0.7KgCOD/m³.d。
每日进水总负荷如图所示:
厌氧出水COD变化如图所示:
进水负荷增加,厌氧出水COD增加,稳定进水负荷60Kg/d进水,第3天厌氧出水COD开始降低,厌氧出水COD在500mg/l左右,表明厌氧已适应60Kg/d进水负荷。调试可进入连续进水阶段。
7月12日-7月30日,厌氧开始连续进水调试,以间断进水时最大处理负荷0.7KgCOD/m³.d为进水依据设计每日进水量在15t/h左右。
容积负荷=日进水量*(进水COD-出水COD)/厌氧罐有效池容
5、去除率
指厌氧处理系统COD的去除效率。去除率越高去除效果越好,一般厌氧罐去除效率为60%-90%,去除率受原水水质、厌氧罐设计影响。原水水质可生化性越好去除能力越高;进水COD越高去除率越高,但相应的出水COD也越高,

厌氧调试报告

厌氧调试报告

上海****有限公司污水站厌氧处理系统调****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粉末酱油、肉酱类、蔬菜粉、酱类等食品加工企业,其排放污水主要包括酱油粉生产废水及猪、牛骨素加工清洗废液,其中酱油废水酱油色素较高,猪、牛骨素废水COD较高。

****有限公司污水站主要工艺为:调节池→厌氧罐→好氧池→好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养鱼池→排放。

由于污水站运行年限久远,部分工艺已无法满足污水处理要求。

因此需对厌氧罐、接触氧化池进行工艺改造,改造后工艺流程为:调节池→厌氧罐→好氧池→好氧沉淀池→臭氧接触池→接触氧化池→养鱼池→排放。

****食品有限公司污水站厌氧处理系统包括:厌氧进水系统、厌氧污泥循环系统、高液位池、厌氧池等单元。

厌氧改造前出现以下运行问题:1、厌氧污泥循环系统已完全堵塞无法正常运行;2、厌氧池内部部分堵塞导致高液位池至厌氧池自流不畅;3、厌氧处理效果差、处理水量低等情况。

工程改造后的厌氧处理系统包括:厌氧进水系统、厌氧出水循环系统、高液位池、厌氧池等工艺单元。

厌氧污泥由原来的絮体污泥改为高效中温厌氧颗粒污泥,厌氧出水增设回流系统至高液位池,通过循环水提升厌氧颗粒污泥上升流速,保证厌氧颗粒污泥均匀悬浮于厌氧池内部。

二、调试目的1234512、COD,通过进出水COD3指厌氧罐每天处理COD的量,单位:KgCOD/d,计算公式为:日处理COD量=日进水量*(进水COD-出水COD)4、容积负荷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处理COD的量,单位:KgCOD/m3.d,容积负荷是反映厌氧罐处理能力的重要参数,容积负荷越高厌氧罐处理能力越强。

稳定的容积负荷是保证厌氧罐出水稳定的重要依据,其计算公式:容积负荷=日进水量*(进水COD-出水COD)/厌氧罐有效池容5、去除率指厌氧处理系统COD的去除效率。

去除率越高去除效果越好,一般厌氧罐去除效率为60%-90%,去除率受原水水质、厌氧罐设计影响。

原水水质可生化性越好去除能力越高;进水COD越高去除率越高,但相应的出水COD也越高,6、PH指水质的酸碱性,厌氧系统需监测进水、出水PH,其中出水PH为厌氧罐运用正常与否的关键指标。

厌氧调试报告

厌氧调试报告

上海****有限公司污水站厌氧处理系统调试报告调试负责人:联系方式:邮件:调试时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厌氧调试报告一、项目概况****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粉末酱油、肉酱类、蔬菜粉、酱类等食品加工企业,其排放污水主要包括酱油粉生产废水及猪、牛骨素加工清洗废液,其中酱油废水酱油色素较高,猪、牛骨素废水COD较高。

****有限公司污水站主要工艺为:调节池→厌氧罐→好氧池→好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养鱼池→排放。

由于污水站运行年限久远,部分工艺已无法满足污水处理要求。

因此需对厌氧罐、接触氧化池进行工艺改造,改造后工艺流程为:调节池→厌氧罐→好氧池→好氧沉淀池→臭氧接触池→接触氧化池→养鱼池→排放。

****食品有限公司污水站厌氧处理系统包括:厌氧进水系统、厌氧污泥循环系统、高液位池、厌氧池等单元。

厌氧改造前出现以下运行问题:1、厌氧污泥循环系统已完全堵塞无法正常运行;2、厌氧池内部部分堵塞导致高液位池至厌氧池自流不畅;3、厌氧处理效果差、处理水量低等情况。

工程改造后的厌氧处理系统包括:厌氧进水系统、厌氧出水循环系统、高液位池、厌氧池等工艺单元。

厌氧污泥由原来的絮体污泥改为高效中温厌氧颗粒污泥,厌氧出水增设回流系统至高液位池,通过循环水提升厌氧颗粒污泥上升流速,保证厌氧颗粒污泥均匀悬浮于厌氧池内部。

二、调试目的厌氧调试的目的包括:1、启动厌氧处理系统,并调试至最佳处理状态;2、设备调试,厌氧处理系统各设备在调试过程中达到最优协调工作;3、颗粒污泥驯化,通过科学的调试方式,使接种颗粒污泥适应原水水质;4、收集数据,为厌氧处理系统后期运行提供参数依据;5、协调厂区来水与厌氧处理进水水量、水质等外部因素。

三、工艺参数和名词解释1、进水量指厌氧罐进水水量,包括瞬时进水量(t/h)、日进水量(t/d)。

瞬时进水量用于指标厌氧罐瞬时进水负荷;日进水量用于指标厌氧罐每日总进水负荷。

2、CODCOD指化学需氧量,包括进水COD、出水COD,进水COD一般监测原水COD;出水COD 一般监测厌氧出水COD,通过进出水COD可以反映厌氧罐处理负荷、去除率等参数。

厌氧调试方案

厌氧调试方案

厌氧调试方案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厌氧调试方案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厌氧调试是一种通过无氧环境下的微生物代谢作用,实现有机物的降解的过程。

在许多工业过程中,如污水处理、有机废弃物处理等,都需要借助厌氧调试方案来解决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问题。

厌氧调试方案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调节适宜的厌氧条件。

在厌氧调试中,温度、pH值、压力、溶解氧等因素都会对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产生影响。

因此,在设计调试方案时,需要根据废物性质和环境条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调试参数。

首先,调节温度是厌氧调试的重要环节之一。

不同的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常见的厌氧微生物适宜的温度范围为35-45摄氏度。

通过调整反应器的加热装置,可以控制反应器内的温度。

在调试开始的初期,可以逐渐升高温度,以适应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其次,调节pH值也是厌氧调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厌氧微生物对pH值的敏感度较高,一般适宜的pH范围为6.5-7.5。

在调试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酸、碱等物质,来控制反应器内的pH值。

同时,还可以添加缓冲液来维持pH的稳定性,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活动。

此外,调节压力和溶解氧也是厌氧调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厌氧微生物对压力和溶解氧的要求较低,通常在10-20千帕的低压环境下能够正常生长。

而溶解氧的存在会抑制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因此在调试过程中需要控制溶解氧的浓度。

除了调节环境条件外,厌氧调试方案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厌氧菌的添加、废物的投放和产物的回收等。

在调试开始时,可以添加一定量的厌氧菌种,以起到快速启动调试过程的作用。

而废物的投放需要根据废物性质和调试目标来确定,可分批次连续投放或一次性投放。

在废物降解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产物的回收和利用,以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厌氧调试方案是一种通过无氧环境下的微生物代谢作用,实现有机物的降解的过程。

在设计调试方案时,需要考虑温度、pH值、压力、溶解氧等因素,并合理调节。

厌氧生物处理工程调试方案

厌氧生物处理工程调试方案

厌氧生物处理工程调试方案一、工程概况厌氧生物处理工程是利用厌氧菌群对有机废水进行处理的一种生物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好氧处理工艺,厌氧生物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降解有机废水,产生少量污泥,并且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和更低的能耗。

因此,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以一座厌氧生物处理工程的调试方案为例,介绍其调试步骤和调试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类似项目的调试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试步骤1. 设备安装和连接调试在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工程的调试之前,首先需要保证设备的安装和连接正常。

包括厌氧反应器、气体分离器、气体收集系统、加热系统等设备的安装和连接。

检查管道连接是否严密,设备是否安装牢固,以及各个传感器、控制阀门等设备的连接是否正确。

2. 厌氧反应器启动首先需要进行厌氧反应器的启动工作。

首先,将适量的厌氧菌群接种进入反应器中,并进行适量的调理,使其适应废水的性质。

然后,控制进水量和通气量,使反应器内的环境逐渐达到适宜厌氧菌群生长的条件。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尽量避免在启动阶段过多的废水排放,以免影响菌群的生长和繁殖。

3. 调试废水处理系统在确认厌氧反应器运行正常之后,需要对整个废水处理系统进行调试。

包括废水的进水管道、混合池、沉淀池等设备、管道以及控制系统。

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稀释、调节和搅拌等调控方法,使废水的进水、混合、沉淀等过程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需要进行废水处理的监测与分析,确保废水处理达到预期的标准。

4. 调试废水处理过程的监控及控制系统在废水处理系统调试完成之后,需要对整体的控制系统进行调试。

包括监控系统、控制系统、自动化系统等设备的调试。

确保各个传感器、控制阀门、执行机构等设备的正常工作。

同时,需要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确保废水处理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自动及时地调整处理过程。

5. 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与稳定经过以上步骤的调试之后,厌氧生物处理工程即可正式投入运行。

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进行废水的监控与分析,确保废水处理过程的稳定和效果。

厌氧调试报告

厌氧调试报告

上海****有限公司污水站厌氧处理系统调试报告调试负责人:联系方式:邮件:调试时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厌氧调试报告一、项目概况****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粉末酱油、肉酱类、蔬菜粉、酱类等食品加工企业,其排放污水主要包括酱油粉生产废水及猪、牛骨素加工清洗废液,其中酱油废水酱油色素较高,猪、牛骨素废水COD较高。

****有限公司污水站主要工艺为:调节池→厌氧罐→好氧池→好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养鱼池→排放。

由于污水站运行年限久远,部分工艺已无法满足污水处理要求。

因此需对厌氧罐、接触氧化池进行工艺改造,改造后工艺流程为:调节池→厌氧罐→好氧池→好氧沉淀池→臭氧接触池→接触氧化池→养鱼池→排放。

****食品有限公司污水站厌氧处理系统包括:厌氧进水系统、厌氧污泥循环系统、高液位池、厌氧池等单元。

厌氧改造前出现以下运行问题:1、厌氧污泥循环系统已完全堵塞无法正常运行;2、厌氧池内部部分堵塞导致高液位池至厌氧池自流不畅;3、厌氧处理效果差、处理水量低等情况。

工程改造后的厌氧处理系统包括:厌氧进水系统、厌氧出水循环系统、高液位池、厌氧池等工艺单元。

厌氧污泥由原来的絮体污泥改为高效中温厌氧颗粒污泥,厌氧出水增设回流系统至高液位池,通过循环水提升厌氧颗粒污泥上升流速,保证厌氧颗粒污泥均匀悬浮于厌氧池内部。

二、调试目的厌氧调试的目的包括:1、启动厌氧处理系统,并调试至最佳处理状态;2、设备调试,厌氧处理系统各设备在调试过程中达到最优协调工作;3、颗粒污泥驯化,通过科学的调试方式,使接种颗粒污泥适应原水水质;4、收集数据,为厌氧处理系统后期运行提供参数依据;5、协调厂区来水与厌氧处理进水水量、水质等外部因素。

三、工艺参数和名词解释1、进水量指厌氧罐进水水量,包括瞬时进水量(t/h)、日进水量(t/d)。

瞬时进水量用于指标厌氧罐瞬时进水负荷;日进水量用于指标厌氧罐每日总进水负荷。

2、CODCOD指化学需氧量,包括进水COD、出水COD,进水COD一般监测原水COD;出水COD一般监测厌氧出水COD,通过进出水COD可以反映厌氧罐处理负荷、去除率等参数。

厌氧调试报告

厌氧调试报告

上海****有限公司污水站厌氧处理系统调试报告调试负责人:联系方式:邮件:调试时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厌氧调试报告一、项目概况****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粉末酱油、肉酱类、蔬菜粉、酱类等食品加工企业,其排放污水主要包括酱油粉生产废水及猪、牛骨素加工清洗废液,其中酱油废水酱油色素较高,猪、牛骨素废水COD较高。

****有限公司污水站主要工艺为:调节池→厌氧罐→好氧池→好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养鱼池→排放。

由于污水站运行年限久远,部分工艺已无法满足污水处理要求。

因此需对厌氧罐、接触氧化池进行工艺改造,改造后工艺流程为:调节池→厌氧罐→好氧池→好氧沉淀池→臭氧接触池→接触氧化池→养鱼池→排放。

****食品有限公司污水站厌氧处理系统包括:厌氧进水系统、厌氧污泥循环系统、高液位池、厌氧池等单元。

厌氧改造前出现以下运行问题:1、厌氧污泥循环系统已完全堵塞无法正常运行;2、厌氧池内部部分堵塞导致高液位池至厌氧池自流不畅;3、厌氧处理效果差、处理水量低等情况。

工程改造后的厌氧处理系统包括:厌氧进水系统、厌氧出水循环系统、高液位池、厌氧池等工艺单元。

厌氧污泥由原来的絮体污泥改为高效中温厌氧颗粒污泥,厌氧出水增设回流系统至高液位池,通过循环水提升厌氧颗粒污泥上升流速,保证厌氧颗粒污泥均匀悬浮于厌氧池内部。

二、调试目的厌氧调试的目的包括:1、启动厌氧处理系统,并调试至最佳处理状态;2、设备调试,厌氧处理系统各设备在调试过程中达到最优协调工作;3、颗粒污泥驯化,通过科学的调试方式,使接种颗粒污泥适应原水水质;4、收集数据,为厌氧处理系统后期运行提供参数依据;5、协调厂区来水与厌氧处理进水水量、水质等外部因素。

三、工艺参数和名词解释1、进水量指厌氧罐进水水量,包括瞬时进水量(t/h)、日进水量(t/d)。

瞬时进水量用于指标厌氧罐瞬时进水负荷;日进水量用于指标厌氧罐每日总进水负荷。

2、CODCOD指化学需氧量,包括进水COD、出水COD,进水COD一般监测原水COD;出水COD一般监测厌氧出水COD,通过进出水COD可以反映厌氧罐处理负荷、去除率等参数。

厌氧调试

厌氧调试

在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经大量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被最终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氢和氨。

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相互影响、制约,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此生态系统在IC反应系统中直观表现为颗粒污泥。

有机物在废水中以悬浮物或胶体的形式存在,它们的厌氧降解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水解阶段,微生物利用酶将大分子切割成小分子;(2)发酵(或酸化)阶段,小分子有机物被发酵菌利用,在细胞内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有挥发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和硫化氢等;(3)产乙酸阶段,此阶段中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等物质;(4)产甲烷阶段,在此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

上述四个阶段的进行,大分子有机物被转化为无机物,水质变好,同时微生物得到了生长。

IC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即IC其基本特征是在反应器的上部设置气、固、液三相分离器,下部为污泥悬浮层区和污泥床区。

污水从底部流入,向上升流至顶部流出,混合液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污泥可自行回流到污泥床区,使污泥床区保持很高的污泥浓度。

从构造和功能上划分,IC反应器主要由进水配水系统、反应区(污泥床区和污泥悬浮层区)、沉淀区、三相分离器、集气排气系统、排泥系统及出水系统组成。

其工作的基本原理为:在厌氧状态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沼气在上升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搅动,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维持。

废水均匀地进入反应器的底部,污水向上通过包含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的污泥床,在与污泥颗粒的接触过程中发生厌氧反应,经过反应的混合液上升流动进入三相分离器。

沼气泡和附着沼气泡的污泥颗粒向反应器顶部上升,上升到气体反射板的底面,沼气泡与污泥絮体脱离。

沼气泡则被收集到反应器顶部的集气室,脱气后的污泥颗粒沉降到污泥床,继续参与进水有机物的分解反应。

在一定的水力负荷下,绝大部分污泥颗粒能保留在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具有足够的污泥量。

厌氧调试报告(苍松参考)

厌氧调试报告(苍松参考)

上海****有限公司污水站厌氧处理系统调试报告调试负责人:联系方式:邮件:调试时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厌氧调试报告一、项目概况****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粉末酱油、肉酱类、蔬菜粉、酱类等食品加工企业,其排放污水主要包括酱油粉生产废水及猪、牛骨素加工清洗废液,其中酱油废水酱油色素较高,猪、牛骨素废水COD较高。

****有限公司污水站主要工艺为:调节池→厌氧罐→好氧池→好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养鱼池→排放。

由于污水站运行年限久远,部分工艺已无法满足污水处理要求。

因此需对厌氧罐、接触氧化池进行工艺改造,改造后工艺流程为:调节池→厌氧罐→好氧池→好氧沉淀池→臭氧接触池→接触氧化池→养鱼池→排放。

****食品有限公司污水站厌氧处理系统包括:厌氧进水系统、厌氧污泥循环系统、高液位池、厌氧池等单元。

厌氧改造前出现以下运行问题:1、厌氧污泥循环系统已完全堵塞无法正常运行;2、厌氧池内部部分堵塞导致高液位池至厌氧池自流不畅;3、厌氧处理效果差、处理水量低等情况。

工程改造后的厌氧处理系统包括:厌氧进水系统、厌氧出水循环系统、高液位池、厌氧池等工艺单元。

厌氧污泥由原来的絮体污泥改为高效中温厌氧颗粒污泥,厌氧出水增设回流系统至高液位池,通过循环水提升厌氧颗粒污泥上升流速,保证厌氧颗粒污泥均匀悬浮于厌氧池内部。

二、调试目的厌氧调试的目的包括:1、启动厌氧处理系统,并调试至最佳处理状态;2、设备调试,厌氧处理系统各设备在调试过程中达到最优协调工作;3、颗粒污泥驯化,通过科学的调试方式,使接种颗粒污泥适应原水水质;4、收集数据,为厌氧处理系统后期运行提供参数依据;5、协调厂区来水与厌氧处理进水水量、水质等外部因素。

三、工艺参数和名词解释1、进水量指厌氧罐进水水量,包括瞬时进水量(t/h)、日进水量(t/d)。

瞬时进水量用于指标厌氧罐瞬时进水负荷;日进水量用于指标厌氧罐每日总进水负荷。

2、CODCOD指化学需氧量,包括进水COD、出水COD,进水COD一般监测原水COD;出水COD一般监测厌氧出水COD,通过进出水COD可以反映厌氧罐处理负荷、去除率等参数。

厌氧调试总结[1]

厌氧调试总结[1]

厌氧调试报告(1)温度。

厌氧废水处理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类。

迄今大多数厌氧废水处理系统在中温范围运行,在此范围温度每升高10℃,厌氧反应速度约增加一倍。

中温工艺以30-40℃最为常见,其最佳处理温度在35-40℃间。

高温工艺多在50-60℃间运行。

在上述范围内,温度的微小波动(如1-3℃)对厌氧工艺不会有明显影响,但如果温度下降幅度过大(超过5℃),则由于污泥活力的降低,反应器的负荷也应当降低以防止由于过负荷引起反应器酸积累等问题,即我们常说的“酸化”,否则沼气产量会明显下降,甚至停止产生,与此同时挥发酸积累,出水pH下降,COD值升高。

注:以上所谓温度指厌氧反应器内温度(2)pH。

厌氧处理的这一pH范围是指反应器内反应区的pH,而不是进液的pH,因为废水进入反应器内,生物化学过程和稀释作用可以迅速改变进液的pH值。

反应器出液的pH一般等于或接近于反应器内的pH。

对pH值改变最大的影响因素是酸的形成,特别是乙酸的形成。

因此含有大量溶解性碳水化合物(例如糖、淀粉)等废水进入反应器后pH将迅速降低,而己酸化的废水进入反应器后pH将上升。

对于含大量蛋白质或氨基酸的废水,由于氨的形成,pH会略上升。

反应器出液的pH一般会等于或接近于反应器内的pH。

pH值是废水厌氧处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厌氧处理中,水解菌与产酸菌对pH有较大范围的适应性,大多数这类细菌可以在pH为5.0-8.5范围生长良好,一些产酸菌在pH小于5.0时仍可生长。

但通常对pH敏感的甲烷菌适宜的生长pH为6.5-7.8,这也是通常情况下厌氧处理所应控制的pH 范围。

一般要求厌氧反应器内pH控制在6.8-7.2之间。

进水pH条件失常首先表现在使产甲烷作用受到抑制(表现为沼气产生量降低,出水COD值升高),即使在产酸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不能被正常代谢降解,从而使整个消化过程各个阶段的协调平衡丧失。

如果pH持续下降到5以下不仅对产甲烷菌形成毒害,对产酸菌的活动也产生抑制,进而可以使整个厌氧消化过程停滞,而对此过程的恢复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厌氧调试总结范文

厌氧调试总结范文

厌氧调试总结范文厌氧调试是指在无氧环境下运行程序或设备(比如车辆、机器等),并监测其运行状态,以发现问题和进行修复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能会非常复杂和困难,因为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无法直接观察和调试程序的运行。

然而,通过一些技术和方法,我们仍然可以对厌氧系统进行调试和故障排除。

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厌氧调试的经验和技巧:1.理解问题的根源:在进行厌氧调试之前,我们需要对问题的根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包括了对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了解,以及对可能造成问题的因素的分析。

只有通过准确地诊断问题的根源,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试和修复。

2.利用模拟工具:在无法直接观察程序运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模拟工具来模拟程序的运行环境,以便进行调试。

这些模拟工具可以模拟出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参数设置,帮助我们找出问题并进行修复。

3.使用日志和调试信息:在厌氧调试中,日志和调试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通过在程序中加入日志和调试信息的输出,我们可以记录程序运行的详细状态和问题,以便稍后进行分析和定位。

同时,这些日志和调试信息也可以帮助我们在无氧环境下对程序进行观察和调试。

4.引入故障注入技术:为了更好地了解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错性,我们可以使用故障注入技术来人为地引入故障,并观察系统的反应和表现。

通过故障注入,我们可以模拟出不同的故障情况,从而找出系统的弱点和潜在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和修复。

5.借助外部监测设备:除了内部的日志和调试信息,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外部的监测设备来对系统进行观察和调试。

比如,温度传感器可以帮助我们监测系统的温度,以防止过热;压力传感器可以帮助我们监测系统的压力,以防止过载等。

通过这些监测设备,我们可以得到系统的实时数据和状态信息,以便进行调试和修复。

6.进行逐步调试:在厌氧调试中,逐步调试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我们可以先对系统的一部分进行调试,确认其正常运行后再逐步扩大范围,最终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和验证。

通过逐步调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系统的运行原理和问题点,从而更快速地进行修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有限公司污水站厌氧处理系统调试报告调试负责人:联系方式:邮件:调试时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厌氧调试报告一、项目概况****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粉末酱油、肉酱类、蔬菜粉、酱类等食品加工企业,其排放污水主要包括酱油粉生产废水及猪、牛骨素加工清洗废液,其中酱油废水酱油色素较高,猪、牛骨素废水COD较高。

****有限公司污水站主要工艺为:调节池→厌氧罐→好氧池→好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养鱼池→排放。

由于污水站运行年限久远,部分工艺已无法满足污水处理要求。

因此需对厌氧罐、接触氧化池进行工艺改造,改造后工艺流程为:调节池→厌氧罐→好氧池→好氧沉淀池→臭氧接触池→接触氧化池→养鱼池→排放。

****食品有限公司污水站厌氧处理系统包括:厌氧进水系统、厌氧污泥循环系统、高液位池、厌氧池等单元。

厌氧改造前出现以下运行问题:1、厌氧污泥循环系统已完全堵塞无法正常运行;2、厌氧池内部部分堵塞导致高液位池至厌氧池自流不畅;3、厌氧处理效果差、处理水量低等情况。

工程改造后的厌氧处理系统包括:厌氧进水系统、厌氧出水循环系统、高液位池、厌氧池等工艺单元。

厌氧污泥由原来的絮体污泥改为高效中温厌氧颗粒污泥,厌氧出水增设回流系统至高液位池,通过循环水提升厌氧颗粒污泥上升流速,保证厌氧颗粒污泥均匀悬浮于厌氧池内部。

二、调试目的厌氧调试的目的包括:1、启动厌氧处理系统,并调试至最佳处理状态;2、设备调试,厌氧处理系统各设备在调试过程中达到最优协调工作;3、颗粒污泥驯化,通过科学的调试方式,使接种颗粒污泥适应原水水质;4、收集数据,为厌氧处理系统后期运行提供参数依据;5、协调厂区来水与厌氧处理进水水量、水质等外部因素。

三、工艺参数和名词解释1、进水量指厌氧罐进水水量,包括瞬时进水量(t/h)、日进水量(t/d)。

瞬时进水量用于指标厌氧罐瞬时进水负荷;日进水量用于指标厌氧罐每日总进水负荷。

2、CODCOD指化学需氧量,包括进水COD、出水COD,进水COD一般监测原水COD;出水COD 一般监测厌氧出水COD,通过进出水COD可以反映厌氧罐处理负荷、去除率等参数。

3、日处理COD量指厌氧罐每天处理COD的量,单位:KgCOD/d,计算公式为:日处理COD量=日进水量*(进水COD-出水COD)4、容积负荷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处理COD的量,单位:KgCOD/m³.d,容积负荷是反映厌氧罐处理能力的重要参数,容积负荷越高厌氧罐处理能力越强。

稳定的容积负荷是保证厌氧罐出水稳定的重要依据,其计算公式:容积负荷=日进水量*(进水COD-出水COD)/厌氧罐有效池容5、去除率指厌氧处理系统COD的去除效率。

去除率越高去除效果越好,一般厌氧罐去除效率为60%-90%,去除率受原水水质、厌氧罐设计影响。

原水水质可生化性越好去除能力越高;进水COD越高去除率越高,但相应的出水COD也越高,6、PH指水质的酸碱性,厌氧系统需监测进水、出水PH,其中出水PH为厌氧罐运用正常与否的关键指标。

厌氧出水PH高于8,厌氧氨化严重,产甲烷菌受到毒害,去除效果降低;厌氧出水PH低于,产甲烷菌活性受到抑制,挥发酸增加,COD去除率降低,出水COD持续下降;出水PH继续低至6以下,产甲烷菌开始死亡,厌氧罐出现不可逆损坏,此时需重新更换、驯化颗粒污泥。

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厌氧出水PH应控制在范围内,严禁厌氧出水COD 出现低于6的情况。

7、温度本厌氧系统采用中温厌氧颗粒污泥作为厌氧污泥,其最佳工作温度为34-36℃,产甲烷菌对温度、PH变化极为敏感,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每日温度变化不得超过2℃。

8、碱度碱度是衡量厌氧系统抗冲击缓冲能力大小的一个参数指标,单位:mmol/l,以HCO3-计,一般碱度控制在40-80mmol/l,碱度作为参考指标,除非厌氧出水PH波动严重,一般不做改动。

可通过添加碳酸钠、碳酸氢钠增加系统碱度,一袋50kg碳酸钠可提供约400mmol/l 碱度。

9、挥发酸指挥发性脂肪酸,是衡量厌氧罐运行正常与否的重要参数指标,单位:mmol/l,以乙酸计,一般挥发酸应控制在6mmol/l以下。

挥发酸的增加会导致产甲烷菌活性受到抑制,出水COD增加。

受碱度的影响,一般不会导致PH的变化,但挥发酸的增长超过碱度后会导致PH瞬间下降。

四、调试报告****有限公司污水站厌氧罐于2017年6月28日启动调试,并于2017年8月6日完成调试。

用时40天,并顺利完成调试工作。

其具体调试工作如下:6月28日-7月3日,厌氧启动循环系统,并将温度提升至34℃,循环设备出现停机故障,原因是设备用电取自老配电箱,由于配电箱设备老化致循环泵停机,后厂方更换老化设备,至调试结束未出现停机故障。

7月4日-7月11日,厌氧间断进水,启动负荷m³.d,通过8天间断进水,厌氧处理负荷达到m³.d。

每日进水总负荷如图所示:厌氧出水COD变化如图所示:进水负荷增加,厌氧出水COD增加,稳定进水负荷60Kg/d进水,第3天厌氧出水COD 开始降低,厌氧出水COD在500mg/l左右,表明厌氧已适应60Kg/d进水负荷。

调试可进入连续进水阶段。

7月12日-7月30日,厌氧开始连续进水调试,以间断进水时最大处理负荷m³.d为进水依据设计每日进水量在15t/h左右。

每日进水量如图:厌氧出水COD变化如图:厌氧进水COD变化图:厌氧进水总负荷如图:挥发酸变化如图:7月13日-7月17日,系统进水稳定在15t/d左右,总进水负荷稳定在60kg/d,厌氧出水稳定增长,挥发酸也有部分增长。

7月15日挥发酸开始降低,至7月18日厌氧出水COD 表现降低。

7月18日-7月22日,调节厌氧进水流量由15t/d提升至30t/d,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加,总进水负荷随之增加。

另外,增加进水量的这段时间,厌氧进水COD浓度也在增加,进水浓度最高达到5600mg/l,其数据表现为挥发酸期间由l升至l,厌氧出水COD也由1000mg/l 左右升至1,600mg/l左右。

7月22日-7月27日,挥发酸开始稳定,但厌氧出水COD仍处于增加的状态,并于7月27日达到最大值1800mg/l。

7月27-7月29日挥发酸开始降低,厌氧出水COD也开始随之降低,由7月27日1800mg/l 降至7月29日1200mg/l。

当然综合厌氧进水COD变化图以及厌氧总进水负荷图,厌氧COD 的降低也和厌氧进水COD的降低有一定关系。

另外,图表显示进水总负荷的增加与厌氧出水COD的增加呈正相关,厌氧处理能力是否提升则无法从上述表中确定。

因此需对数据作深度处理:连续进水厌氧罐第n日处理COD的量=Q n*(原水COD n+原水COD(n-1))/2-Q n*(出水COD n+出水COD(n-1))/2-(出水COD n-出水COD(n-1))*90Q n----------------------------------------------厌氧罐第n日进水量t/d;原水COD n-----------------------------------第n日原水CODmg/l;原水COD(n-1)------------------------------第n日前一天原水CODmg/l;出水COD n-----------------------------------第n日厌氧出水CODmg/l;出水COD(n-1)------------------------------第n日前一天厌氧出水CODmg/l;90----------------------------------------------厌氧罐有效容积m³;(原水COD n+原水COD(n-1))/2---------连续进水期间,原水变化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去当日和前一日的原水COD浓度的算术平均是表示其平均浓度,出水COD同理。

数据如图:7月14-18日,厌氧每日进水COD量稳定在60Kg/d左右,处理量也稳定在50Kg/d左右,去除率可达83%。

随着7月18-7月22日进水流量和进水负荷的增加,厌氧罐的处理能力也随之增加。

7月25日-7月28日厌氧进水负荷相对稳定后,厌氧COD处理量也趋于稳定,此时厌氧去除率为67%左右。

7月31日-8月5日,厌氧开始间断进水,此次间断进水的目的在于通过稳定厌氧日处理负荷,达到稳定厌氧出水的目的。

厌氧每日处理量控制在90Kg/d,厌氧出水期望为1000mg/l,每日进水量采用公式:日进水量=90*1000/(原水COD-1000)-(厌氧出水COD-1000)*90/1000进水量如表:日期7月31日8月1日8月2日8月3日8月4日8月5日2830进水量(t/d)厌氧出水变化曲线:通过图表可以看出,厌氧出水达到期望的排水要求,稳定在1000mg/l左右,每日进水流量平均在30t/d左右。

8月7日-8月11日,系统改为连续进水,进水量为36t/d,进水COD在2000mg/l左右,出水COD在600-800mg/l左右。

至此,厌氧系统为期40d的调试工作顺利完成。

五、调试成果以下结论依据本次调试数据成果:1、通过比较间歇进水与连续进水发现,厌氧COD处理量控制在90Kg/d(相当于4000mg/l 的原水,每日进水量30t)时,厌氧出水COD稳定在1000mg/l,连续进水时厌氧出水COD 在1200mg/l左右。

但间断运行会导致厌氧罐每日液位变化,导致颗粒污泥少量流失,因此不建议长期运用此法运行。

相比间断运行,连续运行具有易管理、出水水质稳定的特性,建议使用连续运行。

2、控制厌氧稳定的进水负荷是保证厌氧出水稳定的关键。

如保持厌氧进水负荷在120kg/d±20%波动内,可稳定厌氧出水在1200mg/l左右。

3、厌氧出水与厌氧COD日处理量呈正相关,如厌氧COD日处理量在60Kg/d时,厌氧出水在600-800mg/l;厌氧COD日处理量在90Kg/d时,厌氧出水在1000-1200mg/l。

4、控制厌氧出水温度在35±1℃、出水PH在、挥发酸<6mmol/l可保证厌氧罐正常运行。

5、后期运行过程中如有需要提升/降低处理负荷,每次提升/降低按现有负荷的20%增/减,待挥发酸、厌氧出水稳定后,再按现有负荷的20%提升/降低负荷。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