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缺乏病消除评价内容及判定标准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d4e9282f60ddccda38a094.png)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了解乐山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进程,为进一步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在所辖的11个县(市、区)分别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分区后抽取对象,共调查4400名8~10岁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触诊法)、1100份尿碘、3180份盐碘。
结果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2.21%,尿碘中位数为206.4µg/L,小于50µg/L仅占1.45%,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23%。
结论乐山市在2009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为了解乐山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进程,根据卫生部等5部门《关于下发<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方案>的通知》(卫疾控发〔1999〕第58号),2009年对所辖11县(市、区)进行了碘缺乏病现况调查,现将主要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8~10岁学生及家庭主妇。
1.2 抽样方法按分层抽样方法对所辖11个县(市、区)各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抽取1个乡(镇、街道),然后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上述的乡(镇、街道)中各抽取1所村小学(无村小学时,抽取乡中心小学),在被抽到的小学中随机抽取80名8~10岁学生(人数不足时从临近的村小学补充)。
1.3 调查内容8~10岁学生的甲状腺大小、家中碘盐情况、尿碘水平、健康教育问卷。
1.4 监测指标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水平、居民户盐碘水平和合格碘盐食用率。
判断标准参照我国《碘缺乏病消除标准》(GB16006-2008)[1]、食用盐标准(GB5461-2000)[2]、甲状腺肿大判定标准(GB16398-1996)[3]1.5 监测方法1.5.1 甲状腺检查采用“触诊法”(WS 276-2007)[4]。
1.5.2 尿碘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07-2006)[5]测定。
1.5.3 盐碘采用仲裁法(GB/T 13025.7-1999)[6]测定。
碘缺乏地区判断标准
![碘缺乏地区判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9dc10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6.png)
碘缺乏地区判断标准摘要:一、碘缺乏地区的定义和影响1.碘缺乏地区的概念2.碘缺乏对人体的影响二、碘缺乏地区的判断标准1.碘摄入量标准2.尿碘排泄量标准3.甲状腺肿大率标准三、我国碘缺乏地区的现状1.碘缺乏病高发地区2.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四、应对碘缺乏的措施1.食用碘盐2.增加碘摄入的食物3.健康教育和宣传正文:碘缺乏地区是指碘摄入量低于人体正常需要量的地区,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碘缺乏病的发生。
碘缺乏病主要包括甲状腺肿大、克汀病等,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准确判断碘缺乏地区对于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具有重要意义。
判断碘缺乏地区的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碘摄入量、尿碘排泄量和甲状腺肿大率。
碘摄入量标准是指每人每天摄入碘的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是200 微克/天。
尿碘排泄量标准是指尿液中碘的含量,正常值应在100-200 微克/升。
甲状腺肿大率标准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甲状腺肿大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国际上通常将5% 作为判定标准。
我国曾是碘缺乏病高发地区,特别是在一些山区、半山区和内陆地区。
针对这一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鼓励种植富含碘的食物,提高人们的碘营养水平。
此外,还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碘缺乏病的认识,引导他们科学合理地摄取碘。
为了应对碘缺乏,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食用加碘食盐是预防碘缺乏病的有效途径。
加碘食盐中的碘可以满足人体日常需要,有助于预防碘缺乏病。
其次,增加碘摄入的食物,如海产品、牛奶、鸡蛋等,也有助于提高碘摄入量。
最后,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让人们了解碘缺乏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总之,判断碘缺乏地区并采取相应措施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碘缺乏病消除标准PPT课件
![碘缺乏病消除标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367717767f5acfa1c7cd7f.png)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16004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及分度标准 GB16398 儿童少年甲状腺容积的正常值 WS/T 107 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碘缺乏病消除指标
碘盐 碘盐覆盖率≧95% 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90% 甲状腺肿 8岁~10岁儿童触诊或超声诊断甲状腺肿大率<5%
尿碘 的比率 <20%
碘缺乏病消除标准
Criteria for elimination of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GB16006—2008代替GB16006—1995
2008.6.11发布 2008.12.1实施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碘缺乏病的消除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碘缺乏病消除的评估、监测及其防制效果评价
谢谢
谢 谢!
诊断和检测方法
甲状腺肿大诊断标准件GB16004和GB16398 尿碘检测方法按WS/T 107操作
保障措施
按照附录A执行
实现2010年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行动方案
1、强化政府职责,确保目标实现。 2、坚持依法防治,完善法律法规。
3、政府分级投入,安排防治经费。 4、履行部门职责,落实食盐加碘。 5、完善监测体系,突出防治重点。 6、强化健康教育,密切部门配合。 7、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防治水平。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f0710e76c66137ee061901.png)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根据《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国办发…2004‟75号,以下简称《规划》)的有关要求,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县(市、区、旗)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考评目的考核、评估各县(市、区、旗)落实《规划》工作的进展及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达标)情况。
二、考评内容(一)管理指标。
1.组织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规划》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在组织领导、部门配合、经费保障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等方面巩固和完善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机制情况。
2.碘盐管理。
在碘盐生产、流通、销售和监管等环节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情况,确保供应合格碘盐的相关措施等。
3.监测与防治。
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开展监测,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结合本省(区、市)实际,适时开展应急补碘工作等情况。
4.健康教育。
按要求开展经常性、针对性健康教育和“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及目标人群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二)技术指标。
1.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
2.8-10岁儿童尿碘水平。
三、考评标准经过对管理和技术指标考评,达到以下条件者为达标县:(一)管理指标。
在组织领导、碘盐管理、监测与防治、健康教育宣传4方面的考评总分达到80分及以上;(二)技术指标。
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大于90%;8-10岁儿童尿碘含量中位数大于或等于100µg/L,且尿碘含量低于50µg/L 的比例不超过20%。
四、考评程序(一)县级达标考评。
地市级人民政府或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地市级卫生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经委(经贸委、工业主管部门、盐务局)等有关部门、单位领导和专业人员组成考评组,开展对辖区内县(市、区、旗)的达标考评,完成达标考评报告,并向省级申报对达标县(市、区、旗)的考评抽查。
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2版)
![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2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71abc158f5f61fb73666a4.png)
附件1碘缺乏病监测方案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最广泛的国家之一,坚持普及碘盐是持续纠正人群碘营养缺乏的唯一有效途径。
10多年来,我国通过实施以全民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使人群碘营养状况总体得到较好改善。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消除碘缺乏病的长效工作机制,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做好科学补碘工作,强化碘缺乏病监测与防治干预措施的有机结合,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及时掌握缺碘地区居民户碘盐普及情况,动态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病情的消长趋势,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二、内容与方法(一)碘盐监测。
1.监测范围和内容。
所有非高碘县(市、区、旗)居民户食用盐。
2.监测方法。
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每个片区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辖有5个或不足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县(市、区、旗),抽取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在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填写表1;在每个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检15户居民食用盐,填写表2。
辖区内有部分高碘乡的县(市、区、旗),先将该县划分为高碘和非高碘两个抽样片区,再按照上述抽样方法抽检非高碘片区的非高碘村居民户食用盐。
3.检测方法。
在居民户采集食盐后,即在现场进行半定量检测(若在检测中发现有非碘盐,应查找并登记非碘盐的来源渠道);随后将盐样送到县(市、区、旗)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机构实验室,按照GB/T 13025.7直接滴定法(川盐及其它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测定盐中碘含量,填写表3。
4.判定标准。
(1)合格碘盐:加碘食盐中碘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GB26878)。
(2)不合格碘盐:加碘食盐中碘含量低于或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GB26878)。
(3)非碘盐:碘含量低于5mg/kg的食用盐。
5.监测时限。
每年6月15日前,完成抽样监测及数据传报。
(二)碘缺乏病高危地区监测。
消除碘缺乏病评估方案
![消除碘缺乏病评估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4693ff941ea76e58fa04c3.png)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评估方案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29号)和《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的通知》(国办发[2004]75号)的有关要求,到2010年底,全国95%的县(市、区、旗)要达到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为保障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在我市考核评估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与评估方案》。
一、目的(一)考评我市落实《规划》目标的进展情况。
(二)促进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确保按期完成《规划》目标。
二、内容与要求(一)考评的综合指标。
1.组织领导。
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的组织领导、部门配合、经费保证、防治机构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等情况,要求基本建立了保障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工作机制。
2.碘盐管理。
盐业管理部门在碘盐的生产、加工、经营管理上落实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的情况。
要求碘盐质量合格并确保足量供应。
3.健康教育。
坚持开展经常性健康教育的情况,基层领导干部、中小学生、育龄妇女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认知情况。
4.监测和调查评估。
能开展常规碘盐监测,协助开展调查评估和其它碘缺乏病专项调查,参加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并按时上报碘缺乏病年报数据等情况。
(二)考评的技术指标。
1.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
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大于90%。
2.8~10岁儿童尿碘水平。
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大于100μg/L,且低于50μg/L的比例不超过20%和/或低于20μg/L 的比例不超过10%。
三、考核评估方法1. 收集有关材料(1)地方病主管部门的文件资料,掌握经费投入、部门协作和依法行政等工作情况。
(2)盐业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情况;碘盐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和质量检验等情况的文件资料。
(3)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的监测和调查报告等资料。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评估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5c48912f482fb4daa58d4b1b.png)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评估评价青神县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达标)情况,为继续作好碘缺乏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2009年,按照《四川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对青神县消除碘缺乏病工作进行考核,采用听取汇报、现场考评,查阅资料的方法。
结果监测居民288份盐样,无非碘盐,无不格碘盐,中位数为34.9mg/kg,样本检测范围21.9mg/kg-45.1mg/kg,碘盐合格率100%,碘盐覆盖率100%,合格碘盐食用率100%;调查8-10岁儿童400名,Ⅰ度肿大14名,肿大率为3.5%,尿碘水平监测100名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82.1ug/l,小于50 ug/l为0;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及格率,150名五年级小学生为92.7%,50名家庭主妇为94.0%。
结论青神县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但应继续坚持全民食盐加碘的策略及持续深入的全民健康宣传教育,巩固防治成效。
[关健词] 碘缺乏病;消除;评估青神县2005年达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性目标。
2009-04按照《四川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要求进行自查工作,2009-11经“眉山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达标考评组”考核,达到县级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标准,为“达标县”。
现将2009年青神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考核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以县城为中心,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共5个乡镇(南城镇、青城镇、西龙镇、黑龙镇、河坝子镇);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抽取1所中心小学,检查400名8~10岁儿童的甲状腺和100名儿童的尿碘;在抽取的每所小学抽取30名5年级学生和学校附近抽取10名家庭主妇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1.2 碘盐按照《2008年度中央补助四川省碘缺乏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碘盐监测》要求,在青神县按东、西、南、北4个方位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中部分别随机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每村随机抽取8户居民食用盐共288份,检测碘含量。
碘缺乏病消除评价内容及判定标准2019
![碘缺乏病消除评价内容及判定标准2019](https://img.taocdn.com/s3/m/283bbf7a52ea551810a6879f.png)
附件1碘缺乏病消除评价内容及判定标准一、评价内容(一)自评1.资料准备整理防治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收集组织领导、监测和防治措施、碘盐管理、健康教育等相关资料。
2.现场评价每个县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每个片区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至少包括1个街道、不足5个时全部抽取),每个乡镇/街道各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8-l0周岁非寄宿学生40人(不足40人可在邻近的学校补齐,要求年龄均衡、男女各半),采集尿样和学生经常食用的食用盐样,检测尿碘和盐碘含量。
采用B超法测量甲状腺容积,计算甲状腺肿大率。
每个监测县在所抽取的5个乡中各抽取20名孕妇(早、中、晚孕期尽量均衡),采集孕妇尿样,检测尿碘含量,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孕妇补碘率情况,填写附表1。
(二)复查/抽查1.资料审核(1)自评报告。
内容包括碘缺乏病防治的基本情况、防治历程、主要防治策略、自评方法、自评结果、主要经验、存在问题、自评结论、今后工作计划等。
(2)工作资料。
查阅防治规划或计划、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病情调查资料和数据、疾病监测报告等防治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原件,重点了解、核对近3年组织领导(包括目标管理、能力建设和经费保障等)、监测和防治措施、碘盐管理、健康教育等情况。
2.现场评价在每个县随机抽取2个乡(镇、街道),从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2个村(居委会),在每个抽取村(居委会)的小学(无村小学时,抽取乡中心小学)各随机抽检20名8-10周岁儿童(男、女均衡),并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各随机抽检20名孕妇。
用触诊或B超法检查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根据县级自评结果,选择复核儿童尿碘、孕妇尿碘以及儿童和孕妇经常食用的食用盐碘含量三项指标中的两项。
二、评价判定标准(一)消除标准1.管理指标组织领导、监测和防治措施、碘盐管理、健康教育4方面评价得分合计达到85分及以上,填入附表2。
2.技术指标(1)基本指标①无新发地方性克汀病病人;②儿童甲肿率<5%。
2015年临湘市碘缺乏病消除自评结果及分析
![2015年临湘市碘缺乏病消除自评结果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8f82ed0912a216157929ba.png)
2015年临湘市碘缺乏病消除自评结果及分析发表时间:2016-10-21T14:46:01.74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作者:李旭光孙伟波唐冬梅李迎兰[导读] 为全面了解临湘市碘缺乏病病情现状,评价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和工作效果,为制定今后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临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岳阳 414300 【摘要】目的:为全面了解临湘市碘缺乏病病情现状,评价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和工作效果,为制定今后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照《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考核评估方案》(国卫办疾控函〔2015〕3号)和《碘缺乏病消除评价及判定标准》(国卫疾控发〔2014〕79号)的要求和方法,对管理指标综合评分,对居民户食用盐、8-10岁儿童尿碘和甲状腺、孕妇尿碘和健康教育知识等进行监测调查。
结果:管理指标综合评分87分,8-10周岁儿童尿碘中位数212.60μg/L,且尿碘水平低于50μg/L的比例只有1%;孕妇尿碘中位数204.21μg/L;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0;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93.3%;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知识及格率100%。
结论:对照碘缺乏病消除评价内容和判定标准,临湘市实现了碘缺乏病消除的目标,防治措施起得了明显效果。
【关键词】碘缺乏病;自评;分析碘缺乏病是自然环境缺碘、人体碘营养不良所致的一种地方病[1]。
为评价《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了《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考核评估方案》(国卫办疾控函〔2015〕3号),要求各地按照县级自查、市级复核、省级和国家级抽查的形式开展考评,省级以下考评内容按照《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国卫疾控发〔2014〕79号)中各病种“评价内容”执行。
2015年4-6月临湘市对碘缺乏病消除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
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1内容与方法1.1 管理指标综合评分收集整理2011-2015年当地碘缺乏病消除资料,按照《碘缺乏病消除评价及判定标准》附表“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评价表”实行量化评分。
四川省消除碘缺乏病抽样考评
![四川省消除碘缺乏病抽样考评](https://img.taocdn.com/s3/m/074f8eda26fff705cc170a7d.png)
四川省消除碘缺乏病抽样考评评估四川省碘缺乏病防治效果。
方法抽查21个市、州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县级考评结果,对抽查对象进行核查资料结合现场考评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现场考评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学生的甲状腺、尿碘,居民户的盐碘等技术指标以及学生和家庭主妇的健康教育和网络建设等进行考查。
结果全省共抽查21个县,各抽查县的管理指标综合评分结果均在90分以上,B超法甲状腺校正肿大率2.28%,合格碘盐食用率96.8%,碘盐覆盖率99.51%,尿碘中位数270.4μg/L,<50ug/L的样品占1.66%。
结论抽查的21个县(市、区)都达到了县级实现消除碘缺乏病考评标准。
碘缺乏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
四川省通过采取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各市、州按照《关于印发<四川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的通知》安排,于2010年初完成所辖县(市、区)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工作,并向省人民政府地方病及病害防治领导小组申报对180个达标县(市、区)的考评抽查。
省地方病及病害防治领导小组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地方病及病害防治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四川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于2010-04-19/05-22对21个市、州实现消除碘缺乏病县级考评结果进行考评抽查。
1 材料与方法1.1考评范围全省抽查21个市(州),每个市、州由省上统一单纯随机的抽取1个县(市、区)。
1.1.1 抽样方法每个县(市、区)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不足5个乡时全部抽取);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街道),各随机抽取1个村(居委会)。
在抽取的乡(镇、街道)、村小学(无村小学时,抽取乡中心小学),每所学校随机抽取40名8~10岁儿童(男、女各半, 人数不足时从最临近的村小学补充)进行甲状腺的检查;同时随机抽取其中20份(男、女各半)尿样;另外抽取学生30名作问卷调查,在所抽取的村(居委会)随机抽取居民户20份盐样;抽10名家庭主妇进行问卷的调查和碘盐销售网络建设的调查。
地方病和慢性病防控技能培训班测评题
![地方病和慢性病防控技能培训班测评题](https://img.taocdn.com/s3/m/2415ff2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6.png)
地方病和慢性病防控技能培训班测评题1、地方性甲状腺肿按肿大情况可以分为1、2、3度。
[判断题]对错2、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应对辖区内确诊的甲状腺疾病、氟骨症患者每年进行1次医学随访,提供健康咨询、宣传教育、免费药物治疗等健康服务,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并调整治疗措施。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3、缺碘和高碘都能引起甲状腺肿大[判断题]对错4、目前检查甲状腺B超所用的探头频率为6MHz。
[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5、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一年后才可申报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慢建设申报和现场调研时间由国家订。
(")[单选题]对(正确答案)错1、在肿瘤登记平台,新报告一张发病登记卡,必须要通过哪些审核才能成为“确认”状态?()[单选题]A可疑重复患者审核、内部一致性核查B可疑重复患者审核、多原发核查C内部一致性核查、多原发核查上限:”D内部一致性核查、随访审核2、肿瘤登记平台关于登记卡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新录入一张登记卡,ICDIO为必须填写的字段信息B新录入一张登记卡,诊断依据可以多选「所;:)C登记卡管理不可见由本地医疗机构报告但非本地户籍的登记卡信息D医院管理员角色录入的登记卡,上级管理机构可以一致性核查3、关于肿瘤病例随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当年新发病例可以不开展主动随访B先开展被动随访,再开展主动随访C随访审核由户籍地管理机构完成D即使患者名下所有登记卡均为“挂起”状态,也会进入待随访名单4、常常不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单选题]A呼吸和循环系统较晚发生的疾病;B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C继发性疾病,如动脉硬化、继发性肿瘤、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D严重危害健康的各类疾病。
5、《死亡证明书》死因诊断栏中各病“发生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单选题]A(C)病最长,(b)病次之Aa)病最短B. (a)病最长,(b)病次之,(C)病最短C. (b)病最长,(c)病次之,(a)病最短。
碘缺乏病防治监测评估方案(全套资料)
![碘缺乏病防治监测评估方案(全套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7d5b5dc87c24028905fc332.png)
碘缺乏病防治监测评估方案一、监测人群所辖县(市、区)居住半年以上常住人口中的8-10周岁在校学生和孕妇。
二、监测任务(一)8-10周岁在校学生家庭食用盐的碘含量、随机尿碘含量检测和甲状腺肿大情况监测。
(二)孕妇家庭食用盐的碘含量、随机尿碘含量检测和孕妇补碘率的调查。
三、监测方法和内容(一)抽样方法。
每个监测县(市、区)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每个抽样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所小学校,每所小学抽取8-10周岁在校学生42人(年龄均衡、男女各半),不足42人可在邻近的学校补齐。
每个监测县(市、区)在所抽取的5个乡镇/街道中每乡镇/街道抽取21名孕妇(早、中、晚孕期均衡),人数不足可在邻近乡镇/街道补齐。
(二)方法和内容。
1.基本情况。
收集监测乡镇/街道的人口、上一年度经济收入情况等信息,填写表1。
2.8-10岁儿童尿碘、盐碘含量检测和甲状腺检查。
在上述每个监测乡镇/街道随机抽取的小学内,采集随机尿样(中段尿)5mL和学生家中食用盐样30g,检测尿碘和盐碘含量。
采用B超法测量甲状腺容积,计算甲状腺肿大率(每县(市、区)3年检测一次),填写表2。
3.孕妇尿碘、盐碘含量检测。
每个监测县(市、区)在所抽取的5个乡镇/街道中,采集孕妇随机尿样(中段尿)5mL和家庭食用盐30g,检测尿碘含量和盐碘含量,填写表3。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孕妇补碘情况,填写表4。
四、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一)盐碘含量。
采用《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的测定》(GB/T 13025.7-2012),川盐及其他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
按中国《食用盐碘含量》(GB26878-2011)来判定。
(二)尿碘含量。
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107.1-2016)或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WS/T 107.2-2016)。
(三)甲状腺容积。
采用B超法,按《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WS 276)判定。
13碘缺乏病消除标准
![13碘缺乏病消除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f4762ea81c758f5f61f6797.png)
【GB 16006—1995】碘缺乏病消除标准前 言本标准是以WHO、UNICEF、ICCIDD三个国际组织推荐,于1992年11月3~5日审定,1993年9月修订的《碘缺乏病及其防治计划的考核评估指标》中表10:“将IDD做为公共卫生问题予以消除的标准”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而制定的。
在技术内容上与该国际标准等效,这样就使得我国的标准能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以适应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需要。
1990年71国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制定了90年代工作计划,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2000年在世界范围内消除碘缺乏病”。
我国于1993年9月由国务院与WHO、UNICEF等国际组织,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国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动员大会”,制定了《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纲要》要求在“九五”期间,全国所有食盐全部加碘,合格碘盐覆盖人群达95%。
我国于1994年还制定并发布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条例》规定了我国对食盐实行专营,食盐的生产、批发实行许可证制度,这就使我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有了保证,也是我国《碘缺乏病消除标准》制定的依据和基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医学院地方病研究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惠民、于志恒、赵文元。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地方病防治中心负责解释。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碘缺乏病的消除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碘缺乏病防治效果的评价。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6004—1995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及分度标准GB 16398—1996儿童少年甲状腺容积的正常值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联合推荐的《碘缺乏病及其防治计划的考核评估指标》3碘缺乏病消除标准3.1碘盐(以碘离子计)碘盐合格率大于90%。
碘缺乏病防治效果评价
![碘缺乏病防治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67f6305ba1aa8114431d9b1.png)
碘缺乏病防治效果评价评价阿拉善左旗1995-2009年碘缺乏病的防治效果,为继续作好碘缺乏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阿拉善左旗地区1995、1998、2004、2009年8~10岁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食用碘盐浓度,碘盐合格率,尿碘水平进行分析。
结果阿拉善左旗地区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由1995年的82.5%下降到2009年的4.0%,儿童碘营养维持在164.5 ug/L;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由1995年65.9%、63.5%、63.5%上升到2009年99.3%、95.8%、95.1%。
结论目前阿拉善左旗地区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较低,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碘缺乏病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 碘缺乏病;甲状腺肿大率;碘盐合格率;尿碘水平阿拉善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在历史上属于碘缺乏重病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全旗境内有大小盐湖几十个,分布十分广泛,采挖方便,居民通常食用原盐,很少购买加碘食盐。
1995年之前,该地区城乡居民食用碘盐合格率为仅为30%,1995年进行碘缺乏病流行病学情况调查时发现,全旗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82.5%,小学生尿碘中位数为20 ug/l,为严重的碘缺乏病区(IDD)[1]。
由于该地区生活饮用水的含碘仅在3.0~3.5ug/l之间,因此食用加碘盐成为主要的摄碘来源。
自1995年开始强化补碘工作,加大对全旗盐湖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连续对碘盐进行监测,并于1995年,1998年,2004年2009年对本地区8~10岁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食用碘盐浓度,碘盐合格率,尿碘水平进行抽样监测。
现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为继续作好碘缺乏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抽取对象在全旗境内以巴颜浩特镇为中心,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随机抽取5所小学8~10岁在校小学生的10%进行甲状腺肿大检查(1995年为普查,1998年抽取30%),从随机抽样抽取的5所小学被检查学生中抽取50名学生采集自家食用盐(2004年5所小学各抽取40名,2008年对新制盐区增加检测食用盐30份),抽取200名8~10岁在校小学生尿样(2009年抽取190份)进行碘含量测定。
准旗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
![准旗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522247e50b4c2e3f56276314.png)
准旗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发表时间:2013-02-01T10:07:25.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4期供稿作者:王庚来任彦[导读] 根据组织领导,碘盐管理,健康教育得分情况分析,个别部门存在下发文件不全,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有的学校还存在未开设健康教育课等问题。
王庚来任彦(内蒙古准格尔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准格尔 010300)【中图分类号】R59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165-012004年9月14—17日准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鄂尔多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协助下,按照国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方案的要求,对准旗消除碘缺乏病工作进行评估,具体情况如下:1 方法与步骤统一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1.1听取汇报,实地核查有关资料,查看资料包括:①地方病防治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文件资料,重点了解经费投入和协作情况进行抽样调查;②盐业部门关于碘盐生产加工、出入库、计划销售与实际销售量、质检工作记录,盐业市场管理措施和效果评价;③防治调研的技术报告和历年的系统监测工作资料。
1.2抽样调查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随机抽取五所镇区中心小学:被抽取的五所中学小学马栅、五字湾、乌兰哈达、布尔陶亥、纳林分别进行碘盐、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居民户碘盐合格率和防治知识问卷调查:①碘盐分别按五个方位采集批发、销售点各25份盐样、居民盐200份盐样进行碘含量检测;②调查上述五所小学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居民户碘盐合格率,并记录在校学生总数,其中每所小学用触诊法和B超法同时检查80名8—10岁儿童的甲状腺,共检查小学生400名,检测尿碘、盐样各40份,五所小学共200份;③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分别调查五年级学生组150名,20—50岁组家庭主妇30名。
1.3评估步骤以县为单位进行评估,将有关数据对照消除标准向地、市级申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碘缺乏病消除评价内容及判定标准
一、评价内容
(一)自评。
1.资料准备。
整理防治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收集组织管理、碘盐生产供应、市场监管等相关资料。
2.现场评价。
在每个县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抽取1个病区乡(镇)(不足5个时全部抽取),调查、检测以下指标。
(1)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
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在每个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检15户居民家中食盐样品,定量检测盐碘含量,计算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
如评价当年已开展碘盐监测,可直接采用碘盐监测数据计算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
(2)8-10岁儿童尿碘水平和甲状腺肿大率。
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各随机抽取1所村小学(无村小学时,抽取乡中心小学);在所抽取小学各随机抽检40名8-10周岁儿童(男、女各半)的尿样(每个县尿样不低于200份,对于不足5个乡镇的县,每所小学适当增加样本量),并用触诊法检查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
计算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和尿碘低于50µg/L的比例。
(3)孕妇尿碘水平及其家中盐碘含量。
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各随机抽检20名孕妇的尿样(每个县尿样不低于100份),计算尿碘中位数。
同时采集孕妇家中食盐样品,定量检测盐碘含量。
(4)健康教育状况。
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开展尿碘含量检测的孕妇中,各随机抽取10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孕妇健康教育知晓情况。
(二)复查/抽查。
1.资料审核。
(1)自评报告。
内容包括碘缺乏病防治的基本情况、防治历程、主要防治策略、自评方法、自评结果、主要经验、存在问题、自评结论、今后工作计划等。
(2)工作资料。
查阅防治规划或计划、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病情调查资料和数据、疾病监测报告等防治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原件,重点了解、核对近3年组织管理(包括组织领导、部门履行职责、经费保障和专业队伍建设等)、碘盐生产供应、市场监管,碘缺乏病监测与实验室质量控制、健康教育等情况。
2.现场评价。
在每个县随机抽取2个乡(镇);从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村(居委会),调查、检测以下指标。
(1)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
在每个抽取村(居委会)随机抽取25户居民,采集每户食盐样品,定量检测盐碘含量,计算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
(2)8-10岁儿童尿碘水平和甲状腺肿大率。
在每个抽取村(居委会)的小学(无村小学时,抽取乡中心小学)各随机抽检25名8-10周岁儿童(男、女均衡)的尿样检测尿碘含量,并用触诊或B超法检查甲状腺肿大情况,计算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和尿碘低于50µg/L的比例。
(3)孕妇尿碘水平及其家中盐碘含量。
在所抽取的每个乡(镇)各随机抽检20名孕妇的尿样,计算尿碘中位数。
同时采集孕妇家中食盐样品,定量检测盐碘含量。
(4)健康教育状况。
评价内容和方法同县级自评。
二、评价判定标准
(一)消除标准。
1.管理指标。
组织领导、碘盐管理、监测与防治、健康教育4方面评价得分合计达到85分及以上。
2.技术指标。
(1)8-10周岁儿童尿碘中位数大于或等于100µg/L,且尿碘水平低于50µg/L的比例不超过20%;孕妇尿碘中位数大于或等于150µg/L。
(2)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小于5%。
(3)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大于90%。
(二)评价结果判定。
被评价县各项管理、技术指标均达到消除标准要求,可判定为实现消除目标。
如其中1项指标不符合要求,则判定为未实现消除目标。
注:如被评价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具备尿碘含量检测能
力,可由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完成尿碘含量检测工作。
附表: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评价表
附表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评价表
教育(26
分)
缺乏病防治
知识
5分。
()
孕妇健康教育问卷平均分,满分为5分,平
均分少1分扣1分。
()
记录;按健教
问卷评分标准
评分
中小学校开
展健康教育
每所学校有教学计划且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得1分。
5所学校满分为5分。
()
查阅相关资料5有固定的宣
传内容
每个乡有2处及以上固定宣传内容(不包括
宣传画)得1分,5个乡满分为5分。
()
现场查看5个
乡
5
组织开展
5.15宣传
日活动
近3年,每年由多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宣传活
动得6分,每年2分;仅由卫生计生、盐业
部门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得3分,每年1
分。
()
查阅总结、照
片等资料
6
合计100
填表单位(签章):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