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塔吊附墙计算方案另附有附墙拉杆图纸DOC
塔吊附墙计算书
目录一、塔吊附墙概况二、塔吊附墙杆受力计算三、结构柱抗剪切验算四、附墙杆截面设计和稳定性强度验算一、塔吊附墙概况本工程结构高度53.4 m,另加桅杆15米,总高度68.4米。
本工程采用FO/23B 塔吊,塔吊采用固定式现浇砼基础,基础埋设深度-5.35m,塔身设两道附墙与结构柱拉结:塔身升到12标准节时,设第一道附墙于第6标准节(结构标高23.4 7米),塔吊升到第17标准节时,设第二道附墙于第14标准节(结构标高42. 8米),然后加到第23标准节为止。
在加第二道附墙之前,第一道附墙以上有17-6=11个标准节,而第二道附墙以上塔身标准节数最多为23-14=9节,因此,第二道附墙设置之前第一道附墙受力最大。
本计算书将对第一道附墙进行受力计算和构造设计。
为简化计算和偏于安全考虑,第二道附墙将采用与第一道附墙相同的构造形式。
本工程计划使用金环项目使用过的塔吊附墙杆。
根据塔吊与结构的位置关系,附墙杆夹角较小,附墙杆与结构柱连接的予埋件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
本计算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附墙杆及支座受力计算,结构柱抗剪切及局部受压验算,附墙杆予埋件锚筋设计,附墙杆型号选用。
二、塔吊附墙杆受力计算(一)、塔吊附墙内力计算,将对以下两种最不利受力情况进行:1、塔机满载工作,起重臂顺塔身x-x轴或y-y轴,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见图1);2、塔机处于非工作状态,起重臂处于塔身对角线,风向由起重臂吹向平衡臂(见图2)。
对于第一种受力状态,塔身附墙承担吊臂制动和风力产生的扭矩和附墙以上自由高度下塔身产生的水平剪力。
对于第二种受力状态,塔身附墙仅承受附墙以上自由高度下塔身产生的水平剪力。
以下分别对不同受力情况进行计算:(二)、对第一种受力状态,附墙上口塔身段面内力为:弯矩:M=164.83(T.m)剪力:V=3.013(T)扭矩:T=12(T.m),则:1、当剪力沿x-x轴时(见图a),由∑MB=0,得T+V*L1 -LB0’*N1=0即: N1=(T+ V*L1)/ LB0’=(12+3.013*3.65)/5.932=3.88(T)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AY= N1*sin52.3426=3.88*sin52.3426=2.84(T)RAx= N1*cos52.3426=3.88* cos52.3426=2.64(T)由∑MC=0,得N3*LG0’+T+V*0.8=0即:N3=-(T+ V*0.8)/ L G0’=-(12+3.013*0.8)/0.966=-14.92(T)由∑M0’=0,得N2*LC0’-(T+V*L6)=0即:N2 =(T+ V*L6)/ L C 0’=(12+3.013*0.027)/0.98=12.33(T)由力平衡公式∑Ni=0,得RAY+RBY=0和-RAX-RBX +V =0,故RBY= -RAY =-2.84(T)(负值表示力方向与图示相反,以下同) RBX = -RAX +V =-2.64+12.33=9.48(T)2、当剪力沿y-y轴时(见图b),由∑MB=0,得T-(V*L4+LB0’*N1)=0即: N1=(T-V*L4)/ LB0’=(12-3.013*4.5)/5.932=-0.263(T)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AY= N1*sin52.3426=-0.263*sin52.3426=-0.171(T)RAx= N1*cos52.3426=-0.263* cos52.3426=-0.2(T)由∑MC=0,得N3*L C0’ +T+V*0.8=0即:N3=-(T+ V*0.8)/ L C0’=-(12+3.013*0.8)/0.98=-14.91(T)由∑M0’=0,得N2*LC0’-(T+V*L5)=0即:N2 =(T+ V*L5)/ L G 0’=(12+3.013*0.2)/0.966=13.05(T)由静力平衡公式∑Ni=0,得RAY +RBY+V =0和RAX+ RBX =0,故RBY= -(RAY +V)=-(-3.16+12)=-8.84(T)RBX = -RAX =2.93(T)(二)、对第二种受力状态(非工作状态),附墙上口塔身段面内力为:弯矩:M=191.603(T.m)剪力:V=10.036(T),剪力沿塔身横截面对角线,对图c,由∑MB=0,得V*LBH +LB0’*N1=0即: N1=-V*LBH/ LB0’=-10.036*0.6/5.932=-1.015(T)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AY= -N1*sin52.3426=-1.015*sin52.3426=-0.8(T)RAx= -N1*cos52.3426=-1.015* cos52.3426=-0.62(T)由∑MC=0,得N3*L0’C+ V* LC0=0即:N3=- V* LC0/ L C0’=-10.036*1.132/0.98=-11.6(T)由∑M0’=0,得N2*LC0’-V*L7=0即:N2 = V*L7/ L C 0’=10.036*0.17/0.98=1.74(T)由力平衡公式∑Ni=0,得RAY +RBY+V*cos450=0和-RAX-RBX +V*sin450 =0,故RBY= -RAY- V*cos450 =0.8-10.036*cos450=-6.3(T)RBX = -RAX +V* sin450 ==0.62+10.036*sin450=7.79(T)对图d,由∑MB=0,得V*LBG +LB0’*N1=0即: N1=-V*LBG/ L B0’=-10.036*5.67/5.932=-9.6(T)由∑MC=0,得N3*0+ V* LC0=0,即N3=0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AY= N1*sin52.3426=-9.6*sin52.3426=-7.6(T)RAx= -N1*cos52.3426=-9.6* cos52.3426=-5.87(T)由静力平衡公式,得RAY +RBY+V*sin450=0和RAX+RBX +V*cos450 =0,故RBY=-RAY-V*sin450=7.6-10.036*cos450=0.5(T)RBX=-RAX-V*sin450=-5.87-10.036*sin450=-13(T)根据如上计算,附墙杆件和支座受力最大值见下表:AB杆 BC杆 BD杆 A支座 B支座RAX RAY RBX RBYN1=-9.6t N2=13.05t N3=-14.92t 7.6t 5.87t -13t 0.5t由于外力方向可向相反方向进行,故以上数值可正可负,均按压杆进行设计。
塔吊附墙计算书
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人:编制时间:目录一、塔吊附墙概况二、塔吊附墙杆受力计算三、结构柱抗剪切验算四、附墙杆截面设计和稳定性强度验算一、塔吊附墙概况本工程结构高度53.4 m,另加桅杆15米,总高度68.4米。
本工程采用FO/23B塔吊,塔吊采用固定式现浇砼基础,基础埋设深度-5.35m,塔身设两道附墙与结构柱拉结:塔身升到12标准节时,设第一道附墙于第6标准节(结构标高23.47米),塔吊升到第17标准节时,设第二道附墙于第14标准节(结构标高42.8米),然后加到第23标准节为止。
在加第二道附墙之前,第一道附墙以上有17-6=11个标准节,而第二道附墙以上塔身标准节数最多为23-14=9节,因此,第二道附墙设置之前第一道附墙受力最大。
本计算书将对第一道附墙进行受力计算和构造设计。
为简化计算和偏于安全考虑,第二道附墙将采用与第一道附墙相同的构造形式。
本工程计划使用金环项目使用过的塔吊附墙杆。
根据塔吊与结构的位置关系,附墙杆夹角较小,附墙杆与结构柱连接的予埋件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
本计算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附墙杆及支座受力计算,结构柱抗剪切及局部受压验算,附墙杆予埋件锚筋设计,附墙杆型号选用。
二、塔吊附墙杆受力计算(一)、塔吊附墙内力计算,将对以下两种最不利受力情况进行:1、塔机满载工作,起重臂顺塔身x-x轴或y-y轴,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见图1);2、塔机处于非工作状态,起重臂处于塔身对角线,风向由起重臂吹向平衡臂(见图2)。
对于第一种受力状态,塔身附墙承担吊臂制动和风力产生的扭矩和附墙以上自由高度下塔身产生的水平剪力。
对于第二种受力状态,塔身附墙仅承受附墙以上自由高度下塔身产生的水平剪力。
以下分别对不同受力情况进行计算:(二)、对第一种受力状态,附墙上口塔身段面内力为:弯矩:M=164.83(T.m)剪力:V=3.013(T)扭矩:T=12(T.m),则:1、当剪力沿x-x轴时(见图a),由∑M B=0,得T+V*L1 -L B0’*N1=0即: N1=(T+ V*L1)/ L B0’=(12+3.013*3.65)/5.932=3.88(T)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 AY= N1*sin52.3426=3.88*sin52.3426=2.84(T)R Ax= N1*cos52.3426=3.88* cos52.3426=2.64(T)由∑M C=0,得N3*L G0’+T+V*0.8=0’=-(12+3.013*0.8)/0.966=-14.92(T)由∑M0’=0,得 N2*L C0’-(T+V*L6)=0即:N2 =(T+ V*L6)/ L C 0’=(12+3.013*0.027)/0.98=12.33(T)由力平衡公式∑N i=0,得R AY+R BY=0和-R AX-R BX +V =0,故R BY= -R AY =-2.84(T)(负值表示力方向与图示相反,以下同) R BX = -R AX +V =-2.64+12.33=9.48(T)2、当剪力沿y-y轴时(见图b),由∑M B=0,得T-(V*L4+L B0’*N1)=0即: N1=(T-V*L4)/ L B0’=(12-3.013*4.5)/5.932=-0.263(T)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 AY= N1*sin52.3426=-0.263*sin52.3426=-0.171(T)R Ax= N1*cos52.3426=-0.263* cos52.3426=-0.2(T)由∑M C=0,得N3*L C0’+T+V*0.8=0’=-(12+3.013*0.8)/0.98=-14.91(T)由∑M0’=0,得 N2*L C0’-(T+V*L5)=0即:N2 =(T+ V*L5)/ L G 0’=(12+3.013*0.2)/0.966=13.05(T)由静力平衡公式∑N i=0,得R AY +R BY+V =0和R AX+ R BX =0,故R BY= -(R AY +V)=-(-3.16+12)=-8.84(T)R BX = -R AX =2.93(T)(二)、对第二种受力状态(非工作状态),附墙上口塔身段面内力为:弯矩:M=191.603(T.m)剪力:V=10.036(T),剪力沿塔身横截面对角线,对图c,由∑M B=0,得V*L BH +L B0’*N1=0即: N1=-V*L BH/ L B0’=-10.036*0.6/5.932=-1.015(T)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 AY= -N1*sin52.3426=-1.015*sin52.3426=-0.8(T)R Ax= -N1*cos52.3426=-1.015* cos52.3426=-0.62(T)由∑M C=0,得N3*L0’C+ V* L C0=0即:N3=- V* L C0/ L C0’=-10.036*1.132/0.98=-11.6(T)由∑M0’=0,得 N2*L C0’-V*L7=0即:N2 = V*L7/ L C 0’=10.036*0.17/0.98=1.74(T)由力平衡公式∑N i=0,得R AY +R BY+V*cos450=0和-R AX-R BX +V*sin450 =0,故R BY= -R AY- V*cos450 =0.8-10.036*cos450=-6.3(T)R BX = -R AX +V* sin450 ==0.62+10.036*sin450=7.79(T)对图d,由∑M B=0,得V*L BG +L B0’*N1=0即: N1=-V*L BG/ L B0’=-10.036*5.67/5.932=-9.6(T)由∑M C=0,得N3*0+ V* L C0=0,即N3=0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 AY = N 1*sin52.3426=-9.6*sin52.3426=-7.6(T )R Ax = -N 1*cos52.3426=-9.6* cos52.3426=-5.87(T )由静力平衡公式,得R AY +R BY +V*sin450=0和R AX +R BX +V*cos450 =0,故R BY =-R AY -V*sin450=7.6-10.036*cos450=0.5(T )R BX =-R AX -V*sin450=-5.87-10.036*sin450=-13(T )根据如上计算,附墙杆件和支座受力最大值见下表:三、结构柱抗剪切和局部压力强度验算附墙埋件受力面积为470×470,锚固深度按450计算,最小柱断面为700×700,柱子箍筋为φ10@200,由上面的计算结果可知,支座最大拉力(压力)为(R BX 2+R BY 2)1/2=(13 2+0.52)1/2=13.01T=130.1KN 。
5塔吊附墙方案WORD文档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附着设置 (1)四、附着计算 (2)1.支座力计算 (2)2.附着杆内力计算 (4)3.附着杆强度验算 (5)4.附着支座连接的计算 (6)5.附墙剪力墙强度计算 (7)五、附墙安装程序 (7)六、塔吊附墙、安全技术要点及安全措施 (8)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1.《结构施工图》2.《建筑施工图》3.《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6.《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7.《建筑施工手册》等三、附着设置1.附着装置由四套框梁、四套内撑杆和三根附着撑杆组成,四套框梁由24套M20高强(8.8级)螺栓、螺母、垫圈紧固成附着框架(预紧力矩为370N·m)。
附着框架上的两个顶点处有三根附着撑杆与之铰接,三根撑杆的端部与建筑物附着处的预埋件焊接,本工程三根撑杆选取的是两个16a号槽钢组合。
三根撑杆应保持在同一水平内,通过调节螺栓可以推动内撑杆顶紧塔身四根主弦。
2.塔吊基础顶面标高为-7.800(1502.400),附着高度为附着点到塔吊基础顶面的垂直距离。
塔吊总计算高度为120m,共43个标准节。
塔吊附着道数共为六道,附着点分别在第5F、10F、15F、20F、25F、30F。
塔吊附着的具体位置见下表:3.附墙杆采用两块16a号槽钢组合,用150mm×60mm×10mm钢板每隔500mm用E43型焊条焊接成封闭型,附墙杆两端分别焊接在剪力墙和铰接在附着框架上。
4.塔吊附着位置见附图四、附着计算塔机安装位置至附墙或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时,需要增设附着杆,附着杆与附墙连接或者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必须进行附着计算。
主要包括附着支座计算、附着杆计算、附墙剪力墙墙体计算。
塔吊参数:最大倾覆力:1552kN·m 塔吊计算高度:120m最大扭矩:269.3kN·m 塔身宽度:1.6m1.支座力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塔式起重机附墙方案[2]
QTZ63(TC5610Z)塔式起重机附墙顶升、加节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文昌市、龙禧湾、一里海7#楼施工单位:海南建设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工程地址:海南省文昌市清澜镇文府路建筑面积:7#楼18层,建筑面积19472.19㎡,建筑高度61.4m。
不在塔吊安装自由高度之内。
7#楼需安装二道附墙满足施工要求。
以下是1#塔吊的附墙方案。
二、编制依据:1、国家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其他现行工程建设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关于工程建设方面的规定;2、国家现行的有关钢筋混凝土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3、塔吊的相关操作规程及安装、拆除规范要求和厂家说明书要求4、我公司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和类似工程的施工和管理经验。
(一)、塔吊安装附墙概况表:为安全起见,实际附墙高度小于厂家提供高度:(二)、根据该工地使用情况和厂家说明书要求,塔吊与塔吊之间的高低差不小于4.5m。
三、预埋件的选用与安装:附墙拉杆与建筑物固定点的预埋板预埋,预埋件选用待预埋点位置的砼硬度达到80%以上后方可进行塔吊附着安装。
塔机附墙杆连接示意图连接铁板图四、附墙架选用:附着架是由三个撑杆和一套环梁等组成,它主要是把塔机固定在建筑物砼墙体上,起着依附作用。
使用时环梁套在标准节上。
三根撑杆中,其中二根撑杆端部有大耳环与建筑物附着处铰接,三根撑杆应保持在同一水平内,本塔机附着架按塔机中心与建筑物距离为 3.5m 设计的,撑杆与建筑物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五、附墙的安装工具和防护用品见下表:六、塔吊附墙、安全技术要点及安全措施:1、塔式起重机的附墙、必须由取得专业队队伍进行,并应有技术和安全人员在场进行监督和监护。
2、参加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软底鞋,工具装入工具袋内。
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不合格必须更换。
3、工作前应检查电气的完好性、液压系统是否正常、液压油是否能满足要求、液压油管的完好性。
塔吊附着方案(计算书参考版本,不同塔吊是不同的)
一、计算书塔机附着验算(32层)计算书计算依据: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一、塔机附着杆参数二、风荷载及附着参数第2次附着40 15 0.832 1.95 1.95 1.763 1.801 0.308 0.471 第3次附着55 15 0.922 1.95 1.95 1.755 1.792 0.339 0.52 第4次附着70 15 1.008 1.95 1.95 1.733 1.766 0.366 0.56 第5次附着85 15 1.087 1.95 1.95 1.708 1.746 0.389 0.597 第6次附着100 15 1.16 1.95 1.95 1.699 1.734 0.413 0.633 悬臂端121 21 1.254 1.95 1.95 1.686 1.728 0.443 0.681 附图如下:塔机附着立面图三、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1、在平衡臂、起重臂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q kq k=0.8βzμzμsω0α0h=0.8×1.686×1.254×1.95×0.2×0.35×1.06=0.245kN/m2、扭矩组合标准值T k由风荷载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 k2T k2=1/2q k l12-1/2q k l22=1/2×0.245×562-1/2×0.245×12.92=363.775kN·m集中扭矩标准值(考虑两项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系数取0.9)T k=0.9(T k1+ T k2)=0.9×(269.3+363.775)=569.768kN·m3、附着支座反力计算计算简图剪力图得:R E=146.645kN在工作状态下,塔机起重臂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风向的随机性,在计算支座7处锚固环截面内力时需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
塔式起重机附墙方案..
QTZ63(TC5610Z)塔式起重机附墙顶升、加节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文昌市、龙禧湾、一里海7#楼施工单位:海南建设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工程地址:海南省文昌市清澜镇文府路建筑面积:7#楼18层,建筑面积19472.19㎡,建筑高度61.4m。
不在塔吊安装自由高度之内。
7#楼需安装二道附墙满足施工要求。
以下是1#塔吊的附墙方案。
二、编制依据:1、国家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其他现行工程建设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关于工程建设方面的规定;2、国家现行的有关钢筋混凝土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3、塔吊的相关操作规程及安装、拆除规范要求和厂家说明书要求4、我公司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和类似工程的施工和管理经验。
(一)、塔吊安装附墙概况表:为安全起见,实际附墙高度小于厂家提供高度:塔吊型号QTZ63(TC5610Z )建筑高度61.4m安装位置附墙安装于混凝土墙身上附墙与建筑物距离 4.3m塔机安装高度70m附墙道数二道附墙附墙道数附墙高度安装时间第一道33m 年月日第二道48m(厂家高度)63m(二)、根据该工地使用情况和厂家说明书要求,塔吊与塔吊之间的高低差不小于4.5m。
三、预埋件的选用与安装:附墙拉杆与建筑物固定点的预埋板预埋,预埋件选用待预埋点位置的砼硬度达到80%以上后方可进行塔吊附着安装。
塔机附墙杆连接示意图连接铁板图四、附墙架选用:附着架是由三个撑杆和一套环梁等组成,它主要是把塔机固定在建筑物砼墙体上,起着依附作用。
使用时环梁套在标准节上。
三根撑杆中,其中二根撑杆端部有大耳环与建筑物附着处铰接,三根撑杆应保持在同一水平内,本塔机附着架按塔机中心与建筑物距离为 3.5m 设计的,撑杆与建筑物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五、附墙的安装工具和防护用品见下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 专用扳手扭力扳手套 22 活动扳手10、12寸把 43 大锤16磅把 44 奶子锤 2.5磅把 45 橇杆 1.2-1.5m 根 46 替打大、中、小把 37 电工仪表万用表套 18 白棕绳50mφ16mm根 29 千斤头15mφ17mm 根 410 千斤头8mφ13.5mm 根 211 安全帽顶2012 安全帽根 613 绝缘套双2014 手套双2015 铁丝若干16 垫木若干六、塔吊附墙、安全技术要点及安全措施:1、塔式起重机的附墙、必须由取得专业队队伍进行,并应有技术和安全人员在场进行监督和监护。
QTZ5513塔吊附墙计算方案另附有附墙拉杆图纸
QTZ5513塔吊附着计算一、塔吊情况:塔吊采用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QTZ80(QTZ5513)型塔吊。
该塔吊标准节中心与建筑物附着点的距离为6.76米,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结构现初步确定附墙的附着方案,该方案采用3根拉杆对塔吊进行附着,附着杆与建筑物梁面上的连接钢板(厚20)用双面贴角焊缝焊接,焊缝高度hf=10,焊缝长度320,联接钢板通过8根Φ22钢筋固定在建筑物上,其附着位置参见下图。
二、编制依据:《QTZ80塔式起重机说明书》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手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编制。
三、塔吊附墙杆结构图1、拉杆1结构图:2、拉杆2结构图:3、拉杆3结构图:四、附墙杆内力计算1、支座力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支座反力计算结果如下:①、工作状态:水平力 Nw=190.276 kN,扭矩 Mw=129 kN∙m②、非工作状态:水平力 Nw=205.526 kN2、附墙杆内力力计算①、计算简图:②、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为:T1[(b1 +c/2)cosα1-(a1+c/2)sinα1]+ T2[(b2 +c/2)cosα2- (a2+c/2)sinα2]+ T3[- (b3 +c/2)cosα3+ (a3 -a1 -c/2)sinα3]=M w其中:α1=60°,α2=52°,α3=60°③、工作状态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从0-360循环,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分别求得各附着杆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62 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89.6 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16.2 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62 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89.6 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16.2 kN④、非工作状态计算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起重臂,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塔式起重机附墙方案QTZ63(5510)
QTZ63(5510)塔式起重机附墙顶升、加节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东方新天地东区6号、9号房及人防监理单位:江苏华通临理有限公司工程地址:市南二环路一号南侧建筑面积:52487.2平方米,建筑物高度80.63米,不在塔吊安装自由高度之内,需安装三道附墙满足施工要求。
以下是3#塔吊的附墙、顶升加节方案。
二、编制依据:1、国家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其他现行工程建设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关于工程建设方面的规定;2、国家现行的有关钢筋混凝土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3、塔吊的相关操作规程及安装、拆除规范要求和厂家说明书要求4、我公司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和类似工程的施工和管理经验。
(一)、塔吊安装附墙概况表:(二)、根据该工地使用情况和厂家说明书要求,塔吊与塔吊之间的高低差不小于4.5m 。
三、预埋件的安装:附墙拉杆与建筑物固定点的预埋板预埋,预埋板选用20х250х400材质为Q235-A 的钢板,在每块的板面上焊上3根φ25的U 形圆钢。
然后将其安装到所选定的梁或柱子的钢筋内并焊接固定好,待预埋点位置的砼硬度达到85%以上后方可进行塔吊附着安装。
塔吊预埋铁件图四、附墙框与拉杆的选用:附墙框采用塔机原厂生产的附墙框和拉杆,附着装置由框梁和三根内撑杆组成,框梁由M24螺栓、螺母、垫圈紧固成附着框架,附着框架靠建筑物两顶点处有三根撑杆的端部有连接耳座与建筑物附着处铰接。
五、附墙的安装工具和防护用品见下表:六、作业人员的分工安排:本塔式起重机是从张家港市天运建筑机械有限公司购买的,安装工作由张家港市晨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安装,安装资质详见塔机安装方案附件,具体人员分工如下:组长:余玉泉安全员:朱国华技术负责人:高正兴安装人员:成纪良、肖国华、任小华、张法波、朱忠轩地面辅助人员:3-4人。
塔机必须由持有操作证的人员进行作业,作业前组长必须落实安装人员的工作,安排并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安全知识,作好安全技术交底。
槽钢塔吊附墙拉杆受力计算米一条10O米二条
槽钢塔吊附墙拉杆受力计算米一条10O米二条槽钢塔吊附墙拉杆是塔式起重机的一个重要部件,用于稳固塔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墙拉杆一般由一条或多条槽钢组成,通过锚固在建筑物的墙体上,起到支撑塔机的作用。
下面是对槽钢塔吊附墙拉杆受力计算的一个简要介绍。
首先需要计算附墙拉杆受到的力的大小。
槽钢塔吊附墙拉杆受力主要包括垂直力和水平力。
垂直力是塔机的起重力和自重力,水平力是风载荷和塔机施工荷载等外力。
根据塔机的参数和工况,可以确定这些力的大小。
其次,需要计算附墙拉杆在墙体上的受力情况。
附墙拉杆通过锚固在墙体上,受力主要以弯矩和剪力的形式传递给墙体。
根据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计算附墙拉杆的截面特性和拉杆受力情况,来确定墙体所承受的力的大小。
在计算附墙拉杆受力时,需要考虑拉杆的强度和稳定性。
拉杆的强度可以通过计算其截面面积和材料的屈服强度来确定。
拉杆的稳定性需要考虑其受到的外力对其产生的弯曲和屈曲的影响。
通过计算附墙拉杆的截面惯性矩和截面屈曲半径来确定其稳定性。
最后,需要进行安全性验证。
通过将计算得到的附墙拉杆受力与拉杆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比较,来确定拉杆是否安全。
综上所述,槽钢塔吊附墙拉杆受力计算包括计算附墙拉杆所受到的力、计算附墙拉杆对墙体的受力情况、计算拉杆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进行安全性验证。
这些计算都需要根据具体的参数和工况来进行,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计算。
以上只是对槽钢塔吊附墙拉杆受力计算的一个简要介绍,具体的计算还需要进一步的详细分析和研究。
塔吊扶墙附着计算书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计算依据: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一、塔机附着杆参数二、风荷载及附着参数附图如下:塔机附着立面图三、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1、在平衡臂、起重臂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q kq k=0.8βzμzμsω0α0h=0.8×1.695×1.206×1.95×0.2×0.35×1.06=0.237kN/m 2、扭矩组合标准值T k由风荷载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 k2T k2=1/2q k l12-1/2q k l22=1/2×0.237×572-1/2×0.237×12.92=365.287kN·m集中扭矩标准值(考虑两项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系数取0.9)T k=0.9(T k1+ T k2)=0.9×(270+365.287)=571.758kN·m3、附着支座反力计算计算简图剪力图得:R E=77.975kN在工作状态下,塔机起重臂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风向的随机性,在计算支座4处锚固环截面内力时需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
4、附墙杆内力计算支座4处锚固环的截面扭矩T k(考虑塔机产生的扭矩由支座4处的附墙杆承担),水平内力N w=20.5R E=110.273kN。
计算简图:塔机附着示意图塔机附着平面图α1=arctan(b1/a1)=57.291°α2=arctan(b2/a2)=52.431°α3=arctan(b3/a3)=50.505°α4=arctan(b4/a4)=55.469°β1=arctan((b1-c/2)/(a1+c/2))=51.691°β2=arctan((b2+c/2)/(a2+c/2))=51.691°β3=arctan((b3+c/2)/(a3+c/2))=49.97°β4=arctan((b4-c/2)/(a4+c/2))=49.97°四杆附着属于一次超静定结构,用力法计算,切断T4杆并代以相应多余未知力X1=1。
QTZ80塔机附墙撑杆计算书
QTZ80塔机附墙撑杆计算书附墙撑杆计算说明:1、将附墙撑杆支座简化为铰支座。
2、整个附墙撑杆的自重在垂直方向作为均布载荷处理。
3、撑杆水平方向考虑作用均布风载荷。
4、根据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所产生的弯矩,取最大弯矩值验算撑杆整体稳定性。
一、设计参数附墙撑杆轴向力 N 1800Kg撑杆自重 W=4*G1*L+4*G2*L1*n 171.10 KgG1 0.05 Kg/cmG2 0.01 Kg/cm 撑杆主弦杆长度 L 677.6 cm 撑杆缀条长度 L1 54.5 cmn 13.5二、载荷计算撑杆均布载荷 q G=W/L 0.25 Kg/cm 撑杆自重引起的弯矩 M y= q G*L2/2 57969.66 Kg.cm 标准风压值qⅡ0.0025 Kg/cm2撑杆风压高度修正系数 K h 1撑杆风载体形系数 c 1.4撑杆高宽 h 24 cm 撑杆轮廓面积 F=Fx=Fy=ΦL*h 6504.96 cm2撑杆挡风系数Φ0.4风载荷 W f= qⅡ*K h*c*F 22.76736 Kg撑杆风载荷 q f=W f/L 0.0336 Kg/cm 作用在撑杆上的风载荷引起的弯矩Mx=q f*L2/2 7713.582 Kg.cm 三、撑杆截面参数撑杆主弦杆为L63*5角钢,由表查得:主弦杆面积 A1 6.14 cm2主弦杆总面积 A=4* A1 24.57 cm2单肢惯性矩 I x0 23.17 cm4i x 1.94 cmi y0 1.25 cmz0 1.74 cm撑杆缀条为L30*3角钢,由表查得:缀条面积 A1 1.749 cm2主弦杆总面积 A=4*A1 6.996 cm2单肢惯性矩 I x0 1.46 cm4i x 0.91 cmi y0 0.59 cmz0 0.85cm撑杆横截面几何特性I x=I y=4*﹝I x0+A1*(h/2-z0)2﹞2679.32cm4I r=(I x/A)1/2 10.44cm四、撑杆稳定性计算按垂直方向验算撑杆整体稳定性撑杆长细比λx=L/r 64.89〔λ〕 120.00λx<〔λ〕 OK四肢格构构件换算长细比λhx=λhy=〔λx2+40*(A/A1x)〕1/2 67.02偏心率ε1=(M y/N)*(A*(h/2+z0)/I y) 0.30由表查偏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pg 0.50撑杆整体稳定性验算σ=N/Φpg*A 1465.08Kg/cm2〔σ〕 1700Kg/cm2σ<〔σ〕 OK五、单肢稳定性验算省略计算注:QTZ63塔机附墙撑杆计算书(四撑杆)因与QTZ80差别不大且小于QTZ80,故计算略。
塔吊附墙施工方案(海南陵水版本,含计算书)
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编制依据 (2)三、住宅塔吊附墙布置 (3)四、施工方法 (8)五、附着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 (9)六、塔吊的附着的安装 (9)七、安全保证措施 (10)附计算书一、工程概况海南陵水碧桂园珊瑚宫殿三期二标段工程位于海南省陵水县英州镇清水湾赤岭风景区, 由12号楼(25F)、13号楼(25F)、14号楼(29F)、15号楼(29F)、16号楼(29F)、组成。
由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广东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广东国晟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
总建筑面积80281.51m2。
本方案为高层塔吊附着施工方案,本工程塔吊平面布置图,见下图:二、编制依据1、海南陵水碧桂园珊瑚宫殿三期项目二标段结构图2、海南陵水碧桂园珊瑚宫殿三期项目二标段建筑图3、本工程塔吊基础施工方案4、塔吊平面布置图5、《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166号令);6、《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12);7、《建筑施工塔式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9、《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10、《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三、住宅塔吊附墙布置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结合结施图、建施图与塔吊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对本工程塔吊附墙作如下布置:住宅部分塔吊附墙布置见下表:序号塔吊型号第一第二道第三道第四道第五道3#(16#楼)QTZ80 6012 8F 13F 19F 24F 28F4#(15#楼)QTZ80 6012 8F 13F 19F 24F 28F5#(19#楼)QTZ80 6012 8F 13F 19F 24F /(1)3#楼塔吊附墙平面布置(2)4#楼塔吊附墙平面布置(2)5#楼塔吊附墙平面布置2、住宅塔吊附墙剖面图(1)3#住宅塔吊附墙剖面图:(2)4#住宅塔吊附墙剖面图(3)5#住宅塔吊附墙剖面图四、施工方法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作附着拉杆,附着采用三拉杆的形式,1#、2#塔吊附着拉杆采用厚度4.5mmD160无缝钢管附着杆,具体长度根据现场。
塔吊附墙计算书.doc(完整版)
塔吊附墙计算书.doc(完整版)编制单位:编制⼈:审核⼈:编制时间:⽬录⼀、塔吊附墙概况⼆、塔吊附墙杆受⼒计算三、结构柱抗剪切验算四、附墙杆截⾯设计和稳定性强度验算⼀、塔吊附墙概况本⼯程结构⾼度53.4 m,另加桅杆15⽶,总⾼度68.4⽶。
本⼯程采⽤FO/23B塔吊,塔吊采⽤固定式现浇砼基础,基础埋设深度-5.35m,塔⾝设两道附墙与结构柱拉结:塔⾝升到12标准节时,设第⼀道附墙于第6标准节(结构标⾼23.47⽶),塔吊升到第17标准节时,设第⼆道附墙于第14标准节(结构标⾼42.8⽶),然后加到第23标准节为⽌。
在加第⼆道附墙之前,第⼀道附墙以上有17-6=11个标准节,⽽第⼆道附墙以上塔⾝标准节数最多为23-14=9节,因此,第⼆道附墙设置之前第⼀道附墙受⼒最⼤。
本计算书将对第⼀道附墙进⾏受⼒计算和构造设计。
为简化计算和偏于安全考虑,第⼆道附墙将采⽤与第⼀道附墙相同的构造形式。
本⼯程计划使⽤⾦环项⽬使⽤过的塔吊附墙杆。
根据塔吊与结构的位置关系,附墙杆夹⾓较⼩,附墙杆与结构柱连接的予埋件分别采⽤不同的形式。
本计算书主要包括四个⽅⾯内容:附墙杆及⽀座受⼒计算,结构柱抗剪切及局部受压验算,附墙杆予埋件锚筋设计,附墙杆型号选⽤。
⼆、塔吊附墙杆受⼒计算(⼀)、塔吊附墙内⼒计算,将对以下两种最不利受⼒情况进⾏:1、塔机满载⼯作,起重臂顺塔⾝x-x轴或y-y轴,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见图1);2、塔机处于⾮⼯作状态,起重臂处于塔⾝对⾓线,风向由起重臂吹向平衡臂(见图2)。
对于第⼀种受⼒状态,塔⾝附墙承担吊臂制动和风⼒产⽣的扭矩和附墙以上⾃由⾼度下塔⾝产⽣的⽔平剪⼒。
对于第⼆种受⼒状态,塔⾝附墙仅承受附墙以上⾃由⾼度下塔⾝产⽣的⽔平剪⼒。
以下分别对不同受⼒情况进⾏计算:(⼆)、对第⼀种受⼒状态,附墙上⼝塔⾝段⾯内⼒为:弯矩:M=164.83(T.m)剪⼒:V=3.013(T)扭矩:T=12(T.m),则:1、当剪⼒沿x-x轴时(见图a),由∑M B=0,得T+V*L1 -L B0’*N1=0即: N1=(T+ V*L1)/ L B0’=(12+3.013*3.65)/5.932=3.88(T)通过三⾓函数关系,得⽀座A反⼒为:R AY= N1*sin52.3426=3.88*sin52.3426=2.84(T)R Ax= N1*cos52.3426=3.88* cos52.3426=2.64(T)由∑M C=0,得N3*L G0’+T+V*0.8=0’=-(12+3.013*0.8)/0.966=-14.92(T)由∑M0’=0,得 N2*L C0’-(T+V*L6)=0即:N2 =(T+ V*L6)/ L C 0’=(12+3.013*0.027)/0.98=12.33(T)由⼒平衡公式∑N i=0,得R AY+R BY=0和-R AX-R BX +V =0,故R BY= -R AY =-2.84(T)(负值表⽰⼒⽅向与图⽰相反,以下同) R BX = -R AX +V =-2.64+12.33=9.48(T)2、当剪⼒沿y-y轴时(见图b),由∑M B=0,得T-(V*L4+L B0’*N1)=0即: N1=(T-V*L4)/ L B0’=(12-3.013*4.5)/5.932通过三⾓函数关系,得⽀座A反⼒为:R AY= N1*sin52.3426=-0.263*sin52.3426=-0.171(T)R Ax= N1*cos52.3426=-0.263* cos52.3426=-0.2(T)由∑M C=0,得N3*L C0’+T+V*0.8=0’=-(12+3.013*0.8)/0.98=-14.91(T)由∑M0’=0,得 N2*L C0’-(T+V*L5)=0即:N2 =(T+ V*L5)/ L G 0’=(12+3.013*0.2)/0.966=13.05(T)由静⼒平衡公式∑N i=0,得R AY +R BY+V =0和R AX+ R BX =0,故R BY= -(R AY +V)=-(-3.16+12)=-8.84(T)R BX = -R AX =2.93(T)(⼆)、对第⼆种受⼒状态(⾮⼯作状态),附墙上⼝塔⾝段⾯内⼒为:弯矩:M=191.603(T.m)剪⼒:V=10.036(T),剪⼒沿塔⾝横截⾯对⾓线,对图c,由∑M B=0,得V*L BH +L B0’*N1=0即: N1=-V*L BH/ L B0’=-10.036*0.6/5.932=-1.015(T)通过三⾓函数关系,得⽀座A反⼒为:R AY= -N1*sin52.3426=-1.015*sin52.3426=-0.8(T)R Ax= -N1*cos52.3426=-1.015* cos52.3426=-0.62(T)由∑M C=0,得N3*L0’C+ V* L C0=0即:N3=- V* L C0/ L C0’=-10.036*1.132/0.98=-11.6(T)由∑M0’=0,得 N2*L C0’-V*L7=0即:N2 = V*L7/ L C 0’=10.036*0.17/0.98由⼒平衡公式∑N i=0,得R AY +R BY+V*cos450=0和-R AX-R BX +V*sin450 =0,故R BY= -R AY- V*cos450 =0.8-10.036*cos450=-6.3(T)R BX = -R AX +V* sin450 ==0.62+10.036*sin450=7.79(T)对图d,由∑M B=0,得V*L BG +L B0’*N1=0即: N1=-V*L BG/ L B0’=-10.036*5.67/5.932=-9.6(T)由∑M C=0,得N3*0+ V* L C0=0,即N3=0通过三⾓函数关系,得⽀座A反⼒为:R AY = N 1*sin52.3426=-9.6*sin52.3426=-7.6(T )R Ax = -N 1*cos52.3426=-9.6* cos52.3426=-5.87(T )由静⼒平衡公式,得R AY +R BY +V*sin450=0和R AX +R BX +V*cos450 =0,故R BY =-R AY -V*sin450=7.6-10.036*cos450=0.5(T )R BX =-R AX -V*sin450=-5.87-10.036*sin450=-13(T )根据如上计算,附墙杆件和⽀座受⼒最⼤值见下表:三、结构柱抗剪切和局部压⼒强度验算附墙埋件受⼒⾯积为470×470,锚固深度按450计算,最⼩柱断⾯为700×700,柱⼦箍筋为,由上⾯的计算结果可知,⽀座最⼤拉⼒(压⼒)为(R BX 2+R BY 2)1/2=(13 2+0.52)1/2=13.01T=130.1KN 。
塔吊附墙计算书.doc(完整版)
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人:编制时间:目录一、塔吊附墙概况二、塔吊附墙杆受力计算三、结构柱抗剪切验算四、附墙杆截面设计和稳定性强度验算一、塔吊附墙概况本工程结构高度53.4 m,另加桅杆15米,总高度68.4米。
本工程采用FO/23B塔吊,塔吊采用固定式现浇砼基础,基础埋设深度-5.35m,塔身设两道附墙与结构柱拉结:塔身升到12标准节时,设第一道附墙于第6标准节(结构标高23.47米),塔吊升到第17标准节时,设第二道附墙于第14标准节(结构标高42.8米),然后加到第23标准节为止。
在加第二道附墙之前,第一道附墙以上有17-6=11个标准节,而第二道附墙以上塔身标准节数最多为23-14=9节,因此,第二道附墙设置之前第一道附墙受力最大。
本计算书将对第一道附墙进行受力计算和构造设计。
为简化计算和偏于安全考虑,第二道附墙将采用与第一道附墙相同的构造形式。
本工程计划使用金环项目使用过的塔吊附墙杆。
根据塔吊与结构的位置关系,附墙杆夹角较小,附墙杆与结构柱连接的予埋件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
本计算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附墙杆及支座受力计算,结构柱抗剪切及局部受压验算,附墙杆予埋件锚筋设计,附墙杆型号选用。
二、塔吊附墙杆受力计算(一)、塔吊附墙内力计算,将对以下两种最不利受力情况进行:1、塔机满载工作,起重臂顺塔身x-x轴或y-y轴,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见图1);2、塔机处于非工作状态,起重臂处于塔身对角线,风向由起重臂吹向平衡臂(见图2)。
对于第一种受力状态,塔身附墙承担吊臂制动和风力产生的扭矩和附墙以上自由高度下塔身产生的水平剪力。
对于第二种受力状态,塔身附墙仅承受附墙以上自由高度下塔身产生的水平剪力。
以下分别对不同受力情况进行计算:(二)、对第一种受力状态,附墙上口塔身段面内力为:弯矩:M=164.83(T.m)剪力:V=3.013(T)扭矩:T=12(T.m),则:1、当剪力沿x-x轴时(见图a),由∑M B=0,得T+V*L1 -L B0’*N1=0即: N1=(T+ V*L1)/ L B0’=(12+3.013*3.65)/5.932=3.88(T)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 AY= N1*sin52.3426=3.88*sin52.3426=2.84(T)R Ax= N1*cos52.3426=3.88* cos52.3426=2.64(T)由∑M C=0,得N3*L G0’+T+V*0.8=0’=-(12+3.013*0.8)/0.966=-14.92(T)由∑M0’=0,得 N2*L C0’-(T+V*L6)=0即:N2 =(T+ V*L6)/ L C 0’=(12+3.013*0.027)/0.98=12.33(T)由力平衡公式∑N i=0,得R AY+R BY=0和-R AX-R BX +V =0,故R BY= -R AY =-2.84(T)(负值表示力方向与图示相反,以下同) R BX = -R AX +V =-2.64+12.33=9.48(T)2、当剪力沿y-y轴时(见图b),由∑M B=0,得T-(V*L4+L B0’*N1)=0即: N1=(T-V*L4)/ L B0’=(12-3.013*4.5)/5.932=-0.263(T)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 AY= N1*sin52.3426=-0.263*sin52.3426=-0.171(T)R Ax= N1*cos52.3426=-0.263* cos52.3426=-0.2(T)由∑M C=0,得N3*L C0’+T+V*0.8=0’=-(12+3.013*0.8)/0.98=-14.91(T)由∑M0’=0,得 N2*L C0’-(T+V*L5)=0即:N2 =(T+ V*L5)/ L G 0’=(12+3.013*0.2)/0.966=13.05(T)由静力平衡公式∑N i=0,得R AY +R BY+V =0和R AX+ R BX =0,故R BY= -(R AY +V)=-(-3.16+12)=-8.84(T)R BX = -R AX =2.93(T)(二)、对第二种受力状态(非工作状态),附墙上口塔身段面内力为:弯矩:M=191.603(T.m)剪力:V=10.036(T),剪力沿塔身横截面对角线,对图c,由∑M B=0,得V*L BH +L B0’*N1=0即: N1=-V*L BH/ L B0’=-10.036*0.6/5.932=-1.015(T)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 AY= -N1*sin52.3426=-1.015*sin52.3426=-0.8(T)R Ax= -N1*cos52.3426=-1.015* cos52.3426=-0.62(T)由∑M C=0,得N3*L0’C+ V* L C0=0即:N3=- V* L C0/ L C0’=-10.036*1.132/0.98=-11.6(T)由∑M0’=0,得 N2*L C0’-V*L7=0即:N2 = V*L7/ L C 0’=10.036*0.17/0.98=1.74(T)由力平衡公式∑N i=0,得R AY +R BY+V*cos450=0和-R AX-R BX +V*sin450 =0,故R BY= -R AY- V*cos450 =0.8-10.036*cos450=-6.3(T)R BX = -R AX +V* sin450 ==0.62+10.036*sin450=7.79(T)对图d,由∑M B=0,得V*L BG +L B0’*N1=0即: N1=-V*L BG/ L B0’=-10.036*5.67/5.932=-9.6(T)由∑M C=0,得N3*0+ V* L C0=0,即N3=0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 AY = N 1*sin52.3426=-9.6*sin52.3426=-7.6(T )R Ax = -N 1*cos52.3426=-9.6* cos52.3426=-5.87(T )由静力平衡公式,得R AY +R BY +V*sin450=0和R AX +R BX +V*cos450 =0,故R BY =-R AY -V*sin450=7.6-10.036*cos450=0.5(T )R BX =-R AX -V*sin450=-5.87-10.036*sin450=-13(T )根据如上计算,附墙杆件和支座受力最大值见下表:三、结构柱抗剪切和局部压力强度验算附墙埋件受力面积为470×470,锚固深度按450计算,最小柱断面为700×700,柱子箍筋为,由上面的计算结果可知,支座最大拉力(压力)为(R BX 2+R BY 2)1/2=(13 2+0.52)1/2=13.01T=130.1KN 。
塔吊附墙方案(附图)(1)修改-5
目录1 概述 (2)2 附墙拉杆形式 (2)3 附墙基座的形式 (2)4 附墙数量及标高尺寸 (2)5 附墙拉杆选用的材料及结构形式 (3)6 附墙体系传递给建筑物的受力情况 (3)7 塔吊顶升步骤 (3)8 顶升安全注意事项 (4)9 附墙平面示意 (4)10 附墙杆与连墙示意 (6)11 附墙立面示意 (7)保利名苑(一期1#~6#,S2#、S3#)塔式起重机附墙方案1 概述本工地位于顺德伦教105国道东侧,为一组团式建筑物,共有6栋建筑物(楼高13--28层,标准层高3米),为满足施工面的需要,共安装3台塔式起重机(自编号为1#-3#)。
均采用长沙中联重科生产的TC6013A-6型塔式起重机(起重臂长:3#机为55m,1#、2#机为60m),分别安装在2#楼,3#楼及5#楼外侧。
1#塔吊基础砼面标高为-5.2m,2#塔吊基础砼面标高为-8.5m、3#塔吊基础砼面标高为-4.4m。
2 附墙拉杆形式1#-3#塔吊均采用四条附墙拉杆,塔吊附墙拉杆的一端用Φ50的销轴固定在塔身附墙框架的四个角的销孔中,另一端则通过附墙基座固定在建筑物的结构梁和异形柱的交接处(两点位置)。
1#塔吊附墙点分别位于2-4轴与2-B轴交接的结构梁与异形柱上以及2-11轴与2-C轴交接的异形柱上;2#塔吊附墙点分别位于3-11轴与3-N轴交接的结构梁与异形柱上以及3-7轴与3-N轴交接的异形柱上;3#塔吊附墙点分别位于5-B′轴与5-5′轴交接的异形柱上以及5-H′轴与5-5′轴交接的异形柱上;详见附墙拉杆连接平面示意图。
3 附墙基座的形式采用在砼结构上预留孔洞使用直径Φ30的穿墙螺栓的方法现场固定附墙基座。
4 附墙数量及标高尺寸根据本建筑物标准层结构的情况和各塔楼结构天面最大高度(51.5-95.4m)及塔机对附墙间距的技术要求,定出3台塔吊所需安装附墙装置,其标高分别如下(此标高为建筑物标高):1#塔吊 2#塔吊 3#塔吊第一道附墙: +26.0m +20.7m +23.0m8楼面下 7楼面下 7楼面下第二道附墙: +44.0m +38.7m +35.0m14楼面下 13楼面下 11楼面下第三道附墙: +62.0m +56.7 m20楼面下 19楼面下第四道附墙: +77.0m +74.7 m25楼面下 25楼面下第五道附墙: +83.7m28楼面下臂底总高度: +105.40米 +110.5米 +61.4米最顶部附墙以上: 9节 8节 8节结构最大高度: +85.7米 +95.4米 +51.5米说明:每次安装附墙时均应先将塔身调直,控制塔身标准节垂直度偏差满足附墙架以上≤4‰;附墙架以下≤2‰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吊Q T Z80(T C T5512)塔吊附着方案编制单位: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目录一、工程概况: 01、工程项目情况: 02、参建单位概况: 03、塔吊情况: 0二、编制依据: (1)三、塔吊附墙杆结构图 (2)1、拉杆1结构图: (2)2、拉杆2结构图: (3)3、拉杆3结构图: (4)四、附墙杆内力计算 (5)1、支座力计算 (5)2、附墙杆内力力计算 (5)五、附墙杆强度及稳定性验算 (7)1、附墙杆1验算 (7)2、附墙杆2验算 (8)3、附墙杆3验算 (9)4、附墙杆对接焊缝强度验算 (10)5、附墙杆连接耳板焊缝强度验算 (11)六、塔吊附墙杆连接强度计算 (11)七、附着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 (13)一、工程概况:1、工程项目情况:XX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地下建筑面积为㎡)地下层,地上共有个单体, F- F;建筑高度为 m- m。
本工程为民用二类建筑,其它为民用二类建筑,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
质量标准为合格,且不少于市优质工程。
本工程共使用台塔吊,选用安装的塔吊为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出厂的QTZ80型(部)和QTZ6015型(部)塔吊塔式起重机。
#塔吊QTZ80塔身中心到建筑物距离约米。
2、参建单位概况:工地名称:XX建设单位:XX勘查单位:XX设计单位:XX监理单位:XX施工单位: XX工地地址:XX3、塔吊情况:#塔吊采用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QTZ80(TCT5512)型塔吊。
该塔吊标准节中心与建筑物附着点的距离为,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结构现初步确定附墙的附着方案,该方案采用3根拉杆对塔吊进行附着,附着杆与建筑物梁面上的连接钢板(厚20)用双面贴角焊缝焊接,焊缝高度h f=12,焊缝长度350,联接钢板通过8根Φ22钢筋固定在建筑物上,其附着位置参见下图。
2#塔吊附墙示意图二、编制依据:《QTZ80(外套)塔式起重机说明书》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手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编制。
三、塔吊附墙杆结构图1、拉杆1结构图:2#塔吊附墙计算简图αα四、附墙杆内力计算1、支座力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支座反力计算结果如下: ①、工作状态:水平力 Nw=190.276 kN ,扭矩 Mw=129 kN ∙m ②、非工作状态:水平力 Nw=205.526 kN2、附墙杆内力力计算①、计算简图:②、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为:T1[(b1 +c/2)cosα1-(a1+c/2)sinα1]+ T2[(b2 +c/2)cosα2- (a2+c/2)sinα2]+ T3[- (b3 +c/2)cosα3+ (a3 -a1 -c/2)sinα3]=M w其中:α1=59°,α2=51°,α3=60°③、工作状态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从0-360循环,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分别求得各附着杆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62 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89.6 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16.2 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62 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89.6 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16.2 kN④、非工作状态计算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起重臂,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45,135,225,315, Mw=0,分别求得各附着杆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63.5 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65.9 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19.9 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63.5 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65.9 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19.9 kN由以上两种工况的计算结果可知,验算3根附墙杆强度及稳定性时,应取下列载荷值进行计算。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62 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89.6 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19.9 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62 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89.6 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19.9 kN五、附墙杆强度及稳定性验算1、附墙杆1验算杆1受力:F=262KN;杆1长:l=4.8m;现对其进行验算:①、附墙杆1强度验算验算公式:=N/An≤f其中──为杆件的受压应力;N──为杆件的最大轴向压力,取 N=262kN;f──为杆件的许用压应力,查表得f=215N/mm2。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压应力=262×1000/5032.4=50.06N/mm2。
最大截面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应力215N/mm2,满足要求!②、附墙杆1轴心受压稳定性验算验算公式:=N/An≤f其中──为杆件的受压应力;N──为杆件的轴向压力,取N=262kN;An──为杆件的的截面面积, 查表得An=5032.4mm2;──为杆件的受压稳定系数,是根据查表计算得,取 =0.595;──杆件长细比,取 =94。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压应力=262×1000/5032.4/0.595=84.13N/mm2。
最大压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压应力215N/mm2,满足要求!2、附墙杆2验算杆2受力:F=189.6KN;杆2长:l=5.6m;现对其进行验算:①、附墙杆2强度验算验算公式:=N/An≤f其中──为杆件的受压应力;N──为杆件的最大轴向压力,取 N=189.6kN;f──为杆件的许用压应力,查表得f=215N/mm2。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压应力=189.6×1000/5032.4=37.68N/mm2。
最大截面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应力215N/mm2,满足要求!②、附墙杆2轴心受压稳定性验算验算公式:=N/An≤f其中──为杆件的受压应力;N──为杆件的轴向压力,取N=189.6kN;An──为杆件的的截面面积, 查表得An=5032.4mm2;──为杆件的受压稳定系数,是根据查表计算得,取 =0.493;──杆件长细比,取 =110。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压应力=189.6×1000/5032.4/0.493=76.43N/mm2。
最大压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压应力215N/mm2,满足要求!3、附墙杆3验算杆3受力:F=219.9KN;杆3长:l=5.06m;现对其进行验算:①、附墙杆3强度验算验算公式:=N/An≤f其中──为杆件的受压应力;N──为杆件的最大轴向压力,取 N=219.9kN;f──为杆件的许用压应力,查表得f=215N/mm2。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压应力=219.9×1000/5032.4=43.70N/mm2。
最大截面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应力215N/mm2,满足要求!②、附墙杆3轴心受压稳定性验算验算公式:=N/An≤f其中──为杆件的受压应力;N──为杆件的轴向压力,取N=219.9kN;An──为杆件的的截面面积, 查表得An=5032.4mm2;──为杆件的受压稳定系数,是根据查表计算得,取 =0.555;──杆件长细比,取 =99。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压应力=219.9×1000/5032.4/0.555=78.74N/mm2。
最大压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压应力215N/mm2,满足要求!从以上计算可知3根附墙杆的值均小于150,所以刚度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3根附墙杆的强度及稳定性满足要求。
4、附墙杆对接焊缝强度验算附着杆如果采用焊接方式加长,对接焊缝强度计算公式如下:其中,N为附着杆最大拉力或压力,取 N=262 kN;Lw——为附着杆的周长,取580mm;T——为焊缝有效厚度,t=7mm;ft或fc——为对接焊缝的抗拉或抗压强度,取 185 N/mm2;经计算,焊缝应力 = 262×1000/(580×7) = 64.53 N/mm2;计算应力均小于许用应力,对接焊缝的抗拉或抗压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5、附墙杆连接耳板焊缝强度验算附墙杆与附着框采用双耳板销轴连接,耳板与附墙板采用双面贴角焊缝焊接,焊缝高度h f=12,焊缝长度160。
验算时取3根附墙杆中受力最大的杆1的轴力N=262KN。
耳板处角焊缝应力为:σf=N/(0.7h f lw)/4=262000/[0.7×12×(160-24)]/4=57.34 Mpa小于许用抗拉、抗压和抗剪许用应力160Mpa,满足要求。
六、塔吊附墙杆连接强度计算附墙杆与建筑物梁面上的连接钢板(厚20)用双面贴角焊缝焊接,焊缝高度h f=12,焊缝长度350。
联接钢板通过8根Φ22钢筋固定在建筑物楼板上。
验算时取3根附墙杆中受力最大的杆1的轴力N=262KN;偏心弯矩为M=Nh/2=262×0.16/2=20.96 KN·m①焊缝验算附着杆与建筑物预埋板用双面贴角焊缝焊接,焊缝高度h f=12,焊缝长度350,现计算焊缝的剪切应力为:τf=F/(0.7h f lw)/2=262000/[0.7×12×(350-24)]/2=47.84 Mpaσf=M/(0.7h f lw2/6)/2=20960/[0.7×12×(350-24)2×10-3/6]/2=70.44 Mpa计算组合应力:(τf2+σf2) 1/2=(47.482+70.442) 1/2=84.95 Mpa小于许用抗拉、抗压和抗剪许用应力160Mpa,满足要求。
②钢筋验算联接钢板通过8根Φ22钢筋固定在建筑物楼板上,前后排间距Z=200mm f y=215MPa ,f c=14.3MpaV=F=262KNαr=1(两层)αv=(4-0.08d)(f c/ f y)1/21/2=(4-0.08×22)(14.3/ 215)=0.58αb=0.6+0.25t/d=0.6+0.25×20/22=0.8A s=V/(αrαv f y)+ M/(1.3αrαb f y Z)= 262000/(1×0.58×215)+ 20960/(1.3×1×0.8×215×0.2)=2101+469=2570mm2A s= M/(0.4αrαb f y Z)= 20960/(0.4×1×0.8×215×0.2)=1523 mm28根Φ22螺栓A= nπd2/4=8×π×222/4=3041 mm2> A s=2570mm2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