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精选6篇)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精选6篇)《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篇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一)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二)教学难点1.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2.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三)知识结构一.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1.背景①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导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
②明初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③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1376年,明太祖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
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
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2.过程①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了丞相胡惟庸。
②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至此,秦以来一直被告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易错点】中国历史上延续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易错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易错点】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确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在:秦朝(秦始皇——赢政)、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例题: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b )a.国家统一的需要b。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c。
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
政令统一的需要二.内阁的出现1.原因:丞相废除后,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2.过程①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但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
②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③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圧众臣。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教案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目标:1、掌握内阁、军机处等重要概念2、理解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归纳明清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3、与西方对比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形成的主要因素,客观评价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通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学习,理解我们今天的政治制度与过去的联系和区别。
形成对历史的认同感,以理解今天我国的政治民主制度,形成对当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1、研究和运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2、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体验历史,引导学生分析史实,归纳出一般规律。
4、在合作和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
如,今天的制度与历史的相似之处等。
教学大纲:一、明朝政治体制变革(君主专制强化)1、废除宰相制度(原因——宰相制度妨碍皇权集中)2、创立内阁(原因——一人无能治天下)二、清朝政治体制改革(君主专制顶峰)1、中枢分权(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王权)2、创设军机处三、东西方差距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工业化进程起步(进步)东方:君主专制强化;自然经济主导(落后)教学设计: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革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的政务,但是到了明代,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终被明太祖废除,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
我们下面来看看这一过程。
1、宰相制度的废除明朝建立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为了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明太祖朱元璋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原因:明太祖认为这种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的动荡。
措施: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三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分别隶属中央有关部门,通过这种方式,明太祖把地方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但是统领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1380年,明太祖以“谋危社稷”罪名诛杀左丞相胡惟庸,同时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临泉二中历史组:史云龙)【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由于平时媒体的传播(如电视剧等),比较普遍地以明清时期为素材,因此,学生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发展会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背景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上,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与解释。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
(2)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3)掌握军机处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它对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联系历朝历代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结合明清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分析明初废除宰相制度的必然性。
(2)通过讨论,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之间的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也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做一个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既不妄作一个否定中国传统的“愤青”,更不能做唯唯诺诺的奴才,做到真正爱国。
【教学重难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影响;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情境导入、启发式教学相结合【教学用具】课本、多媒体、粉笔、黑板【课堂教学】[课程导入]利用《凤阳花鼓》片段导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设问学生:“朱皇帝”是谁?安徽凤阳自从出了明太祖朱元璋后,非但没有呈现出富贵吉祥之兆,反而十年九荒,这是怎么回事呢?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呢?他在政权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讲授新课][板书] 一.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和内阁的出现[板书] 1.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思考:阅读课本导言和《资料回放》内容,思考宰相制度起源于何时?朱元璋为何要废除宰相制度?①根本原因:宰相制度下相权过大,威胁皇权集中;②直接原因:胡惟庸的骄恣擅权(2)措施:①地方:废行中书省,实行三司分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新人教版必修一)(教案原创)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6、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资料,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2、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材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
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
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也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四、教学方式1、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取、舍和整和。
2、对教材比较明晰叙述内容,可以略讲,以学生阅读为主。
3、培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材料包括老师根据主题的需要增加的史实资料和时事资料,还包括各种图片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3.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强调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特殊阶段,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和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a.政治因素: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行省制,设立三司;清朝则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设立军机处等。
3.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历史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5.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历史,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理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5.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6.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运用史料教学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献,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和解读,提高史料实证能力。如选用《明史》、《清史稿》等相关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君主专制的具体表现。
3.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学习,选取典型案例(如科举制度的完善、内阁制度的设立等),引导学生分析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认识到权力制衡、民主监督的重要性。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高一历史备课组:张菲一、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及对相关材料的分析,学生能掌握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形成及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名存实亡及军机处的设置等基本知识,认识到这是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重大变化,体现了皇权的空前加强。
2.学生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的趋势。
3.学生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历史的综合归纳,学会对长时段的历史现象和历史特征进行概括。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并提炼有效信息,进一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2.学生通过问题的探讨,历史的比较,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2.能对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客观的评价。
三、难点及重点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从多角度角度分析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发展的社会影响。
四、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1.教学方式:合作学习与问题探究学习2.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结合课件展示图片(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图),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变化反映出什么?由学生回答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
一.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1)历史原因:元朝宰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
(2)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3)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创设情景材料1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抗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明史·纪事本末》材料2 废除宰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他曾在八天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研究课教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历史必修1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四课,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也是中国大大落后于世界的开始。
落后与先进、专制与民主在世界的东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课着重要讲清楚内阁制度的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以及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所带来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1、已有基础:初中阶段学过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有关知识以及在影视上对明清的一些制度如军机处有所了解。
2、认知能力:初中阶段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一年级已隔三年的时间,大部分学生本就薄弱的知识已经忘记了。
对明清历史,平时也是偶尔接触明清题材的影视作品,但其中有很大的出入。
所以,还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身心水平:学生对政治史的内容觉得比较抽象、枯燥,这就需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清政治概念,前后联系地分析政治发展的内在联系与规律,用辨证、历史和发展的观点来分析政治制度。
四、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废行省,设三司;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⑵归纳明清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以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必然趋势。
⑶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区别和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⑷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形成的主要因素,探究中西君主制度演变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⑴利用多媒体,提供图片、视频、文字等材料,设置新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⑵通过史料阅读、问题探究、视频欣赏、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多渠道搜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历史资料,熟悉资料的搜集遴选方式。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完美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
2.会叙述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说出内阁制与宰相制度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3.掌握军机处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它对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影响。
【重点难点】1.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2.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为什么说军机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述法【导入新课】《凤阳花鼓》片段:“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设问学生:“朱皇帝”是谁?安徽凤阳自从出了明太祖朱元璋后,非但没有呈现出富贵吉祥之兆,反而十年九荒,这是怎么回事呢?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呢?他在政权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新授内容】1、是什么——明清两朝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1)废除宰相制度——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首先要明白明太祖为什么要废宰相。
可以针对此问题请学生结合教材知识思考得出结论——原因: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②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有人认为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请学生讨论、探究这一问题。
参考答案:首先,明朝因为改革地方政治制度而加大了丞相的权力,(教材小字部分有所介绍)导致皇权与相权矛盾进一步激化。
其次,胡惟庸擅权专恣成为明太祖加强皇权、废除丞相的借口。
胡惟庸被杀是加强皇权的必然结果。
最后,宰相制度的废除,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
设问:宰相制度的废除带来了怎样的结果?结果:①加强了皇权,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内阁”应运而生(2)内阁“的出现:A: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内阁创立、发展过程: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全盛B:内阁与宰相制的比较:提供两段材料:①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鼎尖教案高一历史: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目标:(1)知道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内阁产生的背景、作用及实质;内阁、军机处的概念及其作用(2)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不同(3)知道中西君主制度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4)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重点: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课前自主学习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明初,沿袭元朝制度,设①——,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②——事务;元朝相权过重,朱元璋认为这会妨碍皇权的集中,导致社会动荡。
2.废除:1380年,明太祖诛杀宰相③——,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④——负责。
秦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二、内阁的出现1.背景:废丞相后,政务繁忙,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
2.过程:明太祖时,设①——:作为侍从顾问,帮助自己处理政务,但大学士鲜能参决政事;②——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随侍皇帝,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提高,阁臣取得了③——权;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3.性质: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和决策机构,只是供皇帝顾问的⑤——机构。
其升降⑥——的大小、⑦——是否被采纳完全取决于皇帝。
三、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清初,①——由内阁负责;军国机要,却由②——定夺;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时:设③——,挑选翰林院学士人值,参与军机要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它与内阁、④——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为办理⑤——,设军机处,机构简单,钦定的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全由⑥——裁决,军机大臣拟旨成文,由皇帝审批后,再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4.影响:不仅提高了⑦——,而且使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以及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并探究中西郡君主制度演变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讲述明朝中央到地方制度演变的过程;通过研读教材提供的史料,探究明朝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运用比较法探讨中西君主制度的异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认识到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抵住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辉煌”的折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2、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就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在此之后,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皇权和相权的此消彼长就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同时,不断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更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到了封建社会的晚期——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更是达到了鼎盛。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明清两代统治者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都采取了那些措施,并有什么影响?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主要叙述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宰相制度被废除的简要过程,认识到宰相制度被废除是中国中央制度的重大变化。
1.集中地方权力于中央。
具体表现为废除元朝行省制,在地方设“三司”,即布政司:洪武九年(1376年)分全国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为一省的行政长官;都指挥司:明朝设都指挥使司,掌一省的军政;按察司:明朝建提刑按察使司,以按察使为一省司法长官。
三司分别掌管军政、行政和财政,并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
古代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历史教案
古代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和原因;(2)掌握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主要表现和影响;(3)能够分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2)运用时间线索法,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过程;(3)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3)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二、教学重点:1.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和原因;2.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主要表现;3.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意义;2. 学生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2. 参考资料: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相关论文和书籍;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前置知识,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2)提问:同学们知道明清时期吗?请问你们认为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有哪些特点?2. 教学内容的展开:(1)讲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和原因;(2)分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主要表现和影响;(3)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意义。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分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和表现;(2)全班交流: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4. 案例分析:(1)选取明清时期典型的君主专制事件,如“文字狱”、“海禁”等;(2)让学生分析这些事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君主专制制度的优缺点。
5.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强调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意义;(3)提醒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优秀教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明初设三司、废丞相史实的学习,理解这些措施使我国的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通过学习明朝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培养区分内阁制与宰相制的能力;(2)通过对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雍正几朝政治制度的学习,理解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发展到了极端,我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2、过程与方法(1)展示《明史·职官志》等史料上关于明太祖设三司、废丞相的记载,给学生以历史真实感;从职能、地位、作用等方面比较明朝的内阁与秦汉的宰相,得出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2)通过探究君主专制制度对我国社会的危害,得出该制度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2、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三、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图示法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器具:多媒体设备六、教学过程提问导入问:同学们都看过古装影视剧,知道我国古代位居“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是什么高官吗?答:丞相(或宰相)。
其实,这个官职不叫“宰相”,严格地讲,应该叫“丞相”。
如秦汉的丞相,唐宋的门下、中书、尚书三省的长官。
“宰相”一词在古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呢?“宰”意为主宰,“相”意为辅佐。
“宰相”就是辅佐皇帝、统领百官的人。
问:宰相制度是什么时候确立的?答:秦朝问: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对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答: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积极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消极作用: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
相权的存在制约了皇权的集中和君主专制的加强。
为了解决这对矛盾,明清的皇帝各用了一套什么措施呢?(一)宰相制度的废除简介明朝建立的概况,让学生对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背景有所了解。
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
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特点和加强措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制度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特点和加强措施。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君主专制的理解和对当时社会背景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4课。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3. 教具:图片、文献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明清时期的宫廷画像,引起学生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兴趣和好奇。
2. 概念解释(10分钟)解释君主专制的概念,明确君主专制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就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特点和加强措施展开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更加强大?他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4. 小组汇报(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论。
5. 教师讲解(20分钟)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汇报,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详细介绍明清君主专制的特点和加强措施。
可以通过图片和文献资料进行说明,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可视性。
6. 学生提问(10分钟)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对明清君主专制的疑惑和深入思考。
7. 案例分析(15分钟)选择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如明朝朱棣篡位成为明成祖,让学生分析这个事件与明清君主专制的关系,以及明成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
8.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明清君主专制的特点和加强措施。
五、课堂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总结明清君主专制的特点和加强措施,并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制度的能力。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高一历史尹楠学习目标:1.君主专制的加强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3.清朝军机处的设立重难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知识结构:原因:宰相制度妨碍皇权集中明废除宰相制度措施:君主专制强化创立内阁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皇权清中枢分权措施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创设军机处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
从知识联系上看,本课为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最后一节内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尤其是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有一定认识和了解;同时,明清时期的故事经常呈现在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因而学生对明清历史并不陌生。
这些学情都对本节课的教学进程有一定帮助。
教学过程1导入,从汉的内外朝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代的中书门下、到元朝的中书省,君权在不断加强,虽然中间稍有起伏,但是主流趋势仍然是君权的加强,那么到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出现的新的情况,让我们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第4 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讲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师: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对矛盾,它们分别是?学生:中央和地方;皇权和相权;教师:没错;那围绕着皇权和相权这对矛盾,我们认识到自秦以来君主专制的强化主要是通过(分割、削弱)相权而实现的(带领学生梳理一下自秦以来的中央官制)。
但到了明朝,与众不同的朱元璋才不会像前代皇帝那样绞尽脑汁地怎么想着削弱相权,干脆直接废除了存在于中国上千年的宰相制度;但无论如何,总得事出有因,这个导火索,就是胡惟庸……(结合课本导言简单讲述一下“胡惟庸案”)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师总结明代废宰相的原因。
(一)废宰相1.原因直接原因:胡惟庸专权乱政根本原因:相权坐大,威胁皇权教师:明洪武13年(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裁撤中书省和宰相,权归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立等史实,掌握明清加强君主专制措施。
分析明清两朝在政治制度上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分析有关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史料,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维方法。
分组讨论,探究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掌握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辩证地历史地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清专制主义的强化,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但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树立历史意识,感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
重点: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
难点: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导入设计
创设情境:以自编历史情景剧导入。
学生模拟课前编排好的两汉、隋唐和明清官员上朝的礼仪。
学生观看后,教师提问:两汉、隋唐和明清时期的官员上朝时,礼仪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官员上朝时的礼仪由站着(两汉)→坐着(隋唐)→跪着(明清)。
这种变化说明皇帝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而官员地位(包括宰相)在逐渐下降。
到明清时,君权更加突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以此导入。
2.宰相制度的废除
通过问题设置,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思考并解决问题。
(1)根据前面所学知识,思考:宰相制度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其职能是什么,曾经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以史料研习方式,了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太祖实录》
阅读材料,请回答:
①明太祖对宰相的看法如何?
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恣擅权;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
3.内阁的出现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内阁出现的原因、内阁概念及内阁的主要职能。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的官员到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由于文渊阁地处宫内,阁臣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
其功能是为皇帝服务,是皇帝的顾问,无决策权。
)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关于“胡惟庸案”“票拟与批红”“首辅张居正”等材料,讨论分析中国古代的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是皇权与相权矛盾演化的结果。
后来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权力不断加大,到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以俨然成为宰相,但是它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所以说,历史上的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而阁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不能对皇权起到真正制约的作用。
4.军机处的设立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了解军机处设立的原因、主要职能及特点。
(2)补充材料,说明清朝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鼎足而立,而到雍正年间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分组讨论,思考探究:
(1)回顾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有了怎样的变化?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这种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程度,在中国历史上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中国古老传统的封建社会已走向没落,衰亡已不可挽回,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