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子文化心得体会的作文
我家乡的朱子文化作文
![我家乡的朱子文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f17296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8.png)
我家乡的朱子文化作文说起我的家乡,那可是一个充满浓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尤其是朱子文化,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朱子,也就是朱熹,他可是我国古代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在我的家乡,朱子文化可不是书本上干巴巴的文字,而是融入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就拿我们家乡的建筑来说吧,那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飞檐斗拱之间仿佛都诉说着朱子的教诲。
走在那老旧的青石板路上,看着街边那一座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你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朱子文化的熏陶。
那些建筑的门窗雕花,精美绝伦,仔细瞧瞧,好多图案都蕴含着朱子理学的理念。
比如“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工匠们用他们巧夺天工的手艺,将这些抽象的理念化为生动的形象,刻在了木头里,也刻在了我们家乡人的心里。
家乡还有一座古老的书院,那可是当年朱子讲学的地方。
虽然历经了风雨的洗礼,但依然屹立不倒。
走进书院,仿佛能听到朱子当年讲学的声音,那抑扬顿挫的语调,那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子们如痴如醉。
书院里有一棵老桂花树,据说朱子当年曾在树下与学子们一同探讨学问。
每到秋天,桂花盛开,香气四溢,那金黄的小花就像满天繁星,落在地上,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我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这棵桂花树下玩耍,捡桂花、做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也深受朱子文化的影响。
每年的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朱子家训的春联,“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这些话语提醒着我们要勤劳、要整洁。
到了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赛龙舟,我们还会举行朱子文化的讲座,讲述朱子的思想和故事。
中秋节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长辈们总会给我们讲朱子的道德准则,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们村里举行了一场朱子文化的知识竞赛。
我和几个小伙伴兴致勃勃地参加了。
比赛前,我们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夫,天天捧着朱子的著作研读。
比赛那天,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比赛的题目五花八门,有关于朱子的诗词、理学思想,还有他的教育理念。
朱子文化征文800字
![朱子文化征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4e071e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b.png)
朱子文化征文800字《朱子家训》在此时就不仅仅是家训了,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以此训律自己,规范自己。
小编整理了朱子文化征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朱子文化新学期,老师布置同学们读《朱子家训》。
一开始我把读《朱子家训》当作是一种任务,但是在认真阅读《朱子家训》之后,我发现,“任务”是我们对它的误读。
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通俗易懂,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视。
在今天看来,《朱子家训》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是: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处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从来没有想过打扫打扫自己的房间,整理整理自己的书籍,生活、学习完全离不开大人们的呵护,更不要说是节约了。
现在想起来真是觉得惭愧。
“宜未雨而绸缪,忘临渴而掘井”。
意思是:应该还没下雨时就把东西收到,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挖井。
就是说凡事要早做准备,不要等到事情急了、来不及了才动手。
读完这段话,我也是有体会的。
以前学习,直到快考试了,才想起把书本拿出来翻翻,从来没有想过平时就带着复习复习。
所以,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慌急慌忙,不是这里出了问题,就是那里出了差错,考试成绩自然也不理想。
读完《朱子家训》,真是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更要从小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
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第二篇:朱子文化《朱子家训》以聊聊数百字能成为儒家经典之作,几百年为世人说重的原因,也才明白学校老师要求我们学习的良苦用心。
我爱家乡朱子文化作文
![我爱家乡朱子文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85c97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0.png)
我爱家乡朱子文化作文我的家乡,是一个被朱子文化深深浸润的地方。
每次想起家乡,那些与朱子文化相关的点点滴滴就如同电影画面一般,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放映。
小时候,对朱子文化的最初印象,来自于村里那座古老的书院。
书院不大,却透着一股庄重与神秘。
那朱红色的大门,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大门上的铜环,被无数双手摸过,光滑而又带着岁月的痕迹。
走进书院,便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墨香。
那是从陈旧的书架上散发出来的,书架上摆满了朱子的著作。
记得有一次,跟着村里的长辈们一起走进书院打扫。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我拿着一块小抹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桌椅。
那些桌椅,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的使用,上面有着细微的划痕和磨损的边角。
我一边擦,一边想,是不是朱子先生也曾坐在这样的桌椅前,奋笔疾书,思考着人生的哲理呢?书院的墙壁上,挂着朱子的画像。
他目光深邃,神情严肃,仿佛在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长辈们告诉我,朱子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学者,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当时的我,对这些话还似懂非懂,但从他们尊敬的语气和神情中,我能感觉到朱子的重要性。
除了书院,家乡的风俗习惯也处处体现着朱子文化。
每年的春节,村里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
在仪式上,长辈们会诵读朱子的家训,那一句句朴实而又深刻的话语,在祠堂里回荡。
“君之所贵者,仁也。
臣之所贵者,忠也。
父之所贵者,慈也。
子之所贵者,孝也。
兄之所贵者,友也。
弟之所贵者,恭也。
夫之所贵者,和也。
妇之所贵者,柔也。
” 这些话语,虽然我当时不能完全理解,但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对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期望。
还记得有一年,村里的两户人家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了争吵。
大家纷纷劝说,可双方都不肯让步。
这时候,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了出来,他没有讲大道理,只是轻声地念起了朱子家训中的句子:“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 听着这些话,争吵的双方渐渐安静了下来,脸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家乡朱子文化作文
![家乡朱子文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eb4d06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1.png)
家乡朱子文化作文“哎呀,奶奶,您就给我讲讲朱熹爷爷的故事嘛!”我拉着奶奶的手撒娇道。
奶奶笑着摸摸我的头,“好好好,小调皮。
咱们家乡啊,可是和朱熹爷爷有着很深的渊源呢。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奶奶坐在院子里的老树下。
微风轻轻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聆听奶奶的讲述。
奶奶说,朱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学问家,他的思想和学说影响了好多好多人。
“奶奶,那朱熹爷爷都做了些啥呀?”我眨巴着眼睛好奇地问。
“朱熹爷爷啊,他教书育人,传播知识呢。
他还写了好多好多的书,那些书里都是宝贵的智慧呀。
”奶奶耐心地解释着。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哇,那他好厉害呀!那我们家乡有什么和他有关的呀?”“傻孩子,咱们家乡有朱子庙呀,那就是纪念朱熹爷爷的地方。
”奶奶笑着说。
我一听,立刻来了精神,“奶奶,那我们去朱子庙看看吧!”说走就走,我拉着奶奶的手来到了朱子庙。
一走进庙里,我就感觉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看着那一幅幅关于朱熹的画像和介绍,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崇敬之情。
“奶奶,朱熹爷爷真的好伟大呀!”我忍不住感叹道。
“是呀,他的文化可是咱们家乡的瑰宝呢。
”奶奶也感慨地说。
我在庙里慢慢地走着,仿佛能感受到朱熹爷爷当年在这里讲学的场景。
我想,要是我能穿越到那个时候,听听朱熹爷爷讲课该多好呀。
从朱子庙出来,我对朱熹爷爷的敬佩之情更深了。
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能像朱熹爷爷一样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家乡的朱子文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它让我们知道了知识的力量,也让我们懂得了要尊重和传承先人的智慧。
我会永远记住这一切,让朱子文化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就是我对家乡朱子文化的认识和感受,它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呀!。
我爱家乡朱子文化作文500字左右
![我爱家乡朱子文化作文5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9ee7dc1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16.png)
我爱家乡朱子文化作文500字左右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的家乡有特别棒的朱子文化!
朱子就是朱熹,他可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呢!在我们家乡,到处都能感受到朱子文化的存在。
比如说,我们家乡的书院,那里面摆放着朱子的书籍,墙壁上挂着他的画像和他说过的话。
每次走进书院,就好像朱子在跟我们讲话一样。
还有,爷爷奶奶给我讲过朱子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
他那么努力,不管天气多冷多热,都坚持学习。
我想,我也要像朱子一样,好好学习。
家乡的人们也都很尊重朱子文化。
大家有礼貌,互相帮助,就像朱子教导的那样。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朱子文化,它让我们变得更好!
作文二
小朋友们,我今天要和你们说一说我家乡的朱子文化,那可太有意思啦!
在我们家乡,有好多和朱子有关的东西。
像古老的建筑,那上面的雕刻都有着朱子的思想。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参观一个古老的学堂,那里的老师给我们讲了朱子的故事。
朱子教人要善良、诚实,要努力学习知识。
我们家乡过节的时候,还会有表演,演的就是朱子的故事。
大家都看得可认真啦!
我觉得朱子文化就像天上的星星,照亮着我们家乡,让我们的家乡变得特别美好。
我真的好爱家乡的朱子文化呀!。
学习朱子文化主题作文
![学习朱子文化主题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747f44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8.png)
学习朱子文化主题作文提起朱子文化,我就想起了去年夏天去武夷山的那次经历。
武夷山,那可是朱子理学的发源地。
我到那儿的时候,天正蓝得不像话,云朵像棉花糖一样飘浮在空中。
青山绿水间,仿佛都透着朱子文化的韵味。
我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路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讲述着朱子的故事。
我走进朱熹当年讲学的武夷精舍,那古朴的建筑,陈旧的木桌,仿佛让我穿越回了过去。
我站在精舍的庭院里,闭上眼睛,想象着朱子在这里授课的情景。
他身着长袍,手持书卷,声音洪亮而又充满激情,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他的教诲。
朱子强调“格物致知”,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趣事。
那时候,我对家里的闹钟充满了好奇,总想着它为什么能准时响铃。
于是,有一天趁爸妈不在家,我拿起螺丝刀,把闹钟给拆了。
结果,零件散落一地,我根本没法把它装回去。
被爸妈发现后,我还挨了一顿骂。
现在想想,这不就是我小时候的“格物”嘛,只是方法不太对,哈哈。
再往里走,看到了朱子书写的那些经典名句。
“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
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
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
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
去尽皮,方见肉。
去尽肉,方见骨。
去尽骨,方见髓。
” 这些话语,虽然简单直白,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我在想,我们现在的学习不也是这样吗?一层一层地深入,不能急于求成。
就像做数学题,一道难题摆在面前,不能一看就觉得难放弃了,得一步一步去分析,去解开每一个小环节,才能最终找到答案。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位当地的老爷爷。
他坐在门口的石凳上,扇着蒲扇,看到我对朱子文化这么感兴趣,便打开了话匣子。
他给我讲了朱子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说朱子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思考天地万物的起源。
这让我不禁感到惭愧,我五六岁的时候还只知道玩泥巴呢。
老爷爷还说,朱子的思想影响了他们一代又一代人。
他们做人做事,都遵循着朱子的教诲。
比如要诚实守信,要尊老爱幼,要勤劳节俭。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作文(通用9篇)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作文(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c919d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66.png)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作文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作文(通用9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作文篇1“宋代道学是儒家发展的新形态,以朱子为中心的宋儒理学特别强调传承道统的意识,对‘学绝道丧’特别忧患,‘学绝道丧’就是文化传承的中断,这对今天重续文化传承和价值传承有重要启示。
”“文化传承最核心的是价值观。
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价值体系。
这一套体系是中华民族刚健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价值基础和根源。
”陈来认为,朱子广泛继承了儒家的学术文化,对古代文化作了全面的整理,对四书的集结和诠释几乎花费了毕生精力,是文化继往开来、传承创新的典范,这是近1000年来无人可与之相比的。
在陈来看来,朱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格物致知”理论,是对儒家“学习”思想的一种哲学论证和展开。
朱熹用“即物穷理”来解释格物,提出格物就是要穷理,也就是去了解事物的道理;穷理必须在事物上穷,不能脱离事物。
“即物穷理”的主要途径就是多读书、观察事物、思考其道理。
朱熹仕宦九载,立朝御前46天,上书请辞64次,把毕生的精力都花在了研究、著述、授教之上,“绝意仕途,以继二程绝学为己任,奋发读书著述”。
朱熹参与创建、修复、讲学、题记的书院有64所,其中自建4所。
武夷书院原名武夷精舍,由朱熹亲自擘画、营建,宋淳熙十年(1183年)建成。
据记载,自武夷书院建成后,武夷山理学学术活动空前活跃。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的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都和朱熹的讲学与教育实践有关。
陈来认为,朱子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杰出代表。
朱子学的对象主要是士人,朱子学的宗旨是为士人提供一套道德学问思想体系,因此朱子强调“学习”“读书”的性格,与其宗旨相一致。
以古代朱子学的标准来看,现代人的受教育程度都超过小学而属于“大学”,所以重视《大学》的朱子学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几乎所有人。
弘扬朱子文化的作文
![弘扬朱子文化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35a298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6.png)
弘扬朱子文化的作文嘿,朋友!你知道朱子文化吗?我跟你说,我前段时间可有了一次特别奇妙的经历,让我对朱子文化有了更深的感受。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被老妈硬拉着去参加一个社区的文化活动。
我心里那个不情愿啊,想着大好的周末就这么被“浪费”了。
到了活动现场,人还真不少。
我正百无聊赖地站在那儿,突然听到旁边有人在讨论朱子文化。
“这朱子文化啊,那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一个戴着眼镜的大叔一脸认真地说。
“可不是嘛,朱熹的那些思想,对咱做人做事都有大帮助!”一位大妈跟着附和。
我在一旁听着,心里犯起了嘀咕:“真有这么厉害?”这时候,活动开始了。
主持人走上台,笑着说:“今天啊,咱们就一起来领略朱子文化的魅力!”接下来,就是各种关于朱子文化的介绍和表演。
有个小姑娘朗诵朱熹的诗词,那声音清脆动听,“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听着,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看到了那清澈的池塘和天空中变幻的云彩。
然后,还有几位老师在台上讲解朱熹的理学思想,什么“格物致知”啦,“存天理,灭人欲”啦。
我一开始听得云里雾里的,直到老师举了个例子。
他说:“就好比你们看到一个好吃的蛋糕,很想吃,但如果这是别人的,你就不能去抢,这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循天理。
”我一听,恍然大悟,原来朱子文化也不是那么高深莫测嘛。
活动结束后,我和老妈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忍不住跟老妈说:“妈,今天这活动还挺有意思的,我好像对朱子文化有点感兴趣了。
”老妈笑着说:“那当然,这可是咱们传统文化的精华!”经过这次活动,我算是真正认识到了朱子文化的魅力。
它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而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能指引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现在想想,多亏了老妈拉我去参加那次活动,让我有了这样一次奇妙的相遇。
以后啊,我还得多去了解了解朱子文化,说不定还能有更多的收获呢!。
朱子文化心得体会
![朱子文化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80340e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a.png)
朱子文化心得体会朱子文化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思想学说,对于我个人的影响和启示深远。
在学习朱子文化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它的价值和魅力,对于我领悟到的一些重要观点和理念,我愿意在此写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朱子文化强调的“格物致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告诉我们,要从身边的事物中去观察、思考,通过实际的经验来增加我们的知识和智慧。
这与今天的科学实践是密切相关的,无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我们都需要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来探索问题的答案。
这个观点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注重实践和观察,不仅帮助我增加了知识,更增强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朱子文化对于人的修养和德行的重视让我深感敬佩。
朱子强调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他对于人类社会理想的追求。
他认为通过个人的修养和道德的建设,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这使我意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他的知识和能力,更取决于他的品德和行为。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朱子文化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朱子认为,教育是提升人的智慧和德行的重要手段。
他提出“教育教化,教学相长”的观点,强调教育过程应该既注重知识教授,又注重道德塑造。
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最后,朱子文化给予我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朱子提倡的儒家道德体系以仁爱为核心,倡导正直、宽容和谦逊的品质。
他提醒我们要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这使我深感振奋,激励我要努力奋斗,不断超越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对人有爱的人。
总之,朱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思想、修养、教育等方面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和指导。
朱子文化告诉我们,要从实践中获得智慧,注重道德修养,重视教育,追求高尚的品质和境界。
我的家乡朱子文化作文
![我的家乡朱子文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22b80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2.png)
我的家乡朱子文化作文我的家乡,是一个被朱子文化深深浸润的地方。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丝空气,似乎都弥漫着朱子文化那独特而醇厚的韵味。
说起朱子文化,那得先从家乡的那条老街说起。
老街并不宽阔,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在岁月的打磨下,变得光滑而又富有光泽。
街道两旁是一排排古旧的木屋,黑瓦白墙,错落有致。
其中有一间屋子,那是曾经朱子讲学的地方。
虽然如今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朗朗书声,但每次经过那里,我仿佛都能听到朱子那充满智慧的教诲在耳边回响。
屋子不大,里面的摆设也极为简单。
几张破旧的木桌,几条同样破旧的木凳,还有一块斑驳的黑板。
但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朱子将他的思想和学问传递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我曾仔细地观察过那几张木桌,上面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有刀痕,有划痕,还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字迹。
我想,这些痕迹或许是当年那些学子们在刻苦学习时留下的,也许是他们在思考问题时不经意间刻下的。
每一道痕迹,都像是一个故事,诉说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沿着老街继续往前走,会看到一座古老的书院。
书院的大门有些破旧,但那朱红色的油漆依然醒目。
走进书院,一股浓厚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
院子里种着几棵桂花树,每到秋天,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在书院的一角,有一个小小的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我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跑到这里来玩耍。
我们会趴在池塘边,看鱼儿嬉戏,有时候还会偷偷地用小网兜去捞鱼,结果当然是捞不到啦,还会被大人训斥一顿。
书院的正厅里,供奉着朱子的塑像。
朱子的塑像庄严肃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
塑像前的香炉里,总是插满了香,那袅袅升起的青烟,仿佛是人们对朱子的敬仰和怀念。
我还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来这里参观。
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朱子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思想学说,那时候的我,虽然听得一知半解,但心中却对朱子充满了好奇和敬佩。
走出书院,来到了家乡的田野。
这里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稻田里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朱子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朱子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28f1b4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e.png)
朱子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朱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了解和传承朱子文化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推动国家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而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参加朱子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中有了一次难得的机会来感受和体验这一重要文化遗产。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入思考了朱子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并且从中汲取了经验和启示。
首先,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我对朱子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认识到这一文化的独特魅力。
朱子文化以“格物致知”为核心,强调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获得真知,提倡以道德为基础来改善个人和社会。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参观了朱子故居,观摩了朱子的讲学现场,深入学习了朱子的思想和学说。
通过这些学习,我对朱子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且对朱子的智慧和胸怀深深折服。
他以自己的实践和经验为基础,创立了一套完备的哲学体系,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于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次,在参加这个实践活动中我与其他志愿者们合作完成了一系列的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体验到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团队协作的价值。
在社区服务活动中,我们组织了一场朱子文化讲座,为社区居民普及朱子文化知识;在公益活动中,我们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和环保等项目。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
此外,在参与朱子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中,我还注意到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义务。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朱子文化强调以道德为基础,提倡尽人事,听天命,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免费的法律咨询和心理咨询,为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缓解了他们的困扰。
通过这些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个人和社会的联系,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朱子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也提醒我,要注重自身的素质提升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朱子文化中,以成人为基础,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家乡的朱子文化作文
![我家乡的朱子文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348c3c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a.png)
我家乡的朱子文化作文
我家乡,空气里都带着兴奋朱子的味道。
我搬去白墙黑瓦的古镇,老人们都说这里曾是朱子著书立说的地方。
我一有什么事爱在老屋的屋檐下一眼就注意到燕子到处飞,它们像在叮嘱我什么秘密。
有一次,我和爸爸去朱子祠,那里香火很旺,人们都只穿蓝色的衣服,表情很庄重。
我在里面看到了很多古老的石碑,上面刻着很多我读不懂的字。
但我能感应到它们蕴含着很深的智慧。
爸爸提醒我,这些也是朱子留下的教诲,指点我们要做正直无私善良的人。
有一次,我在河边玩耍,看见了几个小朋友一直在放飞风筝。
他们笑着喊着,风筝越飞越高,像一只只美丽的鸟儿。
我忽然想起朱子提醒过,要
“心存善念,方能行善事”。
我想,那些小朋友的心一定是善良的,毕竟他们的风筝才能飞得那么高。
我很清楚,我在朱子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我身上也拥有着朱子的精神。
我会努力学习,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让朱子的精神一代代延续。
我的家乡,不光有动人心弦的景色,也有深厚的文化。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朱子文化。
高中生关于朱子文化的征文(通用12篇)
![高中生关于朱子文化的征文(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fe812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b.png)
高中生朱子文化的征文高中生关于朱子文化的征文(通用12篇)征文一般是某个活动、作文比赛等需要,作者将稿件递给征文活动主办者后,作者的作品就可以参与比赛,但是著作权的一部分也相应给了征文活动主办方。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关于朱子文化的征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朱子文化的征文篇1仰望朱熹,那是一座山,壁立千仞。
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至真交织成理念中奔腾的旋律;他用刚强承担起人生的重负,他用正直谱写社稷的安宁和谐,他用如椽大笔挥写自己生命的华美篇章……腹有诗书出身于儒学世家,父亲朱松对朱熹的教育十分认真。
由于朱松是在二程理学思想教育下的儒生,他对儿子的要求自然是按照儒家学做圣贤的目标去实行。
朱熹在十岁时就“厉志圣贤之学”,每天如痴如迷地攻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他自己回忆说:“某十岁时,读《孟子》,至圣人与我同类者,喜不可言。
”从此,便立志要做圣人。
古人云:“古今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朱熹正是有了“立志做圣人”的目标,才能有他日后“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的成就。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正是他孜孜以求的这份执著,感动了清印溪畔的莘莘学子,让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心存教育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四处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成就非凡。
他亲手创办了同安县学、武夷精舍、考亭书院,并重建了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制定了学规,编写了“小学”、“大学”的教材。
为封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透过历史的尘烟,我看到了一个“诲人不倦”的朱熹,一个“忝我师儒真不负,长歌喜极为重编”的朱熹,一个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朱熹!故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书香墨韵永泽后世。
正因如此,南溪书院畔的琅琅书声,越汇越响亮;正因如此,文公山脚下的浓浓墨韵,越积越厚重。
情系黎民怀着满腔报效祖国的热血,将民生扛在肩膀上,要求地方豪富,用藏粟赈救饥民,他又请求朝廷以“六百斛赈济”,平息了饥民的暴动。
我身边的朱子文化作文
![我身边的朱子文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7465b5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f.png)
我身边的朱子文化作文说起朱子文化,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陌生,觉得那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
但对我来说,朱子文化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真实可感,亲切自然。
我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城镇,这里没有繁华都市的喧嚣,却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在我家附近,有一座古老的书院,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略显沧桑,但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这座书院,便是朱子文化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小时候,我常常跟着爷爷来到这座书院。
那时候,我只觉得这里的建筑很特别,有飞翘的屋檐,精美的木雕,还有那布满青苔的石板路。
爷爷会指着那些牌匾和对联,给我讲朱子的故事和他的思想。
可那时的我,哪里听得懂这些,只惦记着院子里那棵老树上的鸟窝。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对这座书院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学校组织了一次关于朱子文化的活动,我们一群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再次走进了这座熟悉又陌生的书院。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凉爽。
走进书院的大门,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扑面而来。
老师站在大堂中央,开始给我们讲解朱子的生平事迹。
我这才知道,朱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和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老师指着墙上的一幅字画,上面写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她告诉我们,这是朱子在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让自己的内心保持清澈和充盈。
当时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却在想,这不就是让我们好好学习嘛。
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朱子的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那是一次考试,我因为没有认真复习,成绩很不理想。
看着试卷上那些刺眼的红叉,我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回到家,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想面对任何人。
就在我自怨自艾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书院里看到的那幅字画,想起了朱子的那句话。
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因为最近太过松懈,没有像“源头活水”一样不断汲取新知识,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从那以后,我改变了学习态度,每天都认真预习、复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朱子文化征文
![朱子文化征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f992f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b.png)
朱子文化征文朱子文化征文(通用12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征文的身影吧,征文一般是某个活动、征文比赛等需要,作者将稿件递给征文活动主办者后,作者的作品就可以参与比赛,但是著作权的一部分也相应给了征文活动主办方。
那么你有了解过征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子文化征文,欢迎大家分享。
朱子文化征文篇1我的家乡是一个风景秀丽,四面群山环绕,而且空气清鲜的地方。
这便是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朱熹的诞生地—尤溪。
1130年9月15日,伴随着一阵稚嫩而响亮地哭啼声,朱熹诞生在尤溪“南溪书院”。
“南溪书院”位于尤溪县朱熹公园的东南方向。
傍晚时分,步入朱熹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雕刻着十二生肖的石砖路,狡猾奸诈的老鼠、忠实憨厚的黄牛、威风凛凛的老虎……,一个个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好像要活了似的。
顺着小路,走进半亩方塘,池塘中央有一座小桥,站在桥上向下看,一条条红色的鲤鱼在池塘里快活地游着,忽隐忽现,时不时还跃出水面,为游人表演“鲤鱼跃龙门”。
池塘的左侧有一只“乌龟”,背着一块石碑一动不动,仿佛在等待着游人的到来。
半亩方塘的右侧则是两只石鲤鱼,正源源不断地吐出水流。
望着溪水不间断地流出,我仿佛看见了清澈的溪水边,诗人朱熹正在作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轻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顺着池塘,走进一扇小门,举目一望,便可看见两棵苍天古树。
树干既粗壮,又笔直。
犹如两根通天柱一般挺立。
走出半亩方塘,不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音乐,走进一看,原来是音乐喷泉啊!柱子一般的水花冲上云霄,时而喷出又粗又直的水柱,时而又落下星星点点的水滴,伴随着音乐的弦律,喷泉忽高忽低,此起彼伏。
宛如层峦叠翠的山峰,蜿蜒盘旋。
踏着石板路,依依不舍的走在回去的路上,我的心里不禁涌起一股诗情画意般的感触:家乡是爱的港湾;是幸福的源泉;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地方,我要好好学习,建设更美好的家乡,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朱子文化征文篇2今天,我和爸爸妈妈起去参观朱熹公园。
朱子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朱子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1ac6d7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3.png)
朱子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朱子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我曾有幸参与了一次朱子文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参与,我对朱子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次实践中,我参观了朱子故里曲阜,并与当地的朱子学者交流,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思考和体验。
朱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它源自于明代朱熹对于宋代理学的改进和发扬。
朱子强调“心即理”,认为人的本性本上就是善的,而要实现善行,需要通过修养自身的心性,追求“人心与天心合一”的境界。
朱子提出的“格物致知”,强调通过实践和观察事物来追求真理和知识,这与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有着相似之处。
在曲阜的朱子故居中,我感受到了朱子的智慧和胸怀。
故居内部保留着朱子居住时期的家具和器物,触摸这些古老的物品,仿佛可以感受到朱子当年的思考和生活气息。
在参观时,我们还来到朱子塾,那是朱子亲自教授学生和培养人才的地方。
在那里,我仿佛能听到他的声音,对学生们讲述儒家经典,传授道德和礼仪知识。
与当地的朱子学者交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对朱子文化的研究非常深入,了解到朱子的思想精髓和思考方式。
他们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讲解了朱子所提出的关于人性、教育和治理的观点。
通过他们的讲解,我对朱子文化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朱子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首先,朱子文化强调修养心性,注重培养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重和实践的。
其次,朱子文化注重实践和经验,他强调通过实际观察和思考来追求真理和知识。
这与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相符合,对于我们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再次,朱子文化强调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他认为人的心性与天心是有联系的,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治理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最后,朱子文化强调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倡通过家庭教育来培养和陶冶人的心性,通过儒学来建立强大的社会共识。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不仅了解了朱子文化的思想和价值,还体验到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高中生朱子文化征文
![高中生朱子文化征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3a9c2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5.png)
高中生朱子文化征文高中生朱子文化征文古人们为我们留下的艺术成就和文学作品就像天空中璀璨的繁星,而朱子家训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星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朱子文化的征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朱子文化你,眼里散发着文学的光芒;你,一生坎坷迁移;你,作为一代理学名家著述甚多。
你,朱熹,是武夷山人民的骄傲。
你,朱熹,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
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
你继承二程的儒家思想,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朱子理学。
朱子理学和武夷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高兴,我是一名武夷山人,从小就接受了朱子理学的熏陶。
你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了《四书集注》等多种教材,当他人在为“书到用时方恨少”而困惑时,你为他人挥毫而下后人接连传之的千古名诗——《观书有感》。
诗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启发了多少后人,帮助了多少人成为了人人口中的有用之才。
也启发了我们,不能认为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就算你再有本事也需要时时刻刻地充实自己,哪怕有再多困难时也要像你一样为自己鼓劲!“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你的《朱子家训》我已经背得朗朗上口,朱子理学在这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你倡导家庭和睦,家庭是每个人休息和生活的港湾;你倡导人际和谐,揭示了人类所追求的`是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你倡导崇德修身,这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以德为首"的教育思想十分相似。
这书中尽显你的淳朴,又侧面倒映出了你是个有孝心,与敌为友,我想,不仅是你的文学成就,更是你的道德之心成就了现在的你,我为自己是武夷山人,是在你的思想的熏陶下长大而骄傲、而自豪。
如今你的朱子理学已在中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广为流传,你的淳朴与善良已经深深打动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你,朱熹,我为你骄傲!第二篇:朱子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出了无数名文学大家,其中朱熹不是最出名的,但他留给后人的文学作品却是最好的:朱子家训。
2023年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作文(通用24篇)
![2023年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作文(通用2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d9a2b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3.png)
2023年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作文(通用24篇)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作文篇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是“朱子家训”中的一段话,告知我们:吃一碗粥,一粒饭时,都应当想到它们的来之不易;用半根丝半根线时,都应当想到它们纺成时的艰辛。
每次看到这段话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勤俭治家的朱子,想起爸爸对我的谆谆教育。
下了桌,我跑去卫生间洗手,打开水龙头,水哗啦啦地流了下来,我挤了好几次洗手液,看着手上的泡泡,我快乐地玩了起来,直到爸爸喊我才恋恋不舍地停了下来,屋子里到处是洗手液的味道。
我顺手把水龙头一关,打算出去,毫不在意那一滴一滴往下滴的水。
这时爸爸走了进来,望见了这一幕,他摇了摇头肃穆地对我说:“儿子你知道吗?我们的先贤朱子曾经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告知我们吃一碗粥,一粒饭时,都应当想到它们的来之不易。
这告知我们要勤俭节约,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世界,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所以朱子把勤俭节约当作治家的训言,我们要向朱子学习,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作为新时代的新少年,我们要以朱子为榜样,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和平常一样,饥肠辘辘的我,一回到家便直奔饭桌。
望见妈妈做了一大桌好吃的菜,馋涎三尺的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桌子上到处都是我掉下的米饭,鸡腿还没吃完就扔在桌子上伸手去盛汤……听了爸爸的话后,我又惭愧又懊悔,比挨打挨骂还难过。
我惭愧地把水龙头关紧了,把桌上的饭粒和鸡腿整扫干净。
现在想想:像朱子这样的大人物,不应当是家缠万贯吗?可是他仍旧勤俭治家。
再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我就暗下决心肯定要改掉奢侈粮食的坏习惯,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作文篇2五千年以来,中国人最为傲慢的就是在这悠远的历史河中涌现出很多具有中华美德的人,所以中华美德就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支柱。
中小学优选作文之朱子文化优秀征文
![中小学优选作文之朱子文化优秀征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a6d44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f.png)
朱子文化优秀征文第一篇:朱子文化在东海之宾的八闽大地上有一座山城,就是被誉为“闽中尼山”、“海滨诌鲁”的朱熹的诞生地——闽中明珠——尤溪。
当你进入尤溪城关来到交通枢纽地的三岔路口时,你就会看到一尊高大的朱熹塑像正手握书卷、用身遂的目光在注视你。
是的,每当我走近塑像,我仿怫就能听到他的叮咛和嘱咐,我庆幸自己从小就在这中叮咛和嘱咐声中长大。
我为我生在这座山城而感到骄傲朱熹爷爷,您知道吗?在一次公交车上我就看到这样一番情景:那是一个早上,一位同学正坐在一个座位上。
这时,上来了提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因四周无座位,他只好站着。
小同学见到了这个情景,就连忙上前扶住老爷爷,让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老人说:“还是你自己坐吧,我站一站没有什么关系。
”小同学诚恳地说:“不,你年纪大,站着不方便,还是您坐着吧!“您坐吧!”……老爷爷和小同学一直互相让座,旁边的人的人看了就称赞这位小男孩是个懂事的孩子,这时有人站了起来:“小弟弟,你坐下,还是让他坐我的座位吧!”只听小同学恳切地说:“朱熹爷爷教育我们要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我要听朱熹爷爷的教导啊!”车厢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朱熹爷爷,您的敬老爱幼的精神,正在默默地感染着我们后一辈人。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您小时候刻苦攻读的故事已在我们脑海里深深生根,您小的“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劝学》的话语,我们已牢记在心中。
现在我们成千上万的学子正在以您为榜样,刻苦攻读着。
我家正同尤溪县的最高学府——一中比邻,我每天都能见到这样的情景。
凌晨,天微微亮时,一中的教室里就亮起了无数盏灯,亮得如同白昼,住校的学生们都来到班级晨读;深夜,他们还在翻阅着各种资料,在学海横渡,在书山攀登。
正因为这样,仅只一中这所学校,每年就有一千多名学生考上本科。
今年,一中学子罗宏晟取得了661分的高分,成为了省文科状元,顺利的考取了人所向往的名牌大学——北京大学。
朱熹爷爷,您的勤奋好学的品质深深的影响了我们尤溪的学子,真是“尤溪风月无今古,学海扬帆有后人”!朱熹爷爷,您知道吗?您四岁时的一句话:“天之上是何物?”使您的父亲惊奇,更惊动了我们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朱子文化心得体会的作文篇一: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篇一: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
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
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
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
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
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
《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
《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
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
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
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
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
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
”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
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
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
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
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
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
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
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
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
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
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
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
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
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
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
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
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
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
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来要求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
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
那些哈韩、哈日、学hip-pop 的孩子们都睁开眼好好看看吧。
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
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
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篇二:学习国学心得体会前言:XX年秋期教学工作即将结束,现将本期学习国学工作总结如下。
(其实也就是前些时候所写的几篇相关日志重新编辑了一下下,各位见笑了)。
中华文明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学点国学,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是大有好处的。
一、为什么要学国学看过一部电影《土婆婆pk洋媳妇》,那位土里土气的婆婆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善良正直慈爱勤劳节俭,最终赢得了洋媳妇的尊敬和依赖。
从某种意义上说,土婆婆是学习国学和运用国学的典范,如果她一味依照洋媳妇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让自己去适应洋媳妇,她一定会输掉这场pk赛。
我们学习国学,就是为了汲取先贤们的知慧和经验。
父母教育子女,闺女出嫁时母亲的叮嘱,很多话其实都源于国学经典。
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送杨氏女》:“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诗中韦应物对即将嫁到杨家去的女儿,洒泪送别之余,再三嘱咐她要勤俭,孝顺,遵守妇道。
今人读到“孝恭遵妇道”时往往横加指责,认为这是封建思想,其实这就是国学,很好的传统文化。
没有哪位母亲希望自己的女儿红杏出墙吧?深入学习国学,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使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更加合乎规范。
对于普通百姓,我们学国学不要想着一口吃个大胖子,梦想成为国学大师,这样的理想虽然远大,却永远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国学经典浩如烟海,我们穷毕生精力,也只能略知一二,所以不能贪多求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又曰:朝闻道,夕可死矣。
学国学,乐国学。
二、学国学学什么当下重庆的教师们学国学热情高潮,因为这是教育主管部门硬性规定的,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科目之一。
《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书有以下章节:论语、学记、大学、韩愈作品、传习录、黄宗羲作品、孟子、荀子、乐记、中庸、对贤良策、颜氏家训、朱子语类、习性诸论、梁启超作品,全是选读。
也就是断章取义,把上述经典书籍里的教条罗列出来,再加上注释和学习提示。
可能网考的时候,就是考查大家的背功,看谁记住的教条多。
摘抄《论语》学习提示要点如下:(一)《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1.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促进个体发展的作用2.倡导培养志道弘毅的志士和君子的教育目的3.实施以道德教育为重心的丰富的教育内容4.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二)《论语》反映了孔子的师德修养1.立志有恒,加强修养2.自省自克,改过迁善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5.爱护学生,无私无隐6.相信学生,鼓励学生7.不断学习,努力创新(三)《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学艺术1.因材施教2.启发诱导3.学思结合4.学以致用5.学而时习6.诚实谦虚个人以为,学国学是接受薰陶,不是被学习,不是为学国学而学国学。
学国学就是要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什么是国学精髓呢?国学的核心思想,用一句话来讲就叫:顺天理、尽人心。
什么意思呢?外应天理(宇宙的自然运行规律),内应良心。
外,顺从自然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内,尽到良心的责任和义务。
是谁在外应自然规律?是谁能尽到人心?不是国学,而是人自己、是人本身、本心。
所以,脱离人心谈国学就是一具僵尸。
学国学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修身养性。
将内涵无比丰富的国学精髓以条款的形式机械地灌输到读者头脑里,结果只能是记住一些散乱的词句。
就好像文学名著中的名言,离开了主人公和故事情节,再经典也会令人索然无味。
反对解构,反对导读。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国学经典理应让读者自己去感悟,每个人阅读时会不有同的情感体验。
在一个国学经典网站上,看到这里开列出的书目种类繁多,分经、史、子、集、其他五大类,在其他一类里,又列出四库全书。
每个学习者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取喜欢的书目来学习。
这样的收获想必更大,阅读时也会有快感产生,而不是痛苦得像受罪。
九月学国学,十月考国学,教师们的本事真是不小!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现在的情形让我想起一本小说里的人物对话,某书记对女部下说:“来,我把精髓传给你!”呵呵~~三、怎样学国学学国学,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了应付考试而学,急功近利肯定学不好,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培养对国学的兴趣,学思结合,这虽是老生常谈,却是学习的不二法门。
解决了为什么学和学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如何学国学的问题了。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上中学的时候,在某一堂自己不喜欢的课上,就偷偷拿出小说书来看,教师的话充耳不闻,甚至教师走到你跟前来伸手取出你放到课本下面的小说时,你才如梦方醒,这可能算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了。
你沉浸在小说描绘的世界里,如痴如醉,心潮澎湃。
我读师范校的时候,一次上马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时,偷看《射雕英雄传》,也被高度近视的老师发现过,当他走到身边的时候,我灵机一动,把一本《读者文摘》主动奉上,金庸先生才逃过一劫。
到现在我也这样认为,金庸先生的小说里讲述了宋、明、清的历史,诠释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成为金庸迷们了解历史、提高政治素养和文学修养的一条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你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欲罢不能了。
去书店选购一本你喜欢的国学经典,或者到国学经典网站下载几本好书到自己的文档里,最好是打印出来,先通读浏览,再慢慢读,这样每天读一小段,沏一壶茶,放上音乐,应该是一桩赏心悦目的事。
我输入“国学经典”,搜索引擎自动将“国学经典书库”首页头条显示,说明该网权威,受到网友追捧,在这里每个国学爱好者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诸子百家,二十五史,全唐诗全宋词自不必说,连孙子兵法,周髀算经亦在其中。
至于国学经典中与教育相关的,在教师研修网《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书中所罗列的文段,在该网站上一定能找到原文出处。
如果你去找了,一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你。
但是,这里没有学习指要,大音希声的缘故吧。
四、《道德经》学习体会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周代守藏室之史官也。
老子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上都是有巨大影响的人物。
老子是人,但要从宗教文化去研究,他又是神,是道教的教主,被尊称为老君爷。
老子留下的五千言《道德经》,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大宝藏,也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第一部名著。
在《道德经》一书中,“道”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它具有自然无为,无形无名,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又不可言说的特性;它是天地开辟之前宇宙浑沌混一的原初形态,又是超越一切有形事物的最高自然法则。
大道无形无名,却孕含着一切有形事物生成发展的玄机。
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以下四点:(一)道是构成世界的实体,(二)道是创造宇宙的动力,(三)道是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四)道可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总之,道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限的潜在力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蓬勃的生长都是道不断发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