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合集下载

试论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试论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试论苏轼对宋词的革新词自晚唐、五代以来,形成了绮靡婉约的作风,人们习惯用它写恋情,抒闺思。

到了宋初,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及士大夫歌舞升平的需要,出现了柳陌花衢、茶坊酒肆竞唱‚新声‛的景象。

以晏殊、晏几道父子为代表的词人,也就因袭晚唐、五代的浮艳词风,极立追求词藻的雕琢和形式的华丽。

欧阳修的一些词作即景抒情,有些新意,但也没有脱出艳科的藩篱。

这时张先的慢词和范仲淹描写边塞风光的词,对词的形式和内容有所开拓和发展。

柳永的出现,使北宋词为之一变。

他继承了很多篇幅较长又合于音律的慢词,以此表现仕途潦倒的生活遭遇,抒发羁旅行役的感受,描叙帝都的壮丽和城市的繁华,反映歌妓的不幸及他与歌妓的情意。

然而,北宋时期,真正开一代词风的是苏轼。

苏轼的贡献,首先是打破了词为艳科的狭隘范围,开拓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词不再只是娱宾宴客的点缀或抒发男女欢乐与离愁的工具。

他用词写爱国之情,忧民之情,以及怀古思今,咏物写景,凡诗歌里写到的内容,都可以被苏轼写到词中。

他还用写诗文的手法写词,革新了词的语言,提高了词的格调,丰富了词的表现力,以他那豪壮的气势、丰富的想象、瑰丽的语言,创立了豪放词派,对词的发展作了重要贡献。

苏轼对宋词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苏轼在词中大胆打破传统观念,以诗为词,即凡是诗能表现的题材内容,也让词进行表现,甚至让词与音乐脱离,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界限,这就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意境,也对当时及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

词从兴起以后,在民间创作和中唐文人创作中,题材都比较广泛,只是到了晚唐五代才被局限于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的内容,用于‚侑觞佐舞‛,并以其‚香而弱‛的格调,被视为‚艳科‛。

从南唐冯延巳、李煜到北宋晏殊、欧阳修,已开始抒写个人感慨,柳永在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同时,还描绘了都市风光、市井生活。

不过,词总的仍然‚以清切婉丽为宗‛,虽说范仲淹、王安石写了一些悲凉慷慨工作,但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结合作品论述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结合作品论述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结合作品论述苏轼对宋词的革新摘要:一、苏轼对宋词的革新概述二、苏轼扩大词境的表现三、苏轼提高词品的举措四、苏轼改造词风的影响五、结论:苏轼对宋词的革新贡献正文:结合作品论述苏轼对宋词的革新在我国文学史上,苏轼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对宋词的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词作在题材、风格、境界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为宋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苏轼巧妙地扩大了词的境界。

他的词作既有豪放不羁的气势,又有婉约柔美的情感。

在词中,他抒发了自己的抱负、感慨、思念等多种情感。

如《江城子》中描绘了他外出打猎的豪情,《水调歌头》中表达了对月亮的感慨,《念奴娇》中慨叹了千古风云人物。

苏轼的词作如诗如文,五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其次,苏轼提高了词品的地位。

他将诗词的缘情与诗人的言志相结合,使词作具有了更高的审美价值。

在苏轼的词中,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如《贺新郎》中美人的形象高洁脱俗,与杜甫的诗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相得益彰。

胡寅《酒边词序》因此盛赞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豪气超乎尘埃之外。

”再次,苏轼改造了词风。

他的词作往往呈现出清奇阔大的景色,词人的旷达胸襟也随之展露。

在苏轼之前,宋词多以婉约为主,而苏轼的词作则开创了豪放派。

这种新的词风使得词作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之,苏轼对宋词的革新体现在扩大词境、提高词品和改造词风等方面。

他的词作既丰富了词的题材范围,又提升了词的审美价值,使得宋词在唐代婉约派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苏轼词在宋词的发展变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贡献使宋词得以发展成为它至今的形态。

从宋词的演变中不难发现,苏轼的贡献是宋词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点。

苏轼是宋朝的大文人,他与任何朝代的文人相比都十分非凡。

他的诗文高度充分地体现了宋词的精髓,也深刻影响了宋词的发展。

宋词时期是宋朝文学发展的最鼎盛时期,也启动了古典诗词的新潮流,苏轼被誉为“诗仙”,他的词兼具文采和抒情,使宋词的魅力得以完美的体现,特别是“玉台新筝”和“定风波”等作品,更突显了他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性。

苏轼也在宋词技巧和构思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继承了前朝诗词式样,又在抒情上有所创新,推崇“超尘”及“清新”,追求自然、自由、优美之意,增添了宋词的品位。

另外,他也有很多古朴而又自然的词句,并运用它们贴切地表达了不同的情思,它们对宋词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此外,苏轼还倡导了一种新的诗歌理论,批判了当时流行的“王维诗学”,他强调诗作要简洁,主题要淡,理念要清新,不做过分装饰,反对过分浮华和修辞之词。

这些理论对宋词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苏轼的贡献不仅体现在词牌、技巧和理论上,更体现在他的词的审美价值之上。

他的词经常穿插自然界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大自
然的无限憧憬,他把不同的文化、历史和景色综合到诗中,从而把宋词的抒情性推向极致。

总之,苏轼对宋词的发展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以其独到的眼光着墨宋词的词牌、技巧、理论以及审美价值,丰富了宋词中的抒情性,使宋词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古典诗词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浅谈苏轼对宋词的革新和杰出贡献

浅谈苏轼对宋词的革新和杰出贡献

浅谈苏轼对宋词的革新和杰出贡献作者:周玉红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第06期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坛的巨匠,其诗、词、文造诣都很深。

他以求新,求变的艺术创作观念,运用到艺术创作实践中,创作出别具个性,异乎传统的苏氏书法、绘画、诗歌、散文、词。

其中,以对宋词的革新最为突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拓宽词的题材内容,改变词风,开创豪放词派等几个方面。

一.拓宽词的题材内容词发展至晚唐五代直到北宋中叶,内容被局限于风花雪月、离愁别绪的范围,“词为艳科”差不多是一条戒律。

在苏轼以前,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对这种倾向虽也曾出力矫正,但作品不多,力度不大,未成风气。

苏轼敢于冲破传统的狭小框架,使词的题材内容不再局限于闺阁艳情,和诗歌一样可以表现广阔的社会与人生。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

”苏轼所创作的三百多首词涉及的题材之广,内容之丰,超越其前任何词人,开拓了新的题材。

在题材上,苏轼扩大了词的视野,几乎诗所能表现的内容,他都用词表现出来。

苏轼是最早以词抒写远大政治抱负和爱国主义豪情的词人。

例如,他的《阳关曲》表达了词人强烈的杀敌报国愿望。

《沁园春》中“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一句展现出词人的壮志豪情。

这些词作,开辟了爱国言志题材词的新路。

另外,苏轼也是以农事入词的第一人。

他把目光投向了风景如画,趣味横生的农村,描摹出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和自然和谐,活泼生动的农村生活图景。

这也是前人词中未曾涉及的。

在苏轼笔下,词不但可以凄艳悱恻,而且言志、伤时、咏史、怀古、说理、谈玄、咏物、酬答、记梦、悼亡、描摹山水、歌咏农事,无所不能。

二.改变词风在苏轼以前,词一直被作为一种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强调词对音乐的依附性,因此,对作词有诸多的限制。

在这种限制下,词不能像诗一样反映重大题材。

词的风格自然是香艳软媚,充满了脂粉气。

苏轼的创作实践表明,词完全可以表达严肃庄重的主题和内容。

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苏轼词是宋元以来宋词发展变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宋词为人们所熟知。

苏轼不仅深厚地掌握了宋词传统,而且拥有非凡的创作才能,使宋代宋词达到了顶峰的发展。

在宋词发展变革中,苏轼的贡献无可超越。

苏轼的词作家多,但词能力却不仅在于创作数量,而在于质量。

他取法传统,又突破传统,有自己的独特性格。

他的词中有理有智,融温情与才思,有传统的诗意,又兼有他自己创造的新颖,把古代宋词的“抒情”和“写实”融合在一起,将宋词推向高潮。

在视觉表现上,苏轼的词相当通俗,很容易被人理解,他擅长用精辟活泼的形象概括体现宋词主题,语言优美富有情趣,蕴含深刻的文学智慧,使得宋词具有深厚而精致的文化底蕴。

苏轼受到唐宋词人传统的启发,使宋词的文学意蕴及审美概念更进一步的发展。

他的词作把唐五代流派和宋代新派的艺术特征融合在一起,使宋词以自身的独特文化属性发展起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流派。

苏轼的词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也是宋词发展变革的标志性人物。

从社会背景到诗人情思,苏轼都关注到了宋词发展变革中实质性的问题,受到了当时宋人的普遍喜爱,带动了宋词发展变革的前进。

苏轼的词作更是让宋词发展变革的得以成功。

苏轼对宋词的创作深刻地影响了宋词的发展,他的词作把理性思考和情感表达融合在一起,不论是抒情还是写实,都有苏轼特有的艺
术精髓,穿越历史时空,蕴含着浓郁的文化底蕴,为宋词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总之,苏轼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仅提升了宋词的艺术水准,而且像神秘老人一样推动了宋词发展变革的前行,使宋词发展及其前景变得更加光明。

结合作品谈谈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结合作品谈谈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结合作品谈谈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宋词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沿袭期、变革期、过渡期、中兴期、衰落期。

北宋初中期,虽不乏各大名家的优秀作品,但词主要还是以描写男女恋情、离愁别恨、深闺怨景等为主题的应歌宥酒的娱乐作品。

而苏轼成功地转变了这种风气,提高了词的品质,扩大了词的意境、改变了词的风格同时推进了词的格律。

(一)提高词品。

从题材和内容上来说,苏轼的词突破了晚唐五代以至北宋初中期“词为艳科”的传统,很多内容,如怀古、言志、隐逸、悼亡、农村风光、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无不可以入词。

所以刘熙载说:“东波词似是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入也。

”(《艺概•词概》)后人常用“以诗为词”来概括苏轼的特点。

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说得是自己有少年郎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去打猎。

“锦帽貂裘”两句,写的是打猎的装束。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以孙权自比,说全城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

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说自己虽然双鬓已经微白但丝毫挡不住他的雄心壮志。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以魏尚自比,寄望着朝廷何时才能将边事托付于他。

最后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这首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二)扩大词境诗至宋朝有了以理入诗的风气,苏轼亦把宋诗特色之一的“理趣”引入了词里,他之前,词多为应歌酬唱之作,而苏轼将词回归到自我,并能将浅显的事理提升,情浓理也浓。

苏轼从人生角度去探究人生奥秘,去面对逆境人生。

他认为人生如梦,是有着丰富的生命内涵的,并不是简单的消极悲观思想,而是一种豁达的人生体验,甚至是一种激进的人生态度。

浅谈苏轼对宋词的革新和杰出贡献

浅谈苏轼对宋词的革新和杰出贡献
雄浑豪 放 , 总之是变化 多端 , 不 拘

淹 、王安石 等人对这 种倾 向虽也 曾出力矫 正 , 但作 品不 多 , 力度不
大, 未 成 风气 。苏 轼 敢 于 冲破 传 统 的 狭 小 框 架 ,使 词 的 题 材 内 容 不 再 局 限于 闺阁艳情 ,和诗歌 一样 可 以 表 现 广 阔 的社 会 与 人 生 。 刘 熙 载在《 艺概》 中说 : “ 东坡词 颇似 老 杜诗 , 以其 无 意 不 可 入 , 无 事 不 可 言 也 。” 苏轼 所 创 作 的 三 百 多 首 词 涉 及 的题 材 之 广 , 内容 之 丰 , 超 越 其 前 任 何 词 人 , 开 拓 了新 的 题
气力 , 一种豪 迈的气概 , 充 满 雄 大
材 。在题材上 , 苏轼 扩大了词的视 野, 几乎 诗所 能表现 的内容 , 他 都
用 词 表 现 出来 。苏 轼 是 最 早 以 词 抒 写 远 大 政 治 抱 负 和 爱 国主 义 豪
壮 阔的景 象 。“ 一 洗绮 罗香 泽 之 态” , 创造 了异 于 婉约 派 的 , 高 昂
一 .
在苏轼 以前 ,词一 直被作 为
种 配合歌 唱的音乐 文学 ,强调 词对音 乐 的依 附性 , 因此 , 对作词

有 诸 多 的 限制 。在 这 种 限 制 下 , 词 不 能像 诗 一 样 反 映 重 大题 材 。 词 的 风 格 自然 是 香 艳 软 媚 ,充 满 了 脂 粉 气 。苏轼 的 创 作 实 践 表 明 , 词
苏轼 以其超凡 的才力和 勇于革新 的 魄 力 ,有 意 识 地 开 创 一 种 与 婉 约 截 然不 同的 词 风——豪 放 词 。 历来 有 “ 词至 苏轼 , 其 体 始尊 ” 之 说 。到 了苏 轼 的 时代 , 由于 苏 轼 的 卓越 贡献 ,婉约词 的一统 派 都 有 了较 大 发 展 , 词 终 于 脱离 “ 曲子 ” ( 音乐) 而 独立存 在 , 成 为 一 大 文 学 样 式 ,并 在 文 坛 上 取得 了突 出的一席 之位 。苏 词 中 有 为 数 不 少 的 旷 达 词 ,他 在 这 类 词 中通 过清 空疏 旷 的艺 术格 调 ,

论苏轼词的革新精神 毕业论文

论苏轼词的革新精神  毕业论文

论苏轼词的革新精神毕业论文论苏轼词的革新精神摘要:苏轼是才气横绝的宋代诗人、词人,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

他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苏轼对词体的革新,使宋词展现出全新的面貌,提高了词的地位,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苏轼词革新以诗为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他是北宋诗人、词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

苏轼大刀阔斧地对词体进行改革,所谓“词至东坡,1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辛稼轩词序》刘辰翁)。

革新了晚唐五代以来浮靡的词风,给词以新鲜的血液和生命力,给宋词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而且为词坛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和美感,提高了词品,提升了词的地位,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

北宋的胡寅在《酒边词序》中也说:“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白兔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2超然乎尘埃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充分肯定了苏轼在革新宋词中的功劳。

本文将主要从苏轼词的题材内容、风格特色、表现方法、音律造工四个方面论述他的词革新意义。

一、在内容题材上,苏词冲破了“艳科”的藩篱,以诗为词。

晚唐五代以来所形成的词体观念对待诗和词的态度是不同的,认为诗应体现教化思想,风格应温柔敦厚;而词则与诗判然有别,绮丽婉媚为其特色。

苏轼的词时人以“以诗为词”评之,即指其词具有诗的品格和气质,与本色当行的词有着明显的不同。

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是其明确的词体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

苏轼3认为词应向诗靠拢,特别是优秀的词应与诗没有差别。

他认为词是“诗之裔”?4(《祭张子野文》),称赞优秀的词作为“古长短句诗也”?(《与蔡景繁书》)。

他以诗为词,以爱国热情、田园风光、悼亡怀人、咏史怀古、登临送别、说理谈禅等题材入词,扩大了词的内容题材。

论苏轼对宋词的开拓创新

论苏轼对宋词的开拓创新

论苏轼对宋词的开拓与创新(一)诗至唐,已臻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境,颇有难乎为继之势。

宋人欲与抗衡,唯有另辟蹊径,自创新风。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再次给人启迪:沿袭和模拟仅能勉强维持命脉;蓬勃的生机,只有来自不断的开拓与创新。

词,作为一种新兴诗体,原有着强烈的生命力。

可惜晚唐温庭筠等人在发展令词艺术卓具贡献的同时,却把词引向了“艳科”的小径。

及宋,囿于传统偏见,词坛依然沿承五代遗风。

代表时风的晏欧词被目为“词中西昆”。

柳永创制慢词,又变雅为俗,有一定的开创之功。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艺术魄力及其他原因,毕竟未能为宋词开出一条宽广的革新之路。

苏轼来了。

他雄风千里,使词坛快然一新。

其何能如此?一则,就文艺思想说,苏轼一贯反对俯伏前人脚下,一贯反对模拟因袭;主张不断开拓创新,主张每个作家应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则,他本人才华横溢,魄力过人,形诸文艺实践,则不仅诗歌散文,乃至书法绘画,都有戛戛独到的艺术造诣。

据此二则,我们很难想象苏轼一旦提笔为词,竟肯寄人篱下。

从现有材料看,苏轼进入词坛较晚⑴,那正是“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⑵的年代,但苏轼居高临下,并不以为然。

他从事词的创作仅四年,就在《与鲜于子骏》的一封信中这样说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近却颇作小词”,当指熙宁八年所作《江城子·记梦》、《雨中花·初至密州》等词,“郊外”一阕,无疑是指《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段话表明:第一,即便写婉约言情词,也要有别于柳永,自见特色。

第二,已写得一阕绝无柳七郎风味的、别开生面的壮词。

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苏轼在此公然向传统的词风挑战,向风靡天下的柳词挑战,提出要在词坛上“自是一家”,别树一帜。

由此可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正是苏轼以他那非凡的艺术魄力和艺术才力,在词坛上掀起一股革新的浪潮,使宋词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苏轼对宋词的贡献与影响

苏轼对宋词的贡献与影响

苏轼对宋词的贡献与影响苏轼对词的革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苏轼开拓了词的题材和意境,举凡吊古伤今,述志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阐述哲理等题材,都可写入词中,使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苏词风格多样,他率先打破传统婉约词风,开创豪放词风。

其豪放词具有一种恢弘豪迈、纵放不羁、亢爽劲健的气象,富有激荡人心的力量。

他另有些词则表现出轻旷高远或婉约缠绵的风格。

提高了词品,以诗写词,将词品和人品进行融合,将词的言情和诗的言志结合在一起。

因此,其诗文往往以意为主,任情流泻,风格随情感基调而变化万千。

《江城子·密州出猎》意气愤昂,热情浓烈;《念奴娇·赤壁怀古》开阔波荡、雄姿英发,可以用高旷、雄壮形容;凄清伤感的词,委婉细密,如悼亡妻《江城子》;《卜算子》幽深清绝,孤独感伤氛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逸出尘外,气格高扬。

扩大了词境。

一方面从题材上将理趣引入词境,如《赤壁怀古》表现对人生的思考,《水调歌头》对“月有阴晴圆缺”的领悟。

另一方面,将农村朴素的民风写入词中,如《浣溪沙》“牛衣古柳卖黄瓜”富有乡村之泥土芳香与生活气息,活泼生动;又如《西江月》之和谐宁静。

改变词风,一改词坛绮罗香泽之态,开创豪放词风苏词的风格,刚柔兼具,多姿多彩,横竖烂漫。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起句直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咏叹式的句法写景写清,境界阔大,感情深厚,写得概括而有气势。

又如《水调歌头》,全词由中秋赏月而引起想象,问天、游仙、想宫阙、写玉宇,直到对月“阴晴圆缺”的探索。

体现出苏轼豪放词的特色,笔势超迈,格调雄健,别有一种飘逸空灵之感。

苏词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词正文构成有机统一体。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在词调外另加标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在词调后加上小序。

苏轼之后,多数词人即把题序作为填词常规。

阐述苏轼对词的革新及产生的影响

阐述苏轼对词的革新及产生的影响

阐述苏轼对词的革新及产生的影响苏轼,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中国文坛上的文学巨匠之一。

他对词的革新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苏轼深刻地塑造了词的艺术风格,通过他的努力,词从过去的形式化表达逐渐转变为表达个人感情与思想的自由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苏轼在词的创作中注重情感真实性。

他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词中,坦诚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爱情、友情、自然等方方面面的感悟与思考。

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激情与热血,寄托了他对理想、追求和自由的向往。

其次,苏轼注重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例如典故、比喻、象征等,使词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

他以巧妙的言辞和优美的词句,将抽象的思想与感情转化为具体的描绘和表达,使人们在阅读时能感受到他情感的共鸣和冲击力。

此外,苏轼还对词的音乐性进行了革新。

他强调词与曲的结合,提倡词曲相生,追求音乐与文学的完美融合。

他运用韵律的变化、声调的流转等手法,使词曲之间形成紧密而和谐的关系,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他所创作的不少词都被后世音乐家选曲,成为了经典的乐曲,至今仍然广受欢迎。

苏轼对词的革新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他的词风格成为后世词人的学习对象和模仿的榜样,推动了词的繁荣发展。

在他的影响下,词的形式逐渐丰富,词人们的创作思路也更加开阔。

其次,苏轼的词作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真挚情感与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独到见解,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影响了后代作家和思想家。

他的词作不仅代表着北宋的文化风尚,也表达了普通人民的心声和现实状况,对中国文化的繁荣与传承有着重要的贡献。

苏轼对词的革新不仅为词的艺术风格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在思想和情感表达上开创了新的可能。

他的词作深情而耐人寻味,让人们从中感悟人生、思考社会,展现了词这一艺术形式的无限魅力。

他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起到了巨大的指导意义。

论苏轼的词体革新

论苏轼的词体革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论苏轼的词体革新姓名王腾飞教育层次本科学号************* 省级电大陕西专业汉语言文学分校榆林指导教师艾利教学点米脂写作提纲题目:论苏轼的词体革新中心论点:作为一代词豪,苏轼继承了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疏隽之风,他“以诗为词”,拓展了词的题材,改变了词的写法和语言,提高和扩大了词的境界,使词作的风格由一元化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为诗词联袂成为文苑奇葩,进而大放异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而打开了宋词创作的新局面,并在深层次上影响着金、元词人。

结构提纲:一、唐五代词简述二、以诗的内容和题材入词三、以诗的风格和意境入词四、苏轼词风转变的原因结论:苏轼在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方和重大的贡献。

他扩大了词镜,改变了词风,开创了词作的新阶段,特别是开创了有别于传统的“婉约”词而自成一家的“豪放”词,使宋词展现出全新的面貌,而影响了以后许多词人的创作。

论苏轼的词体革新内容摘要:苏轼词作的出现,使得中国诗歌史上有了“婉约”和“豪放”两种词风。

唐五代乃至宋初,词被视为“小技”,而苏轼在“以诗为词”的泛文学观念引导下,完成了在词前添加小序、以词人性情为始归、冲破词须协律的限制,使词具备了创作主体特殊的情感特征。

作为一代词豪,苏轼继承了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疏隽之风,他“以诗为词”,拓展了词的题材,改变了词的写法和语言,提高和扩大了词的境界,从而打开了宋词创作的新局面,并在深层次上影响着金、元词人,进而大放异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苏轼词境“以诗为词”豪放清雄旷达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怪杰”,他的“天才最高,文与诗词都好”,特别是他的词,在整个词史都有种旋乾转坤之功。

南宋胡寅说:“(词)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逸怀壮气,超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南宋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都较准确地说出了苏词革新的划时代意义。

试谈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试谈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试谈苏轼对宋词的革新作者:王豪菁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3期摘要: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坛的巨匠,其诗、词、文都造诣很深。

他以卓尔不群的才力与创新精神,为各类文体开辟了新路,给文坛带来一股新气息。

其中,以对宋词的革新最为突出。

在风格上,开创了迥异于婉约派的豪放风格;在内容上,打破诗词之间的题材界限;在形式上,强调“辞达”,冲破音律限制,并且发展完善词的题序,使其成为词不可或缺的新形式。

关键词:苏轼;宋词;革新;风格;内容;形式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172-02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中,苏轼是极其少有的奇才、通才。

他在散文、诗歌、词等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文学精品。

苏轼之所以享有如此之高的文学地位,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究其原因,在于他对文体的革新。

苏轼崇尚一种锐意创新的文艺创作观,强调文艺贵在创新,认为“工临摹者非自得”。

对不为常规所囿,拥有自己特性的艺术作品赞赏有加。

苏轼求新,求变的艺术创作观念,被淋漓尽致的运用于他的艺术创作实践中。

创作出别具个性,异乎传统的苏氏书法、绘画、诗歌、散文、词。

其中,以对词的革新最为明显。

他把词视为与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门类,开创了豪放词派,拓宽了题材内容。

一、风格的革新将词分为豪放和婉约两派最早见于明人张铤的《诗余图谱·凡例》:“按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为婉约,苏子瞻之作,多为豪放”。

这段话以秦少游与苏轼的词作为例点明了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特征。

苏轼创作大量气象雄伟,视野开阔,情绪激昂的词作,为宋词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这是苏轼对宋词的巨大贡献。

婉约的风格可以说从词这种文体一出现便伴随着它而存在,从盛中唐的民间词和文人词中那些描写爱情、相思、离别的词作中,就可以感受到这种风格特点,到了晚唐,温庭筠大力开拓婉约词,在他现存的六十多首词中,绝大多数描写妇女的容貌、服饰和情态,展现出辞藻华丽,含蓄深怨的风格特征。

论苏轼对词体革新的贡献

论苏轼对词体革新的贡献

论苏轼对词体革新的贡献
苏轼(1037-1101年)被誉为“诗仙”、“代表宋代文学最高水平”。

他在词体革新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推动宋代文学迈上了新的高峰,成
为宋词的文学主流。

苏轼一手打造了宋词的九章格式,在宋代九章宋词体的开山祖师,也
是中国文学史上结构最为完整、技巧最为完善的宋词的代表之作。


开创了炎黄宋词的新派风格,重新定义了宋词的章法,归入五言词语,极大地拓展了宋词的可能性,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此外,苏轼还颠覆了一系列以往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以“抒动”为主,大胆尝试和运用一系列前所未见的思想和手法,为宋代以及中国文学
历史添加了丰富的文学表现力,同时也为其他文体的发展形成了基础。

因此,苏轼在词体创新上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影响深远。

他开创了
完全新的宋词体,给宋代文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了一种全
新的诗体,为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绚丽多彩而深远的代表作品,值得
永远铭记。

【浅谈苏轼对词体的革新】苏轼对词体的全面革新[修改版]

【浅谈苏轼对词体的革新】苏轼对词体的全面革新[修改版]

苏轼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斐然的作家之一,在诗词文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

对一种文体的自身发展而言,他对词体的革新发展在文学史上更具有特殊意义。

他的词取材广泛,内容庄媚兼具,风格洒脱豪放,在词坛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影响深远。

苏轼对词体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以诗的内容和题材入词,同时又保留并发挥词特有的艺术魅力。

苏轼的词作突破了词的形式藩篱,打破了诗和词在题材与内容上的严格界限,再次使诗词合流融汇,为词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形式、内容和技术层面都极大丰富了词的表现能力。

正是苏轼革新词体的大胆尝试探索及其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巨大影响,彻底扭转了诗尊词卑的局面,给词坛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苏轼在以诗为词理论的指导下,以信笔放纵的才华,自由奔放的个性,豪迈超拔的风骨,在词苑中纵横捭阖,开疆拓土,使题材内容拓展后的词,千姿百态、各显风采。

东坡词现存三百五十多首,内容广泛。

他的词几乎无物不写,无所不包,大大拓宽了词的抒写内容和空间,改变了诗高词卑的传统观念,使读者从词中能看到各个方面的生活内容,触摸到时代脉搏,表现的重点也有所转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苏词中对士大夫情怀的抒发,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对农村生活的描绘等内容,相对于男女恋情、离愁别恨等传统的词的题材而言,显然是一种巨大的变化。

先谈对士大夫情怀的抒发。

苏轼丰富的生活阅历,强烈的忧患意识,宦海的升降浮沉,在词作中常有反映。

其次看对人世沧桑的思考。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生活如同流放。

这年中秋,恰值苏轼入狱近一年。

面对天空的一轮皓月,他百感交集,逐吟成《西江月》词一首。

上片寓情于景,咏生命短促,叹事业无成。

他积极入世,致君尧舜,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在此时此地化为壮志难酬的一声长叹,其中也含着对年华似水的无限惋惜。

下片借景抒怀,感世态炎凉,悲人生寂寞。

“明月”语带双关,既为眼前实景,也暗指词人的美好理想和高洁人格。

后两句写怀念亲友的无限情思和忠而被谤、希望朝廷理解的深情,同时表达了作者在挫折和失意中对人生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郁闷中显旷达,落寞中见超脱。

试论苏轼对宋词发展贡献

试论苏轼对宋词发展贡献

试论轼对宋词发展贡献摘要:“词”作为“一代之文学”,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轼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他开创了中国豪放词风。

本文通过对词“以诗为词”的特点、词的风格以及词的艺术来论述轼对宋词的发展贡献。

关键词:轼;词;豪放;发展一、词“以诗为词”“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轼变革词风主要武器,即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轼在《与鲜于子骏书》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是一家……”轼所言的“无柳七郎风味”,显然是要在传统的“辞情蕴藉”的婉约词风之外,另立一家,自成一格。

对于这一点,宋人胡寅在《酒边词序》[1]中云:“柳耆卿后出而尽妙,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及眉山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超乎尘垢之外……”他对轼“另立门户”的作词观点,表达了充分的肯定。

在他看来,词有别于传统的婉约词之处,是在对词的意境的改变及提升上,改变了所谓的“绮罗香泽之态、绸缪婉转之度”,而把词境提升到“超乎尘垢之外”。

而达到这种改变及提升,最易行的途径显然是借鉴“诗”的题材与境界入“词”,做到“诗词一体”。

以诗为词,可入诗者便可入词,扩大词的题材,开拓了词境,提高词的格调。

一是表达治国平天下之志的“言志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轼这首词笔力雄健,一扫当时词坛盛行的脂粉气,的确如他所言“无柳七郎风味”。

词中写出猎时的盛况,可谓有声有色,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下半阕气概尤为豪壮,结语“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扫平边患的壮志。

又如词作《沁园春》中写道:“当时共客长安。

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更是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致君尧舜”的兼济之志。

二是寄托遥深的“咏物词”。

我国诗歌从《诗经》开始,就有所谓“兴寄”的传统,而《楚辞》又开创了以“香草美人”抒发情志的优良传统。

论苏轼对宋词的开拓与创新)

论苏轼对宋词的开拓与创新)

论苏轼对宋词的开拓与创新朱德才(一)诗至唐,已臻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境,颇有难乎为继之势。

宋人欲与抗衡,唯有另辟蹊径,自创新风。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再次给人启迪:沿袭和模拟仅能勉强维持命脉;蓬勃的生机,只有来自不断的开拓与创新。

词,作为一种新兴诗体,原有着强烈的生命力。

可惜晚唐温庭筠等人在发展令词艺术卓具贡献的同时,却把词引向了“艳科”的小径。

及宋,囿于传统偏见,词坛依然沿承五代遗风。

代表时风的晏欧词被目为“词中西昆”。

柳永创制慢词,又变雅为俗,有一定的开创之功。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艺术魄力及其他原因,毕竟未能为宋词开出一条宽广的革新之路。

苏轼来了。

他雄风千里,使词坛快然一新。

其何能如此?一则,就文艺思想说,苏轼一贯反对俯伏前人脚下,一贯反对模拟因袭;主张不断开拓创新,主张每个作家应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则,他本人才华横溢,魄力过人,形诸文艺实践,则不仅诗歌散文,乃至书法绘画,都有戛戛独到的艺术造诣。

据此二则,我们很难想象苏轼一旦提笔为词,竟肯寄人篱下。

从现有材料看,苏轼进入词坛较晚⑴,那正是“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⑵的年代,但苏轼居高临下,并不以为然。

他从事词的创作仅四年,就在《与鲜于子骏》的一封信中这样说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近却颇作小词”,当指熙宁八年所作《江城子·记梦》、《雨中花·初至密州》等词,“郊外”一阕,无疑是指《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段话表明:第一,即便写婉约言情词,也要有别于柳永,自见特色。

第二,已写得一阕绝无柳七郎风味的、别开生面的壮词。

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苏轼在此公然向传统的词风挑战,向风靡天下的柳词挑战,提出要在词坛上“自是一家”,别树一帜。

由此可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正是苏轼以他那非凡的艺术魄力和艺术才力,在词坛上掀起一股革新的浪潮,使宋词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结合作品论述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结合作品论述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结合作品论述苏轼对宋词的革新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擘,他对诗词的革新对于宋代诗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在诗词创作上的锐意革新,体现在对传统雅俗观念的打破、风格的多样化、内容的真实性与情感的真实性的追求等方面。

首先,苏轼在诗词创作上对传统的雅俗观念进行了打破和超越。

传统文人诗词追求的是雅致高妙的境界,而苏轼却认为应该糅合雅俗之美。

他拒绝了传统文人诗词的高雅和遥远,追求真实和贴近生活的描绘。

例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这种诗句中浸透了民间生活的气息,通过描绘具体的江南景色和人物,使作品充满了生活的趣味和亲近感。

其次,在形式和风格上,苏轼也进行了诸多的革新尝试。

他大胆地改变了诗词的结构,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运用。

在他的创作中,形式的多样性得到了全面发展,除了继承并发扬了唐风和宋风之外,还加入了律赋的元素。

例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就是采用了唐风吟体的词牌,加入律赋的手法,使得作品更具有音乐性和旋律感。

苏轼还提倡“有声无形”之词,追求声音和思想的完美结合。

例如《赤壁赋》使用了平仄通假,使得作品的语言既朴实直白又意义深远。

此外,苏轼注重作品的真实性和情感的真实性,这也是他对宋词的另一方面革新。

他通过自我表白和自我反思,让作品更加真实和贴近自己的心境。

例如《定风波·南国有佳人》一词,苏轼在描述南国佳人的美丽之余,通过作者观看佳人面容的心情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逝去幸福的无尽思念。

这种情感真挚的描写,使得作品在情感上更加接地气。

综上所述,苏轼的诗词创作在多个方面都体现了革新的精神,对宋词的发展和推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他超越了传统雅俗观念,追求真实和贴近生活的描绘;在形式和风格上进行了多样的尝试,注重声音和节奏感的运用;在表达上追求作品的真实性和情感的真实性。

这些革新主张使得苏轼的诗词更加丰富多样,也为后世的诗词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苏轼对宋词革新的历史性贡献

苏轼对宋词革新的历史性贡献
上 去 。苏轼 对词 的 本质 的 看法 是符 合 文学 发展 规律 的。从 词 史 上
道 ” 不能 与“ 道 ” “ 志” 等 量 齐观 , . 载 、言 诗 即使 是 在词 作 高度繁 荣的 北 宋初期 . 也被 认 为难 登 大雅 之 堂 , 词 未能取 得 与诗 文 并驾 齐驱 的 地 位 直到 苏轼 横 空 出世 . 宋词 的 发展 才 出现 了前 所 未有 的新 气
语 ) “ 洗绮 罗香 泽之 态 ,摆 脱 绸缪 宛转 之 度 ” 胡 寅语 ) “ 荡磊 ,一 ( ,倾
的意境 , 词风 的 转变 有推 动 作 用 , 对 但在 内容 上基 本 沿袭 和发 展 了 花 间派 的艳 科 词风 , 人 说柳 永 的变 化 只 是从 “ 有 绝代 少女 ” 变 为 转 偎 香倚 暖 的“ 熟 少妇”故柳 永 词只 是变 其形 而未 能变 其体 。 至 成 , 词
古典文学
苏轼对宋词革新 的历 史性 贡献
刘 楠 霞
( 乡广 播 电视 大 学 中 文 系, 新 河南 新 乡 4 30 ) 503
摘 要 : 自诞 生 于 民 间起 , 长 一段 时 间 被 视 为 “ 词 很 末技 ” “ 、 小
观 点出发 ,他 主 张在 词 作 中大 力恢 复和 发 扬我 国 古代 优 秀的诗 歌 创作 传 统 。 予 词 以新 的生 命 力 , 词提 高 到与 诗 同等 的正 宗 地位 赋 将
向。
关键 词 : 苏轼 ; 宋词 ; 新 ; 革 贡献 中图分 类号 : 6 来自 0文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6 3 2 1 ( 0 2 0 一 1 7 - l 2 1 )3 1
“ ” 为 我 国古 典 文学 形 式 之 一 , 芽于 隋 , 长 于 唐 , 于 词 作 萌 成 盛 五代 . 到了 宋代 进入 了鼎 盛时 期 。 宋词 在 中 国文学 史上 是一 座不 可 逾 越 的高 峰 。宋 词流 派 众 多 , 家辈 出 , 名 北宋 中 后期 中 国文坛 上出 现 了 一 颗耀 眼 的 巨 星 一 苏 轼 , 的词 “ 海 上风 涛之 气”黄 庭 坚 他 抉 (

苏轼对词的贡献

苏轼对词的贡献

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人。

苏轼完全成就了一派豪放天然、飘逸豁达的词风,对人生的富泰穷通充满谅解,表现出一种“成固欣然,败亦同样有所作为”的胸怀。

这应当是人生境界的一个新的拓展,表现了人类智慧大大前进了一步。

苏轼对词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建立了“新天下耳目”的豪放派,取代了传统婉约词派的统治地位,成为北宋词坛豪放派的开创者。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对词的发展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建立了宋词的历史地位词最初在民间产生,内容原是很广阔的,它与诗的不同主要在于配合音乐,能够歌唱。

但后来文人词的大量发展,却把描写爱情或色情作为词的专业,自晚唐五代以来,词被称为“小道”、“艳科”,在人们心目中比诗“体卑”。

词要继续发展,就必须扩大内容,开拓题材,打破诗词的界限。

苏轼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 苏轼以创作诗的态度来作词,使人发现了词这种文学形式的内在潜力。

它除了适应音乐曲调,更重要的是可以从自身的格式变化,发展成为一种独立抒情诗体,这样,苏词的抒情言志突破了“诗尊词卑”、“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确立了词的独立抒情诗体的地位。

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词中写出猎盛况,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一扫过去那种语娇声颤,柔婉妩媚的普遍倾向,词的下片气慨尤为豪迈:“鬓微霜,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现了苏轼的自负与豪情。

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他打破诗词有别的人为界限,促使词成为真正独立的抒情诗作,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到与汉赋、唐诗、元曲的同等地位,使宋词在中国历史文学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苏轼对宋词的革新词自晚唐、五代以来~形成了绮靡婉约的作风~人们习惯用它写恋情~抒闺思。

到了宋初~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及士大夫歌舞升平的需要~出现了柳陌花衢、茶坊酒肆竞唱‚新声?的景象。

以晏殊、晏几道父子为代表的词人~也就因袭晚唐、五代的浮艳词风~极立追求词藻的雕琢和形式的华丽。

欧阳修的一些词作即景抒情~有些新意~但也没有脱出艳科的藩篱。

这时张先的慢词和范仲淹描写边塞风光的词~对词的形式和内容有所开拓和发展。

柳永的出现~使北宋词为之一变。

他继承了很多篇幅较长又合于音律的慢词~以此表现仕途潦倒的生活遭遇~抒发羁旅行役的感受~描叙帝都的壮丽和城市的繁华~反映歌妓的不幸及他与歌妓的情意。

然而~北宋时期~真正开一代词风的是苏轼。

苏轼的贡献~首先是打破了词为艳科的狭隘范围~开拓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词不再只是娱宾宴客的点缀或抒发男女欢乐与离愁的工具。

他用词写爱国之情~忧民之情~以及怀古思今~咏物写景~凡诗歌里写到的内容~都可以被苏轼写到词中。

他还用写诗文的手法写词~革新了词的语言~提高了词的格调~丰富了词的表现力~以他那豪壮的气势、丰富的想象、瑰丽的语言~创立了豪放词派~对词的发展作了重要贡献。

1苏轼对宋词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苏轼在词中大胆打破传统观念~以诗为词~即凡是诗能表现的题材内容~也让词进行表现~甚至让词与音乐脱离~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界限~这就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意境~也对当时及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

词从兴起以后~在民间创作和中唐文人创作中~题材都比较广泛~只是到了晚唐五代才被局限于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的内容~用于‚侑觞佐舞?~并以其‚香而弱?的格调~被视为‚艳科?。

从南唐冯延巳、李煜到北宋晏殊、欧阳修~已开始抒写个人感慨~柳永在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同时~还描绘了都市风光、市井生活。

不过~词总的仍然‚以清切婉丽为宗?~虽说范仲淹、王安石写了一些悲凉慷慨工作~但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欧阳修领导了诗文革新~却还没有革新到词的领域。

这是跟当时对词和诗的传统看法有关的。

相当多的人认为诗词有别~直到李清照还说‚词别是一家?~这种观点还继续把词当作‚小道?~只供‚娱宾遣兴?、‚析酲解愠?。

在这样的限制下~词自然不能象‚言志?的诗那样~反映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

这样的局限~对于苏轼却是不存在的~他‚以诗为词?~打破诗和词的界限~使词的题材无往不适~凡可以入诗的都可入词~把词从‚樽前?、‚月下?、‚美人?、‚歌伎?中解放出来~扩大了2词的内容~把眼光转向广阔无垠的社会和国家~使词成了为社会服务的工具~具有与其他文学艺术形式同等的意义和价值~从实质上改变了‚词为诗余?的看法~同时~也促进了词自身内容的变化。

苏轼的词一扫晚唐五代和宋初专写艳情和离愁的旧藩篱~诸如抒情、写景、感旧、怀古、悼亡、送别、记游咏物、说理谈玄~凡诗歌所能表现的内容都能够写入词中~使词成为广阔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文学样式。

如他的《念妈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诗人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一首怀古词。

前段写赤壁的雄奇壮丽景色~用以烘托三国时火烧赤壁的英雄人物。

后段写周瑜的英姿丰采和赫赫战功~反衬自己空有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成而不得施展的感慨。

全词笔力雄建~感情豪放。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瑰丽江山~‚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英雄形象~在词中也都是首创。

词的最后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是作者政治上失意的无可奈何的感叹~但不足以掩盖充溢在全词3中的豪迈精神。

苏轼这首词久负盛名~俞文豹《吹剑录》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

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这个故事很能说明苏词的艺术特征~而这首词正是这种艺术特征的典型代表。

苏词表现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

针对北宋统治者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求全~苏轼在词中表现了希望能为国家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决心~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放~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道词借写出猎~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激情。

前段写打猎场面~有声有色~情景动人,后段从打猎引出‚射天狼?的雄心~‚持节云中?两句~用汉文帝时冯唐为云中太守魏尚说情一事~以守卫边疆的卫尚自许~并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表现出为保卫国家、抗击外族侵略的壮志和理想。

象这类抒写抱负的词~还有《南乡子》、《阳关曲》等~也都表现了‚帕首腰刀是丈夫?的豪迈气慨。

苏轼某些描写爱情的词~感情真挚厚笃~格外动人。

如《江4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是苏轼写的一首悼亡词~作者写时离妻子死去已经十年了。

漫长的十年中~苏轼因反对新法而不得不离开京都~先杭州~后密州~守职屡迁~四处奔波~连到妻子孤坟上祭奠一下也不可能。

而今自己年华渐逝。

终至两鬓白霜~日趋衰老了~所以词的感情极其沉痛凄婉。

全词用白描直抒手法来写~对亡妻的思念与自身遭遇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加深了全词的深度~这是和和其他婉约派词人的那种香艳轻软的爱情词完全不相同的。

苏轼还有许多以写景为主的词~并在写景中寄寓自己强烈的感情~如《浣溪沙》:山下半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迟。

萧萧幕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是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游清泉寺后写。

词中不但形象地描绘了美丽的滔边山林春色~而且由‚溪水西流?的自然形象引申出老年人也可以象青年人一样发挥充沛的生命力~充满了积极乐观的精神。

此外~他还写了一些反映农村的生活的词。

《浣溪沙》一组5犹如一幅幅仲夏风光的农村风景画~活跃在其间的村姑、老叟也都形象鲜明~淳朴可爱。

(二)丰富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派。

苏轼继欧阳修、梅尧臣之后~完成了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他把这个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开创了豪放词派。

词在北宋前期~即苏轼未出现于词坛之前~《花间集》以来的传统势力是相当顽固的。

苏轼‚以诗为词?对开创豪放词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是他‚以诗为词?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诗苑从谈》卷一说:‚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苏轼也曾自豪地说过~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当‚艳科?文人词泛滥之时~苏轼别立‚豪放?一家~象异军突起~给词坛带来新鲜的空气~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豪放?作为一种艺术风格~一般是指呈现奔放不羁、意气横逸、气魄宏大而无所拘束的作品。

1705年~苏轼在密州上任时写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他写‚壮词?的开始。

全词描写了出猎射虎的豪情壮志~希望出守边疆~为国效劳~充满了爱国热忱。

当时的外来威胁是来自西北的西夏和北部的辽。

作者以射虎的孙权作比~抒发要求报国的强烈愿望:‚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本是主侵略的星宿~在西北方向~这是指西夏和辽。

他用词来写这样新的题材~表明这样激昂的感情~洗涤了词中的浮靡之气~开拓了词6的新境界。

无好问曾赞道: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气象。

苏轼被贬官黄州后~便出现了写词的高潮。

《念奴娇〃赤壁怀古》就写于这一时期。

这首词描写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赞美古代英雄人物建功立业的雄姿英发~也希望自己有所作为。

风格豪迈~格调高昂~以纵横开阖的如椽大笔勾出了雄伟的历史画卷和壮丽的长江胜景图~刚健清新~奔放流畅~景物描写有色彩~有声响~色彩壮伟~声响宏大~是‚千古风流?的名篇~历来作为苏词豪放词的代表。

苏轼词的豪放~并不仅仅表现在激昂慷慨具有英雄主义精神这一方面。

有时议论纵横~笔力矫健~也表现了豪放的作风。

苏轼赴任密州时~写了一首《沁园春》词寄给他的弟弟苏辙。

词的下片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案卷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这是回忆他们初到汴京时的情况~少年锐气~自负才学~真有不可一世之慨~而回忆之中又隐舍仕途坎坷的愤懑~似乎在相互倾吐满腔的块垒不平。

这样的词读来回肠荡气~自然不同于传统的婉约的格调。

苏轼有不少抒发对亲人、朋友的怀念的词~大致都是这种作风。

这种怀念亲人朋友的词以《水调歌头》最为著名。

这是他在密州的一次中秋之夜写的怀念苏辙的一首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7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限~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融入了宋诗特色之一的理趣~深含哲理~不但以情致胜~还以理致胜~既富有人情味~又富有生活哲理~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苏轼的旷达的性格~从人生写到自然现象~包含了无数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

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表达了作者祝愿彼此长寿~隔千里而共明月的乐观情绪。

全词笔调奇逸~风格俊美~情由景生~想象飞驰。

故宋人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在他的三百多首词中~塑造了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抒写了慷慨峥嵘的政治情怀~描绘了明丽爽朗的农村田园风光~而写风景、写爱情~也笔墨飞动~不同凡响。

无怪有人说~在苏轼笔下~几乎无事不可入词。

词至宋代汇为大泽~苏轼有开拓之功~他创建豪放词派~影响所及~远非赵宋一代。

(三)词与音乐初步分离,摆脱了音乐对词的限制。

词的体裁形式自苏轼以后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而存在的状态~成了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他敢于在音律上突破限制~使词更好地为扩大的内容和丰富的意境服务。

8词与音乐的初步分离~词本由和乐而产生~因此词在最初阶段~音乐的生命重于文学的生命。

自五代至宋初~词必协律~而成为可唱的曲。

到苏轼的词~他也未完全废弃词的音乐性~但他并不重视词的音乐性。

他的作品~虽也有许多可歌~如《蝶恋花》的‚花褪残红青杏小?为朝云所歌,《贺新郎》的‚乳燕飞华屋?为秀兰所歌。

《苕溪渔隐从话》中说:‚东坡改‘归去来辞’为‘唢遍’。

使入音律,又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歌词~他取韩愈《听颖师琴》诗稍加修改~使就声律~作《水调歌头》?。

这可证明苏轼本人也是懂音律的~但他大部分的作品~并不注意歌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