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情境创设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一、引言数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和工具,也是一门功能强大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学生建立科学观念和提高思维能力的基础。
而问题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进行探讨。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1. 贴合学生实际: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贴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问题情境中所涉及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相应的解答。
2.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问题情境要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从问题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强化情境感知:问题情境创设要通过合理的材料设计和情境创设,使学生处于一种真实的情境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和重要性。
4. 多元化的情境设置: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注重多元化,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多元的情境设置,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鼓励学生合作:问题情境创设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协助、分享思路、交流观点,从而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1. 案例教学法:通过制定具体的问题情境案例,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3. 任务驱动法:设置一系列的任务来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感悟和掌握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1:巧设悬念导入巧设悬念是燃起学生研究欲望的前提。
因此,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我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景,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悬念:一上课我就随口说出三个数,让学生通过画三角形来判断能不能构成三角形,之后,我故作轻蔑地说:“你们还需作图,我可不画图就能判断。
不信,谁来考考老师?”接下来,不服气的学生一连向我说了几组数,我均轻松地回答正确了。
此时,全体学生均充满了好奇心,很想知道其中的窍门,于是,我故作神秘地说:“老师也没什么窍门,如果你们学好了今天这节课,你们会比老师还快而准确地判断呢。
”因此,顺利地导入课题,并且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效果也挺好。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2:游戏活动导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新异的游戏,学生则感到奇特不已,妙趣横生,教学效果很好。
如,学习“同类根式”时,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事先准备的配组的同类根式的卡片,然后让一个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的根式成同类根式的朋友,找对同类根式的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出来再找自己的朋友。
又如,学习“字母表示数”时,教师这样设计: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以上设计,形象直观,理解深刻,使学生在自然、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新知识。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3:动手操作导入创设课堂操作的情境定会令学生的手脑达到有机结合,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活跃,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发展。
案例:在学习垂径定理时,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一个圆和圆的任意一条弦,然后将圆对折使弦的两部分重合,画出垂直于这的直径条弦,最后观察,猜测,你发现什么现象?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出结论。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来实现。
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很好地落实这一数学理念。
本文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做了浅显的探讨。
一、利用直观实物,创设趣味性情境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展示实物、挂图、放录音等方法,尤其是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
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意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主动地思考。
如能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创设情境,通过学习探究,解答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相似三角形”时我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出示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思考问题:“这两张中国地图间有什么关系(相似)?形状又有什么特点(形状相同、大小不等)?”。
然后让学生在这两幅地图上分别找出西安、武汉、郑州三座城市的位置,并连结这三座城市间的线段,得到两个三角形。
接着思考:“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教学情境教师通过讲数学知识的发现故事、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来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接受思想教育。
例如进行随机事件教学时,可以通过央视热播的动画片《大英雄狄青》,给学生讲解这位宋朝名将抛掷百枚钱币鼓士气,从而顺利征讨侬智高,大获全胜,平定了邕州的故事,接着又设问:听完故事是不是还为狄青捏着把汗?狄青真的有把握100枚铜币全朝上吗?这个情境的创设及内容都比较新颖。
学生听完后,迫切想了解狄青会赢的原因。
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为讲述有理数的乘方设下伏笔,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的动机。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的方法-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的方法: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真实情境、质疑情境、想象情境等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拓展”。
关键词:问题情境真实情境质疑情境想象情境初中数学教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不同的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间接经验,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他们理解性地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口耳授受是不可能的。
这就迫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技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哈佛大学流传的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
”在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数学教育可以将所要传授的知识融于情境中,通过创设有意义的、丰富的、真实的数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而真实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探究与猜想,从而提出数学问题,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贵有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得以继续和延伸。
如在教学“求代数式的值”这一内容时,设置这样的情境:教师首先出示一个代数式“5a+4ab+7ab-4a-11ab”,然后让学生来考考老师,让学生说出任意一组a、b的值,不管数值有多大,老师都能立即说出代数式的值。
刚接触代数式的学生感到万分惊异,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当他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都被解决时,他们又感到十分震惊,认为老师很了不起。
而当我将代数式化简得到a时,学生发出了阵阵的感叹,原来奥秘就在于此,同时也认识到把代数式化简后求值是多么的重要。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的学习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境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效率。
以下是几个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1. 赛跑比赛假设班级里举行了一场赛跑比赛,10名学生参加。
规则是每名学生跑两圈,其中第一圈每个人都跑同样远,而第二圈的距离是根据每个人第一圈用时的情况来决定的。
也就是说,第一圈用时越短,第二圈就要跑得更远。
现在,假设第一圈的跑道是300米,每个人跑的用时如下:学生A:50秒学生B:45秒学生C:55秒学生D:60秒学生E:65秒学生F:75秒学生G:80秒学生H:90秒学生I:95秒学生J:100秒请问,每个学生在第二圈应该跑多少米才能确保在比赛中获胜?2. 超市购物小明去超市购物,他发现大米每袋售价5元,而糖每斤的售价是3元。
小明想用50元的预算购买尽可能多的大米和糖。
现在请问,小明应该如何分配他的预算,才能使他买到的大米和糖的总量最大?3. 游泳比赛某游泳比赛决定采用三人接力的形式,每个队伍需要派出三名选手参赛。
其中,游泳员A的速度最快,速度仅次于A的是游泳员B,速度最慢的是游泳员C。
现在请问,当A与B、B与C配对时,哪种组合可以获得最快的速度?其获胜的时间是多少?4. 图形面积小明正在做一个作业,准备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矩形。
正方形的边长是2个单位,而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3个单位和1个单位。
请问,哪个图形的面积比较大?如果将这两个图形的外形拉伸,是否还是这样?5. 球和盒子小明准备将一些小球装进盒子里,每个盒子里可以放6个球。
他有8个小球,现在请问,小明需要准备几个盒子才能将所有的小球装进去?盒子少了或者多了会出现什么情况?。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是指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为背景,设计一系列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是一个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情境一:买菜小明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1斤西红柿、2斤黄瓜和3斤土豆,他一共花了24元。
如果1斤西红柿3元,1斤黄瓜2元,1斤土豆1元,那么他买的每种蔬菜各有多少钱?1. 以小明买菜的情境为背景,设计一道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解方程组的方法。
情境二:运动会学校举行体育活动,小红参加了跳远比赛。
她的第一次跳远距离为4.5米,如果她的最佳成绩是她的跳远距离的3倍减去2,那么她的最佳成绩是多少米?情境三:分糖果班上有30个学生,小明买了一大包糖果,他打算给每个同学分3颗糖果,并留下2颗自己吃。
但这时又来了5个新同学,那么他将多分出多少颗糖果?情境四:购物打折小明去商场购物,商场正在搞促销活动,所有商品打7折。
如果他购买了一双鞋原价180元,一件衬衫原价120元,那么他一共花了多少钱?情境五:制作蛋糕小红要制作一个蛋糕,她需要用到1杯牛奶、2杯面粉和3个鸡蛋,她发现自己的面粉只有1/2杯,鸡蛋只有1个。
她现在需要购买多少杯面粉和多少个鸡蛋?假设她购买的鸡蛋和面粉的价格分别是每个鸡蛋1元,每杯面粉3元。
通过以上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在具体的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希望这种情境创设可以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见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教师,在教学时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绚丽多彩。
下面,就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点燃探究热情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学生对数学的来源与用途充满好奇。
在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紧密联系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创设适当的生活情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相关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初一数学上册《科学记数法》时,先让学生列举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些比较大的数,然后老师说,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还会遇到一些更大的数。
比方说,大家熟识的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星和织女星看起来近在咫尺,实际上相距16光年,16光年是多大的数字呢?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吧!若一年为365天,光的速度为每秒300000千米,一光年=365×24×3600×300000×16千米=151372800000000千米!这就相当于他们想打个电话或者通个电报互相问好,这个长途电话单程就得16年!这是多大的一个数字!对于类似的一些大数,无论读起来还是写起来都很麻烦,有没有简单方法来表示它们呢?学生立马来了兴致,有的在思索,有的急于想知道怎样表示。
我又让学生拿出计算器输入1000,然后连续进行了三次平方运算,看看计算器上是如何显示的,进而引出了课题《科学记数法》。
初中数学课情境创设的几种常用方法
初中数学课情境创设的几种常用方法一、创设良好的“氛围”情境,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甚至怕老师知道,究其原因就是虚荣心作祟。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学习“比例线段”时,给学生讲述了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泰勒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都想马上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方法,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可想而知了。
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从中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数学的思想教育。
二、创设新奇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培养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句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这充分说明了动手的价值,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真正感到了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而是生动有趣的知识。
如在“三角形”一章,我们给学生准备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创设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探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活动情境,不但使教学的难点得以突破,而且使学生对数学结论理解得深,掌握得牢。
三、创设自主的“交流”情景,让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节中,有一个搭建正方形的问题:对于搭建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学生总共给出了四种形式的答案4+3(n-1);n+n+(n+1);1+3n;4n-(n-1)。
在这些答案的获得和对不同的答案的理解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学生不但了解了一道题的多种解法,而且无形中缩短了同学之间的距离。
另外,由于有了合作交流,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同时,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由于观点的比较、碰撞,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地清晰,思维不断地深化。
四、创设“一题多变”的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初中数学问题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如果不讲究思维的方法,“做遍天下题,也难人数学门”。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有哪五种方法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有哪五种方法情境,作为一种教案信息地载体,对激发学生地求知欲望、激活学生地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地理解具有不可忽视地作用.因此,教案情境是课堂教案地基本要素,创设教案情境是教师地一项常规教案工作,创设有价值地教案情境则是教案改革地重要追求.但不同学科,不同教案内容,所采用地情境创设方法不尽相同.本人在十几年地初中数学教案中,根据教案内容,尝试了多种情境创设方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我就把初中数学教案中常用地五种情境创设方法介绍给大家,与大家共享.一、基于学生已有地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情境创设就我们地教案实际来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很可能对要学地知识已经有一定地了解和认识.所以教师在进行新课教案之前,应该认真分析学生地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和启发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对比和同化,从根本上搞清知识地形成脉络.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地知识之前,先让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地相关知识;而在研究圆和圆地位置关系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点和圆、直线和圆地位置关系;在学习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回顾圆地周长和面积公式.再如,在讲授比较线段长短地知识之前,我们可以先播放汽车站售票员常常通过比较小朋友地身高与墙上所标地1.1M、1.4M地红线来决定是该售半票还是该免票地视频.这样,学生就会在极其熟悉地教案情境当中开始进入新课地学习,思绪容易打开,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二、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地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数学起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地数学是没有任何意义地.所以我们应该在平时数学教案中注意培养学生地数学应用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地数学教师尽可能地让数学贴近生活,利用生活、生产中地实际问题来引出我们要讲地数学知识.例如在讲怎样租车、哪种灯省钱、怎样调水等具有实际应用性质地问题时,我们要精心创设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各个数据之间地关系,从而捕捉不同问题之间地共同因素,进而建立贴近实际地数学模型,让问题转变为数学表达式并得以解答.再如在讲授圆地定义时,我们可以创设如下地问题情境:自行车、汽车地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地而不是方形地?在学习用频率估计概率时可以创设这样地问题情境:王伯伯地鱼塘里有许多鱼,请你想一个办法,估计一下鱼塘里大约有多少条鱼?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将实际问题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数学地实际应用价值认识得更加透彻,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地建模过程,他们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三、让学生在数学实验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数学本身而言,其内容是非常有趣地,对人地思维能力也是极富挑战性地.如果将数学融入到学生动手加动脑地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经历实验、观察、猜想、交流、推理验证地过程,学生心灵深处地探究欲望就会被有效地激发出来.比如,在讲授有理数地乘方时,我们可以展示一张大报纸,让学生猜想可以对折多少次.学生一般都会回答可以对折几十次,甚至有地学生还会回答可以对折上百次.我们对他们地答案不要有任何地评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经过动手发现,在折叠到第七次之后就很难再次折叠了.这时学生会大惑不解,这时我们随机引导学生对折叠过程中报纸地厚度和面积进行计算,会发现:在折叠次数增加地同时,报纸地厚度会以等比级数地增加,报纸地面积也是以相应地比例减少.所以,把报纸折到第九次时所需要地力比一次对折512张报纸还要费力!这样,让学生在动手折纸中对与乘方有关地知识有了比较深刻地印象.再如,在讨论三角形全等地判定定理时,教师先让每个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使其两条邻边分别为5cm和3cm,并且边长为3cm地那条边所对地角为30°,然后把三角形都剪下来,以小组为单位,看看这些三角形是否能重合.通过自己地动手操作、比较,学生很快明白“ssa”不能作为全等三角形地判定定理,而且记忆深刻,终生难忘.四、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对比、类比和联想地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数学知识本身之间具有密切地联系,其中也有许多相似地知识点,只有不断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前后联系、对比、类比和联想,才能真正认清数学学科地内在脉络.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类比和联想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地过程.例如,三角形地角平分线知识是放在三角形地中线之后出现地,所以在教案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对比和类比,进而联想出三角形每个内角地平分线与对应地底边也会有交点,于是引出角平分线地概念,随后就可以展开探究三角形角平分线地性质.讲完角平分线地性质后,在讲线地垂直平分线时,由角平分线地性质联想到线地垂直平分线地性质,再通过类比,得到线段中垂线性质地证明方法.五、在对数学典故进行回顾地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数学地发展过程本质上就是人们对数学科学进行研究地过程,数学发展史上地名人轶事或历史典故有地反应了数学地本质,有地则反应了数学知识地形成与发展过程,因此在教案过程中讲述数学典故或名人轶事,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地同时,还使学生地数学审美能力得以提高.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地历史典故,让学生在如何测量地疑问当中完成一节课地学习.当然,创设问题情境地方法还有很多,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以学生地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这是勿庸置疑地.因此,在创设情境之前,我们必须对学生地认知水平和要学地知识进行认真分析,创设相应地教案情境,让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效果令人满意.。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
一、教学情境分类
1.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 2.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 3.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 4.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的教学情境; 5.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 6.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
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包括
操作
表演
活动
演示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生活性
情感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形象性
问题性
科学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生活展现情境 实物演示情境 图画再现情境
表演体会情境 实验推导情境 语言描述情境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
1.引疑激趣策略 2.设置坡度策略 3.巧设悬念策略 4.联系实际策略
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 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 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 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数学感的学科,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通过设计一些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强他们的数学能力。
1.实际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乘法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小明家里的地板是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5米,他要铺地板砖,每块地板砖的长和宽分别是0.5米和0.3米,他需要几块地板砖才能把地板铺满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将乘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2.多种解法的情境创设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多种解法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比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时,设计一个情境:小明在烘培蛋糕,菜谱上要求加入1/4杯的糖,但是他只找到了1/8杯的量杯,他需要几个1/8杯的糖才能加入1/4杯呢?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找出1/4和1/8的公倍数,然后比较大小来解决,也可以通过化为相同分母来解决,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加减法则。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面积时,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小明有一块不规则形状的底板,他要用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瓷砖铺满这块底板,他需要多少块瓷砖才能完全覆盖住?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割不规则形状,计算每部分的面积,再相加得出总面积,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步骤问题的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多步骤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计算、推理等多个环节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教学代数方程时,可以设计一个多步骤的问题情境:小红有一些钱,她花了1/3的钱买了一本书,然后又花了10元钱买了一双鞋,最后剩下50元钱,她原来有多少钱?通过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先设代数式表示小红原来有多少钱,然后列方程解方程,最后得出答案,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还能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真实的情境和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和效果。
一、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情境,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数学问题的情境和模拟情境等。
在教学整数的加减法时,可以选择购物结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场景来运用整数的加减法。
2.设计情境问题:在创设情境时,需要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有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问题应该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平面图形时,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城市道路规划的问题,让学生设计一个最短路径的道路网络。
3.组织情境活动:在创设情境时,需要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来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
活动可以包括观察实物、实地考察、分组合作、实验探究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情境教学的效果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情境来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和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促进学生合作能力:情境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可以共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可以从彼此的观点和解决方法中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4.增强学生应用能力: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通过真实情境和实际问题的创设,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浅谈创设初中数学情境问题的几种方法
2 7 2 8 2 9 3 0 3 1
2 4 届运动会 了, 你们想知道什么时候举行吗?
生: 想!
师: 哦 !那么 , 我就透露一 点信息给你们 , 我 知 道运 动 会 举 行 的 3 天的 日 期 和为 6 9 , 你 能 算 出我 们 学 校运 动 会 举 行 的 时 间 吗 ? 生1 : 我认为是2 2 、 2 3 、 2 4 。 师: 其 他 同学 的答 案 与 他 们 一样 吗? 学生 齐 声 : 一样 。 师: 非常对 , 你 们 用 的 是什 么 方 法 ? 能介 绍 一 下 好吗? 生2 : 我是 在 日历 上 观 察 出来 的 。 甘历 中 : 2 2 、 2 3 、 2 4 三 天 的 数字 和为 6 9 。 生3 : 我是用6 9 + 3 = 2 3 , 也 就 是 运 动 会 第 二 天 的 日期 , 它前一天是2 2 号, 后一天是2 4 号, 所 以 运 动 会 是2 2 、 2 3 、 2 4 这 j天 举 行 。 生4 : 我是设运动会的第一 天为 号, 则其他两 天 分别 为( + 1 ) 、 ( x + 2 ) , 列 方 程 为卅 ( + 1 ) + ( + 2 ) = 6 9 , 解 出来 : 2 2 。所 以运 动会 的三 天 分 别 是 2 2 号、 2 3 号、 2 4 号。 生5 : 我 也 是 通 过 未 知数 求 出 的 , 我是设运动会 的第二天为 , 则其他两天分 别为( — 1 ) 、 ( + 1 ) , 列 方程 ( — 1 ) + ( + 1 ) = 6 9 , 解 来 = 2 3  ̄ J x 一 1 = 2 2 x + l = 2 3 , 所以运动会的三天分别是2 2 号、 2 3 号、 2 4 号。 师: 我就知道难不倒你们 ! 日历在我们 的生活中 很 常 见到 , 从 刚才 同学 们 的 回答 中 , 我想 大 家 也 感 受 到了 日历 中也有不 少有趣的数学问题 ,这节课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 : 《 日历 中的方程》 。这样的情境 引入 ,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及其效果
、
研 究创 设 初 中数 学课 堂情 境 的 意 义
从理论上讲 , 数学知识重在应用 , 但实际上 , 学生对知识 的 理解程度决定了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情境教学过去多用于 语言类课程的教学 ,旨在让学生在一定 的对话情境中去理解语 意。 随着课程 改革 的深入发展 , 情境教学逐步进入数学课堂。 情 境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感性地分析数学 问题 ,还有利于理性地 理解数学知识。然而 , 在实际教学过程 中, 有许多教师错误地理 解 了情境教学的意义 ,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可 以看 出, 正确理解创设情境对 于教学效果是有一定 的影响 的, 为
初 中数学教学情境 的创设方法及其效果
福 建省 福 州市 第十八 中学 龚凤 英
随着新课改 的不断深入发展 , 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 ,
教学朝着更加多元化 的方 向发展 。在初 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 创 拓展学生思维 的起点 。在课 堂上如何 提问是一种教学技巧 , 教 师要让学生从问题 中找到知识点 , 寻求解决问题 的途径 , 从而培 养他们学 习数学的兴趣 , 促进他们思维能力 的提高 。 问题是数
“ 我 自横刀 向天笑 , 去 留肝胆两 昆仑 ” 的英勇无畏 ; 有 了“ 有心杀
贼, 无 力回天 , 死得其所 , 快哉快哉” 的英雄气概 。
3 . 结尾引用诗 句 , 引用与主题密切 相关 的诗句作 结尾能起
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例如 : 《 听雨》 中的结尾 : “ 风雨送春归 , 飞雪 钟交卷 , 那下一句是什么?这个填空题可不能失分 ! 窗外明亮起
前, 而且增强了语气 。 我们有 了“ 人生 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 照汗青” 的凛然正气 ; 有 了
例二 : “ 春雨来到花园 , 众 花笑逐颜开 ; 春雨来到原野 , 小 草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造一个具体的、真实的或者虚构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通过感知、体验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和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创设情境:1.生活实践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授平行线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找出平行线的例子,并让学生感受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游戏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和乐趣。
在教授代数方程式的解法时,可以设计一个数学谜题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寻找方程式的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对代数方程式的理解和兴趣。
3.探究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和定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在教授三角函数的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和观察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发现三角函数的性质和规律。
二、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创设情境教学的核心目标。
因为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和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创新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创新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数学题目和练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平面几何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纸板做一些简单的几何模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感受几何形状的特点和性质。
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兴趣。
在教学数学定理证明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和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证明方法的兴趣和热情。
谈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谈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其中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显然就是要求教师用积极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为学生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知识的理想阶梯。
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教学知识。
下面,就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谈谈自己的浅显认识。
一、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识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
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探讨分式的基本性质。
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
通过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来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二、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表明,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
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
如创设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线段大小的比较的学习。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而设计的。
这些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下面是几个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情境一:购物结账小明去超市购买了苹果、香蕉和橙子。
苹果的单价是3元/个,香蕉的单价是2元/个,橙子的单价是5元/个。
小明购买了5个苹果、3个香蕉和2个橙子。
请问小明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解决思路:小明购买的苹果总价为5×3=15元,香蕉总价为3×2=6元,橙子总价为2×5=10元。
所以小明一共需要支付的钱为15+6+10=31元。
情境二:邮票收藏小红收藏邮票,她一共有5个小本子,每个本子可以装8张邮票。
小红已经收集了32张邮票,请问她还需要收集多少张邮票才能让每个本子装满?情境三:买书小明在书店看到一本图书的原价是80元,但书店正在打折,一本打8折。
小明决定买下这本书,请问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解决思路:书的原价是80元,打8折后价格为80×0.8=64元。
所以小明需要支付的钱是64元。
情境四:电影票小刚去电影院看电影,一张电影票的价格是25元。
他去了4次电影院,但每次去都有不同的优惠活动。
第一次,他使用了一个优惠券,减了5元;第二次,有学生票半价,他只支付了12.5元;第三次,朋友帮他买票,他没支付任何费用;第四次,他使用了会员卡,打了8折。
请问小刚一共支付了多少钱?解决思路:第一次看电影,减了5元,所以需要支付25-5=20元。
第二次看电影,半价票,所以需要支付12.5元。
第三次看电影没有支付费用。
第四次看电影,打8折,所以需要支付25×0.8=20元。
所以小刚一共支付了20+12.5+0+20=52.5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研究
1. 实际生活背景创设: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入数学
概念。
在教学有关图形的知识时,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建筑、交通等场景,让学生直观
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 游戏化教学:通过设计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应用数学知识。
游戏的规则和挑战可以与数学概念和技巧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
数学。
3. 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欲望,引导学生主
动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
问题可以是实际问题,也可以是虚构的情境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逐渐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4. 合作学习: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可以
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数
学知识。
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展示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
力。
6.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案例可
以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历史事件,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情境创设方法。
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故事背景:小明是一个初中生,数学学习一直是他的短板。
最近的一次数学考试,他只得了60分,让他非常沮丧。
为了提高数学成绩,小明决定向数学家父亲求助。
情境一:小明去找父亲求助小明沮丧地走进家里,看到父亲正在书房里看书,于是他走上前去向父亲求助。
小明诉说了自己的数学学习困难,父亲听后笑了笑,然后说:“数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只要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父亲说:“我们来做个实际问题吧,比如我们家的花坛,你来计算一下需要多少土和种子。
”情境二:花坛的土和种子小明和父亲来到家里的花园,看到一块准备好的花坛。
父亲说:“我们要给这个花坛装满土壤,并且要在上面撒种子,你计算一下需要多少土和种子。
”小明沉思片刻,然后说:“我知道,首先我们要测量花坛的长宽高,然后计算体积,然后再根据土壤和种子的密度来计算数量。
”小明拿出卷尺测量了花坛的长宽高,然后开始计算,最后得出了需要的土壤和种子的数量。
情境三:花坛周围的边框父亲又说:“花坛周围还需要一些木头做成的边框来装饰,你计算一下需要多长的木头。
”小明犹豫了一下,然后说:“我们要计算花坛的周长,加上一些预留的长度,然后再乘以4,就是需要的木头长度了。
”他又拿出卷尺来测量周长,然后开始计算,最后得出了所需要的木头长度。
情境四:结论和收获小明完成了父亲给出的实际问题计算,父亲满意地点点头,说:“做数学题也是一样,要了解问题的意义,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得到正确的答案。
”小明感到豁然开朗,觉得数学并不是那么难,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从这次经历中,小明学到了有关实际问题的数学计算的实际应用,也明白了数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
他决心努力学习数学,提高自己的成绩。
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并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学科,而是充满趣味和应用的学科。
通过实际问题的求解,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一、问题情境1:商店打折活动周末,小明和小红一起去商场逛街。
他们来到一家服装店,看到商店正在进行打折活动,标价的货品都打了9折。
小明看中了一件原价为200元的T恤,小红看中了一条原价为150元的牛仔裤。
他们想算一算打折后实际要付的价格是多少。
问题:1. 小明的T恤打9折后,实际价格是多少?2. 小红的牛仔裤打9折后,实际价格是多少?3. 如果他们一起购买,打折后总共需要付多少钱?二、问题情境2:分配食物小明小红从商店出来后,又一起去了一家餐厅。
他们点了一份面条和一份炒饭,打算平分食物。
但是他们发现餐厅上菜的份量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
小明调皮地说:“我们来算一下,看看这两份食物是不是真的能平分。
”问题:1. 面条一共有500克,小明和小红分到的重量各是多少克?2. 炒饭一共有800克,小明和小红分到的重量各是多少克?3. 他们是否能平分这两份食物?如果不能,小明和小红各应该得到多少克食物?三、问题情境3:比较优惠吃完饭,小明小红又去了一家超市。
他们在冰箱货架上看到了两种不同品牌的牛奶,品牌A的牛奶一瓶售价为9元,而品牌B的牛奶一瓶售价为6元。
他们想比较一下哪个品牌的牛奶更划算。
问题:1. 如果小明买了3瓶品牌A的牛奶,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2. 如果小红买了4瓶品牌B的牛奶,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3. 哪个品牌的牛奶更划算?为什么?四、问题情境4:几何图形的变化经过超市,小明小红来到了一个公园。
在公园里,他们看到一块透明的玻璃板上画着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等边三角形。
小红说:“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比例吧。
”问题:1.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 如果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也是4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 三角形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一?五、问题情境5:体积的应用公园里还有一个游乐设施,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小房子。
小红看到小房子的墙壁上挂满了气球,好奇地问:“这个小房子能挂多少个气球呢?”于是她和小明商量着计算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数学的情境创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情境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式。
因为创设情景的教学方式,既能使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又可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下面就不同的情景的创设,在数学教学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谈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和做法。
一、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由境而生,感由情而发”,如果学生在一个紧张、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的环境中学习,教师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连知识也强加给学生,那么不但知识加不进去,反而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
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将会逐渐淡化直至消亡。
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应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魄力,为学生营造现实生活情境,进而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培养学习兴趣。
【案例l】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内容时,事先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利用节假日去郊外去看日出,观察太阳慢慢升起时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根据观察地平线(直线)和太阳(圆)的交点个数来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而找出数量关系。
而在课上让学生闭上眼睛再回忆一下太阳升起的情境,再用多媒体展示太阳升起时的情境,根据情境建立数学模型。
这样他们会
充分地投入到亲自体验与参与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中,使原来本身抽象数学知识变成了一种活动。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探索知识
探索来源于问题,问题提出后,教师就把学生到了一个迫切追求结论的情景状态中,使学生产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学习者须从不同的角度,打破常规,一步步地探索一次次地突破,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案例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一课时可以这样设置: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人在操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为72千克,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同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这时爸爸的一端仍然着地。
后来,小宝借来一副质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跷起离地。
猜猜小宝的体重约是多少?话音刚落,马上就有学生抢着回答:
生一:大概20千克吧。
生二:不对,如果是20千克左右,那么根据题意,小宝和妈妈的体重再加上哑铃的重量也只有66千克左右,这样的话他的爸爸就不会被跷起,我猜可能是25千克左右。
生三:也有可能是24千克多一点。
于是教师因势利导:“那么你们能不能准确地求出小宝体重的范围呢?”
学生稍楞了一下,马上就有学生站起来回答:“能,设小宝的体
重为x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然后再考虑其体重的范围就可以了?”
对于大部分学生以往曾玩过跷跷板,且所涉及问题的难度也不大,使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到”,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这一问题情境的设置,符合问题情境的现实性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认知水平;而“跷跷板”这一游戏又深受学生喜爱,贴近学生生活,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很快“拨动”起学生的思维“琴弦”,把握住了学生思维的起始点,使新知识在原有认知结构中能找出生长点,从而打开学生此起彼伏的思维闸门,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擦出火花,促使学生深刻思辩,凸显了学生思维的生命活力。
三、介绍数学史料,创设趣味故事情境
数学中的每一个结论都是人们在长期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失败、反复琢磨、探索而取得的,在这些知识的背后,包含了许多催人上进、引人自豪的史料。
数学史和数学故事往往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
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如果用历史回顾和历史轶事点缀枯燥的数学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增加。
学生在历史的解说中就会明白: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是一门不断进步的生动有趣的学科,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案例3】在“概率”这章的第一节课上,为了让学生对概率论的起源与发展有个大体的了解,在新课开始时可大致介绍概率论的
发展史: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即有问卜之事,伊拉克北部曾发现公元前三千年的骰子,而概率论的创立更是颇为有趣:1663年意大利数学怪杰卡尔丹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讨论了两人赌博中断,如何分赌本的问题,且提出了“大数定律”等基本概率理论之原始模型。
分赌问题不只引起了曾经有二十几年掷骰子赌博经验的卡尔丹的兴趣,到17世纪,法国的数学家帕斯卡费马也对此问题颇有兴趣,1654年,他们两人在通信中研究并开创了概率论这一新的数学分支.这样一门由赌徒们掷骰子这样有趣的事件而引发的学问,学生从开始接触就产生了一种学寓于乐的好感,极大地激发了学习概率论乃至整个数学学科的兴趣。
总之,创设合适的情境,既能改进数学知识教学的呈现方式,也能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的教育能不能使学生有效的从面对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这无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追求的目标。
让我们从课堂教学入手,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始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