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线段最短解决最值问题2017
垂线段最短求最值专题
垂线段最短求最值专题【专题说明】初中几何的最值问题,主要是求一条或两条线段长度的最大(最小)值,三角形或四边形周长的最小值,对一些简单问题可以通过诸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等定理解决【方法技巧】类型一:一动一定型如图,已知直线 l 外一定点 A 和直线 l 上一动点 B,求 A、B 之间距离的最小值。
通常过点 A 作直线 l 的垂线 AB,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即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类型二:两动一定型如图,直线AB,AC相交于点A,点M是平面内一点,点P,点N分别是AC,AB上一动点,试确定点P,N的位置,使MP+PN的值最小.解题思路:一找:第一步:作点M关于AC的对称点M;第二步:过点M′作M′N⊥AB于点N,交AC于点P;二证:证明MP+PN的最小值为M′N.类型三:一定两动型(胡不归问题)“胡不归”问题即点P 在直线l 上运动时的“PA+k·PB ( 0 < k < 1 ) ”型最值问题.问题:如图①,已知sin∠MBN=k,点P 为∠MBN 其中一边BM 上的一个动点,点 A 在射线BM、BN 的同侧,连接AP,则当“PA+k·PB ”的值最小时,点P 的位置如何确定?解题思路:过点P 作PQ⊥BN 于点Q,则k·PB=PB·sin∠MBN=PQ,∴可将求“PA+k·PB ”的最小值转化为求“PA+PQ ”的最小值( 如图②),∴当A、Q、P 三点共线时,PA+PQ 的值最小( 如图③),此时AQ⊥BN .【典例分析】【典例1】模型分析问题:如图,点A为直线l外一定点,点P为直线l上一动点,试确定点P的位置,使AP的值最小.解题思路:一找: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P;二证:证明AP是点A到直线l的最短距离.请写出【模型分析】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解答】解:如图所示:∵AP⊥l于点P,∴AP是点A到直线l的最短距离.【变式1-1】如图,在矩形ABCD中,AC=8,∠BAC=30°,点P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连接BP.(1)线段BP的最小值为;(2)若以AP,BP为邻边作▱APBQ,连接PQ,则线段PQ的最小值为.【答案】(1)2(2)【解答】(1)当BP⊥AC时,BP取最小值,∵AC=8,∠BAC=30°,∴AB=AC•cos30°=4,∴BP最小=AB•sin30°=2;故答案为:2;(2)根据题意,作图如下:∵四边形APBQ是平行四边形,∵AO=AB=2,PQ=2OP,∴要求PQ的最小值,即求OP的最小值,当OP⊥AC时,OP取最小值,∴OP=AO•sin30°=,∴PQ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变式1-2】如图,Rt△ABC斜边AC的长为4,⊙C的半径为1,Rt△ABC与⊙C重合的面积为,P为AB上一动点,过点P作⊙C的切线PQ,切点为Q,则PQ的最小值为.【答案】【解答】解:设∠C=n°,∵Rt△ABC与⊙C重合的面积为,∴=,解得n=60,即∠C=60°,∵Rt△ABC斜边AC的长为4,∠C=60°,∴BC=AC=2,连接CQ,CP,如图,∵PQ为⊙C的切线,∴CQ⊥PQ,∴∠CQP=90°,∴PQ==,∴当CP最小时,PQ最小,∵当CP⊥AB时,CP最短,此时CP=CB=2,∴PQ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变式1-3】如图,在Rt△ABC中,AB=3,BC=4,经过点B且与边AC相切的动圆与AB,BC分别相交于点P,Q,则线段PQ的最小值为.【答案】【解答】解:取PQ的中点O,过O点作OD⊥AC于D,过B点作BH⊥AC于H,连接OB,如图,在Rt△ABC中,∵AB=3,BC=4,∴AC==5,∵BH•AC=AB•CB,∴BH==,∵∠PBQ=90°,∴PQ为⊙O的直径,∵⊙O与AC相切,OD⊥AC,∴OD为⊙O的半径,∵OB+OD≥BH(当且仅当D点与重合时取等号),∴OB+OD的最小值为BH的长,即⊙O的直径的最小值为,∴线段PQ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典例2】如图,在△ABC中,AC=BC=6,S△ABC=12,点D为AB中点,点M,N分别是CD和BC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答案】4【解答】解:如图,∵CA=CB,D是AB的中点,∴CD是∠ACB的平分线,∴点N关于CD的对称N′在AC上,过点B作BH⊥AC于点H.∵AC=6,S△ABC=12,∴×6•BH=12,解得BH=4,∵BM+MN=BM+MN′≥BH=4,∴BM+MN的最小值为4.故答案为:4.【变式2-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E是对角线BD上一点,EF⊥BC 于点F,EG⊥CD于点G,连接FG,则EF+FG的最小值为.【答案】【解答】解:如图,在AD上取一点P,使得PD=PB,连接BP,PC,EC,过点C作CJ⊥BP于点J,过点E作EK⊥BP于点K.∵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6,AD∥BC,∠A=90°,设PD=PB=x,则x2=(6﹣x)2+42,∴x=,∵S△PBC=•PB•CJ=×6×4,∴CJ=,∵AD∥CB,∴∠ADB=∠DBC,∵PD=PB,∴∠PDB=∠PBD,∴∠PBD=∠PBC,∵EK⊥BC,EK⊥BP,∴EF=EK,∵EG⊥CD,∴∠EFC=∠FCG=∠CGF=90°,∴四边形EFCG是矩形,∴FG=EC,∴EF+FG=EK+CE≥CJ=,∴EF+FH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变式2-2】如图,在菱形ABCD中,AC=6,BD=8,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E 是AB的中点,点M,N分别在AC,BC上,则EM+MN的最小值为.【答案】【解答】解: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C平分∠BCD,AC⊥BD,OA=OC=3,OB=OD=4,∴CD===5,在CD上取一点N′,使得CN=CN′,连接MN′,过点A作AH⊥CD于点H.∵菱形ABCD的面积=•AC•BD=CD•AH,∴AH===,∵CN=CN′,∠MCN=∠MCN′,CM=CM,∴△MCN≌△MCN′(SAS),∴MN=MN′,∴EM+MN=EM+MN′≥AH=,∴ME+MN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变式2-3】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x+2的图象与x轴交于A,B(点A在点B的左侧)两点,与y轴交于点C,M为直线BC上一动点,N为x轴上一动点,连接AM,MN,求AM+MN的最小值.【答案】4【解答】解:将x=0代入y=﹣x2+x+2得y=2,∴点C坐标为2,令0=﹣x2+x+2,解得x1=﹣1,x2=4,∴点A坐标为(﹣1,0),点B坐标为(4,0),∴AC==,BC==2,AB=5,∵AC2+BC2=AB2,∴△ACB为直角三角形,∠ACB=90°,∴点A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A'坐标为(1,4),∵BC是AA'的垂直平分线,∴A'M=AM,即AM+MN=A'M+MN,∴当A'N⊥x轴时,AM+MN的最小值为A'N的长度,故答案为:4.【典例3】模型分析问题:如图,点A为直线l上一定点,点B为直线l外一定点,点P为直线l上一动点,试确定点P的位置,使kAP+BP(0<k<1)的值最小.解题思路:一找:找带有系数k的线段AP;二构:在直线l下方构造以线段AP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①在直线l上找一点P′,以定点A为顶点作角∠NAP′,使sin∠NAP'=k;②过点B作BE⊥AN于点E,交直线l于点P,构造Rt△APE;三转化:化折为直,将kAP转化为PE;四证:证明kAP+BP的最小值为BE的长.请根据“解题思路”写出求kAP+BP最小值的完整过程.【解答】解:如图,在直线l上找一点P′,以定点A为顶点作∠NAP′,使sin∠NAP'=k,过点B作BE⊥AN于点E,交直线l于点P,点P即为所求的位置,理由如下:∵BE⊥AN,∴∠AEP=90°,∴sin∠NAP′==k,∴PE=kAP,∵BE⊥AN,∴点B到AN的最短线段为BE,∵BE=PE+BP,即BE=kAP+BP,∴此时,kAP+BP(0<k<1)的值最小.【变式3-1】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B=60°,AB=4,点E为AD上的定点,且AE<ED,F为AC上的动点,则EF+FC的最小值为.【答案】3【解答】解:过点F作FH⊥BC于点H,连接EH,过点A作AM⊥BC于点M,∵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6,∵∠B=60°,∴△ABC为等边三角形,∴AB=BC=AC=6,AM=AB•sin60°=3,∠ACB=60°,∴FH=CF•sin60°=CF,∴EF+FC=EF+FH≥EH,当E、F、H三点依次在同一直线上,且EH⊥BC时,EF+FC=EF+FH=EH=AM=3的值最小,故答案为:3.【变式3-2】如图,在Rt△ABC中,AC=10,∠C=30°,点D是BC边上的动点,则2AD+CD 的最小值为.【答案】10【解答】解:延长AB到点E,使得BE=AB,连接CE,过点D作DF⊥CE,连接AF,∵∠ABC=∠CBE=90°,BC=BC,∴△ABC≌△EBC(SAS),∴∠ACB=∠ECB=30°,AC=BC,∴△AEC为等边三角形,DF=CD,∴AD+CD=AD+DF≥AF,当A、D、F三点依次在同一直线上,且AF⊥BC时,AD+CD=AD+DF=AF=AC•sin60°=5的值最小,∴2AD+CD=2(AD+CD)的最小值为5=10.故答案为:10.【变式3-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1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AO 的中点,点F为对角线BD上的动点,则EF+BF的最小值为.【答案】【解答】解:过点F作FH⊥BC于点H,连接EH,∵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10∴AC=AB=10,∠ACB=∠CBD=45°,∴OA=OC=5,∵E是OA的中点,∴AE=OE=,∴CE=,∵FH=BF•sin45°=BF,∴EF+BF=EF+FH≥EH,当E、F、H三点依次在同一直线上,且EH⊥BC时,EF+BF=EH=CE•sin45°=的值最小,故答案为:.。
(完整版)线段最值(垂线段最短)
中考数学压轴题突破线段最值探索(斜大于直思想)一、相关知识点:1、点到直线的距离:(1).通常,我们把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2).经过探究我们得到一个事实: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即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内容“斜大于直”问题。
“斜大于直”问题在中考线段最值中考察较为广泛,即点到线的最短距离问题,常见的有:1.单线段的最值;2.线段和的最小;3.系数不为1的线段和的最值(胡不归问题).二、例题精选基本模型:点P到直线MN的最短距离为线段PA的长.变式1:“隐点型”----(对称隐藏定点型)变式2:“隐点型”----(运动轨迹隐藏定点型)反思:①本题的关键在于确定△PEF的外心,利用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将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转化为角平分线的交点,寻找到外心.②发现外心为一定点,则转化为求定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问题,即垂线段最短(斜大于直).变式3:“隐点型”----(运动轨迹隐藏定点型)反思:①看起来是“点到点”实质为“点到线”.②本题关键在于发现△ABQ为固定的直角三角形.③由矩形对角线相等将MN转化为PQ,则转化为求定点Q到直线的最短距离问题,即垂线段最短(斜大于直).变式4:“隐线型”----(运动隐藏直线轨迹型)变式5:“隐线型”----(运动隐藏直线轨迹型)反思:①找到点T,N的轨迹是本题的首要任务,直线型轨迹的寻找常用方法都是定点定角寻找,即找到过某一定点的定角,点的轨迹即为直线.本题中∠PAN,∠TAC 均为定值,又经过定点A,则轨迹不难发现为是直线.②再利用“斜大于直”思想,迅速解答此题.变式6:“隐线型”----(运动隐藏直线轨迹型)变式7:“隐线型”----(运动隐藏直线轨迹型----胡不归问题型)总结:由上述题组可以发现“斜大于直”问题考察题型较为广泛,可以是单一线段最值,也可是多条线段最值,还能是含系数的线段和的最值问题,不管是其中那种类型,都可以利用转化思想对问题进行巧妙处理。
初中数学一轮复习培优微课 最值问题——垂线段最短(含胡不归模型) 模型探究系列
模型2 胡不归模型
问题背景
构图
点 为直线 上一定点,点 为直线 外一定点,点 为直线 上一动点,当 的值最小时,确定点 的位置. .
①作角:以点 为顶点作 ,使 ;②作垂线:过点 作 于点 ,交直线 于点 ,此时 的值最小,最小值为 的长. .
续表
类别
问题背景
构图
一定两动
定点在角的边上
定点 、动点 在 上,动点 在 上,当 的值最小时,确定点 , 的位置. .
作点 关于 的对称点 ,过点 作 于点 ,交 于点 ,点 , 即为所求. .
续表
类别
问题背景
构图
一定两动
模型1 一定一动或一定两动
例 在 中, , , 是角平分线,点 为 的中点, .
(1) 如图(1),若点 , 分别为线段 , 上的动点.
图(1)
① 连接 ,则 的最小值为___;
2
② 连接 , ,则 的最小值为___.
2
(2) 如图(2),若点 , 分别为线段 , 上的动点,连接 , .
过点 作 于点 ,点 即为所求. .
类别
问题背景
构图
一定两动
定点在角的外侧
定点 在 的外侧,动点 , 分别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当 的值最小时,确定点 , 的位置. .
过点 作 于点 ,交 于点 ,点 , 即为所求. .
定点在角的内部
点 在 的内部,在 上求作一点 ,在 上求作一点 ,使 的值最小. .
作点 关于 的对称点 ,过点 作 于点 ,交 于点 ,此时 的值最小,最小值即为 的长.
续表
强化训练
1.如图, 中, ,利用尺规在 , 上分别截取 , ,使 ;分别以点 , 为圆心、以大于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 内交于点 ;作射线 交 于点G.若 , 为 上一动点,则 的最小值为( )
垂线段最短的应用
垂线段最短的应⽤⼀、定理:直线外⼀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证明如下:作点P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P',连接CP',DP'.易知CP=CP',DP=DP'根据连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PP'<><>所以PD<>⼆、定理的应⽤(⼀)求线段最值问题中的应⽤1、如图,△ABC是等边三⾓形,边长为3,点E是对称轴AD上⼀点,将点E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点F.求线段DF的最⼩值.解:作AC的中点G,连接EG.易证△CDF≌△CGE.所以DF=GE.要使DF有最⼩值,只需GE取最⼩值.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当GE⊥AD时,GE最⼩.此时GE=1/2AG=3/2.所以DF的最⼩值为3/2.反思:本题实质上就是结合题中给出的等边三⾓形,构造了⼀对⼿拉⼿等边三⾓形。
当然也可以从捆绑旋转的⾓度出发,先找到点F的运动轨迹,再构造全等三⾓形或直接建⽴坐标系求出轨迹的⽅程,运⽤垂线段最短加以解决.连接EP、EF,求EP+EF的最⼩值.解:将△ABC沿AC折叠,点B落在点N处,AN交CD于点G,点P落在CN上的点Q处.连接EQ,则EP=EQ.连接FQ,过点Q作QM⊥AB于点M.则EP+EF=EQ+EF>=QF>=QM.易证△ADG≌△CNG.设DG=x,则AG=4-x.在Rt△ADG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G^2=DG^2+AD^2,即(4-x)^2=x^2+3^2解得,x=7/8即DG=7/8,AG=4-7/8=25/8.所以sin∠GCN=sin∠DAG=7/25.QM=CQ*sin∠GCN+CB=3/2*7/25+3=171/50.所以EP+EF的最⼩值为171/50.3、如图,已知在△ABC中,∠C=90°,AC=6,BC=8,点D是BC的中点,点E为AB上⼀动点.点P沿DE--EA折线运动,在DE、EA上速度分别是每秒1和5/3个单位.设运动时间为t秒,试求t的最⼩值.分析:由题可知t=DE+EA/(5/3)=DE+3/5EA.这是⼀个典型的胡不归问题.以A为顶点在AE的上⽅构造∠EAF,使得sin∠EAF=3/5.利⽤垂线段最短即可解决.解:过点A作BC的平⾏线AG,则sin∠EAG=sin∠B=3/5.分别过点E、D作EM⊥AG,DN⊥AG垂⾜分别是点M、N.易知t=DE+3/5EA=DE+EM>=DM>=DN=DP+3/5PA当点E和点P重合时取等号.此时DN=6所以t的最⼩值为6.(⼆)求线段取值范围中的应⽤4、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AC=2,点D是BC边上⼀个动点,连接AD,过点D 作DE⊥AD交AB于点E.求线段AE的最⼩值.简析:作AE的中点F,连接FD.过点F作FG⊥BC于点G.设AE=x,⽤含x的代数式表⽰出GF和DF,由垂线段最短可得,GF<>解:如图,作AE的中点F,连接FD.过点F作FG⊥BC于点G.5、如图,△ABC是等边三⾓形,AB=4,点D,E分别在AB,AC上,(AD<AE),将△ADE沿DE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求线段AD的最⼩值.上找到⼀点Q,使∠BQP=90°,求x的取值范围.。
2017-中考数学-压轴专题-最值问题系列(一)
专题最值问题—— 1(几何模型)一、归于几何模型,这类模型又分为以下情况:1. 归于“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和的最小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2.归于“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差的最大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3.利用轴对称知识(结合平移)。
4. 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性质。
5. 定圆中的所有弦中,直径最长;以及直线与圆相切的临界位置等等。
二、基础知识模型(一)“将军饮马”问题1.如图1,将军骑马从A出发,先到河边a喝水,再回驻地B,问将军怎样走路程最短?2.如图,一位将军骑马从驻地M出发,先牵马去草地OA吃草,再牵马去河边OB喝水,最后回到驻地M,问:这位将军怎样走路程最短?图1 图23. 如图,A为马厩,B为帐篷,将军某一天要从马厩牵马,先到草地一处牧马,再到河边饮马,然后回到帐篷,请你帮助确定这一天的最短路线。
(二)“造桥选址”问题(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 如图1,A和B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造一座桥MN,桥造在何处才能使从A到B的路径AMNB最短?(假设河两岸1l、l2平行,桥MN 与河岸垂直)练习:1. 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Q为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连接PB、PQ,则△PBQ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结果不取近似值).1题图2题图2.已知点A是半圆上的一个三等分点,点B是弧AN的中点,点P是半径ON上的动点,若⊙O的半径长为1,则AP+BP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3.如图3,已知点A的坐标为(-4,8),点B的坐标为(2,2),请在x轴上找到一点P,使PA+PB最小,并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PA+PB的最小值。
变式1:如图,已知点A 的坐标为(-4,8),点B 的坐标为(2,2),点C 的坐标为(-2,0).把点A 和点B 向左平移 m 个单位,得到点A '和点B ',使C B C A '+'最短,求m 的值.变式2:如图,已知点A 的坐标为(-4,8),点B 的坐标为(2,2),点C 的坐标为(-2,0),点D 的坐标为(-4,0). 把点A 和点B 向左或向右平移m 个单位,得到点A '和点B ',使四边形A 'B 'CD 的周长最短,求m 的值.中考真题练习2.如图(1),抛物线3518532+-=x x y 和y 轴的交点为A ,M 为OA 的中点,若有一动点P ,自M 点处出发,沿直线运动到x 轴上的某点(设为点E ),再沿直线运动到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某点(设为点F ),最后又沿直线运动到点A ,求使点P 运动的总路程最短的点E ,点F 的坐标,并求出这个最短路程的长。
利用垂线段最短求解几何最值问题
利用垂线段最短求解几何最值问题
垂线段被定义为从一点开始链接另一点,以一条把两点分开的直线段为基础。
垂线段经常被用来解决几何最值问题,其中一种最值拥有独特的特性,即在两点中总是能够找到最短的垂线段。
然而,这种方法并不总是对每一个问题都有用。
在给定一组几何形状时,垂线段法可以帮助求解几何最值问题,而无需进行复
杂的计算。
例如,许多几何形状的最长垂线段长度可以很容易地被求解。
比如,给定一个三角形,可以确定三角形最长垂线段长度取决于最长边和与该边成夹角的最长垂线段。
使用垂线段法,就可以容易地计算出该垂线段的最短长度。
此外,垂线段法还可以帮助求解另一类几何最值问题,即求解两点之间的最短
距离。
例如,求解一个圆的最近距离,即求解两个圆之间的最短距离。
一般来说,最近距离可以取决于两个圆心之间的距离以及这两个圆的半径。
通过使用垂线段法,我们可以容易地求解出两个圆之间的最短距离。
综上所述,垂线段法可以帮助我们求解各种几何最值问题,有效地减少计算量,从而提高处理效率。
这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说是对几何最值问题的有益尝试,是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
中考数学题型:两定一动求PA+PB、PA-PB最值的方法技巧
中考题型:两定一动求线段最值即“PA±PB”型◆解决此类题型必备知识点:(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如:从A点走到B点,怎么走路程最短?)(2)点到直线上各点的距离,垂线段最短(3)两点关于直线对称,则这两点连成的线段被这条直线垂直平分(如:Q与Q’关于直线L对称,那么L是QQ’的垂直平分线)(4)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5)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类型1:已知定点A、B,直线上的动点P,求PA+PB的最小值✧(1)定点A、B位于直线的两侧,P是L上的动点,求PA+PB的最小值如图,连接AB,点P与AB的位置关系有两种:①点P与AB不共线时,即存在三角形APB如P0位置,连接P0A、P0B在三角形AP0B中,据三边关系有:P0A+P0B>AB②点P与AB共线时,则有PA+PB=AB综合①②的讨论:PA+PB≥AB所以PA+PB的最小值为AB,此时的点P是AB与直线L的交点结论1:定点A、B在直线的两侧,当P为AB与L的交点时,PA+PB有最小值为AB✧(2)定点A、B位于直线的同一侧,P是L上的动点,求PA+PB的最小值求解思路:作其一定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将问题转化成两定点在直线的两侧的情形如:作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根据对称的性质,PA=PA’,将问题转化成求PA’+PB的最小值,此时A’与B位于直线L的两侧,为(1)中的情形,故当P是A’B与直线L的交点时,PA’+PB有最小值A’B,即PA+PB的最小值(若作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同样的道理,最后P点是AB’与直线L的交点)结论2:定点A、B在直线的同侧,作A关于L的对称点A’,当P为A’B与L的交点时,PA+PB=PA’+PB有最小值,最小值等于A’B(或作B关于L的对称点B’,当P为AB’与L的交点时,PA+PB=PA+PB’有最小值,最小值等于AB’)✓小结:解题抓两个关键点1、找准对称轴。
初三几何模型应用之线段和的最小值2017
初三几何模型应用之线段和的最小值2017.4.15几何模型——线段和的最小值求法线段和的最小值可以通过代数法模型——构造函数(二次函数)模型求最值方法,也可以用几何模型求解,如“将军饮马”模型、“胡不归模型”、“阿氏圆”、“费马点”等。
几何模型的理论基础包括: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垂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圆内(或外)一点与圆上一动点的最短(或长)的连线段必过圆心,“折”大于“直”,“斜”大于“直”等思想方法。
一、“将军饮马”模型将军饮马”模型指在一条直线上选择两个点A和B,将这条直线看作河岸,再取A(或B)关于直线的对称点A′(或B′),连接A′B(或B′A),并与直线交于一点P,则点P就是将军饮马的地点,即PA+PB即为最短路线。
二、题目求解1、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CB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B分别在x轴与y轴的正半轴上,OA=3,OB=4,D为边OB的中点。
1)若E为边OA上的一个动点,当△XXX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的坐标。
2)若E、F为边OA上的两个动点,且EF=2,当四边形CDEF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F的坐标。
2、如图,已知直线a∥b,且a与b之间的距离为4,点A到直线a的距离为2,点B到直线b的距离为3,AB=230.试在直线a上找一点M,在直线b上找一点N,满足MN⊥a且AM+MN+NB的长度和最短,则此时AM+NB的值为()。
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AD=3.动点P满足△PAB/S=1,离之和PA+PB的最小值为()。
4、如图8,已知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为坐标原点,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且OA=15,OC=9,在边AB上选取一点D,将△AOD沿OD 翻折,使点A落在BC边上,记为点E。
1)求DE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2)设点P在x轴上,以点O、E、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问这样的点P有几个,并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
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最值问题
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最值问题模型一垂线段最短如图,已知直线l 外一定点A 和直线l 上一动点B,求A、B 之间距离的最小值 .通常过点A 作直线l 的垂线AB,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即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典型例题】1.如图,在Rt△ABC 中,∠C=90°,AD 是∠BAC 的平分线,点E 是AB 上任意一点.若AD=5,AC=4,则DE 的最小值为( )A. 3B. 4C. 5D. 6答案:A .当DE⊥AB 时,DE 最小,此时DE = CD,在Rt△ACD 中,根据勾股定理易得CD = 3 .2. 如图,在△ABC 中,AB=AC=5,BC 边上高AD=4,若点P 在边AC 上( 不含端点) 移动,则BP 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24/5 .如图,延长CA,过点B 作BP'⊥CA 于点P',此时BP' 的长最小 .在等腰△ABC 中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可知BD = CD = 3 ,S△ABC = 1/2 ×BP' ×AC = 1/2 ×AD ×BC,可得BP' = 24/5 . (等积求距)3. 如图,点A 坐标为(-2,0),点B 在直线y=x-4 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点B 坐标为________.答案:(1,-3).如图,当AB'⊥直线y=x-4 时,此时线段AB 最短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 kx + b (k ≠0),∵AB'⊥BB',K BB' = 1,(KBB' 为直线y=x-4 的斜率)∴K AB' ×K BB' = - 1 ,(两条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K AB' = - 1 ,即k = -1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 -x + b ,∵点A(-2,0)在直线AB' 上,∴0 = 2 + b , 解得b = -2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 -x - 2 .联立直线y = x - 4 , 解方程可得B'(1,-3).模型二胡不归问题“胡不归”问题即点P 在直线l 上运动时的“PA+k·PB ( 0 < k < 1 ) ”型最值问题 .问题:如图①,已知sin∠MBN=k,点P 为∠MBN 其中一边BM 上的一个动点,点A 在射线BM、BN 的同侧,连接AP,则当“PA+k·PB ”的值最小时,点P 的位置如何确定?解题思路:本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k·PB ”的大小 .过点P 作PQ⊥BN 于点Q,则k·PB=PB·sin∠MBN=PQ,∴可将求“PA+k·PB ”的最小值转化为求“PA+PQ ”的最小值( 如图②),∴当A、Q、P 三点共线时,PA+PQ 的值最小( 如图③),此时AQ⊥BN .【典型例题】1.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6,且∠ABC=60°,M 为对角线BD ( 不与点B 重合) 上任意一点,则AM+1/2 BM 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3√3 .如图,过A 点作AE⊥BC 于点E,交AB 于点M' ,则AM+1/2 BM 的最小值为AE .在Rt△AEB 中,AB = 6,∠ABC = 60°,∴AE = AB ▪sin∠ABC = 6 ×√3 / 2 = 3√3 .拓展应用:对于求“m·PA+k·PB”的最值,若m > k ≥1,可转化为“m ( PA + k/m ·PB ) ”的最值, 此时0< k/m < 1.(1) 本题若要求“2AM+BM ”的最小值,你会吗?请求解.答案:6√3 .(2) 本题若要求“AM+BM+CM”的最小值,你会吗?请求解.答案:6√3 .AM+BM+CM 最小时,此时点M 为△ABC 的“费马点”,所以AM+BM+CM = BD = 2 ×√3 / 2 ×6 = 6√3 .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2 + bx+c 的图象经过点A(-1,0)、B(0,-√3 )、C(2,0),其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 .若P 为y 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D,则1/2 PB+PD 的最小值为_______.答案:3√3 / 4 .如图1/2 PB+PD = PD + 1/2 PB 的最小值为DE,则∠PBE = 30°,可解得DE = 3√3 / 4 .。
中考数学解答重难专题专题三 第25题综合与实践
5. 请你在图①中过点P作一条直线平分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在图②中过点M
作一条直线平分矩形ABCD的面积;在图③中作出两条直线(要求其中一条直线必
须过点 N)四等分正方形ABCD的面积.
解:作图如解图①,直线PO为所要求作的直线;
第5题图
作图如解图②,直线MO为所要求作的直线;作
图如解图③,直线NO,QO为所要求作的直线.
4.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4,连接AC,O是
AC的中点,M是AD上一点,且MD=1,P是BC上一动点, 则PM-PO的最大值为___2_13____.
(4)异侧线段差最大值问题
第4题图
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异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大.
解决思路:将异侧点转化为同侧即可解决.
,2∠DAB=45°,则△OEF
(2)利用垂线段最短及轴对称性质
问题:点P是∠AOB的内部一定点,在OA上找一点M,在OB上找一点N,使得 PMN转化在同一条直线上,想到作点P 关于OB的对称点P′,即求P′N+MN的最小值,因此只要P′M⊥OA.利用垂线段最 短求解.
12. 在△ABC中,∠BAC=120°,AB=2,AC=4,以BC为边在BC的下方作 等边△PBC,则AP的值为___6_____.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 如图,在△ABE中,BE=,AE=2,以AB为边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ABCD, 连接DE.则DE的最大值为___3___2__.
(2)费马点问题
2.求线段AP的最大值问题
当上图中AP取最大值时,利用旋转可得AP=A′P,AB=A′C=a,且AC=b,因 为等腰△APA′中,∠APA′=α为定值,所以AA′取最大值时,AP也取得最大值, 而AA′≤AC+A′C=AB+AC=a+b,所以A、C、A′三点共线时,AA′取得最大 值为a+b,再在等腰△APA′中计算AP最大值即可.
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最值问题01(动点典型题分析)
初中数学动点典型题分析所谓“动点问题”是指图形中有一个或多个动点,在线段、射线或者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而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动中取静,让动点定下来,灵活地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动点”问题的基本思路.数学压轴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加强了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的考核,从变化的角度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象等,通过“对称”“翻折”“平移”“旋转”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究图形性质及变化.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运动观点、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转化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1目录一、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最值问题二、利用“三点共线”解决最值问题三、利用“轴对称变换”解决最值问题四、利用“旋转变换”解决最值问题五、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性质”解决最值问题六、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动点问题七、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动点问题八、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九、图形面积的定值动点十、图形面积的比值动点.十一、图形的重叠面积动点.十二、图形面积的最值动点十三、函数中的动点问题说明:本文档为《初中数学典型题思路分析》书的新增文档。
《初中数学典型题思路分析》书,全套7 册共14 本书(七上—九下+综合);每册分解析版和原题版;有和教材同步的多个版本可选。
该书没全部是典型和易错题目,按照难度将题目标注为★到★★★★,且诸多题型一题多解. 该书既是猎物,又是猎枪!整体难度较大,没有太简单浪费时间的题目,适合中等及以上学生使用!买书赠送资料共300G。
包括1、《初中几何典型解题模型》(PDF 共189 页).2、《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及基础典型题详解wrod 版》.3、《平面几何思路方法培训视频课》.4、多套分层教学的专题视频、随课视频、试卷、课件... 等等电子资料.详见微店电子资料赠送区介绍.且赠送资料经常更新!近期增加:1、《初中数学解题思路方法大汇总》(pdf 85 页).2、《初中数学动点问题思路方法大汇总》(pdf 160 页).3、《初中数学典型超级易错题》(pdf 105 页).扫描下图二维码进入微店!一、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线段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1】难度★★【思路分析】利用“垂线段最短”,线段 PE 的最小值即过 E 做 AB 的垂线段的长度.本题条件告诉了线段长度和比值,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性质求最值的过程列方程求解(方程思想),同学们要好好领悟和掌握.【答案解析】解:说明:此题还可用等面积法求解,同学们可自己尝试。
2017数学中考专题--6-线段最值问题.doc
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几何中最值问题包括:“面积最值”及“线段(和、差)最值”.求面积的最值,需要将面积表达成函数,借助函数性质结合取值范围求解;求线段及线段和、差的最值,需要借助“垂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等相关定理转化处理 .常用定理: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已知两个定点时)2、垂线段最短(已知一个定点、一条定直线时)3、三角形三边关系(已知两边长固定或其和、差固定时)B AA B'PllPB' BPA+PB 最小,需转化,使点在线异侧|PA- PB|最大,需转化,使点在线同侧4、圆外一点P 与圆心的连线所成的直线与圆的两个交点,离P 最近的点即为P 到圆的最近距离,离P 最远的点即为 P 到圆的最远距离类型一线段和最小值1. 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8cm,在杯内离杯底4cm 的点 C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 与蜂蜜相对的点 A 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______cm.AAP D A D 蚂蚁 AM P Q E KC 蜂蜜QOB BC BP CN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2.如图 , 点 P 是∠ AOB内一定点,点 M、 N 分别在边 OA、OB上运动,若∠ AOB=45°, OP=3 2,则△ PMN周长的最小值为.3.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 4,∠ DAC的平分线交 DC于点 E,若点 P, Q分别是 AD和 AE 上的动点,则 DQ+PQ的最小值为.4. 如图,在菱形ABCD中, AB=2,∠ A=120°,点 P、 Q、K 分别为线段 BC、 CD、 BD 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的最小值为.5. 如图,当四边形PABN的周长最小时, a =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CB的顶点 O在坐标原点,顶点 A、B 分别在 x 轴、 y 轴的正半轴上, OA=3,OB=4,D 为边 OB的中点 .若E、F为边OA上的两个动点,且EF=2,当四边形CDEF的周长最小时,则点 F 的坐标为.yyB CP(a, 0) N(a+2, 0)O x DB(4,- 1)A(1,- 3) O EF A x第 5题图第 6题图第 7题图变式加深:7、如图 , 正方形 ABCD边长为 2, 当点 A 在 x 轴上运动时 , 点 D 随之在 y 轴上运动 , 在运动过程中 , 点 B到原点 O的最大距离为 ()A. B. C. D.yBPO A x第8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8、如图,∠ MON=90°,矩形 ABCD的顶点 A、B 分别在边O M,ON上,当 B 在边 ON上运动时, A 随之在边OM上运动,矩形 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 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 O的最大距离为9、如图, E、 F 是正方形ABCD的边 AD上的两个动点,满足AE=DF,连接 CF交 BD于点 G,连接 BE 交 AG与点 H。
中考数学 精讲篇 考点系统复习 第七章 作图与图形变换 方法技巧突破(五) 求几何最值的常用方法
4.如图,∠AOB=30°,点 M,N 分别是射线 OA,OB 上的动点,OP 平分
∠AOB,且 OP=6,则△PMN 的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最小值为
( C)
A.4 B.5 C.6 D.7
类型 2 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 【问题背景】在 l1上找一点 A,在 l2上找一点 B,使 PA+AB 值最小. 【模型突破】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需将线段 AP,AB 转化到同一直线 上即可,作点 P 关于 l1 的对称点 P′,再作 P′B⊥l2于点 B,交 l1 于点 A, 则线段 P′B 即为所求.
作点B关于l的 对称点B′,连接 AB′并延长,与直 线l交于点P
――――――→
3.如图,抛物线 y=x2-2x-3 与 x 轴交于点 A,B,交 y 轴 于点 C,在直线 x=1 上有一点 D,满足△ACD 周长最小,则点 D 的坐标为((11,,--2)).在直线 x=1 上有一点 F,满足|FB -FC|最大,则点 F 的坐标为((11,,--66)).
5.如图,在菱形 ABCD 中,AC=6 2,BD=6,点 E 是 BC 边的中点,P,M 分别是 AC,AB 上的动点,连接 PE,PM,则 PE+PM 的最小值是( C ) A.6 B.3 3 C.2 6 D.4.5
模型三:“两点两线”型(两动点+两定点) 【问题背景】点 P,Q 是∠AOB 的内部两定点,在 OA 上找点 M,在 OB 上 找点 N,使得四边形 PQNM 周长最小. 【模型突破】要使四边形 PQNM 周长最小,PQ 为定值,即求得 PM+MN+ NQ 的最小值即可,需将线段 PM,MN,NQ 三条线段尽可能转化到一条直线 上,因此想到作点 P 关于 OA 的对称点,点 Q 关于 OB 的对称点.
中考数学复习课件《垂线段最短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使得
2
2 AP+BP=PE+BP,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化“折”为“直”,再利用“垂
2
线段最短”转化为求BF.
3.如图,菱形ABCD中,∠ABC=60°,边长为3,P是对角线BD上的一个动点, 则 1 2
BP+PC的最小值是( )
A. 3
B. 3 3 2
C.3
D.
3 2
+
3
4.如图,在△ACE中,CA=CE,∠CAE=30°,⊙O经过点C,且圆的直径AB在线
段AE上,设点D是线段AC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连接OD,当 1 CD+OD的最小值为
2
6时,求⊙O的直径AB的长.
综合训练
1. (2019泰安)如图,矩形ABCD中,AB=4,AD=2,E为AB的中点, F为EC上一动点,P为DF中点,连接PB,则PB的最小值是( )
2. 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E是BC边的中点,F是直 线DE上的动点.连接CF,将线段CF逆时针旋转90°得到CG,连接EG, 则EG的最小值是________.
微专题 垂线段最短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模型一 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基本模型
模型总结 涉及求直线外一动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或求直线上一动点与定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时, 可利用垂线段最短求解,如图,过点P作PH⊥l,PH即为点P到直线l的最短距离,即 垂线段最短.
1.如图,在Rt△ABC中,∠ACB=90°,BC=3,AB=5,点D是AB上的动点(点D可
与点A、B重合),若CD=x,则x的取值范围是( C )
A.12 ≤x≤3
B. 12 ≤x<4
12 C. ≤x≤4
D. 12 ≤x≤5
5
抛物线中的定值、最值问题探究——以2017_年遵义市中考数学第27_题为例
抛物线中的定值、最值问题探究以2017年遵义市中考数学第27题为例包胜利(通渭县陇川学校ꎬ甘肃定西743319)摘㊀要:抛物线中的定值问题和最值问题是个难点ꎬ主要涉及动点及动点的路径问题ꎬ所利用的结论主要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垂线段最短.文章以2017年遵义市的一道中考题为例ꎬ先利用网络画板进行实验探究ꎬ然后给出试题的多种解法.关键词:定值ꎻ最值ꎻ动点ꎻ相似三角形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5-0002-03收稿日期:2023-11-15作者简介:包胜利(1975.10-)ꎬ男ꎬ甘肃省通渭人ꎬ本科ꎬ中小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㊀㊀初中最值问题大致分为几何最值和代数最值两类.几何最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ꎬ求几何图形中某个确定的几何量(如长度㊁角度㊁面积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ꎬ而代数最值是指求一些简单的代数式或与实际问题相关(如用料最省㊁成本最低㊁能耗最少㊁产值最高㊁利润最高等)的问题.1几何最值问题的求解思路在初中阶段ꎬ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依据有两个ꎬ一是两点之间ꎬ线段最短ꎻ二是垂线段最短.由这两个依据延伸出以下常用的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ꎬ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ꎻ过圆内一点的所有弦中ꎬ垂直于过这点的直径的弦最短ꎻ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因此ꎬ几何方法求最值的思路是:将几何图形中的最值转化成基本的几何模型 两点之间ꎬ线段最短 和 垂线段最短 .其关键是抓住运动变化中不变的相关量(长度㊁角度㊁面积)与变化的相关量比较大小.即通过平移㊁旋转㊁轴对称将多条线段首尾相连转化到两定点之间的线段上ꎬ实现 折 转 直 ꎬ利用 两点之间ꎬ线段最短 说明最小.或者将问题转化为一定点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ꎬ利用 垂线段最短 即可得出最小值.2几何最值案例分析2.1试题呈现如图1ꎬ抛物线y=ax2+bx-a-b(a<0ꎬaꎬb为常数)与x轴交于AꎬC两点ꎬ与y轴交于B点ꎬ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为y=89x+163.(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与C点坐标.(2)已知点M(mꎬ0)是线段OA上的一个动点ꎬ过点M作x轴的垂线l分别与直线AB和抛物线交于DꎬE两点ꎬ当m为何值时ꎬΔBDE恰好是以DE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1](3)在(2)问条件下ꎬ当ΔBDE恰好是以DE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ꎬ动点M相应位置记为点Mᶄꎬ将OMᶄ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ON(旋转角在0ʎ到90ʎ之间).①探究:线段OB上是否存在定点P(P不与OꎬB重合)ꎬ无论ON如何旋转ꎬNPNB始终保持不变?若2存在ꎬ试求出P点坐标ꎻ若不存在ꎬ请说明理由[2].②试求出此旋转过程中ꎬNA+34NB的最小值[3].图1㊀中考题图2.2探究实验第(2)问:如图2ꎬ拖动点Mꎬ观察BE和BD测量值的变化ꎬ是否存在相等的情形ꎬ有几种情况?第(3)问:如图3所示ꎬ拖动点Nꎬ观察对应测量值ꎬ可以发现:当点P的坐标为(0ꎬ3)时ꎬNPNB=34(定值)ꎻ当ΔNOPʐΔBON时ꎬNA+34NB存在最小值ꎬ即求NA+NP的最小值.图2㊀探究等腰三角形图3㊀探究最小值问题2.3思路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ꎬB坐标ꎬ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抛物线解析式.(2)作BFʅlꎬ与l交于F点ꎬ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F=FD=12DEꎬFM=OB=163ꎬ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图4㊀探究定值问题(3)对于问题1ꎬ如图4所示ꎬ探究NPNB的定值是一个比值ꎬ可联想相似三角形或三角函数ꎬ寻找与固定点(点MᶄꎬOꎬB)有关的三角形ꎬ即探究以点OꎬPꎬBꎬN为顶点组成的某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ꎬ由此猜想NPNB可能的比值.若ΔNBPʐΔOBN时ꎬNBOB=NPONꎬ可得NPNB=ONOB=34ꎬ根据已知条件无法求出点P的坐标.若әNOPʐәBON时ꎬOPON=NPNB=ONOB=34ꎬNPNB不变ꎬ根据已知条件ON2=OP OBꎬ可以求出点P坐标是确定的.对于问题2ꎬ求两条线段和的最小值ꎬ首先想到 将军饮马 问题模型ꎬ即 PA+PB 型最短问题ꎬ但两条线段系数不为1.因此将34NB的系数转化为系数是1的线段ꎬ由问题1知NPNB=OPON=34ꎬ得到NP=34NBꎬ将NA+34NB转化为两个定点AꎬP间折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ꎬ即求NA+NP的最小值.2.4解法探究(1)因为直线l:y=89x+163与x轴交于A(-6ꎬ0)ꎬ与y轴交于B0ꎬ163æèçöø÷ꎬ将AꎬB坐标代人抛物线方程可得36a-6b-a-b=0ꎬ-a-b=163ꎬ{解得a=-89ꎬb=-409.ìîíïïïï所以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89x2-409x+163.由直线x=-b2a=-52可知点C坐标(1ꎬ0).(2)解法1㊀如图5所示ꎬEMʅx轴ꎬM(mꎬ0)ꎬ则Dmꎬ89m+163æèçöø÷ꎬEmꎬ-89m2-409m+163æèçöø÷.3ΔBDE是以DE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ꎬ作BFʅlꎬ与l交于F点ꎬ所以DF=12DE.因为DE=-89m2-409m+163æèçöø÷-89m+163æèçöø÷=-89m2-489mꎬ由DF+DM=FM可得ꎬ12-89m2-489mæèçöø÷+89m+163æèçöø÷=163ꎬ整理得m2+4m=0ꎬ解得m1=-4ꎬm2=0(不合题意ꎬ舍去).图5㊀解法1图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6㊀解法2图解法2㊀如图6所示ꎬ因为点M(mꎬ0)ꎬ且lʅx轴ꎬ所以Dmꎬ89m+163æèçöø÷.当DE为底时ꎬ作BGʅDE于Gꎬ则EG=GD=12EDꎬGM=OB=163ꎬ所以12-89m2-409m+163+89m+163æèçöø÷=163ꎬ解得m1=-4ꎬm2=0(不合题意ꎬ舍去).(3)解法1㊀对于问题1ꎬ存在点Pꎬ使NPNB始终保持不变.如图7所示ꎬ因为øNOP=øBONꎬ所以当øONP=øOBN时ꎬәONPʐәOBNꎬ此时NPNB=OPON=ONOB=4163=34ꎬ始终保持不变ꎬ所以OP=34ON=34ˑ4=3ꎬ存在点P(0ꎬ3).结论:无论ON如何旋转ꎬ总存在P(0ꎬ3)ꎬ使NPNB始终保持不变.对于问题2ꎬ由问题1知ꎬNP=34BNꎬ其中P(0ꎬ3)ꎬ所以NA+34NB=NA+NPꎬ所以当AꎬNꎬP共线ꎬ即图7㊀第(3)问图当N点旋转到AP上时ꎬNA+34NB的值最小ꎬ最小值即为AP=32+62=35.解法2㊀对于问题1ꎬ存在点Pꎬ使得NPNB始终保持不变.因为ON=4ꎬOB=163ꎬøNOP=øBONꎬ所以当ΔNOPʐΔBON时ꎬOPON=NPNB=ONOB=34ꎬ所以NPNB始终保持不变ꎬ即OP=3ꎬ所以P(0ꎬ3).对于问题2ꎬ由问题1知ꎬOPON=NPNB=34ꎬ所以NP=34NBꎬ所以NA+34NB=NA+NPꎬ所以此时NꎬAꎬP三点共线ꎬ如图7所示ꎬ所以NA+34NBæèçöø÷min=32+62=35.3结束语探求定值一般是先分清问题的不变量与变量ꎬ而定值往往与这些不变量中的某些量(或它们的代数式)有关ꎬ常将一般问题特殊化ꎬ运用特殊情形(即用特殊值㊁特殊位置㊁特殊图形等)探求定值.参考文献:[1]陆丽丽.巧构造妙转化:另类线段和的最值问题[J].上海中学数学ꎬ2019(10):19-21ꎬ43.[2]孙玉军ꎬ罗勇ꎬ李圣波.2017年中考 图形的变化 专题解题分析[J].中国数学教育ꎬ2018(Z1):115-123.[3]李玉荣.三类新型最值问题的解法探究:以近年中考试题为例[J].初中数学教与学ꎬ2019(21):31-34.[责任编辑:李㊀璟]4。
中考线段最小值问题四种常见解法
方法一:利用几何性质解决问题知识点1:垂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知识点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将军饮马”问题)知识点3:利用“画圆”来确定动点问题解决最值问题运用画圆解决问题有两种情况:情况1:动点到某一定点的距离是定值(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恒等于半径)情况2:动点为90°固定角的顶点(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恒定为90°)在中考中最常用的是“知识点2”、“知识点3”方法二:利用代数法直接证明知识点1:利用配方法求三次二项式的最值知识点2:运用二次函数中顶点求最值代数方法较为常见,所以我们本篇暂时不会涉及.接下来,我们来简单看一下每个几何知识点对应的问题知识点1:垂线段最短常出现几何图形问题中,通常在初二会见到,中考中不会涉及。
例:如图,在△ABC中有一点D在AC上移动,若AB=AC=5,BC=6则AD+BD+CD的最小值为_______.分析:题目中问“AD+BD+CD”的最小值,通过图形我们可以知道“AD+CD”是定值,所以问题可以转换为求BD的最小值.那么求BD的最小值即为求一点B到某一直线AC上的最小值,所以可以利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来求解.过点B作AC垂线即可解决问题.知识点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类问题常出现在函数的大题中,考生如果函数知识不过关也不能拿到满分,因为仅作出图形别不能得出答案,还需要利用函数知识进行求点坐标.解题思路:通常做定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两个动点所在直线就做两个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与另一点与动点所在直线的交点即为动点位置。
例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3)和(2,0),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ABC的周长最小时,点C的坐标是______.分析:典型的“将军饮马”问题。
通过作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即可解决问题.例2:如图所示,直线y=x+2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 是OB的中点,D、E分别是直线AB、y轴上的动点,则△CDE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分析:本题中存在两个动点,分别是点D、点E所以我们只需要做点C关于直线AB、关于y轴的对称点即可解决问题.知识点3:利用“画圆”来确定动点问题解决最值问题例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4,BC=6,点D是边BC的中点,点E是边AB上的任意一点(点E不与点B重合),沿DE翻折△DBE使点B落在点F处,连接AF,则线段AF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分析:由翻折得到,DF=DB=3.所以点F在以点D为圆心以3为半径的圆上.连接A与圆心D,AD与圆的交点即为F'所以AF的最小值是AD-DF'=5-3=2.例2: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上两个动点,满足AE=DF.连接CF交BD于点G,连接BE交AG于点H.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AD=CD,∠BAD=∠CDA,∠ADG=∠CDG,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E和△DC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1=∠2,利用“SAS”证明△ADG和△CDG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2=∠3,从而得到∠1=∠3,然后求出∠AHB=90°.所以点H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所以以AB中点为圆心,以AB长的一半为半径画圆,连接D与圆心交点即为点H.所以DH'=OD-OH'中考中常见的求最值方法就是上面所提到的这些。
[全]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最值问题
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最值问题模型一垂线段最短如图,已知直线l 外一定点 A 和直线l 上一动点B,求A、B 之间距离的最小值.通常过点A 作直线l 的垂线AB,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即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典型例题】1.如图,在Rt△ABC 中,∠C=90°,AD 是∠BAC 的平分线,点E 是AB 上任意一点.若AD=5,AC=4,则DE 的最小值为()A. 3B. 4C. 5D. 6答案:A .当DE⊥AB 时,DE 最小,此时DE = CD,在Rt△ACD 中,根据勾股定理易得CD = 3 .2. 如图,在△ABC 中,AB=AC=5,BC 边上高AD=4,若点P 在边AC 上( 不含端点) 移动,则BP 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24/5 .如图,延长CA,过点 B 作BP'⊥CA 于点P',此时BP' 的长最小.在等腰△ABC 中根据“三线合一” 的性质可知BD = CD = 3 ,S△ABC = 1/2 × BP' × AC = 1/2 × AD × BC,可得BP' = 24/5 . (等积求距)3. 如图,点A 坐标为(-2,0),点B 在直线y=x-4 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点B 坐标为________.答案:(1,-3).如图,当AB'⊥直线y=x-4 时,此时线段AB 最短.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 kx + b (k ≠ 0),∵ AB'⊥BB',K BB' = 1,(KBB' 为直线y=x-4 的斜率)∴K AB' × K BB' = - 1 ,(两条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K AB' = - 1 ,即k = -1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 -x + b ,∵点A(-2,0)在直线AB' 上,∴ 0 = 2 + b , 解得b = -2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 -x - 2 .联立直线y = x - 4 , 解方程可得B'(1,-3).模型二胡不归问题“胡不归” 问题即点P 在直线l 上运动时的“ PA+k·PB ( 0 < k < 1 ) ” 型最值问题.问题:如图①,已知sin∠MBN=k,点P 为∠MBN 其中一边BM 上的一个动点,点A 在射线BM、BN 的同侧,连接AP,则当“ PA+k·PB ” 的值最小时,点P 的位置如何确定?解题思路:本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 k·PB ” 的大小.过点P 作PQ⊥BN 于点Q,则k·PB=PB·sin∠MBN=PQ,∴可将求“ PA+k·PB ” 的最小值转化为求“ PA+PQ ” 的最小值( 如图② ),∴当A、Q、P 三点共线时,PA+PQ 的值最小( 如图③ ),此时AQ⊥BN . 【典型例题】1.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6,且∠ABC=60°,M 为对角线BD ( 不与点B 重合) 上任意一点,则AM+1/2 BM 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3√3 .如图,过A 点作AE⊥BC 于点E,交AB 于点M' ,则AM+1/2 BM 的最小值为AE .在Rt△AEB 中,AB = 6,∠ABC = 60°,∴ AE = AB ▪ sin∠ABC = 6 × √3 / 2 = 3√3 .拓展应用:对于求“ m·PA+k·PB” 的最值,若m > k ≥ 1,可转化为“ m ( PA + k/m · PB ) ” 的最值, 此时0< k/m < 1.(1) 本题若要求“ 2AM+BM ” 的最小值,你会吗?请求解.答案:6√3 .(2) 本题若要求“AM+BM+CM” 的最小值,你会吗?请求解.答案:6√3 .AM+BM+CM 最小时,此时点M 为△ABC 的“费马点”,所以AM+BM+CM = BD = 2 × √3 / 2 × 6 = 6√3 .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2 + bx+c 的图象经过点A(-1,0)、B(0,-√3 )、C(2,0),其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 .若P 为y 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D,则1/2 PB+PD 的最小值为_______.答案:3√3 / 4 .如图1/2 PB+PD = PD + 1/2 PB 的最小值为DE,则∠PBE = 30°,可解得DE = 3√3 / 4 .。
线段最值问题——垂线段最短
1最值问题之垂线段最短【要点梳理】模型讲解如图,直线l 外一点P 与直线上的点的所有连线段中,PB 线段长度最短.【典型例题】1、如图,在菱形ABCD 中,过A 作AE ⊥BC 于点E,P 为AB 上一点,连接PE 。
若5=13BE AB ,EC=8,求线段PE 的长度最小值。
2、如图,在△ABC 中,AC=3,BC=4,AB=5,P 是AB 上一点,过点P 作PE ⊥AC,PF ⊥BC,垂足分别为E 、F,连接EF,M 为EF 的中点,求CM 的最小值。
3、如图,边长为6的等边△ABC 中,E 是对称轴AD 上的一点,连接EC,将线段EC 绕点C 旋转609得到FC,连B 接DF,求DF 的最小值。
4、如图,线段AB的长为10,C为AB上的一个动点,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 的同侧作两个等腰直角△ACD和△BCE,求DE长的最小值。
5、已知点D与点A(8,0),B(0,6),C(a,-a)是一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求CD 长的最小值。
【巩固练习】1、如图,在Rt△ABC中,∠BAC=90°,AB=5,AC=12,P为边BC上一动点,PE⊥AB 于E,PF⊥AC于F,M为EF中点,则AM 的取值范围是.2、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直线x=1和x=4上,O是坐标原点,则对角线OB长的最小值为.23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己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点A (0,-2)、点B (3m ,4m +1)(m ≠-1),点C (6,2),则对角线BD 的最小值是 .4、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是2cm ,将边AC 沿射线BC 的方向平移2cm ,得到线段DE ,连接AD 、CE .(1)求证:四边形ACED 是菱形;(2)将△ABC 绕点C 旋转,当CA ′与DE 交于一点M ,CB ′与AD 交于一点N 时,点M 、N 和点D 构成△DMN ,试探究△DMN 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求出该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B'N M A B C D E。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专题11: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最全修正版)
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例题精讲】例1、如图,等边△ABC中,AB=6,点P是BC边上一点,则AP的最小值是。
解析提示:总结:例2、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BC=4,∠ABC=45°,BD平分∠ABC,M、N分别是BD、BC上的动点,则CM+MN的最小值是。
解析提示:总结:例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1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B、C两点,与直线x=4交于点D,直线x=4与x轴交于点A,点M(3,0),点E为直线x=4上一动点,点F为直线y=﹣x﹣1上一动点,ME+EF最小值为,此时点F的坐标为。
解析提示:总结:针对训练1、如图,△ABC中,∠ACB=90°,AC=3,BC=4,AB=5,P为直线AB上一动点,连接PC,则线段PC的最小值是。
2、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a,a),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
3、在△ABC中,BD=7,AC=8,AD=10,E为AC上一点,F为AD上一点,则BE+EF的最小值是。
4、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4,AD是BC边上的中线,M是AD上的动点,E是AC边上点,若AE=1,EM+CM 的最小值为。
5、如图,△ABC中,AB=AC=13,BC=10,AD是BC边上的中线且AD=12,F是AD上的动点,E是AC边上的动点,则CF+EF的最小值为。
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DAC的平分线交DC于点E,若点P、Q分别是AD和AE上的动点,则DQ+PQ的最小值为。
7、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BC=4,∠ABC=60°,BD平分∠ABC,交AC于点D,M,N分别是BD,BC 上的动点,则CM+MN的最小值是。
8、如图,BD平分∠ABC,E,F分别为线段BC,BD上的动点,AB=8,△ABC的面积为20,求EF+CF的最小值。
9、如图,在边长为 2 的菱形 ABCD 中,∠ABC =60°,若将△ACD 绕点 A 旋转,当 AC ′、AD ′分别与 BC 、CD 交于点 E 、F ,则△CEF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几何的最值问题,主要是求一条或两条线段长度的最大(最小)值,三角形或四边形周长的最小值,对一些简单问题可以通过诸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等定理解决,综合近几年中考常见的同类考题,经常用到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1、垂线段最短2、利用轴对称3、构造三角形,巧用三角形三边关系4、巧用辅助圆5、构造函数关系。
对每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及规律,通过以下例题说明。
一、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1、如图,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C中,E是对称轴A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C,将线段E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FC,连接DF.则在点E运动过程中,DF的最小值是
二、轴对称 P Q
A'C D
A'B'C
B
P'
P'
P
B'A
B
P
A B P Q A
B
1、(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90页第18题)如图,甲、乙两个单位分别位于一条封闭式街道的两旁,现准备合作修建一座过街天桥.问:
(1)桥建在何处才能使由甲到乙的路线最短?(注:桥必须与街道垂直)
(2)桥建在何处才能使甲、乙到桥的距离相等?
三、构造三角形,巧用三角形三边关系
1、如图,正方形ABCD中,AB=8,O为AB的中点,P为正方形ABCD外一动点,且AP⊥CP,则线段OP的最大值为()A.4+4 B.2 C.4 D.6
第1题第2题
2、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上两个动点,满足AE=DF.连接CF交BD于G,连接BE交AG于点H.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
3、如图,E、F分别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边AD、AB上的两个动点,满足AE+AF=2,BE交CF于点P,在点E、F运动过程中,PA的最小值是多少?
四、巧用辅助圆
1、如图,△ABC中,∠ABC= 90°,AB=6,BC=8,O为AC的中点,过D作OE⊥OF,OE、OF分别交射线AB、BC于E、F,则EF的最小值为________
五、构造函数关系
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F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且AE⊥EF.则AF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
答案
一、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解答:法1:连接BF
法2:如图,取AC的中点G,连接EG,
∵旋转角为60°,
∴∠ECD+∠DCF=60°,
又∵∠ECD+∠GCE=∠ACB=60°,
∴∠DCF=∠GCE,
∵AD是等边△ABC的对称轴,
∴CD=12BC,
∴CD=CG,
又∵CE旋转到CF,
∴CE=CF,
在△DCF和△GCE中,
CE=CF∠DCF=∠GCECD=CG,
∴△DCF≌△GCE(SAS),
∴DF=EG,
根据垂线段最短,EG⊥AD时,EG最短,即DF最短,此时∵∠CAD=12×60°=30°,AG=12AC=12×6=3,
∴EG=12AG=12×3=1.5,
∴DF=1.5.
二、轴对称
三、构造三角形,巧用三角形三边关系1、
连接AC、BD相交于Q,连接PQ,∵ABCD是正方形,
∴AQ=CQ,
∵AP⊥CP,
∴PQ=1/2AC=4√2,
∵O为AB中点,
∴OQ=1/2BC=4,
∴OP≤OQ+PQ=4+4√2,
∴当OP过Q时,
OP最大=4+4√2。
2、
3、取BC的中点M,连接AM、PM,构造三角形APM
四、巧用辅助圆
1、解法两种①是过点O作OM⊥AB于点M,作ON⊥BC于点N,
∵∠ABC=90゜,
∴四边形OMBN是矩形,
∴OM∥BC,ON∥AB,
∴△AOM∽△ACB,△CON∽△CAB,
∴OM:BC=OA:AC,ON:AB=OC:AC,
∵O为AC的中点,
∴OM=3,
∴MN=5,
由垂线段最短,可得当OE与OM重合,即EF与MN重合时,EF最短,
∴EF的最小值为5.
②是作辅助圆
五、构造函数关系
1、设BE=x,则EC=4﹣x,先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BAE=∠FEC,则可判断Rt△ABE∽Rt△ECF,利用相似比可表示出FC=,则DF=4﹣FC=4﹣=x2﹣x+4=(x﹣2)2+3,所以x=2时,DF有最小值3,而AF2=AD2+DF2,即DF最小时,
AF最小,AF的最小值为=5.
解:设BE=x,则EC=4﹣x,
∵AE⊥EF,
∴∠AEF=90°,
∴∠AEB+∠FEC=90°,
而∠AEB+∠BAE=90°,
∴∠BAE=∠FEC,
∴Rt△ABE∽Rt△ECF,
∴=,即=,解得FC=,
∴DF=4﹣FC=4﹣=x2﹣x+4=(x﹣2)2+3 当x=2时,DF有最小值3,
∵AF2=AD2+DF2,
∴AF的最小值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