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教学设计的策略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诗歌阅读教案

小学二年级诗歌阅读教案

小学二年级诗歌阅读教案教案名称:小学二年级诗歌阅读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3.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美。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二年级学生的诗歌,如《春晓》、《静夜思》等。

2. 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3. 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

3. 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等。

3. 解析: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想象与创作: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美,并进行诗歌创作练。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阅读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

2. 诗歌朗读能力:评估学生的诗歌朗读效果,如语音、语调、节奏等。

3. 诗歌理解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4. 诗歌创作能力: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成果,关注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取适合二年级学生的诗歌。

2.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视频等。

3. 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

八、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九、课后作业1. 背诵本节课的诗歌。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练。

3. 尝试创作一首小诗,可以是关于自然、生活等方面的。

初中诗歌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初中诗歌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主题思想的拓展:结合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主题思想,拓宽其视野和认 知。
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意象、意境的营造
语言的音乐美和视觉美
Part Leabharlann hree教学方法诵读法
定义:通过朗 读和背诵来培 养语感和提高 阅读能力的教
学方法。
作用:有助于 理解诗歌的意 境和情感,培 养语言感知和
解析方法:通过朗读、想象、联想、比较等方法,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从而更 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诗歌主题的分类:爱情、友情、亲情、自然、历史等
思想感情的把握:通过意象、意境、语言等手段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主题思想的提炼: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出主题思想和观点,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诵读、赏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和审美水平,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Part Two
教学内容
精选诗歌篇目
注重诗歌的艺术性和审美价 值
选择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的 诗歌
篇目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 映不同风格和流派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定义:利用多 媒体技术辅助 诗歌阅读教学
的方法
目的:通过多 媒体手段,激 发学生学习兴 趣,提高诗歌 阅读教学的效

实施方式:利 用PPT、视频、 音频等多媒体 资源,引导学 生理解诗歌的
意境和情感
优势:直观生 动,能够丰富 学生的感官体 验,加深对诗 歌的理解和记

Part Four

浅析立足核心素养的《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策略

浅析立足核心素养的《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策略

浅析立足核心素养的《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策略一、教学设计整体构想《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组诗,共五首(一本做六首),第三单元选的是《归园田居》(其一·少无世俗韵)。

主题是“归隐”。

荣格说,人在进化中,大脑携带着人类所有历史,即集体性的“种族记忆”,这些“种族记忆”被凝固在大脑结构之中,形成了各种“原型”。

“归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原型”,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花源。

初中教材选入了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桃花源记》,加上补充篇目(《归园田居》(其一)也有可能作为补充篇目在初中学过了),学生对陶渊明知之甚多,因此,如果只从内容分析、手法鉴赏上学习《归园田居》(其一),就有些简单了,而且重复性的学习容易让思维窄化。

如何讲解《归园田居》(其一),才能推陈出新,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聚焦核心素养呢?《归园田居》共五首,自成一体。

教学设计可以将初中篇目、《归园田居》的五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整体鉴赏,以陶渊明的思想为核心,通过探究形成对陶渊明思想流变的认知闭环。

教学整体设计:1.将《饮酒》(其五)、《归园田居》(五首)、《桃花源记》印发给学生,自学,诵读,理解文意。

2.探究的问题:(1)你喜欢陶渊明吗?将理由用散文化文字写出来。

(2)以《归园田居》为例,试着探究陶渊明的作品,写的到底是生活的真实,还是艺术的虚拟?是田园的孤寂,还是心境的欢愉?是诗意的栖居,还是无奈的独处?二、我们是那么的爱着陶渊明试问,谁不爱陶渊明?鲍鹏山对庄子的喜爱到了“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地步,我们阅读陶渊明也会经常被吓到。

在世俗的官场与清洁的自我这一两难选择中,陶渊明清醒、理智而又决绝,当他吟诵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拂袖而去时,我们真的被惊吓出一身冷汗,尬在那儿无地自容。

我们的愤世嫉俗在陶渊明面前,灰飞烟灭不值一提,只是图一时之快的过嘴瘾,哪能与勇武勇毅勇敢的陶渊明相比?我们翻阅陶渊明,总会被深深吸引,你看他那误入桃源的真淳,他那环堵萧然的世俗,他那采菊悠然的超脱,他那种豆南山的辛苦……这一切所呈现的丰富、博大、真实,把我们拨弄得手足所措。

王荣生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王荣生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互动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诗歌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理解诗歌的内涵
互动问答: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和回答问题,深入探讨诗歌的细 节和意义 互动创作:学生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进行创作或改编,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
05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介绍王荣生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诗歌语言分析
语言特点:分析王荣生诗歌的 语言特色,如用词、句式、修 辞等。
节奏与韵律:分析王荣生诗歌 的节奏感与韵律美,理解其对 诗歌表达的作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意象与意境:探讨王荣生诗歌 中的意象选择与意境营造,理 解其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语言与文化:探讨王荣生诗歌 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理解 其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
THANK YOU
汇报人:XXX
06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参与度:评 价学生在课堂上 的参与程度和互 动情况
思维活跃度:评 价学生在课堂上 的思维活跃度和 创新性
语言表达:评价 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和口头表达 能力
课堂纪律: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的 纪律表现和学习 态度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学生作业提交的准时性 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正确率 作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作业中反映出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 语言特点
掌握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 与技巧
感受诗歌的美感和艺术魅 力,培养审美情趣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 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

03
教学内容
诗歌背景介绍
介绍王荣生的生平事迹和创作 背景
介绍王荣生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初中诗歌阅读教案

初中诗歌阅读教案

初中诗歌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分析诗歌的结构、情感和主题,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诗歌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等。

2. 诗歌的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

3. 诗歌的情感和主题: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色彩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结构、情感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基本特点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独特魅力。

3. 诗歌结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结构,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整体布局。

4. 情感和主题讲解:教师讲解如何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色彩和主题思想,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5. 实例分析:教师可以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让学生通过自主分析、讨论等方式,实践所学到的鉴赏方法。

6. 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诗歌阅读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诗歌阅读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结构、情感和主题的理解能力。

3. 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4. 学生对诗歌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诗歌文化。

儿童诗组诗阅读教学设计

儿童诗组诗阅读教学设计

儿童诗组诗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儿童诗歌是儿童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诗歌能够培养儿童的情感、观察和想象力。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儿童诗组诗阅读教学方案,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诗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1. 理解和欣赏多种类型的儿童诗歌;2.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技巧,包括押韵、节奏和意象等;3. 培养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4. 增强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

三、教学准备1. 确定适合儿童的诗歌数据库,收集不同类型的儿童诗歌;2. 准备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和音响等;3. 提前印制相关教材和辅助阅读材料;4. 教师自身对儿童诗歌进行充分研究和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绘有动物图案的图片,引发学生的观察和联想,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进而引入儿童诗的概念,并与学生分享儿童诗歌的魅力。

2. 主体教学(1)阅读与赏析使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儿童诗歌,并分层次进行阅读。

教师可通过声音、节奏等元素,使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美感。

辅助材料可以提供相关诗歌的背景信息,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2)诗歌创作学生在学习不同类型的儿童诗歌后,通过引导教师提供特定的创作主题,让学生尝试自己动笔创作一首儿童诗歌。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级别的创作任务。

(3)分享与交流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诗歌进行分享,并相互欣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个人对于不同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集体讨论,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儿童诗歌阅读和创作。

可以让学生通过简短的写作,表达他们对于儿童诗歌的理解和收获。

教师也可进行针对性的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为了深化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和鉴赏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学馆、图书馆或儿童艺术展览。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举办的诗歌朗诵、创作比赛等活动。

小学语文诗歌欣赏教案

小学语文诗歌欣赏教案

小学语文诗歌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诗歌,诗歌的特点以及它的作用;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欣赏和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并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形象等;2.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欣赏诗歌感受美的力量;3.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种形式的诗歌作品,并保证其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2.准备投影仪或黑板,用于展示诗歌内容以及相关图片或视频;3.准备纸、笔以及其他创作工具,用于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首悦耳动听的诗歌音乐,或者读一首名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

2.了解诗歌(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诗歌,并简单解释其特点,如韵律、节奏、形象等。

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欣赏、感受其中的美。

3.诗歌欣赏(30分钟)教师选择一首适合学生年龄的诗歌作品进行欣赏。

教师可以先朗读全诗,然后分段解读诗句中的意思与形象,并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的感受和想法。

随后,教师可以播放配乐或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与体验。

4.诗歌创作(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教师可以设定主题或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由诗的形式,也可以选择规定的诗歌格式进行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分享与展示(15分钟)学生可以自愿展示自己的创作,或者选择一些优秀的诗歌进行朗读。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优秀的作品进行点评,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6.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诗歌的特点和欣赏技巧。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诗歌创作和欣赏。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的重难点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的重难点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的重难点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诗歌的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诗歌是一种充满艺术魅力和个性色彩的文学形式,它常常能够触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由于诗歌的形式多样且抽象深奥,教师在进行诗歌阅读教学设计时常会遇到一些重难点。

本文将探讨诗歌阅读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法。

一、语音韵律的教学诗歌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其语音韵律对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至关重要。

然而,学生对于语音韵律的感知和运用常常存在困难。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解决这一难点。

1.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对于诗歌韵律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结合音乐、舞蹈等多种感官刺激方式,帮助学生体验诗歌的韵律之美。

2. 规律梳理:将诗歌的语音韵律规律进行梳理,并通过比较不同诗歌的韵律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韵律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规律进行自主创作。

3. 口型训练: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提高口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可以进行课堂朗读、合唱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诗歌在声音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二、意象与写意的理解诗歌常常以其丰富的意象和写意引人入胜,然而,学生对于意象与写意的理解往往存在困惑。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解决这一难点。

1. 图像辅助:通过投影、图片展示等方式,将诗歌中的意象展现给学生。

通过观察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象的构建方式和作用。

2. 情感导入:通过相关的情感导入,让学生与诗歌中的情景产生共鸣。

可以采用故事情节、音乐等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义。

3. 潜意识培养: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诗歌意象的可能涵义,并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创造。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解读诗歌的内在含义。

三、文化背景的解读诗歌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其中常常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地理和社会文化信息。

然而,由于学生对于文化背景的了解有限,导致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解读存在困难。

初中诗歌的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诗歌的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诗歌的对比阅读教学设计引言:诗歌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比阅读不同诗歌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本文将设计一种初中阶段的诗歌对比阅读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够:1. 掌握不同诗歌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2. 比较和分析不同诗歌作品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3. 培养对诗歌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4. 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例如:古诗、现代诗、抒情诗等;2. 建议选择主题相似、情感共鸣的诗歌进行对比阅读。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并解释对比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步骤二:选择诗歌从课本或其他文学作品中选择两首或更多的诗歌作品,确保主题和情感互补或对立,便于进行对比分析。

步骤三:诗歌欣赏1. 教师先导读一首诗歌,注重朗读的语调和感情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2.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意义和形象,提醒他们注意诗歌的押韵、节奏以及修辞手法。

步骤四:对比分析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两首不同的诗歌进行对比阅读;2. 引导学生讨论两首诗歌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包括主题、情感、语言风格等;3. 鼓励学生结合作者的背景和社会背景分析诗歌的创作动机和情感表达。

步骤五:个人思考和写作要求学生根据对比阅读的体验和收获,写一篇个人感想或评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对比阅读的过程;2. 不同诗歌作品的区别和共同点;3. 深入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四、评估方法1. 课堂参与度:倾听学生的讨论和观点,鼓励积极参与;2. 书面作业:评价学生个人思考和写作的能力,包括对比分析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

五、拓展延伸1. 邀请诗人或文学爱好者来校进行讲座或交流,增加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和兴趣;2. 组织诗歌朗诵和演讲比赛,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3. 定期推荐优秀的诗歌作品给学生,鼓励他们广泛阅读和欣赏。

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在语文教学中,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丰富的意象和押韵的特点,对学生的情感与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面临着如何设计有效的诗歌阅读教学以及如何对教学进行反思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并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反思。

一、诗歌阅读教学设计1. 阅读前的导入在引入诗歌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者视频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讲解一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 分析诗歌结构在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之前,重要的一步是分析诗歌的结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押韵方式、行与行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诗歌的节奏感等。

通过分析结构,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诗歌的美。

3. 解读诗歌主题与意境一旦学生掌握了诗歌的结构,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深入解读诗歌的主题与意境。

通过让学生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隐喻或者象征等,引导他们发现诗歌展示的思想和情感内涵,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 比较不同诗人或诗歌间的异同为了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诗歌,可以引导他们比较不同诗人或者不同诗歌间的异同点。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不同诗人的个人风格、创作主题以及诗歌的不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5. 创作个人诗歌在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鼓励他们尝试创作个人的诗歌作品。

通过自己的创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验诗歌的美,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诗歌阅读教学的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诗歌阅读教学的效果进行反思。

首先,要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即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并欣赏诗歌的美。

如果目标没有达成,教师需要找出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2.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反思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合理。

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是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表达?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整本诗集阅读教学计划

五年级整本诗集阅读教学计划

五年级整本诗集阅读教学计划
目标
- 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
-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
- 选择适合年龄段的整本诗集进行阅读
- 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诗集中的诗歌
- 呈现不同类型的诗歌,如抒情诗、叙事诗、讽刺诗等
-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 给予学生写作任务,鼓励他们使用所学的诗歌元素进行创作
教学策略
- 找到适合学生年龄段和能力水平的整本诗集,如《卜算子》、《月下独酌》等
- 让学生多次阅读和分析同一首诗歌,强化他们的理解力
- 引导学生借助朗读、表演等形式来理解诗歌情感和意义
- 通过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
- 意见反馈: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以不断改进教学
- 考核方式:选择性选择理解题、朗读、创作等方式进行测评,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结
通过本次诗歌阅读教学,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对文学有更深
入的理解和欣赏,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认知水平。

现当代诗歌的教学设计

现当代诗歌的教学设计

现当代诗歌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课主要面向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诗歌的阅读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本课将重点介绍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对诗歌的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和创造力;4、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中国现当代诗歌概述(30分钟)介绍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包括现代派、朦胧诗、口语诗等流派,以及这些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2、诗歌鉴赏基本方法(20分钟)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形象思维、意象分析、情感体验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和演示。

3、具体诗歌作品分析(40分钟)选取几首典型的现当代诗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鉴赏方法去理解和欣赏诗歌。

同时,通过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4、学生互动与讨论(10分钟)让学生自由提问和讨论,针对他们在阅读和理解诗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5、课堂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布置相关作业,包括阅读指定的现当代诗歌作品,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现当代诗人或作品的短文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将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

将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初中现当代诗歌教学设计研究初中历史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以《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为例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幼儿园儿童诗歌朗读教案与诗歌鉴赏活动方案

幼儿园儿童诗歌朗读教案与诗歌鉴赏活动方案

幼儿园儿童诗歌朗读教案与诗歌鉴赏活动方案在幼儿园教育中,诗歌朗读和鉴赏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诗歌,孩子们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审美情趣。

设计一份既有趣又有效的诗歌朗读教案和鉴赏活动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案设计、活动方案和个人观点三个方面,为大家共享如何打造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教案设计1. 朗读教案① 目标:培养儿童朗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② 内容:- 选择适合幼儿园儿童的诗歌,例如《小兔子乖乖》、《捧一把稻穗》等。

- 分段朗读,引导孩子掌握语调和节奏。

- 利用角色扮演或道具辅助,增加趣味性。

- 鼓励孩子加入动作或表情,增强互动和参与感。

2. 鉴赏教案① 目标:培养儿童审美情趣,引导他们欣赏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② 内容:- 选择富有想象力和幻想性的诗歌,如《月亮船》、《采蘑菇的小姑娘》等。

- 借助图书、图片等辅助材料,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 引导孩子们自由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二、活动方案1. 诗歌朗读比赛① 活动内容:举办诗歌朗读比赛,鼓励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朗读表达能力。

② 活动流程:- 组织孩子们集体朗读几首经典诗歌,增加气氛。

- 分阶段进行朗读比赛,设置初赛、复赛和决赛等环节。

- 评委老师要重视孩子的表达能力、语音语调以及情感表达。

- 为优胜者颁发奖品并进行表彰,鼓励他们更好地参与诗歌朗读。

2. 诗歌鉴赏展示① 活动内容:举办诗歌鉴赏展示,展示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② 活动流程:- 孩子们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或小品表演等形式展示对诗歌的理解。

- 活动现场设置诗歌鉴赏区域,让家长和其他师生参与欣赏。

- 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评选,鼓励他们进行更多创意的表达。

三、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幼儿园阶段的诗歌朗读和鉴赏活动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热爱。

教师在设计教案和活动方案时,可以多多借鉴孩子们的兴趣和想法,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魅力。

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方案

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方案

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方案一、引言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然而,由于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层次的意义,许多学生对诗歌阅读常常感到困惑和无趣。

因此,本文将针对中学生的诗歌阅读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以及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二、设计方案1. 理论知识教授在诗歌阅读教学之初,可以通过课堂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师可以讲解韵律、格律、修辞手法等相关知识,以增加学生对诗歌的了解。

同时,也可以通过介绍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

2. 视觉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或幻灯片展示,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图片和配乐等方式,将诗歌的氛围和意境呈现给学生。

通过视觉辅助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艺术魅力,从而提高阅读的参与度。

3. 诗歌欣赏安排适合学生年龄和文化背景的诗歌作品进行集体朗读。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通过欣赏他人的朗读,学生们能够体验到诗歌的表演性和表达力,进而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4. 创作诗歌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写作的形式进行。

教师可以提供合适的题材和形式,引导学生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通过创作,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诗歌的构建过程,加深对诗歌结构和语言运用的理解。

5. 诗歌分析选取经典或权威诗歌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解读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探究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和内涵。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诗歌作品的分析,促使学生对诗歌风格和流派的理解。

6. 诗歌分享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分享给其他同学,可以通过口头朗读或书写形式进行。

同时,也可以开展诗歌分享交流会,让学生通过互动的方式,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思考,还能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三、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方案,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及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初中古文诗歌阅读教案

初中古文诗歌阅读教案

初中古文诗歌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文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体裁、韵律、意象等;培养学生阅读古文诗歌的能力,能够理解、欣赏古文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古文诗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文诗歌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文诗歌的基本知识:诗歌的体裁、韵律、意象等。

2. 古文诗歌的阅读方法:如何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主旨等。

3. 选取适当的古文诗歌进行教学,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古文诗歌的历史地位、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古文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体裁、韵律、意象等,为学生阅读古文诗歌奠定基础。

3. 阅读指导:教师示范如何阅读古文诗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如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主旨等。

4.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古文诗歌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交流。

5. 诗歌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文诗歌,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文诗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古文诗歌阅读理解的能力。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对古文诗歌的态度和兴趣。

五、教学资源1. 古文诗歌教材: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古文诗歌教材,如《古诗十九首》等。

2. 教学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古文诗歌的背景资料、解析等,为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用时45分钟。

初中诗歌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初中诗歌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初中诗歌阅读教学设计策略诗歌是文学的瑰宝,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思维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初中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常常遇到困惑和挫折。

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有效地开展诗歌阅读教学,以下是一些设计策略与建议。

一、创设情境引入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诗歌。

例如,在阅读《登鹳雀楼》时,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与雀楼相关的图片,或者播放一段与雀楼有关的音频或视频素材。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迅速进入诗歌的主题,提早建立起对诗歌的感知和情感共鸣。

二、预测猜测策略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常常会遇到生词、难句和引申意义,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可以采用预测猜测策略。

在学生初次接触诗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题目、诗歌的结构和排版等元素来推测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义。

例如,在学习《望岳》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题目、浏览诗歌的排版,并发表他们对于诗歌内容的猜测。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还能给学生一种参与感,激发他们主动探索诗歌的欲望。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了解决初中学生缺乏背景知识和想象力的问题,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音频、视频等资源,将诗歌与图像、声音、动作等相结合,以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知和理解。

例如,当学习《静夜思》这首诗时,可以播放与诗歌内容相符的音频,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四、情感热读策略诗歌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因此,在诗歌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利用默读、朗诵和合唱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情感热读。

例如,在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诵,营造出强烈的离别情感氛围,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五、创作与分享为了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分享。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或分享会,让学生互相欣赏和点评彼此的作品。

语文四个策略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四个策略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四个策略单元教学设计策略单元是教学中用于帮助学生掌握特定文学技能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下面将介绍四个策略单元的教学设计,包括诗歌鉴赏、阅读理解、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一、诗歌鉴赏策略单元1. 目标:通过诗歌鉴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2.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优美的诗歌朗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诗意和修辞手法。

(3) 阅读:教师选择一首经典诗歌,让学生读诗并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4) 分析:教师指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歌的意义,包括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和形象的描绘等。

(5) 总结: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并进行讨论。

(6) 拓展:教师可以继续介绍不同类型的诗歌,让学生拓展诗歌鉴赏的视野。

二、阅读理解策略单元1. 目标: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导入: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包括快速浏览、关键词标记和细节理解等。

(3) 阅读:教师选择一篇文章,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然后进行细节理解和主题分析。

(4) 提问: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分析: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运用和作者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6) 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阅读理解技巧。

三、写作技巧策略单元1. 目标:通过写作技巧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作文片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导入: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包括构思、组织和表达等。

(3) 练习:教师为学生布置写作练习,包括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等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

二年级组诗阅读教学设计

二年级组诗阅读教学设计

二年级组诗阅读教学设计引言:在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通过诗歌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审美能力以及情感体验能力。

本篇文章将对二年级组诗阅读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在教学初期,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以下是二年级组诗阅读的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4. 能够理解、朗读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

5. 学会利用语言、声音和表情等方式进行诵读。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在二年级组诗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多样化的诗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儿童诗歌、民间诗歌等。

以下是一些示例诗歌:1.《小蝌蚪找妈妈》2.《梦想的火焰》3.《星光和我》2.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通过朗读引入:教师可以先读一首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词语的美感。

2. 词句解读:教师可以将诗歌中一些生僻的词句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

3. 情感体验: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并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4. 身体表达: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声音、表情等方式进行诵读,加深对诗歌的感悟。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安排3.1 热身活动在每节课开始时,设置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例如快速朗读一段简短的诗句,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2 诵读与欣赏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诗歌进行诵读。

教师可以先展示诗歌的书面形式,然后由教师示范诵读,学生跟读,并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3 互动讨论与感悟在学生进行诵读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理解与感悟。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歌的图片和词语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触等。

3.4 创作与分享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小组或个人创作的活动。

诗歌的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诗歌的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诗歌的对比阅读教学设计诗歌是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过精炼的语言和艺术的表达手法,传递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对比阅读是一种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设计一节针对诗歌的对比阅读教学课程,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欣赏诗歌的美。

【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朗读优秀诗歌、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等方式。

【目标设定】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1. 学会通过对比阅读,发现诗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3.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对比阅读示例】选择两首或多首主题或风格相异的诗歌,进行对比阅读。

比如,选取一首抒情诗和一首现代诗进行对比。

在学生阅读每首诗歌之前,可以先带他们了解诗歌的背景和诗歌的特点。

【问题引导】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例如:1. 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怎样体现出来的?2. 诗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 这首诗歌与你的经历或情感有什么关联?【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或者通过全班展示的方式进行集体分享。

【情感体验】通过一些情感体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魅力。

例如,可以邀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或者通过音乐、绘画等形式来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创作写作】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作,可以给予一定的主题或限制,例如:以喜欢的诗歌为灵感,写一首自己的诗歌;以对比的角度,写一篇对两首诗歌的比较与评述等。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对比阅读的价值。

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这堂课中获得的收获和体会。

【作业布置】为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布置一些相应的作业,例如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评论等。

通过上述的课程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黄莺吟教学设计

黄莺吟教学设计

黄莺吟教学设计黄莺吟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其有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的特点,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如何对黄莺吟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作能力,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效果?下面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课程目标和教学策略(1)课程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诗词鉴赏的重要性,领悟文化精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2、通过对黄莺吟的阅读,学生能够了解诗人在自然中的感悟,进一步增强生态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欣赏文学、创作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阅读水平。

(2)教学策略:1、引导式教学法:通过带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交际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对话中自主领悟文化内涵。

3、活动式教学法:请学生朗读诗句、模仿创作等互动形式,培养学生创作算力和阅读能力。

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1、导入环节引入课题:请学生发表自己对春天的想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渴望,让学生进入黄莺吟的阅读氛围。

2、简单阅读请学生默读黄莺吟,理解诗词大意,如有生字生词,老师可先进行解释。

然后,请几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大意表达出来。

此时,老师要鼓励学生不要过早扣诗人的境界、意志和情感。

告诉学生细品诗意,要就事论事,先领会表面意义后,达到深入阐释。

3、情景描写通过描述黄莺吟的场景,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美丽和意义,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可以将课堂改为户外,将黄莺吟引入自然环境,通过观、听、问、言、游,让学生感知和体验自然环境的美丽。

4、诗句创作请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用诗句的形式表达出来,模仿诗人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与春季相关的五言绝句。

5、朗诵展示请几名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由其朗诵自己的诗句,同时,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给予建议和指导。

三、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后阅读黄莺吟全诗,并写出自己对黄莺吟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以及对文化、环境和自然的认识和看法,体现对诗人的深入理解和创作思维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的策略首先,这是人类情感本能的需要。

为什么所有民族最古老的文学都是诗歌?因为诗歌原本是内心的歌唱,是生命节奏、内心节律的相呼应,具有强烈的内在节奏与旋律。

“诗”与“歌”原本一体,最初甚至是诗歌、音乐、舞蹈的三位一体。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理解为什么自南北朝到唐代人们始终热衷于从音韵、格律的角度展开对诗歌的研究,为什么宋代的词牌、元曲的曲牌,均从节奏与旋律音乐性入手变革诗歌。

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即便不从思想内容上看,单看其韵脚、节奏、气势乃至虚词,均有酣畅痛快之感!其次,诗歌还是人性的需要。

人性向最细腻、最深厚、最高尚、最美丽处发展需要借助诗歌。

诗歌确保人性与世界的联通。

海德格尔醉心于荷尔德林诗歌研究:人类理性觉醒以来,过分的理性制造了逻辑严密的世界,并以语言显示这一世界。

人们用语言认知并思考表达这一世界时,给万物命名并且使万物只以名称显示。

语言使人类丧失了对世界的直接感受力,使得人类只能够以概念代替事物,以逻辑代替感情。

诗歌,是对现代理性社会这一弊端的拯救。

[1]最后,诗歌是语文教育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如此规定中学诗歌教学的基本目标: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中学语文教育有两大基本目标:实用与文学教育的协调发育。

文学艺术的极致是诗歌,被誉为文字与灵魂之舞的诗歌,必然成为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的重要文体。

一、诗歌的体式特征诗歌是一种以凝练的语言抒发情感的文学文类。

其主要特点是:①语词凝练;②结构跳跃;③富于节奏和韵律。

诗歌以抒情为主,但有些诗歌也包含叙事成分。

根据抒情和叙事元素在诗歌中比重的不同,人们将诗歌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根据是否遵守格律规范这一标准,诗歌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白话诗)。

[2]1.古体诗体式特征古体诗古朴、凝重,形式自由。

这类诗歌具有较强的散文化特征:语序平直,意脉连贯清晰,只要在诗句间加上少许虚词即成散文。

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古体诗意脉连贯自有其缘由。

因为古体诗一般篇幅较长,如果没有一以贯之的意义脉络,将为读者阅读带来困难。

而意脉连贯这一特点,就成为古体诗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例如,有教师教学《将进酒》,就用几个问题梳理了全诗脉络[3]:李白劝谁喝酒?李白劝朋友怎样喝酒的呢?李白自己怎样饮?李白为何如此豪饮狂饮?这些问题逐层深入,很好地展示了诗歌的内在层次,符合古体诗意脉连贯的特征。

2.格律诗体式特征格律诗自南朝齐梁肇始而成熟于唐代,形成了一整套精致周密的结构。

[4](1)在语音序列上,格律诗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性,对中国诗歌的音声序列进行了整体设计,通过字与字、语与句(包括声调与韵脚)之间的变化,设计出一套声律样式,具体规定诗歌中每一个字的声韵调,使诗歌显现出铿锵抑扬、变化和谐的节奏之美,从而实现了“诗”与“歌”的合体。

事实上,汉语中的四声平仄通常都暗含情感指向或意义内涵。

例如,近代人谢云飞曾在其《文学与声律》一书中论及平声清扬平和,仄声急促凄切。

开口呼有欢快妖娆意义,微灰韵有气馁抑郁之感。

而王力《汉语史稿》亦称音韵与意义相关。

赵元任解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四句诗如果用当时的语言来读,“折”与“雪”是迫促的入声字,“来”与“开”是流畅的平声字。

这种迫促与流畅的变化,从语音暗示冰天雪地到春暖花开的转变与分野,表明“韵律象征着内容”。

(2)在意义结构上,格律诗的对仗句式成为一首诗意义展开的普遍样式。

对仗与声律是近体诗的基本要素。

对仗是诗歌意义展开的普遍样式,是阴阳二元对立思维支配下的华人审美趣味。

对仗的实质是将不能同时映入视野的事物并列成开阔的视觉图像,不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并举成为重叠的意象。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将东方、西方、天上、地上四个方位的景物聚集在一个对句之中,造成视觉空间的辽阔博大之感;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则体现了时间关系的位移;“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则是情感意义的曲折与对比。

(3)在句型规范上,格律诗以律诗为代表,以“散行—对仗—对仗—散行”的次序,形成了一组对称而又错综变化的整齐句型,以八句为一个周期,形成一个基本的体验世界的过程。

3.白话诗体式特征白话诗指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打破旧诗格律、不拘字句长短、用白话写作的诗歌。

白话诗具有平易自然的特点。

分行是白话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古典诗歌没有分行意识,白话诗歌的分行源自西方。

诗歌的分行不但是对诗歌语句的分割,也体现了诗歌节奏的变化。

分行使诗意停顿,能够变缓或中断节奏,是一种强调语意的技巧方法。

白话诗在表现手法上也有独特之处,大量运用隐喻与反讽已成为白话诗的重要特点。

白话诗的意蕴因此丰富,弥补了早期过于直白浅显的弊端。

二、诗歌阅读教学设计1.确定诗歌教学的基本内容学生阅读诗歌主要的困难是没能掌握符合诗歌文体相应的阅读方法。

这些阅读方法应该成为诗歌教学的基本内容。

据此,有研究者确定了如下诗歌教学的基本内容[5]:(1)分拆诗句。

分拆诗句就是按句子结构拆解诗歌文本中的语句,深入了解句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句中各意象的内涵,直到能够分析诗句与主题的关系为止。

拆分诗句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词义解析。

遇到不易理解的诗句,教师应指导学生关注其中词语的含义,尤其要关注一些反常规使用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体现出作者的匠心。

如杜甫《望岳》中的“阴阳割昏晓”一句,“割”字就显得相当突兀。

由于这一词语在句子中组合得异乎寻常,使得读者不得不仔细体会其特别的含义,最终体会到诗人试图传达这样一种感受:泰山如刀片一般,将空间分为两个明暗迥异的区域。

此外,诗歌中的虚词往往具有语义承转等功能,也有助于理解诗歌句意以及主题。

例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我想(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括号中这些几乎从未出现于古典诗歌的虚词虚字如“当然是”、“定能够”等,明确表达了诗人的思索与判断,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思路与感情。

[6]二是语法解析。

省略与错综,是古典诗歌在语法层面上的主要特征。

古典诗人试图通过成分省略这一方式实现自己的表达效果。

而成分省略之所以具有这一作用乃是由于汉字本身具有意义和形象,可以脱离句法结构而独自显示内容。

例如,表示时空位置的介词“于”的省略,虽然模糊了时空位置,但却拓展了诗歌广阔的时间空间;主语代词的省略,则使诗句视觉角度模糊产生蒙太奇般的效果;判断系词“乃”、句尾虚词“乎”、“也”、“焉”等成分的省略,使诗句从“直线的叙述”变为“并列的组合”,为读者的联想提供了丰富的空间。

例如,“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两句,不仅省略了介词“在”,方位词“上”,还省略了谓语动词“吹”“立”等,但这些省略反造成了诗句丰富的意义交织:既可以理解为“微风(吹动)岸(上)细草”,也可以理解为“微风(吹拂)着(长满)细草(之)岸”,还可以理解为“岸(上的)细草(在)微风(中轻摇)”。

中国古代诗人还尽可能追求字词的错综,尽可能使句式变化,以便把诗歌语言和散文语言的距离拉开,形成特有的表达效果。

词汇的错综组合,使得诗境变得更加朦胧,更加曲折多变,意蕴复杂。

20世纪兴起的中国白话诗还有一个语法自觉的时代背景。

五四以后的白话诗人不再像古代诗人那样完全依据语感写作,而是凭借清醒的语法意识来组织诗句。

因此,阅读新诗更需要借助语法来理解有关诗句。

在新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诗句中的中心词、修饰语、词类活用等是否具有特别意义及效果,引导学生借助分析句子成分促进对诗句的理解。

三是句间关系解析。

诗人经常通过打乱句与句之间逻辑链条的方式促使诗句之间出现“跳跃”,“跳跃”间的空白可使诗歌充满张力。

古典诗词通常运用平行呈现一组意象来营造“跳跃”,如“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

白话诗则多采取句内通顺、句间难“通”的方式形成“跳跃”,于是形成了白话诗的一大特点:分开看每一句可以理解,合起来却常常难以诠释。

此时,必须通过研究句间结构,通过研究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研究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等方式来促进对诗句的理解。

(2)意象赏析。

诗歌教学还需要引导学生赏析意象。

对诗歌意象的赏析通常有如下途径:一是了解意象的整体情感倾向。

诗歌意象是外在事物形象与诗人内在情意的交融。

外在事物在人们生活经验中通常具有或正面或负面的情感倾向,这一事物成为诗歌意象后依然保留着原有的情感倾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青山”、“大树”的感受通常是正面的,因此,诗歌中的“高树”、“青山”意象基本上也是正面的;同样,闻一多诗歌《死水》中的“死水”意象令人反感也是有其生活基础的。

所以,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意象,是诗歌解读的主要方法之一。

二是关注特殊意象。

意象在文本中的形象与色彩如果和通常的理解有差异,就需读者特别予以关注,因为诗人所创造的这一独特意象可能具有某种特别的意义。

例如,舒婷《致橡树》一诗用男性化的“木棉”意象来指代恋爱中的女性,就与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木棉的感受有所不同。

通常,木棉因为具有坚贞不屈、屹立不倒的特点而被人们称为英雄树,但诗人在诗中却用以指代女性,这就表明了这首诗主要不是写爱情的甜蜜、温馨和浪漫,而是在赞美爱情的坚贞与伟大。

三是分析意象的组合。

看诗人如何修饰意象,看意象与什么词语搭配,理解作者凸显意象的哪一方面……如分析郑愁予《错误》一诗中“等在季节里的容颜”与“莲花的开落”几组意象的修饰、搭配,就有助于理解与欣赏诗歌。

四是分析意象群,把握诗歌结构。

诗歌通常由一组意象构成,这些依据一定关系组成的意象就是意象群。

意象群使诗歌结构变得严谨,还可以使读者突破诗歌的线性关系,从而对诗歌作跳跃式欣赏。

意象群大致有如下几类:“从属关系意象群”:由一个意象统摄全局,在其下衍生其他同类意象。

如闻一多《死水》一诗,在“死水”意象下衍生出诸多意象。

“连锁关系意象群”:由不同种类的意象组成,表现事物的不同过程、步骤或阶段。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就是如此,诗人用手掌逐一摸索祖国的山山水水,抚摸自己的亲人、战友、土地和土地上的断壁残垣,完全按照抚摸的先后过程组织起诗歌意象。

“并列式意象群”:如“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就采用了“名词性并列”式的意象群,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了一种浸染着感伤的别样的意味。

需要注意的是,意象群并不是诸多意象的简单堆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