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学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身心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学科学m。研究对象是胎儿至青春期(18岁)的儿童。研究内容包括: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先天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等;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及具体方法,尽可能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儿科学研究目的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近年来儿科学完成了从单纯临床儿科到儿童医学(广义儿科学)的历史演变。儿童医学不再是以成人医学为主的医学架构中的一个小小的年龄分支,它是以生长发育为主线的生命过程的医学。
1国内外儿科学专业新进展
上世纪医学领域内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应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现等高科技成果相继呈现,展示了人类科研思路的发展和方法学上的开拓进取,也预示新世纪儿科学大发展的美好前景。当前儿科学发展面临新挑战、新机遇,也迎来了深化、提升、发展的大好局面。保障儿童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是全社会对儿科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儿科工作的价值取向和学术取向。
新诊断技术的涌现
代谢组学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发展,基础医学生物学科给医学诊断领域带来新的曙光。进入新世纪,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遗传生物学相关技术的应用对儿科领域疑难杂症的诊断更加深入,成为儿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近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生物学的整体复杂性以及基因构成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而对这些交互作用的理解已经不能单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或转录组学水平去揭示。关注生物分子之间途径及网络的动态变化和关系的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或整体系统生物学(global systems biology),则通过研究DNA、RNA、蛋白质和代谢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整合各种生物信息,从全局反映遗传背景和所处环境对生物个体的作用
和影响。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由Nicholson等12于1999年提出以来,迅速发展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药物开发、毒性评价、环境评价、生理学、功能基因组学、个性化治疗、营养学等科学领域。目前代谢组学在临床的研究尚未大量开展,特别是在儿科领域。尽管目前代谢组学在临床研究不多,但在疾病诊断及治疗策略发展方面均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贯穿于近乎所有的儿科疾病研究领域H ,从饮食的影响、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发现、疾病分型及严重程度的判断、疾病的预后、疗效的评价到疾病分子机制的探寻。
分子影像学的发展:电子学与计算机技术驱动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儿科医学影像技术步入一个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由单纯反映宏观结构向功能成像、分子成像、基因成像等多领域扩展,在某种意义上其发展趋势代表着医学发展潮流中的热点问题,对儿科疾病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分子影像学是运用影像学手段显示组织水平、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特定分子,反映活体状态下分子水平变化。因此分子影像学是把分子生物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相结合的产物,在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桥梁作
用。近年分子影像学的利用促进了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的发展。
治疗方式的突破
干细胞移植: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技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干细胞在治疗许多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和应用前景0。其中,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已经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对儿童缺血缺氧性脑病、脊髓损伤、脑瘫等的良好疗效,但仍有一些争议H :①NSCs 来源:主要由人胚脑分离或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存在伦理学争议;②NSCs定向分化调控问题:如何控制其定向分化为所需的功能细胞,而不是其他无效细胞或无序生长的肿瘤组织,从此角度考虑,目前投入临床应用尚须慎重。
儿童微创诊疗:纤维支气管镜和鼻咽喉纤维镜安全、直观使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对X线胸片提示肺不张、肺部块影、阻塞性肺炎、肺炎不吸收、吸入性肺炎、疑有食管气管瘘、支气管异物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明显提高&]。国内消化内镜和呼吸道内镜受检者范围已经扩大到新生儿,其中,纤维支气管镜受检者最小体重仅为900 g。消化内镜极大地提高
了消化道黏膜病变的确诊率,一些患胃肠道息肉、胃肠道出血、腔内狭窄等疾病的患儿不仅解除了病痛也避免了手术之苦。脑室镜下脑室造瘘术借助脑室镜在内镜电视摄像系统下脑室造瘘,疏通堵塞的脑脊液循环通路,为脑积水致残的患儿带来福音。微创外科技术是21世纪外科学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儿童腹腔镜手术的发展虽然只有近20 年的历史,但其发展极为迅速。随着临床医师经验的积累,微创器械和技术的改进,儿童微创手术被证明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术中出血少、住院天数少的先进技术。如今,是否开展儿童微创手术已作为衡量儿童外科水准的指标之一。
儿童介入治疗:数字减影设备催生了介入诊疗技术,儿科介入诊疗涉及到机体的每一个区域,尤其是在实体瘤和心、脑血管病的诊疗领域成绩斐然。儿童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疗技术飞速发展6]。尤其在许多心血管畸形的治疗,如心房交通的开放术、异常心血管交通的关闭术、球囊瓣膜成形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手术。脑血管介入诊疗拓开了儿童脑血管病变的广阔视野,从认识论的根本上更新了许多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策略。但目前儿童介入诊疗仍存在很多问题,
如:缺乏新的统一操作标准;在中长期的效果方面与外科相比尚缺乏足够的资料,特别是尚无多中心、随机的、长期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在器械方面型号较少且固定,根据患儿自身情况进行调整的余地较小。
儿童保健的兴起
儿童保健是儿童医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学科,其内容包括基础儿科学、前瞻儿科学、社会儿科学、儿童心理学、儿童行为学等理论研究,也包括个体疾病诊治、人群疾病控制、人群健康促进等临床实践⑽。躯体疾病虽然仍是保健临床门诊的常规内容,但有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在这个领域急需启动基因多态性研究,基因多态性研究将为保健临床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危险因素识别参数, 使精确诊断、治疗干预更加个体化。心理-行为发育和问题在我国已成为儿童保健日常处理的课题,但有关性格塑造、气质养成、能力培养、品德教育、潜能开发等许多基础课题亟待认真开展。有关儿童营养-喂养、早期适宜剌激训练、精神-心理卫生的知识、适宜技术需要多学科深入研究。我们生活其中的外环境,充满了越来越多的危险因素(如意外伤害、环境污染、儿童生活重负、不良生活方式等),如何识别、预防这些危险因素,如何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