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升高,昆虫因过热而死亡,即是致死高温,一般为45℃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昆虫生长发育最快的温度不一定是最适宜的温
度。因为昆虫在一定高温下生长发育很快,但它的繁殖力、生
活力却显著降低,成虫寿命也缩短,因此这种高温并不是昆虫 所需要的最适温度。
26
2、低温对昆虫的影响 低温导致昆虫体液结冰,使原生质脱水,体内器官遭受机 械损伤,生理机能破坏,导致其死亡。
2015-4-12
13
病原物传播与病害传播的关系
病原物的传播是病害传播的前提,但不等于病害的传播,
2015-4-12
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病原物传播过程经历孢子释放、扩散和着落,是一个物 理学过程; 病害传播过程经历孢子萌发、侵入、定殖至发病,是一 个生物学过程。
11
四、流行病害在田间的扩展和分布
病害流行在作物田间有一定的扩展和分布规律,与病害的初侵 染源有关: 中心式格局:初侵染源是种薯、土壤和病残体的,发病初期在 田间会出现明显的发病中心, 以后向外扩展, 随风向变化, 下风向较严重。如马铃薯晚疫病。 弥散式格局:初侵染源是来自外地,发病初期,随机分布或均 匀分布,以后逐渐传播,普遍发病。或者菌源在本地,但初始 菌量大,且再侵染也不重要时,也无明显发病中心而呈弥散式 流行。
7
单年流行病害(多循环病害)特点
1、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病原菌以气传和水 传为主。 2、一般为局部侵染,病害潜育期短,寄主作物的感病期长。 3、病原菌的越冬成活率低,初始菌量少,但病原菌增殖率 高,在有利的环境下容易使其数量大幅度增加。 4、病害在不同年份的波动大,且相邻年份间无相关性。 5、流行的程度取决于病原菌的侵染速度,而侵染速度取决
1、病原菌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所起 的作用不大;多为种传或土传,其自然传播距离较近,传播效 能较小。
2015-4-12
2、一般是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寄主作物的感病期较短。在 病原物侵入阶段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3、病原物多产生抗逆性较强的休眠体越冬,越冬存活率较高, 较稳定。 4、病害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 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病害较大的流行。 5、病害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的多少。
15
季节流行曲线类型:季节流行曲线因病害种类不同和环 境条件的变化而有不同。
2015-4-12
1)S型曲线:最常见。病害在作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只
有一个发病高峰。 若最后发病达到或接近饱和(100%),寄主群体也不 再生长,季节流行曲线表现为S型曲线。如小麦锈病 (春夏季流行)、马铃薯晚疫病等,其流行曲线呈典型
的S型曲线。
16
S 型曲线可划分为:
指数增长期(始发期):是菌量积累和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
逻辑斯蒂增长期(盛发期) 衰退期(流行末期)
图 S型流行曲线流行过程的时期划分
17
2015-4-12
2)马鞍型(单峰型)曲线:在S型曲线的基础上,当发病后 期因寄主作物的抗病性增强,或气象条件不利于病害继续发展,
6
三、作物病害流行的类型
2015-4-12
作物病害的流行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 根据流行学特点,可划分为2个类型: 单年流行病害(多循环病害) 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 根据流行地区的差异,可划分为:
病害常发区、易发区和偶发区
根据流行程度的差异,可划分为: 大流行、中度流行、轻度流行和不流行
10
例如: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粒线虫病、
2015-4-12
水稻恶苗病、稻曲病、大麦条纹病、玉米丝黑穗病、麦
类全蚀病、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以及多种果树病毒病害 等都是属于此类流行病害。
防治策略:铲除初始菌源是关键。
防治措施:除了利用抗病品种外,田园卫生、土壤消毒、 种子消毒,拔除病株等抑制菌量的积累。
24
1、昆虫对温度的一般反应 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 行,这个温度范围称发育温度范围。 不同种类的昆虫,其发育温度范围不同,温带地区的昆虫一 般在8~40℃之间。 在发育温度范围内,最适于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范围 称为最适温度,一般在22~30℃之间。 发育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是昆虫开始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 起点温度,一般为8~15℃。 发育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是昆虫生长发育开始受抑制的温度, 称为高温临界,一般为35~45℃或更高。
5
病害流行的主导因子分析
2015-4-12
主导因子:导致病害流行的主要影响因子称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分析:在众多的流行因子中,当其他因子相对 稳定,而某个(或某几个)因子剧烈变化,而引起了作 物病害的流行,这个(几个)因子为主导因子。 作物病害流行因时、因地而异,地区之间和年份之间有
差异和变化,因此病害流行的主导因子是不同的。
2015-4-12
于气象条件。
所以,气象条件是此类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8
例如:稻瘟病、稻白叶枯病、麦类锈病、玉米小斑病、 马铃薯晚疫病等属于此类流行病害。 防治策略:降低病害的增长率是关键。
2015-4-12
防治措施: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辅以药剂防治和农业
防治等措施。
9
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特点
2015-4-12
而在自然界中很多昆虫能忍耐比0℃更低的温度而不死亡。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昆虫在进入寒冬之前,它们就做好了越
冬准备,体内积累大量脂肪和糖类,使细胞原生质浓度升
高,原生质冻结点降低(低于0℃),所以昆虫能忍受低 于0℃的低温。
因此,昆虫在越冬阶段的耐寒性比在生长发育阶段要强得
多。
27
4
二、引起作物病害流行的因素
2015-4-12
1、病原物方面的因素
3、环境方面的因素
病原物的数量巨大;
病原物的致病力强。 2、寄主方面的因素 寄主作物感病; 大面积单一种植。
气象条件(温度、湿度、 水分、日照等);
土壤条件(性质、肥力、 微生物等); 栽培条件(水肥管理、耕
作制度等)。
25
2015-4-12
昆虫在发育起点以下或以上的一定温度范围内并不会死亡,只 是因温度低或高而呈休眠状态,当温度恢复到有效温度时,仍
2015-4-12
可恢复生长发育。
因此在发育起点以下有一个停育低温区。若温度再下降,昆虫 因过冷而死亡,这个温度范围称为致死温度,一般在0℃以下
的若干度。同样,在高温临界以上有一个停育高温区,若温度
播、生理小种的差异等,可以划分为常发区、易发区和
偶发区三个类型,共11个流行区。
20
2、病害流行的年份变化
2015-4-12
同一种病害,在一定的地区流行,常出现年份的差异,即 有些年份发生重,而有些年份发生较轻。 3、影响病害流行变化的因素 1)作物品种的更换;
2)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
2015-4-12
另外,初侵染源是来自昆虫的,最初分布决定于昆虫的活动习 性。距离初侵染源越近,发病越严重。后扩展蔓延,普遍发病。
12
五、作物病害的流行过程
1、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 病害因病原物的传播而在空间扩展的过程称为病害流行的空间 动态。即病害的传播过程。 按照病害传播距离(按一次传播距离)可区分为: 近程传播:一日之内传播距离在百米以内。传播动力是作物冠 层附近的地面气流或水平风力。 中程传播:几百米~几千米。动力是湍流或上升气流。 远程传播:数十千米~数百千米以外。动力是上升气流、旋风 及高空气流、锋面雨或重力作用。
各要素对昆虫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对昆虫影响较大的是 温度、湿度。
气候各因素对昆虫种群是综合起作用的。但所起的作用和
对生命活动的意义各有特点,因而我们分别以下面几个问 题来讨论。
23
(一)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2015-4-12
昆虫是变温动物,保持和调节体温的能力不强,环境温度
的高低直接对昆虫体温高低的变化发生作用。 昆虫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同时体内的各种 代谢过程也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温度对昆虫发育 速率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温度也是气候因素中对昆虫影响 最显著的一个因素。
3、高温对昆虫的影响 1)昆虫种类不同耐热性不同 如斜纹叶蛾40℃高温下都将存活;水蝇科幼虫能忍受55-60℃ 高温,;二化螟幼虫不耐热,35℃以上幼虫密度减少97%;粘虫 初孵时在35℃时会全部死亡,30℃时有56%存活。
2015-4-12
温度不同,害虫发生的情况不同。日平均温度和单日最高温度 对害虫发生都有影响。如高温高湿有利于粘虫的发生;而高温 低湿则有利于某些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和植食性螨类的发生。
3)栽培和耕作制度的改变; 4)气象条件的变化,尤其是湿度的变化。
21
第二节 农业害虫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土壤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22
2015-4-12
一、 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2015-4-12
气候因素与昆虫的生命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气候的
的能力较越冬期间差。因此,春季和秋季的寒流比隆冬季
2015-4-12
节的低温对昆虫常有更大的杀伤力。
生理状态:虫体内含水量高时,抗寒能力差;含脂肪量高
时,则抗寒能力强。
雌雄区别:有些昆虫,不同的性别对温度的反应差异很大,
一般雌性个体较雄性个体对温度适应的范围要更宽一些。
第二章 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2015-4-12
1
主要内容
农作物病害的流行 农业害虫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2015-4-12
2
第一节 农作物病害的流行
2015-4-12
作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引起作物病害流行的因素 作物病害流行的类型 流行病害在田间的扩展和分布 作物病害的流行过程
2015-4-12
不同。例如二化螟的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
分别为9.9℃、14.8℃、10.8℃和16.2℃。 温度变化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一般来说,温度变化剧烈, 常使昆虫不能适应;过高或过低温度持续时间越长,对昆 虫的伤害作用越大。
29
季节差异:一般秋季越冬前或春季越冬后,昆虫抵抗低温
次高峰。
华北平原玉米大斑病常在盛夏前后也有两次高峰,因盛夏季节 高温抑制了病菌的侵染。
18
19
2015-4-12
六、作物病害流行的变化
2015-4-12
1、病害流行的地区特点 形成了病害流行的地区特点。
同一种病害,在不同地区流行的程度、过程和频率不同, 如小麦锈病的流行,根据地理区划、气象条件、病原传
2)高温致死的原因 ① 水分蒸发; ② 蛋白质发生凝结; ③ 抑制酶,激素的活性; ④ 破坏线粒体作用; ⑤ 加速生理过程
28
不同因素使昆虫对温度的反应和适应范围不同 昆虫种类:每一种昆虫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有些昆虫可适 应较大幅度的温度范围,例如二化螟比三化螟适应和忍受 低温的幅度宽得多。 昆虫的发育阶段:同种昆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温度的反应
2015-4-12
但寄主仍继续生长,以至新生枝叶发病较轻,流行曲线呈马鞍
型。例如甜菜褐斑病、大白菜白斑病等。
3)多峰型曲线:有些病害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多个发病
高峰,流行曲线为多峰型。例如:稻瘟病在南方因稻株生育期
和感病性的Fra Baidu bibliotek化可能出现苗瘟、叶瘟和穗颈瘟等三次高峰。
在小麦条锈病菌的越冬地区,冬小麦苗期发病有冬前和春末两
14
2、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是指病害在数量上或发病程度上随时 间进展所发生的变化。 在作物的一个生长季节里,病害的发生率和病情指数是随 着时间而增长或衰退的。
2015-4-12
季节流行曲线:在作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若以时间为横
坐标,以发病数量为纵坐标,绘制成发病数量随时间而变 化的曲线,称为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 曲线的起点在横坐标上的位置为病害始发期,曲线反应了 流行速率,曲线最高点表明病害的流行程度。
作物病害流行的变化
3
一、作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2015-4-12
病害流行:是指作物病害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大面积严重
发生,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过程称为病害流行。
作物病害流行是作物群体发病的现象。 作物病害流行学(botanical epidemiology):是在群 体水平上研究作物病害的发生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 理的综合性学科。也是植物病理学的分支学科。
需要指出的是,昆虫生长发育最快的温度不一定是最适宜的温
度。因为昆虫在一定高温下生长发育很快,但它的繁殖力、生
活力却显著降低,成虫寿命也缩短,因此这种高温并不是昆虫 所需要的最适温度。
26
2、低温对昆虫的影响 低温导致昆虫体液结冰,使原生质脱水,体内器官遭受机 械损伤,生理机能破坏,导致其死亡。
2015-4-12
13
病原物传播与病害传播的关系
病原物的传播是病害传播的前提,但不等于病害的传播,
2015-4-12
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病原物传播过程经历孢子释放、扩散和着落,是一个物 理学过程; 病害传播过程经历孢子萌发、侵入、定殖至发病,是一 个生物学过程。
11
四、流行病害在田间的扩展和分布
病害流行在作物田间有一定的扩展和分布规律,与病害的初侵 染源有关: 中心式格局:初侵染源是种薯、土壤和病残体的,发病初期在 田间会出现明显的发病中心, 以后向外扩展, 随风向变化, 下风向较严重。如马铃薯晚疫病。 弥散式格局:初侵染源是来自外地,发病初期,随机分布或均 匀分布,以后逐渐传播,普遍发病。或者菌源在本地,但初始 菌量大,且再侵染也不重要时,也无明显发病中心而呈弥散式 流行。
7
单年流行病害(多循环病害)特点
1、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病原菌以气传和水 传为主。 2、一般为局部侵染,病害潜育期短,寄主作物的感病期长。 3、病原菌的越冬成活率低,初始菌量少,但病原菌增殖率 高,在有利的环境下容易使其数量大幅度增加。 4、病害在不同年份的波动大,且相邻年份间无相关性。 5、流行的程度取决于病原菌的侵染速度,而侵染速度取决
1、病原菌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所起 的作用不大;多为种传或土传,其自然传播距离较近,传播效 能较小。
2015-4-12
2、一般是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寄主作物的感病期较短。在 病原物侵入阶段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3、病原物多产生抗逆性较强的休眠体越冬,越冬存活率较高, 较稳定。 4、病害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 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病害较大的流行。 5、病害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的多少。
15
季节流行曲线类型:季节流行曲线因病害种类不同和环 境条件的变化而有不同。
2015-4-12
1)S型曲线:最常见。病害在作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只
有一个发病高峰。 若最后发病达到或接近饱和(100%),寄主群体也不 再生长,季节流行曲线表现为S型曲线。如小麦锈病 (春夏季流行)、马铃薯晚疫病等,其流行曲线呈典型
的S型曲线。
16
S 型曲线可划分为:
指数增长期(始发期):是菌量积累和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
逻辑斯蒂增长期(盛发期) 衰退期(流行末期)
图 S型流行曲线流行过程的时期划分
17
2015-4-12
2)马鞍型(单峰型)曲线:在S型曲线的基础上,当发病后 期因寄主作物的抗病性增强,或气象条件不利于病害继续发展,
6
三、作物病害流行的类型
2015-4-12
作物病害的流行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 根据流行学特点,可划分为2个类型: 单年流行病害(多循环病害) 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 根据流行地区的差异,可划分为:
病害常发区、易发区和偶发区
根据流行程度的差异,可划分为: 大流行、中度流行、轻度流行和不流行
10
例如: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粒线虫病、
2015-4-12
水稻恶苗病、稻曲病、大麦条纹病、玉米丝黑穗病、麦
类全蚀病、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以及多种果树病毒病害 等都是属于此类流行病害。
防治策略:铲除初始菌源是关键。
防治措施:除了利用抗病品种外,田园卫生、土壤消毒、 种子消毒,拔除病株等抑制菌量的积累。
24
1、昆虫对温度的一般反应 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 行,这个温度范围称发育温度范围。 不同种类的昆虫,其发育温度范围不同,温带地区的昆虫一 般在8~40℃之间。 在发育温度范围内,最适于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范围 称为最适温度,一般在22~30℃之间。 发育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是昆虫开始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 起点温度,一般为8~15℃。 发育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是昆虫生长发育开始受抑制的温度, 称为高温临界,一般为35~45℃或更高。
5
病害流行的主导因子分析
2015-4-12
主导因子:导致病害流行的主要影响因子称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分析:在众多的流行因子中,当其他因子相对 稳定,而某个(或某几个)因子剧烈变化,而引起了作 物病害的流行,这个(几个)因子为主导因子。 作物病害流行因时、因地而异,地区之间和年份之间有
差异和变化,因此病害流行的主导因子是不同的。
2015-4-12
于气象条件。
所以,气象条件是此类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8
例如:稻瘟病、稻白叶枯病、麦类锈病、玉米小斑病、 马铃薯晚疫病等属于此类流行病害。 防治策略:降低病害的增长率是关键。
2015-4-12
防治措施: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辅以药剂防治和农业
防治等措施。
9
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特点
2015-4-12
而在自然界中很多昆虫能忍耐比0℃更低的温度而不死亡。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昆虫在进入寒冬之前,它们就做好了越
冬准备,体内积累大量脂肪和糖类,使细胞原生质浓度升
高,原生质冻结点降低(低于0℃),所以昆虫能忍受低 于0℃的低温。
因此,昆虫在越冬阶段的耐寒性比在生长发育阶段要强得
多。
27
4
二、引起作物病害流行的因素
2015-4-12
1、病原物方面的因素
3、环境方面的因素
病原物的数量巨大;
病原物的致病力强。 2、寄主方面的因素 寄主作物感病; 大面积单一种植。
气象条件(温度、湿度、 水分、日照等);
土壤条件(性质、肥力、 微生物等); 栽培条件(水肥管理、耕
作制度等)。
25
2015-4-12
昆虫在发育起点以下或以上的一定温度范围内并不会死亡,只 是因温度低或高而呈休眠状态,当温度恢复到有效温度时,仍
2015-4-12
可恢复生长发育。
因此在发育起点以下有一个停育低温区。若温度再下降,昆虫 因过冷而死亡,这个温度范围称为致死温度,一般在0℃以下
的若干度。同样,在高温临界以上有一个停育高温区,若温度
播、生理小种的差异等,可以划分为常发区、易发区和
偶发区三个类型,共11个流行区。
20
2、病害流行的年份变化
2015-4-12
同一种病害,在一定的地区流行,常出现年份的差异,即 有些年份发生重,而有些年份发生较轻。 3、影响病害流行变化的因素 1)作物品种的更换;
2)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
2015-4-12
另外,初侵染源是来自昆虫的,最初分布决定于昆虫的活动习 性。距离初侵染源越近,发病越严重。后扩展蔓延,普遍发病。
12
五、作物病害的流行过程
1、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 病害因病原物的传播而在空间扩展的过程称为病害流行的空间 动态。即病害的传播过程。 按照病害传播距离(按一次传播距离)可区分为: 近程传播:一日之内传播距离在百米以内。传播动力是作物冠 层附近的地面气流或水平风力。 中程传播:几百米~几千米。动力是湍流或上升气流。 远程传播:数十千米~数百千米以外。动力是上升气流、旋风 及高空气流、锋面雨或重力作用。
各要素对昆虫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对昆虫影响较大的是 温度、湿度。
气候各因素对昆虫种群是综合起作用的。但所起的作用和
对生命活动的意义各有特点,因而我们分别以下面几个问 题来讨论。
23
(一)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2015-4-12
昆虫是变温动物,保持和调节体温的能力不强,环境温度
的高低直接对昆虫体温高低的变化发生作用。 昆虫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同时体内的各种 代谢过程也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温度对昆虫发育 速率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温度也是气候因素中对昆虫影响 最显著的一个因素。
3、高温对昆虫的影响 1)昆虫种类不同耐热性不同 如斜纹叶蛾40℃高温下都将存活;水蝇科幼虫能忍受55-60℃ 高温,;二化螟幼虫不耐热,35℃以上幼虫密度减少97%;粘虫 初孵时在35℃时会全部死亡,30℃时有56%存活。
2015-4-12
温度不同,害虫发生的情况不同。日平均温度和单日最高温度 对害虫发生都有影响。如高温高湿有利于粘虫的发生;而高温 低湿则有利于某些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和植食性螨类的发生。
3)栽培和耕作制度的改变; 4)气象条件的变化,尤其是湿度的变化。
21
第二节 农业害虫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土壤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22
2015-4-12
一、 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2015-4-12
气候因素与昆虫的生命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气候的
的能力较越冬期间差。因此,春季和秋季的寒流比隆冬季
2015-4-12
节的低温对昆虫常有更大的杀伤力。
生理状态:虫体内含水量高时,抗寒能力差;含脂肪量高
时,则抗寒能力强。
雌雄区别:有些昆虫,不同的性别对温度的反应差异很大,
一般雌性个体较雄性个体对温度适应的范围要更宽一些。
第二章 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2015-4-12
1
主要内容
农作物病害的流行 农业害虫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2015-4-12
2
第一节 农作物病害的流行
2015-4-12
作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引起作物病害流行的因素 作物病害流行的类型 流行病害在田间的扩展和分布 作物病害的流行过程
2015-4-12
不同。例如二化螟的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
分别为9.9℃、14.8℃、10.8℃和16.2℃。 温度变化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一般来说,温度变化剧烈, 常使昆虫不能适应;过高或过低温度持续时间越长,对昆 虫的伤害作用越大。
29
季节差异:一般秋季越冬前或春季越冬后,昆虫抵抗低温
次高峰。
华北平原玉米大斑病常在盛夏前后也有两次高峰,因盛夏季节 高温抑制了病菌的侵染。
18
19
2015-4-12
六、作物病害流行的变化
2015-4-12
1、病害流行的地区特点 形成了病害流行的地区特点。
同一种病害,在不同地区流行的程度、过程和频率不同, 如小麦锈病的流行,根据地理区划、气象条件、病原传
2)高温致死的原因 ① 水分蒸发; ② 蛋白质发生凝结; ③ 抑制酶,激素的活性; ④ 破坏线粒体作用; ⑤ 加速生理过程
28
不同因素使昆虫对温度的反应和适应范围不同 昆虫种类:每一种昆虫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有些昆虫可适 应较大幅度的温度范围,例如二化螟比三化螟适应和忍受 低温的幅度宽得多。 昆虫的发育阶段:同种昆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温度的反应
2015-4-12
但寄主仍继续生长,以至新生枝叶发病较轻,流行曲线呈马鞍
型。例如甜菜褐斑病、大白菜白斑病等。
3)多峰型曲线:有些病害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多个发病
高峰,流行曲线为多峰型。例如:稻瘟病在南方因稻株生育期
和感病性的Fra Baidu bibliotek化可能出现苗瘟、叶瘟和穗颈瘟等三次高峰。
在小麦条锈病菌的越冬地区,冬小麦苗期发病有冬前和春末两
14
2、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是指病害在数量上或发病程度上随时 间进展所发生的变化。 在作物的一个生长季节里,病害的发生率和病情指数是随 着时间而增长或衰退的。
2015-4-12
季节流行曲线:在作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若以时间为横
坐标,以发病数量为纵坐标,绘制成发病数量随时间而变 化的曲线,称为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 曲线的起点在横坐标上的位置为病害始发期,曲线反应了 流行速率,曲线最高点表明病害的流行程度。
作物病害流行的变化
3
一、作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2015-4-12
病害流行:是指作物病害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大面积严重
发生,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过程称为病害流行。
作物病害流行是作物群体发病的现象。 作物病害流行学(botanical epidemiology):是在群 体水平上研究作物病害的发生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 理的综合性学科。也是植物病理学的分支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