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预防医学考试家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社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2. 社区预防(狭义):社区预防是在社区范围内为保护居民健康而采取的综合措施。

3. 一级预防:也称病因或危险因素预防。目的主要是针对发病前期,用增进健康和特殊防护措施控制或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4.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目的是使无症状患者,亚健康状态者的疾病能早期被发现,以获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对疾病的早期症状或征候进行处理,阻断疾病向临床期发展,减少疾病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和防止伤残。

5. 三级预防:也称临床期预防。目的主要是进行合理,科学的康复治疗措施,使患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采取功能康复、调整性康复或心理康复指导,以防止身心病残。

6. 临床预防医学:是预防医学的分支之一,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临床实践对病伤危险因素的评价和进行预防干预,是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采取的个体预防措施,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体现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结合,它更强调纠正人们的不良行为及不良生活方式,推行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卫生服务。

7. 正态分布:即围绕均数的变量值比较密集,大于或小于均数的变量值逐渐稀少的分布。

8. 标准误: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描述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

9. 标准差:总体中变量值离均差平方之和平均以后的平方根,用来表示变量值与其均数之间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

10. 被动监测:下级单位常规向上级机构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称为被动监测(passive surveillance)。

11.主动监测: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资料,或者要求下级单位尽力去收集某方面的资料,称为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

12. 现况调查:主要是调查疾病患病率,常被称为现患率研究或横断面研究,是描述流行病学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它指在一定特定时间内,按照研究设计的要求,在一定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以个人为单位收集有关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

13. 社区干预研究:是指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参与下,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在不同的场所开展疾病的防治和健康促进活动,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使个体和社区增强控制影响健康诸因素的能力,以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14. 筛检:是指应用快速、简便、经济、有效的试验或检查方法,从外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可能患某病或缺陷者。

15. 灵敏度:指一项诊断试验能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诊断为病人的能力,灵敏度只与病例组有关。

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7. 社区诊断:也称社区需求评估,其目的是通过客观的、科学的方法确定出被社区人群认可的该社区主要的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据此拟定出科学的持久有效的卫生服务计划。

18. 分层抽样:用于分布不均匀的研究人群,先按不同的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等)将研究人群分为若干层,然后从每层抽取一个随机样本。要求层内变异越小越好。

19. 流行:当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时可称为流行。

20. 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围绕着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综合体。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1. 生物放大作用:是指一些物质, 尤其是人造的有害化合物如DDT等, 在食物链中逐渐积聚浓缩。

22. 环境污染:指环境变得不清洁、污浊、肮脏或其他方面的不洁净的状态。

23.总大肠菌群:指一群在37℃培养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该菌群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具有指示菌的一般特征,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评价饮水的卫生质量。

24. 心身疾病: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心理社会因素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

25.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地球的地质化学条件存在着局域性差异。这种区域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世界各地区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展,造成了生物生态的区域性差别。如果这种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或称为地方病。比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等。

26. 平衡膳食:是指能保证人体生长发育和生理及体力活动的需要所提供的一种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充足的、各营养素比例适宜的膳食。

27. 基本膳食:基本膳食又名阶梯膳食,分为流质、半流质、软饭、普通饭四种。

28. 治疗膳食: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称为治疗膳食

29. 营养素:是指食品中含有的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并在体内起重要作用的物质。

30.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31. 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32. 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它是指“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33. 促进健康行为:是指那些有利于人的身心和社会健康和发展的行为。如有规律的、适度的体育活动,合理饮食,劳逸结合,修身养性等都是健康促进行为。

34.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除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35. 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临床症状出现的这一段时间。

36. 母婴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

37. 直接接触传播:指病原体从传染源直接传播至易感者合适的侵入门户。

38. 疾病监测:是指长期地、连续地、系统地收集有关疾病与死亡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防治对策和干预措施的一种方法。

39. 性传播疾病:由于性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所致的疾病统称为性传播疾病。

40. 慢性病:是指以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41. 健康危险因素: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危险因素,心理、行为危险因素,生物遗传危险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

42. 筛查:指应用快速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措施,从表面上无病的人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

43. 周期性健康检查:周期性健康检查是运用格式化的健康检查表格,由医务工作者针对就诊者的不同年龄、性别、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或健康危险因素等进行的个体化的健康检查。

44. 代谢综合征:是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症等多种疾病在人体内集结的一种状态,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造成死亡。

45. 高血压:是由于心输出量和总外周阻力关系紊乱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为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

46. 高血压的控制率:指治疗高血压患者使其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占整个高血压患者的比例,称为高血压控制率。

47. 伤害:是指身体遭受外来事故的侵害,使人体完整性遭到破坏或器官组织生理机能遭受损害。

48. 故意伤害是:指故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