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

合集下载

小学生人格发展

小学生人格发展

小学生的人格发展内容概要:㈠人格发展的概念㈡影响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㈢小学生的人格发展阶段㈣小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㈤总结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人格㈠人格发展的概念与认知发展同样重要的是小学生的人格发展,人格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性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独特的人际过程。

它包含两个基本内容:稳定的行为方式或者心理特征表现。

广义上的人格与认知相对应,指个体认知加工那个之外的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的行为和心理品质。

因此,小学生的人格发展,就是除了认知之外的其他综合性的心理品质,是每一个个体逐渐具有自己独立特性的表现。

㈡影响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

家庭因素包括:①早期儿童与父母的关系;②父母的人格特征、价值观和受教育水平等;③儿童的出生顺序;④家庭的物质环境;⑤家庭的情绪氛围;⑥父母的教养方式;⑦家庭结构。

学校教育因素主要包括:①课堂教育,包括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及课堂环境等;②集体活动;③教育者的人格特征;④同伴关系。

㈢小学生的人格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①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O~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基本态度,培养责任感;②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③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l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㈣小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小学生的人格发展,主要包括需要与动机、情绪与情感、意志、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学前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学前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学前儿童健全人格的培

当今教育界热衷于探索与了解发展中的孩子,父母和教育者面临的挑战。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的重要参考。

下面我们就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来分析如何培养学前儿童健全的人格:
一、学前期:准备阶段
1、爱的阶段:为孩子提供一个必要的环境,让孩子从家庭中得到关爱和爱护,因此他会有信任和友谊的感情。

2、社会参与阶段:引导孩子充分参与集体活动,建立起他和家人、同伴、社会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增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学龄期:成长阶段
1、自我控制阶段: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以避免意外发生,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控能力。

2、解决问题阶段:创造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教会孩子系统思考,以灵活解决复杂的问题。

三、青少年时期:独立阶段
1、批判性思维阶段:教会孩子正确批判别人的能力,培养他们去随机
应变和独立思考,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社会参与阶段:营造一个营造良好社会参与意识的环境,通过父母、老师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发挥社会贡献。

借助艾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我们可以为学前儿童的人格发展制定
出较为完善的培养方案,来满足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需求,培
养他们健全的个性。

学前教育中的孩子的个性和发展阶段

学前教育中的孩子的个性和发展阶段

学前教育中的孩子的个性和发展阶段在学前教育中,孩子的个性和发展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而教师和家长应该倾听和理解孩子,满足他们的个性发展需求。

一、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的个性特点正在形成和发展。

有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社交,而有的孩子内向害羞、喜欢独自玩耍。

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有助于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不足之处。

例如,有些孩子对音乐有天赋,可以引导他们参加音乐培训;有些孩子喜欢自然科学,可以提供与此相关的学习材料和实验机会。

通过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可以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二、尊重孩子的发展需求每个孩子的发展阶段不尽相同,他们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和学习。

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发展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在学前教育中,孩子的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情感等方面都在不断发展。

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例如,对于运动发展较快的孩子,可以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对于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参与演讲和表演。

三、建立积极正面的教育环境为了促进孩子的个性和发展阶段,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一个积极正面的教育环境。

教师应该注重与孩子的互动和沟通,关注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通过鼓励和赞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与教师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家长的关注和支持对孩子的个性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教育环境中,教师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会对孩子的个性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言行举止,给孩子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信念。

总结起来,学前教育中孩子的个性和发展阶段需要得到充分重视和关注。

教师和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发展需求,并建立积极正面的教育环境。

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指3至6岁的儿童心理特征的发展过程。

这个阶段的儿童经历了从幼儿期到学龄前期的过渡,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语言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以下是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3岁至4岁:1.言语和语言能力的快速发展:儿童开始使用简单的句子和短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能够用词语描述事件和事物。

2.动手能力的提高:儿童能够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如拼图、剪纸等,这表明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正在发展。

3.社交技能的初步发展:儿童开始关注他人的情绪和需求,能够进行简单的互动,如分享玩具。

4.对待规则的理解:儿童开始理解和遵守简单的规则,例如在游戏中轮流参与、分享等。

4岁至5岁:1.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儿童能够理解因果关系和空间关系,开始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如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2.对于朋友关系的发展:儿童开始主动与其他孩子建立友谊关系,开始尝试合作和分享。

3.自我意识的形成: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独特性,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一定的认识。

4.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增强: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他们能够进行角色扮演和创造性的玩耍。

5岁至6岁:1.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儿童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开始理解数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2.语言表达的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能够使用更多的词汇和句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情感控制的增强:儿童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逐渐学会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情绪态度。

4.自我认同的形成:儿童开始对自己的性格、喜好和能力有更明确的认识,开始形成个体的自我认同。

5.社交技能的进一步发展:儿童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他们开始学习如何与别人建立友好关系。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在3至6岁的阶段,经历了语言、思维、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认知和社交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的发展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社交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1101-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1101-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分析: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 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 。它是个性中的特征结构,是个体心理差异性的集中表 征,表明一个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它主要包括能 力、气质和性格。
思考题
4.简述个性是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统一。
分析:
个性的社会性是指人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经过后天 的学习、教育与环境的作用逐渐形成的社会的属性。个 性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个性具有社 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提供了 整个个性发展的可能性,或者说生理基础,社会因素则 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因此,个性是社会性与生物性的 统一。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探寻一 解析个性
一、认识个性 3.个性的结构 (1)个性的调控系统 个性的调控系统包括个性倾向性和自我意识。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的经常、稳定的心理特点 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探寻一 解析个性
一、认识个性 3.个性的结构
主题十一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主题11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教学内容:
个性、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
1. 个性的概述: 气质、性格、能力
2.的年龄特点、 性格特征的稳定性与变化
4. 能力的发展
能力结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结构与智力发展曲线
多血质
灵活性高,易于适应环境变化,善于交际,在工作,学习中精力充沛而且效率高; 对什 么都感兴趣,但情感兴趣易于变化;有些投机取巧,易骄傲,受不了一成不变的生活。
黏液质
反应比较缓慢,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动作缓慢而沉着,能克制冲动,严格恪守既定的 工作制度和生活秩序;情绪不易激动,也不易流露感情;自制力强,不爱显露自己的才能; 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的幼儿园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的幼儿园阶段

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的幼儿园阶段:(1)婴儿期,信任对怀疑(0-1.5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2)儿童期,自主对羞怯(1.5-3岁):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2.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3.学前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1)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发展的顺序性和定向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4.学前教育的原则:(1)独立自主原则(2)发展适宜性原则(3)保教结合原则(4)综合性原则(5)启蒙性原则(6)活动性原则5.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般原则:(1)安全卫生原则(2)幼儿参与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环境与教育目的一致性原则(5)发展适宜性原则(6)经济性原则6.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要求:(1)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2)创设宽容理解的环境(3)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形成良好的幼儿园风气7.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1)学习环境的改变(2)生活制度上的不同(3)师生关系的变化(4)儿童的主导活动和学习方式不同(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教育要求不同8.育人为本的儿童观:(1)儿童是发展的人(2)儿童是独特的人(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4)儿童是权利的主体9.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行为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10.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11.幼儿思维的类型(1)直观行动思维直观行动思维又叫动作思维,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

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

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这个阶段对于人格的塑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儿童人格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关键的阶段,这些阶段对于儿童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并探讨这些阶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

一、婴幼儿阶段婴幼儿阶段是从出生到2岁左右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人格发展的基础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主要通过与父母和其他抚养者的互动来建立初步的人际关系。

他们依赖父母提供的安全感和温暖来满足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如果在这个阶段得不到充分的关爱和照顾,婴幼儿可能会出现安全感缺失和依恋障碍等问题,对人际关系的建立产生负面影响。

二、幼儿阶段幼儿阶段是从2岁到6岁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逐渐独立,对外部世界有着更多的探索和认知。

他们开始建立自我意识,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兴趣和喜好。

同时,幼儿在这个阶段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开始学会与他人进行社交活动。

在这个阶段,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可以提供给幼儿安全感和情感支持,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人格特质。

学校和社会环境的丰富经验和正面激励则可以帮助幼儿培养社交能力和探索精神,更好地适应外部世界。

三、童年阶段童年阶段是从6岁到12岁的阶段,也被认为是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龄期,面临着更多的学习和社交挑战。

他们需要逐渐独立地处理自己的问题,学会自我管理和应对压力。

在童年阶段,儿童需要逐渐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和信心,同时也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和接受不同意见。

他们需要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来提升自己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能力。

此外,童年阶段也是培养儿童团队合作意识和培养兴趣爱好的重要时期。

四、青春期阶段青春期是从12岁到18岁的阶段,也是人格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一种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这八个阶段包括:
1. 婴儿期(0-18 个月):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婴儿需要得到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关爱和满足基本需求。

2. 幼儿期(18 个月-3 岁):儿童开始探索周围环境并发展自主感,他们试图掌握自己的行为并面对控制和自主性之间的冲突。

3. 学龄前期(3-6 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发展主动感,他们通过积极参与游戏和活动来探索和学习。

4. 学龄期(6-12 岁):儿童在这个阶段面临勤奋感与自卑感之间的冲突,他们开始接受学校教育,需要面对学习和社交方面的挑战。

5. 青少年期(12-18 岁):青少年经历自我认同感的发展,他们试图寻找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6. 成年早期(18-40 岁):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亲密关系和家庭,同时追求职业和个人目标。

7. 成年中期(40-65 岁):中年人可能会面临自我整合与绝望感之间的冲突,他们需要回顾自己的生活并接受自己的成就和不足。

8. 老年期(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可能面临自我完善感与失望感之间的冲突,他们回顾自己的一生并接受生命的有限性。

这些阶段反映了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中所面临的心理社会挑战和发展任务。

每个阶段都是相互联系的,前一阶段的发展会影响后续阶段的发展。

了解这些阶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成长过程。

毕业论文: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

毕业论文: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内容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现代教育关注的终端问题之一。

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突出,从而引发社会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

特别是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基础阶段,是小学准备阶段,也是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竞争压力愈发紧张,要求下一代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智力条件,还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来面对挑战,从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定义出发,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以及我国学前儿童的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健康问题;对策;途径对于3-6岁的小朋友来说,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和成长以及人格形成的最为关键时期了,其主要的表现是可塑性强,心理发展不成熟,对于自我心理调节和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薄弱,且极易受到不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好坏,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由于我国受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在儿童中普遍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诸多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吸吮手指、情绪障碍等等。

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终身的发展。

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幼儿园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我们应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培养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素质。

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

它是完整、连续的并且有自身规律的。

整个过程中,有不同的阶段对应着不同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比如1-3岁的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意识萌芽———开始认识自己,进而表现出独立性,什么事都要自己做。

还有就是:一岁前的儿童,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的”,彼此只是看看,笑笑,没有实际的接触。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学前儿童是指3岁到6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儿童经历了许多身体、认知、语言和情感上的变化和成长。

以下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概述。

1.身体发展:学前儿童的体格逐渐长高,肌肉得到发展,运动能力提高。

他们开始掌握跳跃、奔跑等简单的动作技能,喜欢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能够持续集中精力进行活动。

2.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迅猛发展。

他们开始学会观察和思考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他们喜欢提问、探索,并且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3.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也在这个阶段迅猛发展。

他们开始能够运用简单的语句进行表达,并且能够理解更复杂的语言信息。

他们喜欢模仿成人说话的方式,通过语言和他人进行交流。

4.社交发展:学前儿童渴望与他人互动和合作,并开始建立和维护友谊关系。

他们逐渐学会分享和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观点。

他们也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并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5.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的情绪经历了较大的起伏,他们可能会经历快乐、兴奋、沮丧、焦虑等各种情绪。

他们逐渐发展出一定的自我意识,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并表达出来。

他们也开始学会控制情绪,并建立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

6.注意力和记忆: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提高。

他们逐渐能够集中精力进行一件事情,并且能够记住一些简单的信息。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计划和组织活动,并有较好的记忆力。

总体而言,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在这个阶段表现为身体、认知、语言和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他们逐渐发展出一定的自我意识和社交技能,并且开始形成一些基本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

他们的情感也逐渐变得复杂和丰富。

这个时期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指孩子在学龄前期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独特的、稳定的特点和行为方式。

个性是构成一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既受遗传基因的影响,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对他们的整个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过程。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个性发展的最主要环境,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个性产生深远影响。

学校和社会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广泛的社交机会和多样化的学习经验,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1.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提高:3-6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快速提高的阶段。

孩子开始认识自己的名字、性别,懂得区分自己和他人。

他们会成为对自己情感、兴趣和能力有自我评价的主体,表现出自尊心的形成。

2.情绪表达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情感表达能力逐渐增强,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他们开始懂得关心他人,懂得分享和表达爱意。

3.社交技能的培养:学前儿童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开始有一定的朋友圈子。

他们能够适应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需求,尝试与人分享玩具和游戏。

4.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非常喜欢进行角色扮演和想象游戏,他们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进行丰富多样的游戏和活动。

这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5.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提高:学前儿童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够按照规则和约束进行游戏和活动。

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会等待、分享和尊重他人。

6.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很多新的学习和体验,开始表现出对一些领域的兴趣和喜好。

他们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来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资源:家庭和学校应该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学前儿童是指3-6岁的孩子,这一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他们开始建立自己的个性、情感和认知能力。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所有感官发展迅速:学前儿童的五官逐渐成熟,他们能够更好地感知外界的事物。

他们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来感知和理解世界,并且能够通过这些感官的发展获得更多的信息。

2.运动能力的提高:学前儿童的肌肉和骨骼发育迅速,他们的运动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他们能够跑、跳、爬、滑梯等,这些运动能力的发展也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空间感知能力的提高。

3.语言和沟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开始能够使用简单的句子和词汇来交流,并且可以初步理解别人的语言和指令。

4.自我意识的形成:学前儿童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开始对自己产生自豪感和自尊心。

他们能够理解和使用自己的名字,能够描述自己的外貌和个人特征,他们会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感到满意,并且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

6.自主意识的启蒙:学前儿童的自主意识得到启蒙,他们开始渴望独立和自主。

他们会表现出决断力和主动性的表现,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玩具等。

他们会表现出对探索和学习新事物的热情,通常表现为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增强。

7.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个阶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开始喜欢通过角色扮演和幻想来模拟和解决问题,开始表现出创造力和发散思维。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感官发展迅速、运动能力提高、语言和沟通能力发展、自我意识形成、情感和社会发展、自主意识的启蒙、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等主要特征。

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对孩子的综合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完整版)第四章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

(完整版)第四章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知识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人格的概念及构成,进而宏观把握学前儿童人格的基本知识。

2、熟悉学前儿童人格的主要结构,即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和组成成分。

3、掌握塑造学前儿童人格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技巧,进而在实践中运用。

技能目标1、辨别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前儿童进行相应的教育。

2、掌握并灵活运用学前儿童性格的塑造方法和途径。

3、把握培养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关键点和培养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气质的类型气质:指个体对环境事件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模式的特征,包括活动水平、易怒性、恐惧性和社交性等方面影响气质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一)传统的“四类型说”这个类型说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认为人类气质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1、多血质特点:比较外倾,善于交际,比较有精力,灵活性比较高比较变通,情感易于变化且不持久,适应能力比较强,也容易接纳来自外界的环境因素,可塑性最大,兴趣比较广泛,办事效率高,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耐心。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2、胆汁质特点:比较外倾,但相对比较刻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占主要优势,反应速度虽然快但不够灵活,情绪容易激动、不容易遏制;但持续时间不长,行为比较敏捷,客服困难时意志力比较强,但注意力容易起伏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3、黏液质特点:比较沉稳、镇静、有耐心,自制力也比较强;但比较刻板,能够埋头苦干,但不容易适应,也不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比较内倾,情绪兴奋性较弱,反应速度比较缓慢。

粘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特点:比较内倾,反应速度比较缓慢,多愁善感,不善交际,尤其不善于与陌生人交往,对消极事情比较不安,并且难以安静,不容易接受外界的环境刺激,但感情比较细腻、隐晦。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学前儿童是指3至6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迈入自主学习、社交能力和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

以下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1.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提高: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更长,可以专注于一个任务或活动,记忆力也逐渐增强。

例如,他们可以记住简单的故事或行动的顺序,并能够有常识地应对日常活动。

2.邻域扩展:学前儿童开始探索周围环境,通过感官体验和游戏来了解世界。

他们对人、物、颜色、形状和大小等因素更加敏感,并开始关注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3.社交能力的增强:学前儿童开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合作,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

他们学会与朋友分享、合作、互助,并开始形成友谊关系。

此外,他们也开始了解社会规范和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性。

4.语言和沟通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他们能够用更复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开始探索语法结构和句子组织,并能够理解和遵循指令。

5.情绪和自我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对情绪有更深入的认识,能够理解并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能够通过语言和行为来表达。

此外,他们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以满足共同的目标。

6.想象和创造力的发展:学前儿童开始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能够通过角色扮演、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并能够从中获得乐趣和满足感。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7.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学前儿童开始迈向独立和自主学习的阶段。

他们开始主动参与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手、饮食等,并在这些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十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十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个性的形成及其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第一节个性的形成及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个性及其内容(一)个性的概念个性,指的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动力结构。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1.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千差万别。

但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

2.个体的整体性个性的整体性指的是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

3.稳定性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个人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

4.社会性个性的社会性指的是,个体个性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

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

(三)个性的结构1.个性的调控系统(1)个性的调节系统个性调节系统是个性调控系统的组成部分之- ,它以自我意识为核心。

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

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越高,其个性也就越成熟、越稳定。

(2)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个性调节系统的又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志向、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它是以个体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是个体行为的推动力。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指的是个体经常表现出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各种心理特点的系统结合,集中体现了个体个性及心理面貌的独特性。

二、个性的初步形成(一)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3岁以前,儿童逐渐出现思维、想象和记忆等心理现象,但是,这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是混乱而零散的,他们的各种心理过程还在逐渐发生之中。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是指针对3至6岁这个阶段的儿童,他们在心理发展上呈现出的一些普遍特点和发展规律。

下面将详细解释这些特点和规律,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描述,以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这些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1. 自我意识的形成:学前儿童开始逐渐认识自己,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他们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来指代自己,例如“我”,并开始对自己的外貌、性别等进行思考。

2. 语言能力的快速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急剧提高,他们能够理解和使用越来越复杂的语言。

他们开始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3. 想象力的丰富:学前儿童的想象力非常活跃,他们能够通过想象创造出各种角色和情节。

他们喜欢进行角色扮演和幻想游戏,这有助于他们发展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社会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成员,并开始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

他们能够理解和遵守一些简单的社会规则,例如分享和等待轮流。

5. 情绪的表达和调节:学前儿童的情绪表达能力逐渐提高,他们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情感,并开始学习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他们可能会经历情绪起伏较大的时期,需要成年人的引导和支持。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1. 渐进性发展: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逐渐而有序的,不同领域的发展相互影响和促进。

他们在语言、认知、社会情绪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积累。

2. 个体差异:每个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都有差异,有些儿童在某个方面的发展较快,而在另一个方面的发展较慢。

这是由于遗传、环境和个体经验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

3. 学习与发展: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与他们的学习经历密切相关。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探索,他们能够积累知识和经验,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需要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成年人的引导和支持。

成年人应该提供适当的环境和经验,以促进儿童的各个方面的发展。

以上就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解释。

学前心理学 (10):学前儿童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 (10):学前儿童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概述
个性概述
二、个性的结构
(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身心状况 的了解,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 我监控等方面,如自尊心、自信心等。 自我意识是个性系统的自动调节系统。 个性的产生和发展与自我意识的产生和 发展密切相关,自我意识水平越高,个 性就越成熟和稳定,可以说,自我意识 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个性结构的这些成分或要素因对象、 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而互相排列组 合,就产生了个性千差万别的人。
学前心理学概述
个性概述
三、个性的基本特征
(一)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 各不相同的,即使是同卵双生子也同样具有自己个 性的独特性。因为构成个性的各种因素在每个人身 上的侧重点和组合方式的不向,有的人性格细致、 全面,善于分析;有的人性格较粗犷,善于概括; 有的人情感较丰富、细腻;而有的人情感较冷淡、 麻木等。就如同世界上很难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 子一样,也很难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强调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个性的共同性。 个性的共同性是指某一群体、某个阶级或某个民族 在一定的群体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中形成的 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正是个性具有的独特性 和共同性才组成了一个人复杂的心理面貌。
目录页
个性概述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概述
个性概述
一、个性的含义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 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 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为他 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 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 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心理学对个性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 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 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 总和。每个人都有其特有的个性,个性是看不 见、摸不着的,但却时时刻刻都起着作用,如 一个性格开朗、宽容大度的人和一个自私狭隘 的人在对事情的处理上都会不自觉地表现出个 人的性格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个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个性
在幼儿期,儿童个性只能是形成的开始,或是个性 初具雏形。直到成熟年龄(大约18岁左右),个性才 基本定型,而且在个性定型以后,还可能发生变化。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 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 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对自己肢体活动及自身状态的认识; 对自己外部行为及人际关系的认识; 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如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小马过河 马妈妈让小马去磨房搬粮食,它走啊走啊,被一条小河挡住 了去路。看着奔流的河水,小马不知自己该不该过河去?小松 鼠告诉它,河水很深,昨天才淹死了一个小伙伴。老牛却说: “河水很浅,水面才到我的膝关节”。小马看看小松鼠,又看 看老牛,然后走到老牛的跟前将自己的身高与老牛比了比,它 笑了。它勇敢的过了河。 讨论: (1) 小马开始为什么不敢过河? (2) 小马后来为什么又敢过河了? (3) 如果小马不了解自己的身高和能力,结果会怎样?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 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 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 特质表现为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 情感方式等等。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个性的结构
• 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中最能突出人的心理个别差异的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指兴奋和抑制互相转换的速度
灵活性
注意易转移,情绪多变化、思维灵活、 言语动作敏捷、坚持性差
不灵活性 与上述灵活型的表现相反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指兴奋和抑制的力量对比的程度;
平衡型

自考-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自考-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个性形成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世 界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在 对精神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他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 发现,这些精神病症状的病因大都能追溯到他们童 年时的创伤性事件。基于这些发现,弗洛伊德做出 了大胆的推断,认为儿童是有性欲的,童年时他们 被允许表达这种冲动的方式影响了成年后的生活。
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
意识层次结构
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 望、冲动和生命力。它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按快乐原 则行事。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 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 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遵循 “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 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 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遵循“至善 原则"。
第十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一节
个性形成的开始
一、个性的内涵 (一)定义 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 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 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行为表现更能 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二)个性的结构
广义的个性心理结构,包含下列5种成分: 1.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 3.自我意识 4.心理过程 5.心理状态

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是因为这时期个性的各 种心理结构成分开始发展,特别是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 和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发展起来,同时,各种心理活动不仅已经 结合成为整体,而且表现出明显的、稳定的倾向性,形成个人 的独特性。每个儿童在各个不同场合、情境,对不同的事件, 都倾向于以一种自身独有的方式去反应,表现出自己所特有的 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幼儿期,儿童个性只能是形成的开始,或是个性初具雏 形。直到成熟年龄(大约18岁左右),个性才基本定型,而且 在个性定型以后,还可能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调控
一、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
(一)自我认知的成分 1.自我观察 2.自我分析 3.自我评价
(二)自我认知的内容 1.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2.对自己动作的认识 3.对自己心理活动的认识
二、学前儿童的自我体验
三、学前儿童的自我调控
一、名词解释 1、亲子交往 2、依恋 二、填空 1、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麦考比和马丁将父母的教养方式 分为-----、-------、-------和-------。 2、婴儿的依恋形成于--------,形成的标志是-------和 --------的出现。 3、母子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其中,------依恋是较好的积 极的类型,------和------依恋称为不安全依恋。 4、我国幼儿园目前最主要的一种师幼交往类型是------。 5、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是-----。
气质类型
胆汁质
典型心理表现
精力充沛,热情积极,情绪体验强烈、 外露,脾气急躁,易冲动,难以自制。 思维灵活,反应迅速,情绪体验外露、 易变。活泼、热情,充满朝气。动作 敏捷,但易轻举妄动,缺乏忍耐力和 毅力,注意力不稳定。 有耐性,稳重,冷静。注意稳定但难 于转移,灵活性不够。考虑问题细致。 行动缓慢,与人交往适度。能恪守生 活秩序和工作制度。 观察仔细,考虑问题细致。孤僻、内 向、敏感、细腻,优柔寡断,反应迟 缓
回忆:气质的特点是什么?
性格的特点:1、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变化比较容易。 2、有好坏之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 个人的成功。 积行成习 积习成性 积性成命
二、性格的结构 -------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
合群性
学前儿童 性格 态度特征
好奇、好问
好模仿
独立性—鼓励
学前儿童 性格 意志特征
坚持性—培养 自制力—训练 果断性—有差异
三、学前儿童的气质特点与教育
1、发挥学前儿童积极气质特点。 2、尊重和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消极气质 特点;并采用更策略的方法来克服和改善声训斥, 抑制急躁 多血质:表扬适度,批评具体,担任班干部。 粘液质:参加集体活动,提供发言机会。
抑郁质:多鼓励、少批评,找个伙伴,
多血质
粘液汁
抑郁质
林黛玉:抑郁质 内向,敏感,细腻,幻 想、胆小
贾宝玉:多血质 外向,热情、活泼好动, 善于交往,兴趣变化快
张飞:胆汁质
唐僧:粘液质
设身处地:
即将去看一部自己最喜欢的电影, 却因为迟到了二十分钟, 不能进入电影院,此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不能进去!
你们的时钟走快了 让我进去!
bye bye…
看看报纸等 下一场,问题也不大
唉,真倒霉…
A.胆汁质——怎么搞的才半杯呢?
B.多血质——半杯啊!好,半杯足够啦! C.粘液质——还好有半杯; D.抑郁质——那半杯水到那去啦?
人一般是两种气质混合型,具备一 种气质或三种气质的人比例较少。 气质在童年期表现得比较明显
常见气质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多血质、 多血质--粘液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抑郁质、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气质的性质(特点):
是人的天性,受遗传影响,无好坏之分, 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
气质和人的神经类型有直接联系。
弱型 神经类型 强型
(抑郁质)
不平衡型 平衡型
(胆汁质)
灵活
(多血质)
不灵活(粘液质)
一、传统的“四类型说”
古希腊 希波克利特提出人类气质有四种基本 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气质类型与职业
多血质:(活泼型)导游、销售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 演员、商人、广告设计类、外交家 胆汁质:(战斗型)管理工作、医生、律师、运动员、冒险家、 新闻记者、演员、公安干警 粘液质:(思考型)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 会计、教师、人力人事管理 抑郁质:(孤独型)打字员、排版员、检查员、机要秘书、 艺术工作者、哲学家、科学家
胆汁质 1、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2、学前儿童气质发展的特性— 稳定性和可塑性 3、因材施教—发挥优势、改善不足
二、学前儿童气质发展的特点
1、稳定性 2、可塑性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一、性格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如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 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 心理特征。
5 家、校、园
6
7
集体生活 在集体生活和实践中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性格 挫折
利用挫折教育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性格
第三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 对自己、 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自我认知 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自我意识(自我) 自我体验 的成分:
活泼性
学前儿童 性格 情绪特征
控制性 持久性 稳定性
学前儿童 性格 理智特征
易受暗示性 创造性
三、学前儿童的性格塑造
1 2 3 4
家长、家庭
榜样 游戏 情绪
发挥家长作用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教师、家长树立榜样作用
利用游戏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性格
培养学前儿童正性的情绪 家、校、园共育学前儿童良好的性格
安排具体工作,不看刺激的画面。


琪琪是幼儿园大班一个女孩,活泼好动,智慧好 学。每次学舞蹈,总是班里学得最快的。她理解事物 也快。上课时,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她对感兴 趣的课能集中注意听讲,但过不了多久,就做小动作, 一旦被老师发现稍一提示,马上能克制自己。她对什 么都很爱好,但都不稳定,一会儿喜欢这个,一会儿 喜欢那个。她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从不一个人单独 玩,并很善于和小朋友交往相处。她做事动作快,反 应灵敏,但往往粗心大意。虎头蛇尾。 你认为琪琪偏向于什么气质类型?作为教师,针对她 的气质类型应该采取哪些教育措施?
第四章 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
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
人格 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和心
理倾向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总的精神 面貌。 气质 人格 性格 自我意识
第一节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学习任务
1、学前儿童气质的类型。
2、学前儿童气质发展的特性。
3、学前儿童气质特点与教育措施。
气质 定义:俗称“秉性、脾气”,是一个人生 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如:诸葛亮和张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