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电力系统电子污区分布图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QGDW166[1].3-201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

QGDW166[1].3-201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

Q/GDW212 —2008ICS29.240CEC96-2008Q/GDW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166.3—2010代替Q/GDW166.3—200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Code of content profun dity for prelim inary desig n for tran smissi onand distribution projects of STATE GRIDPart3:overhead power Tran smissi on line2011-01-04发布2011-01-04 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GDW166.3—2010目次刖-_:言........... I I 1 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总则(14总的部分(25电缆线路路径(46环境条件(47污秽条件(48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49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510过电压保护、接地及分段(511电缆支持与固定(512通讯干扰(513电缆终端站及电缆登杆(塔(514充油电缆供油设计(615 土建部分(616电缆通道附属设施(717电缆通道防火(718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境段的处理(7 19在线监测(720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721附件(822专题报告(823图纸部分(824计算项目要求(925施工组织设计大纲(926主要设备材料清册(1027概算部分(10编制说明(13IQ/GDW166.3—2010II.、八、-刖言为贯彻落实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规范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能力,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基建新技术应用,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对原《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电力电缆部分》(Q/GDW166.3—2007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紧紧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强设计管理,强化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和方法,依托三个目录”标准化建设成果目录、基建新技术研究目录、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提高三通一标”应用率,推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精益化、标准化水平。

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计算机自动绘制的研究

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计算机自动绘制的研究

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计算机自动绘制的研究田树军;韦巍;赵坚;方贤才【摘要】传统的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手工绘制方法存在制作时间长、精确性差的缺点.根据新标准探讨计算机自动绘制污区分布图的绘制方法,介绍了其规则库引擎的原理、算法及制图流程.指出采用计算机自动绘制污区分布图,当规则库与运行经验在判断局部区域污秽等级有冲突时需要通过人工修订模式来解决.【期刊名称】《广西电力》【年(卷),期】2012(035)004【总页数】5页(P7-10,37)【关键词】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智能规则库引擎;计算机自动绘制【作者】田树军;韦巍;赵坚;方贤才【作者单位】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23;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23;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23;武汉康普常青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852;P2080 引言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是指导输变电设备外绝缘设计与配置的基本依据[1]。

传统的手工绘制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制图时间长,且受制图者主观影响较大,不能完全满足国家的相关规范,绘制出来的图不够科学与精确,标准DL/T 374—2010《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方法》对污区分布图的绘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电网防污工作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客观上提供了采用计算机绘制污区分布图的条件[2]。

本文探讨利用计算机软件和GIS技术构建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规则库引擎,从而实现自动绘制污区分布图。

1 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规则库引擎的原理本文按照标准DL/T 374—2010对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的绘制规则进行了分类与量化,然后采用计算机语言和GIS技术对量化的规则进行表达,并将其合成计算机程序算法,这个计算机程序算法就是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的绘制规则库引擎,其构建步骤如下:1)将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规则库分为污源规则库、污秽度规则库、污湿特性规则库和运行经验规则库,并将各规则库的细化规则用计算机语言进行表达,固化为计算机程序算法。

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使用导则

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使用导则

电⼒系统污区分布图使⽤导则附件2:福建省电⼒系统污区分布图使⽤导则(⼆○○七版)⼀、总则1.1为了正确执⾏和使⽤省电⽹污区分布图,给合我省电⽹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使⽤导则。

1.2本使⽤导则和污区图编制说明是福建省电⽹污区分布图的重要补充和说明。

福建省电⽹污区图、编制说明、使⽤导则是我省输变电设备防污闪电瓷外绝缘设计、选型及电⼒⽣产、运⾏维护的依据。

1.3 各⽣产、设计和基建单位(部门)应遵照执⾏本版污区图和使⽤导则。

1.4 福建省电⽹污区图、编制说明和使⽤导则适⽤于我省电⽹35kV及以上输变电设备。

各直属直管发供电企业、控股和代管县电⼒公司必须遵照执⾏,发电⼚等其他电⼒企业和电⼒⽤户可参照执⾏。

1.5 污源是动态变化的,福建省电⽹污区图原则上每5年调整修订⼀次。

⼆、福建省电⽹污秽等级划分和污区图2.1 根据国家电⽹公司《电⼒系统污区分级和外绝缘选择标准》Q/GDW152(简称新企标)进⾏福建电⽹污秽等级划分、污区图绘制和确定各污级下绝缘⽔平配置标准。

2.2福建电⽹污秽等级区域划分详见《福建省电⽹污区分布图和编制说明》。

2.2《福建省电⽹污区分布图》同时在全省⽣产管理系统地理电⼦地图上发布。

三、电瓷外绝缘的配置和选择3.1配置原则:电瓷外绝缘爬距配置应符合电瓷外绝缘所处地区污秽等级的要求,并考虑⼤⽓环境污染的情况,留有裕度。

重要的线路、主⼒电⼚主要出线、电⽹重要联络线、枢纽变电站等绝缘配置宜⾼于各污级规定的起始爬电⽐距。

3.2电瓷外绝缘爬电⽐距定义:爬电⽐距=绝缘⼦爬距/额定线电压。

3.3 外绝缘配置应按绝缘⼦有效爬距配置,绝缘⼦有效爬距等于绝缘⼦⼏何爬电距离与该绝缘⼦利⽤系数的乘积值。

对于各类瓷和玻璃悬式绝缘⼦的选⽤,必须充分考虑其爬距有效利⽤系数,即K值。

各种典型的绝缘⼦的K值参见下表。

3.4线路、电站各污秽等级电瓷外绝缘爬电⽐距应按下表的起始值配置:注:1.中性点不接地⽹络绝缘⽔平按⾼⼀级污秽等级选择。

电气工程师:国家电网发布新版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汇总

电气工程师:国家电网发布新版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汇总

电气工程师:国家电网发布新版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1年版)》在京正式发布。

本次修订工作由公司统一组织、统一评审、统一发布,并首次收入西藏、蒙东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实现了公司系统各单位的全覆盖。

污区分布图作为电网新建、扩建输变电工程外绝缘设计和电网运行设备外绝缘改造的依据,在预防发生大面积污闪、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具有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电网发展质量,全面推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公司生产技术部统一组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各网省公司开展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修订工作。

在本次修订工作中,各单位均采用饱和污秽度进行污区等级划分,并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使新版污区分布图比以往版本更精准。

修订工作充分考虑了“十二五”电网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具有前瞻性。

据悉,本次修订工作的成果已在皖电东送特高压工程的初步设计中得到了应用。

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各单位深入推进污区分布图在输变电工程外绝缘设计中的应用,全面开展输变电设备外绝缘校核和改造工作,继续做好现场饱和盐密、灰密数据测试和分析工作,深化防污闪先进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公司防污闪工作技术水平。

国网公司安全总监李庆林出席会议。

2014版污区分布图实施细则及要求

2014版污区分布图实施细则及要求

7 2014版污区分布图实施细则及要求7.1 总则7.1.1 为了正确执行和使用安徽电网污区分布图(2014版)(以下简称污区分布图),结合安徽电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执行规定。

7.1.2 污区分布图、编制说明和执行规定是安徽电网输变电设备外绝缘设计、选型及电网生产、运行维护的重要依据,2014版污区分布图于发布之日起开始正式实施。

7.1.3 各生产、设计和基建单位/部门应遵照执行本规定。

7.1.4 污区分布图和执行规定适用于安徽电网35kV及以上交流输变电设备。

发电厂等其他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可参照执行。

7.2 外绝缘配置原则7.2.1 污区分布图中所划定的污秽等级以统一爬电比距表示,统一爬电比距是指绝缘子表面爬电距离与绝缘子两端最高运行电压(对于交流系统,为最高相电压)之比,单位为mm/kV。

爬电比距是绝缘子表面爬电距离与设备标称电压之比。

根据国网标准(Q/GDW 152-2006),结合安徽电网的实际情况,安徽地区不设置A、B级,并将C、D、E级细化为C1、C2、D1、D2、E1和E2级,对应的爬电比距及统一爬电比距见下表。

表16 爬电比距与统一爬电比距的对应表污秽等级名称爬电比距(cm/kV)统一爬电比距(mm/kV)A 1.727B 2.032C1 2.336C2 2.540D1 2.844D2 3.047E1 3.250E2 3.5557.2.2 外绝缘配置应按绝缘子有效爬距配置,绝缘子有效爬距等于绝缘子几何爬电距离与该绝缘子利用系数的乘积值。

对于各类瓷和玻璃悬式绝缘子的选用,必须充分考虑其爬距有效利用系数,即K值。

各种典型的绝缘子的K值暂按《华东电网500kV线路绝缘子选型导则》选取。

普通、双伞和三伞型绝缘子:K取1.0;钟罩型、深棱型绝缘子:在40mm/kV(2.5cm/kV)及以下污区,K取0.90;在40mm/kV(2.5cm/kV)以上污区,K取0.80~0.85。

7.3 新建输变电设备外绝缘配置原则7.3.1 新建线路、新建变电站选址以及输变电设备选型配置应严格执行污区分布图。

电子污区分布图系统

电子污区分布图系统

“电子污区分布图系统”需求分析报告武汉康普常青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大学2008年12月目录1 引言 (1)1.1 编写目的 (1)1.2 项目背景 (1)1.2.1 项目单位 (1)1.2.2 与其它系统的关系 (1)1.3 定义 (2)1.4 参考资料 (4)2 项目概述 (5)2.1 项目概述 (5)2.1.1 总体目标 (5)2.1.2 项目模块 (5)2.1.3 现行系统 (6)2.1.4 用户分析 (7)2.2 系统运行环境 (7)2.2.1 硬件环境 (7)2.2.2 软件环境 (8)2.2.3 多级架构 (8)2.3 条件与限制 (9)3 数据描述 (10)3.1 数据分析 (10)3.2 数据流图 (11)3.3 数据库描述 (11)3.4 数据采集 (12)4 功能需求 (13)4.1 功能划分 (13)4.2 功能描述 (13)4.2.1 基础数据管理功能 (13)4.2.2 污染范围建模功能 (16)4.2.3 污区图绘制功能 (18)4.2.4 污区图管理功能 (21)4.2.5 辅助决策支持与预警功能 (22)4.2.6 非功能性需求 (25)5 性能需求 (27)5.1 数据精确度 (27)5.2 时间特性 (28)5.3 适应性 (28)6 系统运行需求 (29)6.1 用户界面 (29)6.1.1 用户界面特性 (29)6.1.2 用户特性分析 (29)6.1.3 用户界面设计方法 (30)6.1.4 用户界面设计 (30)6.2 硬件接口 (30)6.2.1 硬件接口模型 (30)6.2.2 硬件接口数据描述 (31)6.3 软件接口 (31)6.3.1 软件接口模型 (31)6.3.2 软件接口数据描述 (32)6.4 故障处理 (32)7 质量保证 (33)8 其它需求 (34)9 系统资源与成本估计 (35)1 引言1.1 编写目的本文档的编写目的在于通过对系统需求的详细调查和分析,明确以下内容:1)系统必须完成的总体目标;2)系统开发所必须完成的功能;3)系统开发的可行性;4)估计完成该系统所需要的资源和成本;5)制定工程进度表;本文档的读者为项目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和应用单位的管理人员、系统设计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等。

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使用导则

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使用导则

附件2:福建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使用导则(二○○七版)一、总则为了正确执行和使用省电网污区分布图,给合我省电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使用导则。

本使用导则和污区图编制说明是福建省电网污区分布图的重要补充和说明。

福建省电网污区图、编制说明、使用导则是我省输变电设备防污闪电瓷外绝缘设计、选型及电力生产、运行维护的依据。

各生产、设计和基建单位(部门)应遵照执行本版污区图和使用导则。

福建省电网污区图、编制说明和使用导则适用于我省电网35kV及以上输变电设备。

各直属直管发供电企业、控股和代管县电力公司必须遵照执行,发电厂等其他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可参照执行。

污源是动态变化的,福建省电网污区图原则上每5年调整修订一次。

二、福建省电网污秽等级划分和污区图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级和外绝缘选择标准》Q/GDW152(简称新企标)进行福建电网污秽等级划分、污区图绘制和确定各污级下绝缘水平配置标准。

福建电网污秽等级区域划分详见《福建省电网污区分布图和编制说明》。

《福建省电网污区分布图》同时在全省生产管理系统地理电子地图上发布。

三、电瓷外绝缘的配置和选择配置原则:电瓷外绝缘爬距配置应符合电瓷外绝缘所处地区污秽等级的要求,并考虑大气环境污染的情况,留有裕度。

重要的线路、主力电厂主要出线、电网重要联络线、枢纽变电站等绝缘配置宜高于各污级规定的起始爬电比距。

电瓷外绝缘爬电比距定义:爬电比距=绝缘子爬距/额定线电压。

外绝缘配置应按绝缘子有效爬距配置,绝缘子有效爬距等于绝缘子几何爬电距离与该绝缘子利用系数的乘积值。

对于各类瓷和玻璃悬式绝缘子的选用,必须充分考虑其爬距有效利用系数,即K值。

各种典型的绝缘子的K值参见下表。

线路、电站各污秽等级电瓷外绝缘爬电比距应按下表的起始值配置:注:1.中性点不接地网络绝缘水平按高一级污秽等级选择。

2.根据华东电网的原则要求,取消a、b级污级,只分c1、c2、d1、d2、e五个污级。

3. 5 审查设计时,应以污区图作为依据,核实各地段的污秽等级与所设计的电气设备电瓷外绝缘爬距配置是否相匹配。

湖南电力系统电子污区分布图编制说明

湖南电力系统电子污区分布图编制说明

附件2:湖南省电力系统电子污区分布图编制说明一、污区图绘制依据和原则1.《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站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16434-1996)2.关于修订《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的通知(国电安运[1998]223)附件1:污区分布图修订原则附件2:部级科研成果《大气环境对输变电设备抗污区能力影响》的应用附件3:各网、省公司报国家电力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及资料的要求附件4: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规定二、电网概况截止至2005年底,全省(不含小水电)装机容量万千瓦,其中火电万千瓦,水电容量万千瓦。

湖南电网500千伏变电站5座,220千伏变电站78座(含黄秧坪开关站);在运的500千伏线路13条,计1270公里;220千伏线路196条,计8630公里。

三、地理环境及气候特征1.地理位置。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之间,东西直线距离最宽667公里,南北直线距离最长774公里,全省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是一个紧邻沿海地区的内陆省份。

2.地形地貌。

湖南三面环山,东有幕阜山、罗霄山脉,南有南岭山脉;西有武陵山、雪峰山脉,海拔从500米至1500米不等。

湘北为洞庭湖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

湘中则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

全省形成从东南西三面向北倾斜开口的马蹄形状。

境内水系比较完整,湘北有洞庭湖,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湖。

省内主要河流有湘江、资水、沅江和澧水,分别从西南向东北流入洞庭湖,经城陵矶注入长江。

全省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丘陵及岗地占%,平原占%,水面占%。

湖南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有“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等赞誉。

3.气候特征。

湖南为大陆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这与本省居亚欧大陆东南部,面向太平洋,省境东南亚边境距海400公里,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密切相关。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实施意见》印发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实施意见》印发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实施意见》印发2006年12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以国家电网生[2006]1203号文发出通知,颁发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实施意见》。

通知提出,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已于近日正式颁发,为确保该标准在公司电网规划、设计、设备选型、运行、检修和技改等工作中有效的贯彻落实,公司生产部在充分征求各网省公司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实施意见》,请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其全文如下: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实施意见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严重威胁电网运行安全,是电力系统重点防范的主要事故之一。

科学地确定电网污区等级,合理选择设备的外绝缘配置水平是防止发生电网污闪事故的有效措施。

近几年电网运行情况表明,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确定的设备外绝缘配置水平已不能适应当前电网污秽变化的实际状况。

为此,国家电网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在开展科研、借鉴国内外经验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以进一步规范电网污秽等级划分,科学选择设备外绝缘配置,从而全面提高电网的防污闪能力。

为确保本标准得以正确理解和有效贯彻,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是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标准,适用于公司所属跨区电网、各区域电网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网(含公司所属发电厂升压站)。

公司系统各单位在开展电网规划、设计选型、运行、检修和技改等工作中均应执行本标准。

二、对并网设备的要求鉴于电力系统设备外绝缘配置水平的统一性,根据国家电监会《发电厂并两运行管理规定》和技术监督管理的有关要求,凡并入公司所属电网的发电厂、高压用户的设备外绝缘选择也应按照所并入电网的污区等级选择设备外绝缘配置o三、本标准与GB/T16434—1996的关系由于本标准对设备外绝缘配置的要求高于GB/T16434—1996《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中所作的规定,各单位应及时组织对本单位现行防污闪管理和技术的有关规定、制度、标准进行修订。

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使用导则

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使用导则

附件2:福建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使用导则(二○○七版)一、总则1.1为了正确执行和使用省电网污区分布图,给合我省电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使用导则。

1.2本使用导则和污区图编制说明是福建省电网污区分布图的重要补充和说明。

福建省电网污区图、编制说明、使用导则是我省输变电设备防污闪电瓷外绝缘设计、选型及电力生产、运行维护的依据。

1.3 各生产、设计和基建单位(部门)应遵照执行本版污区图和使用导则。

1.4 福建省电网污区图、编制说明和使用导则适用于我省电网35kV及以上输变电设备。

各直属直管发供电企业、控股和代管县电力公司必须遵照执行,发电厂等其他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可参照执行。

1.5 污源是动态变化的,福建省电网污区图原则上每5年调整修订一次。

二、福建省电网污秽等级划分和污区图2.1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级和外绝缘选择标准》Q/GDW152(简称新企标)进行福建电网污秽等级划分、污区图绘制和确定各污级下绝缘水平配置标准。

2.2福建电网污秽等级区域划分详见《福建省电网污区分布图和编制说明》。

2.2《福建省电网污区分布图》同时在全省生产管理系统地理电子地图上发布。

三、电瓷外绝缘的配置和选择3.1配置原则:电瓷外绝缘爬距配置应符合电瓷外绝缘所处地区污秽等级的要求,并考虑大气环境污染的情况,留有裕度。

重要的线路、主力电厂主要出线、电网重要联络线、枢纽变电站等绝缘配置宜高于各污级规定的起始爬电比距。

3.2电瓷外绝缘爬电比距定义:爬电比距=绝缘子爬距/额定线电压。

3.3 外绝缘配置应按绝缘子有效爬距配置,绝缘子有效爬距等于绝缘子几何爬电距离与该绝缘子利用系数的乘积值。

对于各类瓷和玻璃悬式绝缘子的选用,必须充分考虑其爬距有效利用系数,即K值。

各种典型的绝缘子的K值参见下表。

3.4线路、电站各污秽等级电瓷外绝缘爬电比距应按下表的起始值配置:注:1.中性点不接地网络绝缘水平按高一级污秽等级选择。

2.根据华东电网的原则要求,取消a、b级污级,只分c1、c2、d1、d2、e五个污级。

湖南省电力系统电子污区分布图编制说明汇总

湖南省电力系统电子污区分布图编制说明汇总

附件2:湖南省电力系统电子污区分布图编制说明一、污区图绘制依据和原则1.《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站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16434-1996)2.关于修订《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的通知(国电安运[1998]223)附件1:污区分布图修订原则附件2:部级科研成果《大气环境对输变电设备抗污区能力影响》的应用附件3:各网、省公司报国家电力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及资料的要求附件4: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规定二、电网概况截止至2005年底,全省(不含小水电)装机容量1496.4万千瓦,其中火电723.05万千瓦,水电容量773.35万千瓦。

湖南电网500千伏变电站5座,220千伏变电站78座(含黄秧坪开关站);在运的500千伏线路13条,计1270公里;220千伏线路196条,计8630公里。

三、地理环境及气候特征1.地理位臵。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之间,东西直线距离最宽667公里,南北直线距离最长774公里,全省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是一个紧邻沿海地区的内陆省份。

2.地形地貌。

湖南三面环山,东有幕阜山、罗霄山脉,南有南岭山脉;西有武陵山、雪峰山脉,海拔从500米至1500米不等。

湘北为洞庭湖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

湘中则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

全省形成从东南西三面向北倾斜开口的马蹄形状。

境内水系比较完整,湘北有洞庭湖,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湖。

省内主要河流有湘江、资水、沅江和澧水,分别从西南向东北流入洞庭湖,经城陵矶注入长江。

全省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1.2%,丘陵及岗地占29.3%,平原占13.1%,水面占6.4%。

湖南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有“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等赞誉。

3.气候特征。

湖南为大陆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这与本省居亚欧大陆东南部,面向太平洋,省境东南亚边境距海400公里,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密切相关。

(精选文档)湖南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实施细则

(精选文档)湖南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实施细则

湖南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实施细则一、污区分布图适用范围湖南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适用于湖南省电网35~500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作为其电气设备外绝缘配置的依据。

二、污区分布图的作用1、污区图是省电力公司对其所辖的电力设备所在地区划分污秽等级的区域图,是省输、变电设备设计、选型及电力基建、生产过程中对电瓷外绝缘配置的重要依据。

2、污区图经省电力公司防污领导小组审查批准之日起生效。

省电力公司各发、供电单位、电力设计和基建部门在基建和生产中必须遵照执行。

三、湖南电网污秽等级划分1、湖南省电力公司主网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污秽等级划分见附表1。

2、湖南省电力公司主网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污秽等级划分见附表2。

四、电瓷外绝缘配置的原则1、配置原则:参照国标GB/T16434—1996《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电瓷外绝缘爬距应符合电瓷外绝缘所处地区污秽等级的要求。

大环境污染的地区可适当留裕度。

重要联络线的绝缘子和枢纽变电站设备的外绝缘应适当增加爬距。

2、污区图中划定的污秽等级应按下列标准配置电瓷外绝缘:根据湖南省电力公司颁发的防污管理措施的要求,500kV系统在0~1级污秽地区外绝缘按2级污秽等级的下限配置,处在2级污区按2级污区爬电比距的上限配置,3~4级污秽地区按相应污秽等级外绝缘爬电比距的中、上限配置;220kV及以下系统在0~1级污秽地区外绝缘按1级污秽等级的上限配置,处在2级污区按2级污区爬电比距的中、上限配置,3~4级污秽地区按相应污秽等级外绝缘爬电比距的中、上限配置。

表1:湖南省电力公司输变电设备电瓷外绝缘爬电比距配置表爬电比距是按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计算,()内数据为按额定电压计算。

3、新(扩、改)建的输变电设备外绝缘设计、选择应按审定后的污区分布图进行,污区图所确定的污秽等级和表1中规定的爬电比距作为设计的基础依据。

如要变更污秽等级和爬电比距,设计部门应深入现场调查,进一步了解污、湿特征、运行经验、地形地貌等,并在设计审查时提出充分的修改依据。

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使用导则

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使用导则

附件2:福建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使用导则(二○○七版)一、总则为了正确执行和使用省电网污区分布图,给合我省电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使用导则。

本使用导则和污区图编制说明是福建省电网污区分布图的重要补充和说明。

福建省电网污区图、编制说明、使用导则是我省输变电设备防污闪电瓷外绝缘设计、选型及电力生产、运行维护的依据。

各生产、设计和基建单位(部门)应遵照执行本版污区图和使用导则。

福建省电网污区图、编制说明和使用导则适用于我省电网35kV及以上输变电设备。

各直属直管发供电企业、控股和代管县电力公司必须遵照执行,发电厂等其他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可参照执行。

污源是动态变化的,福建省电网污区图原则上每5年调整修订一次。

二、福建省电网污秽等级划分和污区图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级和外绝缘选择标准》Q/GDW152(简称新企标)进行福建电网污秽等级划分、污区图绘制和确定各污级下绝缘水平配置标准。

福建电网污秽等级区域划分详见《福建省电网污区分布图和编制说明》。

《福建省电网污区分布图》同时在全省生产管理系统地理电子地图上发布。

三、电瓷外绝缘的配置和选择配置原则:电瓷外绝缘爬距配置应符合电瓷外绝缘所处地区污秽等级的要求,并考虑大气环境污染的情况,留有裕度。

重要的线路、主力电厂主要出线、电网重要联络线、枢纽变电站等绝缘配置宜高于各污级规定的起始爬电比距。

电瓷外绝缘爬电比距定义:爬电比距=绝缘子爬距/额定线电压。

外绝缘配置应按绝缘子有效爬距配置,绝缘子有效爬距等于绝缘子几何爬电距离与该绝缘子利用系数的乘积值。

对于各类瓷和玻璃悬式绝缘子的选用,必须充分考虑其爬距有效利用系数,即K值。

各种典型的绝缘子的K值参见下表。

线路、电站各污秽等级电瓷外绝缘爬电比距应按下表的起始值配置:注:1.中性点不接地网络绝缘水平按高一级污秽等级选择。

2.根据华东电网的原则要求,取消a、b级污级,只分c1、c2、d1、d2、e五个污级。

3. 5 审查设计时,应以污区图作为依据,核实各地段的污秽等级与所设计的电气设备电瓷外绝缘爬距配置是否相匹配。

电子污区分布图系统

电子污区分布图系统

“电子污区分布图系统”需求分析报告武汉康普常青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大学2008年12月目录1 引言 (1)1.1 编写目的 (1)1.2 项目背景 (1)1.2.1 项目单位 (1)1.2.2 与其它系统的关系 (1)1.3 定义 (2)1.4 参考资料 (4)2 项目概述 (5)2.1 项目概述 (5)2.1.1 总体目标 (5)2.1.2 项目模块 (5)2.1.3 现行系统 (6)2.1.4 用户分析 (7)2.2 系统运行环境 (7)2.2.1 硬件环境 (7)2.2.2 软件环境 (8)2.2.3 多级架构 (8)2.3 条件与限制 (9)3 数据描述 (10)3.1 数据分析 (10)3.2 数据流图 (11)3.3 数据库描述 (11)3.4 数据采集 (12)4 功能需求 (13)4.1 功能划分 (13)4.2 功能描述 (13)4.2.1 基础数据管理功能 (13)4.2.2 污染范围建模功能 (16)4.2.3 污区图绘制功能 (18)4.2.4 污区图管理功能 (21)4.2.5 辅助决策支持与预警功能 (22)4.2.6 非功能性需求 (25)5 性能需求 (27)5.1 数据精确度 (27)5.2 时间特性 (28)5.3 适应性 (28)6 系统运行需求 (29)6.1 用户界面 (29)6.1.1 用户界面特性 (29)6.1.2 用户特性分析 (29)6.1.3 用户界面设计方法 (30)6.1.4 用户界面设计 (30)6.2 硬件接口 (30)6.2.1 硬件接口模型 (30)6.2.2 硬件接口数据描述 (31)6.3 软件接口 (31)6.3.1 软件接口模型 (31)6.3.2 软件接口数据描述 (32)6.4 故障处理 (32)7 质量保证 (33)8 其它需求 (34)9 系统资源与成本估计 (35)1 引言1.1 编写目的本文档的编写目的在于通过对系统需求的详细调查和分析,明确以下内容:1)系统必须完成的总体目标;2)系统开发所必须完成的功能;3)系统开发的可行性;4)估计完成该系统所需要的资源和成本;5)制定工程进度表;本文档的读者为项目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和应用单位的管理人员、系统设计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湖南省电力系统电子污区分布图编制说明一、污区图绘制依据和原则1.《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站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16434-1996)2.关于修订《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的通知(国电安运[1998]223)附件1:污区分布图修订原则附件2:部级科研成果《大气环境对输变电设备抗污区能力影响》的应用附件3:各网、省公司报国家电力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及资料的要求附件4: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规定二、电网概况截止至2005年底,全省(不含小水电)装机容量1496.4万千瓦,其中火电723.05万千瓦,水电容量773.35万千瓦。

湖南电网500千伏变电站5座,220千伏变电站78座(含黄秧坪开关站);在运的500千伏线路13条,计1270公里;220千伏线路196条,计8630公里。

三、地理环境及气候特征1.地理位置。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之间,东西直线距离最宽667公里,南北直线距离最长774公里,全省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是一个紧邻沿海地区的内陆省份。

2.地形地貌。

湖南三面环山,东有幕阜山、罗霄山脉,南有南岭山脉;西有武陵山、雪峰山脉,海拔从500米至1500米不等。

湘北为洞庭湖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

湘中则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

全省形成从东南西三面向北倾斜开口的马蹄形状。

境内水系比较完整,湘北有洞庭湖,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湖。

省内主要河流有湘江、资水、沅江和澧水,分别从西南向东北流入洞庭湖,经城陵矶注入长江。

全省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1.2%,丘陵及岗地占29.3%,平原占13.1%,水面占6.4%。

湖南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有“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等赞誉。

3.气候特征。

湖南为大陆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这与本省居亚欧大陆东南部,面向太平洋,省境东南亚边境距海400公里,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密切相关。

湖南气候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光、热、水资源丰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

全省4-10月,总辐射量占全年总辐射量的70-76%,降水量则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8-84%。

第二,气候年内与年际的变化较大。

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

气候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地区差值比平均值的地区差值大1.29倍,雨量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1460毫米,最多年几乎为最少年的3倍。

第三,气候垂直变化最明显的地带为三面环山的山地。

尤以湘西与湘南山地更为显著。

湖南热量丰富,夏热期长,积温多,无霜期长达260-310天,大部份地区都在280-300天之间。

湖南境内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雨量充沛,为我国雨水较多的省区之一。

各地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的保证率在90%以上;大于1200毫米的保证率有70-80%。

降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在雨量的地域分布上具有三多三少的特点。

三个多雨区是:①雪峰山脉北端多雨区。

以安化为中心,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700毫米以上,其周边也在1500毫米以上。

②湘东南多雨区,以桂东为中心,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其周边也在1500毫米以上。

③湘东幕阜、九岭山多雨区。

以浏阳为中心,雨量1500毫米以上。

此外湘南九嶷山和湘西北澧水上游一带降雨量也相当充沛。

三个少雨区是:①湘北洞庭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南县只有1230毫米。

②衡邵干旱走廊,年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

③湘西南边境新晃、芷江、会同一带,年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新晃仅1163毫米。

第二、在雨量的季节分配上,具有春夏多雨,秋冬少雨的特点。

本省年内降水的变化大致与海洋气团的进退一致,雨水集中于春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秋冬两季只占30%。

但春多于夏,秋多于冬。

第三、在降雨量的变率上,具有年际变率小于季变率的特点。

本省降水的年变率不大,皆在12-18%之间。

降水的季变率大,而夏季最大,一般在40-60%,七月又大于六月,七月份多年降雨变率一般在50-60%。

四、大气环境状况及污源特征环境污染包括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废渣污染、噪声污染。

其中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重大危害的是废气污染。

1.大气空气质量状况。

我省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较差。

大气环境污染以扬尘和煤烟型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和二氧化硫(SO2)。

总悬浮颗粒物超标的城市比例大,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重。

2.酸雨。

酸雨是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的产物。

我省属酸雨污染严重地区之一,酸雨分布区域广泛,主要分布在以长沙为中心的湘江流域和以怀化为代表的湘西北地区,降水pH值低,酸雨频率高。

3.电网污源特征及分布。

近年来,我省工业废气排放量逐年递增。

(1)工业污源。

废气排放量直接受工业的发展及规模影响,湖南的工业已初步形成以冶金、机械、电子、食品、能源、建材等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体系。

我省冶金、化工、机械制造较为发展,具有相当规模,因此以矿物污染和化学污染最为严重。

分布在株洲、湘潭、长沙、衡阳、怀化及娄底等地区的采矿、冶金企业,产生了大量的金属粉尘、SO2、NO X等,分布在岳阳、株洲、长沙、郴州等地区的化工企业,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是CO、SO2、NO X及烟尘等,分布在湘潭、益阳、娄底、常德、郴州及株洲等地的陶瓷、水泥、砖厂等企业,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是SO2及烟尘等,分布在株洲、常德、湘潭、衡阳、娄底等地的发电厂,主要污染物也主要是SO2及烟尘等。

(2)基础建设及交通运输业。

近几年,湖南省加快了基础建设步伐,以长沙为中心的湖南城镇建设和改造力度相当大,全省交通事业空前高涨,已建设和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均位于全国前列,城镇基础建设和公路建设必然带来大量的粉尘。

(3)乡村污源。

我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城市生活污染严重且持续上升,近80%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

同时,农村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小乡镇企业特别是小水泥厂、砖窑厂等如雨后春笋,全省乡镇企业已发展到300多万家;拥有职工超过1000万人,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污染环境的废气,且得不到有效控制。

城镇由于拥有大型的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企业,工业集中、人口密度大,污染相对较严重,形成了点污染;农村人口较为分散,但由于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小砖厂、小煤窑星罗棋布,形成轻工、建筑、建材、矿冶、机电、化工、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和餐饮业等7个行业,冶金由单一采矿发展到选矿、冶炼等深度加工,冶金产品在全省乡镇企业产品出口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由农机具修理、制造发展起来的农用车、汽车零部件和以农机加工为主的普通机械制造等也渐渐形成规模,陶瓷、板材、水泥,家具等制造业等均是重要的污源,形成了面污染。

点污染和面污染的结合造成湖南电网局部地区污秽较重,同时同上世纪相比,全省的污秽总体来说有大的提高。

五、气候及环境污染及对电网污闪事故的影响输电设备外绝缘污闪放电通常要经历积污、潮湿、干带、局部电弧的发展等几个阶段才能得以产生,积污和潮湿是污闪的前提条件。

湖南大气环境污染严重,以扬尘和烟煤型为主,大气中的颗粒特别是含二氧化硫的烟尘等大量吸附在绝缘子的表面,形成厚厚的污秽层。

湖南气候湿润,年内与年际的变化较大,春夏多雨,秋冬干旱,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8~84%。

春冬之际,昼夜气温变化较大,常伴有含水量大的大雾,全年雾日数平均在20天左右;初春降雨常为毛毛细雨,持续时间可达数天。

大雾和毛毛细雨均易使绝缘子表面的污层湿润。

我省属酸雨污染严重地区之一,分布范围广,降水pH 值低,酸雨频率高,同时酸雨污染冬、春季比夏、秋季严重。

市区污染一般重于郊区。

近年来酸雨有从市区逐渐向远郊扩展的趋势。

酸雨导电率高,易使绝缘子闪络。

湖南大气环境污染、气候条件、酸雨等均易造成电网发生闪络,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六、运行经验2002年1月,湖南省常德、湘潭地区220、500千伏线路连续发生污闪跳闸事故,对电网稳定构成极大的威胁。

1月14日,4条220千伏线路先后6次跳闸,有5次造成线路停运。

1月15日,与500千伏岗市变相连的4条500千伏线路有3条相继动作10次,其中五岗线动作6次。

2004年1月8日东塘线污闪引起东江电厂跳机,造成局部解列,全年还出现3次220千伏线路跳闸。

2005年发生污闪6次,其中±500千伏江城线1次,在2月6日~7日东江电厂220千伏3条出线再次发生因污闪相继跳闸的事故。

污闪事故主要发生在11月至次年2月间,长期无雨水期后紧接是污闪事故的多发期。

七、等值盐密测量1.盐密测量情况:全省共设盐密测量点749个,通常在盐密监测点进行现场取样测量,149个点为Ⅲ级污秽区,22个点为Ⅳ级污秽区,取得了大量的实测盐密值,为电网污区划分和制定防污闪技术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2.为提高盐密测量的可信性和可比性,推荐了三种盐密测量仪供选用,并要求测试前对仪器进行校核,对疑问数据进行了复测对比,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3.在每个地区Ⅲ、Ⅳ级污秽区进行了大量污源调查,确保所划区域的正确性。

八、污区划分1.概述。

依照污区分布图绘制的原则,以湖南省地理环境、大气环境质量和气候特点、盐密值大小、污源分布、电网运行经验、周边盐密及污秽情况,特别是湖南多雾、毛毛细雨及酸雨的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污区等级,力争做到真实、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由于整体经济的发展,湖南形成了点污源和面污源相结合的状况,平均以年4%以上递增速度向大气排放废气,造成大气环境存在大量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流,空气质量差和酸雨频繁等较为恶劣的现状,湖南电网不设0级污区;电网未到之处,比照电网污秽区域的相似条件,按照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大气环境状况、自然污秽性质、周边区域污秽等级等条件确定污秽等级。

伴随工农业、交通运输业及城镇基础建设的发展,新污源的出现,相当一部分地区盐密测量值较以前有大幅增长,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不设0级污区,此次修订后的污区图同上一次相比,扩大了II、III、IV级污区的范围。

2.污区范围的确定。

盐密值影响范围一般取以该点为中心,以1~5公里为半径的圆区域内,污源影响范围取以该污源点为中心,0~5公里为半径的圆区域内,特别是1~3公里区域内,同时综合考虑污源的排放量、污秽物的性质、污秽微粒的大小、地形地貌、平均风向风速、烟窗高度等。

相邻同级污区连为一体,相邻污区间的污秽等级不允许跳跃,即Ⅰ级污区和Ⅲ级污区间必须有Ⅱ级污秽区,Ⅱ级污区和Ⅳ级污区间必须有Ⅲ级污秽区。

3.4级污区的确定。

全省共有6个Ⅳ级污秽区,每个Ⅳ级污秽区不仅其实测盐密值达到了IV级污秽盐密值,而且污秽区内均有一个或数个大型的污秽源(水泥厂、冶金或化工企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