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找次品》都看过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学广角——找次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同时教学内容的呈现不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从而在方法选择上,让学生经历从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学会对“找次品”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能够解决问题并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实验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

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本学段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我确定:

教学重点:探索找次品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学会用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法学法

1、选择教法,突出主体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情状况,结合数学知识的生成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诱导探究法。

2、指导学法,自主探索

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模式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通过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全过程,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本节课我从实际出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内容:

1、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上课伊始,用课件出示美国“挑战者”号的新闻图片。并解说:挑战者号在发射过程中突然爆炸。据调查,这次灾难主要是因为火箭右侧一个小零件失效,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终使这家架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后爆炸解体坠毁在太平洋,由此可见,次品的危害有多大!这样设计引出次品,激发学生找次品的欲望,能快速进入研究状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同学们,生活中,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或重一点或轻一点的,在数学里,我们把这类物品叫做找次品。今天我们就来找次品!”在这一环节,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把学生带入数学王国。

2、收集信息、感悟新知

首先进行小组比赛,每小组分三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两片,你能把它找出来吗?比一比哪一组找的最快!小组比赛之后,教师作归纳总结:学生的方法有数一数、掂一掂、用天平称一称。

通过实践学生很容易发现:用数的方法数量多很费时,用掂的方法在质量差异很小时不够准确,甚至找不出来。只有用天平称的办法又快又准。不平衡则轻的那个是次品,平衡了,同学们还需要再称吗?学生回答不用称了,通过推理便可知道,剩下的一瓶就是次品。

本课例1让学生从5瓶钙片中找次品,而我却让学生先从3瓶钙片中找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学生可以很容易的从3个中找出次品,在接下来的待测物品为5个、9个时就容易理解了。

这样降低教学起点,不会产生挫败感,增加成功的体验,是本课更容易进行,接着,进行例1的学习。

3、合作交流、掌握新知

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两个步骤的教学内容:

第一步:综合比较,找策略

出示例1: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粒,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继续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寻找方法。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便可很快的找出方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选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请学生发言交流思考方法。有的说:“一瓶放在左盘,剩下的一个一个称。”有的说:“先称两瓶,不平衡就找出了次品;如果平衡的话,再从剩下的里面称两瓶,最后一瓶不用称。”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呢?有的说:“左盘放两个,右盘放两个,平衡了,剩下的一个就是次品。不平衡从轻的里面找。”教师对这些方法都予以肯定,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解决的方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思维从指尖开始,课堂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在观察操作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第二步:对比分析,找规律

出示例2:在一些零件里,有一个次品,次品重一些,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图中的小朋友也是各有各的看法,我们也一起来探索吧!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继续让学生小

组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突破这个难点。引导学生注意题中的问题,着重理解“至少”“一定能”的含义,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随着学生知识经验的增加,让学生在寻找方法时,脱离实物天平,动脑思考。学生小组合作得出结论后,我借助于多媒体,用图示法展示学生的操作过程。并举例说明。例如把9分成(4,4,1如果平衡,剩下的一瓶是次品,需要称1次,不平衡从质量大的4个里面继续找,最终需要称3次,这样学生了解了图示法,便可用图示法记录操作过程。这也是完成由具体到抽象过渡中的重要一步。并顺势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提前找到次品的情况,像这种情况1次就找出来了,靠的是运气,而不能保证一定能找出次品,应把这两种情况结合起来。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当我们选择一种方法来分析研究问题时,应注意把可能出现的结果考虑全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为下面的填表,探究优化策略作准备。

出示表格,让学生完成表格,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方法都能找到次品,可哪一种方法是最优化的呢?学生很容易发现分成(3,3,3)的时候,只需称两次。引导学生观察分的份数,进而总结出规律:9个零件找次品,平均分成三份是最优化的策略。

然后我利用课堂发言的形式,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是不是只要能平均分成三份,“平均分成三份”就是最优化的策略呢?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判断能力,会对这一猜想持质疑态度。“那么同学们,我们来验证吧!”为了节省时间,让每个小组选一个数据进行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