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5f6e7ab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5.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单元主题与教学目标单元主题:[单元主题名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具体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引导目标]2. 教材内容与结构课文:[课文题目及简要内容]写作:[写作主题及要求]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及内容]口语交际:[交际话题及要点]二、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列举学生之前学过的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2. 学生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分析学生的阅读水平,如理解、分析、概括等方面]写作能力:[描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结构组织等]自主学习能力:[考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重点内容 1][重点内容 2]2. 难点[难点内容 1][难点内容 2]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阅读指导法4. 写作训练法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入方式和内容]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平、作品风格,创作背景等]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标注生字词教师范读,正音正字整体感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精读课文分析重点段落和语句体会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小组讨论针对文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课堂小结布置作业3. 第三课时(写作课)写作指导讲解写作主题和要求分析写作示例,提供写作思路写作实践学生独立写作作文评改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4. 第四课时(综合性学习课)活动导入介绍活动主题和目的活动开展分组进行活动,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形成成果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布置作业5. 第五课时(口语交际课)情境导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交际指导讲解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明确交际要求和注意事项口语实践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评价反馈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教学资源1. 教材2. 多媒体课件3. 相关拓展阅读材料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发言质量:[评价学生发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创新性]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表现]2. 作业评价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度和正确率]作业质量:[分析学生作业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方面的表现]3. 测试评价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期中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在半学期或一学期内的学习成果]《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
教学设计表模板范例
![教学设计表模板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8deecf9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19.png)
教学设计表模板范例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教案适用于XX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具备基本的XX知识和XX技能,能够理解并参与到本课程的深入学习中。
三、授课时间本课程授课时间为XX分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各环节的时间分配。
四、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XX学科的知识体系,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XX知识,学会XX技能,形成对XX领域的初步认识。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XX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XX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对XX价值观的认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XX知识、XX技能的掌握,以及XX方法的学习。
通过对重点内容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XX知识点的理解,以及XX技能的运用。
教师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过程(具体教学过程请根据实际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设计)八、教学方法和手段(列举并说明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九、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和作业,说明评价方式)十、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列举并简要说明本节课所需的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十一、结论(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十二、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与课程相关的实际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
- 使用多媒体展示或实物展示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8c7f044a8956bec0975e340.png)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物体表面积的含义; (2)情境迁移策略: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 让学习初步解决与表面积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每个同学准备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剪刀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及长、正方体纸盒模型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案例名称 科目 课时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数学 一课时 教学对象 小五 提供者 黄超
一、教材内容分析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 一些与表面积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 算方法,能解决一些与表面积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对准备好的长方体、 正方体进行裁剪来明白表面积的含义, 以及如何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初步体会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表面积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它们各有几个 面组成
激发学生兴趣
引入课题
学生用剪刀把准备 的模型剪开,形成 一个平面图形,并 观察
让学生对物体的表面 积有个直观的感受
讲授新课
讨论、思考并总结 长、正方体的表面 积计算方法 独立思考,运用上 面总结的计算方法 进行计算
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 思考和讨论总结出 长、正方体表面积的 计算方法 让学生能利用表面积 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设计模板表格
![教学设计模板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69397b5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c.png)
教学设计模板表格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践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知识点知识点主要内容知识点1 内容1知识点2 内容2知识点3 内容32.2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目标关键能力1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能力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关键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践创新意识三、教学过程3.1 导入与引入(5分钟)•制造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3.2 知识讲解与示范(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概念。
3.3 实践演练与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点。
3.4 拓展与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创新思维,将所学知识点应用于实际场景。
3.5 总结与归纳(5分钟)•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教学评价在实践演练环节和拓展应用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学生操作的准确性;•学生在拓展应用环节的创新程度;•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表现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教师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对所学知识点得到了掌握?教师在本节课中是否选择了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请提出并进行反思。
六、教学扩展•可通过课后习题、小组讨论、自主实践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可将本节课扩展到其他相关知识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七、参考资料列举本节课所参考的教材、教辅以及网络资源等。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模板表格,教师可以清晰地规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和反思,在教学中更加有序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表格式教案(汇编17篇)
![表格式教案(汇编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536e3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4.png)
表格式教案(汇编17篇)表格式教案(1)课题: 2、学会查“无字词典”课时:1 主备:朱翠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教学准备:课前布署学生挑选一张外出旅游拍摄的照片,画一幅暑期生活的画。
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一、导入——精彩暑假大回送 1、同学们,在刚过去不久的暑期中,你曾外出旅游过吗?你能描述一下游览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幕情景吗?如果暑假中没有外出游览,但肯定也有一些事情留给你的印象比较深,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次“精彩暑期大回放”,大家可以边展示自己拍摄的照片、画的图画边介绍。
3、我们就先来看看一位小朋友聪聪的暑假经历吧,揭示课题——学会查“无字词典”。
2、“精彩暑期大回放”真精彩,那么面对此情此景,你是否想到用一些词语来概括?二、初读——顺顺溜溜大比拼 1、“把课文读通顺”这可重要啦!当然要读通课文首先要能正确认读生字。
所以首先请大家拼读课后生字条里的生字,再练习读课文,然后在由前后左右四位同学组成的学习小组内交流,互助,最后各小组推荐选手,举行全班生字、课文朗读“顺顺溜溜大比拼”。
3、以比赛的方式检查自学。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三、总结过渡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1、自由读§9,读通顺流利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有字词典?无字词典?)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难点: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无字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准备:插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小学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76be2af78a6529647d53aa.png)
小学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2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光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教学目标及要求:基础知识: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基本技能: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难点:重点:1、探索图形旋转的特性和性质2、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4、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难点:1、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2、数与数之间因数与倍数关系的表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4、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5、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措施: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教学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4课时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4课时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7课时粉刷墙壁??????????????????????1课时期中复习???????????????????????????4课时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8课时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8课时第六单元统计????????????????????????4课时打电话???????????????????????1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逻辑推理??????????????????2课时总复习???????????????????????????5课时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编排特点: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转载于:海达范文网:小学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和特征探索图形旋转的特性和性质2.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难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教学时间:6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12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具准备:路线图3板书设计: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教学内容:综合练习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东西南北方向的认识2、进一步熟练根据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东西南北方向的认识教具准备:挂图等板书设计: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第4课时教学内容:例4以及练习学习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教、学具准备:指南针。
幼儿园教案模板格式 表格
![幼儿园教案模板格式 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926e0b9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8.png)
幼儿园教案模板格式表格
一、教案信息
教案标题教学主题编写时间
教案编写人适用年龄段适用班级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长
二、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能够: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三、教学准备
教具材料媒体设备教师准备
教具1 媒体设备1 教师准备1
教具2 媒体设备2 教师准备2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知
•活动1:描述活动1
•活动2:描述活动2
第二步:知识讲解
•活动1:描述活动1
•活动2:描述活动2
第三步:知识巩固
•活动1:描述活动1
•活动2:描述活动2
第四步:知识拓展
•活动1:描述活动1
•活动2:描述活动2
五、教学评估
评估方式:
•评估方式1
•评估方式2
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1
•评估标准2
六、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学生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然而,某些学生在某些活动中表现出了困难,需要我进一步关注和帮助。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5a579bef121dd36a32d8286.png)
由具体形象入手,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幻灯片
2.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培养审美眼睛)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您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你是怎样欣赏美术作品的呢?
(请学生看书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欣赏方法呢?下面,我们就一块儿实践一下,看不看哪一组表现出色。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技能: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勤劳善良的美好情感。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案例名称
培养审美的眼睛
科目
美术
教学对象
高二学生
提供者
王小梅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随教师的小结进行思考。
进一步感受作品的内涵,应用恰当的形式演绎作品。
七、教学评价设计
八、帮助和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4、价值观:人的审美能力是与其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意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美伴随终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教学设计模板(表格)(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表格)(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5873dc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a.png)
教学设计模板(表格)(模板)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数学》第五册第四章《分数的应用》详细内容:本章主要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有2/3块蛋糕,小红有1/4块蛋糕,他们一起吃,还剩下多少蛋糕?”引发学生思考,引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教师通过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步骤。
(2)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教师通过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步骤。
(2)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七、作业设计(1)1/2 + 1/3(2)3/4 1/6答案:(1)1/2 + 1/3 = 5/6(2)3/4 1/6 = 7/122. 应用题:小明有2/3块蛋糕,小红有1/4块蛋糕,他们一起吃,还剩下多少蛋糕?答案:1/4块蛋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数学》第五册第四章《分数的应用》详细内容:本章主要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024版表格式幼儿园教案模板
![2024版表格式幼儿园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e05590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a.png)
板contents •教案封面与基本信息•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资源与环境准备•教学过程记录与反思•家校互动与合作•课程评价与改进建议目录教案封面与基本信息封面背景标题设计教师信息030201教案封面设计课程名称与适用年龄段课程名称适用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明确幼儿在本课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如“能够认识并说出10种常见动物的名称”、“掌握基本的颜色识别能力”等。
能力目标描述幼儿通过本课程能够提高的能力,如“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目标阐述本课程希望幼儿能够培养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如“热爱大自然”、“学会尊重他人”等。
课时安排与时间规划课时数时间规划详细列出每一课时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包括课堂活动、互动环节、作业布置等,确保教学进度和效果的可控性。
教学内容与方法| ---| ---|| 主题导入与激发兴趣| 1. 通过| 教学内容与方法| 详细描述|故事、图片、实物等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 | 2.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 知识讲解与技能培养| 1. 讲解相关知识点,使幼儿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 | 2. 通过示范、模仿等方式,培养幼儿相关技能。
|| 实践活动与游戏环节| 1. 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动手中巩固知识。
|| | 2. 结合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 情感教育与品德培养| 1.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积极情感。
|教学资源与环境准备教材教具准备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多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动画等。
确保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提前测试播放效果。
合理安排多媒体资源的使用时间,避免对幼儿造成过度刺激。
多媒体资源利用教室环境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和主题,布置教室环境,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
确保教室内的家具、设施等安全、舒适、无隐患。
合理安排教室空间,方便幼儿活动和交流。
安全防护措施教学过程记录与反思授课过程记录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起幼儿兴趣,使幼儿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预期。
立定跳远 教学设计(表格式)
![立定跳远 教学设计(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683bc65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0d.png)
☆积极发言
★安全小帖士:课后要洗手
✖✖✖✖✖✖✖
✖✖✖✖✖✖✖
✖✖✖✖✖✖✖
✖✖✖✖✖✖✖
◎
场地
器材
1、泡沫拼板70块
2、音响一个
3、标志桶10个
安全保障
1、课前取出衣物中的硬物(衣服口袋里不装任何东西)
2、合理划分区域,便于学生开展练习
3、注意安全,避免碰撞
教学
评价
预计
练习密度
强度
全课
✖✖✖✖✖✖✖
◎
✖✖✖✖✖✖✖
✖✖✖✖✖✖✖
✖✖✖✖✖✖✖
✖✖✖✖✖✖✖
◎
✖✖
✖✖
✖✖✖✖
✖✖✖✖
✖✖
✖✖
◎
✖✖✖✖✖✖✖
✖✖✖✖✖✖✖
✖✖✖
◎
四
10’
综合活动:
《一起过小河》
1、分组游戏
2、小组接力
4
1
240″
120″
中
◎教师激发学生相互配合动脑过小河的兴趣
◎教师讲解活动要求
◇积极参与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双脚跳动,蹬地有力,积极参与
◎“小朋友们小组王都出来了,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谁是跳跃王中王。”
◎教师讲解评价方式
◇优秀生展示练习
◎教师个别给予指导纠正
◇学生大组比赛,互相评价
☆双脚起跳,蹬地有力,落地屈膝缓冲
✖✖✖✖✖✖✖
✖✖✖✖✖✖✖
✖✖✖✖✖✖✖
✖✖✖✖✖✖✖
◎
✖✖✖✖✖✖✖
✖✖✖✖✖✖✖
✖✖✖✖✖✖✖
课序
时间
教学
内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与队形
2 树之歌-教学设计(表格式)
![2 树之歌-教学设计(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f6b1105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e.png)
教学设计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4.仿说句子: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儿歌每句都是先写——树木,再写——特点,我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说一说其他树木或花朵呢?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说句子。
如:柳树枝条像,银杏叶儿像,桃树花开,石榴开花像。
小结:森林王国树木多,棵棵小树是朋友,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四、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柏、棉、杉、化、桂
2.书写要领:
柏:“木”的竖为垂露竖,“白”稍窄些。
棉:左窄右宽,“巾”略宽。
杉:右部三撇起笔在一条线上。
化:“乚”起笔在竖中线上,弯钩不宜长。
桂:右边两“土”横平直,间距均匀。
五、布置作业。
1.在田格本上把“柏、杉、桂、壮、化”各写四遍,并组两个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熟记课后练习中关于树木的谚语。
3.设计一条爱护树木的宣传标语。
语文《创造宣言》教学设计(表格式)
![语文《创造宣言》教学设计(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051384b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e.png)
教学设计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比喻妙用。
(1)第4段“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句话怎么理解?(2)第10段“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拓展总结朗读,感知宣言特点人皆生而自由:在尊严及权利上均各平等。
人各赋有理性良知,诚应和睦相处,情同手足。
人人皆得享受本宣言所载之一切权利与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见或其他主张、国籍或门第、财产、出身或他种身份。
且不得因一人所隶国家或地区之政治、行政或国际地位之不同而有所区别,无论该地区系独立、托管、非自治或受有其他主权上之限制。
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与人身安全。
(节选自《世界人权宣言》,形式略有改动)作业设计缩写,生成宣言理解仿照《世界人权宣言》的形式,缩写陶行知的《创造宣言》。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围绕单元导语、旁批、阅读提示、插图、注释、补白六个助读材料在自读课文中的利用进行反思,谈谈成功与不足之处。
《创造宣言》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篇鼓舞人心的文章,强调了创造力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今天讲《创造宣言》一课,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按教材编写应该是带着大家去自主、合作、探究这篇文章。
围绕该文的阅读提示进行反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既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又联系自身实际,促进个人成长和创造力的培养。
1. 创造力的价值认知首先,我需要深刻反思自己对创造力的价值认知。
我是否真正认识到创造力不仅是艺术家或科学家的专利,而是每个人内在潜能的一部分?我是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 教育与创造力的关系结合《创造宣言》中对教育与创造力关系的论述,我应反思当前的教。
教学课程设计模板表格
![教学课程设计模板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669ad33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f.png)
教学课程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XX能力。
具体分为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XX技能,如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学术素养,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XX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XX学科的基本原理:讲解XX学科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理解XX学科的本质。
3.XX学科的方法论:介绍XX学科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XX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际案例分析:分析XX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XX学科的价值。
5.学术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学术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系统地传授XX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XX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学术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实验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XX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XX学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XX学科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宽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XX学科的知识点和实例。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教案(表格式)范例
![教案(表格式)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82a168d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0.png)
教案(表格式)-范例章节:一、课程介绍【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熟悉课程的结构和安排【教学内容】课程主题和目标的介绍课程结构和安排的说明【教学方法】讲解和展示互动和讨论【教学评估】观察和评估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程度章节:二、教学材料和资源【教学目标】了解并准备所需的教学材料和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资源的列表和说明【教学方法】准备和展示教学材料和资源引导学生使用和探索教学材料和资源【教学评估】观察和评估学生对教学材料和资源的使用和理解程度章节:三、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目标】熟悉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介绍和讨论【教学方法】讲解和展示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参与和互动【教学评估】观察和评估学生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参与和理解程度章节:四、课程管理和组织【教学目标】掌握课程管理和组织的基本技巧【教学内容】课程管理和组织的介绍和讨论【教学方法】讲解和展示课程管理和组织的技巧引导学生参与和讨论【教学评估】观察和评估学生对课程管理和组织的参与和理解程度章节:五、课程反馈和评估【教学目标】了解并实施课程反馈和评估的方法【教学内容】课程反馈和评估的介绍和讨论【教学方法】讲解和展示课程反馈和评估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和讨论【教学评估】观察和评估学生对课程反馈和评估的参与和理解程度教案(表格式)-范例章节:六、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学习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掌握活动设计的基本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活动设计的步骤和技巧【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活动设计概念的理解评估学生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章节:七、差异化教学【教学目标】理解差异化教学的概念学会如何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差异化教学的定义和理由差异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实际案例研究分享个人经验【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和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差异化教学策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章节:八、课堂管理【教学目标】学习有效的课堂管理技巧掌握创建积极学习环境的策略【教学内容】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建立规则和界限的技巧应对挑战和问题的方法【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课堂管理技巧的理解评估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的应对能力章节:九、评估和评价【教学目标】理解评估和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学会使用不同的评估工具和方法【教学内容】评估和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常用的评估工具和方法【教学方法】小组工作演示和模拟反馈和讨论【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设计评估工具和策略的能力章节:十、课程总结和反思【教学目标】总结课程的主要内容和learning outes 培养反思和持续专业发展的习惯【教学内容】课程回顾和总结个人学习经验的反思【教学方法】小组讨论个案研究个人反思日志【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教案(表格式)-范例章节:十一、教学计划和时间表的制定【教学目标】学习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时间表掌握时间管理和课程进度的技巧【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时间表制定的重要性时间管理和课程进度的策略【教学方法】个案研究小组讨论时间管理练习【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教学计划和时间表制定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章节:十二、学生参与和动机【教学目标】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机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技巧【教学内容】学生参与和动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教学方法】小组讨论个案研究角色扮演【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动机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章节:十三、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目标】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学会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教学【教学内容】多元智能理论的定义和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方法】小组讨论个案研究角色扮演【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教学的能力章节:十四、教学创新和技术【教学目标】学习如何运用创新技术和工具进行教学掌握利用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的技巧【教学内容】教学创新和技术的重要性常用的教学技术和工具【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实际操作分享个人经验【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教学创新和技术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章节:十五、课程总结和未来展望【教学目标】总结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成果规划未来的教学发展方向【教学内容】课程回顾和总结未来教学发展的规划和展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个案研究个人反思日志【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教案编辑专员所需掌握的十五个章节内容,涵盖了课程介绍、教学材料和资源、教学方法和策略、课程管理和组织、课程反馈和评估、教学活动设计、差异化教学、课堂管理、评估和评价、课程总结和反思、教学计划和时间表的制定、学生参与和动机、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创新和技术、课程总结和未来展望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初读感知,合作学字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和不会读的字。
2、同桌互助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3、我们来玩游戏“采蘑菇”。课件出示本课要认的字(一个个蘑菇)你认识了什么字?是用什么方法认识字?看看谁会采蘑菇,采得好。
4、同学们的识字方法真好,一个个蘑菇都被他们采走了。
5.分小组合作:想想、画画,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前,哪些自然段写雷雨中,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后的境象?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图片、绳子。六、教ຫໍສະໝຸດ 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课件引入,初步感知
课件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1.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更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雷雨》。谁对雷雨有了解?向大家介绍介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气象的重要性,并有观察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因为我们在南方,雷雨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6.各小组汇报。
7.各小组学得很认真,都说对了。
1.自读课文,识记生字,划出不认识的字。
2.同桌一个读一个听。
3.我认识“垂”,运用“减一减”的方法,我以前就认识“睡觉”的“睡”,“睡”字去掉目字旁,就是垂下来的“垂” ……
4.小组合作学习。
5.1至3自然段写雷雨前,4至6自然段写雷雨中,7至8自然段写雷雨后的境象。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里采用命令式的要求,不如借鉴老师的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乐意去读。
这里四个生字的读音对学生来说相对较容易,可以适当减少教学时间,学生的识字方法很多,教师要适当总结,以便学生在今后的识字中有“法”可依,进而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能力。
9.这时,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你有怎样的感觉?
10.同学的想像真丰富。请一位同学读7、8自然段。
11.谁来说说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雨后境象的?
1.点名读。
2.读对了,但狂风吹来时的语气没有读出来。
3.学生读。
4.自由读,仿读,找同伴读。
5.乌云很厚很低,一丝风也没有,接着刮起大风,树枝乱摆,蜘蛛逃走了。接着是电闪雷鸣。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2.过程与方法
在课前通过观看CAI课件,让学生对雷雨有形象的感受、体验;通过自学,互相交流,让学生掌握生字;看图与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
6.自读4至6自然段。
7.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渐渐变小。
8.看屏幕。
9.我觉得雨后空气好清新呀!我觉得雨后小草长得更快,花儿更艳,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境象……
10.读7、8自然段。
11.空气很清新,太阳出来了,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回来坐在网上……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掌握字词的同时,充分接触熟悉文本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朗读感悟为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去感悟。
2.合作探究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变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雷雨》这一篇课文很明确地分为雨前、雨中、雨后这三部分,所以我会在组织全班学习完第一部分后,就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第二、第三部分。
3.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看课件展示的插图。
1.我看到了满天的乌云。我看到了闪电很亮。我看到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我听到了轰隆隆的雷声。
2.我知道雷雨多在夏季下。我知道雷雨来得快,下的时间不长。雷雨过后,天上会有一道彩虹……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像。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方式,营造了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学文情境,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案例名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8雷雨》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二年级
提供者
丽芹
课时
二课时
一、教材容分析
《18雷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组中的课文,本组课文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好似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向我们展示了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共有8个自然段,用较为简练,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语言形象、优美,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容,体会语言的美感,并积累丰富的语言;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大自然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这句话的朗读指导是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压”,图文结合增强学生的想象感受,这里老师的语言渲染直接影响学生的回忆感受,老师必须入情入境引导学生朗读。
学生对“垂“字的理解有困难,用文字解释也比较复杂,所以采用多媒体直观手段,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蜘蛛是怎样垂下来快速逃走的。这儿让学生来扮演角色朗读,学生很感兴趣,能够进入角色带着自己的见解朗读句子。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谁愿意读雷雨前的段落?
2.谁来当小老师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3.好,你来读一读。
4.这个同学读得很有感情,同学们就学着他的语气,把雷雨前的境象读一读。
5.谁来说说雷雨前的境象?
6.自由读雷雨中的段落。
7.谁来说说雷雨中的境象?
8.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非常好,请看(展示课文第二幅图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