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化,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雕文化,博大精深!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末嘉善人,明末
散文家。
说起魏学洢可能有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提起他写的文章《核舟记》相信就有很多人知道了。
《核舟记》这不但作为展示核雕作品的代表出现在各种文章中,更被编入了初中语文课本,进入了人教版,沪教版、苏教版的教材中。文章内容
《核舟记》是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这篇文章被清代的张潮收入了其编写的《虞初新志》。文章的内容是对当时的微雕家王叔远赠予自己的一件核雕作品的描写。
文章在描写核舟时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说整体再描写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立体而细致的描绘出了这件核雕作品,使其跃然于纸上。
文章赞美了王叔远的精巧技艺,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王叔远将桃核雕刻成舟,而在核舟之上生动的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苏东坡游赤壁。
舟上共刻五人,其须眉皆清晰可见,其他的装饰物如箬篷、窗、楫、壶、炉等,都雕琢的呼之欲出;其上还刻有三十四个字,苍劲有力,可谓巧夺天工。在今天看来,这样的工艺还是令人拍案叫绝的。
而《核舟记》中所描写的雕刻品,如今已无处找寻。
据考核舟所用原材料是桃核并非橄榄核。1994年,在宁波镇海发现了一枚桃核舟,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等专家鉴定,确被认证是明代核雕工艺大师王叔远的作品,它所用的原料就是桃核。虽然此核舟并非《核舟记》中所描写的那件,其工艺也是精湛绝伦。
此“核舟”非彼核舟
而经常被当做《核舟记》中所写作品的一件核雕刻作品其实是清代雕刻家陈祖章采橄榄核雕刻而成。陈祖章自雍正七年开始在造办处当差,以牙雕闻名于世,同样精通橄榄雕刻。
上图中的橄榄小舟为陈祖章乾隆丁巳五月所作,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选为课文的意义
由于目前的义务教育的普及,《核舟记》让绝大多数孩子对我国的传统核雕工艺有了了解与认识,并且能切身的感受到作为文玩中的大项的核雕的魅力。这种影响力无疑扩大了核雕文化的传播,更是帮助了这一传统工艺的传承。
核雕这一工艺在历史的洗礼中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得以生存下来,至今可以说是已经发扬光大。但有很多的中国传统工艺技术都在频临消失,很多更是失传已久。在感慨之余我们更应该为保护传统艺术出力。本文转自公众微信号;左氏文玩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