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实验室土壤样品制备考试题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练习题.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练习题备注:每题后面的简单、一般、困难是指题目的难易程度。
一、选择题1.土壤样品的水分测定时,称取适量样品于铝盒中,称重后,于105℃~110℃下烘( D ),恒重后测定水分含量。
(一般)A、2~3hB、1~2hC、4~5hD、3~4h2.固体废物样品制备步骤为( B )。
(困难)A、风干→混合→粉碎→缩分→筛分B、风干→粉碎→筛分→混合→缩分C、混合→风干→粉碎→筛分→缩分D、混合→风干→缩分→筛分→粉碎3.对需要较长期存放的土样,应该在( A )的地方保存。
(一般)A、干燥、通风、无污染B、恒温恒湿C、低温D、以上均不对4.野外估测的土壤湿度,一般可分为( C )级。
(一般)A、4B、5C、6D、75.土壤监测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多设( B )个采样点。
(一般)A、2B、3C、4D、5二、判断题1.土壤样品的湿法消解,是将土壤样品与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强酸共同加热浓缩至一定体积,使有机物分解除去的过程。
(√)(一般)2.土壤样品粉碎用金属或木质工具均可。
(×)(简单)3.农田土壤监测混合样中对角线采样法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
(√)(一般)4.土壤样品在研磨过程中的分样,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一般不少于500g)混匀后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00g。
(√)(一般)5.土壤样品制备过程中,缩分后的土样经风干后,除去其中的石子和动植物残体等异物,可用木棒或玛瑙棒研压,直至全部通过2mm尼龙筛。
(√)(困难)三、简答题1.简述发生污染事故的土壤监测应如何采样。
(困难)答:(1)现场调查和观查,根据土壤污染时间和污染物,确定监测项目。
(2)确定土壤污染范围和污染类型,分别按下述情况布点:①对于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打扫后采集表层5cm土样,采样点数不少3个。
②对于液体倾翻污染型:每个点分层采样,离事故发生点较近的地方多设采样点,采样深度较深;离事故发生点较远的地方,设较少采样点,采样深度较浅,采样点不少于5个。
采样与制样(土壤)试题91
采样与制样一、填空题1.土壤混合样的采集方法主要有四种,即对角线法、棋盘式法、和。
2.固体废物中水分测定时,取试样20~100 g于预先干燥的容器中,于℃干燥,恒重至两次重量测量差小于g,然后计算水分。
3.城市生活垃圾的采样频率宜每月次,采样间隔时间应大于d。
4.底质样品脱水方法主要有、、和四种。
5.城市土壤环境质量对城市生态系统影响极大,由于其复杂性一般分两层采样监测,上层cm可能是回填土或受人为影响大的部分,下层cm为受人为影响相对较小部分。
6.对土壤进行环境监测时,在正式采样前,一般需要进行,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分析测定,为制订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正式采样测试后,发现布设的样点没有满足总体设计需要,则要进行。
7.供测定有机污染物的土壤或者底质样品,应该用(材质)器具采样,采集的样品置于棕色、(材质、容器)中,瓶口不要玷污,以保证磨口塞能塞紧。
二、判断题1.土壤采样的布点方法有简单随机法、分块随机法和系统随机法三种。
( ) 2.采集区域环境背景土壤样品时,一般采集O~30 cm的表层土。
( )3.土壤样品风干室应具备如下条件:朝南(以方便阳光直射土壤样品),通风良好,整洁,无尘,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
( )4.土壤样品的风干操作为: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摊成2~3 cm的薄层,适时地压碎、翻动,拣出碎石、沙砾和植物残体。
( )5.有容器包装的液态废物不属于固体废物。
( )正确答案为:有容器包装的液态废物也属于固体废物。
6.由对被采批工业废物非常熟悉的个人来采取样品时,可以置随机性于不顾,凭采样者的知识获得有效的样品。
( )7.在一批废物以运送带形式连续排出的移动过程中,按一定的质量或时间间隔采样,采第一个份样时,必须在第一间隔的起点开始。
( )8.工业固体废物样品采集时,小样指的是由一批中的全部份样或将其逐个进行粉碎和缩分后组成的样品。
( )9.工业固体废物采样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由受过专门培训、有经验的人员承担。
山东省土壤三普采样与样品制备技术培训考核模拟试题 (二)(无答案)
山东省土壤三普采样与样品制备技术培训考核模拟试题(二)一、单选题1、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样品制备与检测技术规范》(修订版)内容,粗磨后样品充分混匀后进行分装。
每个表层样品的留存样品不少于()g。
A.100B.200C.300D.4002、粗磨后样品充分混匀后进行分装,每层剖面样品的送检样品不少于()g。
A.400B.600C.800D.10003、送检样品是流转至承担样品检测任务的检测实验室后,由实验室分为()样品和检测样品。
A.预留B.留存C.保留D.储存4、()的实验室负责预留样品保存。
A.承担样品流转任务B.承担样品制备任务C.承担样品检测任务D.承担质量控制任务5、水稳性大团聚体样品风干后,送检样品不少于()g。
A.100B.500C.800D.11006、承担检测任务的实验室负责预留样品保存,预留样品须移交本实验室保存室造册保存,保存时间不少于()。
A.1年B.2年C.3年D.5年7、园地样点表层土壤采样深度为()cm。
A.0-20B.0-30C.0-40D.0-508、每个耕地样点至少调查()个混样点的耕作层厚度,求平均值后,记录为该样点的耕作层厚度。
A. 1B. 3C. 5D. 109、当砾石体积占比超过()%时,不采集表层土壤容重样品。
A.20B.30C.50D.9010、样品制备是指实验室对土壤样品风干、()、分装等过程。
A.晾晒B.烘干C.检测D.研磨11、每个耕地样点表层士壤容重样品应该取( )个平行样。
A.1B.2C.3D.412、保存样品主要包括土壤样品库样品、留存样品、预留样品和()样品。
A.储存B.剩余C.检测D.密码平行13、土壤样品库接收样品后,应及时装入()样品瓶中。
A.棕色玻璃B. 无色玻璃C. 棕色塑料D. 无色塑料14、实验室保存样品须密封存放,()保存(或不高于30℃)。
A.室温B.4℃以下C.0℃以下D.冷冻15、省级质量控制实验室按水稳性大团聚体样品批次加入()样品。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考试题共8页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考试题一、填空题1.《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中——是指用于种植各种粮食作蔬菜、水果、纤维和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及农区森林、花卉、药材、草料等作物的农业用地土壤。
2.《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中规定在农田耕作层采集若干点的等量耕作层土壤并经混合均匀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在——个。
3.《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中规定了土壤采样工具主要包、、、、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中规定了土壤样品运输过程中严防样品的、、、对光敏感的样品应有避光外包装。
5.《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中规定土壤样品风干时采用、放置。
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中规定已制备合格土壤样品主要有、或三种包装容器,规格视量而定。
7.《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中规定测试项目需要新鲜样品的土样,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以下避光保存,样品要充满容器。
第 1 页8.《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中规定每批土壤样品每个项目分析时均须做平行样品;当个样品以下时,平行样不少于1个。
9.《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2004)中规定是直接用土壤样品或模拟土壤样品制得的一种固体物质。
10.《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中土壤环境监测的误差由、、三部分组成。
二、判断题1.《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2004)适用于全国区域土壤背景、农田土壤环境、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等类型的监测,但不适用于土壤污染事故监测。
( )答案:( )2.《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规定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摊成2~3cm的薄层,适时地压碎、翻动,拣出碎石、砂砾、植物残体。
土壤监测技术考试试题(附答案)
土壤监测技术理论考核试题一、填空1、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蛇形布点法四种。
2、植物样品采集时,常采用的布点方法有梅花形布点法和交叉间隔布点法。
3、对于制备好的一般固体废物样品,其有效保存期为3个月。
4、有害物质的易燃性的定义,通常是闪点低于g。
5、土壤采样点可采表层或—土壤剖面。
6、一般监测采集表层土采样深度为—0-20cm_、剖面深度为1.2m7、粗粉碎用木棒、木锤、有机玻璃棒或有机玻璃板。
8、过筛用尼龙筛规格用2-100目。
9、对于易分解或易挥发性等不稳定组分的样品采取低温保存的运输方法。
10、对难挥发性有机物用—棕色玻璃瓶保存。
二、判断题1、土壤样品按样品名称、编号、粒径分类保存。
(V )2分析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制样,可用新鲜样按特定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
(V )3、采样后用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4°C以下避光保存。
(V )4、如果是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性,等打扫后采集表层5cm 土样,采样点数不少2个。
(X )三、选择题1.米样区差异愈小,样品的代表性(B )A不一定 B愈好C无所谓D愈差2.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以上(A )A 300mB 3kmC 30mD 100m3.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般监测采集(D )祥品。
A底层土 B视情况C心土 D表层土4.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应(D )进行。
入自上而下B从中间位置C随机。
自下而上5.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B )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样。
A不锈钢刀B竹刀C手D铁锹6.剖面每层样品采集(B )左右。
A 0.5kgB 1kgC 1.5kgD 2kg7.-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采集(B )土样。
A表土层 B耕作层C心土层D任意土层8.样品采回后,为便于分析和保存,需干燥、处理,样品干燥方法是(A )A风干B晒干C烘干 D焙干9.城市土壤采样,每样点,一般(B )采取。
土壤和固体物采样试卷
()环境监测站考核试题(土壤和固体废物A)姓名一、填空题1.土壤混合样的采集方法主要有四种,即对角线法、棋盘式法、和。
2.固体废物中水分测定时,取试样20-100g于预先干燥的容器中,于℃干燥,恒重至两次重量测量差小于 g,然后计算水分。
3 底质样品脱水方法主要有、、和四种。
4.城市土壤环境质量对城市生态系统影响极大,由于其复杂性一般分两层采样监测,上层 cm可能是回填土或受人为影响大的部分,下层 cm击为受人为影响相对较小部分。
5.对土壤进行环境监测时,在正式采样前,一般需要进行,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分析测定,为制订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正式采样测试后,发现布设的样点没有满足总体设计需要,则要进行答案:前期采样补充采样6.供测定有机污染物的土壤或者底质样品,应该用(材质)器具采样,采集的样品置于棕色、(材质、容器)中,瓶口不要沾污,以保证磨口塞能塞紧。
二、判断题(正确的判√,错误的判х)1.土壤采样的布点方法有简单随机法、分块随机法和系统随机法三种。
()2.采集区域环境背景土壤样品时,一般采集O~30cm的表层土。
()3.土壤样品风干室应具备如下条件:朝南(以方便阳光直射土壤样品),通风良好,整洁,无尘,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
()4.土壤样品的风干操作为: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摊成2~3 cm的薄层,适时地压碎、翻动,拣出碎石、沙砾和植物残体。
()5.有容器包装的液态废物不属于固体废物。
()6.由对被采批工业废物非常熟悉的个人来采取样品时,可以置随机性于不顾,凭采样者的知识获得有效的样品。
()7.在一批废物以运送带形式连续排出的移动过程中,按一定的质量或时间间隔采样,采第一个份样时,必须在第一间隔的起点开始。
,()8.工业固体废物样品采集时,小样指的是由一批中的全部份样或将其逐个进行粉碎和缩分后组成的样品。
()9.工业固体废物采样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由受过专门培训、有经验的人员承担。
采样时,应由两人以上在场进行操作。
最新环境采样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环境采样考试题及答案环境采样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对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进行采集、分析和评估。
以下是一套最新的环境采样考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单选题1. 环境采样的目的是:A. 确定污染物的种类B. 评估环境质量C. 监测环境变化趋势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以下哪个不是环境采样的常用方法?A. 直接采样法B. 溶解采样法C. 吸附采样法D. 离心采样法答案:D3. 环境采样中,样品的保存条件通常包括:A. 温度B. pH值C. 光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选题1. 环境采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 采样点的代表性B. 采样时间和频率C. 采样设备的准确性D. 样品的运输和保存条件答案:ABCD2. 环境采样中,以下哪些介质需要进行采样?A. 空气B. 土壤C. 水体D. 植物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环境采样时,采样点的选择应尽可能随机,以避免偏差。
(错误)2. 环境采样过程中,样品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无需特别注意样品的保存。
(错误)3. 环境采样的数据可以用来评估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采样中样品的保存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答案:样品的保存条件对分析结果有直接影响。
不当的保存条件可能导致样品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变化,如挥发性物质的损失、微生物活动引起的化学变化等,从而影响最终的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描述环境采样中常用的几种采样设备及其适用的介质。
答案:常用的环境采样设备包括:- 空气采样器:用于采集空气中的污染物,如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 水样采集器:用于采集水体中的污染物,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等。
- 土壤采样器:用于采集土壤中的污染物,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土壤。
- 固体废物采样器:用于采集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适用于工业废物、生活垃圾等。
五、案例分析题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重金属,需要进行环境采样以评估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土壤和固体物采样试卷 ()
()环境监测站考核试题(土壤和固体废物A)姓名一、填空题1.土壤混合样的采集方法主要有四种,即对角线法、棋盘式法、和。
2.固体废物中水分测定时,取试样20-100g于预先干燥的容器中,于℃干燥,恒重至两次重量测量差小于g,然后计算水分。
3 底质样品脱水方法主要有、、和四种。
4.城市土壤环境质量对城市生态系统影响极大,由于其复杂性一般分两层采样监测,上层cm可能是回填土或受人为影响大的部分,下层cm击为受人为影响相对较小部分。
5.对土壤进行环境监测时,在正式采样前,一般需要进行,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分析测定,为制订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正式采样测试后,发现布设的样点没有满足总体设计需要,则要进行答案:前期采样补充采样6.供测定有机污染物的土壤或者底质样品,应该用(材质)器具采样,采集的样品置于棕色、(材质、容器)中,瓶口不要沾污,以保证磨口塞能塞紧。
二、判断题(正确的判√,错误的判х)1.土壤采样的布点方法有简单随机法、分块随机法和系统随机法三种。
()2.采集区域环境背景土壤样品时,一般采集O~30cm的表层土。
()3.土壤样品风干室应具备如下条件:朝南(以方便阳光直射土壤样品),通风良好,整洁,无尘,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
()4.土壤样品的风干操作为: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摊成2~3 cm的薄层,适时地压碎、翻动,拣出碎石、沙砾和植物残体。
()5.有容器包装的液态废物不属于固体废物。
()6.由对被采批工业废物非常熟悉的个人来采取样品时,可以置随机性于不顾,凭采样者的知识获得有效的样品。
()7.在一批废物以运送带形式连续排出的移动过程中,按一定的质量或时间间隔采样,采第一个份样时,必须在第一间隔的起点开始。
,()8.工业固体废物样品采集时,小样指的是由一批中的全部份样或将其逐个进行粉碎和缩分后组成的样品。
()9.工业固体废物采样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由受过专门培训、有经验的人员承担。
采样时,应由两人以上在场进行操作。
环境监测证书土壤监测技术考试 选择题 48题
1. 土壤样品的采集应避免在哪些天气条件下进行?A. 晴天B. 雨天C. 阴天D. 多云2.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土壤有机质的测定?A. 干烧法B. 湿烧法C. 重铬酸钾氧化法D. 紫外分光光度法3. 土壤pH值的测定通常使用哪种电极?A. 玻璃电极B. 参比电极C. 复合电极D. 离子选择性电极4.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哪些途径?A. 自然风化B. 工业排放C. 农业活动D. 以上都是5. 下列哪种土壤质地最适宜作物生长?A. 砂土B. 粘土C. 壤土D. 泥炭土6. 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参与哪些生态过程?A. 氮循环B. 磷循环C. 碳循环D. 以上都是7. 土壤样品的保存时间一般不宜超过多久?A. 1个月B. 3个月C. 6个月D. 1年8. 下列哪种仪器常用于土壤水分的测定?A. 烘箱B. 微波炉C. 水分测定仪D. 电子天平9.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通常用什么单位表示?A. %B. mg/kgC. g/cm³D. ppm10. 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氮B. 无机氮C. 氨氮D. 硝态氮11. 土壤中的磷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磷B. 无机磷C. 磷酸盐D. 磷酸氢盐12. 土壤中的钾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钾B. 无机钾C. 钾盐D. 钾离子13. 土壤中的钙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钙B. 无机钙C. 钙盐D. 钙离子14. 土壤中的镁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镁B. 无机镁C. 镁盐D. 镁离子15. 土壤中的硫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硫B. 无机硫C. 硫酸盐D. 硫酸氢盐16. 土壤中的铁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铁B. 无机铁C. 铁盐D. 铁离子17. 土壤中的锰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锰B. 无机锰C. 锰盐D. 锰离子18. 土壤中的锌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锌B. 无机锌C. 锌盐D. 锌离子19. 土壤中的铜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铜B. 无机铜C. 铜盐D. 铜离子20. 土壤中的镍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镍B. 无机镍C. 镍盐D. 镍离子21. 土壤中的铅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铅B. 无机铅C. 铅盐D. 铅离子22. 土壤中的镉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镉B. 无机镉C. 镉盐D. 镉离子23. 土壤中的汞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汞B. 无机汞C. 汞盐D. 汞离子24. 土壤中的砷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砷B. 无机砷C. 砷盐D. 砷离子25. 土壤中的铬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铬B. 无机铬C. 铬盐D. 铬离子26. 土壤中的钒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钒B. 无机钒C. 钒盐D. 钒离子27. 土壤中的硒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硒B. 无机硒C. 硒盐D. 硒离子28. 土壤中的氟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氟B. 无机氟C. 氟盐D. 氟离子29. 土壤中的氯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氯B. 无机氯C. 氯盐D. 氯离子30. 土壤中的溴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溴B. 无机溴C. 溴盐D. 溴离子31. 土壤中的碘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碘B. 无机碘C. 碘盐D. 碘离子32. 土壤中的硅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硅B. 无机硅C. 硅盐D. 硅离子33. 土壤中的铝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铝B. 无机铝C. 铝盐D. 铝离子34. 土壤中的钛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钛B. 无机钛C. 钛盐D. 钛离子35. 土壤中的钡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钡B. 无机钡C. 钡盐D. 钡离子36. 土壤中的锶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锶B. 无机锶C. 锶盐D. 锶离子37. 土壤中的钼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钼B. 无机钼C. 钼盐D. 钼离子38. 土壤中的钨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钨B. 无机钨C. 钨盐D. 钨离子39. 土壤中的铀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铀B. 无机铀C. 铀盐D. 铀离子40. 土壤中的钍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钍B. 无机钍C. 钍盐D. 钍离子41. 土壤中的镭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镭B. 无机镭C. 镭盐D. 镭离子42. 土壤中的铍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铍B. 无机铍C. 铍盐D. 铍离子43. 土壤中的锂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锂B. 无机锂C. 锂盐D. 锂离子44. 土壤中的钠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钠B. 无机钠C. 钠盐D. 钠离子45. 土壤中的钾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钾B. 无机钾C. 钾盐D. 钾离子46. 土壤中的钙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钙B. 无机钙C. 钙盐D. 钙离子47. 土壤中的镁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镁B. 无机镁C. 镁盐D. 镁离子48. 土壤中的硫素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有机硫B. 无机硫C. 硫酸盐D. 硫酸氢盐答案1. B2. D3. C4. D5. C6. D7. B8. C9. A10. A11. C12. D13. D14. D15. C16. D17. D18. D19. D20. D21. D22. D23. D24. D25. D26. D27. D28. D29. D30. D31. D32. D33. D34. D35. D36. D37. D38. D39. D40. D41. D42. D43. D44. D45. D46. D47. D48. C。
环境监测证书土壤监测技术考试 选择题 61题
1. 土壤样品的采集应避免在以下哪种天气条件下进行?A. 晴天B. 阴天C. 雨天D. 雾天2. 土壤pH值的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滴定法B. 比色法C. 电位法D. 重量法3. 下列哪种元素不属于土壤中的主要营养元素?A. 氮B. 磷C. 钾D. 硅4.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干烧法B. 湿烧法C. 重量法D. 比色法5.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检测?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红外光谱法C. 紫外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6. 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平板计数法B. 显微镜计数法C. 重量法D. 比色法7. 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烘干法B. 冷冻法C. 蒸馏法D. 滴定法8. 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电导率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9. 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凯氏定氮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10. 土壤中的磷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比色法B. 重量法C. 滴定法D. 电位法11. 土壤中的钾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火焰光度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12. 土壤中的钙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13. 土壤中的镁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14. 土壤中的硫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比色法B. 重量法C. 滴定法D. 电位法15. 土壤中的铁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16. 土壤中的锰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17. 土壤中的锌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18. 土壤中的铜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19. 土壤中的镉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20. 土壤中的铅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21. 土壤中的铬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22. 土壤中的镍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23. 土壤中的砷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24. 土壤中的汞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25. 土壤中的硒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26. 土壤中的氟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比色法B. 重量法C. 滴定法D. 电位法27. 土壤中的氯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比色法B. 重量法C. 滴定法D. 电位法28. 土壤中的硼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比色法B. 重量法C. 滴定法D. 电位法29. 土壤中的硅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比色法B. 重量法C. 滴定法D. 电位法30. 土壤中的铝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31. 土壤中的钛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32. 土壤中的钒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33. 土壤中的锆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34. 土壤中的铌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35. 土壤中的钼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36. 土壤中的钨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37. 土壤中的铂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38. 土壤中的金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39. 土壤中的银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40. 土壤中的铟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41. 土壤中的锡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42. 土壤中的锑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43. 土壤中的铋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44. 土壤中的镓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45. 土壤中的铟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46. 土壤中的锗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47. 土壤中的硒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48. 土壤中的碲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49. 土壤中的钋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50. 土壤中的铷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51. 土壤中的锶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52. 土壤中的钇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53. 土壤中的锆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54. 土壤中的铌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55. 土壤中的钼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56. 土壤中的钨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57. 土壤中的铂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58. 土壤中的金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59. 土壤中的银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60. 土壤中的铟素含量测定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61. 土壤中的锡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滴定法答案:1. C2. C3. D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A14. A15. A16. A17. A18. A19. A20. A21. A22. A23. A24. A25. A26. A27. A28. A29. A30. A31. A32. A33. A34. A35. A36. A37. A38. A39. A40. A41. A42. A43. A44. A45. A46. A47. A48. A49. A50. A51. A52. A53. A54. A55. A56. A57. A58. A59. A60. A61. A。
土壤采样考试试卷
土壤采样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采样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土壤的哪些信息?A. 土壤颜色B. 土壤质地C. 土壤养分含量D. 土壤生物多样性2. 土壤采样时,应避免采样的地点是:A. 道路边B. 农田C. 垃圾堆放点D. 河流附近3. 土壤采样深度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哪个因素?A. 土壤的湿度B. 植物的根系分布C. 土壤类型D. 土壤的pH值4. 土壤采样时,以下哪个工具是必需的?A. 土壤钻B. 量筒C. 电子天平D. 显微镜5. 土壤样品的保存方法中,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A. 冷藏保存B. 干燥保存C. 立即分析D. 用塑料袋密封6. 土壤样品的制备过程中,以下哪项是不需要的?A. 破碎B. 过筛C. 称重D. 溶解7. 土壤样品的分析中,以下哪个指标是不需要测定的?A. 有机质含量B. 氮、磷、钾含量C. 土壤水分D. 土壤颜色8. 土壤污染的检测中,以下哪项是不需要考虑的?A. 重金属含量B. 农药残留C. 土壤微生物D. 土壤的pH值9.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中,以下哪种方法是错误的?A. 随机采样B. 系统采样C. 深度一致采样D. 表面采样10. 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某元素含量过高,可能对植物生长产生的影响是:A. 促进植物生长B. 抑制植物生长C. 无影响D. 仅影响特定植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土壤采样时,应选择________的土壤样品,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 土壤样品的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将样品________,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3. 土壤样品的保存温度一般应低于________℃,以减少微生物活动对样品的影响。
4. 在土壤样品的分析中,测定土壤的pH值是为了了解土壤的________性。
5. 土壤污染的检测中,对于重金属的检测,通常采用________法进行分析。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描述土壤采样的一般步骤,并说明每一步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证书土壤监测技术考试 选择题 60题
1. 土壤样品的采集通常应在什么时间段进行?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2.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重量法B. 容量法C. 燃烧法D. 滴定法3. 土壤pH值的测定最常用的方法是?A. 电位法B. 比色法C. 滴定法D. 重量法4.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检测?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紫外可见光谱法C. 红外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5. 土壤中的氮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凯氏定氮法B. 燃烧法C. 滴定法D. 比色法6. 土壤中的磷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比色法B. 滴定法C. 重量法D. 容量法7. 土壤中的钾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火焰光度法B. 原子吸收光谱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8. 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平板计数法B. 重量法C. 容量法D. 滴定法9. 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重量法B. 容量法C. 滴定法D. 比色法10.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检测?A. 气相色谱法B. 液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红外光谱法11. 土壤中的硫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滴定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容量法12. 土壤中的钙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火焰光度法B. 原子吸收光谱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13. 土壤中的镁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火焰光度法B. 原子吸收光谱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14. 土壤中的铁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15. 土壤中的锰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16. 土壤中的锌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17. 土壤中的铜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18. 土壤中的镍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19. 土壤中的铅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20. 土壤中的镉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21. 土壤中的铬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22. 土壤中的汞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23. 土壤中的砷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24. 土壤中的硒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25. 土壤中的氟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离子选择电极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26. 土壤中的氯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离子选择电极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27. 土壤中的硫酸盐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滴定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容量法28. 土壤中的硝酸盐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比色法B. 滴定法C. 重量法D. 容量法29. 土壤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比色法B. 滴定法C. 重量法D. 容量法30. 土壤中的氨氮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比色法B. 滴定法C. 重量法D. 容量法31. 土壤中的总氮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凯氏定氮法B. 燃烧法C. 滴定法D. 比色法32. 土壤中的总磷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比色法B. 滴定法C. 重量法D. 容量法33. 土壤中的总钾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火焰光度法B. 原子吸收光谱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34. 土壤中的总钙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火焰光度法B. 原子吸收光谱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35. 土壤中的总镁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火焰光度法B. 原子吸收光谱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36. 土壤中的总铁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37. 土壤中的总锰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38. 土壤中的总锌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39. 土壤中的总铜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40. 土壤中的总镍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41. 土壤中的总铅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42. 土壤中的总镉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43. 土壤中的总铬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44. 土壤中的总汞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45. 土壤中的总砷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46. 土壤中的总硒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47. 土壤中的总氟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离子选择电极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48. 土壤中的总氯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离子选择电极法B. 火焰光度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49. 土壤中的总硫酸盐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滴定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容量法50. 土壤中的总硝酸盐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比色法B. 滴定法C. 重量法D. 容量法51. 土壤中的总亚硝酸盐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比色法B. 滴定法C. 重量法D. 容量法52. 土壤中的总氨氮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比色法B. 滴定法C. 重量法D. 容量法53. 土壤中的总有机质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重量法B. 容量法C. 燃烧法D. 滴定法54. 土壤中的总pH值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电位法B. 比色法C. 滴定法D. 重量法55. 土壤中的总微生物数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平板计数法B. 重量法C. 容量法D. 滴定法56. 土壤中的总水分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重量法B. 容量法C. 滴定法D. 比色法57. 土壤中的总有机污染物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检测?A. 气相色谱法B. 液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红外光谱法58. 土壤中的总硫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滴定法B. 比色法C. 重量法D. 容量法59. 土壤中的总钙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火焰光度法B. 原子吸收光谱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60. 土壤中的总镁含量通常通过哪种方法测定?A. 火焰光度法B. 原子吸收光谱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红外光谱法1. C2. C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A14. A15. A16. A17. A18. A19. A20. A21. A22. A23. A24. A25. A26. A27. A28. A29. A30. A31. A32. A33. A34. A35. A36. A37. A38. A39. A40. A41. A42. A43. A44. A45. A46. A47. A48. A49. A51. A52. A53. A54. A55. A56. A57. A58. A59. A60. A。
生态环境-土壤试题答案
土壤环境监测试题一、填空题(每个空1.5分,共75分)1、农田土壤混合样的采集主要有4 种方法:对角线法、梅花点法、棋盘式法、蛇形法。
2、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每100 hm2占地不少于5 个且总数不少于5 个采样点。
3、分析取用后的剩余样品一般保留半年,预留样品一般保留2 年。
特殊、珍稀、仲裁、有争议样品一般要永久保存。
4、土壤常规监测项目每3 年监测一次。
5、土壤监测布点方法有简单随机、分块随机、系统随机。
6、土壤监测布点数量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3 个点。
7、土壤样品采集一般按3 个阶段进行:前期采样、正式采样、补充采样。
8、对于调查土壤及地面状况,需要采集两类标本:扰动样本、非扰动样本。
9、土壤样品在转运至实验室的过程中,最好低于5 ℃保存。
10、表层土样采集深度0-20cm;每个柱状样取样深度都为100cm,分取3个土样:表层样(0-20cm),中层样(20-60cm),深层样(60-100cm)。
11、城市土壤监测点以网距2000 米的网格布设为主,功能区布点为辅,每个网格设一个采样点。
12、污染事故土壤监测要设定2-3个背景对照点,各点(层)取1 kg土样装入样品袋,有腐蚀性或要测定挥发性化合物,改用广口瓶采样。
13、新鲜土壤样品的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15分)1、下列哪些检测项目属于土壤监测常规基本项目( A、B )A、pHB、阳离子交换量C、全盐量D、磷2、下列哪些检测项目不属于土壤监测常规重点项目( C )A、镉B、铬C、氮D、六六六3、土壤环境监测单元按土壤主要接纳污染物途径可划分为(ABCDEF)A、大气污染性土壤监测单元B、灌溉水污染性土壤监测单元C、固体废物堆污染性土壤监测单元D、农用固体废物污染性土壤监测单元E、农用化学物质污染性土壤监测单元F、综合污染性土壤监测单元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请列举土壤采集器具准备有哪些?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土壤、水质采样培训试题答案
土壤、水质采样培训试题
姓名:日期: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10分)
1、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法有对角线法、梅花点法、棋盘式法、蛇形法四种方法。
2、土壤采样点的布设方法有四种,其中对角线布点法适合于灌溉农田农田,
而蛇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太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块。
3、测定BOD,实质是测定溶解氧。
测定BOD时要防止两个极端:(1)BOD=0,
说明水中可能没有微生物,故需要接种;(2)5天后的DO=0,说明有机物含量过高,需要对水样进行稀释。
4、沉积物采样点位通常水质采样垂线的__正下方 _,沉积物采样点应避开___
河床冲刷、沉积物不稳定及水草茂盛、表层沉积物易受扰动处。
5、废水样品采集时,在某一时间段,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采等体积水样
的混合水样,称为__等时混合水样 _。
此废水流量变化应小于 20 __%。
二、选择题(每题10分)
1、某车间一天24小时连续工作,但每8小时变更一次生产工艺,应当采集。
(D )
A、瞬时水样;
B、连续自动水样
C、平均比例混合水样
D、平均混合水样
2、控制断面应当设置在排污口的。
( C )
A、上游
B、下游500米以内
C、下游500-1000米
D、下游1500以外
3般农田土壤监测采集耕作层土样,种植一般农作物采0-20cm,种植果林类农作
物采 cm。
( C )
A.0-30cm
B.20-40cm
C.0-60cm
D.0-100cm
三、简答题(20分)
3、简述土壤质地划分、土壤湿度分级。
环境实验室土壤样品制备考试题
一、选择题。
(每题4分,共16分)1. 测试项目需要新鲜土壤样品时,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瓶容器盛装,并且保存。
()A.室温避光B.在20℃以下C.在4℃以下2. 土壤误差可分为采样误差(SE)、制样误差(PE)和分析误差(AE)三类,通常情况下。
( )>PE<AE B. SE<PE>AE C. SE>PE>AE D.以上都不是3. 分析土壤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时,采集的样品应储存在,且样品要样品瓶。
( )A.透明玻璃瓶,装满B.棕色玻璃瓶,不装满C. 透明玻璃瓶,不装满D. 棕色玻璃瓶,装满4. 土壤样品可采用样品烘干机烘干,温度控制在( )℃±5℃ B. 30℃±5℃ C. 35℃±2℃ D. 25℃±5℃二、判断题。
(每题3分,共24分)1. 土壤样品风干室应具备如下条件:朝南(以方便阳光直射土壤样品),通风良好,整洁,无尘,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
( )2. 土壤样品的风干操作为: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摊成2~cm的薄层,适时地压碎、反动,检出碎石、砂砾和植物残体。
()3.采集土壤样品的质量一般不少于500g。
()4.土壤样品加工过程中,不用挑除草根和石块等非土部分,以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组成。
()5.所有土壤样品均可在同一制样室过筛研磨。
()6.样品制备过程要尽可能使每一份样品都是均匀地来自该样品总量。
()7. 土壤有机样品均采用鲜样分析,应按分析方法的时间要求进行前处理和样品测定。
()8. 制样所用工具每处理1份样品后清理干净,严防交叉污染。
()三、问答题。
(共60分)1、简述土壤样品制备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制样工具及容器(30分)2、画出土壤无机样品制备流程图(30分)。
土壤采样试题
土壤采样试题一、选择题1. 下面哪种土壤采样方法适用于测定土壤剖面的理化性质?A. 表层土壤采样法B. 更深层土壤采样法C. 土壤剖面采样法D. 随机采样法2. 以下哪项是正确的土壤采样方法?A. 将土壤从表层到底层逐层采样,并混合均匀B. 只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即可C. 随机挖取土样,不需考虑深度或位置D. 仅采集土壤表面的可见杂质3. 土壤采样时需要注意的是:A. 使用金属工具进行挖取B. 将土样存放在塑料袋中C. 避免与植物根系接触D. 不需注意土壤湿度4. 针对不同目的的土壤采样,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A. 整理混合采样法B. 距离采样法C. 随机采样法D. 面积采样法5. 以下哪项是正确的土壤样品处理方法?A. 用高温烘干土壤样品B. 将样品曝晒在阳光下C. 将样品直接送至实验室处理D. 进行初步干燥后密封保存二、填空题1. 土壤采样的目的主要有________。
2. 土壤剖面采样时,应按照不同土层将土壤样品分别保存并________。
3. 在采样过程中,应避免与________直接接触。
4. 土壤样品处理前应进行________处理。
5. 土壤采样的方式需根据________进行选择。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土壤采样的意义及重要性。
土壤采样是研究土壤性质和评价农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用途的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营养元素含量、有机质含量等指标,从而帮助农民制定科学的土壤管理方案,合理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 请简述常用的土壤采样方法及其适用场景。
常用的土壤采样方法包括表层土壤采样法、土壤剖面采样法和随机采样法。
- 表层土壤采样法:适用于测定表层土壤(0-20cm)的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通常用于农田土壤的肥力评价和施肥建议。
- 土壤剖面采样法:适用于研究土壤剖面的性质变化规律,可以了解不同土层的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常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壤改良的研究。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理论考试题 -样品制备理论考试题(含答案)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样品制备理论考试题姓名:日期:分数:PART1:样品制备(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三普制样场地的要求,描述错误的是(B )。
A.风干室应通风良好、整洁、温湿度适宜,远离易挥发性化学物质B.风干室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湿地区根据需要安装除湿机,面积不少于80平米C.样品制备室应通风良好,每个制样工位适当隔离,避免交叉污染,面积不少于80平米D.制样过程全程摄像并保存记录不少于1年2.三普粗磨制样的工具,描述错误的是(A )。
A.盛放样品可以用木盘、塑料盘、有机玻璃盘、不锈钢盘等B.粉碎样品用木锤、木铲、木辊、有机玻璃板、硬质木板、无色聚乙烯薄板C.过筛用孔径2mm的尼龙筛,装样用磨口玻璃瓶、聚乙烯塑料瓶等D.静电吸附去除植物残体工具有机玻璃棒、丝绸、静电除杂仪器3.下列参数需要单独专门制样的类型为(C )。
A.机械组成B.水分C.水稳性大团聚D.pH4.下面对各类型样品留样量的描述,错误的是(B )A.每个表层样品的送检样品不少于800g,留存样品不少于200gB.每层剖面样品的送检样品不少于1000g,留存样品不少于400gC.表层样品和剖面样品如果含密码平行样,均要求样品量不少于1600gD.水稳性大团聚样品送检样品不少于1100g,如果含密码平行样,则不少于1600g5.下面对流转和检测样品的描述,错误的是(B )A.土壤样品库样品由省级专门土壤样品库保存,用于长期保存B.留存样品由质控实验室保存,留存时间不少于2年,用于留样抽检不合格时的再次复检C.预留样品由检测实验室保存,留存时间不少于2年,用于留样抽检或异常值复检D.剩余样品由检测实验室保存,留存时间不少于1年,室温温度不高于30℃6.下面关于样品组批和装运的描述,错误的是(C )A.三普样品分耕地园地表层样、耕地园地剖面样、林地草地表层样、林地草地剖面样和水稳性大团聚体样品分别组批B.表层样品50个一批,样品不足48个时,按照实际样品数量组批,每批次密码平行样和质控样品不少于1个C.剖面样品50个一批,样品不足48个时,按照实际样品数量组批,每批次密码平行样和质控样品不少于1个D.水稳性大团聚样品50个一批,样品不足49个时,按照实际样品数量组批,每批次密码平行样不少于1个7.下面关于不同样品粒度对应检测指标的描述,错误的是(B )A.机械组成、pH、有效态等指标用2mm样品B.速效钾和缓效钾用1mm样品C.有机质、全氮、碳酸钙等用0.25mm样品D.全量指标用0.149mm样品8.下列样品粒度不属于三普样品制样粒度要求的粒径为(C )A.0.149mm B.0.25mm C.1mm D.2mm9.下列描述正确的为(D )A.每个样品均需测定风干样水分,水分检测10%平行样,称样量为10.00gB.原始记录为检测和校核两级签字C.风干样水分仅在报出结果时参与计算,不需要上报三普工作平台D.化学参数报出结果均以烘干基计10.下列关于检测指标的描述,正确的为(C )A.土壤容重样品由检测实验室负责检测B.机械组成表层样品和剖面样品均需要全部检测C.土壤水稳性大团聚检测剖面样的第一层和表层样品的10%D.可交换酸度和水解性酸度检测pH<6.5的剖面样11.下列不属于表层样品检测指标为(C )A.水稳性大团聚体B.水溶性盐C.全硼D.有效硫12.下列关于样品制备单位及人员资质的描述,正确的为(D )A.实验室确定若干制样小组,1个实验室可以确定1名样品制备质量检查员负责若干小组的样品制备质量检查B.实验室必须给每个制样小组确定一名制备质量检查员,且需要取得全国土壤普查办的培训合格证C.每个制样小组需要确定一名制样小组组长,培训后取得内部上岗证即可D.其他制样人员需经内部培训上岗即可,并保留培训13.下列样品检测中不需要区分酸碱性的指标为(D )A.机械组成B.阳离子交换量C.有效硫D.有效钼14.有关样品制备的要求,描述错误的为(B )A.样品风干、粗磨、分装过程中,样品编码必须保持一致B.制备过程中应保证样品充分混匀,如果送样量足够多,2mm样品筛够留样量即可,多余样品可以弃掉C.样品过筛损失率不高于10%D.质量检查员可通过实地、在线监控对制样工作进行实时检查,检查样品编码一致、标识清晰、信息完整等15.关于样品留存状态的描述,正确的为(C )A.土壤样品库样品为2mm粗磨样品B.水稳性大团聚样品风干后,用木棒或木锤敲击成10mm~12mm大小C.留存样品为2mm风干样品D.预留样品和剩余样品为风干后样品,粒度大小一样16.下列人员中,不需要通过全国土壤普查办或省级土壤普查办统一组织的技术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是(A )A.主要负责人B.技术负责人C.质控人员D.检测人员17.下列关于样品细磨的描述,正确的是(D )A.从送检粗磨样品袋或样品瓶中采用多点取样法分取部分样品进行细磨B.从送检粗磨样品中分取部分样品,过60目筛进行0.25mm样品制备,再从0.25mm样品中通过四分法或多点取样法分取部分样品细磨至过100目筛制备0.149mm样品C.细磨过程可以用玛瑙球磨机进行,可通过调节磨样时间调节粒度大小,用手捻法判断制样粒度,不需要全部过筛D.细磨过程不同粒径样品必须从通过2mm孔径筛的土样中重新选取18.盐碱土样品水溶性盐总量大于0.1%时,需要检测(C )A.碳酸钙B.阳离子交换量C.盐分组成D.游离铁19.土壤样品流转和样品组批由(C )实验室确定A.样品制备任务B.样品检测任务C.省级质量控制D.国家级质量控制20.随时接受国家或省级质控实验室的远程实时检查。
土壤样品制备操作规程试题
土壤样品制备操作规程试题土壤样品制备操作规程试题(1200字)一、试题1. 什么是土壤样品制备操作规程,它的目的是什么?2. 土壤样品制备操作规程的主要步骤有哪些?3. 土壤样品制备操作规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4. 土壤样品制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5. 土壤样品制备后如何保存,保存时间有什么要求?二、参考答案1. 土壤样品制备操作规程是指针对土壤样品制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操作步骤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文件,目的是确保土壤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分析测试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
2. 主要步骤包括:1)土壤样品收集:根据采样点位、采样深度等要求,在采样过程中注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2)土壤样品存储和运输:在采样完成后,及时将土壤样品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氧气和湿气的接触,以防止样品的氧化和污染;3)土壤样品干燥:将土壤样品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使其自然干燥,以去除水份;4)土壤样品研磨和筛分:将已经干燥的土壤样品研磨成均匀的颗粒,并进行适当的筛分,以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和可重复性;5)土壤样品保存:将制备好的土壤样品保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条件下,避免氧气和湿气的接触。
3. 关键点包括:1)采样深度和采样点位的选择要符合实际需要;2)采样容器要干净、密封,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3)土壤样品的存储和运输要避免暴露在阳光和雨水中;4)土壤样品的干燥温度和时间要适当控制,以免影响样品的分析结果;5)土壤样品研磨和筛分要均匀、细致,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4. 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1)采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样品交叉污染问题,可以通过使用干净的工具和容器,以及严格控制采样点位的合理距离来解决;2)采样容器密封性不好,样品可能受到空气氧化,可以使用密封性好的容器,或者在容器上使用密封胶封口;3)土壤样品干燥不充分,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偏差,可以延长干燥时间或者调整干燥温度来解决;4)土壤样品研磨和筛分不均匀,可能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可以增加研磨时间或者使用更先进的设备来解决。
土壤采样试题库(定稿)
持证上岗理论考核土壤底质采样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适宜的野外点是:。
()A.坡脚、洼地等具有从属景观特征地点B.地形相对平坦、稳定、植被良好地点C.城镇、住宅、道路及沟渠附近D.水土流失严重地答案:B2.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背景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m以上。
()A.50B.100C.200D.300答案:D3.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监测采样中,非机械干扰土样的柱状样采样深度一般为cm。
()A.20B.60C.100D.120答案:C4.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测试项目需要新鲜土壤样品时,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瓶容器盛装,并且保存。
()‘A.室温避光B.在20℃以下C.在4℃以下D.常温答案:C5.对土壤的监测应以事故地点为中心,按一定间隔的采样,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深度采样,同时采集对照样品,必要时在事故地附近采集作物样品。
()A.网格法布点B.圆形布点C.扇形布点D.线性布点答案:B6.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事故土壤监测要设定2~3个背景对照点,各点(层)取kg土样装入样品袋,有腐蚀性或要测定挥发性化合物,改用广口瓶装样。
含易分解有机物的待测定样品,采集后置于低温(冰箱)中,直至运送、移交到分析室。
()A.0.5B.1C.1.5D.2答案:B7.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混合样是在农田耕作层采集若干点的等量耕作层土壤并经混合均匀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不少于个。
()A.2B.3C.4D.5答案:D8.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用于土壤元素全量分析的土壤样品,一般须研磨到全部过孔径为目的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每题4分,共16分)
1. 测试项目需要新鲜土壤样品时,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瓶容器盛装,并且保存。
()
A.室温避光
B.在20℃以下
C.在4℃以下
2. 土壤误差可分为采样误差(SE)、制样误差(PE)和分析误差(AE)三类,通常情况下。
( )
>PE<AE B. SE<PE>AE C. SE>PE>AE D.以上都不是
3. 分析土壤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时,采集的样品应储存在,且样品要样品瓶。
( )
A.透明玻璃瓶,装满
B.棕色玻璃瓶,不装满
C. 透明玻璃瓶,不装满
D. 棕色玻璃瓶,装满
4. 土壤样品可采用样品烘干机烘干,温度控制在( )
℃±5℃ B. 30℃±5℃ C. 35℃±2℃ D. 25℃±5℃
二、判断题。
(每题3分,共24分)
1. 土壤样品风干室应具备如下条件:朝南(以方便阳光直射土壤样品),通风良好,整洁,无尘,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
( )
2. 土壤样品的风干操作为: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摊成2~cm的薄层,适时地压碎、反动,检出碎石、砂砾和植物残体。
()
3.采集土壤样品的质量一般不少于500g。
()
4.土壤样品加工过程中,不用挑除草根和石块等非土部分,以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组成。
()
5.所有土壤样品均可在同一制样室过筛研磨。
()
6.样品制备过程要尽可能使每一份样品都是均匀地来自该样品总量。
()
7. 土壤有机样品均采用鲜样分析,应按分析方法的时间要求进行前处理和样品测定。
()
8. 制样所用工具每处理1份样品后清理干净,严防交叉污染。
()
三、问答题。
(共60分)
1、简述土壤样品制备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制样工具及容器(30分)
2、画出土壤无机样品制备流程图(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