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杜甫生平及写作背景;掌握部分字词的意思;整体感受诗人的感情。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读,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从杜甫的爱国情怀中汲取崇高的精神养料。
【重点】
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的感情基调;
2、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感受诗人的情感。
【难点】
鉴赏关键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从而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1)
在上课之前,先给大家猜个谜语,“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这是一幅对联,大家猜到说的是谁了吗?提示两个词语:诗史,草堂。对,没有错,就是杜甫。
二、走近杜甫(活动2)
杜甫,大家也不陌生了。(712-770),字子美,他被后人称为
“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我们也接触了他的许多诗,现在我说三句,大家来回答。通过每句诗,你觉得杜甫诗一个什么样的人?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校→有理想、有抱负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描写现实,关心民生疾苦
3.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为国事担忧
通过简单的三句诗,以及大家之前对杜甫的了解,我想大家心里都已经大概知道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了。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对杜甫的了解,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高》。
三、品读诗歌(活动3)
1、自由朗读(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读出感情抓住感情字眼>)
2、分组朗读。(推荐出朗诵优秀者,老师或学生作简评,以鼓励为主)
3、视频朗读。(展示一段名家的视频朗读,学生小声跟读模仿学习)
4、学生齐读。
活动4小组合作
四、走进文本
明朝著名学者胡应麟称这首诗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请谈谈其中的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展示成果)
1、技巧上:a.全诗每一联都对偶,有的句内也对偶。b.渲染。c.情景交融、视听结合、俯仰结合。(以首联和颔联为例分析)提示:风急:秋气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时使人心里感到凄凉
天高:在广阔的天地间,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独
猿啸哀: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
渚清沙白:颜色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鸟飞回:鸟盘旋而飞,孤独无依
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树木都进入了生命的秋季,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
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
2、诗句内涵上:罗大经指出颈联中含八层意思,分小组讨论有哪八层?
提示
“作客”:寄居别处,漂泊他乡(区别于“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做客人)
“常”:(时间上)说明诗人经常漂泊他乡,多年漂泊他乡
“万里”:(空间上)离家万里,有家难归(交通不发达,诗人的潦倒处境)
“悲秋”:季节上给人悲凉的感觉
“百年”即暮年,此时诗人已经55岁
“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人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
“登台”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带上亲朋好友。
“独”而此时诗人却是独自一人!诗人的朋友高适、救济他的朋友严武等都已经离开人世,诗人此时孤苦一人漂泊在外!
3、感情格调上:a.从小我到大我;b.由一己之悲到担忧国家命运(结合整首诗分析)
五、把握了情感,再次品读,背诵全诗。
《登高》背景介绍
《登高》这首诗是杜甫于767年重阳节所写,之前我们介绍到杜甫卒于770年,这是他晚期作品。他通过登高远眺看到秋色萧条,自己已入晚年,衰老多病,悲从中来,乃赋此诗。
离家多年,有家难归
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国事艰难,壮志难酬
人生潦倒,销愁无途
俄国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六、课堂小练笔
选择诗中你喜欢的一句,用散文话的语言描述出诗句的意境,要求不少于150字。
七、小结:
在苍茫的天地之间,秋风猛烈地吹向一个登上高处的孤苦老人,
两岸的猿似乎要将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悲凉之情全部啼啸出来,急风中的飞鸟低徊寻找着落脚点,这又多么像流浪他乡的诗人的化身啊!此时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悲苦又像这落叶和江水一般,难排不尽,驱赶不绝,此情此景达到了交融的最高境界!而诗人又为何如此悲苦?因为国难家愁,因为诗人对国家、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八、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