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黄土高原

合集下载

思维可视化在区域地理主题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

思维可视化在区域地理主题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

2020·07针对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借助思维可视化,建构基于思维可视化的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将思维可视化应用于区域主题探究式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区域地理;主题探究一、问题的提出与思考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未能正确梳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知识点混淆、思路杂乱。

遇到新的问题情境,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缺乏解题的思路,造成综合题的得分偏低。

如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逻辑,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问题、新情境中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1]主题探究式区域地理教学策略倡导通过思维建构探究区域问题,实现地理原理在现实问题中的应用。

[2]思维可视化是实现思维建构的有效途径。

思维可视化通过应用图示组合清晰地呈现思维的路径和思考的方式。

[3]借助思维可视化服务于区域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梳理知识逻辑,培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基于思维可视化的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建构思维可视化应用于探究式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图1):①课前:教师布置导学案,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自主预习,初步进行思维建构。

教师根据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为课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打好基础。

②课中:教师创设情境,提出探究问题。

学生展示成果,交流讨论。

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指导,并归纳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梳理知识逻辑,完善思路。

③课后:教师精选案例或习题,拓展延伸,检测学生知识迁移的效果。

学生应用思维可视化的方法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开展探究,学以致用,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图1基于思维可视化的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三、基于思维可视化的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本节课选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作为区域探究的主题。

初中地理《世界更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初中地理《世界更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初中地理《世界更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其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对于本地区,而且对于全国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有着借鉴意义,因此教材选择黄土高原作为北方地区的一个典型案例。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对八年级上学期和北方地区的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如:知道黄土高原大致的位置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

同时通过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具备了阅读使用地图、整合资料、分析归纳等能力。

通过黄河的学习认识了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存在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但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水土流失。

因此,本节课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会黄土高原的位置及概况、感受黄土风情;小组论证黄土成因;合作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图示与文字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2.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中心,分组讨论其成因、危害及对策分析。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一课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一课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一课知识点【篇一:黄土高原】考点一、世界的黄土堆积区1.范围:东起①太行山、西至②乌鞘岭、南至③秦岭、北抵④长城,跨⑤晋、⑥陕、⑦甘、⑧宁等省区。

2.景观:黄土高原、黄土梁、黄土海角。

3.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考点二、严重的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因素:(1)地形:地面破碎,山谷密度高,平地少,斜坡多。

(2)植被:地表光秃*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3)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有暴雨。

(4)黄土性质: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人为因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后果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三、脆弱的生态环境1.脆弱表现: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

2.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

考点四、生态建设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篇二:东北三省】1.位置东北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和俄罗斯两国接壤,大部分处在中温带。

2.地形和气候山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

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

冬季大面积分布的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有利于农业生产。

但热量条件不足,早霜冷害影响农业收成。

3.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亚麻,东北甜菜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辽东半岛是国内外的苹果产地。

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我国目前的防护林,长达800千米,被誉为“绿色长城”。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6.3《世界上最大的黄图堆积区-黄土高原》基础练习试题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6.3《世界上最大的黄图堆积区-黄土高原》基础练习试题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区—黄土高原基础练习题一、单选题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所示区域为我国A.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C. 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2.关于图所示区域的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为华北平原、②为黄土高原B. ①为黄土高原、②为华北平原C. ①②都位于第二阶梯D. 该地区地势东高西低3.读图,判断①处的传统民居是A. 蒙古包B. 吊脚楼C. 窑洞D. 土楼4.下列地理描述与其对应的地形区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 “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B. “千沟万壑”——东北平原C. “沙漠广布”——四川盆地D. “黑土广布”——黄土高原5.下图展示的地形区是A.内蒙古高原B. 黄土高原B.C. 云贵高原 D. 青藏高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图示阴影范围地区是()A.长白山区B. 黄土高原C. 华北平原D. 东北平原7.造成该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 退耕还林还草B. 植被遭到人为破坏C. 黄土土质疏松D. 降水集中,多暴雨8.针对该地地表现状,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③杜绝放牧,禁止发展畜牧业④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工程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史料记载,数百年前,图示甲地区为一片茂密的森林草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往日的优美环境现已面目全非。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甲地区是A.云贵高原B. 黄土高原C. 青藏高原D. 内蒙古高原10.制约甲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A. 寒潮和台风B. 火山和地震C. 滑坡和泥石流D. 干旱和水土流失11.要实现甲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是A. 提高粮食产量B. 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C. 大力发展交通D. 大力发展旅游业12.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是()A. 植树种草B. 修建水库C. 打坝淤地D. 修建梯田读下面甲、乙两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甲地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开阔坦荡B. 黄沙万里C. 千沟万壑D. 雪峰连绵14.形成乙地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 黄河下游水土流失严重B. 河流携带甲地泥沙在此沉积C. 黄河上游大量引水灌溉D. 我国北方沙尘暴频繁15.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即“黄土风情”。

区域地理黄土高原_图文

区域地理黄土高原_图文
②人为原因(90.4%) 植被的破坏
历史——营造宫殿 樵采、开荒、战场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的形成
②人为原因(90.4%)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轮荒制度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的形成
②人为原因(90.4%) 开矿
露天煤矿的建设
四、水土失的治理
2.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①压缩农业用地,重
2、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和 破坏植被
植被稀少
过度放 牧
过度垦 殖
过度樵采
植被破坏
于是造成:水土流失 ,沙漠化
植被破坏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开矿
陡坡毁 林开垦
人类 活动
影响 修路
采矿
影响因素
特点
影响

降水
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


地形 地形过渡带,坡度大,物质不稳定 土

植物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
2.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④有计划做好煤矿的土 地复耕工作。
黄土高原是我国最大 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 产基地,避免由于煤炭 开发而引起的大规模水 土流失。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
3.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它在黄土高 原上多达百万条以上。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以粉砂颗粒为主 垂直节理发育 土质疏松,易流失、崩解
1.水带走了什么? 2.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3.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 4.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 5.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
6.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带走了地表肥 沃的土壤
农作物产量下降
严重 水土 流失

【经典】黄土高原(通用模板)PPT

【经典】黄土高原(通用模板)PPT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长期的过垦过牧破坏了植 被
生态 环境 问题
20世纪90年代末,我 国的水土流失总面积 达356万平方千米。
我国水土流失严 重的地区: 云贵高原、四川 盆地、东南丘陵 等
气候:季风气候,
降水量大或降水集 中;
地形:一般为山
区,地表坡度较大。
400
800 80 0
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河流: 黄河流经本区
土壤: 黄土地
成因?
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
西北风

自然 环境
风沙来向
蒙古高原
A 西北
戈壁
内蒙古高原
沙漠
黄土高原
黄土
秦岭 基岩
B 东南
黄土 高原 地貌 特征
成因? 黄土高原上的川
黄土高原地貌的
形成过程
严重的水土流失
生态 环境 问题
原因
自然: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 多物质易溶于水
风成说
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成因

高 原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后果
水土保持的方法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治理的成效
பைடு நூலகம்
年降水量线
河流含沙量增大 表层肥沃土壤流失
四、水土保持
生态 环境 问题
黄土高原变绿了——大规模植被建设前后对比
宁夏彭阳的蚂蚁森林,持续的植树造林活动正在让 黄土高原恢复绿色
四、水土保持
生态 环境 问题
缓坡修筑梯田
修建挡土坝
陡坡植树造林
生态 环境 问题
位置范围 文明的摇篮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

位于山西省与陕西省之间,以太原为中心。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十分显著。

它是一个海拔较高的高原,表面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自然景观。

黄土高原的土壤非常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黄土高原的气候适宜,四季分明,适合人类居住。

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也十分丰富。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如秦始皇陵、华清池等。

这些景点不仅展示了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许多城市和乡村得到了发展和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然而,黄土高原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是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由于过度开垦和工业污染等原因,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等。

黄土高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地区。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地区。

为了保护好这个地区的环境和发展好这个地区的经济,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区域地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北依内蒙古高原,南濒秦岭,西端与西宁盆地相接,东端与太行山骑跨,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黄土高原并非贫瘠之地,其植被分布格局通常为森林向荒漠草原过渡。

浩瀚的黄沙塑造了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黄土高原。

在历史悠久的华夏文明进程中,黄土高原也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

黄土高原的居民主要分布在晋、陕、甘等省份,其中山西、陕西两省最为集中。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6.3《世界上最大的黄图堆积区-黄土高原》基础练习题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6.3《世界上最大的黄图堆积区-黄土高原》基础练习题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区—黄土高原基础练习题一、单选题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所示区域为我国A.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C. 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2.关于图所示区域的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为华北平原、②为黄土高原B.①为黄土高原、②为华北平原C. ①②都位于第二阶梯D. 该地区地势东高西低3.读图,判断①处的传统民居是A. 蒙古包B. 吊脚楼C. 窑洞D. 土楼4.下列地理描述与其对应的地形区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 “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B. “千沟万壑”——东北平原C. “沙漠广布”——四川盆地D. “黑土广布”——黄土高原5.下图展示的地形区是A.内蒙古高原B. 黄土高原B.C. 云贵高原 D. 青藏高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图示阴影范围地区是()A.长白山区B. 黄土高原C. 华北平原D. 东北平原7.造成该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 退耕还林还草B. 植被遭到人为破坏C. 黄土土质疏松D. 降水集中,多暴雨8.针对该地地表现状,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③杜绝放牧,禁止发展畜牧业④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工程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史料记载,数百年前,图示甲地区为一片茂密的森林草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往日的优美环境现已面目全非。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甲地区是A.云贵高原B. 黄土高原C. 青藏高原D. 内蒙古高原10.制约甲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A. 寒潮和台风B. 火山和地震C. 滑坡和泥石流D. 干旱和水土流失11.要实现甲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是A. 提高粮食产量B. 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C. 大力发展交通D. 大力发展旅游业12.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是()A. 植树种草B. 修建水库C. 打坝淤地D. 修建梯田读下面甲、乙两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甲地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开阔坦荡B. 黄沙万里C. 千沟万壑D. 雪峰连绵14.形成乙地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 黄河下游水土流失严重B. 河流携带甲地泥沙在此沉积C. 黄河上游大量引水灌溉D. 我国北方沙尘暴频繁15.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即“黄土风情”。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案2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案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案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风成说”,以及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结合黄土高原的地貌类型及特点,分析其原因,初步掌握运用实验验证原理的方法。

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及水土保持方面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分析总结出黄土高原的成因及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知道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黄土高原的成因、地貌特点及类型,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危害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风成说”及地貌特点。

2.分析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二)教学难点1.黄土地貌的成因,主要的黄土地貌类型。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及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分析法、自主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实验演示法等。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中国是世界第三领土大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各不相同。

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看一看反映是什么地形区?这一地形区有哪些鲜明的特征呢?新课讲授一、文明的摇篮活动1:“聚焦黄土高原”1.导语:同学们,提到黄土高原,大家都很感兴趣,知道的一定不少,你能用一些关键词来描述你印象中的黄土高原吗?(学生畅所欲言,提到黄土、窑洞、延安、信天游……)提到黄土高原,大家都知道它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形成了许多独特的风土人情。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黄土高原”主题单元教学设计1. 小组合作:利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收集图片、查阅资料说说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点、并分析原因。

2 .研究性学习:黄土高原的形成。

学习成果:1. 知道在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 知道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3. 知道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

4. 举例说出“风成说”科学证据。

5. 演示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

专题学习目标:1. 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跨越的省区,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2. 通过图片和为文字等资料归纳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 通过图文、视频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分析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4. 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能说出反映“黄土风情”的例子。

专题问题设计一、地理位置1. 黄土高原在哪里?2. 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二、自然环境3. 说说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表景观,它们是如何形成的?4. 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有力的科学证据?5. 你能解释这些科学证据说明了什么吗?6. 你能否为“风成说”再找些科学证据吗?7. 我谈黄土风情知多少。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信息化资多媒体投影设备,主题资源包源常规资源教材、地图册教学支撑网络教室环境其他相关教学资料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活动一:位置范围1.创设情境刚才看到的视频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同学们,你们知道它在那里吗?2. 小组合作(一):利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 学生查阅课本得到答案。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

(2). 小组合作学习“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3). 在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地图上,勾画出黄土高原的大致轮廓,并指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的地理位置。

(4). 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小组内评价学习结果。

活动二:地表景观3.小组合作(二):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及原因。

(1).通过图片和为文字等资料归纳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一)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根底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开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一)知识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4、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开展观。

一、导入(以黄土高原的图片来导入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师出示,生代表朗读,生明确目标。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过渡语句:学习一个地方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师出示图片,生读图找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主要跨越的省区,小组派代表答复,师出示答案)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2、主要跨越的省区:跨越了晋、陕、宁、甘等四省3、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过渡语句:这么多的黄土是怎么形成的?)(师布置学生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说法)4、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

(师出示出示图片,生思考“刮得风的方向〞师提问,生代表答复)(过渡语句:专家们到底找到了什么证据证明“风成说〞说呢?)(师布置学生从课本上找到证据,并理解这些证据的所证明的东西)5、证据第一条证据“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第二条证据“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流质(风或流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第三条证据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第四条证据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26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26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借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

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缺少对黄土高原综合印象了解不够。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中图文并茂资料和多媒体辅助活动,联系乡土知识,采用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法、激励教学法等。

使学生对黄土高原整个区域学习掌握了一定规律,提高了学生技能,达到了思想和文化素养共提高,完成了黄土高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 、黄土高原的范围、位置和特征;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1 、黄土高原的成因;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与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和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家乡黄土高原每个人都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灾难的治理者,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来参与环保: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垃圾分类,循环回收,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同时思考图中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黄土高原,去把握她的脉搏,倾听她的心声。

北方地区-2023高考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北方地区-2023高考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东北地区沃野千里,土地资源丰富,耕地 面积约占全国耕地的1/5,人均面积为全 国平均水平的2倍,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 平原 、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势平坦, 地广人稀,适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 问题: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措施:加强对坡面、沟的治理,并植树造 林,营造防护林。注意土壤增肥,如增施 有机肥,秸秆还田等。
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其分布的面积和黄土沉积厚度,均居世界之冠。黄土 来源于北部和西北部的蒙古高原、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冬春季盛行的西北 风在风力减弱或遇秦岭阻拦,发生沉积作用。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富含可 溶性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本区平坦的塬区、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 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 以山地平原为主,三面环山,海拔在 200米以下,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河流 河流径流量较大,结冰期长,有春、 夏两个汛期,含沙量小。
自然地理特征
资源: 这里森林覆盖率达39.6%,是全国最大的 林区:分布在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和长白 山地。 这里的油页岩、铁、金刚石、滑石、溶剂 灰岩等矿产的储量均居中国首位,辽河油 田是中国第三大油气田,这里的东北虎、 紫貂、丹顶鹤、梅花鹿、大马哈鱼等驰名 中外。
工程措施:平整土地,增加水流下 渗,削减地表径流
生物措施:营造护田林网,造林以 用材林、果林为主,形成林粮、果 粮间作生态农业体系
农业技术措施:采用行进的灌溉技 术,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
水土流失
(3)综合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
护坡
固沟
工程措施:缓坡修筑水平梯田,保 持水土
生物措施:陡坡封坡育林育草,拦 截、涵蓄坡面径流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
1.华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 地形等特征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 2.东北三省的自然与环境,工农 业生产,老工业基地的改造。 3.黄土高原的过渡性及水土流失 的治理。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 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 策: 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 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汉 )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壮 )族。
38 、长江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黄浦江 39 、长江的开发利用葛洲坝、三峡、黄金水道 40 、黄河的源流概况源头(巴颜喀拉山)、上中下游划分(河口、旧孟津) 41 、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42 、黄河的开发利用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 43 、珠江水系西江、北江、东江 44 、京杭运河六省市(京、津、冀、鲁、苏、浙)、五大水系(海黄淮长钱) 45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量、运速、运价)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 (中亚、西亚、欧洲 ) 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 交往和合作 ) (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 湾,便于发展 (海洋事业 ) 。
●我国领土面积( 960 万 )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 针依次为朝鲜、( 俄罗斯)、( 蒙古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 14 个。逆时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
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 )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56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 57 、位于黄河下游的两大油田是胜利油田和华北油田。 58 、在香港和澳门的中国血统居民中,祖籍最多的是广东。 二、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4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4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一、课标分析根据中图版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本节需要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貌景观等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实验法、读图法等多种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本节作为区域地理分析的常用实例,在历年历版本的初高中教材中均有涉及。

在本书中,黄土高原作为第一个区域分析的实例,为后面几节的区域分析做好了铺垫。

同时本节又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内容,在历次考试中均占有重要位置。

三、学情分析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对城市、对省份的分析,本节是区域分析的第一节,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知识。

对于本节的具体知识,由于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有关水土流失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节课上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容达到学习目的。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在无教师指导前提下对给出的地图能够进行黄土高原的辨认以及黄土高原四至的判断。

2、掌握好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的名称及其特点。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提高自身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

培养自身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3、通过实验分析法,模拟黄土高原三种地貌的形成机制,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2、黄土高原三种地貌景观及其分析。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二)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上三种地貌形成原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读图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

七、教具准备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2、多媒体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黄土高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行为:欣赏歌曲《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陪着我”。

黄土高原说课稿初中地理

黄土高原说课稿初中地理

黄土高原说课稿初中地理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地理中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通过学习黄土高原,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地貌、气候、生态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篇课文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教学内容背景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的形成、地貌、气候、生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和研究价值。

通过学习黄土高原,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地貌、气候、生态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组成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帮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黄土高原的形成:介绍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包括风力作用、水流作用等,帮助学生理解其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包括沟壑纵横、梁峁交错等,帮助学生掌握其地貌特征的基础知识。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介绍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包括温带季风气候、干旱少雨等,帮助学生了解其气候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介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帮助学生了解其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介绍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农耕文化、能源基地等,帮助学生了解其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初中学生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概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人口增长
精品课件
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增 长
生态环境 恶化自然 灾害频繁
人均耕地减 少,燃料需 求增加
扩大荒 农作物
地开垦 产量下
面积
降 精品课件
破坏植被, 开垦荒地砍 伐森林
总结病因
土质疏松
降水集中 多暴雨
地形起伏大
植被稀少
黄 自 土人
高 然 原为 原 水原
土 因 流因

开垦陡坡 毁坏树木
过度放牧 和采樵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及治理
看地图,熟悉黄土高原区的位置和范围
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地区
100° 40°
35°
105°
110°
115°

长城




位置特征:
东—太行山 西—乌鞘岭
南—秦岭
北—长城
经纬度位置——35 N~ 40 N ; 105 E~114 E
海陆位置—— 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地带
3.降水特点:降水量多少、降水季节分配特点等 年降水量较少,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105E
110E
40N
年降水量485mm
精品课件
35N
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地形区 黄土高原 2.地势:地势高低、起伏变化地势较高,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3.地表形态: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4.地貌类型: 黄土地貌
精品课件
水1.补文给特:征以:降水为主要补给
加速 水土 流失
矿 河道滩地
精泥品课沙件 入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人为原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 面?人类活动在现代水土流失中起什么作用?
过度开垦 毁坏树木 过度放牧和樵采 开矿 无计划工程建设
破 坏 植 被
改变 地表 状态
加剧水土流失
人类为何这样做?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口增长太快
放羊娃 的故事
记者“你为什么放 羊?”答“赚钱 呗。”“赚钱干什 么?”“娶老 婆。”“娶老婆干 什么?”“生 娃。”“生娃干什 么?”“放羊。”
105E
110E
40N
精品课件
35N
长城
乌鞘岭
夏宁
西山
太 行

山 脉
西
秦 岭
精品课件
黄土高原东太起行山______西乌至鞘岭 _ 南至 秦_岭______北至长城_______,跨越了 ___山_西__省_ 、 __陕_西__省__ 、 宁_夏__回_族__自_治__区____ 、 ___甘_肃__省__等省。
精品课件
脆弱的生态环境
经常遭受旱灾、只能种耐 旱的作物,如高粱、谷子。 有时饮水都很困难。
有暴雨时,又会发生洪涝
灾害,还会引起泥石流、
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
农田、住房、道路常遭到
破坏
精品课件
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在各 种地理要素的相互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2)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特殊。黄土 疏 松 ,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 侵蚀。 (3)黄土高原地区降水 多 .多 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4)自然灾害频繁. 滑坡,泥石流,等时有 发生加剧了水土流失。
农作物产量下降
严重 水土 流失
使沟谷增多、 扩大、加深
耕地面积减少
向黄河下游输 送大量泥沙
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
精品课件
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 耕作土层 变薄.土壤养分流失。 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 (2)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 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 ”。 (3)造成当地 生态环境 恶化,直接或 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滥用土地

土 位于陕、甘、宁交界地带的长庆气田 高 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整装气田之一



长庆



利 用 黄土煤高炭 原的石油四大精天品矿课然件产气资源铝土
油和主其
、产要中
天然气、水能量最大能 源 资 源 有 煤 炭 、 石山 西 省 的 煤 炭 储 量
山 西 省
因此其,中已被煤探称炭明为储精含品“课量量件 乌约的金占2/高全3 原国”
山西省的煤炭 工业基地有: 大同、朔州、 太原、阳泉、 长治、晋城、 汾西、霍州等
精品课件
为区山 “分西 黑布、 三着陕 角世西 ”界、 或上内 “罕蒙 乌见古 金的三 三特省 角大( ”煤区
田) ,接 被壤 称地
内蒙古
精品课件
西 的 神 木 、 府 谷 , 山 西 的 朔 州 等优质动力煤,埋藏浅,可以露天包 括 内 蒙 古 的 准 格 尔 、 鄂 尔 多 斯煤 炭 资 源 特 点 : 大 部 分 属 于 发 热乌金三角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地开,量 采陕高
精品课件
2、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和 破坏植被
精品课件
植 被 稀 少
牧过 度 放
精品课件
殖过 度 垦
精品课件
过度樵采
精品课件
沙于 植
漠是
化造 成


水 土


失 ,

精品课件
植被破坏 不合精理品课件的耕作方式
开矿
精品课件
陡坡毁 林开垦
人类 活动
影响 修路 采矿
精品课件
影响因素
特点
影响

降水
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


地形 地形过渡带,坡度大,物质不稳定 土


植物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失

土壤 粉沙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人 营造宫殿、过度 樵采、毁林开荒Leabharlann 植被破坏(水蚀、风蚀)为 因
不合理的耕作 制度(轮荒)
破坏林草植被,破坏林草物种
素 开 露天煤矿 破坏植被
准格尔煤田
鄂尔多 斯煤田
神府煤田
朔州煤田
精品课件
龙羊峡 ★

★万家寨

★天桥
黄土高原的成因中,其中风成说 “_______”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 黄土高原的黄土中物亚质、是蒙从古___________等 荒地漠的、__戈__壁______吹来的。
精品课件
中亚、蒙古
太行山
戈壁 沙漠
黄土高原
精品课件
气候特征:
1.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
2.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黄土高原的 土壤有什么 特点?
黄土以粉砂颗粒为主 垂直节理发育 土质疏松,易流失、崩解
1.水带走了什么? 2.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3.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 4.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 5.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 6.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精品课件
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带走了地表肥 沃的土壤
2.径流量:总量、汛期等
水量较小,汛期在夏季且年际变化大
3.含沙量:含沙量高 4.结冰期: 有结冰期 5.水能:落差大,水能较丰富
精品课件
黄土高原 地貌有什 么特征?
千沟万壑 地形起伏大, 地表坡度大,
黄土高原的地貌
(图片点击可放大)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
精品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