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的比较(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的比较

颜多清

442400湖南桂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摘要目的: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的比较。方法: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按仪器操作手册各用配套试剂测定质控品。结果:线性实验:化学发光检测更宽;精密度试验:化学发光的重复性较酶联免役法更好。结论: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役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化学发光法优点更多。

关键词甲胎蛋白线性范围精密度化学发光酶联免疫

材料和方法

标本来源:随机抽取150份临床送检血清标本,包括正常和异常标本,异常标

本中超过仪器检测范围的结果不予统计。

仪器与试剂:化学发光仪使用Bayer Centaur CP。使用原装配套试剂。酶表仪洗板机使用URANUS AE全自动酶免仪和配套洗板机,严格根据使用说明操作。

方法:按仪器操作规程操作,用配套试剂测定,数值在标定值允许的变异范围

内,接着做线性、相关性、回收率、精密度测试。

结果

线性试验:将AFP测定值在1000~1200ng/ml范围内的5份血清标本混合,反复测定5次,取其均值作为原倍血清测定值即为理论值。将此混合血清做5点倍比稀释,随机排列测定顺序,各反复测定5次,以原倍血清测定值为标准按稀释倍数算得其理论值,求两者相关性并进行回归分析。化学发光回归方程

为:Y=10235X+65594,R=09999。

酶联免疫法回归方程为:Y=06578X+38885,R=09558。化学发光法在2~9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酶联免疫法在5~4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

可见化学发光免疫法的检测范围更宽,更能充分满足临床要求。

相关性试验:用上述二种方法分别对受检血清标本进行AFP定量分析,结果表

明,二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直线回归方程为:Y=1

0667X-05433,R=09858,提示二种方法相关性良好。

回收试验:取三种浓度的血清(1071ng/ml,1808ng/ml,46

83ng/ml),分别用不同浓度定值血清混合,配制成浓度分别为211ng/ml,

300ng/ml,773ng/ml,278ng/ml,367ng/ml,84

0ng/ml, 538ng/ml,626ng/ml,1100ng/ml的样本,用化

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得的回收率分别为961~979和953~97 1,平均回收率为977和964。

精密度试验:采取批内和批间差异来确定。用上述二种方法分别对低、中、高值质控品进行精密度试验,每份标本连续测定20次,计算 X,S,求批内CV 值。每日测定1次,连续测定20天,计算X ,S,求批间CV值。结果表明,化学发光免疫法的重复性比酶联免疫法的更好,特别是高值化学发光明显优于酶联免疫法。见表1。

表1两种方法的批内和批间变异

讨论

本文测定AFP检测结果表明,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没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良好(R=09858),但两种方法相比较,化学发

光免疫法有如下优点。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结果的稳定性,灵敏度,精密度均优于酶联免疫法。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的线性范围更宽。

试剂稳定性好,有效期长。由于标记物在自然环境下很稳定,因此用它标记的试剂也非常稳定,而酶联免疫法采用酶作为标记物,通过显色强度反映待测物质的浓度,而影响酶和底物活性的因素有很多,因而试剂的稳定性和灵敏度略显不足。

化学发光免疫法能快速进行免疫反应,20分钟内出结果,较酶联免疫法缩短了不少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次性加样头的使用及流动冲洗程序,彻底避免

了交叉污染。

甲胎蛋白被认为是辅助诊断肝癌最好的临床检测方法,化学发光免疫法是公认快速、精确、重复性好且安全无毒的方法。ELISA以快速、简便实效的优势在基层广应用。本文检测AFP结果提示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好(r=0998)。本文显示化学发光法线性范围宽精密度等方面明显优于ELISA法,但是在人体正常值参考范围内AFP的检测,ELISA法具有快速、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在健康体检、人群普查、良性肝病患者定期检查中起到很好筛查作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实现了免疫检测的自动化,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测快速,结果稳定,试剂稳定

性好,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陶义训.免疫测定进展.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9,19:65-68.

2吴健民.免疫检验自动化.当代医学,2000,6:28-32.

3齐军,车轶群.使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诊断系统检测卵巢肿瘤.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6):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