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作为生物的社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共66页)
我的观点:
【答案】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人类应该是姗姗来迟者,仅仅是大
自然物种中的一个。虽然人类最终成了这个世界上最高等的动物,但人类作为 生物有着社会性特征。基于此,人类高等的思维更需要联合,更需要在共进、 共容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更和谐地发展自己生活的 社会。
[写法· 借鉴] 1.写作特色 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自然科学论文,一般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自然科学中某一领域的知 识,阐述一种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如果不注 意语言艺术,就达不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xiè bié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 触角 . (1)角 色( 角 .
) )
扣子( 钉 . (2)钉 子( 钉 . ( 拱券 . (4)券 ( 入场券 .
) ) ) )
合( ) 缝 . (3)缝 ( 天衣无缝 .
)
【答案】 (1)jiǎo jué (2)dì nɡ dīnɡ (3)fé nɡ fè nɡ (4)xuà n quà n
2.语境辨析法 (5)纤 ( . 作的。 (6)这位大学生根据儿时记忆里的模 ( . )样制造了一个模 ( . )型。 )夫们拉的纤 ( . )绳十分结实,均是由各种棉麻等纤 ( . )维制
【答案】 (5)qià n qià n xiān (6)mú mó
第 2 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 qì ( (1)收qì yì ( )今 ) )立 ) 骨ɡěnɡ( )咽 (2)ɡěnɡ( ɡěnɡ( )直 n( ) 乱cuà )掇 (4)cuān( cuān( )火
二、阅读课文第 4~10 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第 5 自然段先说一只蚂蚁,再说四只或十只,数千蚂蚁,作者的用意是 什么?
秋高中语文-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新人教版必修5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11.与生物相比,人类欠缺联合旳智慧。
12.科学研究中,集体力量远超任何个人。
13.人类应该一边探索,一边相互交流。
梳理文脉
一、基本观点:生物与人非常相同 二、详细阐明:生物有高度社会性 三、给人启示:人类应向生物学习
归纳主旨
整篇课文作者探讨了生物旳社会性,但是 作者真正旳目旳是什么呢?
3.蚂蚁旳确非常像人。
二 (第4~10段 、)
群居性生物显现出高度旳社会性
4.昆虫旳两种生活:个体和生物体中旳细胞。
5、6.蚂蚁在群体活动时显示出高度旳智慧。
7.白蚁在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也随之增长。 8.蜜蜂在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组织或细胞 。9、10.其他生物也有个体合成一种生物现象。
三 (第11~13段 、人类)应向生物学习,把个体智慧融入群体
(1913—1994)
给下列旳字注音:
蚁冢(zhǒng) 巴不得(de) 毗(pí)邻 胚(pēi )细胞 蹩(bié)脚 苜蓿( mù xu)
蜂窠(kē) 着(zháo)魔 阈(yù)值 模(mó)型 拱券(xuàn)
梳理文脉
一 (第1~3段 、 昆虫)群居活动与人类相同
1.人类很像蚁群。 2.老式生物学界完全排斥昆虫像人旳观点。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蜜蜂建筑蜂房旳本事使 人间旳许多建筑师感到羞愧。但是,最蹩脚旳建筑师从一开 始就比最机灵旳蜜蜂高明旳地方,是他在利用蜂蜡建筑蜂房 此前,已经在自己旳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 到旳成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旳表象中存在 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联络文本,谈谈你对生物旳社 会行为旳认识。
目 旳
焦点 反思人类行为,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和沙文
主义旳观念。
高三语文上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三语文上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三语文上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高三语文上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3.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同学们《细胞生命的礼赞》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18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这部书的精彩章节《作为生物的社会》(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生物的社会》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一等奖
(1913-1994),美国医学家、生物
学家,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美国科学
院院士。1974年出版随笔集
,该
书收文二十九篇,,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
《细胞生命的礼赞》它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
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
宙的思考。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
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读文章,正读音 鳟鱼 zūn 木屑 xiè 迄今 qì 蜂窠 kē 毗邻 pí 阈值 yù 拱券 xuàn 苜蓿mù xū 海滨 bīn 蚁冢zhǒng 筹划 chóu
初读课文·投石问路
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生物? 在作者眼里,生物的社会是怎样的?
剖析现象·披文入理 文中介绍了蚂蚁等生物的哪些行为?
曾 经
后 果
后 来
曾
经
后果
后 来
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
后 果
后 来
就因为传说穿山甲对身体好,穿 山甲身价倍增,偷猎走私、成为 穿山甲的厄运。
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穿山甲被中国人当做药材吃掉
水中猛虎也难逃厄运,人类以美 食之名,正在让它们走向灭绝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这些可爱的动物有一天会不会也灭绝
让我们善待自然, 善待生命; 保护地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吧!
Lewis Thomas
1、准确筛选信息,明确作者的观点。 2、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 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探讨生命的现象,反思人类的行为方式。
生物——自然界中所有具有生长、发育、 繁殖等能力的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 生物等。
社会——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相互联 系起来的人群。
• 1、蚂蚁:建造蚁丘
《作为生物的社会》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生物的社会》说课稿一、大纲要求准和新大纲对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的介定与要求其中有以下几点:1、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2、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
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二、教材分析《作为生物的社会》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必修五第四单元的第二课。
本单元学习的是自然科学小论文,通过介绍自然科学中某一领域的知识,阐述一种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借以引起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
阅读这些文章,既可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又可得到美感的陶冶。
本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
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提出了“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也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作出了警示。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注意品味文章简洁、严密、清晰的语言特点,这将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鉴赏评价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特点及本文在教材体系中所处地位,以及学生学情、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②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在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培养方面特别强调:应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因此,我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主要从培养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这三个方面考虑。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作为生物的社会》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作为生物的社会》学案《作为生物的社会》学案【学习目标】1、筛选整合,了解生物社会的特点,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
2、通过文本相关试题,归纳总结论述类文本常见的错误类型,提高归纳与判断能力。
3、激发自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体味生物社会的合作团结。
【学习重点】筛选整合,了解生物社会的特点,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
【学习难点】通过文本相关试题,归纳总结论述类文本常见的错误类型,提高归纳与判断能力。
【课前预习】1、参看《赢在课堂》,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2、基础梳理(给划线的字注音)鳟鱼()迄今()蜂窠()毗()邻阈值()拱券()【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文章从内容上可以划分为几个大的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二、抓住关键——筛选整合1、作者在文中主要列举了哪些生物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2、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生物”联合成社会时,似乎就组成了一个整体的“生物”,拥有了强大的智慧和力量,而我们人类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却并不能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面对这种状况,作者的主张是什么?三、比对归纳——寻找规律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在作者看来,蚂蚁、白蚁、蜜蜂、群居性黄蜂甚至黏菌和鲱鱼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同时又是由它们组成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
B、白蚁有一个奇特的方面,当它们的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也就相应地增加了。
C、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并不是昆虫所独有的,小到黏菌,大到鱼群、飞鸟,都表现出这种集体的智慧。
D、白蚁的数目达到特定阈值时释放的外激素,是一开始使它们不再把材料搬来搬去,而是着手集体建筑的刺激物。
1、关键词:2、选项错误原因归纳: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蚂蚁建造蚁丘的时候,当他们遇到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时,所有成员立刻都会搜寻起合乎规格的细枝。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四单元《12作为生物的社会》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四单元《12作为生物的社会》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分析和筛选信息,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训练。
3.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提高语言的品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正确把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了解人类不可妄自尊大,必须抛却无知与偏见,敬畏生命,懂得“生物也和人一样是个社会”,人也应该像生物一样“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才能求得自身的进步的道理。
2学情分析在各类文体中,学生最喜读小说,而最厌读者莫过于科学小品文。
一方面学生觉得此类文章内容枯燥,难以找到兴趣点,学不学意义都不大,顶多就是积累一些生字生词,在学习意义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学生阅读速度提不上去,思路理顺不了,要点把握不住,这主要是学生在阅读方法、技巧、能力上存在严重不足。
因此,在本篇教学中,教师应该做的,一者是借助生动幽默的语言,对人类社会现实的观照,清新而生动的图片,精彩而新颖的影视片段拉近学生与本篇的距离,让学生直观感受生命力的伟大;再者是让学生明白学习本课的目的除了产生敬畏生命的意识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即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分析和筛选信息,归纳文章要点,理解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把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联系,认识人类应该抛却无知与偏见,尊重世间各种生命。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分析和筛选信息,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训练。
4教学过程4.1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作为生物的社会》优质课件
五、学习借鉴 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示例: 由于不注重积累和体验,我的语文总是老样子,没有一 点长进。 没有一点长进:有一种“猴子在如来佛手中翻跟头的感 觉”。
见到自己的文章第一次被印成铅字发表在报纸上,我真
是欣喜若狂,不啻得了连城拱璧。 不啻得了连城拱璧:只差一点便成了那个大器 晚成而终于中会是什么样的?
第1段
2、作为生物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第3段
3、人们怎么看待人和昆虫的相似之处?
第2段 传统生物学家:轻视昆虫,盲目自大
第11-13段 作者 观点:人类的智慧有限,要效法昆虫
4、文中写了哪些小动物? 蚂蚁、蜜蜂、黏菌细胞、鲱鱼、海鸟等
第3-10段
A、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 子就象大街上耍把戏的瘦猴,又脏又瘦,人 家带的孩子就象刚出笼的馒头,又白又胖。
B、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 孩子就象刚刚炭化过的电杆,又脏又瘦,人 家带的孩子就象大雪天里堆出的雪娃娃,又 白又胖。
C、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 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里拣出来的,人家带的 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胖又光鲜。
一、整体感知
第1部分(1-3):从一个事例切入, 即 医学家举行年会 ,把其与生物界联系起来, 从而得出自己的论点, 。 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共通之处 第2部分(4-10):指出动物过着两种生活,既 是个体的存在,又是集体的存在,即动物过着 个体的和社会的两种生活。 第3部分(11-13):指出人类与生物界的相通 之处—— 人类也要有社会的生活 。
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十八年来由好几
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年过花甲的刘 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 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 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 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作为生物的社会》 (5)
问题探讨(二)
写作特点
1.立意新奇 2.构思独特 3.论证有力 4.详略得当 5.语言幽默
延伸拓展
以“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小论文,注意学习运用本文 的写作特点。
蚂蚁与黄蜂大战
蜜蜂
单个采蜜
பைடு நூலகம்
营建蜂窠
自动分群
结论:蜜蜂同时过着几种生活,采蜜个体独立, 建蜂窠群体合作,组建新群体自然划分。
黏 菌
多个单细胞生物 合成一个新生物
海 鱼 整个群体似乎是一个生物
飞 群体中个体互相依存、互相联系、 同步活动
鸟
蚂蚁 白蚁 蜜蜂 黏菌 海鱼 飞鸟 ……
生物具有社会性
个 是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
反
思
问题探讨(一)
写作目的
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 性,作者希望人们通过认识生物的社会来反思我 们人类自己。
人类不能盲目自大,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生存危 机。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史上,人类是姗姗来迟的 一个物种。人类虽然最终脱颖而出,主宰了这个 世界,但人类的行为方式还具有和其他社会性生 物相类似的特点,还需要联合,需要团结,才能 源源不断地产生智慧,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种种 困境,推动社会进步。
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 托马斯
非洲草原蚁穴
迪拜塔
蚂蚁
发现搬运食物
一只 没思想
多只 有点意思
数千 智慧体现 选择路线
建造修补蚁穴 按规格选建材
修补恢复原样
结论: 群体变大,智慧出现。
白蚁
建筑拱券(xuàn) (巢穴的建筑构成)
仅两三只 数量增多
并没有什么结果
思维开始 像艺术家完成工作
结论:群体变大,智慧增加。
作为生物的社会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5、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相互呼唤, 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 论文,一有发觉就大叫起来。
这几句话把在科学探索过程后期人们之间 相互联络、相互依赖共同发展,以及成功 之后兴奋用形象直观语言表述出来,作者 经过绘声绘形漫画式手法,产生一系列幽 默效果。
第28页
怎样了解本文幽默幽默语言文中找出依据
人类是全部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比蜜蜂更相 互依赖,比蚂蚁联络更亲密,比海鸟行为同时,我们经常 感到我们联合智慧意识更强。
文中结尾,引述乔曼叙述,巧用锯齿与整体大锯类比, 再次强调个人孤独静默有利于创造,它也是一个探索,这 种探索是孤独,静思。
第31页
第15页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第16页
•急急忙往返乱窜个体
人 •略停一停 动
物 •碰碰触角
拟
化 •交换一点点信息
物
•筑起各式各样巢穴
第17页
•培植真菌
•喂养蚜虫作家畜
•把军队投入战斗
动
•动用化学喷剂惊扰和迷惑敌人
物 人
•捕捉奴隶 •织巢蚁属使用童工, •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
拟 人
化
•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真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人类作为 生物界主 宰者虚荣 心和狂妄 粗鲁偏见。
第4页
作为生物社会
刘 易 斯
托 马 斯
第5页
·
作者介绍
刘易斯•托马斯(Lewis Thomas)(1913 —1991) 美国著名医学家、生物学家。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 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 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 和内科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美国科学 院院士。1974年出版随笔集《细胞生命礼赞》,该书 收文二十九篇,获该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一等奖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一等奖《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文中有大量篇幅描述一些群居性动物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行为,与人类比较,说明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
课文选自美国生物学家、医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属于科普作品,教材编者也把它放在“自然科学小论文”单元,从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的目的出发,体裁还是作为说明文较为妥当。
学习它,重在积累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理念和精神。
无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从文学角度看,本文都是佳作。
它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读者既可以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又可以得到科学美感的熏陶。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把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联系,认识人类只有尊重生物,借鉴生物社会群体性生活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学已经积累了比较全面的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必修三中也学过《动物游戏之谜》等知识小品文。
他们对本课知识性、趣味性特点不会陌生。
但本课运用了一些专业术语,欧式的翻译语言逻辑性强,作者还在文中运用了讽刺性幽默技巧,这都让学生对课文感到畏难。
教学中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多读中引导学生攻克难关。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的观点;2、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之情,获得人类生存的警示。
教学重点: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教学难点:体会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教学方法:诵读法,分组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勿勿,你是否注意过脚下的蚂蚁?也许我们所见到的蚂蚁也总在忙碌之中,我们仔细观察过它们的活动吗?有一个人就观察过,而且还对许多动物的集体活动做过研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作为生物的社会》
试以阅读蚂蚁的方法为例,分 组讨论交流,归纳文中所描述的其 他生物活动的特点。(分小组合作 探究,完成下表)
生物
白蚁
蜜蜂
个体
群体
没有什么结果,什 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也随之增 么也没有建造起来 加,思维开始了,像艺术家
一样开始工作
系于集体
分成一点不差的两部细胞 彼此疏远,互不接
触,选举着清一色 的保守党
鲱鱼 飞鸟
紧紧挤在一起、动作协调 相互依存、互相联系、 同步活动
小结:由以上我们可知,生物 社会中,个体仅是生物而已,而群 体则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社会性,它 们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合作探究:
作者饱含深情地描述了群体性生 物与人类的共性,是否仅仅只是向我 们提供群居性生物的有趣知识呢? 是否把群居生物的行为与人类的社 会行为相提并论,甚至认为比人类更 高明呢? 那么,作者写作此文,还有什么更 深层次的意义?
作业:
结合课后练习三,赏析本文 的语言特色。
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托马斯
解题 • 社会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 相联系起来的人群。
• 生物是自然界中所有具有生长、 发育、繁殖等能力的物体包括动 物、植物、微生物等。
和谐的乐园
自由地呼吸
尽情地舞蹈
和平共处
心有灵犀
比翼双飞
无言的深情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主旨。
行文思路
对 比
人类社会
团结一致、相互依存、 生物(昆虫)世界 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人类应该 降低格调、 团结起来、 相互交流、 克服困难、 推动社会发 展
相似
对 比
却并不经常感到我 们的联合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生物的社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掌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品味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之情,培养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培养学生敢于向传统挑战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
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协调性,以及作为群体出现时所表现的巨大力量和智慧,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但由于学生在科学论文方面接触的比较少,不熟悉内容,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比较困难,因此本文教学从简单直白的生物入手。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筛选、整合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教学难点: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学过程:
小结:蚂蚁的行为特点与人类的社会性特点很相似,因此,可以得
小结:由以上我们可知,生物社会中,个体仅是动物而已,而群体则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社会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活动4【活动】主题探究
1、作者饱含深情地描述了群体性生物与人类的共性,是否仅仅只是向我们提供群居性生物的有趣知识呢?(不是)是否把群居生物的行为与人类的社会行为相提并论,甚至认为比人类更高明呢?(不是)那么,作者写作此文,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意义?
(学生分两组讨论:一组研读首二段,另一组研读末三段。
重点研读相关文段中的关键句。
)
明确:作者撰写此文,显然是有针对性的。
一是针对传统生物学家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批判其人类中心主义和盲目自大的观念。
二是针对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尚不够联合团结的现实,寄望人类在各种行为中尤其是科学研究工作中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
这样的写作意图,不能不说作者是睿智的,他敢于挑战传统,不媚众从俗,卑以自处,正视人类自身的缺陷,的确令人敬佩!
活动5【活动】课堂小结
作者将蚂蚁及其他生物的社会性活动和人类进行对比,得出生物世界和人类世界有一定的相似性;将生物世界“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同步活动”与人类社会的“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里联合智慧”进行对比,最后得出人类应该相互联合、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
活动6【活动】思维拓展
作者在文中第11段说:“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其中“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这句话的感受和体会。
(注意,结合实际,小到人与人之间,大到各行业之间,国与国之间,是否也存在缺少联合,缺少协作的现象?这些现象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我
们应该怎么做呢?如果大家的回答能够像小论文一样有观点,有例子,有结论就更好了。
)
活动7【活动】结束语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我们不仅要认识生物,热爱生物,更要
尊重生物,敬畏生物,甚至向生物学习。
在人类社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在体育艺术方面、科学技术研究方面,都应该既发挥个体力量,更要发挥集体智慧。
这样,才能共创我们人类和谐温馨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