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展陈设计方案
展陈设计方案
展陈设计方案第1篇展陈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类展陈活动在我国逐渐兴起,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为充分发挥展陈活动的教育、传播、审美等功能,保障展陈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定位1. 确保展陈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2. 提升展陈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 优化展陈空间的布局和设计,提高展品展示效果,增强观众的参观体验。
4. 保障展陈活动的安全性,确保展品和观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三、展陈主题与内容1. 主题:根据展陈活动的性质和目标,明确展陈主题,体现时代特征,突出展品特色。
2. 内容:梳理展陈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合理布局,确保内容的丰富性和层次感。
四、展陈空间设计1. 空间布局:结合展陈主题和内容,合理规划展区空间,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
2. 设计风格:体现展陈主题,注重审美效果,符合大众审美需求。
3. 灯光设计:充分考虑展品的特性,合理配置灯光,保证展品展示效果。
4. 色彩搭配:遵循色彩学原理,注重色彩搭配,营造舒适、和谐的观展氛围。
五、展品展示设计1. 展品选择:根据展陈主题和内容,精选展品,确保展品的代表性、权威性和观赏性。
2. 展品布局:合理规划展品摆放位置,实现展品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升展示效果。
3. 展品说明:详细编写展品说明,介绍展品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意义,提高观众的认识和理解。
4. 展品保护: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确保展品的安全和完好。
六、安全保障措施1. 制定展陈活动安全预案,明确责任人和职责。
2. 加强展陈活动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消防、防盗、防爆等设施设备齐全、有效。
3. 对观众进行安全告知,加强现场巡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4. 建立展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展品在展陈活动中的安全。
七、宣传推广1. 制定宣传推广计划,明确宣传目标、内容和渠道。
2. 结合展陈主题,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宣传物料,提高展陈活动的知名度。
文化博物馆建设施工方案(展览空间与功能布局)精选两篇
《文化博物馆建设施工方案(展览空间与功能布局)》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文化博物馆成为了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举措。
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展览、教育、研究、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博物馆,为人们提供一个了解历史文化、欣赏艺术作品、开展文化交流的场所。
该文化博物馆选址于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段,占地面积[X]平方米,建筑面积[X]平方米。
博物馆将展示丰富的历史文物、艺术品和民俗文化,同时配备先进的展览设施和服务设施,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二、施工步骤1. 场地平整与基础施工- 对场地进行平整,清除杂物和障碍物,确保场地平整坚实。
-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施工,包括土方开挖、基础垫层、基础钢筋混凝土浇筑等。
2. 主体结构施工- 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采用框架结构或钢结构,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进行墙体砌筑和屋面施工,确保建筑的密封性和防水性。
3. 展览空间装修- 进行展览空间的装修设计,根据展览主题和内容确定装修风格和色彩搭配。
- 安装展览设施,如展柜、展板、灯光设备等,确保展览效果。
4. 功能布局施工- 根据博物馆的功能需求,进行功能布局施工,包括展厅、报告厅、会议室、办公室、库房等。
- 安装相应的设备和设施,如音响设备、投影设备、空调设备等,确保功能的正常使用。
5. 室外工程施工- 进行室外工程施工,包括道路、停车场、绿化景观等,确保博物馆的周边环境优美。
- 安装室外照明设备和标识系统,方便观众参观。
6. 竣工验收- 对博物馆的各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规范。
- 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取得竣工验收报告。
三、材料清单1. 建筑材料- 钢材、水泥、砖块、木材、玻璃、防水材料等。
- 展览设施材料,如展柜、展板、灯光设备等。
- 功能布局材料,如音响设备、投影设备、空调设备等。
- 室外工程材料,如道路材料、绿化苗木等。
地学类博物馆发展报告
地学类博物馆发展报告(2006~2010)一概述目前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大致可以分为科技类博物馆、基层科普设施、流动科普设施、科普传媒设施、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其他具备科普展示教育功能的场馆和设施等类型。
科技类博物馆是科普基础设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指以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重点展示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以及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等内容的博物馆,包括科学中心(科技馆)、自然类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地质博物馆等)、专业(工程技术)科技博物馆等。
地学类博物馆是以开展地学标本典藏和研究,面向社会公众传播地球科学知识,宣传资源国情国策为主要内容的科技类博物馆。
地学类博物馆在中国的出现,可追溯到1916年由国民政府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建立的地质矿产博物馆(现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前身),早期的地学类博物馆是随着我国近代地质矿产工作和地质科学研究的开展而创建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大力开展地质找矿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急需的矿产资源,我国于1952年成立了地质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应建立了地质局和地质研究所,地质找矿工作和地质科学研究在我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由此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地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国博物馆协会地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地质博物馆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地学类博物馆的建设又迎来一个高潮,呈现出种类多、数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
与此同时,我国地学类博物馆中出现了一支新生力量——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博物馆。
地质公园博物馆是与地质公园配套建设的全面介绍地质公园基本情况、进行科普宣传教育的场所,是地质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我国地质公园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
我国的地质公园孕育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在21世纪,它的建设宗旨是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0年,国土资源部制定了《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中国国家地质公园评选标准》,启动国家地质公园的评选工作。
自然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自然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近些年来,自然博物馆发展态势迅猛,然而其规模、数量、类型、区域分布、功能等,均与国外同类博物馆存在差距,与国内其他类型的博物馆相比,数量也偏少,较难满足社会需求。
一、自然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一)数量激增,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每年新建、改扩建的大中型博物馆均在80座左右。
与整体博物馆建设高速发展同步,我国自然博物馆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
1980年以前,我国独立建制的自然科学场馆不到30座,2010年已有1089座,其中,自然类博物馆412座、科技馆417座、专业科技博物馆260座,在2970座博物馆总量( 国家文物局2010年公布数据) 中,占到了1/3。
预测在“十二五”期间,自然博物馆的场馆建筑总面积将比目前增加60%。
(二)类别逐步丰富,但数量仍显不足随着对自然类博物馆认识的加深,自然博物馆的门类变得丰富。
按照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以下自然类博物馆及相关机构应归入自然博物馆范畴:综合性自然史博物馆、省博物馆自然部、地学类博物馆、自然科学专题博物馆( 生物、生态、人类、天文、中药等类) ,以及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地质公园、人工生态园、水族馆和活体标本馆等。
其中,目前我国全国综合性自然史博物馆只有8 座,占自然类博物馆总数的4.2%,数量仍显不足。
(三)区域分布不均2009年统计的190个我国大陆自然博物馆区域分布情况为: 华东地区53个,华北地区37个,华中地区25个,华南地区18个,东北地区21个,西南地区20个,西北地区17个.其中华东地区最多,占27.4%;其次是华北地区,占19.5%;最少的是西北地区,约占9.0%。
我国大陆自然博物馆的区域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成正比。
作为区域中心级自然博物馆的代表,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 青海)、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开工建设,填补了在自然资源丰富独特的青藏高原地区无省级自然博物馆的空白,西部地区不均衡的现状会有所改善。
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
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前言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
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落实《文物保护法》关于馆藏文物保护的规定,有效地降低和防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博物馆藏品的危害,确保文物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博物馆藏品保存场所的自然条件、安全技术防范条件、消防条件和环境监控等。
本规范旨在针对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保存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线辐射、空气污染物、噪声、微振动、生物损害等自然因素,就博物馆藏品存放的主要场所藏品库房、陈列室和保护修复室提出防止和延缓藏品自然损坏的环境规范。
人为因素的破坏主要通过安防、消防和有效管理措施来解决。
本规范只对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提出基本要求。
现行的强制标准本规范已引入。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术语、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的控制要素。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博物馆、纪念馆。
其他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单位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GA27-2002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B/T 16571?1996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JGJ66-91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GBJl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93?9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63?9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9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325?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文化部《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国家文物局《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3 术语下列术语适用于本规范。
3.1 博物馆: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文物、自然标本,向公众开放的社会公益性机构。
3、2 藏品:馆藏文物、自然标本的总称。
3.3 藏品保存场所:用于保存藏品的库房、陈列室和藏品保护修复室等场所。
安徽博物院新馆建设的经验与反思
安徽博物院新馆建设的经验与反思安徽博物院新馆外景2011年9月29日,安徽博物院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新馆位于安徽文博园区内,按国家一类馆标准设计,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4143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8540平方米,地下面积为1890平方米),建筑高度37.7米,建筑层数为地上6层、地下1层。
工程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独特风格、体现了安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安徽博物院新馆作为省“861”行动计划重点文化项目和省“十一五”期间文化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规模要适当,功能要齐全,定位要突出,建筑要符合博物馆的功能需求,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博物馆自身需求。
笔者作为新馆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在新馆开馆两周年之际,希望通过总结建馆经验,反思新馆建设中的不足与缺憾,抛砖引玉,与各地在建或筹建新馆的同行沟通交流。
新馆建设项目需要科学规划、规模适当、功能全面合理,为博物馆事业发展预留足够空间(一)科学规划选址博物馆馆址选定,对于博物馆的发展尤为重要。
安徽博物院新馆的选址,是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多家部门经过反复酝酿论证才最终确定。
新馆地处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中轴线西侧,次景观轴一端,与市政务中心、体育中心遥相呼应,是安徽文博园区的核心建筑。
近年来,随着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各项设施的日趋完善,其居住休闲和旅游度假功能日益凸显,这样保证平日里参观新馆观众人数较为平稳,而每逢节假日接待的观众量,屡创新高,带来了超高人气。
新馆选址仍有不周之处,文博园区为低洼地带。
当初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将此处填平加高。
一到夏季暴雨频发,经常导致排水困难,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增加了防洪排线的难度和投入。
这也是其他建馆选址引以为戒的地方,博物馆选址伊始就要充分考虑馆舍、文物的安全,避免选在低洼潮湿、地址构造不佳的地方。
(二)建筑规模适当进入二十一世纪,各地掀起了新建或改扩建博物馆的高潮。
但由于决策或规划的失误,导致有的馆规模过大,造成了资源的闲置,而有的馆没能科学定位,对博物馆发展前景和博物馆功能性研究不够,导致新馆建成后没几年,由于缺乏发展预留地,功能不完善,又要重建新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展陈设计方案解读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展陈设计方案解读首先,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方案应该围绕着古生物化石这一主题展开。
展览内容应该包括古生物的发展历程、地球演化历史和古生物化石的分类等,以及一些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和它们的鉴赏价值。
其次,博物馆的布局应该具有完整性和流线性。
参观者应该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浏览展品,使他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古生物化石的相关知识。
展区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过渡和连接,使整个展览看起来更连贯。
展览的开端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欢迎展区,通过简易的引导牌和图文解说,向参观者介绍博物馆的相关信息和古生物化石的基本知识。
接下来可以进入发展历程展区,通过时间轴和相关的文字、图片、模型等展示古生物的进化历程。
展览可以从远古时期开始,逐步展示不同时期古生物的特点和演化过程。
这一部分可以设置一些较大型的化石模型,让参观者更直观地了解古生物的形态和特征。
然后可以进入分类展区,通过不同类别或种类的化石进行分类展示,可以采用柜台、展柜或墙面展示形式。
展览可以结合文字解说和图片,向参观者介绍各个类别的古生物化石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参与性的互动装置,让参观者能够参与到展览中来,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可以是精品展区,展示一些较为珍贵和有代表性的古生物化石。
这些化石可以来自于世界各地的重要遗址,或者是经过特殊保护和修复的特殊化石。
在展示这些精品化石时,可以采用特别的展示方式,如悬挂式展柜或者灯光照射,以突出它们的独特性和美感。
在整个展览的过程中,应该为参观者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和参考资料,以便他们能够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古生物化石的相关知识。
同时,应该设置一些多媒体展示装置,如触摸屏、视频投影等,为参观者提供更丰富的展示方式。
另外,展览还应该考虑到参观者的观展体验,包括光线、安全、导览服务等方面。
应该确保展览的灯光明亮、安全顺畅,同时提供导览服务和参观指南,以方便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展览内容。
总之,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方案应该围绕古生物化石这一主题展开,布局应具有完整性和流线性。
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博物馆功能拓展_王丽
Abstract V olume,The 11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laeont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PSC) andThe 27th Annual Conference of PSC, Dongyang, November, 2013物馆展览和室内科普活动与馆外野外考察和参观活动结合起来,力求成为国内科普游的品牌活动。
案例二、以“奥妙的地球与奇特的生命”绘画与征文大赛为龙头,将绘画培训、绘画展览和绘画图册编制等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形成系列活动。
案例三、围绕每年开展的化石鉴赏活动,辅以科普展板,科普讲座和特定化石展览,不仅为化石爱好者提供免费鉴定服务,而且更好地宣传了化石保护法和化石资源的重要性。
在这些科普活动中,博物馆联手新闻媒体,给予全程报道,产生了很大的社会轰动效应。
通过这些科普活动,博物馆与一批中小学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支持和参与。
总之,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针对活动主题,配套活动项目,寻求媒体和学校合作,使科普活动的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同时,进一步促使了博物馆敞开大门,让科普活动走向社会,真正践行博物馆为社会服务的宗旨。
关键词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科普活动案例分析[248]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博物馆功能拓展王丽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沈阳110034,wangli7789@一、化石的损毁与保护化石的损毁和破坏以及古生物化石有研究价值信息的丢失和博物馆藏品的损毁原因一样,通常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力的破坏;二是人为造成。
这里讨论的主要是人为因素对化石和化石产地的破坏。
伴随着古生物化石带给中国丰硕的科研成果和重大的国际影响,私挖盗采和伪造走私现象也随之出现,并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在一些化石产地,盗挖化石的情况非常普遍,古生物化石资源被破坏的情况触目惊心。
应当如何有效地保护古生物化石资源,成为世人更为关注的问题。
关于古生物化石的保护问题首先为专家学者所忧心,向各方面发出呼吁:一方面呼吁研究学者不私下购买化石,“没有买卖就没有盗挖”;另一方面呼吁政府实施有效管理。
《博物馆条例》
《博物馆条例》《博物馆条例》 为了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发挥博物馆功能,满⾜公民精神⽂化需求,提⾼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化素质,制定了《博物馆条例》,下⾯是条例的详细内容,欢迎⼤家阅读与收藏。
《博物馆条例》 第⼀章 总 则 第⼀条 为了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发挥博物馆功能,满⾜公民精神⽂化需求,提⾼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化素质,制定本条例。
第⼆条 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类活动和⾃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营利组织。
博物馆包括国有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
利⽤或者主要利⽤国有资产设⽴的博物馆为国有博物馆;利⽤或者主要利⽤⾮国有资产设⽴的博物馆为⾮国有博物馆。
国家在博物馆的设⽴条件、提供社会服务、规范管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财税扶持政策等⽅⾯,公平对待国有和⾮国有博物馆。
第三条 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应当坚持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向和贴近实际、贴近⽣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丰富⼈民群众精神⽂化⽣活。
第四条 国家制定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完善博物馆体系。
国家⿎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等社会⼒量依法设⽴博物馆。
第五条 国有博物馆的正常运⾏经费列⼊本级财政预算;⾮国有博物馆的举办者应当保障博物馆的正常运⾏经费。
国家⿎励设⽴公益性基⾦为博物馆提供经费,⿎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促进⾃⾝发展。
第六条 博物馆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依法设⽴博物馆或者向博物馆提供捐赠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七条 国家⽂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博物馆监督管理⼯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博物馆管理⼯作。
县级以上地⽅⼈民政府⽂物主管部门负责本⾏政区域的博物馆监督管理⼯作。
县级以上地⽅⼈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政区域内有关的博物馆管理⼯作。
第⼋条 博物馆⾏业组织应当依法制定⾏业⾃律规范,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指导、监督会员的业务活动,促进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
科学博物馆布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科学博物馆布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 项目背景科学博物馆的布展工程施工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展览效果和观众体验。
为确保施工流程顺利进行,我们设计了以下的施工组织方案。
2. 施工组织方案2.1 施工人员组织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需要组织专业的施工团队。
该团队应包括以下人员:- 项目经理:负责协调各个施工环节,监督施工进度;- 布展设计师:负责根据博物馆展览要求进行布展设计;- 施工队长:负责指导施工人员进行具体施工工作;- 施工工人:负责具体的布展施工工作。
2.2 施工进度控制为了确保施工进度的可控性,我们提出以下措施:-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每个施工环节的时间节点;- 按照工作计划进行施工,及时调整工作进度;- 每日开展施工进度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3 施工安全保障保障施工安全是施工组织的核心任务,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按照国家安全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装备,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开展定期的施工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3. 风险管理施工期间可能会面临以下风险:- 材料供应延迟:我们将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前预订材料,并进行及时跟踪;- 施工进度延误:我们将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施工,并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应对延误情况;- 安全事故:我们将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培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 施工组织方案评估我们将根据以下指标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评估:- 完成工期:施工是否按计划完成;- 施工质量:施工是否符合设计方案要求;- 安全事故:施工期间是否发生安全事故;- 经济成本:施工过程中的经济投入。
5. 结论本施工组织方案旨在确保科学博物馆布展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通过合理组织施工人员、控制施工进度和保障施工安全,我们相信可以高质量完成布展工程。
我们将密切监督施工过程,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并应对风险,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
南安市博物馆及城市展览馆展陈设计文本大纲
一、南安市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与规划1.1 博物馆的历史和发展1.2 展陈设计的重要性1.3 展陈设计的目标和原则1.4 展陈设计的具体要求和规范1.5 展陈设计的流程和步骤二、南安市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实施2.1 展品的选取和采集2.2 展陈空间的规划和布置2.3 展陈道具和辅助设施的配置2.4 展品的陈列和展示方式2.5 展陈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三、南安市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效果评估3.1 展陈设计效果的评估标准3.2 展览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方式3.3 展览效果的调查和研究四、南安市城市展览馆的展陈设计与规划4.1 城市展览馆的定位和发展方向4.2 城市展览馆的展陈设计要求和特点4.3 城市展览馆的展陈设计流程和步骤五、南安市城市展览馆的展陈设计实施5.1 将展陈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展览5.2 展览的主题和内容选择5.3 展陈道具和展示设施的制作和配置5.4 展陈设计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六、南安市城市展览馆的展陈设计效果评估6.1 展览效果的评估标准和方法6.2 参观者对展览效果的反馈和评价6.3 展览效果的改进和提升措施七、南安市博物馆与城市展览馆展陈设计的比较和启示7.1 两者展陈设计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7.2 两者展陈设计的经验借鉴和互相学习7.3 展陈设计对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推动作用八、结语8.1 展陈设计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8.2 展陈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8.3 展陈设计对于城市文化建设的启示和建议九、南安市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与规划1.1 博物馆的历史和发展南安市博物馆作为本地区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珍贵的文物展品。
其展陈设计不仅仅是呈现文物,更是为了让观众获得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展陈设计的合理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1.2 展陈设计的重要性展陈设计是博物馆文物陈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品传达信息和文化内涵的途径,直接影响着参观者对文物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视听多媒体技术在古生物化石展览陈列中的应用
物展览方式,不仅能充分展现化石实物的内 涵,而且使具体的展览内容更形象、生动、
直观地显示 出来 ,激 发 了观众 的主动性、积
物馆的生命演化展 览中如何运用视听多媒
体技术来诠释化石 背后的故事,使展览内
容 更形 象 、生 动 、直 观 ,激 发 了观 众 的主
极l和参与性。现试以大连自然博物馆的古 生 生物展览为例 ,阐述视听多媒体技术在古生 物化石陈列展览中的应用。
代动物 、植 物的样 子 ,从而可 以推断 出远 古 动、植物 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 ,可 以推 断
这些都对生命演化的陈列展览方式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视听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陈列展 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展示方式和发展方向。
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 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演化等等。因
分 ,收到 了良好的效果 。
例如大连 自然博物馆 在设计古 生物 陈列
在古生物陈列展览中, 视听多媒体技术 通过对视频、音频、动画、图形图像、文字 等多种媒体加以组合应用,深度挖掘古生物 化石所蕴含的背景、生物学意义和地学意义 等, 实现普通陈列手段难以做到的纵向深入、 横向关联的动态展示形式。 听多媒体技术 视 以其直观、新鲜、现代的特点,使观众在视 觉、听觉和其他感官行为上,产生全新的参 观体验,提高了观众观赏古生物化石、探索 生命演化奥秘的兴趣 ,最大程度的理解展览 设计者的展示理念和意图,从整体上提高了
一
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本文以大连 自然
博物馆 的古生物展 览为例,阐述视听多媒
体技 术在 古生 物化 石展 陈 中的应 用 ,以期
、
古生物化存既述
管 中窥豹,推动视听多媒体技术在展 陈中
四水归堂五方相连_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创作构思
702011.12 ARCHITECTURAL JOURNAL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以下简称新馆)坐落于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内的省文化博物园区。
新区位于合肥老城的西南面,省文博园位于新区中轴线的西侧,次景观轴的一端。
新馆与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美术馆3个文化建筑呈品字形布局,新馆居中,入口向东,是统领全区的中心标志性建筑。
基地东北面有一座小山坡。
立意提及“安徽”,建筑师也许立刻会在脑海中唤起徽州群山叠翠中白墙黑瓦的传统村落与建筑的印象,但是随着对安徽地域文化背景的逐渐深入的调研与认识,我们发现最初的印象远不足以涵盖这个人文地理范围的广度与深度,安徽在区位的过渡特征与文化的多元构成引起我们的注意与兴趣:安徽省位于华东地区,处在我国地理、文化和经济发展何镜堂 刘宇波 张振辉 梁玮健四水归堂 五方相连—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创作构思上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过渡区位,其地理范围从北至南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大别山区、沿长江平原与皖南山区等不同的地区组成。
地域文化丰富多元:徽风皖韵、建安风骨、老庄哲学、江南风光、黄梅戏曲、革命老区并存,难以局部片面地去理解和概括。
基于对地域文化的发掘与理解,结合对建筑基地与城市环境的思考,设计定位逐步清晰: 新馆设计应该强调整体性与概括力,避免陷于具体文化符号。
安徽的文化性格兼具北方的雄浑敦厚和南方的温文秀雅,新馆的品相应该呈现端庄厚重、方正平直而又雅致通透、内涵丰富的标志性形象。
通过现代建筑设计的思路与方法,运用空间、材质、构成等现代建筑本体语言,来传达地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体现对地域文化理解的时代精神和新型的现代博物展览空间观念,关注公共空间与展览空间相互关系的营造,创造新鲜的观展体验。
入口平台东北面外观71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1.12建筑学报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640)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收稿日期:2011-11-14最终,设计立意构思确定为—四水归堂、五方相连。
博物馆的生态景观陈列
博物馆的生态景观陈列作者:林婷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06期摘要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展陈形式也不断进步和发展,生态景观陈列是近几年在自然博物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方式之一,也受到了不少业界人的关注。
目前生态景观陈列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封闭式生态景观陈列和开放式生态景观陈列。
烟台自然博物馆化石厅的生态景观陈列通过对古生物形态的复原和时代背景的再现,直观、生动地传递了信息。
关键词生态景观陈列化石厅封闭式开放式1 博物馆陈列模式的发展最早期的博物馆是以私人收藏艺术品为主要形式,展品多为艺术品,和珍贵植物等,展陈形式也是按照收藏品主人的喜好,摆放总体来说是无序的,简单的。
文艺复兴时期,由于新大陆的发现,使得收藏家获得大量的来自遥远大陆的收藏品,这时期的展陈形式以奇异动植物、矿石等自然标本和奇珍异宝等艺术品混合陈列展示,表现形式也较为随意。
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欧美出现一批重要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这时期的展陈形式已经有了简单的分类。
到18世纪末,由于生物分类纲目的产生,自然博物馆的展陈形式也有了科学的进步,动物、植物和古生物均以生物分类的方式进行展示陈列。
20世纪初,博物馆的展陈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这时的展陈形式有了文字辅助说明,图片图解,开始使用陈列柜。
20世纪末科技馆的触摸形式,迅速风靡世界,一些自然博物馆在展陈形式中也开始借鉴,设立互动项目,让观众通过自己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全方位解读标本,增长知识。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也更加迫切,博物馆如果单纯地展示标本,介绍知识,已经激发不了观众的兴趣,满足不了观众要在娱乐中活的知识,得到启发的愿望。
视觉冲击对观众来说越来越重要,人们想了解更多与标本相关的知识,如:该标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因此,生态景观式陈列应势而生并在自然博物馆陈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 生态景观陈列的定义要知道什么是生态景观陈列,我们把定义分解为:景观生态学和景观陈列。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陈列大纲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征求意见稿)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二○○九年三月目录第一部分总论 (1)一、概述 (1)二、建馆目标 (1)三、新馆建设指导思想 (2)四、展示理念 (2)五、观众群定位 (2)六、展示内容定位 (2)七、展示形式定位 (2)八、展示特色定位 (3)九、功能目标定位 (3)十、服务方式 (4)第二部分展示与教育 (5)第一节意义 (5)第二节基本展示 (5)一、主题思想 (5)二、基本展示方案大纲 (6)第三节展厅安排 (6)第一单元序厅展示内容方案 (9)第二单元地球厅展示内容方案 (11)第三单元生命演化厅展示内容方案 (17)第四单元恐龙厅展示内容方案 (26)第五单元矿物岩石厅展示内容方案 (31)第六单元资源与环境厅展示内容方案 (37)第四节临时展览 (49)第五节4D科普影院 (49)第六节地质风貌模拟区(暂定) (50)第七节室外景观展区 (50)一、古生态景观复原区 (50)二、大型地质实物标本景观区 (51)第三部分收藏与研究 (51)第一节收藏 (51)一、意义 (51)二、收藏品种 (51)三、藏品库区 (52)第三节科学研究交流 (52)一、意义 (52)二、研究方式和手段 (53)三、学术报告厅 (53)第四部分综合服务 (53)一、服务内容 (53)二、服务形式 (54)第一部分总论一、概述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建设受到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入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安徽861行动计划”。
作为安徽省的重要文化工程之一,它是填补安徽省缺乏大型、一流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空白的重要举措。
2004年3月,经安徽省编办批准,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正式成立,同时加挂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所两块牌子。
新馆位于合肥市政务文化区——安徽文化博物园区内,园区占地面积300亩,区内拟建设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新馆、安徽省美术馆等各类省一级文化设施,园区北接合肥市著名风景区——天鹅湖,与合肥市新的政务行政中心隔湖相望,南临合肥市奥体中心,此地段现为合肥市上佳的文化、旅游、休闲之地。
博物馆施工方案规划
- 第4个月:进行展陈效果调整和验收。
四、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
质量控制:
1. 标准化施工: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施工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检验、施工过程监控、验收环节等。
工程概况:
1. 建筑设计:博物馆采用现代风格设计,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元素,呈现出独特的建筑风貌。建筑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部分展示区域采用钢结构与玻璃幕墙相结合的形式,以满足展示空间的灵活性和视觉冲击力。
2. 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土建工程、钢结构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展陈工程等。
3. 工程难点:施工过程中需克服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复杂、建筑结构形式多样等难点。
2. 钢结构工程:工期为3个月,包括钢结构制作、安装、焊接等。
- 第1个月:完成钢结构制作。
- 第2个月:进行钢结构安装和焊接。
- 第3个月:进行钢结构涂装和验收。
3. 装饰工程:工期为6个月,包括内外墙装饰、地面铺装、天花吊顶等。
- 第1-3个月:完成内外墙装饰。
- 第4-5个月:进行地面铺装和天花吊顶。
进度安排:
1. 土建工程:工期为12个月,包括地基处理、主体结构施工、屋面防水等。
- 第1-3个月:完成施工现场平整、围挡、临时设施搭建,进行地质勘察和设计交底。
- 第4-6个月:进行地基处理和基础施工。
- 第7-9个月: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 第10-12个月:进行屋面防水、内外墙装修、地面施工等。
4. 施工周期:工程总工期为24个月,其中土建工程12个月,装饰及安装工程8个月,展陈工程4个月。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展陈设计方案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展陈设计方案一、总体设计思路古生物化石是人类认识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化的重要载体,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应以展示古生物化石的众多品种和丰富内涵为核心,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展陈设计,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了神奇和探索的科学世界。
本设计方案旨在打造一个具有较高科普性和观赏性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馆,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古生物的奥秘。
二、空间布局设计1.大厅区域:大厅区域作为整个博物馆的门面,应设计成明亮、宽敞的空间,以迎接观众的到来。
在大厅中央设置一个醒目的古生物化石标志,展示馆内精品化石的魅力。
3.实验互动区:为了增加观众的参与性和趣味性,可以设置一个实验互动区,让观众亲自动手进行一些简单的化石挖掘、化石重建或其他与古生物相关的实验活动,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学习体验。
4.教育培训区:博物馆可以设置一个教育培训区,定期组织古生物知识讲座、专题展览和讲解活动,向观众传授更多关于古生物的知识。
同时,可以配备一些交互设备,如触摸屏、AR技术等,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学习和了解古生物的知识。
三、展陈设计1.场景布置:根据展示区域的主题设置合适的场景布置,例如在地层展示区域可以通过投影技术呈现地层堆叠和不同年代的地质变迁;生命演化区可以通过声光电效果营造出类似古代地球或古生物森林等场景。
2.展柜设置:合理设置展柜,展示不同种类和年代的化石标本。
展柜可以根据展示主题分为不同区域,如寸土寸金的珍贵化石区、古生物骨骼区、古植物区等。
3.信息展示:为了向观众传递更多的古生物知识,可以在展示区域设置信息展示区,用文字、图片和多媒体展示形式详细介绍展示的化石标本、地质时代和演化过程。
4.其他装饰:为了增加展厅的艺术感和气氛,可以在展厅中设置适当的装饰物,如仿生地景、岩石模型等,与古生物化石融为一体,创造出更有趣的展示效果。
四、参观路线设计为了引导观众在有限时间内了解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的内容,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参观路线。
参观路线可以按照地质时间顺序或者主题特点进行设置,通过明确的导览标识和合理的布局,让观众能够有序地参观每个展示区域。
钢结构吊装办法
精心整理第一章工程概况点 (3)第一节工程概况 (3)第二节工程特点 (3)第二章方案编制依据 (4)第三章吊装机具选择 (5)第一节起重机说明 (6)第二节技术数据 (7)第三节起重性能表 (7)第四节桅杆吊 (7)一.桅杆吊介绍7二.桅杆吊搭设8三.桅杆吊的稳定性及加固措施9四.我公司桅杆吊的配置与特点10六.桅杆吊安全注意事项:12第四章吊装计算第一节吊钩螺杆部分截面验算 (13)一、吊钩螺杆部分截面 (13)二、吊钩水平截面验算 (14)三、吊钩垂直截面验算 (15)四、圆形 (16)五、整体 (17)六、绳卡 (18)第二节滑 (19)一、滑车计算 (19)二、滑车组绕出绳头的拉力计算 (19)第三节钢丝绳计算 (20)一、钢丝绳容许拉力计算 (20)二、钢丝绳的复合应力计算 (20)三、钢丝绳的冲击荷载计算 (20)第四节电动卷扬机计算 (21)一、电动卷扬机牵引力计算 (21)二、卷扬机卷筒容绳量计算 (22)三、卷扬机底座固定压重计算 (23)第五章起重机安全操作过程 (24)第六章吊装准备工作 (28)第一节机具材料 (25)第二节劳力力 (25)第三节现场条件 (25)第七章吊装质量 (29)第一节质量管理点 (29)一、质量管理点确定的原则 (29)二、质量管理点管理原则 (29)第二节质量要求 (29)一、钢结构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 (29)二、支承面、地脚螺栓的允许偏差 (29)第八章吊装工艺与吊装方案 (30)第一节吊装工艺流程 (30)第二节钢柱安装工艺 (30)一、钢柱的吊装 (30)二、钢柱的校正.......................3 1第三节钢 (31)第四节现...........................3 1 一、主要艺........................3 2 第五节吊要求.....................3 3一、文明施工 (33)二、安全技术措施 (34)三、其它 (35)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特点第一节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安徽省古生物化石博物馆1.2建设单位:安徽省文化博物园区筹建办公室1.3建设地点:安徽.合肥.文化博物园区内1.4基地面积:23407平方米1.5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我公司准备分五区域来进行施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9号——博物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9号——博物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5.02.0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9号•【施行日期】2015.03.20•【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9号《博物馆条例》已经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第7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
总理李克强2015年2月9日博物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发挥博物馆功能,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
博物馆包括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
利用或者主要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为国有博物馆;利用或者主要利用非国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为非国有博物馆。
国家在博物馆的设立条件、提供社会服务、规范管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财税扶持政策等方面,公平对待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
第三条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条国家制定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完善博物馆体系。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设立博物馆。
第五条国有博物馆的正常运行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非国有博物馆的举办者应当保障博物馆的正常运行经费。
国家鼓励设立公益性基金为博物馆提供经费,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
第六条博物馆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依法设立博物馆或者向博物馆提供捐赠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七条国家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博物馆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博物馆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博物馆监督管理工作。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展陈设计方案
志留纪-二叠纪 陆生生物演化
淮南、瓮安、埃迪卡拉动物群的 标本
澄江生物群放大模型
昆明鱼、盔甲鱼类、棘鱼类、沟 鳞鱼、邓氏鱼、盘溪鱼、旋齿鲨、 斑鳞鱼、蝶柱鱼、杨氏鱼(以复 制模型为主)
中国螈(模型)、原大仿真机械 模型。
中生代区 暖色基调
三叠纪 陆生生物演化 三叠纪 海生生物演化 侏罗纪公园
恐龙与翼龙、裸子植物
热河生物群(含被子植物 起源)
哺乳动物的起源
哺乳动物的繁盛 新生代区
被子植物专题 人类起源与演化 生命大事记 大事记区 生命启示录
中生代的祖先 潜山动物群: 东方晓鼠、阶齿兽、古脊齿兽 茂名动物群:鱼、龟、鳄 山旺生物群: 万卷书、蝌蚪、蛇、鸟 临夏动物群: 马、猎豹的演化、萨摩兽、大唇犀 淮河动物群:淮河象 新生代被子植物演化 古人类演化、人类起源与现代人起源
安徽古人类演化(繁昌、和县、银屏)
把地球年龄看作一天、灭绝
熊猫的演化、环保、人与自然
第二部分:艺术性(分区布置及效果图)
1,标段范围总图
2,分区(序厅)展陈布置及效果图
设计创意点:大型“空中玫瑰”叠层投影技术 | LED滚动显示屏
3,分区(地球厅)展陈布置及效果图
设计创意点:数字化地球(LED曲面屏)| 八大行星(触摸感应)| 数码集成
序厅 地球厅
LED显示屏 导览系统、自动解说器 远古神话(“空中玫瑰”叠层投影技术) 数字化地球(LED屏曲面拚接技术) 光电玻璃 八大行星(触摸感应互动技术) 梦幻天像(光电合成技术) “真正能运动的地球板块”(工控自动化技术 火山爆发模型(虚似与实景合成技术) 地震波模拟装置 “会说话的岩石”(触摸感应式仿声系统) 各类多媒体演示动画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定位
■ 科学性
我们组织了国内古生物学各专业学科之领头人亲自披挂上 阵,实现“大师讲科普”建馆特色。 精准把握本标段地球演化史以及生命演化史这一伟大的自 然科学发展进程,主题线索贯穿始终。
■ 序厅(建馆主题及延展内容) 馆 徽 前 言 序 中央展厅 厅 宇宙传说 大型壁挂艺术 馆名、VI标识、主题馆记 安徽古生物简述 中国远古宇宙起源神话 地球生命演化进程主题创作
中生代的祖先
潜山动物群: 东方晓鼠、阶齿兽、古脊齿兽 茂名动物群:鱼、龟、鳄
哺乳动物的繁盛 新生代区
山旺生物群: 万卷书、蝌蚪、蛇、鸟
临夏动物群: 马、猎豹的演化、萨摩兽、大唇犀 淮河动物群:淮河象
被子植物专题 人类起源与演化 生命大事记 生命启示录
新生代被子植物演化 古人类演化、人类起源与现代人起源 安徽古人类演化(繁昌、和县、银屏) 把地球年龄看作一天、灭绝 熊猫的演化、环保、人与自然
设计创意点:“会动的霸王龙”(内置机械臂配合热感应技术)
设计创意点:“万花筒”观察镜 | 高仿真场景 | 保护性珍品展柜
设计创意点:大型复原场景 | 模拟挖掘现场 |“切片”小游戏
设计创意点:“人猿相揖别”系列塑型艺术 | 古动植物标本与高仿真模型
设计创意点: 机械手柄式齿轮指针 | 手绘、投影及“因子链”合成艺术展墙
第四部分:互动性(声光电及科普娱乐游戏)
■ 声光电特效及互动体验项目汇总表
LED显示屏 序厅
导览系统、自动解说器
远古神话(“空中玫瑰”叠层投影技术) 数字化地球(LED屏曲面拚接技术)
光电玻璃
八大行星(触摸感应互动技术) 地球厅 梦幻天像(光电合成技术) “真正能运动的地球板块”(工控自动化技术 火山爆发模型(虚似与实景合成技术) 地震波模拟装置 “会说话的岩石”(触摸感应式仿声系统) 各类多媒体演示动画技术
大事记区
第二部分:艺术性(分区布置及效果图)
1,标段范围总图
2,分区(序厅)展陈布置及效果图
设计创意点:大型“空中玫瑰”叠层投影技术 | LED滚动显示屏
3,分区(地球厅)展陈布置及效果图
设计创意点:数字化地球(LED曲面屏)| 八大行星(触摸感应)| 数码集成
设计创意点:光电玻璃星座 | 地面行星轨道(LED跑光灯)| 梦幻天像
■ 声光电特效及互动体验项目评估说明
我们在本标段创意设计中,适量运用了声光电特 效、多媒体、虚拟与实景合成技术,以及各类互 动小游戏,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国内外博物馆展陈 技术的最高水平,不但具有互动体验性,还能带 给观众唯美的视觉享受。同时,各类技术的稳定 性很强,能最大程度减少后期维护成本。以上声 光电特效及互动体验项目合计:24项。
第三部分:展品(特别推荐展品部分)
展品陈列原则 关于展品(化石标本)的展陈计划,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十 分深厚,稍为不逊,可造成“极难听的硬伤”。因此,我 们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多次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科学 论证,提出展品选择原则是:第一,科学性(准确)、系 统性(全面)、代表性(重点);第二,尽量选用博物馆 馆藏标本(须经过甄别、修复、鉴定);第三,对馆藏缺 失部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 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给予特别推荐(化石、模型)。
设计创意点:“会说话的岩石”(触摸感应式仿声系统)
设计创意点:仿生艺术门(化石造型)| 独立式内发光异型展柜
4,分区(生命演化厅)展陈布置及效果图
设计创意点:光电生命树 | “会发光的原核生物”| 生命大螺旋塑型艺术
设计创意点:早期生命形态造型艺术展柜 | 幻影成像 | 地面投影技术
设计创意点:雾屏成像系统| 澄江动物群模型
镇馆之宝
致谢捐赠者 功能区
馆藏珍品
捐赠人简介、捐赠标本数量 售票、咨询、导览等
三叠纪陆生生物演化 三叠纪海生生物演化 侏罗纪公园
两栖类、无孔类、似哺乳 爬行动物 早三叠世、中晚三叠世的 海生脊椎动物、无脊椎 (菊石、海百合) 恐龙与翼龙、裸子植物 热河生物群(含被子植物 起源)
中生代区
白垩纪之旅
哺乳动物的起源
结束语 科学性、艺源
能吃恐龙的爬兽、张和兽 (模型) 东方晓鼠、阶齿兽、古脊齿 兽(模型) 柄杯鹿、皇冠鹿、近无角犀、 矮角鹿和梅氏飞松鼠 萨摩兽骨架(模型) 淮河象(模型)
新生代区 绿色基调
哺乳动物繁盛
人类起源与演化 大事纪区 生命启示录
北京猿人头盖骨(模型)
银杏、水杉、蕨类、苏铁、 娃娃鱼、扬子鳄头骨、大熊 猫头骨(模型)
三叠纪 陆生生物演化 三叠纪 海生生物演化 侏罗纪公园
新疆二齿兽、水龙兽、副肯氏兽、 哈镇兽、山西鳄、吐鲁番鳄、新 前棱蜥、芙蓉龙、远安鲵 大型鱼龙的平面模型,以及悬吊 骨骼呼应展示。 恐龙骨架(模型)、燕辽昆虫群 化石。 中国翼龙、郝氏翼龙、顾氏小盗 龙、尾羽龙的模型;热河昆虫群 化石
中生代区 暖色基调
设计创意点:电子显示屏展板 | 玻璃发光地台 | 陨石坑塑型展墙
设计创意点: LED发光体(地核)| 地球圈层结构大剖析
设计创意点:火山爆发与模型结合场景 | 岩石标本精选
设计创意点:“真正能运动的地球板块”(机械) | 地震波模拟装置
设计创意点:场景塑型艺术 | 壁挂式异型展柜 | 多媒体动画演示系统
| 玻璃发光感应式地台
设计创意点:鱼骨造型艺术展墙 | 电子拚图游戏 | 高仿真复原模型
设计创意点:高倍观察放大镜 | 腕足类动物翻书 | “水泡”异型展柜
设计创意点:大型高仿真场景(实物、模型、多媒体 、电子仿声技术集成系统)
设计创意点:三维动感场景 | 台式标本展柜 | 旋转式360度全视角玻璃展柜
特别推荐展品 ■ 序厅及地球厅特别推荐展品
淮南虫含化石原岩抛光 安徽大型叠层石 序 厅 巢湖鱼龙(化石) 东方晓鼠(模型) 安徽的恐龙骨架(黄山龙) 内动力作用下的精选岩石标本 地球厅 外动力作用下的精选岩石标本 原始大气电击实验(模型)
■ 生命演化厅特别推荐展品
前寒武区 前寒武 生命早期演化 寒武纪 生命大爆发 古生代区 蓝色基调 寒武纪-二叠纪 海生生物演化 志留纪-二叠纪 陆生生物演化 淮南、瓮安、埃迪卡拉动物群的 标本 澄江生物群放大模型 昆明鱼、盔甲鱼类、棘鱼类、沟 鳞鱼、邓氏鱼、盘溪鱼、旋齿鲨、 斑鳞鱼、蝶柱鱼、杨氏鱼(以复 制模型为主) 中国螈(模型)、原大仿真机械 模型。
光电生命树
“会发光的原核生物”(内投球技术) 幻影成像技术
会发光的感应式地台(互动投影技术)
雾屏投影技术 生命演化厅 鱼类拼图游戏 高倍放大镜(光学技术) “万花筒”观察镜(光学技术) “会动的霸王龙”(工控自动化技术)
机械手柄齿轮指针(半自动化技术)
三维动感场境(虚拟与实景合成技术) 高仿真场境技术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展陈设计方案
标段范围: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
设计目标 我们按照业主单位提出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这一 总体建馆目标为本标段的设计目标。为此,我们认真研 究了《展陈大纲》,并组织了一批国内著名古生物学专 家对《展陈大纲》进行了专业调整,确保了一流的展示 内容;在空间利用方面,我们以为观众提供人性化服务 为前提,进行了一流的功能定位;在设计方面,我们采 用了一流展示手段,确保了科普、趣味、互动三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