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之《雨霖铃》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雨霖铃》导学案设计
阳山中学高一年级语文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导学稿(20180223)主备人:李志凌审核人:饶志青授课人:一、学习目标:理解词蕴涵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预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包括词的起源与名称、词的分类、词牌与标题等)2、了解《雨霖铃》填词背景。
3、依据课本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两首词的内容并声情并茂地吟诵。
教学重点:学习难点:1、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
2、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三、学习过程:(呈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巩固拓展——总结评价)四、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五、时间分配: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展示,点拨:六、学习内容:1、作者介绍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背景介绍《雨霖铃》: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3、词的基本常识:(1)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课前预习案】一、目标导航1、抓取情词,品味意象,感悟离愁别绪。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二、文本助读1、连线作者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初名三变,字耆卿,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
有《乐章集》传世。
柳永出身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际遇坎坷,多次应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考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成为北宋第一位专业写词的词人。
从内容上看,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歌伎生活、羁旅行役、下层市民生活,尤其长于书写羁旅行役之情,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柳永的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当时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
2、探寻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不顺。
当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于是与恋人痛别。
本词正是他当时心境的体现。
3、词牌简介《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
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翻制而成。
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而入蜀,进斜谷,大雨连下十数日,栈道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4、诗词意象积累(1)寒蝉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礼记•月令》)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卢挚《沉醉东风》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曹植《赠白马王彪》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2)长亭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王褒《送别裴仪同》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李白《菩萨蛮》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李白《劳劳亭》(3)秋雨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陶澹人《秋暮遣怀》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代别离》(4)烟波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5)杨柳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送别》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之《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其人及词作风格2、借助朗读和对意象的分析,体味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境3.了解词牌“雨霖铃”;4.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5.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3、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知识链接】1、宋词的发展脉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最高成就。
北宋前期词坛的中心人物是晏殊和欧阳修,后来大政治家范仲淹又拓宽了词的意境并开启了豪放派词风,慢词圣手柳永拉长了词的篇幅并发展了婉约派词风。
北宋后期大文学家苏轼对词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开拓了豪放派词风,周邦彦则成为此时婉约派之集大成者。
南宋前期辛弃疾、陈亮等继承了豪放词风并形成了爱国词派,李清照是此时的婉约派大家。
南宋后期姜夔等词人继承了婉约派词风并发展为格律词派。
整理如下:时期作者成就代表作北宋前期范仲淹开启豪放派词风《渔家傲》北宋后期苏轼开拓豪放派词风《念奴娇》南宋前期辛弃疾继承→爱国词派《永遇乐》北宋前期柳永发展婉约派《雨霖铃》北宋后期周邦彦婉约派集大成者《苏幕遮》南宋前期李清照婉约派大家《声声慢》南宋后期姜夔继承→格律词派《扬州慢》2、婉约词豪放词特点婉约词其特点主要是题材狭窄,内容侧重儿女风情,抒发感情婉约细腻,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豪放词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恢弘雄放,意境雄浑,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抒发豪情壮志,然而有时失之平直,3、题解及词牌来源“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
《雨霖铃》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雨霖铃》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雨霖铃》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雨霖铃》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一、课程背景《雨霖铃》是唐代诗人柳永的代表作,是一篇较长的绝句诗。
此诗是柳永的自嘲和抒发爱情不遂之情的产物。
学习此诗,不仅能加深对唐诗的理解和欣赏,还能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的特点;2.理解《雨霖铃》诗歌的真正含义和转折点;3.感悟《雨霖铃》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古人情感世界。
三、教学内容1.柳永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的特点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背景,如他的身世、性格和生活经历等。
同时,配以柳永诗歌的赏析,让学生了解柳永的诗歌创作特点和流派,如他的小调词和绝句诗等。
2.《雨霖铃》诗歌的真正含义和转折点学习《雨霖铃》时,教师可以逐句逐句地解读诗歌的含义。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柳永用“雨霖”来形容铃声?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柳永的抒发的情感有哪些?重点解读转折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到“乱乱翻翻,总总这这,道道涟涟”这一段,柳永用“乱乱翻翻”和“总总这这”来交替并列,和之前冷清凄惨的语调形成鲜明的对比。
讲解这一转折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转折,体会到人生的波澜,从而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3.感悟《雨霖铃》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古人情感世界学生在了解了柳永的生平背景和《雨霖铃》的诗歌含义后,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情感表演和心得分享等方式感悟诗歌的内涵和柳永抒发的情感。
通过此过程,不仅能感悟到古人的情感世界,还能加深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从而增强自我认知和生命意义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通过提问、讨论、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
2.情感表演法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运用情感表演法,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提取情感原料,表达出对《雨霖铃》诗歌的感悟和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素养和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柳永及其作品特点。
2. 反复吟咏,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体会词中流露出的感情。
3.分析意象,掌握本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找意象,析手法,品情感。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引导学生阅读古典诗词,培养他们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重点:品味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难点:通过诵读、合作,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手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有感情地诵读,疏通文字,赏析词中有代表性的意象,把握常用表现手法,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独立完成相关预习案,有疑问的提出,保证学案完成的质量。
预习案【自主学习,走进作品】☆词的常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柳永、李清照等)☆作者简介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
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慢词的创造者。
因排行第七,又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词”,对宋词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著有《乐章集》。
☆背景内容这首《雨霖铃》,写于作者将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
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柳永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雨霖铃》导学案
柳永词两首——雨霖铃一、学习目标:理解词蕴涵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二、预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包括词的起源与名称、词的分类、词牌与标题等)2.了解《雨霖铃》填词背景。
3.依据课本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词的内容并声情并茂地吟诵。
学习难点:1.理解柳永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
2.柳永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三、学习过程:(呈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巩固拓展——总结评价)四、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
五、学习内容:1.作者介绍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背景介绍《雨霖铃》: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3.词的基本常识:(1)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2)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倚声”“填词”等。
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雨霖铃》导学案设计
教学课题:雨霖铃备课时间:授课时间:主备人:康世梅姓名:班级:小组:教师寄语:我们的课堂,我们来做主。
【学习目标】1.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及词牌名的由来。
2.以读带析,品味重点词句,来解读本词的意境、情感。
3.初步感知作品的艺术手法。
【学习重难点】以读带析,品味重点词句,来解读本词的意境、情感。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大脑想一想本词学习目标二、感官总动员(一)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状。
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难以割舍的离情。
2.词牌溯源《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
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翻制而成。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二)诵读感悟1.听读、跟读2.明确诵读要求(1)(2)(3)3.小组合作展示读(三)重点探究1.这首词最能集中体现作者与恋人离别心情的句子是什么?2.词的上片最能体现作者离别情绪的“情语”是什么?并对这个句子描述的画面、表达的情感来作赏析。
3.词的下片最能体现作者离别情绪的“景语”是什么?并对这个句子描述的画面、表达的情感来作赏析。
(四)方法归纳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说一说。
三、金口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对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相关链接】一、《雨霖铃》仿写课堂内外,激烈讨论,思量无限。
独自莫要彷徨,你怎知,同学能量。
交流更胜独思,看我们榜样。
想问题,曾经消瘦,无边学海我荡舟。
人生能有几回搏,叹如今烦恼尽解决!今后如有问题?请到讨论中来。
且学且论,应是问题解决之时。
便纵有万千问题,我们齐解决。
二、《雨霖铃》意象1.【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4课《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雨霖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词二首》中的一篇。
此文是柳永的代表作,描写作者与情人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及设想别后清冷孤寂的情景。
他用白描、铺叙、渲染的手法,离别前写气氛,离别后写情态、心理,把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并多用景物衬托,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此文集中体现了婉约派词的风格。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虽然已学过了一定量的诗词,但无法灵活运用鉴赏方法;虽能体会本文的情感,却难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段,因此,我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味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艺术手法的赏析作为教学难点。
另外,学生对诗词朗诵重视不够,所以,指导诗词朗诵的方法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应让学生明确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又是鉴赏品味的升华,鉴赏的过程,既是品味的过程,更是为理解背诵做准备。
三、设计思想此课的指导思想主要就是“板块式”教学法。
板块思路为四个步骤:诵读——品情——赏句——背诵。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2、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1、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掌握名句鉴赏的重要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感受纯真美好的爱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2、品味鉴赏美段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及虚实结合的写法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课文:请学生欣赏《深秋美景图》,并思考:说出古代表达离情别绪的诗句。
提示: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2、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4、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5、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二)作者柳永介绍: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七。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的生平及词作风格。
2、理解《雨霖铃》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3、赏析词中的艺术手法,如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
4、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
(2)分析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2、难点(1)体会词中含蓄细腻的情感表达。
(2)对词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柳永(约984 年—约1053 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写作背景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四、文本解读1、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三)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味本词悲凉凄苦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鉴赏本词寓情于景,虚实结合的手法。
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朗读背诵,训练写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听诵读,感受本词的感情基调。
二.分析鉴赏:
2.找出直接强烈表达词人感情的词语或句子。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赏析景物特点,并分析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之间的关系。
三.总结方法:
学习鉴赏了本词,我们体味了情感、掌握了方法,下来大家谈谈自己的收获。
1.用一句话概括词人所抒发的情感。
2.写景抒情方法总结。
四.扩展训练:
用“微风”“杨柳”“月亮”“期盼”“泪水”“微笑”六个词语中选用三个词语,任选下列一种情景,发挥想象,借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写一段符合特定情景的话。
不少于50字。
情景一:分别时
情景二:重逢时
五:作业:1.熟读并背诵本词。
2.阅读苏轼词,对比感受婉约派豪放派的不同。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柳永导学案学习目标:1、鉴赏词中形象,品味词的意境,理解情感。
2、理解把握词中运用的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预习任务】阅读下面材料,了解词人柳永: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
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
景佑元年,方进士及第。
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宋翔凤在《乐府余论》提到:"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
入竹垞所录,皆精金粹玉,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力为之也。
"又如刘熙载的《艺概》中说道:"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惟绮罗香泽之态,所在多有,故觉风期未上耳。
"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鹤冲天·黄金榜上宋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词反映了柳永的反叛性格,也带来了他人生路上一大波折。
据传说,柳永善作俗词,而宋仁宗颇好雅词。
有一次,宋仁宗临轩放榜时想起柳永这首词中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黜落了他。
从此,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考科举求功名,他并不满足于登进士第,而是把夺取殿试头名状元作为目标。
落榜只认为“偶然”,“见遗”只说是“暂”,由此可见柳永狂傲自负的性格。
他自称“明代遗贤”是讽刺仁宗朝号称清明盛世,却不能做到“野无遗贤”。
《雨霖铃》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人教版教材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4-2《雨霖铃》教案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组谢倩格老师编一、教材内容分析《雨霖铃》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是柳永词两首的第二首。
宋代是词发展的鼎盛时期,文坛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大家,也出现了婉约词和豪放词两种风格。
本单元学习宋词,择取篇目兼顾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感知词人形象,运用联想和想象以领略词境。
同时,宋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因而又要求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以体会其声律之美,加深对词作的感受和理解。
《雨霖铃》是柳永因仕途不顺,决定离开都城汴京时所作,描写其与一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离愁别绪及设想别后清冷孤寂的情景。
词作以“伤离别”为主线,以时间为序,借意象以烘托惜别之情,渲染凄清意境。
学习时引导学生在反复吟咏中感受词的声律之美的同时还要进一步解读意象,把握和分析词作情景交融和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深入体味词人的情感和凄清的词境。
本课的课时安排为一课时,教辅手段为板书和多媒体。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在此前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已经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较好地把握诗词大意和情感基调。
且学生已学习过柳永的《望海潮》,对词人及其词风有一定的了解,故在《雨霖铃》的学习中对柳永其人只做简单回顾,不多赘述。
另外,学生对于诗词中具体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融入词人情感的意象的理解尚还不够成熟,因而仍需要教师在品读讲解中加以引导,使学生同词人之间产生更为深刻的共鸣,从而更好地把握词作情感,体味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凄清哀婉的词境。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词牌“雨霖铃”及写作背景,以读带析,在诵读中品味词人同红颜知己别离时的依依不舍的情感以及词作凄清哀婉的意境。
②解读意象,把握典型意象的象征意义,分析词作情景交融和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的阅读赏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反复诵读和品读赏析,引导学生感受词作的声律之美的同时加强对词作情感的理解,从而进一步领略词作凄清哀婉的意境。
《雨霖铃》导学案完美版
★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⒈充分预习,读熟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容。
⒉规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二、预习容⒈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A.骤雨(jù)暮霭(ǎi)B.凝噎(yī)都门(dū)C.良辰(chén)舞榭(xi è)D.凄切(qī)将息(ji àng)⒉对《雨霖铃》上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
“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节令地点。
通过对景色铺写为下文伏笔。
B.“都门”两句以精练之笔和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留情正浓,一边兰舟催发急。
C.“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
D.最后三句,以“念”作为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里”以下,一气流贯。
“沉沉”着色轻淡,写尽了若有似无的离情别愁。
三、走近作者——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
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又因曾做过屯田令,人称柳屯田。
他是北宋著名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终生穷困潦倒。
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
其词多描绘沦落不遇、离愁别恨、城市风光,且以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为特色,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四、提出疑惑——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探究学案一、课前检测二、认定目标:鉴赏诗歌,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结合诗作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三、课堂展示㈠诵读·感悟⒈初读·划出朗诵节奏。
⒉再读·诗译全词(或播放邓丽君唱《雨霖铃》视频)⒊三读·悟情(提问学生读或读)要求: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离别心情的一句话,并说说这句话表露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⒋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
雨霖铃教案(优秀7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7篇)《雨霖铃》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是一篇情真意挚的美文,对这首词的教学应做到以下三点:1、读通过听录音,把词中的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然后通过学生的诵读,逐渐品味词中独特的意境美。
2、赏赏析这首词画意美应作为教学切入点,同时也是课堂教学重点,赏析拟分三层。
①意境赏析——柳词画意美;②语言赏析——柳词语俗;③风格赏析——柳词婉约。
3、背当堂检查。
二、设计实施:1、导入新课:2、明示学习目标:(投影)3、简介作者:(投影)4、听录音:①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用七个字概括)②分别划出写景和写情的句子。
5、学生诵读(个别读、齐读)。
6、意境赏析:△长亭兰舟江水寒蝉(实景)△杨柳岸晓风残月暮霭沉沉楚天阔虚景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7、语言赏析。
①写景②写人③写情8、风格赏析。
比较婉约派与豪放派词的不同,看出婉约派词的特点。
9、学生诵读背诵。
10、课堂检查。
11、课堂小结。
12、布置作业。
《雨霖铃》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写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点: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本词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
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
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
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
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
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 第4课 《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并理解词境词情。
2、学习简单词律。
3、感受词的魅力,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
教学重点:1、朗读诵读。
2、品味意境和情感。
3、填词作品展示。
教学难点:1、品读词作。
2、景色与情感的融合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二)朗读诵读:(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1、学生齐读。
2、引入词律,依据平仄、断句、押韵训练朗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
---丨丨--丨丨丨-丨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 催发。
--丨丨-丨-丨丨---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丨丨--丨丨丨-丨-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丨丨--丨丨--丨丨--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丨丨-丨丨-丨丨--丨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丨丨---丨--丨丨-丨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丨丨丨-丨--丨丨--丨3、分组朗读。
(二)赏析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在朗读思考的基础上赏析词中美丽的景色和真挚的情感,体会词的艺术手法。
)1、词中写的是什么事情?抒发的是什么情感?2、找出写景的词句,想一想句子中情和景是如何结合的。
3、找出表现人物形象行为和抒情的词句,思考表达的情感。
4、在朗读中体会词的美丽的景色和真挚情感。
景色美:凄美、清幽、寂寥、哀婉真感情:依恋、离情、思念、悲伤5、艺术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渲染。
(三)对比阅读:(借助教师填词习作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词中情景融合的手法。
)1、与《雨霖铃》填词习作对比。
雨霖铃(柳志耘)2006年父亲和姐姐相继病逝,十年生死相隔,作词以怀。
清明时节,踏归途尽,思亲心切。
丝雨绿帐叠峦,潇潇处,绕膝提携。
两处坟茔遥对,望柳絮纷歇。
举泪眼,天际怆然,鸿雁飘零千山暮。
十年浩渺阴阳隔,恸悲哀,催得肝肠裂。
凄戚跪伏黄沙,纸钱灰,归尽三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其人及词作风格2、借助朗读和对意象的分析,体味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境3.了解词牌“雨霖铃”;4.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5.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3、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知识链接】1、宋词的发展脉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最高成就。
北宋前期词坛的中心人物是晏殊和欧阳修,后来大政治家范仲淹又拓宽了词的意境并开启了豪放派词风,慢词圣手柳永拉长了词的篇幅并发展了婉约派词风。
北宋后期大文学家苏轼对词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开拓了豪放派词风,周邦彦则成为此时婉约派之集大成者。
南宋前期辛弃疾、陈亮等继承了豪放词风并形成了爱国词派,李清照是此时的婉约派大2、婉约词豪放词特点婉约词其特点主要是题材狭窄,内容侧重儿女风情,抒发感情婉约细腻,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豪放词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恢弘雄放,意境雄浑,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抒发豪情壮志,然而有时失之平直,3、题解及词牌来源“雨霖铃” 也写作《雨淋铃》。
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凄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鸾的金铃。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这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
4、知人论世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
因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柳七;又因为他曾经做过屯田令,所以人称柳屯田。
他是北宋著名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作品流传很广。
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他的词集是《乐章集》。
他仕途坎坷,为人放荡不羁,终生穷困潦倒。
作为北宋第一个传力作词的人,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歌唱的慢词,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其词多描绘沦落不遇、离愁别恨、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形成一种铺叙、白描、抒情相结合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5、写作背景: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
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自主学习】(一)基础过关凝噎()暮aǐ( ) 那堪()今xiāo( )无绪:凝噎:留恋处:念去去:那堪:经年:风情:(二)写一写与你体会到的《雨霖铃》的情感相似的诗词名句。
(三)整体感知1、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2、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句?3、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精读探究】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思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2、上阕中有一处精妙的细节描写,请找出并作赏析。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思考: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描写了那些景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此词(下阕)中有一千古俊句,是哪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找出后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此景。
)找出后赏析其精妙之处。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思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6、总结本文运用的表现手法和所表达的情感。
7、总结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作业】阅读下面诗歌,写一段赏析文字。
送别隋·无名氏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链接高考·学以致用】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0年江苏卷)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注:“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解释为为远行人忧思别后的境况,这是一种更深切的关怀之情。
【扩展阅读】读柳永梁衡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
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
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柳永是福建北部崇安人,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大约在30岁时便告别家乡,到京城求功名去了。
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
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
柳永先是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柳永大约在公元10 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
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被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
他终日出入歌馆妓楼,交了许多歌妓朋友,许多歌妓因他的词而走红。
她们真诚地爱护他,给他吃,给他住,还给他发稿费。
你想他一介穷书生流落京城有什么生活来源?只有卖词为生。
这种生活的压力,生活的体味,还有皇家的冷淡,倒使他一心去从事民间创作。
他是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
这种扎根坊间的创作生活一直持续了17年,直到他终于在47岁那年才算通过考试,得了一个小官。
歌馆妓楼是什么地方啊,是提供享乐,制造消沉,拉你堕落,教你挥霍,引人轻浮,教人浪荡的地方。
任你有四海之心摩天之志,在这里也要消魂烁骨,化作一团烂泥。
但是柳永没有被化掉。
他的才华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
京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而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
市井这块沃土堆拥着他,托举着他,他像田禾见了水肥一样拼命地疯长,淋漓酣畅地发挥着自己的才华。
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
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
在内容上把词从官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
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
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
这种功夫,古今词坛能有几人。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
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
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
他在这里没有堕落,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
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
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
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
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
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
这时它想到多亏我留在了这里,要是生在山下将平庸一世。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
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
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
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
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
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绝大多数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但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
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
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
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功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