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合集下载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打印版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打印版

(十一)补虚剂
3.助阳剂:桂附地黄丸(胶囊) 、右归丸(胶囊)、五子衍宗丸 (片、口服液)、济生肾气丸 4.养血剂:当归补血口服液 (丸、胶囊)、四物合剂 (十一)补虚剂 5.滋阴剂:六味地黄丸(胶囊 、颗粒、口服液、片、软胶囊) 、左归丸、大补阴丸、知柏地 黄丸、河车大造丸、麦味地黄 6.补气养血剂:八珍颗粒(丸) 、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十全大补丸(口服液)、健脾生 7.补气养阴剂:生脉饮(胶囊) 、人参固本丸、消渴丸、参芪 降糖胶囊(颗粒、片)、养胃舒 8.阴阳双补剂:龟鹿二仙膏 9.补精养血剂:七宝美髯丸 (颗粒、口服液) 1.用知总要 2.补虚安神剂:天王补心丸、 柏子养心丸(片)、养血安神丸 (片、糖浆)、枣仁安神液(颗 3.解郁安神剂:解郁安神颗粒 4.清火安神剂:朱砂安神丸
(九)开窍剂
1.用知总要 2.益气固表剂:玉屏风胶囊 (颗粒、口服液) (十)固涩剂 3.固脬缩尿剂:缩泉丸
4.固精止遗剂:金锁固精丸 5.涩肠止泻剂:四神丸(片)、 固本益肠片 一、内科常 用中成药 1.用知总要 2.补气剂:四君子丸(合剂)、 补中益气丸(口服液、合剂)、 参苓白术散(水丸、颗粒)、六 3.助阳剂:桂附地黄丸(胶囊) 、右归丸(胶囊)、五子衍宗丸 (片、口服液)、济生肾气丸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常用单味中药
大单元 小单元 (一)用知总要 细目 1.性能主治 2.分类 3.配伍与使用注意 1.麻黄、桂枝、紫苏、生姜、 荆介、防风、宪活、细辛、白 芷 (二)辛温解表药 2.香薷、藁本、苍耳子、辛夷 一、解表药 3.西河柳
1.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 、菊花、葛根、柴胡 (三)辛凉解表药 2.升麻、蔓荆子 3.淡豆豉、浮萍、木贼 (一)用知总要 1.性能主治 2.分类 3.配伍与使用注意 1.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 、夏枯草 (二)清热泻火药 2.芦根、竹叶、淡竹叶、决明 子 3.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对审核结果的判读
(三)处方调配
处方调配的内容
(1)能按照处方的记载正确准备药品
(2)通过通用名、商品名、别名、品牌名来确定药物
(3)识别合适的包装和贮存要求
(4)单剂量调配
(5)用法用量签及特别提示的准备和粘贴
(6)核查与发药
(四)药品管理和供应
1.药品管理
(1)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
(2)药品质量验收
(1)主要工作内容
(2)药学服务新进展
二、药品调剂和药品管理
(一)处方
1.处方的种类和结构
(1)处方的结构
(2)处方的种类
2.处方调剂操作规程
处方调剂的具体流程和具体要求
(二)处方审核
1.处方合法性审核
(1)处方规则,确认处方的完整性、判断典型处方的内容正确性,能从处方提供的信息中找出不足
(2)药品通用名
(3)两种浓度混和的换算
(4)摩尔浓度的换算
(5)等渗浓度的计算
3.抗生素及维生素计量单位的换算
(1)抗生素效价与质量的换算
(2)维生素类药常用单位与质量的换算
4.肠外营养的能量配比计算
糖、脂肪、氨基酸能量配比计算
三、用药教育与咨询
(一)药物信息咨询服务
1.信息咨询服务的开展
(1)临床常用信息服务的资料
(1)肝脏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给药方案调整
7.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
(1)影响药物肾脏排泄量的因素
(2)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给药方案调整
(3)透析对药物的影响,透析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8.驾驶员用药
驾驶员应慎用的药物
五、药品的临床评价方法与应用
(一)治疗药物评
1.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2015执业药师中药考试大纲

2015执业药师中药考试大纲

2015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事管理与法规
2015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已经公布,环球医学网小编第一时间整理如下: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从事药品质量监管和药学服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用于评价执业药师对中药学各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识记、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

这部分的专业知识是中药学学科的核心组成内容,也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体现执业药师的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准。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药药性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中药制剂与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和临床应用,常用中药的来源、产地与性状鉴别,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控制等内容;熟悉中药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成分及中药毒理;并能够运用有关中药学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中药与疾病治疗的客观规律。

2015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2015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医
基础
理论。

2015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一)》考试大纲

2015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一)》考试大纲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从事药品质量监管和药学服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用于评价执业药师对中药学各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识记、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

这部分的专业知识是中药学学科的核心组成内容,也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体现执业药师的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准。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药药性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中药制剂与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和临床应用,常用中药的来源、产地与性状鉴别,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控制等内容;熟悉中药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成分及中药毒理;并能够运用有关中药学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中药与疾病治疗的客观规律。

2015年《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真题及答案(回忆完整版)

2015年《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真题及答案(回忆完整版)

医学教育网为您提供2015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另提供执业药师考试时间,执业药师考试报名信息,执业药师考试成绩查询方式等相关执业药师考试信息!一.最佳选择题(共40 分,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1.中医理论认为“症”、“证”、“病”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C A.感冒B.咳嗽C.风寒犯肺D.鼻痒喷嚏E.恶寒发热2.根据阴阳相互关系,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属于阴阳的EA.相互交感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3.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DA.营气B.宗气C.元气D.卫气E.真气4.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CA.带脉B.冲脉C.任脉D.督脉E.阴维脉5.某男,20 岁,身体偏热,多动,好兴奋,其体质类型应辨为BA.偏阴质B.偏阳质C.瘀血质D.痰湿质E.阴阳平和质6.依据七情内伤致病的理论,悲哀太过常导致CA.气上B.气结C.气消D.气下E.气乱7.中医诊断用以分辨邪正盛衰的纲领是DA.阴阳B.表里C.寒热D.虚实E.气血8.根据常见辨证论治的理论,时行感冒的治法是CA.辛温解表B.辛凉解表C.清热解毒D.益气解表E.清热凉血9.可参考喘证辨证论治的西医疾病是DA.上呼吸道感染B.多种神经症C.慢性肾脏疾病D.肺源性心脏病E.胃食管反流病10.某男,62 岁。

患胸痹 5 年,胸痛胸闷,胸肋胀满,唇舌紫暗,脉涩。

其证当属于E A.寒凝心脉B.痰瘀痹阻C.气虚血瘀D.心肾阳虚E.气滞血瘀11.某女,35 岁。

胃痛胀满,嗳腐恶食,矢气后痛减,医生辨为饮食停滞证,治宜选用的中成药BA.良附丸B.保和丸C.左金丸D.四神丸E.健脾丸12.某女,55 岁。

头痛10 年,久治不愈。

痛如针刺,固定不移,舌紫,脉细涩。

治宜选用的方剂是CA.补阳还五汤B.川芎茶调散C.通窍活血汤D.羚角钩藤汤E.龙胆泻肝汤13.某女,49 岁。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胸闷嗳气善太息。

2015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2015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是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对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系统要求的基础上,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反映执业药师核心知识和能力要求。

本科目考试大纲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常用单味中药与常用中成药,具体涉及临床中药学、中成药学、方剂学等内容。

其中方剂学不另单列,具体体现在各成药的方义简释中,釆用方解方式解析成药处方的配伍意义。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掌握临床常用单味中药的药性(寒热温凉平及有毒与无毒)、功效、主治病证、使用注意和中成药的功能、主治、注意事项、配伍意义及组方特点等内容;熟悉典型单味中药的基本配伍意义和主要药理作用,功效相似单味中药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点及个别同名异物药物的来源,中成药的功能及主治证候的异同点,更好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2015年真题-(1)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2015年真题-(1)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2015年真题-(1)一、最佳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 中医理论认为“(江南博哥)症”、“证”、“病”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A.感冒B.咳嗽C.风寒犯肺D.鼻痒喷嚏E.恶寒发热正确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辨证论治。

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病,即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

A选项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咳嗽、鼻痒、喷嚏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的不同,则又常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

C选项风寒犯肺就属于“证”的范畴,是咳嗽常见的证型。

2. 根据阴阳相互关系,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属于阴阳的A.相互交感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正确答案:E[解析] 本题考查阴阳相互关系。

阴阳转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阴或阳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运动变化形式,即由阴转阳,由阳转阴。

阴阳相互转化的条件,一般都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

所以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属于相互转化的关系。

3. 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A.营气B.宗气C.元气D.卫气E.真气正确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气的生理功能。

卫气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运行于脉外。

卫气活动力特别强,流动迅速,故不受脉管的约束,可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布散于全身内外上下。

卫气的生理功能有三个方面:①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②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③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所以,答案为D选项。

(1)营气生理功能:营养人体和化生血液。

营气运行于全身血脉之中,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营气与血液的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故常以“营血”并称。

2015执业药师考试教材-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2015执业药师考试教材-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

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
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续表 1-1)
要 点
内 容
即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
3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1
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 第二节 阴阳学说...................... 2 第三节 五行学说...................... 3 第四节 藏象......................... 5 第五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8 第六节 经络........................ 10 第七节 体质........................ 12 第八节 病因........................ 13 第九节 发病与病机................... 15 第十节 预防与康复................... 18
第六章 中医药文献信息与咨询服务....111
第一节 中医药信息.................. 111 第二节 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 115
第七章 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117
第一节 中药处方.................... 117 第二节 处方审核.................... 118 第三节 处方调配与复核.............. 124 第四节 发药....................... 127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出台:120题满分120分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出台:120题满分120分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出台:120题满分120分!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正式出台!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题目增加到120道,满分为120分,并增加了C型题(综合分析选择题)。

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定批准,2015年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第七版)于2015年1月29日正式实施。

一、新版考试大纲修订概要新版考试大纲继续保持药学类和中药学类两类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每类考试四个考试科目名称不变。

中药学类包括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事管理与法规4个科目。

药学类包括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专业知识(二)、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事管理与法规4个科目。

其中药事管理与法规为药学类、中药学类共同考试科目。

新版考试大纲对大纲结构、内容和具体能力要求方面都做了较大的修订。

在大纲结构上,对专业知识(一)和专业知识(二),打破多年采用以高等药学教育相对应的教学学科名称划分和设立专业知识考试要求的形式,使各专业知识科目的考试大纲成为综合性专业知识要求的大纲;在具体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上,加大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试比重,降低专业基础知识的比重。

通过大纲结构、内容和具体能力要求的调整和整合,希望准入人员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药”、“用药”以及“用药治病”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服务意识。

新版考试大纲采用表格形式列出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4个层次的考试范围,其中所列要点反映主要的考试内容。

考试大纲所列内容均属于执业药师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统一纳入考试命题范围,作为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命题和考生备考的依据。

广大应考人员应通过学习和理解考试大纲所列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不断完善自身能力结构,提升综合素质。

有兴趣报考并有志于从事执业药师工作者,务必重视系统性学习并掌握执业所必备的综合知识与技能。

为了适应新版考试大纲内容结构和能力层次调整的需要,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试卷结构和题型也将进行调整。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一、药二、药综、药事)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一、药二、药综、药事)

药学分支学科及知识 细目
二 药物
(一)药物理化 性质与药物活性
1.药物的溶解度、分 配系数和渗透性对药 效的影响
(2 ) 药学专业知识与执业药师专业知识结构的
关系 要点
(1 ) 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2 ) 药物溶解性、渗透性及生物药剂学分类
(3 ) 药物活性与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关系
的结 构与 药物 作用
类药物代谢的规律
(6 ) 酯和酰胺类药物第
I 相生物转化的规律
(三)药物结构 与药物代谢
(1 ) 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反应
(2 ) 与硫酸的结合反应
(3 ) 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
2.药物结构与第Ⅱ相生 物转化的规律
(4 ) 与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应 (5 ) 乙酰化结合反应
-3-
(6 ) 甲基化结合反应
(1 ) 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I
相生物转化的规律
(2 ) 含卤素的药物第 I 相生物转化的规律
(3 ) 含氮原子(胺类、含硝基)药物第
I 相生物转化的规律
(4 ) 含氧原子(醚类、醇类和羧酸类、酮类)
药物第 I 相生物转化的规律
(5 ) 含硫原子的硫醚 S-脱烷基、硫醚
S-氧化反应、硫羰基化合物的氧化脱硫代谢、亚砜
1.药物结构与第 I 相生 物转化的规律
应用
(6 ) 增加溶解度和溶出速度的方法
(7 )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8 ) 典型处方分析
3.输液
(1 ) 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 ) 输液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 输液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及典型处方分

(4 ) 营养输液的种类、作用与典型处
方分析( 5)血浆代用液及典型处方分析

2015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

2015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

2015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第七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生效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国家药品安全工作对执业药师的迫切需求,更好地促进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满足医药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切实加强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工作,提升执业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技能,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定批准,2015年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第七版)于2015年1月29日正式实施。

一、新版考试大纲修订概要新版考试大纲继续保持药学类和中药学类两类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每类考试四个考试科目名称不变。

中药学类包括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事管理与法规4个科目。

药学类包括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专业知识(二)、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事管理与法规4个科目。

其中药事管理与法规为药学类、中药学类共同考试科目。

新版考试大纲对大纲结构、内容和具体能力要求方面都做了较大的修订。

在大纲结构上,对专业知识(一)和专业知识(二),打破多年采用以高等药学教育相对应的教学学科名称划分和设立专业知识考试要求的形式,使各专业知识科目的考试大纲成为综合性专业知识要求的大纲;在具体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上,加大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试比重,降低专业基础知识的比重。

通过大纲结构、内容和具体能力要求的调整和整合,希望准入人员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药”、“用药”以及“用药治病”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服务意识。

新版考试大纲采用表格形式列出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4个层次的考试范围,其中所列要点反映主要的考试内容。

考试大纲所列内容均属于执业药师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统一纳入考试命题范围,作为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命题和考生备考的依据。

广大应考人员应通过学习和理解考试大纲所列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不断完善自身能力结构,提升综合素质。

有兴趣报考并有志于从事执业药师工作者,务必重视系统性学习并掌握执业所必备的综合知识与技能。

2015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

2015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和指导合理用药工作中所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反映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开展药学服务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医理论(包括民族医药)知识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药联合用药和特殊人群用药等合理用药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熟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以及中药不良反应知识,以及中药调剂、中药贮藏与养护的各种必要知识和技能;在开展药物信息与咨询服务中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可靠的医药学信息,并用于与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和指导合理用药。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环境的统一性2.辨证论治(1)症、证、病的区别(2)辨证与论治的关系(二)阴阳学说1.阴阳的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2.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3.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1.五行与五行学说五行的特性2.五行的生克乘侮(1)五行的相生相克(2)五行的相乘相侮3.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四)藏象1.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的生理功能(2)肺的生理功能(3)脾的生理功能(4)肝的生理功能(5)肾的生理功能2.五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的主要生理关系(2)心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3)心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4)心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5)肺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6)肺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7)肺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一、中医基础理论(四)藏象(8)肝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9)肝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10)脾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3.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1)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2)肺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3)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4)肝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5)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4.六腑的生理功能(1)胆的主要生理功能(2)胃的主要生理功能(3)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4)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5)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6)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5.奇恒之腑(1)奇恒之腑所包括的组织器官(2)脑的生理功能及与五脏的关系(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其功能的生理因素6.五脏与六腑的关系(1)心与小肠的主要生理关系(2)肺与大肠的主要生理关系(3)脾与胃的主要生理关系(4)肝与胆的主要生理关系(5)肾与膀胱的主要生理关系(五)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1.气(1)气的生成(2)气的分类与分布(3)气的功能(4)气的运行2.血(1)血的生成(2)血的运行(3)血的功能(4)气与血的关系3.津液(1)津液的生成(2)津液的代谢(3)津液的功能(六)经络 1.经络系统的组成(1)经络系统的组成一、中医(2)经脉和络脉的组成基础理论2.十二经脉(1)走向和交接规律(2)分布规律和流注次序3.奇经八脉(1)奇经八脉的特点和作用(2)督、任、冲、带脉的基本功能4.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七)体质1.体质的构成要素与分类(1)体质的构成要素(2)体质的分类2.体质学说的应用(1)指导养生防病(2)指导辨证治疗(八)病因1.六淫(1)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及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7)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8)疫疠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七情内伤(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3.饮食与劳逸失常(1)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的致病特点(2)劳逸失常的致病特点4.痰饮(1)痰饮的形成(2)痰饮的致病特点5.瘀血(1)瘀血的形成(2)瘀血的致病特点(九)发病与病机1.发病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辩证关系2.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3.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盛衰的病机特点(2)阴阳互损的病机特点(3)阴阳格拒的病机特点(4)阴阳亡失的病机特点4.气血津液失调病机(1)气失调的病机特点(2)血失调的病机特点(3)津液失调的病机特点(十)预防与康复1.预防(1)未病先防的原则和方法(2)既病防变的基本措施2.康复康复的原则及常用疗法二、中医诊断基础(一)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要点(1)主要内容(2)基本原则(二)四诊1.望诊(1)望神、失神、假神、神乱的临床表现和意义(2)白、黄、赤、青、黑五种病色的临床意义(3)望形体、头面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4)望舌质、舌笞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5)望排出物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闻诊(1)语声、呼吸异常及咳嗽、呃逆、嗳气声音变化的临床意义(2)口气、痰涕、二便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3.问诊(1)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2)表证辨汗、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3)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不同部位疼痛的临床意义(4)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及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5)大便和小便变化的临床意义(6)失眠和嗜睡的临床意义(7)耳鸣耳聋、头晕目眩的临床意义(8)月经与带下变化的临床意义4.切诊(1)切脉的部位和寸口脉分候脏腑(2)常见病脉的脉象及主病(3)按肌肤、按脘腹的要点和临床意义(三)辨证1.八纲辨证(1)表证、里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2)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3)虚证、实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4)阴证、阳证的形成、临床表现和辨证鉴别要点2.脏腑辨证(1)心气虚与心阳虚、心血虚与心阴虚及心血瘀阻、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肺气虚与肺阴虚、风寒犯肺与风热犯肺及燥热犯肺、痰浊阻肺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脾气虚与脾阳虚、寒湿困脾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4)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阴虚、肝血虚、肝胆湿热、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5)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6)胃寒、胃热(火)食滞胃脘、胃阴虚、大肠湿热、大肠液亏、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7)心肺两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肺脾两虚、肝火犯肺、肺肾阴虚、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气血津液辨证(1)气虚、气陷、气滞、气逆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血虚、血瘀、血热、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4)津液不足证、水肿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一)治则与治法1.治病求本(1)治标与治本的运用(2)正治与反治的运用2.扶正与祛邪(1)扶正与祛邪的区别(2)扶正祛邪的运用3.调整阴阳损其有余和补其不足的区别及临床应用4.三因制宜(1)因时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2)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3)因人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二)中医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感冒(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时行感冒、体虚感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咳嗽(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热壅肺、肺肾阴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3.喘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寒闭肺、痰热郁肺、肾不纳气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4.胸痹(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二)中医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2)辨证论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痹阻、寒凝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5.不寐(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心火炽盛、肝气郁结、阴血亏虚、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6.胃痛(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寒凝气滞、饮食停滞、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胃虚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7.泄泻(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食伤肠胃、湿热内蕴、脾胃气虚、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8.便秘(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热结肠胃、气滞郁结、津亏肠燥、阳虚寒凝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9.中风(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二)中医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2)辨证论治(①半身不遂:气虚血瘀、肝阳上亢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②语言不利:风痰阻络、肝阳上亢、肾精亏损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0.头痛(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寒头痛、风热头痛、肝阳上亢、瘀血阻络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1.眩晕(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肝火上扰、气血亏虚、痰浊上蒙、肝肾阴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2.消渴(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阴虚燥热、脾胃气虚、肾阴亏虚、阴阳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3.淋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热淋、石淋、劳淋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4.癃闭(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二)中医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2)辨证论治(膀胱湿热、湿热瘀阻、肾阳衰惫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5.阳痿(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惊恐伤肾、心脾两虚、肾阳不足、肝郁不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6.郁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7.虚劳(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8.痹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行痹、痛痹、虺痹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着痹的症状、治法和方剂应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9.中暑(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阳暑、阴暑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三)中医外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疮疖(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热毒蕴结、湿毒瘀结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乳癖(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肝郁痰凝、冲任失调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3.痤疮(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肺经风热、胃肠湿热、痰湿瘀滞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4.瘾疹(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胃肠湿热、风热犯表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5.痔疮(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①内痔:肠风下血、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②外痔:气滞血瘀、湿热下注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6.跌打损伤(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三、常见病辨证论治(2)辨证论治(气滞血瘀、瘀血阻络、风寒湿瘀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四)中医妇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月经不调(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①月经先期:肾气虚、肝经郁热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②月经后期:肾虚血少、气滞血瘀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③月经先后无定期:肾虚、肝郁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痛经(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气滞血瘀、阳虚内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3.崩漏(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气血两虚、脾不统血、肝肾不足、瘀血阻络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4.带下过多(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肾虚带下、湿热下注、脾虚湿盛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5.绝经前后诸症(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三、常见病辨证论治(2)辨证论治(阴虚火旺、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五)中医儿科病证的辨证论1.积滞(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治疾病(2)辨证论治(乳食内积、脾虚夹积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厌食(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脾运失健、脾胃气虚、胃阴不足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六)中医耳鼻咽喉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鼻渊(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热蕴肺、胆经郁热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口疮(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心脾积热、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3.咽喉肿痛(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热外袭、火毒上攻、虚火上炎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四、民族医药基础知识(一)藏医药1.藏医基础知识(1)五元、三因、阴阳学说的内容(2)藏医的治疗方法2.藏药基础知识(1)药物与五元的关系(2)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3)配伍方法、原则(4)剂型和用药禁忌(5)常用方剂(二)蒙医药1.蒙医基础知识(1)二根、七素、二秽的内容(2)七素与二根的关系2.蒙药基础知识(1)药味、药力、药能、药物功能的内容,药味与五元的关系(2)组方依据和准则(3)传统剂型(4)用药方法、剂量和用药禁忌(三)维吾尔医药1.维吾尔医基础知识维吾尔医学的各种学说内容2.维吾尔药基础知识(1)药性、药性级别、药味、矫正药的内容(2)方剂的组成,方剂的命名,方剂的用量(3)维吾尔药的四大类剂型五、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血常规检查1.白细胞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白细胞分类计数3.红细胞计数4.血红蛋白5.血小板计数6.红细胞沉降率(二)尿常规检查1.尿液酸碱度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尿比重3.尿蛋白4.尿葡萄糖5.尿胆红素6.尿隐血7.尿中白细胞8.尿沉渣管型9.尿沉澄结晶10.尿酮体11.尿淀粉酶(三)粪常规检查1.粪外观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粪隐血3.粪胆原4.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四)肝功能检查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值参考范围(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4.血清碱性磷酸酶五、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6.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五)肾功能检查1.血清尿素氮(1)正常值参考范围2.血清肌酐(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六)血液生化检查1.淀粉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3.心肌肌钙蛋白4.血尿酸(七)糖、脂代谢检查1.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正常值参考范围(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糖化血红蛋白3.总胆固醇4.三酰甘油5.高密度脂蛋白6.低密度脂蛋白(八)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1.乙肝病毒六项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乙肝病毒DNA六、中医药文献信息与咨询服务(一)中医药信息1.特点与来源(1)特点(2)主要来源2.传统文献(1)主要的医学典籍(2)主要的本草典籍(3)主要的方书典籍3.现代信息(1)药品标准(2)常用中医药期刊(3)常用中医药工具书与文献(4)常用的药品集和专著(5)互联网资源(二)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1.咨询服务方法(1)咨询环境(2)咨询方式2.咨询服务的对象和内容(1)患者用药咨询服务(2)医师用药咨询(3)护士用药咨询3.咨询技巧(1)沟通技巧(2)投诉应对4.应用药品的特殊提示(1)需特殊提醒的用药人群(2)需特殊提示的情形和特别注意的问题七、中药调剂能操知作识的基本技(一)中药处方1.处方格式前记、正文、后记的内容2.处方的常用术语(1)与药名有关的术语(2)与调剂有关的术语(3)与煎煮等有关的术语3.处方调剂的流程中药调剂流程的一般环节和“四查十对”(二)处方审核1.处方审核的原则和要求审方中的注意事项2.处方审核的主要内容(1)处方规范性内容与要求(2)处方的药品用名与处方应付(3)处方的用法用量(4)用药禁忌(三)处方调配与复核1.饮片处方调配(1)饮片斗谱安排(2)饮片调剂用具(3)药味调配要求2.中成药处方调配(1)中成药处方调配的程序和注意事项(2)妊娠慎用的中成药(3)妊娠禁用的中成药3.调配复核(1)饮片调配复核内容(2)中成药调配复核内容(四)发药1.中药饮片用药指导内容与要点2.中成药用药指导内容与要点(五)中药汤剂中药汤剂的煎煮1.煎煮程序2.注意事项3.特殊煎药方法(六)特殊中药处方的调剂1.特殊管理的中药(1)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调剂要求(2)罂粟壳的用法用量及调剂要求2.有毒、小毒中药用法用量及调剂要求八、中药的贮藏与养护(一)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1.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虫蛀、霉变、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腐烂2.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易发生虫蛀、霉变、酸败、挥发、沉淀现象的常见剂型(二)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1.自身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所含水分、淀粉、黏液质、油脂、挥发油、色素等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2.环境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温度、湿度、日光、空气、霉菌、虫害、包装容器、贮存时间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三)中药贮藏1.中药贮藏的环境要求(1)《中国药典》“凡例”贮藏项下各名词术语的规定(2)中药贮藏对环境的基本要求2.中药饮片的贮藏要求不同特性饮片的贮藏要求3.中成药的贮藏要求不同剂型中成药的贮藏要求(四)中药养护1.传统养护技术清洁、除湿、密封(密闭)低温、高温养护法,对抗贮存法2.现代养护技术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气调、射线辐射杀虫灭菌、包装防霉、气幕防潮、蒸气加热、气体灭菌、挥发油熏蒸防霉养护技术九、中药的合理应用(一)合理用药1.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合理用药的诸原则〔安全、有效、简便、经济)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后果(1)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后果3.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保证合理用药的各种措施(二)中成药的 1.中成药的合理联(1)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联合应用用(2)中成药与药引的配伍应用2.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1)含“十八反”、“十九畏”药味中成药的酉己伍禁忌(2)含有—物中成药的联用(3)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禁忌(4)药物的相互作用(三)中西药的联合应用1.中西药联用的特点(1)协同增效(2)降低毒副反应(3)降低用药剂量2.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1)药动学的相互作用(2)药效学的相互作用3.中西药联用的实例分析(1)中西药合理联用的实例分析(2)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实例分析4.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1)常用的品名和所含西药成分(2)使用注意事项十、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一)老年人的中药应用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1)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2)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补药的注意事项(二)妊娠期患者和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1.妊娠期患者的中药应用根据风险慎重选择用药2.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哺乳期用药对新生儿的影响(三)婴幼儿患者的中药应用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1)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2)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注意事项(四)肾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应用1.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1)基本原则(2)注意事项2.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相关品种3.中药引起肾损伤的防治原则防治原则(五)肝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应1.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1)基本原则(2)注意事项。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解析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解析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解析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新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真题、报考指南、报名入口、现场确认时间和地点,敬请考试时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11月份左右。

2015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时间为10月17、18日。

具体科目及时间安排如下:各科考试内容均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在考卷中,掌握部分约占60%,熟悉部分约占30%,了解部分约占10%.各科单独考试,单独计分,每份试卷满分为100分。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更多采用多选题为代表的客观性试题。

多选试题的类型不同,但试题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

试题由两部分组成,一为题干,是试题的主体;二为选项,即备选答案。

考生在固定的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最符合题意的答案,不需作解释和论述。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试题分为A、B、X三种题型。

现举例说明如下: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A型题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共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

考生须在5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并按考试规定的方式将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的字母涂黑。

例1:既祛风通络,又凉血消肿的药是A.海风藤B.雷公藤C.络石藤D.青风藤E.鸡血藤答案:AB●DE例2:不宜用于变异型心绞痛的药物是A.硝酸甘油B.硝苯地平C.普萘罗尔D.维拉帕米E.地尔硫卓答案:AB●DE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B型题是一组试题(2至4个)共用一组A、B、C、D、E五个备选答案。

选项在前,题干在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个选项可供选择一次,也可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

考生只须为每道试题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例1:A.杀虫消积B.杀虫疗癣C.杀虫活血D.杀虫止血E.杀虫涩肠1.槟榔的功效是2.使君子的功效是答案:1.A●CDE2.●BCDE例2:A.青霉素VB.苯唑西林C.替卡西林D.哌拉西林E.氨苄西林1.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的半合成青霉素2.耐酶,抗菌活性不及青霉素,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3.口服不吸收,临床主要用于绿脓杆菌感染治疗答案:1.●BCDE2.A●CDE3.AB●DE例3:A.乙胺丁醇B.利福平C.链霉素D.对氨基水杨酸E.卡拉霉素1.诱导肝微粒体霉、加速皮质激素和雌激素代谢2.长期大量应用可致视神经炎、视力下降、视野缩小,出现盲点3.尿中析出结晶,损害肾脏,碱化尿液可减轻4.对第八对脑神经损害严重1.A●CDE2.●BCDE3.ABC●E4.ABCD●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X型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精准试题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精准试题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精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第1题面色萎黄,多属()A.湿热B.寒湿C.阳虚水泛D.脾胃气虚E.寒饮内停正确答案:D,第2题着痹的特点是()A.关节肿大变形B.关节酸楚重着C.关节痛而不可触D.关节僵直畸形E.关节行走疼痛正确答案:B,第3题虚火上炎型咽喉肿痛的症状为()A.干痒,灼热感B.口干喜饮C.脉数有力D.咽部肿痛,逐渐加重E.咽喉红肿疼痛正确答案:A,第4题下列哪项不是药学服务的具体工作()A.调配处方B.参与临床药物治疗C.监测治疗药物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D.研究和评价药物利用E.提供治疗药物的价格正确答案:E,第5题以下何项为反治法()A.寒因寒用B.用寒远寒C.用凉远凉D.用温远温E.用热远热正确答案:A,第6题用于治疗由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的药是()A.补中益气丸B.参芪片C.参苓白术散D.青娥丸E.归芍地黄丸正确答案:C,第7题处方药是指()A.可从超市购买的药品B.不需医生处方,消费者按药品说明书可自行判断购买的药物C.需凭医师处方,只能到医院购买的药物D.凭医师处方,可由公疗或医保报销的药物E.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能到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物正确答案:E,第8题治疗肺阴亏损之虚劳,宜采用的治法为.()A.益气养心B.健脾益气C.益气补肾D.补血养肝E.养阴润肺正确答案:E,第9题治疗血瘀证时,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的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正确答案:B,第10题延胡索与何种西药制成注射液,止痛效果明显增加()A.阿托品B.呋塞米C.青霉素D.氨茶碱E.氢化可的松正确答案:A,第11题喘咳气逆,呼吸急促,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无汗恶寒,脉浮紧属()A.风寒闭肺B.痰热郁肺C.痰浊阻肺D.水凌心肺E.肝气乘肺正确答案:A,第12题根据斗谱编排准则,陈皮应与何药放于一个斗中()A.麻黄B.红花C.当归D.青皮E.川芎正确答案:D,第13题身热初按热盛久按热反转轻者属()A.热在里B.热在表C.戴阳证D.真寒假热E.表里俱热正确答案:B,第14题具有健脾和胃功能,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稀的药是()A.肥儿宝颗粒B.小儿化食口服液C.启脾丸D.龙牡壮骨颗粒E.健儿口服液正确答案:C,第15题肝的疏泄作用主要影响机体的()A.气机运行B.脾胃运化C.情志变化D.胆汁的生成E.月经的调节正确答案:A,第16题浮脉主要表现为脉象哪种因素发生变化()A.数B.位C.律D.力E.形正确答案:B,第17题用温热药治疗阴盛格阳证,属于何种治法()A.用寒远寒B.用热远热C.寒因寒用D.热因热用E.寒者热之正确答案:D,第18题五行学说中“火”的特性是()A.从革B.稼穑C.曲直D.炎上E.润下正确答案:D,第19题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征的体质为()A.阴阳平和质B.偏阳质C.偏阴质D.阴虚质E.气虚质正确答案:C,第20题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治疗时应与何药同用以增强疗效()A.大枣B.山药C.人参D.蜂蜜E.甘草正确答案:E,第21题六腑生理特点中,以何为用()A.消B.泻C.下D.清E.通正确答案:E,第22题脾主运化是指()A.运化水液B.运化水湿C.运化水谷D.化生血液E.运化水谷和水液正确答案:E,第23题对诊断肾虚水泛证最有意义的是哪项()A.面目浮肿,起病急骤B.舌质淡胖,舌苔白滑C.心悸气短,腰膝酸冷D.声微气喘,头晕目眩E.咳喘心悸,肢肿形寒正确答案:E,第24题医疗器械的基本质量特性是.()A.高效性和安全性B.安全性和有效性C.特异性和高效性D.特异性和安全性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B,第25题壮热的病机是下列哪项()A.里热亢盛B.阳虚阴盛C.虚阳外越D.气血亏虚E.阴虚阳亢正确答案:A,第26题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A.从手走头B.从脏走手C.从足走腹D.从头走足E.从腹走足正确答案:C,第27题在五轮学说中,瞳仁属()A.肾B.肝C.脾D.心E.肺正确答案:A,第28题属合理联用的药组是()A.胆宁片与六应丸B.更衣丸与双红抗喘丸C.脑立清丸与六味地黄丸D.朱砂安神丸与天王补心丸E.牛黄降压丸与复方川贝精片正确答案:C,第29题钠、钾、氯离子的主要排泄器官是()A.皮肤B.肠道C.肝脏D.肾脏E.口腔正确答案:D,第30题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化生阳气B.主司呼吸C.化生气血D.调节阴阳E.藏精、纳气、主骨生髓正确答案:E,第31题急性乙型肝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指标是()A.HBsAgB.抗HBsC.HBeAgD.抗HBeE.抗HBc正确答案:A,第32题脉的形态属阴的是()A.洪B.滑C.涩D.浮E.大正确答案:C,第33题最不易保存的剂型是()。

最新2015年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学专业知识(一)》目录.doc

最新2015年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学专业知识(一)》目录.doc

最新2015年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学专业知识(一)》目录.doc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学专业知识(一)》目录第1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001第一节药物与药物命名 (001)一、药物的来源与分类 (001)二、药物的结构与命名 (001)第二节药物剂型与制剂 (005)一、药物剂型与辅料 (005)二、药物稳定性及药品有效期 (008)三、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和相互作用 (016)四、药品的包装与贮存 (020)第三节药学专业知识 (022)一、执业药师与药学专业知识 (022)二、药物化学专业知识 (023)三、药剂学专业知识 (023)四、药理学专业知识 (024)五、药物分析学专业知识 (026)第2章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028第一节药物理化性质与药物活性 (028)一、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渗透性对药效的影响 (028)二、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和pK对药效的影响 (029)第二节药物结构与药物活性 (030)一、药物结构与官能团 (030)二、药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 (031)第三节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 (042)一、药物结构与第I相生物转化的规律 (042)二、药物结构与第Ⅱ相生物转化的规律 (047)第3章药物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050 第一节固体制剂 (050)一、概述 (050)二、散剂和颗粒剂 (051)三、片剂 (053)四、胶囊剂 (058)第二节液体制剂 (061)一、概述 (061)二、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062)三、表面活性剂 (064)四、低分子溶液剂 (068)五、高分子溶液剂与溶胶剂 (072)六、混悬剂 (073)七、乳剂 (075)。

2015中药师考试大纲

2015中药师考试大纲

2015中药师考试大纲2015年中药师考试大纲是针对准备参加中药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所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旨在帮助考生明确考试范围、重点和要求。

以下是2015年中药师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一、考试目的和要求中药师考试旨在评价考生是否具备从事中药师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考试要求考生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知识、中药的鉴别、炮制、制剂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二、考试科目和内容2015年中药师考试分为以下几个科目:1. 基础知识:涵盖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础、方剂学基础等。

2. 中药学:包括中药的来源、性能、功效、应用以及中药的分类和鉴别。

3. 中药炮制学:涉及中药的炮制方法、炮制原理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4. 中药制剂学:包括中药制剂的类型、制备方法、质量控制等。

5. 临床中药学:重点在于中药的临床应用,包括合理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

6. 药事管理与法规:涉及药品管理法规、药品质量监督、药品安全使用等。

三、考试形式和题型考试通常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型包括:- 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 填空题:测试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 简答题:要求考生对某一问题给出简要的回答。

- 论述题: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范围和重点考试范围广泛,但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禁忌等基本知识。

- 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炮制方法。

- 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

- 临床合理用药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药物选择、剂量调整、用药监护等。

- 药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药品的采购、储存、分发等方面的知识。

五、复习建议为了更好地准备中药师考试,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复习策略:1. 系统学习: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系统地学习每个科目的知识点。

2. 重点掌握:识别并重点掌握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重点和难点。

3. 习题练习: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已经公布,中国医考网整理了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部分的考试大纲内容,供大家参考,如下: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和指导合理用药工作中所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反映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开展药学服务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医理论(包括民族医药)知识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药联合用药和特殊人群用药等合理用药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熟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以及中药不良反应知识,以及中药调剂、中药贮藏与养护的各种必要知识和技能;在开展药物信息与咨询服务中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可靠的医药学信息,并用于与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和指导合理用药。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
一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学的
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2.辨证论治
(1)症、证、病的区别
(2)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