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注射剂检验程序.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ppt 39页)
再取各品种项下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注入仪器, 记录色谱图,测量供试品中待测成分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 或峰高,按下式计算含量:
含量(CX)=ƒ·AX/(A′S/C′S) 式中,Ax为供试品峰面积或峰高; CX为供试品的 浓度;A′S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C′S为内标物质的 浓度;ƒ为较正因子。
流动相一般贮存于玻璃、聚四氟乙烯等 容器内,不能贮存在塑料容器中。因许 多有机溶剂如甲醇、乙腈等可浸出塑料 表面的增塑剂,导致流动相受污染。贮 存溶剂一定要盖严,以防止溶剂挥发引 起组成变化,也防止氧和二氧化碳溶入 流动相引起pH值变化,对分离或分析结 果带来误差。磷酸盐、醋酸盐缓冲液容 易发霉变质,应尽量新鲜配制使用。如 确需贮存,可在冰箱内冷藏,并在3天内
2.2 分离度(R)
用于评价待测组分与相邻共存物或难分离物质之间的分离 程度,是衡量色谱系统效能的关键指标。可以通过测定待 测物质与已知杂质的分离度,也可以通过测定待测组分与 某一添加的指标性成分(内标物质或其他难分离物质)的 分离度,或将供试品或对照品用适当的方法降解,通过测 定待测组分与某一降解产物的分离度,对色谱系统进行评 价与控制。
对于必须使用特定牌号的填充剂方能满 足分离要求的品种,可在该品种项下注 明。
2、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系统的适用性试验通常包括理论板 数、分离度、重复性和拖尾因子等四个 参数。其中,分离度和重复性尤为重要。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色谱系统进行适用 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溶液或系统 适用性试验溶液在规定的色谱系统进行 试验,必要时,可对色谱系统进行调整, 以符合要求。
4.2 溶剂的配制与保存
除另有规定外,采用规定溶剂配制对照 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定量测定时,对 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均应分别配制两 份。供试品溶液在注入液相色谱仪前, 一般应经适宜的0.45μm(或0.22μm)滤 膜滤过,以减少对色谱系统产生污染或 影响色谱分离。应根据试验要求和供试 品的稳定性,设置待测溶液的贮存条件 (如温度、遮光等)。
注射剂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无菌检查方法系用于检查药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检查项目包括需气菌、厌气菌及真菌检查。
若供试品符合该项检查方法的有关规定,仅表明了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大容量注射剂无菌检验操作。
3、责任者:质管部、化验室主任、QC检验员4、检验标准4.1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 H。
4.2环境要求:该项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万级(C级)背景下的局部百级(A级)的单向流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其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防止微生物污染,但所采取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操作前环境洁净度应经验证。
日常检验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4.3方法验证:进行该项检查前应按照《无菌检查方法验证规程》确认该方法的适用性。
4.4人员要求: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培训。
4.5检验数量及检验量:4.5.1、接种每种培养基所需的最少检验数量:2%或10个(取较少者),供试品无菌检查若采用薄膜过滤法,应增加1/2的最小检验数量作阳性对照用;若采用直接过滤法,应增加供试品无菌检查时每个培养基容器接种的样品量作阳性对照用。
4.5.2、每支供试品接入每种培养基的最少量:半量(100ml≤V≤500ml),采用薄膜过滤法时,检验量应不少于直接接种的供试品总接种量,只要供试品特性允许,应将所有容器内的全部内容物过滤。
4.6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真菌培养温度为23~28℃。
4.7仪器用具:垂直层流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浴箱、显微镜、手提灭菌器、离心机、双碟、试管、三角瓶、刻度离心管、注射器(针头)、剪刀、镊子、注射器盒、75%酒精棉球、紫外光灯365nm、真空泵、HTY智能全封闭集菌仪、一次性使用集菌培养器。
5、操作规程5.1消毒剂配制:5.1.1、75%乙醇溶液(配制酒精棉球用)。
5.1.2、0.2%新洁尔灭溶液(配制消毒棉球用)。
注射剂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制定注射剂灌封过程质量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2.范围:适用于注射剂灌封工序质量控制全过程。
3.职责:操作者、QA监督员、车间主任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4.内容:4.1试灌过程质量控制按“注射剂外观检查法”填写中间控制表(附件1)按所规定的质量指标进行检查并记录在中间控制记录上(附件2)。
——装量与装量差异试验。
在IPC记录上记下测试结果,待试验合格后通知中控室检验员重复同样试验,若测试结果符合要求,经QA监督员批准,方可正式灌封。
否则对灌封线进行调整,并重新取样重复上述试验。
如果测试结果符合要求,需要更换新容器盛装安瓶。
调整过程中的安瓶作报废处理。
4.2灌封过程的质量控制:4.2.1操作工取样检查:①在灌封过程中,每半小时检查一次装量,使用注射剂装量控制图(附件3),在图表上记录结果,一天使用一张图。
②从灌封线取5支,开启时应注意避免损失,内容物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抽尽,每支的装量均不得低于标示量。
在图表的实际时间坐标上方划十字。
以记录装量差异,测定后的药液应废弃。
③如测定的结果超过表中红色范围,经检验员重新取样,复查确实超过范围时,应立即停机进行调整并在收集容器上贴上“待处理”标签。
④若在灌封过程中对灌封线做了调整,则须在记录上记录,即围绕十字划个圈圈,以表示调整后的结果。
调整后必须重复装量检查,并将结果如上述记录在控制表上。
4.2.2中控室检查,中控室检验员在灌封过程的前中后应进行5次装量检查,每次取样5支,按上述方法所述的控制项目对装量进行检测,所有检查结果及发现的问题均记录在IPC记录上。
4.3灌封过程中任何不合格的质量状况都必须报告操作者、车间主任及QA监督员。
4.4灌封完成后,所有的中间控制记录经车间主任审核签字后送交质量部。
注射剂外观检查中间控制表批中间控制记录车间主任:日期:附件3:平均装量——相对标准差(%)控制图填表人:日期:车间主任:日期:。
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
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与范围:本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注射剂检验工作流程,保证注射剂产品的质量,以及确保注射剂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注射剂检验工作,包括原辅材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等。
二、检验设备及仪器:1. 显微镜:用于对样品进行微观检查,检测是否存在异物、杂质等。
2. 压力计:用于检测注射剂容器的密封性和耐压性能。
3. 电子天平:用于测量药液的重量,检测药液的配比是否准确。
4. pH计:用于测定药液的酸碱度。
5. 紫外分光光度计:用于检测药液中的杂质和活性成分的含量。
6. 无菌工作台:用于进行无菌检验和操作。
三、操作步骤:1. 取样: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从批次中随机取样。
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2. 外观检查:对样品的色泽、透明度、是否有浑浊、沉淀等进行检查。
3. 标签检查:检查样品上的标签是否完好、清晰,包括产品名称、批号、有效日期等。
4. 物理性质检验:包括药液的密度、温度、粘度、等特性的测定。
5. 包装和标志检验:检查样品的外包装是否完好、符合规定,标志是否准确。
6. 含量测定:根据相关标准,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测定药液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7. 微生物检验: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微生物检验,包括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等指标的测定。
8. pH值测定:使用pH计测定药液的酸碱度。
9. 无菌检验:在无菌工作台下,对样品进行无菌检验,确保无菌要求。
10. 容器密封性和耐压性检验:使用压力计对容器密封性和耐压性能进行检测。
11. 结论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判断样品是否符合要求。
12. 记录和报告:将检验结果记录在相关文件中,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检验结果。
四、注意事项:1. 检验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措施,以避免交叉感染和个人伤害。
2. 在检验过程中,应做好样品的标识和保存,以免混淆和损坏。
3. 检验仪器和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品质量管理+注射剂的质量检测
医学ppt
返回
13
3、可见异物检查——灯检法
结果判定
(1)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注射用浓溶液20 支(瓶)供试品中,均不得检出可见异物。如检出 可见异物的供试品超过1支(瓶),应另取20支 (瓶)同法检查,均不得检出。
(2)混悬型注射液 20支(瓶)供试品中,均 不得检出色块、纤毛等可见异物。
医学ppt
用水
(2)设备及用具:台秤、兽用温度计;注射器、
针头等应置烘箱中用250℃加热30分钟除去热
原
(3)供试用家兔,测体温——正常体温
(4)供试品溶液 医学ppt
返回
23
第八章 注射剂的质量检测
6、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检查
检查法
取适用的家兔3只,测定其正常体温后15分 钟以内,自耳静脉缓缓注入规定剂量并温热至 约38℃的供试品溶液,然后每隔30分钟测量其 体温1次,共测6次,以 6次体温中最高的一次 减去正常体温,即为该兔体温的升高温度(℃)。
医学ppt
34
第八章 注射剂的质量检测
五、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其排除
排除的方法:
先用银量法测定氯化钠的量,再从消耗氢 氧化钠的体积中,减去氯化钠消耗硝酸银的体 积,据此可计算供试品待测主药的量。
医学ppt
35
第二节 常用注射剂的质量检测
一、维生素C注射液的质量检测
(一)结构与性质
1.结构
CH 6
医学ppt
返回
20
5、无菌检查
(2)薄膜过滤法——抗菌作用的供试品 检查法
(1)如用封闭式薄膜过滤器,分别将100ml好 氧、厌氧菌培养基及真菌培养基加入相应的滤 筒内。 (2)如用一般薄膜过滤器,取出滤膜,将其剪 成3等份,分别置于含 50ml好氧、厌氧菌培养 基及真菌培养基的容器中,其中一份做阳性对 照用。 结果判断同直接接种法
注射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建立注射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防止错检、漏检的发生。
二、范围:适用于注射剂的检验操作方法。
三、责任:质量部、化验室相关操作人员。
四、内容:注射剂注射剂(《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B)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注射液(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
注射剂除应按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还应检查“装量”或“装量差异”、“可见异物”和“无菌”。
静脉用注射剂应加查“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溶液型静脉注射用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应加查“不溶性微粒”;静脉输液及插管注射用注射液应加查“渗透压摩尔浓度”。
混悬型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药物粒度应控制在l5um以下,含15~20um(间有个别20~5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有相分离现象;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分散相球粒的粒度90%应在lum以下,并不得有大于5um的乳滴。
“装量”检查法1 简述1.1本法适用于50ml及50ml以下的单剂量注射液的装量检查,其目的在于保证单剂量注射液的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以达到临床用药剂量要求。
1.2标示装量为50ml以上的注射液和注射用浓溶液,按最低装量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1.3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液(如塞替派注射液).可不进行“装量”检查。
2 仪器与用具2.1注射器及注射针头。
2.2量筒(量入型)规格l、2、5、1O、20及50ml的量筒,均应预经标化。
3 操作方法3.1 按下表规定取用量抽取供试品。
标示装量供试品取用量(支)2ml或2ml以下52ml以上至50ml33.2取供试品,擦净瓶外壁,轻弹瓶颈部使液体全部下落,小心开启,将每支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包括注射器针头)抽尽,注入预经标化的量筒内,在室温下检视,读出每支装量。
sop氟康唑注射剂检验操作规程
1 目的确定氟康唑注射剂检验的操作程序,确保合格的氟康唑注射剂出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不同规格的氟康唑注射剂的检验。
3 责任检验员有责任按照本SOP对氟康唑注射剂进行检验、判定,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4 内容4.1仪器分光光度计、移液管(10ml、5ml)、50ml容量瓶、高效液相色谱仪、PH计,微量进样器、10、20ul注射器等。
4.2鉴别4.2.1精密吸取本品(0.1%10ml;0.2%5ml)置50ml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分光光度计在261±2nm、267±2nm波长处测定有最大吸收峰,在264±2nm处测定有最小吸收峰。
4.2.2按原料用氟康唑检验规程中4.10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与对照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与对照品。
4.2.3按液相色谱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供试品与对照品主峰保留时间一致。
4.3检查4.3.1 PH值4.3.1.1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a、邻苯二酸氢钾标准缓冲液:精密称取在115±5℃干燥2-3h的邻苯二甲酸氢钾10.12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b、PH6.8磷酸盐标准溶液:精密称取在115±5℃干燥2-3h的无水磷酸氢二钠3.533g与磷酸二氢钾3.378g,加水溶解并稀释成1000ml,摇匀,即可。
4.3.1.2按酸度计操作规程检测。
PH值应为4.0-6.5。
测定前校正仪器时,应选择与供试液PH值接摈标准缓冲液,校正后,应再用喂种相差约3PH的标准缓冲液核对,误差不应超过±0.1PH。
5.3.1.3取注射液适量,如热时应放至室温,按PH计操作方法进行测定,PH值应为4.0-6.5。
5.4不溶性微粒检查5.4.1定义本法系对静泳滴注用注射液中可移动不溶于水在50um以下的微小颗粒杂质检查方法。
5.4.2原理本法是运用过筛放大原理对微粒进行检测。
取一定量的供试品,使用过滤介质薄膜截留供试品中的微粒,在显微镜下放大,用标尺进行计量和统计。
药品质量管理注射剂的质量检测
水解性
(5)
与氧化剂的反应
1. 鉴别试验 (二) 去氢抗坏血酸 ] O [ VitC
(1)与AgNO3反应
(2)与2,6 - 二氯靛酚反应
(ChP2000)
氧化型
玫瑰红色
还原型
蓝色
OHˉ
(ChP2000)
(玫瑰色)
(无色)
溶液的颜色:分光光度法
01
取本品,加水稀释成每1ml中含维生素C50m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在42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06。
(3)
酸性环境 稀 HAC
新沸冷H2O
减慢VitC被O2氧化速度
讨论
立即滴定
赶走水中O2
减少O2的干扰
加丙酮
减少亚硫酸氢钠干扰
二、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质量检测
Cl-反应
芳伯氨基
酯键,易水解
脂烃胺
03
01
02
2.酯键 易水解
引入特殊杂质对氨基苯甲酸
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检查方法
直接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
5、无菌检查
(1)直接接种法——非抗菌作用的供试品 检查法 即每支(或瓶)供试品按规定量分别接种至好氧菌、厌氧菌和真菌培养基的容器中。除另有规定外,好氧菌、厌氧菌培养基每管装量不少于15ml,真菌培养基每管装量不少于10ml,每种培养基接种的管数同供试品的检验数量。 另取供试品1支(瓶)作阳性对照;取溶剂和稀释液同法操作,作阴性对照。
干扰机制: 如:复方乳酸钠注射液 ①离子交换 RSO3H+CH3CHOHCOONa RSO3Na+CH3CHOHCOOH RSO3H +NaCl RSO3Na +HCl ②氢氧化钠滴定 CH3CHOHCOOH+NaOH CH3CHOHCOONa+H2O HCl+NaOH NaCl+H2O
注射剂检查操作规程
制药GMP管理文件一、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S药典(2005年版)一部。
二、目的:本标准规定了注射剂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注射剂的检查。
四、责任者:质检人员。
五、正文注射剂注射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监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液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为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
注射液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射人作内用的无菌溶液型注射液、乳状液型注射液或混悬型注射液。
可用于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
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小于100ml)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
注射用无菌粉末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前用适宜的无菌溶液配制成澄清液或均匀混液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块状物。
可用适宜的注射用溶剂配制后注射,也可用静脉输液配制后静脉。
无菌粉末用溶剂结晶法、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等方法制得。
注射用无菌粉末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适宜的无菌溶液配制成澄清溶液或均匀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块状物。
可用适宜的注射用溶剂配后注射,也可用静脉输液配制后静脉滴注。
无菌粉末用溶剂结盟法、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等方法制得。
注射用浓溶液系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前稀释供静脉滴注用的无菌浓溶液。
注射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明;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型注射液药物粒度应控制在15um以下,含15~20um(间有个别20~5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里应容易分散均匀,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注射;乳状液型注射液应稳定,不得有相分离现象,不得用于椎管注射,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分散相球粒的粒度90%应在1um 以下,不得大于5um的球粒。
静脉输液应尽可能与血液等渗。
二、注射剂所用溶剂必须安全无害,并不得影响疗效和质量。
一般分为水溶剂和非水性溶剂。
1.水性溶剂:最常用的为注射用水,也可用0.9%氯化钠溶液或其他适宜的水溶液。
注射剂检查通则
1.目的:建立对注射剂(水针、粉针)的质量检查通则的标准操作规程。
2.范围:适用对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3.责任:质量监督部、生产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4.内容:中药注射剂系指从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经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包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溶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溶液的灭菌粉末或浓缩液。
4.1注射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4.1.1注射剂所用的溶剂包括水性溶剂、植物油及其他非水性溶剂等。
最常用的水性溶剂为注射用水,亦可用氯化钠注射液或其它适宜的水溶液。
其他溶剂必须安全无害,用量应不影响疗效。
4.1.2配制注射剂时,可按药物的性质加入适宜的附加剂。
供静脉(除另有规定外)或推管注射用的注射液,均不得添加抑菌剂。
4.1.3除另有规定外,容器应符合国家标准中有关药用玻璃容器的规定。
4.1.4配制注射液时,灌注的药液必须澄明,容器应洁净干燥后使用。
供直接分装成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原料药应无菌,凡用冷冻干燥法者,其药液应无菌,灌装时装量差异应控制在±4%以内。
4.1.5注射剂在配制过程中,应严密防止变质与污染微生物、热原等。
已调配的药液应在当日内完成灌封、灭菌,如不能在当日内完成,必须将药液在不变质与不易繁殖微生物的条件下保存;供静脉及椎管注射用的注射剂,更应严格控制。
4.1.6接触空气易变质的药物,在灌装过程中,容器内应排除空气,填充二氧化碳或氮等气体后熔封。
4.1.7熔封或严封后,可根据药物的性质选用适宜的方法灭菌,必须保证成品无菌。
4.1.8熔封的注射剂在灭菌时或灭菌后,应采用减压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进行容器检漏。
4.1.9注射剂应按规定的条件遮光贮藏。
4.2注射液的装量:灌装注射液时,应按下表适当增加装量,以保证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
检查法:注射液的标示装量为2ml或2ml以下者取供试品5支;开启时注意避免损失,将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预经标化)抽尽,在室温下检视;每支注射液的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量。
安乃近注射液(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GMP管理文件
一、目的:为规定安乃近注射液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操
作要求,特制定此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安乃近注射液成品的检验。
三、责任者:生产部经理、检验员、生产人员
四、正文:
质量标准:见安乃近注射液(成品)内控质量标准
操作内容:
【性状】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鉴别】(1)取本品适量,照安乃近项下的鉴别(1)项试验,显相同的反应.
(2)取本品适量,加乙醇制成每1ml中含1.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安乃近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中含1.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E254薄层板上,以乙醇-苯(7.5:5)为展开剂,展开,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
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颜色和位置应与对照品的主斑点相同。
【检查】PH值应为5.5~6.5.
颜色取本品,与黄色3号标准比色液比较,不得更深.
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含量测定】精密量取本品10ml,置100ml量瓶中,加乙醇80ml,再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立即精密量取10ml,加乙醇2ml、水6.5ml与甲醛溶液0.5ml,主置1分钟,加盐酸溶液(9→1000)1.0ml,摇匀,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控制滴定速度为每分钟3~5ml),至溶液所显的淡黄色在30秒钟内不褪.每1ml碘滴定液(0.05 mol/l)相当于17.57mg的C13H16N3NaO4S·H2O。
氧氟沙星注射液(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GMP管理文件一、目的:为规定氧氟沙星注射液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操作要求,特制定此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氧氟沙星注射液成品的检验。
三、责任者:生产部经理、检验员、生产人员四、正文:质量标准:见氧氟沙星注射液(成品)内控质量标准操作内容:【性状】本品为淡黄色或淡黄绿色澄明液体一。
【鉴别】(1)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氧氟沙星20mg),置水浴上蒸干,加丙二酸30mg,加醋酐约10滴,置沸水浴上加热3分钟,显红棕色。
(2)取本品适量,加0.1mol/l盐酸溶液制成每1ml中含氧氟沙星1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氧氟沙星对照品适量,加0.1mol/l盐酸溶液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氨溶液(4→100)(10:5:1)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颜色和位置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相同。
(3)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94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检查】 PH值应为3.6~4.9。
颜色取本品,加水稀释成每1ml中含2mg的溶液,与黄色5号或黄绿色5号标准比色液比较,不得更深。
热原取本品,加灭菌注射用水制成每1ml中含氧氟沙星10mg的溶液,依法检查,剂量按家兔每1kg体重注射2ml,应符合规定。
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含量测定】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氧氟水沙星60mg),置200ml量瓶中,加0.1mol/l盐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0ml量瓶中,用0.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94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另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氧氟沙星对照品约60mg,同法测定;计算,即得。
【精品】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学习要点:
1.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2.注射剂的质量检查项目与方法
一、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1.提取物(配制注射剂前的半成品)应在有机破坏后进行重金属和砷盐检查。
成品不再检查。
重金属含量:≤百万分之十
砷盐含量:≤百万分之二
2.溶液型注射剂应澄明,静脉输液应尽可能与血液等渗。
3.遮光贮存。
4.加有抑菌剂的注射剂,在标签上应标明所加抑菌剂的名称与浓度;注射用无菌粉末应标明所用溶剂。
5.在固定中药材品种、产地和采收期的前提下,需制定中药材、提取物及注射剂的指纹图谱。
6.注射液、静脉输液和注射用浓溶液每支(瓶)的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量。
标示装量为50ml以上至500ml的注射液、静脉输液或注射用浓溶液的最低装量检查应符合规定。
7.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限度
平均装量装量差异限度
0.50g以上±5%
0.15g以上至0.50g±7%
0.05g以上至0.15g±10%
0.05g至0.05g以下±15%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用无菌粉末,一般不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二、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1.装量
标示装量(ml)供试品(支)
≤2(含)5
2~10(含)3
10~50(含)2
50~500(含)最低装量检查法
2.装量差异
3.可见异物
4.不溶性微粒: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溶液型静脉输液、静脉用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
5.有关物质
6.无菌
7.热原:静脉注射、静脉输液。
注射剂的质量检测
注射剂的质量检测
3、可见异物检查——灯检法
结果判定
(1)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注射用浓溶液20 支(瓶)供试品中,均不得检出可见异物。如检出 可见异物的供试品超过1支(瓶),应另取20支 (瓶)同法检查,均不得检出。
(2)混悬型注射液 20支(瓶)供试品中,均 不得检出色块、纤毛等可见异物。
返回
返回
注射剂的质量检测
2、装量差异检查
结果判断
平均装量 0.05g至0.05g以下
0.05-0.15g
0.15-0.50g 0.5g以上
装量差异限度
±15% ±10% ±7% ±5%
如有l瓶(支)不符合规定,应另取10瓶 (支) 复试,应符合规定。
返回
注射剂的质量检测
3、可见异物检查
定义
可见异物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目视可以观测至
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 物污染。
检查方法
直接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
返回
注射剂的质量检测
5、无菌检查
(1)直接接种法——非抗菌作用的供试品
检查法 即每支(或瓶)供试品按规定量分别接种至好
氧菌、厌氧菌和真菌培养基的容器中。除另有 规定外,好氧菌、厌氧菌培养基每管装量不少 于15ml,真菌培养基每管装量不少于10ml, 每种培养基接种的管数同供或细菌内毒素检查
热原检查法—家兔法
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 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 情况,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 合规定。
返回
注射剂的质量检测
6、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检查
试验前准备
(1)75%酒精、脱脂棉、甘油或凡士林、注射
用水
(2)设备及用具:台秤、兽用温度计;注射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内容: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
2、引用标准 (2)
3、定义 (2)
4、检查项目 (2)
5、更改信息 (5)
颁发部门:
质量管理部。
分发清单:
QC办公室、化学室、微生物室、稳定性考察室。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注射剂的检查项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并描述了更改信息。
本程序适用于注射剂的检验。
2 引用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Ⅰ B“注射剂”、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注射剂”。
版P
4
3 定义
注射剂(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ⅠB)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注射液(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
4 检查项目
注射剂除应按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还应检查“装量”或“装量差异”、“可见异物”和“无菌”。
静脉用注射剂应加查“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溶液型静脉注射用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应加查“不溶性微粒”。
静脉输液及插管注射用注射液应加查“渗透压摩尔浓度”。
4.1装量
本法适用于50ml及50ml以下的单剂量注射液的装量检查,其目的在于保证单剂量注射液的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以达到临床用药剂量要求。
标示装量为50ml以上的注射液和注射用浓溶液,按最低装量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液(如塞替派注射液),可不进行“装量”检查。
4.1.1仪器与用具
注射器及注射针头。
量具(量入型)规格1、2、5、10、20及50ml的量具,均应预经标化。
4.1.2操作方法
4.1.2.1按下表规定取用量抽取供试品。
4.1.2.2取供试品,擦净瓶外壁,轻弹瓶颈部使液体全部下落,小心开启,将每支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包括注射器针头)抽尽,注入预经标化的量具内,在室温下检视。
4.1.2.3如供试品为油溶液或混悬液时,检查前应先微温摇匀,立即按4.1.2.2项下方法操作,并冷至室温后检视。
4.1.3注意事项
4.1.3.1所用注射器及量具必须洁净、干燥并经定期校正;其最大容量应与供试品的标示装量相一致,或使待测体积至少占其额定体积的40%。
4.1.3.2注射器应配上适宜号数的注射针头,大小与临床使用情况相近为宜。
4.1.4记录与计算
主要记录室温,抽取供试品支数,供试品的标示装量,每支供试品的实测装量。
4.1.5结果与判定
每支注射液的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装量(准确至标示装量的百分之一);如有少于其标示装量者,即判为不符合规定。
4.2装量差异
本法适用于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查。
本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瓶间装量的一致性,以保证使用剂量的准确。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可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4.2.1仪器与用具
分析天平感量0.1mg(适用于平均装量0.15g及其以下的粉针剂)或感量1mg(适用于平均装量0.15g或0.15g以上的粉针剂)。
4.2.2操作方法
4.2.2.1取供试品5瓶(支),除去瓶签(若为纸标签,用水润湿后除去纸屑;若为直接在玻璃上印字标签,用适当有机溶剂擦除字迹),容器外壁用乙醇擦净,置干燥器内放置1~2小时,俟干燥后,除去铝盖,分别编号,依次放于固定位置。
4.2.2.2轻扣橡皮塞或安瓿颈,使其上附着的粉末全部落下,开启容器(注意避免玻璃屑等异物落入容器中),分别迅速精密称定每瓶(支)的重量,倾出内容物,容器用水、乙醇洗净,依次放回原固定位置,在适当的条件下干燥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一容器的重量,即可求出每1瓶(支)的装量和平均装量。
4.2.2.3复试初试中,如有1瓶(支)的装量超过装量差异限度规定时,应另取10瓶(支)按4.2.2.1~4.2.2.2项下方法复试。
4.2.3注意事项
4.2.3.1开启安瓿装粉针时,应避免玻璃屑落入或溅失;开启橡皮塞铝盖玻璃瓶装粉针时,应先稍稍打开橡皮内塞使瓶内外的气压平衡,再盖紧后称重。
4.2.3.2用水、乙醇洗涤倾去内容物后的容器时,慎勿将瓶外编号的字迹擦掉,以免影响称量结果;并将空容器与原橡皮塞或安瓿配对放于固定位置。
4.2.3.3空容器的干燥,一般可用60~70℃加热1~2小时,也可在干燥器内干燥较长时间。
4.2.3.4称量空容器时,应注意瓶身与瓶塞(或折断的瓶颈部分)的配对。
4.2.4记录与计算
4.2.4.1记录每次称量数据。
4.2.4.2根据每瓶(支)的重量与其空瓶重之差,求算每瓶(支)内容物重量。
4.2.4.3每瓶(支)内容物重量之和除以5(复试时除以10),即得平均装量,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2.4.4除品种项下规定外,按下表规定装量差异限度,求出允许装量范围(平均装量±平均装量×装量差异限度)。
4.2.4.5遇有超出允许装量范围并处于边缘者,应再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计算出该瓶(支) 装量差异的百分率,再根据上表规定的装量差异限度作为判定的依据(避免在计算允许装量范围时受数值修约的影响)。
4.2.5结果与判定
4.2.
5.1每1瓶(支)中的装量均未超出允许装量范围(平均装量±平均装量×装量差异限度);或其装量差异均未超过上表规定者;均判为符合规定。
4.2.
5.2每1瓶(支)中的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过装量差异限度的粉针多于1瓶者,判为不符合规定。
4.2.
5.3初试结果如仅有1瓶(支)的装量差异超过装量差异限度时,应另取10瓶(支)复试。
复试结果每1瓶(支)的装量差异与装量差异限度相比较,均未超过者,可判为符合规定;若仍有1瓶(支)或1瓶(支)以上超出时,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4.3可见异物
除另有规定外,溶液型注射液、溶液型注射用无菌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均照TP-0908可见异物检查标准操作程序检查,应符合规定。
4.4无菌
照TP-1109无菌检查标准操作程序检查,应符合规定。
4.5热原或细菌内毒素
除另有规定外,静脉用注射剂按该品种项下的规定,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 D“热原检查法”或TP-1106细菌内毒素检查标准操作程序检查,应符合规定。
4.6不溶性微粒
除另有规定外,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照TP-0903不溶性微粒检查标准操作程序检查,应符合规定。
4.7“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查法
除另有规定外,静脉输液及插管注射用注射液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照渗透压
摩尔浓度测定法(附录ⅨG)检查,应符合规定。
5 更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