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汽车零部件金属件行业简析
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上游金属材料分析报告
![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上游金属材料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13710d80508763231121293.png)
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上游金属材料分析报告一、新能源车推广加速,乘用车放量在即 (2)1、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持较高增速 (2)2、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保持平稳增长 (4)二、动力电池材料需求将发生结构性变化 (6)1、三元材料替代趋势明显 (6)2、三元材料渗透速度将高于预期 (7)三、锂钴需求测算:增量可观 (8)1、动力电池将大幅拉动锂、钴需求 (8)2、碳酸锂:结构性短缺推高价格,销量逐步释放 (10)3、金属钴:新增需求可观,短期价格弹性恢复 (11)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放量,结构性变化趋势明显。
我们判断,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预计2016 年终端销量有望达到70 万量。
乘用车和纯电动汽车销量将高于专用车,同时对电池产品价格和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需求迫切,三元材料作为短期内唯一技术路径,在动力电池中运用的渗透率将大幅提升。
动力电池形成碳酸锂资源需求。
碳酸锂需求增量主要受下游动力电池需求拉动。
中国高电池容量的专用车2015 年销量大幅提升,带动碳酸锂需求大幅增长,约占增量部分的70%。
未来新能源专用车增速将放缓,增量主要由乘用车贡献,相关碳酸锂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未来5 年拉动碳酸锂年需求约6.4 万吨。
考虑到行业议价能力和上游企业定价策略,我们预计未来半年内碳酸锂涨价幅度10%左右。
三元材料带动钴金属需求加速增长,价格将反转。
三元材料渗透率提升,未来5 年将带动钴金属年需求约9800 吨。
三元材料拉动需求,供给端部分在产钴矿关停,钴供需将于2016 年上半年恢复供需平衡,价格弹性有望恢复。
一、新能源车推广加速,乘用车放量在即1、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持较高增速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高增速。
2015年1-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约为15.6万台,同比增长278%。
其中,乘用车销量10.3万台,占。
2015年汽车和核电用钢合金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汽车和核电用钢合金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5de08b0b0717fd5360cdc34.png)
2015年汽车和核电用钢合金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10月目录一、高端特钢是未来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转型的重点方向 (5)二、汽车钢概述:汽车工业基石,特钢需求大户 (10)1、汽车行业是特钢行业需求最大的领域之一 (10)2、汽车用钢品种分析 (12)(1)汽车钢板 (13)(2)热轧板 (14)(3)冷轧板 (15)①深冲钢板系列 (15)②高强度钢板 (16)③表面处理钢板 (17)④汽车用优特钢 (18)(4)弹簧钢 (19)①悬架用弹簧钢 (19)(5)轴承钢 (22)(6)汽车发动机高温合金 (23)3、国内汽车产业格局 (24)(1)产业概况 (24)(2)供给能力 (25)①热轧板 (25)②冷轧板 (26)③弹簧钢 (27)④轴承钢 (27)(3)下游分析 (28)4、发展空间展望 (29)(1)汽车产业前景光明 (29)(2)发展方向:汽车生产商和钢厂强强联手 (30)三、核电:技术底蕴深厚,新能源翘楚 (33)1、核电简介 (34)2、核电优势分析 (38)(1)环保:减排治霾,电力先行 (38)(2)成本:前期投入大,运营代价低 (39)(3)安全:技术提高,安全可控 (41)四、核电发展格局:政府政策支持,高速发展可期 (43)1、全球核电发展历史和现状 (43)2 、国内历史和现状:起步晚,发展快,空间大 (45)3、前景:内需+出口双重动力 (47)4、核电产业链:全程高端,利润丰厚 (50)(1)核电技术:成果丰硕,潜力巨大 (50)(2)压水堆核电站产业链:主流技术,体系健全 (53)(3)上游行业:核燃料和核电建材、耗材等其他材料 (54)①核燃料 (54)②核电建材 (55)③核电耗材 (56)(4)中游行业:核电设备 (56)①反应堆 (58)②核岛、常规岛主设备 (58)③辅助设备 (60)④消耗性设备 (61)(5)下游行业:核电运营 (62)5、第四代核电站受益公司展望及相关上市公司 (63)汽车行业是仅次于建筑的第二大特钢需求领域,随着我国汽车产业链逐渐成熟,未来对特钢的需求增量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汽车行业体量不断增加而导致的需求增量,另一方面是进口替代和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下游应用需求多元化而导致的需求增量。
2015-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分析
![2015-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cfd1ec700abb68a982fbdb.png)
2015-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国产业信息网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
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依据2015-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出版日期】2015年【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报告编号】R338325报告目录:前言:我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与整车行业相伴而发展。
在20 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相对较慢;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制造商逐渐分离,通过不断引进技术、降低成本、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得以快速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进一步开放,我国汽车消费快速增长兼具资源成本低的优势,吸引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在我国合资或独资设厂,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进一步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2015年我国汽车配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5年我国汽车配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4161ce7f1922791688e874.png)
2015年我国汽车配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2015-10-28 13:53:00中国报告大厅分享参与1.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并购重组活跃。
在一定时期内国内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销售额较低,与销售额高达百亿美元的跨国巨头相比,中国汽配企业规模明显偏小。
而且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向来以廉价而闻名,跨国大型企业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兴市场不但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而且将转移范围逐渐延伸到了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
2010年已经有多家零部件跨国企业通过合资等途径来华建厂。
国内零部件企业要想在未来国际化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最快捷的途径就是通过兼并重组,形成规模化的零部件企业集团。
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比整车更急迫,如果没有大的零部件企业出现,成本下不来,质量上不去,整个行业的发展就会极其困难。
在国内零部件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研发能力不足的背景下,零部件产业若想快速发展,必须加快兼并重组,形成规模效应。
2.汽车配件企业积极实施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明显。
从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进程来看,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与汽车工业发展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发展成一个产业集群,这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战略选择。
整车企业在产品开发上使用平台战略,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逐渐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越来越明显。
3.汽车配件全球化采购将成为潮流,但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仍将以出口和国际化为主旋律。
伴随着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将实行零部件全球化采购。
但是中国规模巨大的制造业和质优价廉的特点短时期内不可能一下转变,因此汽车零部件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以出口和国际化为主旋律。
在一定时期内,国际采购商对于中国采购日趋理性和实际,通过选择和培养潜在核心供应商;加大自身物流整合;加强与外资在国内的工厂的沟通提高后者对于出口的积极性;分散采购目的地,与其它新兴市场进行对比决定采购地点等方式来推进中国采购的进程。
2015年汽车零部件车轮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汽车零部件车轮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84c4a6848d7c1c708a14532.png)
2015年汽车零部件车轮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1月目录一、行业概况 (4)1、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4)2、工程机械行业概况 (5)3、车轮行业发展概况 (5)4、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6)二、行业市场状况 (7)1、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将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7)2、行业产业链 (8)3、行业市场规模 (9)三、监管体制和相关政策 (10)1、主管单位及监管体制 (10)2、相关政策 (10)3、行业标准 (12)4、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12)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3)1、有利因素 (13)(1)国家产业政策扶持促进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 (13)(2)汽车制造基地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 (13)(3)汽车消费信贷政策促进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 (14)2、不利因素 (14)(1)全球汽车工业的产业转移对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生冲击 (14)(2)上下游行业的双重挤压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经营造成较大压力 (15)(3)生产技术及自动化水平将成为我国汽车零配件行业发展的障碍 (15)(4)研发投入和技术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16)五、行业风险特征 (16)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16)2、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的风险 (17)3、下游行业景气度波动风险 (17)4、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 (17)5、劳动力成本上升风险 (17)六、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18)1、资质壁垒 (18)2、资金壁垒 (18)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制造专业化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要通过为汽车制造商提供配套产品和为汽车维修市场供货而实现其产品的销售。
一、行业概况1、汽车行业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其增长速度领跑世界,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汽车产销量快速增加,分别从2001 年的233.4 万辆和236.4 万辆,增长到2013 年的2,211.68 万辆和2,198.41万辆,复合增长率为20.61%和20.42%(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47328ab9d528ea81c7791e.png)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2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自律组织及相关主要法律法规 (3)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3)
2、行业政策 (3)
二、行业概况 (4)
1、行业市场规模 (5)
2、上下游行业情况 (7)
(1)上游原材料行业 (8)
(2)下游行业 (8)
三、行业壁垒 (12)
1、整车零部件采购体系进入壁垒 (12)
2、同步的产品开发能力壁垒 (13)
3、质量体系认证、工艺过程审核和产品认可壁垒 (14)
4、资金门槛壁垒 (14)
5、技术壁垒 (15)
四、行业风险特征 (15)
1、下游整车制造商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上游零部件行业造成较大压力 .. 15
2、环保、交通等问题可能抑制汽车需求 (16)
五、行业竞争格局 (16)
一、行业主管部门、自律组织及相关主要法律法规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目前行业宏观管理职能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以及审批和管理投资项目。
2004年5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按照有利于企业自主发展和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原则,改革政府对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实行备案和核准两种方式。
其中,对投资生产汽车零部件的项目实行备案方式,由企业直接报送省级政府投资管理部门备案。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行业自律组织,主要负责产业及市场研究、技术标准的起草和制定、产品质量的监督、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行业自律管理等。
2、行业政策。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bc39a0dd3383c4bb4cd2e8.png)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1月
目录
一、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4)
二、与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6)
1、上游 (6)
2、下游 (7)
三、行业壁垒 (7)
1、技术壁垒 (7)
2、资质认证壁垒 (8)
3、成本壁垒 (9)
四、行业监管 (9)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9)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0)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2)
1、有利因素 (12)
(1)汽车整车制造业发展迅速 (12)
(2)相关国家标准不断趋严 (12)
2、不利因素 (12)
(1)部分政策限制汽车行业发展 (12)
(2)下游汽车行业竞争激烈 (13)
六、行业市场规模 (13)
七、行业风险特征 (14)
1、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 (14)
2、纯电动汽车进入汽车市场的风险 (15)
八、行业竞争格局 (16)
一、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正处于成长期。
近十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如下图所示:
注:Wind 资讯无2007 至2010 年12 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值数据,故在上图中用11 月累计值数据代替
可见,近十年来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行业收入增速除2012 年外均保持在20%以上,这主要是由汽车整车制造业增长带动行业需求所导致的。
近十年来我国汽车销售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16f80afc4ffe473368ab97.png)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5月目录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6)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6)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6)二、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8)1、国际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8)(1)全球汽车工业总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9)(2)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是全球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 (10)2、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11)(1)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11)(2)我国乘用车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在汽车行业中的比重上升 (12)(3)国内汽车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3)①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依旧较低 (13)②我国正处于以汽车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升级阶段 ...............14③城镇化及二、三线市场的发展将给整个汽车消费带来发展空间 (14)(4)节能减排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 14(5)新能源汽车发展受到重点关注,产业规模增长迅速 (15)3、美国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17)(1)美国汽车产业从金融危机的打击中稳步复苏 . 17(2)美国汽车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18)三、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19)1、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19)(1)汽车产业的零整格局 (19)(2)严格的供应商资格认证 . 20(3)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结构特征 (21)(4)金字塔形的产业组织模式 (22)(5)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 (23)①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全球化 (23)②系统化、模块化发展 (24)③注重节能减排、提高燃油效率 (25)④智能化、电子化 (26)2、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26)(1)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成长迅速 (26)(2)零部件关键技术依赖外资,企业竞争力较弱 . 27 (3)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28)①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前景广阔,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28)②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28)③自主汽车品牌的崛起将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29④日益提高的节能环保要求推动汽车零部件技术水平逐渐提高 (29)3、美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30)四、行业细分市场概况 .. 311、发动机零部件行业 31(1)发动机油泵市场 (31)(2)凸轮轴市场 (33)2、传动系统零部件行业 (35)(1)变速箱油泵市场 (35)(2)分动箱油泵市场 (36)五、行业竞争状况 (37)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 37(1)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 (37)(2)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化程度 (38)2、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39(1)发动机油泵 (39)①麦格纳 (39)②世特科 (40)③KSPG (40)④SHW (41)⑤湖南机油泵 (42)⑥富奥汽车 (42)(2)凸轮轴 (43)①利纳马 (43)②马勒 (44)③蒂森克虏伯 (44)④重庆西源 (45)⑤成汽配 (45)⑥成都西菱 (46)3、行业进入障碍 (46)(1)技术壁垒 (46)(2)客户认证壁垒 (47)(3)资金壁垒 (48)4、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48)(1)市场需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48)(2)市场供给状况及变动原因 (48)5、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48)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汽车工业的行业宏观管理职能部门为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商务部。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概括分析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概括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6730243169a4517723a342.png)
汽车零部件行业概括分析2015年1月汽车零部件主要包括发动机、汽车电器、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传动系和车身附件七大部分,本公司所生产的座椅头枕、座椅扶手等座椅零部件属于车身附件,是汽车必需的零部件,也是汽车的重要安全件。
乘用车座椅系统零部件行业作为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一个细分领域,其行业特征既符合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一般特征,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系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宏观管理职能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参与对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管理。
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制订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指导技术改造以及审批和管理投资项目。
2009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颁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年修订)》,对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分类实行备案和核准两种制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行业自律组织,主要负责产业及市场研究、技术标准的起草和制定、产品质量的监督、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行业自律管理等。
(二)行业政策及法律法规1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作为汽车制造业的基础,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推动,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
近年来,我国一直重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行业政策。
2004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并于2009年8月进行了修订,提出要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促使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
对能为多个独立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配套和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国家在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融资以及兼并重组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
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打破不利于汽车零部件配套的地区之间或企业集团之间的封锁,逐步建立起开放的、有竞争性的、不同技术层次的零部件配套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0792a7d1eb91a37f1115c49.png)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8月目录一、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4)1、行业概况 (4)2、行业发展趋势 (4)(1)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高速发展 (4)(2)对产品质量和效率日益重视 (5)(3)生产方式将向自动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5)二、行业监管体制及主要政策法规 (6)1、行业监管体制 (6)2、主要政策法规 (7)三、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 (8)1、市场壁垒 (8)2、技术壁垒 (9)3、资金壁垒 (9)4、品牌壁垒 (9)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0)1、有利因素 (10)(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10)(2)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10)(3)售后维修市场的垄断面临挑战 (10)2、不利因素 (11)(1)缺乏品牌国际知名度,企业利润受限制 (11)(2)国际竞争压力 (11)(3)所处产业链环节受上下游挤压 (11)(4)本土企业竞争力偏低 (11)(5)部分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外资企业享有垄断地位 (12)五、行业市场规模 (12)1、汽车行业情况 (12)2、汽车零部件行业情况 (14)3、电机制造行业情况 (14)六、主要风险 (15)1、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15)2、技术更新风险 (15)七、竞争格局 (16)一、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1、行业概况按照日本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的分类方法,汽车零部件按其整车上的功能结构可细分为七大系统,即车身与内饰、传动与控制、电器仪表照明、发动机零部件、电子电气、悬挂与制动、娱乐信息七大系统。
电子电气系统在整个市场规模中占比为10.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分工化的进程,汽车零部件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伴随着整车工业发展而来,与整车行业的繁荣休戚相关。
汽车零部件的目标市场庞大,按照其进入汽车整车的时间阶段不同,可以分为整车配套市场和售后维修市场。
整车配套市场是指新车在出厂之前,各个汽车零部件厂商为新车零部件进行配套的市场,包括了汽车的各种零部件。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b5d40752d380eb62946df1.png)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4月目录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1、行业主管部门及管理体制 (4)2、行业主要政策 (4)二、行业概况..61、汽车制造业概况 (6)2、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现状 (8)三、行业前景..91、行业未来潜力 (9)(1)未来我国汽车消费将出现大幅增长,汽车保有量显著增加且逐步进入维修期,汽车零部件行业有望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9(2)未来我国自主品牌整车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10)(3)未来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显著增长..102、行业发展趋势 (11)(1)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11)(2)目前国内汽车产业竞争格局 (12)(3)整、零之间的战略关系进一步优化12(4)新能源汽车发展将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 (13)(5)零部件高端制造业升级..14(6)汽车线束新材料发展趋势 (15)3、行业市场化程度 (16)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16)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6)(1)新兴市场潜力巨大 (16)(2)国内需求持续增长 (17)(3)产业政策大力扶持 (18)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上下游双重挤压 (18)五、行业风险特征 (19)1、产业政策导致盲目扩张的风险 (19)2、下游需求波动风险20六、行业竞争格局 (20)七、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21)1、技术壁垒 (21)2、市场壁垒 (22)3、资金壁垒 (22)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及管理体制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和管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行业技术、质量监管等工作。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全行业内商讨行业、国家标准,工信部等部门审议通过行业、国家标准。
2015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5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发展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3f19144cf84b9d528ea7afd.png)
2015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目录1. 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分析 (1)1.1.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定义 (1)1.2.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产值占GDP比重 (1)1.3.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规模分析 (2)2. 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资产、负债分析 (4)2.1.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资产分析 (4)2.1.1. 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流动资产分析 (5)2.2.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负债分析 (6)3. 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利润分析 (8)3.1.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8)3.2.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主营业务利润分析 (9)4. 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成本分析 (11)4.1.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总成本构成情况 (11)4.2.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成本费用分项分析 (12)4.2.1. 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产品销售成本分析 (12)4.2.2. 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产品销售成本率分析 (13)4.2.3. 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产品销售费用分析 (14)4.2.4. 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产品销售费用率分析 (16)4.2.5. 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管理费用分析 (17)4.2.6. 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管理费用率分析 (18)4.2.7. 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财务费用分析 (19)4.2.8. 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财务费用率分析 (20)4.2.9. 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分析 (21)5. 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23)5.1.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经营业务能力分析 (23)5.2.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24)5.3.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销售利润率分析 (25)5.4.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毛利率分析 (26)5.5.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 (28)6. 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30)6.1.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30)6.2.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产权比率分析 (31)7. 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33)7.1.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分析 (33)7.2.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销售利润增长率分析 (34)7.3.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总资产增长率分析 (35)7.4.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分析 (36)8. 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资产质量状况分析 (38)8.1.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38)8.2.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39)8.3.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40)8.4.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分析 (41)图表目录图表1: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产值占GDP比重 (1)图表2: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规模 (2)图表3: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规模对比图 (2)图表4: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资产增减情况表.. 4图表5: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资产增减变化图.. 4图表6: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增减情况表 (5)图表7: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增减变化图 (6)图表8: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负债增减情况表.. 6图表9: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负债增减变化图.. 7图表10: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利润总额增减情况表 (8)图表11: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利润总额增减变化图 (8)图表12: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增减情况表 (9)图表13: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增减变化图 (10)图表14: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总成本构成图 (11)图表15: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总成本变化情况表 (11)图表16: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产品销售成本增减情况表 (12)图表17: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产品销售成本增减变化图 (13)图表18: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产品销售成本率分析 (13)图表19: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产品销售成本率对比图 (14)图表20: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产品销售费用增减情况表 (15)图表21: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产品销售费用增减变化图 (15)图表22: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产品销售费用率分析 (16)图表23: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产品销售费用率对比图 (16)图表24: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管理费用增减情况表 (17)图表25: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管理费用增减变化图 (18)图表26: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管理费用率分析 (18)图表27: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管理费用率对比图 . 19图表28: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财务费用增减情况表 (19)图表29: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财务费用增减变化图 (20)图表30: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财务费用率分析 (20)图表31: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财务费用率对比图 . 21图表32: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减情况表 (22)图表33: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减变化图 (22)图表34: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与产品销售成本增减情况表 (23)图表35: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与产品销售成本增减变化图 (24)图表36: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24)图表37:2009-2014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对比图。
2015年工业车辆部件行业简析
![2015年工业车辆部件行业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0e42a477232f60dccca158.png)
2015年工业车辆部件行业简析一、行业管理体制及主要政策法规 .............................. 3..二、行业进入壁垒............................................................. 4.. .1、技术壁垒........................................................... 4.. .2、品牌壁垒........................................................... 4.. .3、资金壁垒........................................................... 5.. .4、管理壁垒........................................................... 5.. .三、行业规模及发展趋势............................................................. 6.. .四、行业风险特征............................................................. 7..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7.. .2、政策环境风险........................................................... 7.. .3、主要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8..我国工业车辆行业的发展起步较晚。
1953年由沈阳电工机械厂测绘研制第一台电动三支点平衡重式叉车和1958年由五一机械厂(现大连叉车有限公司前身)测绘研制第一台5吨内燃叉车起,开始了我国工业车辆行业的发展历史。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d3cde1e7cd184254b35353e.png)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8月目录一、行业管理 (4)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4)2、行业主要规范 (4)3、行业主要政策 (5)二、行业发展状况 (7)1、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概况 (7)2、我国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产业概况 (7)3、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机遇 (8)(1)我国自主品牌整车的进一步发展将带动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8)(2)在新车需求持续推动乘用车销量的同时,售后市场将会成为零配件行业新的增长引擎 (9)(3)城镇化进程加快,中低收入人群购买能力提升 (10)4、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 (10)三、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12)1、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未来将继续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12)2、全球产业链转移的趋势将给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带来机遇 (14)3、我国自主品牌整车的发展将带动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14)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传统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影响 (14)五、行业主要壁垒 (15)1、产品开发壁垒 (15)2、客户壁垒 (16)3、资金壁垒 (16)4、质量认证壁垒 (17)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7)1、有利因素 (17)(1)国内汽车保有量水平整体偏低 (17)(2)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 (17)(3)国内产业扶持政策广泛推行 (18)2、不利因素 (18)(1)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国外领先企业存在阶段性差距 (18)(2)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19)一、行业管理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行业监管采取政府职能部门产业宏观调控管理和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政府主管部门主要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行业的指导和服务职能由行业相关协会承担,与本行业关系较紧密的协会主要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进排气机构分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行业自律组织,是在中国境内从事汽车(摩托车)整车、零部件及汽车相关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团体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依法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2015年汽车发动机精密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汽车发动机精密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bf2ba14ff00bed5b9f31d32.png)
2015年汽车发动机精密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1月目录一、行业管理 (4)1、行业管理部门 (4)2、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 (5)二、行业发展状况 (7)1、基本情况 (7)2、汽车零部件本土化取得明显进展 (9)3、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10)4、创新能力提升 (10)5、售后市场增长点 (11)三、行业与上下游的关系 (12)四、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14)五、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6)1、技术壁垒 (16)2、市场网络壁垒 (16)3、资本成本壁垒 (17)4、人力资源壁垒 (17)六、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8)1、有利因素 (18)(1)新兴市场潜力巨大 (18)(2)国内需求持续增长 (18)(3)产业政策大力扶持 (19)(4)行业兼并重组加剧 (20)(5)自主品牌的发展将推动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壮大 (20)(6)市场合作模式的独特性 (20)2、不利因素 (21)(1)上下游双重挤压 (21)(2)产业缺乏规模效应 (22)(3)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低 (22)(4)核心技术缺失 (22)(5)高端人才短缺,整体环境不健全 (23)七、行业风险特征 (23)1、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 (23)2、市场需求萎缩的风险 (24)3、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 (24)4、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25)5、产品质量风险 (25)一、行业管理1、行业管理部门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已形成市场化的竞争格局,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依法管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和管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行业技术、质量监管等工作。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全行业内商讨行业、国家标准,工信部等部门审议通过行业、国家标准。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负责监管行业市场、企业运作等。
环保部门监管企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015年汽车零部件钢板弹簧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汽车零部件钢板弹簧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8a206f3eff9aef8951e068f.png)
2015年汽车零部件钢板弹簧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8月目录一、行业管理 ............................................................................................................ 4...1、行业主管部门................................................................................................................ 4...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 4..二、行业市场情况.................................................................................................... 8...1、我国汽车行业情况........................................................................................................ 8...(1)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 (8)(2)中国汽车产业未来仍有一个较快发展期 (9)2、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1.03、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概况 ........................................................................................... 1..2(1)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现状 (12)(2)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容量 (12)4、行业目前市场竞争格局及需求分析........................................................................... 1..4(1)市场竞争格局 (14)(2)市场需求分析 (15)5、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 1..8三、行业周期性、季节性与区域性等特点 ........................................................ 1.91、周期性方面 .................................................................................................................... 1..9.2、季节性方面 .................................................................................................................... 1..9.3、区域性方面 .................................................................................................................... 2..0.四、上下游产业分析.............................................................................................. 2..1.1、上游产业......................................................................................................................... 2..1.2、下游产业......................................................................................................................... 2..1.五、进入本行业的障碍.......................................................................................... 2..2.1、技术门槛......................................................................................................................... 2..2.2、市场门槛........................................................................................................................ 2..2.3、人才门槛........................................................................................................................ 2..2.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 2.3.1、有利因素........................................................................................................................ 2..3.2、不利因素........................................................................................................................ 2..3.七、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2..4.1、高性能............................................................................................................................ 2..4.2、高应力............................................................................................................................ 2..4.3、轻量化............................................................................................................................ 2..4.八、行业风险特征.......................................................................................................................................2..5 .1、市场竞争的风险........................................................................................................... 2..5.2、行业周期性风险........................................................................................................... 2..5.一、行业管理1、行业主管部门目前行业宏观管理职能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指导技术改造,审批和管理投资项目。
2015年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1)
![2015年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1)](https://img.taocdn.com/s3/m/0649a102866fb84ae45c8d54.png)
2015年汽车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6月目录一、汽车增幅低、SUV持续高增长.41、轿车规模大幅萎缩、SUV持续高增长 (4)2、受益于积极推SUV新品,自主车企表现佳 (6)3、乘用车企超越行业依然得靠SUV新品 (7)4、未来乘用车企SUV新品投放情况 (9)5、卡车低谷已现、将进入缓慢复苏通道 (10)二、整车利润同比下降、配件业表现相对更稳定 (11)1、2015年整车盈利增幅明显下降 (13)2、零部件利润增幅相对更为稳定 (13)三、零部件行业全面升级 (14)1、节能减排:乘用车节能,商用车减排 (15)(1)乘用车发动机启停系统渗透率快速提升 (15)(2)商用车排放升级带来新需求 (16)2、新能源:电动空调需求旺盛..173、车联网:CID、TSP和HMI是核心环节18(1)车联网是一个多方构建的生态系统 (18)(2)CID、TSP和HMI是核心环节 (20)4、无人驾驶:更看好传感器供应商 (21)5、O2O:汽配电商平台 (23)四、新能源汽车:跟着政策走 (24)1、短期财政补贴仍是新能源汽车推广最大动力 (25)2、中长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本控制面临挑战 (26)3、看好新能源公交的推广应用..26五、国企改革是2015年下半年最重要的政策风口 (27)1、宏观背景 (28)2、行业背景 (29)3、相关地区和企业的示范效应..304、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 (31)5、国企改革投资机会31一、汽车增幅低、SUV持续高增长2015年4月、5月汽车销量连续两个月负增长,2015年1-5月汽车销量累计同比增长2.1%,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增6.4%,商用车已连续五个季度负增长。
2014年刜以来汽车销量增幅一直处于下降通道。
1、轿车规模大幅萎缩、SUV持续高增长2015年1-5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增6.4%,销量增幅进一步回落。
SUV产销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销量同比增48%,MPV销量增幅为18%,轿车及交叉型乘用车产销规模萎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汽车零部件金属件行业简析
一、行业管理 (2)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2)
2、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3)
二、行业发展概况 (4)
三、上下游行业情况 (5)
1、上下游行业 (5)
2、上游行业的变动对本行业的影响 (5)
3、下游行业的变动对本行业的影响 (6)
四、行业风险特征 (6)
1、市场需求风险 (6)
2、汽车产业政策发生不利变动的风险 (7)
3、技术创新的风险 (7)
五、行业竞争状况 (8)
1、无锡市中捷减震器有限公司 (8)
2、苏州宝成汽车冲压有限公司 (9)
3、茂森精艺金属(苏州)有限公司 (9)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从属于汽车行业,目前行业宏观管理职能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在汽车行业领域,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制定汽车产业的发展政策、拟定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调整行业结构、实施行业管理、审批与管理投资项目、引导技术方向等工作。
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颁布并于2009年修订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该发展政策提出:“按照有利于企业自主发展和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原则,改革政府对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实行备案和核准两种方式”,并明确了对投资生产汽车零部件的项目实行备案方式,由企业直接报送省级政府投资管理部门备案。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是汽车行业的自律管理组织,主要承担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引导和服务职能,主要负责产业及市场研究、技术标准的起草和制定、产品质量的监督、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行业自律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