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材料:《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2
第八单元泌尿系统疾病一、A11、慢性肾盂肾炎时,肾小管内特征性的管型是:A、胶样管型B、透明管型C、细胞管型D、颗粒管型E、色素管型2、IgA肾病的最显著的特点是:A、系膜区IgA和C3沉积B、复发性血尿C、弥漫性系膜增生D、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E、呈膜性肾炎病变3、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特征性病变是:A、系膜细胞增生B、系膜内见致密沉积物C、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融合D、肾小球基底膜增厚E、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上皮细胞下见致密沉积物4、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细胞主要是:A、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B、壁层上皮细胞C、脏层上皮细胞D、系膜细胞E、以上都不是5、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的肉眼病变是:A、大红肾B、大白肾C、多囊肾D、固缩肾E、分叶状肾6、慢性肾盂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A、呈颗粒性固缩肾B、肾间质充血,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C、肾小球纤维化D、肾小动脉壁常有纤维素样坏死E、肾脏有凹陷性瘢痕,肾盂肾盏变形7、晚期慢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改变是:A、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B、肾小球萎缩C、肾小球节段性玻璃样变D、肾小球肥大E、脏层上皮细胞增生8、膜性肾炎的光镜病变特点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B、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C、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D、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E、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或融合9、免疫荧光呈线形的肾炎是:A、IgA肾病B、膜性肾炎C、轻微病变性肾炎D、肺出血肾炎综合征E、膜性增生性肾炎10、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B、肾小球毛细血管呈节段性坏死C、局灶性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呈节段性硬化D、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呈节段性系膜基质增多E、肾小球局灶性新月体形成11、新月体性肾炎的主要病变是:A、血管内皮细胞坏死B、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C、中性粒细胞的渗出D、单核细胞的渗出E、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12、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属于:A、新月体性肾炎B、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C、膜性增生性肾炎D、轻微病变性肾炎E、膜性肾炎13、与免疫复合物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A、膜性肾炎B、新月体性肾炎C、轻微病变性肾炎(脂性肾病)D、急性弥漫增生性肾炎E、膜性增生性肾炎14、下列有关肾盂肾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男性发病率较高B、多由细菌感染引起C、大肠埃希菌感染最为常见D、表现为化脓性间质性肾炎E、可分为上行性感染和血源性感染15、肉眼观察肾体积明显缩小,质地变硬,表面有大的不规则瘢痕凹陷,最可能的诊断为A、良性高血压病引起的萎缩肾B、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C、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D、晚期肾小球肾炎E、慢性肾盂肾炎16、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病理改变为A、毛细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B、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血栓形成C、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肾球囊上皮细胞增生D、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E、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及基底膜增厚17、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改变为A、颗粒性固缩肾B、大瘢痕性固缩肾C、大白肾D、蚤咬肾E、大红肾18、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圆形均质红染物质的病变,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纤维瘢痕组织B、纤维化肾小球C、高血压病时细动脉D、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E、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19、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增生的细胞主要包括A、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B、肾小球壁层细胞和系膜细胞C、肾小球脏层细胞和中性粒细胞D、肾小球各种细胞均有较明显增生E、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细胞增生二、A21、成年女性,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穿刺活检,银染色见肾小球基底膜呈车轨状。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 二·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 又称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或毛细血管外增生 性肾小球肾炎,病情急速发展,临床由蛋白尿 、血尿等改变迅速发展为严重少尿、无尿、高 血压和氮质血症。肾功能发生进行性障碍,如 不及时治疗,常在数周至数月内因肾衰竭而死 亡。所以称为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 病理学特征为多数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 生形成新月体。RPGN可由不同原因引起,可以 与其他肾小球疾病伴发,如严重的毛细血管内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或系统 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但多数原因不明 ,为原发性。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3、肾间质: 肾间质内常 有不同程度 的充血、水 肿和少量淋 巴细胞和中 性粒细胞浸 润。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三、电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 生肿胀,有散在的电子密度高的沉积物在 脏层上皮细胞和肾小球基底膜之间,呈驼 峰状,沉积物也可位于内皮细胞下或基底 膜内。沉积物表面的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消 失,沉积物一般在发病几天后就可出现, 在4-6周内消失,有时基底膜内侧内皮细 胞下和系膜内也可见小型沉积物。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 新月体形成机理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电镜 II型→系膜区,电子致密物 I型 、III型→无电子致密物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 肾炎和快速进行性肾小球 肾炎的病理
一、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的病变特点是弥 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伴中 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病变由免疫复合物 引起,临床简称急性肾炎,又称为毛细血管内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大多数病例与感染有关, 又称感染后肾炎。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类型,又 分为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和非链球菌感染性肾炎。
病理学的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的知识点总结病理学的知识点总结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病理学的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高血压病时的肾脏病理变化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
2.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
3.不属凝固性坏死的是——脑。
注意“属于”的有:(1)子宫;(2)肠;(3)肝;(4)肺。
4.不属肉芽肿的是——肺肉质变。
注意“属于”的有:(1)血吸虫病;(2)麻风;(3)梅毒;(4)结节病。
5.血栓转归中不会发生——化生。
6.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不包括——再生。
注意“包括”的有:(1)化生;(2)萎缩;(3)肥大;(4)增生。
7.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具有的改变——蛛网膜下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渗出。
8.肿瘤的发生与亚硝胺类化合物关系不密切——胆囊癌。
9.血栓形成的条件,不正确的是——纤维蛋白溶酶增加。
注意“正确”的有:(1)新生血小板增多;(2)血管内皮损伤;(3)组织因子释放;(4)涡流形成。
10.不是矽肺诊断主要依据的是——临床症状。
注意“属于”的有:(1)胸片;(2)CT检查;(3)接触粉尘的职业史;(4)肺功能检查。
11.细支气管不完全阻塞所致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可造成——肺气肿。
12.肉芽组织的成分不包括——平滑肌细胞。
注意“包括”的有:(1)血管内皮细胞;(2)成纤维细胞;(3)炎症细胞;(4)肌纤维母细胞。
13.淤血不会引起——实质细胞增生。
14.高血压病脑出血破裂的血管多为——豆纹动脉。
1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蛛网膜下腔。
1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于——左前降支。
17.血吸虫易停留于——肠系膜下静脉。
18.股骨骨折后因处理不当,大量脂肪滴进入血液,该脂肪栓子常栓塞于——肺动脉及其分支。
19.肉芽组织内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主要成分——炎性细胞。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疾病名: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英文名: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缩写:MPGN别名:membranous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esangiocapillary glomerulonephritis;mesangi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持续性低补体肾炎;低补体血症性肾炎;分叶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小叶性肾炎ICD号:N05.3分类:肾内科概述: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是肾小球肾炎中最少见的类型之一,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此病曾有多种名字,包括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MCGN、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小叶性肾炎、低补体血症性肾炎等。
本病是一种具有特定病理形态及免疫学表现的综合征。
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炎、肾病或肾炎肾病同时存在和低补体血症;组织学上可见系膜增生,毛细血管壁增厚,肾小球呈分叶状,故又称分叶性肾炎。
其病理改变的主要特点是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壁增厚及基底膜双轨。
根据电镜下电子致密物沉积的部位可将MPGN分为3型:Ⅰ型为内皮下致密物沉积;Ⅱ型为特征性基膜内致密物沉积;Ⅲ型是上皮下和内皮下致密物同时出现;大多认为Ⅱ型是一种独特的肾小球疾病,Ⅲ型可能是Ⅰ型膜增生性肾炎的一种变异。
本病临床主要特征是大多患者有持续性低补体血症,因而病程较长、难以治愈且预后差。
流行病学:本病虽然可见于任何年龄,但90%的Ⅰ型和70%的Ⅱ型病人发病是在8~16岁,也有报道本病的发病年龄多在5~30岁,2岁以下和老年人很少见。
Ⅰ型中男性稍多于女性,Ⅱ型男女均等。
在本病中65%~70%病人为Ⅰ型,20%~35%为Ⅱ型,剩余病人为其他类型。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怎么治疗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怎么治疗?疾病简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是依据光镜下病理改变特征命名的,是一组以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高度增生,系膜细胞插入至毛细血管壁并致使其增厚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
由于光镜下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弥漫增生及毛细血管壁增厚,肾小球不再呈现均一性,而呈分叶状,因此也称之为“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或“分叶性肾炎”。
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浮肿),可伴有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持续性低补体血症是MPGN的重要血清学改变,过去也曾以“低补体性肾小球肾炎”作为临床诊断。
部分可以继发于其它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炎病毒感染等,此种情况下称之为继发性MPGN。
也有部分找不到其它疾病,此种情况下称之为特发性MPGN。
MPGN好发于青少年,临床表现复杂,预后不良,部分患者可以进展至尿毒症,但积极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因此要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疾病分型根据光镜下肾小球形态改变,尤其是免疫复合物沉积部位和电镜下电子致密物沉积部位不同,将MPGN分为3型:Ⅰ型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襻内皮下,典型改变为肾小球基膜增厚,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显著增生扩张,插入毛细血管壁的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呈双轨现象,也称为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也表现为电子致密物沉积于内皮下;Ⅱ型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膜内,典型改变为肾小球基膜弥漫性增厚,系膜细胞增生及插入不明显,电镜下大量缎带状电子致密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基膜致密层内,因而称为致密物沉积病(dense deposit disease,DDD);Ⅲ型免疫复合物广泛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下、上皮下和肾小球系膜区,光镜下病理改变与Ⅰ型表现相似。
又可分为两个亚型--Burkholder亚型和Strife-Ander亚型。
2021年-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模拟考_病理学_含参考答案9rma64
2021年-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_病理学-模拟考病理学- 2021-05-04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2、考试时间3小时选择题:每题1分,合计100分1、淋巴细胞套是指A:少突胶质细胞围绕变性神经细胞B:小胶质细胞吞噬变性神经细胞C:小胶质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变性神经细胞D:淋巴细胞围绕小血管浸润2、好发于儿童的恶性肿瘤有A:神经母细胞瘤B:视网膜母细胞瘤C:精原细胞瘤D:髓母细胞瘤3、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属于A:肺出血性炎B:肺纤维素性炎C:肺间质性炎D:肺化脓性炎4、肝细胞碎片状坏死多见于A:急性普通型肝炎B:亚急性重型肝炎C:慢性肝炎D:急性重型肝炎5、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病理改变是A:细胞水肿B:脂肪变C:玻璃样变D:黏液样变6、高血压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的特征是A:左室向心性肥大B:左室离心性肥大C:右室向心性肥大D:右室离心性肥大7、槟榔肝的典型病变是A:门静脉分支扩张瘀血B:肝小叶结构破坏C:肝血窦扩张瘀血,肝细胞脂肪变性D:肝细胞坏死8、有关骨肉瘤的主要诊断依据,错误的是A:出现肿瘤性成骨B:好发于老年人C:发生于长骨干骺端D: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9、溶组织内阿米巴有致病性但无传染性的阶段是A:虫卵B:包囊C:小滋养体D:大滋养体10、日本血吸虫引起肺点状出血的主要是A:童虫B:虫卵C:毛蚴D:尾蚴11、结核结节属于A:感染性肉芽肿B:迷离瘤C:炎症假瘤D:异物性肉芽肿12、关于肺硅沉着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一种常见职业病B:脱离硅尘作业环境后病变不再进一步发展C:基本病变为硅结节和肺组织豁漫性纤维化D:硅结节中央常形成空洞13、不符合子宫内膜增生症的描述是A:与卵巢雌激素分泌过多有关B:多发生于更年期和青春期C:子宫内膜单纯增生易发生癌变D:表现为月经不规则、经期延长、月经量过多14、皮肤糜烂的愈合A:由纤维组织及内皮细胞修复B:由周围的腺上皮细胞修复C:由肉芽组织及周围腺上皮细胞修复D:由周围的鳞状上皮细胞修复15、下列哪种组织的再生是由既存细胞组织的延长所构成的A:毛细血管B:横纹肌细胞C:肌腱16、参与Ⅱ型急进性肾炎发病机制的主要是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Ⅳ型变态反应D:Ⅲ型变态反应17、肺出血性梗死的原因包括A:严重淤血B:双重血液循环C:肺纤维组织增生D:组织疏松18、不符合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描述是A:毛细血管壁呈双轨状B: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性增生C: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D:肾小球系膜区IgG和C3沉积19、下列哪项病变中无多核巨细胞?A:树胶样肿B:结核结节C:硅结节D:风湿小体20、烧、烫伤的水泡A:以血浆渗出为主的炎症B:以纤维蛋白渗出为主的炎症C:以局限性化脓为主的炎症D: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21、不符合干酪样肺炎的描述是B:多由气道播散引起C:以增生性病变为主D:常有急性空洞形成22、妊娠期尿路感染的治疗不宜选用的药物是A:呋喃妥因B:头孢呋辛钠C:阿莫西林D:诺氟沙星23、大肠腺瘤癌变的主要肉眼形态改变是A:腺瘤呈绒毛状B:腺瘤的体积C:腺瘤溃疡形成D:腺瘤呈分叶状24、下述关于各型肝炎细胞坏死程度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慢性活动性肝炎-碎片状及灶状坏死B:急性重型肝炎-大片状坏死C:急性普通型肝炎-点状坏死D:慢性持续性肝炎-灶状坏死25、贫血性梗死常发生于A:脾、肝、肺B:脾、肾、肠C:肺、肾、脑D:肾、心、脾26、硅沉着病可出现A:肺肉质变B:早期肺门淋巴结病变D:肺脓肿27、不符合慢性心瓣膜病的描述是A:病变不会同时累及两个瓣膜B:多由风湿性心内膜炎引起C:表现为心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D: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是主动脉瓣28、与肝癌关系密切的病毒是A:EBVB:HBVC:HPVD:HSV29、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区别是A:发热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缺如或活性降低C:出现幼稚粒细胞D: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增高30、不符合内胚窦瘤的描述是A:产生甲胎蛋白B:由生殖细胞发生C:形成内胚窦样结构D:低度恶性31、支气管扩张常合并A:肺脓肿B:肺肉质变C:弥漫性肺气肿D:肺结核32、最易和肺转移癌相混淆的肺癌类型是A:中央型肺癌B:周围型肺癌C:小细胞肺癌D:弥漫型肺癌33、细胞水肿时,电镜下的改变包括A:内质网扩张B:自噬溶酶体形成C:线粒体肿大D:高尔基体肥大34、梅毒A:浆液性炎B:纤维素性炎C:化脓性炎D:慢性肉芽肿性炎35、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病变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多数是. A:B淋巴细胞B:CD8T细胞C:CD4T细胞D:CD4T细胞36、类风湿因子主要是A:IgEB:IgGC:IgAD:IgM37、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A:细菌团栓塞B:肿瘤栓塞C:空气栓塞D:脂肪栓塞38、下列哪些病因可导致间质性肺气肿?A:胸壁穿透伤B:剧烈咳嗽C:年老D:肋骨骨折39、ACTH分泌过多致肾上腺皮质形成多数小结节,病变符合A:化生B:肥大C:增生D:再生40、男性,62岁。
肾病WHO分型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球肾炎及其相关的状况)(1)肾小球轻微病变(glomerular minor 1esion)。
(2)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病变(focal segmentalglomerular change)[其他肾小球轻微病变(otherglomerular minor lesion)包括局灶性肾炎(focalnephritis).(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①膜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②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b.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docapillary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C.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ocapillary glomerulonephritis)[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及Ⅲ型(membranoproliferativeglomerulonephritis type I and 111)];d.新月体性(毛细血管外)(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necrotizing glomerulonephritis)。
③硬化性肾小球肾炎(sclerosing glomerulonephritis)。
(4)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unclassified glome—rulonephritis)。
2.系统性疾病所致的肾小球肾炎(1)狼疮性肾炎(1upus nephritis)。
(2)Iga肾病(IgA nephropathy)[Berger病(Ber—ger’S disease)]。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glomerulonephritis,MPGN),它是肾小球肾炎最罕见的类型之一,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该病有多种名称,包括系膜毛细血管肾小球肾炎(MCGN)、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小叶性肾炎、低补体血症性肾炎等。
一、病因膜增生性肾炎根据其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病:1.原发性膜增生性肾炎病因不明,一般认为Ⅰ类型为免疫复合物疾病;Ⅰ免疫复合物及其自身抗体疾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在继发性膜增生性肾炎中有三种亚型。
Ⅰ冷球蛋白血症是单株峰球蛋白,通常是骨髓瘤蛋白。
Ⅰ类型通常是单株峰IgM球蛋白结合IgG,又称抗IgG和Ⅰ类型是多株峰免疫球蛋白。
Ⅰ型和Ⅰ冷球蛋白血症容易发生肾损伤。
其病理特征是系膜细胞大量增生、白细胞,特别是单核细胞浸润和肾小球基膜增厚。
约三分之一的病例是中小动脉炎,毛细血管有微血栓形成。
MPGN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太明确。
Ⅰ型MPGN它被认为是由相对较大的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反复沉积引起的免疫复合物疾病。
Ⅰ型MPGN免疫复合物也存在于患者血清中,冷球蛋白、补体异常、血清C3.持续下降。
提示免疫复合物Ⅰ型MPGN中的作用。
Ⅰ型MPGN可检出患者血清C3肾炎因子(C3NeF),C3NeF是C3bBb转化酶本身的抗体,使C3bBb作用增强,导致补体旁路持续激活,导致持续低补体血症和基膜变性。
因此,补体代谢紊乱是中心环节。
(1)此外,Ⅰ型MPGN肾移植经常复发,肾炎可能是由于患者血清中的异常糖蛋白沉积在基底膜中引起的。
(2)本病可能与遗传有关,Ⅰ型MPGN患者常出现HLA-B7。
大多Ⅰ型MPGN病人很特别B细胞抗原相同。
二、发病机制MPGN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免疫学机制有关。
50%~60%的MPGN患者血中有补体C3、C1q及C4.减少表明旁路路径和经典路径被激活,导致血液补充剂减少。
病理(肾小球肾炎)(1)
• 免疫荧光显示沉积物内的Ig或补体,呈颗粒 性荧光。
(2) 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 抗体与肾小球内固有的抗原成分或经血液 循环植入肾小球内的抗原反应,导致原位 免疫复合物形成,引起肾炎。
2·引起肾小球损伤的介质
一般认为,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只是肾小球肾炎的始发 机制,对肾组织无直接损伤作用;在此基础上只有激活炎细胞 及释放炎症介质才会到会肾小球损伤。
漫性增厚,肾小球内炎症现象不明显。
银染色: 早期GBM外侧钉突状--钉突增大、融合,沉积物被 包埋在GBM内,使其增厚--沉积物逐渐被溶解,形 成“虫蚀状”空隙--空隙渐被基膜样物质充填。
银黄着色:鞋钉样
膜性肾小球肾炎发展过程
• 免疫荧光:颗粒荧光,GBM内有IgG、C3沉积 • 电镜:上皮细胞肿胀,足突消失,上皮下有大
病因和发病机制: (1)部分有明显肾炎病史; (2)部分无明显肾炎病史。
病理特征
• 大体: 继发性颗粒性
固缩肾
• 光 镜: 1.病变肾小球玻变、纤维化,呈“肾小球集中 现象”,所属肾小管萎缩、消失。 2.部分肾小球代偿性增大,所属肾小管扩 张,可见各种管型。 3.间质弥漫性纤维化,伴淋巴、浆细胞浸 润;细、小动脉玻变、腔狭窄。
肾小球肾炎 ( glomerulonephritis ,GN )
一、概念
△肾小球肾炎(GN)是一种以肾小球病变为
主的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简称为肾炎)。
肾小球肾炎
原发型 (原发于肾并以肾小球病变)
继发型 (全身疾病,如SLE、高
血压、过敏性紫癜、糖尿 病等所并发的肾小球损 害)
二、肾小球的组织结构
四川省卫生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四川省卫生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单选题1.动机产生的两个条件是( )。
A、需要和目的B、需求和目标C、诱因和目的D、需要和诱因[答案] D[解析]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
引起动机的两个条件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个体的内在条件需要,个体的外在条件诱因是产生动机的主要因素。
故选D。
2.气虚质的人,不宜选用的食物是: ( )。
A、南瓜B、香菇C、莲子D、生罗卜[答案] D3.关于毒血症描述正确的是( )。
A、血液可查到细菌B、全身脏器多发脓肿形成C、血沉快,血抗链“0”升高D、白喉患者出现全身中毒症及心肌炎[答案] D[解析]细菌的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吸收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毒血症。
临床上出现高热、寒战等中毒症状,同时常伴有心、肝、肾等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但血培养找不到细菌。
4.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是( )。
A、毛细血管壁呈双轨状B、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C、肾小球内新月体形成D、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答案]A[解析]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是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并向毛细m管内插入,使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并呈双轨状。
5.卡他性炎通常是指( )。
A、关节滑膜的渗出性炎B、浆膜的渗出性炎C、黏膜的坏死性炎D、黏膜的轻度渗出性炎[答案] D[解析]卡他性炎是黏膜组织发生的一种较轻的渗出性炎症。
6.急性肺水肿咳痰的性状是( )。
A、脓性B、铁锈色C、棕红色D、粉红色泡沫样[答案] D[解析]急性肺水肿时因为心脏收缩力严重减弱,或左室瓣膜急性反流,心排血量急剧减少,肺静脉回流不畅,使得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得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从而可引起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的症状。
故选D。
7.李某,因感冒到医院就医,医生刘某开具头孢类抗生素,病人觉得贵,提出换用青霉素。
刘医生不耐烦的说:“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这位医生的行为主要违背了( )。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概念】1.简称急性肾炎(AGN)2.是由免疫介导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的一组疾病。
3.急性起病4.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5.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
【生理结构】分为过滤膜和系膜;过滤膜肾小球过滤膜从内到外有三层结构:内层为内皮细胞层,为附着在肾小球基底膜内的扁平细胞,上有无数孔径大小不等的小孔,小孔有一层极薄的隔膜;中层为肾小球基膜,电镜下从内到外分为三层,即内疏松层、致密层及外疏松层,为控制滤过分子大小的主要部分:外层为上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又称足细胞,其不规则突起称足突,其间有许多狭小间隙,血液经滤膜过滤后,滤液入肾小球囊。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绝大部分蛋白质不能滤过而保留于血液中,仅小分子物质如尿素、葡萄糖、电解质及某些小分子蛋白能滤过。
系膜系膜由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组成,为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小叶间的轴心组织,并与毛细血管的内皮直接相邻,起到肾小球内毛细血管间的支持作用。
系膜细胞有多种功能,该细胞中存在收缩性纤维丝,通过刺激纤维丝收缩,调节肾小球毛细血管表面积,从而对肾小球血流量有所控制。
系膜细胞能维护邻近基膜及对肾小球毛细血管起支架作用。
在某些中毒及疾病发生时,该细胞可溶解,肾小球结构即被破坏,功能也丧失。
系膜细胞有吞噬及清除异物的能力,如免疫复合物、异常蛋白质及其他颗粒。
【病理肉眼观】1、肾脏肿大,肾脏的各径线均增大尤以厚径为明显,使肾脏外形隆突,饱满,球形急性肾小球肾炎发展。
2、肾脏被膜显示不清,轮廓界限不清晰,边缘模糊。
3、肾实质增厚,回声弥漫增强,光点模糊,似云雾遮盖,肾皮质与肾髓质无区分,肾窦回声相对淡化,甚至整个断面内容浑然一体,正常肾结构无从显示。
【病理镜下观】急性肾小球肾炎包括: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一)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病变为弥漫性,累及双侧肾脏大多数肾小球。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少数病例,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而形 成新月体(>50%以上)--新月体性肾小球 肾炎。
厦大医学院
13
3. 临床病理联系 急性肾炎综合征
儿童患者症状较典型,咽部感染1~2周后出现
①少尿,严重者出现氮质血症 ②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③水肿 ④高血压
厦大医学院
14
结局
儿童患者 95%以上痊愈,1%-2%转变为慢性 不到1%发展为快速进行性GN。
厦大医学院
33
厦大医学院
34
(三)肾病综合征及相关的肾炎类型
大量蛋白尿、低清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膜性肾小球病(肾炎)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厦大医学院
35
1.膜性肾小球病(肾炎) membranous GN
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类型,肾小 球炎症改变不明显。为非选择性蛋白 尿(低分子白蛋白和铁蛋白)。
III 型 免疫反应缺乏型
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清,无荧光反应
部分病人血清里有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因此认为是ANCA相关血管炎
在肾脏的表现。
厦大医学院
22
免疫性损伤(抗基底膜型、免疫复合物、ANCA) 毛细血管壁损伤,纤维素渗出,单核细胞渗出
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单核巨噬细胞
新月体
短时间内大量新月体形成,肾功能衰竭
厦大医学院
5
2. 病理改变
大体: 大红肾,蚤咬肾,体 积增大,颜色变红, 有出血点。
厦大医学院
6
病理变化:
光镜下: “球大,核多” ,管腔狭窄。内皮细胞和 系膜细胞增生,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渗出.
医学基础知识题库及参考答案
医学基础知识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能通过胎盘屏障传递的抗体类型是()。
A、IgGB、IgMC、IgED、IgD正确答案:A2、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是()。
A、肾小球内新月体形成B、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C、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D、毛细血管壁呈双轨状正确答案:D3、链球菌在体内能直接扩散的原因是具有()。
A、M 蛋白B、透明质酸酶C、菌毛D、荚膜正确答案:B4、革兰染色顺序正确的是()。
A、石炭酸复红—碘液—95%乙醇—结晶紫B、结晶紫—碘液—95%乙醇—稀释复红C、碘液—石炭酸复红—95%乙醇—结晶紫D、石炭酸复红—3%盐酸乙醇—亚甲蓝(美蓝)正确答案:B5、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
A、蛋白质和铜B、蛋白质和钴C、蛋白质和锰D、蛋白质和铁正确答案:D6、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B、酶C、糖蛋白D、脂类正确答案:D7、迷走神经兴奋时引起()。
A、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B、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加C、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加D、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正确答案:B8、溶原性转换是指()。
A、通过噬菌体为媒介将供菌 DNA 转入受菌B、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进行局限性转导C、受菌直接摄取供菌 DNA 片段D、前噬菌体直接与宿主基因组发生重组正确答案:D9、软骨囊是指()。
A、软骨细胞周围的软骨基质B、软骨细胞所在的空腔C、软骨表面的疏松结缔组织D、软骨表面的致密结缔组织正确答案:A10、急性炎症时最早出现的血管反应是()。
A、细动脉收缩B、细动脉、细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C、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D、细动脉扩张充血正确答案:A11、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易受内环境理化因素变化影响和易疲劳B、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较通过同样距离的神经纤维慢得多C、兴奋在通过突触传递时只能单向进行D、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放电频率相同正确答案:D12、窦房结()。
病理切片描述
病理切片描述1 肝细胞水样变性:肝小叶结构不清,肝窦受压变狭或消失。
肝细胞肿大,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胞质疏松,内含粉红色嗜酸性颗粒。
有的变圆、胞浆空亮,形成气球样变。
2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肝):胞浆中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空泡(脂肪滴),边界清晰,将细胞核挤向一侧。
肝细胞体积增大、肿胀,细胞核明显,细胞与细胞之间界限不清。
3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核大,胞浆红染。
成纤维细胞呈星形或梭形。
可见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各种炎症细胞。
4 慢性肺淤血:肺泡壁变厚及纤维化,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5混合血栓:白色血栓:淡红色无结构的呈分支状或不规则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边缘可见中性粒细胞附着。
红色血栓:充满小梁间纤维蛋白网的红细胞所构成。
6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损伤,在心瓣膜上附有一巨大的赘生物,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其内含有大量淡紫兰颗粒状的细菌团及深蓝色的块状钙化灶。
7风湿性心肌炎:在心肌间质尤其血管周围,有一些梭形细胞团,即风湿小体,中间为纤维蛋白样坏死灶,周围有枭眼或毛虫样的风湿细胞,及少量组织细胞及炎细胞。
8 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厚凸起,中膜萎缩。
纤维组织增生、玻变形成纤维帽,深部可见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的脂质和坏死物及柳叶状的胆固醇结晶,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9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横断面,由内向外共4层,分别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部分粘膜上皮及固有层变性坏死,阑尾腔内及浆膜层有炎性渗出物,由中性粒细胞,脓细胞和少量纤维素组成,血管扩张充血。
10肺结核:典型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周围由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
11肠阿米巴:低倍镜可见肠粘膜溃疡呈口小底大烧瓶状。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概述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又称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等,患者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
常伴血尿、高血压、贫血及肾功能损害等。
本病预后较差,约50%的患者在10年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
英文名称: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其它名称: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发病部位:腰部,肾脏常见症状: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主要病因:目前尚未明确检查项目:尿液检查、血液检查、肾功能、肾脏 B 超、肾脏活检病理检查重要提醒: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有高血压、贫血及肾功能损害,常呈持续进行性进展。
患者出现症状需及时就医。
临床分类:1、根据病理电镜下电子致密物沉积的部位可分为:(1)Ⅰ型:光镜主要特点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壁增厚及内皮细胞增生,伴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系膜细胞和基质重度增生,并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插入,毛细血管壁增厚。
插入毛细血管壁的系膜基质与基膜有相似的染色,在嗜银染色下表现为双层或多层基膜图像,呈“双轨征"。
系膜基质显著增加,毛细血管腔大部分闭塞,小叶结构呈分叶状,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管(2)Ⅱ型:光镜下与Ⅰ、Ⅲ型相似,但系膜插入不如Ⅰ、Ⅲ型型显著,30%病例有新月体形成。
免疫荧光可见C3在毛细血管壁呈带状分布,而免疫球蛋白则无染色。
毛细血管壁的染色可见电子致密物“双轨征”。
肾小球病理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肾小球病理介绍
导语:肾小球病理可表现为肾小球肾炎,我们都知道,这其实就是肾的一种炎症,对身体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就需要观察和了解,肾小球的病
肾小球病理可表现为肾小球肾炎,我们都知道,这其实就是肾的一种炎症,对身体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就需要观察和了解,肾小球的病理机制,以及它的病理变化问题,这样子才能够帮助自己根据病情的因素,去找到最科学有效的治疗和应对方法,减少因为肾小球肾炎而产生的伤害。
(一)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病理变化病变为弥漫性,累及双侧肾脏大多数肾小球。
镜下见:
①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肿胀,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单核细胞浸润,使肾小球内细胞数目增多,肾小球体积增大,。
肾小球毛细血管受压,引起肾小球缺血。
②肾小球的病变引起所属肾小管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内含有从肾小球滤出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这些成分可在管腔内凝集成各种管型。
③肾间质充血、水肿,少量炎细胞浸润。
肉眼观,两侧肾脏对称性肿大,包膜紧张,表面光滑,色较红,称为“大红肾”。
有时,因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肾表面和切面可见散在的出血点,如蚤咬状,称为“蚤咬肾”。
2.病理临床联系①少尿: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肿胀、增生,使管腔狭窄,滤过率降低,而肾小管的重吸收相对正常,导致球一管失衡而引起少尿,严重者可致氮质血症。
②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肾小球毛细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所致。
③水肿:主要原因为少尿引起钠水潴留。
④高血压:主要由于钠水潴留引起血容量增多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肾病理分型
局灶性节段性增生或弥漫系膜增宽
系膜区IgA和C3沉积
系膜区沉积物
反复发作的血尿、蛋白尿
4.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局灶性节段性玻璃样变和硬化
局灶性,IgM和C3
上皮细胞足突消失,上皮细胞剥脱
肾病综合征,蛋白尿
轻微肾小球病变(补充)
无异常改变
可有可无
致密沉积物少或无,足突变短
肾小球肾炎的起始阶段或恢复好转阶段
2.肾病综合征:高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三高一低)(一)
附件(第八单元重要表格)
类 型
病理特点
临床病理联系
特别强调(重要!!)
光 镜
免疫荧光
电 镜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GBM和系膜区颗粒状IgG和C3沉积
上皮下驼峰状沉积物
急性肾炎综合征
大红肾/蚤咬肾
只有C3,无其他
致密沉积物
血尿、蛋白尿、慢性肾衰
1.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肾小Leabharlann 正常,肾小管脂质沉积(-)
上皮细胞足突消失,无沉积物
肾病综合征
脂性肾病;
多见于幼儿
2.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玻璃样变性、纤维化、硬化
因肾炎起始类型而异
因肾炎起始类型而异
慢性肾炎综合征
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慢性肾衰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见于:高血压)
多见于儿童
2.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抗GBM型
新月体(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
线性IgG和C3
无沉积物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新月体(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
免疫复合物型
颗粒状沉积物
肾活检病理诊断分类
型)(mesangiocapillary GN,membranoproliferative GNⅠand Ⅲ); ④新月体性(毛细血管外)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crecentic GN or
extracapillary GN) 3)硬化性肾小球肾炎(sclerosing GN)
肾活检病理诊断分类
(5)未分类肾小球肾炎(unclassified GN) 2.系统性疾病所致的肾小球疾病: ①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②过敏性紫癜性肾炎(nephritis of Henoch-Schonlein
肾活检病理诊断分类
(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diffusive GN) 1)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embranous GN) 2)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roliferative GN)
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N); ②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GN); ③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炎Ⅰ型及Ⅲ
减少性紫癜)(hemolytic-uremic syndrome an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ura)。
肾活检病理诊断分类
4.代谢性疾病所致的肾小球疾病: ①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②致密物沉积病(dense deposit GN,dense deposit
变)(focal/segmental lesions with only minor abnormalities in other glomeruli): ①局灶性肾小球肾炎(focal GN); ②局灶性和节段性玻璃样变和硬化(focal and segmental hyalinosis and sclerosis)
肾脏内科
肾脏内科[单项选择题]1、Good-Pasturc综合征常见的免疫病理特征是()A.IgG和C3呈线条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B.IgG和C3呈细颗粒状沿毛细血管壁沉积C.IgG和C3呈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D.无或仅微量免疫复合物E.IgG、IgA、IgM、C3呈多部位沉积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2、GoodPasture综合征,不正确的是()A.有肺出血B.有肾小球肾炎C.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D.肾脏受累均表现为新月体性肾炎,预后差E.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和ANCA可同时阳性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3、中老年男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是()A.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B.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微小病变肾病D.膜性肾病E.膜增生性肾炎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4、致密斑位于()A.远曲小管B.入球小动脉C.出球小动脉D.肾小球血管襻E.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间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5、下述不符合急性肾炎病理改变特征的是()A.肾小球上皮侧驼峰样沉积物B.弥漫内皮系膜细胞增生性病变C.IgG沉积D.多形成新月体E.可见白细胞渗出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6、体检发现镜下血尿,临床上最可能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A.慢性肾炎B.急性肾小球肾炎C.慢性肾盂肾炎D.隐匿性肾炎E.肾病综合征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7、可能需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的肾小球疾病是()A.新月体性肾炎B.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C.系膜增生性肾炎D.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E.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8、不是急进性肾炎的临床特点的是()A.持续性血尿与高血压B.起病急,初期表现似急性肾炎C.常出现少尿与急剧肾功能恶化,可于数周或数月死于尿毒症D.可有咯血及肺部病变E.对激素疗效好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9、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特征相似之处是()A.急性肾炎综合征B.肾功能急剧恶化C.贫血D.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E.预后差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都是肾炎综合征(蛋白尿、血尿、水肿与高血压,发病均较急),但急性肾小球肾炎绝大多数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较好,经3~4周大多可以病情好转、减轻,很少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或少尿型急性肾衰竭以及贫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又称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其病变以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并伴有毛细血管壁增厚为特点。
根据形态特点及发病机理不同,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为三型。
本病多见于青年和中年人,起病缓慢,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
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常有血尿、蛋白尿。
约半数起病时即表现为肾病综合症,并常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有些病人的血清补体降低,故又称为低补体血症性肾小球肾炎。
发病机理
1)Ⅰ型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内皮下,Ⅲ型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内皮下和上皮下都有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免疫损伤。
2)Ⅱ型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是补体C3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沉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引起基底膜的变性的结果。
病理变化
肉眼观,早期无明显变化,随病情进展,肾脏表面可呈稀疏颗粒状,肾包膜增厚粘连,切面纹理不清。
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系膜区增宽,其间常有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增生的系膜组织逐渐向周围毛细血管伸展,侵入毛细血管基底膜与内皮细胞之间,使毛细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由于系膜增生,系膜区增宽,使毛细血管丛呈分叶状,严重时可使轴心处呈结节状。
病变发展,增生的系膜组织可环绕全部毛细血管壁,使管壁显著增厚、管腔狭窄甚至堵塞。
电镜观察可见肾小球系膜增生,毛细血管基底膜不规则增厚,增生的系膜组织沿毛细血管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之间向毛细血管周围部分伸展,甚至环绕全部毛细血管壁,使毛细血管壁增厚。
肾小球内有大量的电子致密物沉积。
根据沉积物沉积的部位,将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为三型。
Ⅰ型:电子致密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内侧内皮细胞下。
Ⅱ型:电子致密物沉积在基底膜的致密层。
Ⅲ型:基底膜内皮细胞下和上皮细胞下都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免疫荧光特点检查Ⅰ型和Ⅲ型可见IgG和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和系膜区呈颗粒状和团块状沉积。
Ⅲ型为C3在毛细血管壁呈颗粒状或近似线状沉积。
临床病理联系
本病肾小球内大量的C3沉积,在发病过程中体内大量的补体被消耗,故病人血清补体降低。
在病变早期症状不明显或仅有轻度的蛋白尿或血尿。
病变侵犯毛细血管壁后,使毛细血管壁受损,出现顽固的蛋白尿、血尿或肾并综合症,很少能缓解。
约半数病人在10年内发展为慢性肾衰。
Ⅱ型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预后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