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状态图

合集下载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11)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11)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11-13)
qv
h1' h5 v1'
qv

(3)理论比功
w0 h2' h1' (4)单位冷凝热 qk qk h2' h4
(5)制冷系数
1'
w0
增加
(11-14)
增加
(h2' h2 ) (h2 h4 )
(11-14)
h h h h
(7)压缩机
在理论循环中,假设压缩过程为等熵过程。 而实际上,整个过程是一个压缩指数 在不断 变化的多方过程。另外,由于压缩机气缸中有 余隙容积的存在,气体经过吸、排气阀及通道 出有热量交换及流动阻力,这些因素都会使压 缩机的输气量减少,制冷量下降,消耗的功率 增大。
p
4
pk
3 0
2 2 s
5
p0
(11-11)
在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相同的条 件下:
制冷系数愈大 (6)压缩终温 经济性愈好
t2
影响到制冷剂的分解和润滑油结炭。
(7)热力完善度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理论循环的热 力完善度按定义可表示为
0 h1 h4 1 h1 h4 Tk T0 c h2 h1 Tk 1 h2 h1 T0
q0
单位制冷量可按式(11-5)计算。单位制 冷量也可以表示成汽化潜热r0和节流后的干度 x5的关系:
q0 r0 (1 x5 )
(11-6)
由式(11-6)可知,制冷剂的汽化潜热越 大,或节流所形成的蒸气越少(x5越小)则单 位制冷量就越大。
(2)单位容积制冷量
qv
(11-7)
q0 h1 h4 qv v1 v1

运筹学教程(黄皮书-胡运权) 第11章 存贮论 习题及解析

运筹学教程(黄皮书-胡运权) 第11章 存贮论  习题及解析

§3 允许缺货,补充时间极短 设每次订货量为 Q ,由于最大缺货量为S,则最高库存量 为 Q- S,故不缺货时期内的平均存贮量为(Q- S)/2,于是,周
期T 内的平均存贮量= (Q- S)t1/2T。由于t1 = (Q- S)/d,T= Q/d,
则周期T 内的平均存贮量= (Q- S)2/2Q。 又周期T内的平均缺货量= (S t2 ) /2T。由于t2 = S/d,T=
§1 允许缺货,补充时间极短
经济订购批量存贮模型,又称不允许缺货,生产时间很短存贮模型, 是一种最基本的确定性存贮模型。在这种模型里,需求率即单位时间从 存贮中取走物资的数量是常量或近似乎常量;当存贮降为零时,可以立 即得到补充并且所要补充的数量全部同时到位(包括生产时间很短的情 况,我们可以把生产时间近似地看成零)。这种模型不允许缺货,并要 求单位存贮费,每次订购费,每次订货量都是常数,分别为一些确定的、 不变的数值。 • 主要参数: 需求率 : d 单位货物单位时间的存贮费: c1 每次订购费: c3 每次订货量: Q 分别是一些确定的、不变的数值。
§1 允许缺货,补充时间极短
1 D TC Qc1 c3 ( Dc ) 单位时间内的总费用 2 Q 2 Dc3 Q 求极值得使总费用最小的订购批量为 c1
这是存贮论中著名的经济订购批量公式,也称哈里斯-威尔逊公式。 单位时间内的存贮费用= Dc c
3 1
单位时间内的订货费用=
单位时间内的总费用=
时间
§1 允许缺货,补充时间较长
这种存贮模型的特点: 1. 需求率 (单位时间的需求量)为 d; 2. 生产率(单位时间的产量)为 p — 有限供货率; 3. 不允许缺货; 4. 单位产品单位时间的存贮费 c1 ; 5. 每次的生产准备费 c3 ; 6. 每期初进行补充。 设每次生产量为 Q ,生产率是 p,则每次的生产时间 t 为Q/ p ,于是 最高库存量为 (p-d) Q/ p。到T 时刻存贮量为0,则0到T时间内的平均存贮

第11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法

第11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法

duC 1 dt RC di 1 L dt L
1 uC 0 C i 1 uS ( t ) 0 L L
若uL,ic,uR,iR作为输出
uL iC u R iR 1 1/ R 1 1/ R 0 1 1 uC 0 0 i L 0 uS ( t ) 0 0
L + uS(t) + uL iL + uC iC iL R C R 2 + uR
选uC , iL 为状态变量
列微分方程
duC uC iC C iL dt R
di L uL L uS ( t ) uC dt
duC 1 dt RC di 1 L dt L
输出方程
x1 x 2 y b0 ,b1 ,...., bm ,0,..., 0 x 3 ... xn
bm s m bm 1s m 1 b1s b0 x(t ) A x(t ) B e(t ) H (s) n n 1 s an 1s a1s a0
输出方程:
x1 y 10 4 0 x 2 x3
r(t)=10x1+4x2
y(t ) C x(t ) D e(t )
状态方程: x(t ) A x(t ) B e(t ) 输出方程:
y(t ) C x(t ) D e(t )
取相变量为状态变量
状态方程
1 0 x1 ' 0 x ' 0 1 2 0 x 3 ' 0 0 0 .. ... .. x n a 0 a1 a 2 0

软件工程课本讲解面向对象的OMT方法

软件工程课本讲解面向对象的OMT方法
装成模块。 最终得到:对象设计文档 = 细化旳对象模型 + 细
化旳动态模型 + 细化旳功能模型。
16
第11章 面向对象的OMT方法
对象模型化技术OMT 对象模型化技术把分析时搜集旳信息构造在三类
模型中,即对象模型、功能模型和动态模型。
这个模型化旳过程是一种迭代过程。
17
第11章 面向对象的OMT方法
图11.4 三元关联 29
第11章 面向对象的OMT方法
角色为关联旳端点,阐明类在关联中旳作用和角 色。不同类旳关联角色可有可无,同类旳关联角色不 能省。角色旳表达如图11.5所示。
教师
讲授
课程
主讲
内容
图11.5 关联旳角色旳表达
30
第11章 面向对象的OMT方法
2) 受限关联
受限关联由两个类及一种限定词构成,限定词是 一种特定旳属性,用来有效地降低关联旳重数,限定 词在关联旳终端对象集中阐明。
技术之上旳,OMT措施旳基础是开发系统旳3个模型,再 细化这3种模型,并优化以构成设计。对象模型由系统中 旳对象及其关系构成,动态模型描述系统中对象对事件旳响应及对 象间旳相互作用,功能模型则拟定对象值上旳多种变换及变换上旳
约束。
6
第11章 面向对象的OMT方法
11.1.2 系统分析
分析旳目旳是拟定一种系统“干什么”旳模型,该模型经过 使用对象、关联、动态控制流和功能变换等来描述。分析过程是 一种不断获取需求及不断与顾客磋商旳过程。
8
第11章 面向对象的OMT方法
3. 构造动态模型
构造动态模型旳环节如下: (1) 准备经典交互序列旳脚本。 (2) 拟定对象间旳事件并为各脚本安排事件跟踪。 (3) 准备系统旳事件流图。 (4) 开发具有主要动态行为旳各个类旳状态图。 (5) 检验状态图中共享事件旳一致性和完整性。 最终得到:动态模型 = 状态图 + 全局事件流图。

第11章++硬件描述语言VHDL简介

第11章++硬件描述语言VHDL简介

实体部分最核心的内容是由关键字port引导的端口说明。A和B是输入引脚,使 用了关键字in来描述。Bit的意思是指A和B的数据类型是位类型。位类型数据只可取 0和1这两个数值。S和CO是输出信号,用out来描述,数据类型也是bit型。 实体说明的是部件的名称和端口信号类型,它可以描述小至一个门,大到一个复杂 的CPU芯片、一块印制电路板甚至整个系统。实体的电路意义相当于器件,在电路 原理图上相当于元件符号,它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语言模块,并给出了设计模块 和外部接口。 具体语法如下: entity 实体名 is ——实体名自选,通常用反映模块功能特征的名称 port(端口名称1:端口方式1 端口类型1; 端口名称2:端口方式2 端口类型2;…); end 实体名; ——这里的实体名要和开始的实体名一致 其中端口方式可以有5种,分别是: in:输入端口,信号从该端口进入实体。 out:输出端口,信号从实体内部经该端口输出。 inout:输入输出(双向)端口,信号既可从该端口输入也可从该端口输出。 buffer:缓冲端口,工作于缓冲模式。 Linkage:无指定方向,可与任何方向的信号连接。
(2)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 VHDL语言允许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其书写格式为: type 数据类型名 is 数据类型定义; 例如: type digit is integer range 0 to 9; ——定义digit的数据类型是0~9的整 数 可由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有: 枚举(Enumerated)类型; 整数(Integer)类型; 实数(Real)、浮点数(Floating)类型; 数组(Array)类型; 存取(Access)类型; 文件(File)类型; 记录(Record)类型; 时间(Time)类型(物理类型)。
11.1 VHDL语言基础

第十一章 压杆稳定

第十一章 压杆稳定
各方向约束情况不同时:
使Fcr最小的方向为实际弯曲方向,I为挠曲时横
截面对其中性轴的惯性矩。
如销孔类铰链,即所谓的柱状铰。约束特点为:
在垂直于轴销的平面内,轴销对杆的约束相当于铰支;
而在轴销平面内,轴销对杆的约束则接近于固定端。
第十一章 压杆稳定问题
思考:试判断下列压杆长度系数的取值范围
μ>2
0.7<μ<2
cr
2E 2
P

2E p
E
p
P
(10 10)
P值仅与弹性模量E及比例极限P 有关, P仅随材料
性质而异。柔度≥P的压杆称大柔度杆。
当 ≥P(大柔度压杆或细长压杆)时,才能应用欧
拉公式。
当<P时(中、小柔度压杆),不能应用欧拉公式。
第十一章 压杆稳定问题
P 的大小仅取决于压杆材料的 力学性能。例如,对于Q235 钢,E=206GPa, P=200MPa,得
0.7
0.5
欧拉临界压力公式的统一表达式:
Fcr
2EI (l)2
(10 6)
第十一章 压杆稳定问题
Fcr为维持微弯平衡状态最小的压力
各方向约束情况相同时:
Fcr
2EI (l)2
乘积l称为压杆的相当长度或有效长度。 为常数,称长度因素,代表支持方式对临界载荷的
影响。 I=Imin––– 最小形心主惯性矩
第十一章 压杆稳定问题
压杆的稳定(4学时)
教学内容:压杆稳定的概念,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和欧 拉公式,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中、小柔度杆的临界 应力,压杆的稳定计算,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教学要求: 1、了解丧失稳定、临界力的概念,中、小柔度杆的临 界应力,压杆的稳定条件,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2、理解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和欧拉公式,临界应力、惯 性半径、柔度的概念,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重点: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和欧拉公式。 难点: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和欧拉公式。

第11章电路原理课件

第11章电路原理课件


1

相对抑 制比
通频带
10. 谐振电路的能量
1 2 1 2 W WL WC Li CuC 2 2
2 2 2 2 W WL WC 1 LI m 1 CU C CQ US m 2 2
I

?
+
Us _

R j L
i 2 I 0 cos 0t 2
US cos 0t R
1 1 jjC
uC 2U C cos(0t 900 ) 2QU S sin 0t
1 2 1 L 2 2 2 Li CuC 2 U S cos 2 (0t ) CQ 2U S sin 2 (0t ) 2 2 R 1 2 1 2 2 2 1 L 1 L L CQ 2 2 Li Cu CQ US Q Q 2 2 C R R C R C 2 2 U Cm 2 1 2 2 2 ) CU Cm W C(QUS ) CUC C ( 2 2
1 由 L C 可得: o
– + U UL – + U – C –
谐振角 频率
R U
+
R jXL – jXC
1 LC
谐振频率(固有频率)
1 f f0 2π LC
1 f0 2π LC
2.使RLC串联电路发生(或避免)谐振的条件
1) L C 不变,改变 ; (调频) 2)电源频率不变,改变 L 或 C ( 常改变C )。
R U
+
R jXL – jXC
4. 谐振时电路中的能量变化
电路向电源吸收的无功功率 Q=0 ,谐振时电路能量 交换在电路内部的电场与磁场间进行。电源只向电阻R 提供能量。 P=RI02=U2/R,电阻功率最大。

第11章 机械波

第11章 机械波

y
O
T
t T
则y=y(t) 为x0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y( t ) = Acos( ωt − 2πx0 + ϕ0 )
λ
x0处质点的振动初相为 −
2πx0
2πx0
λ
+ ϕ0
λ
为x0处质点落后于原点的位相
2、如果给定 ,即t=t0 则y=y(x) 、如果给定t,
x y = Acos[ω( t0 − ) + ϕ0 ] u
第11章 机械波 章
• • • • • 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波动方程、波速 惠更斯原理 波的叠加、干涉、驻波
11.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 机械波。 机械波 • 声波、水波
一、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1、有作机械振动的 物体,即波源 2、有连续的介质 传播特征: 由近及远传播振动状态。 传播特征: 由近及远传播振动状态。 振动状态
平面波
波线
波线
波面
波面 波线 波线
球面波
波 面Leabharlann 波面四、周期、波长和波速间的关系 周期、 1. 周期 :等于波源的振动周期。 周期T 等于波源的振动周期。 2. 波长λ:一个周期内波传播 的距离;或者相位相差2π的 的距离;或者相位相差 的 两个质点之间的距离。 两个质点之间的距离。
λ
3. 波速 u (相速 :振动状态或位相在空间的传播速度。 相速): 相速 振动状态或位相在空间的传播速度。
(ω∆t + ϕ 0 − ϕ 0 ) = ω∆t
x =ω⋅ u
x ω ⋅ x y = A cos ωt + ϕ 0 − = A cos ω (t − ) + ϕ 0 u u

编译技术-第11章-词法分析程序的自动生成技术

编译技术-第11章-词法分析程序的自动生成技术
3.2 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状态图:有穷自动机的非形式表示 ---正则文法和状态图 3.3 词法分析程序的自动生成 --正则表达式和有穷自动机
内容
3.1 词法分析程序的功能及实现方案 3.2 单词的种类及词法分析程序的输出形式 3.3 正则文法和状态图 3.4 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3.5 正则表达式与有穷自动机 3.6 词法分析程序的自动生成器
1、置初始状态为当前状态,从x的最左字符开始, 重复步骤2,直到x右端为止。
2、扫描x的下一个字符,在当前状态所射出的弧中 找出标记有该字符的弧,并沿此弧过渡到下一个状 态;如果找不到标有该字符的弧,那么x不是句子 ,过程到此结束;如果扫描的是x的最右端字符, 并从当前状态出发沿着标有该字符的弧过渡到下一 个状态为终止状态Z,则x是句子。
其状态图为:
Start
S
0
V
1. 每个非终结符设一个状态; 2. 设一个开始状态S; 3. 若Q::=T, Q ∈Vn,T ∈Vt, 4. 若Q::=RT, Q、R∈Vn,T ∈Vt, 5. 加上开始状态和终止状态标志
1 0 1
U
1
0
Z
• 识别算法
1
S
U
0
01
0
V
1
Z
利用状态图可按如下步骤分析和识别字符串x:
1. 令G的每个非终结符都是一个状态;
2. 设一个开始状态S;
T
3. 若Q::=T, Q ∈Vn,T ∈Vt, 则: 4. 若Q::=RT, Q、R∈Vn,T ∈Vt, 则:
Q
S
T
Q
R
5. 按自动机方法,可加上开始状态和终止状态标志。
例如:正则文法 Z::= U0 |V1 U ::=Z1 |1 V ::=Z0 | 0

第11章 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第11章   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第11章 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11章
内 容 提 要
时序逻辑电路是数字电路中另 11.1.1 概述 一类重要电路。 一类重要电路。 本章首先介绍时序逻辑电路的 11.2 时序逻辑电路分析实例 特点、 特点、功能描述方法和一般分析方 法; 例11.1
例11.2 然后通过实例进一步论述基本 例11.3 分析方法和一些典型时序逻辑电路 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 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 例11.4 11.1.2 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20102010-9-14
图11.1(b) 11.1(
时序电路
8
11.1.2 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时序电路的分析就是根据已知的时序电路,求出电路所实现的逻辑功能, 时序电路的分析就是根据已知的时序电路,求出电路所实现的逻辑功能, 从而了解它的用途的过程。其具体步骤如下: 从而了解它的用途的过程。其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逻辑电路组成:确定输入和输出,区分组合电路部分和存储电路部 分析逻辑电路组成:确定输入和输出, 确定是同步电路还是异步电路。 分,确定是同步电路还是异步电路。 (2)写出存储电路的驱动方程,时序电路的输出方程,对于某些时序电路还 写出存储电路的驱动方程,时序电路的输出方程, 应写出时钟方程。 应写出时钟方程。 (3)求状态方程:把驱动方程代入相应触发器的特性方程,即可求得状态方 求状态方程:把驱动方程代入相应触发器的特性方程, 也就是各个触发器的次态方程。 程,也就是各个触发器的次态方程。 (4)列状态表: 列状态表: 把电路的输入信号和存储电路现态的所有可能的取值组合代入状态方程 把电路的输入信号和存储电路现态的所有可能的取值组合代入状态方程和 现态的所有可能的取值组合代入状态方程和 输出方程进行计算 求出相应的次态和输出。列表时应注意,时钟信号CP只是 进行计算, 输出方程进行计算,求出相应的次态和输出。列表时应注意,时钟信号CP只是 一个操作信号,不能作为输入变量。在由状态方程确定次态时, 一个操作信号,不能作为输入变量。在由状态方程确定次态时,须首先判断触 发器的时钟条件是否满足,如果不满足,触发器状态保持不变。 发器的时钟条件是否满足,如果不满足,触发器状态保持不变。 (5)画状态图或时序图。 画状态图或时序图。 (6)电路功能描述。 电路功能描述。

第十一章双稳态触发器

第十一章双稳态触发器
Q2
二. T触发器
将JK触发器的J、K端连接在一起作为T端,就构成了T 触发器,因此T触发器没有专门设计的定型产品。
特性方程 Qn+1 = T Qn +T Qn Qn+1=T + Qn
特性表
T Qn Qn+1 000 011 101 110
由特性方程可知,T=1,Qn+1=Qn,触发器为计数状态, T=0,Qn+1= Qn,触发器为保持状态。
三. 集成JK触发器
TTL双JK触发器74LS76 JK触发器74LS76功能表
输入
预置SD 清零RD 时钟CP J
K
0
1
×
×
×
1
0
×
×
×
1
1
0
0
1
1
1
0
1
1
0
1
1
1
1
1
输出
Qn+1 Q n+1
1
0
0
1
Qn
Qn
1
0
0
1
Qn
Qn
逻辑符号和引脚分布图
• 该器件内含两个相同的JK触发器,它们都带有预置和清零输 入,属于负跳沿触发器。如果在一片集成器件中有多个触发 器,通常在符号前面(或后面)加上数字,以示不同触发器的 输入、输出信号。
S
10 0 ×
t
10 1 1
R
11 0 0
t
11 1 1
Q
• 卡诺图化简
t
SR
Q
Q0n
00 X
01 1
11
10
t
1X 1 1
宽度相等的负脉冲从S和R端同时消失后,触发器状态不定。

《软件工程》课件第11章 面向对象的OMT方法

《软件工程》课件第11章 面向对象的OMT方法
分析的目的是确定一个系统“干什么”的模型,该模 型通过使用对象、关联、动态控制流和功能变换等来描述。 分析过程是一个不断获取需求及不断与用户磋商的过程。
1. 问题陈述 问题陈述为记下或获取对问题的初步描述。
第11章 面向对象的OMT方法
2. 构造对象模型 构造对象模型的步骤如下: (1) 确定对象类。 (2) 编制类、属性及关联描述的数据词典。 (3) 在类之间加入关联。 (4) 给对象和链加属性。 (5) 使用继承构造和简化对象类。 (6) 将类组合成模块,这种组合在紧耦合和相关 功能上进行。 最后得到:对象模型=对象模型图+数据词典。
第11章 面向对象的OMT方法
两个类之间的关联称为二元关联,三个类之间的 关联称为三元关联。关联的表示是在类之间画一连线。 图11.3表示了二元关联,图11.4表示一种三元关联, 说明程序员使用计算机语言来开发项目。
第11章 面向对象的OMT方法 图11.3 二元关联
第11章 面向对象的OMT方法 图11.4 三元关联
第11章 面向对象的OMT方法
操作的表示如图11.2底部区域所示,操作名后可跟 参数表,用括号括起来,每个参数之间用逗号分开,参 数名后可跟类型,用冒号与参数名分开,参数表后面用 冒号来分隔结果类型,结果类型不能省略。
2. 关联和链 关联和链是建立对象及类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 1) 关联和链的含义 链表示对象间的物理与概念的联结,如张三为通 达公司工作。关联表示类之间的一种关系,就是一些可 能的链的集合。 正如对象与类的关系一样,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 对象的抽象。而链是关联的实例,关联是链的抽象。
第11章 面向对象的OMT方法
3. 构造动态模型 构造动态模型的步骤如下: (1) 准备典型交互序列的脚本。 (2) 确定对象间的事件并为各脚本安排事件跟踪。 (3) 准备系统的事件流图。 (4) 开发具有重要动态行为的各个类的状态图。 (5) 检查状态图中共享事件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最后得到:动态模型 = 状态图 + 全局事件流图。

第十一章 热力学参数状态图

第十一章  热力学参数状态图

第十一章 热力学参数状态图 §11-1 化合物生成自由能︒∆F 对T 关系图第一章图1-1提供了氧化物的生成自由能︒∆F 的关系图(Ellingham [1])。

关于利用溶解自由能,溶于金属液中各元素的氧化︒∆F 对T 的关系图,我们在其应用方面已进行过多次的讨论。

这里再就纯氧化物的生成自由能对T 的关系图作些补充讨论。

从表1-1查出:TF NiOO Ni s s 3.40114000;22)(2)(+-=︒∆=+(11-1)在T=0时即绝对温度为零时,卡1114000-=︒∆H (图11-1)。

︒∆F 线abc 的斜率等于︒∆S ;例如在点b,︒∆=︒∆-︒∆==S TF H adbd 斜率TF O Al O Al s l 2.51267800;3234)(322)(+-=︒∆=+当生成CO 时,其︒∆S 为正值,而当其他氧化物生成时,其︒∆S 都是负值,所以CO 的︒∆F 线与其他氧化物的︒∆F 线相交。

利用氧化物的︒∆F 对T 的关系图,可以通过列线图直接读出该氧化物在某一温度下的分解压。

以铝的氧化反应为例:((11-2)21ln O pRT F -=︒∆ 当p O2=10-20大气压,则T=1877K (1604℃)。

在图11-2内式(11-2)以线ab 表示。

绘出T=1604℃的垂直线与ab 线相交于m 。

在绝对零的温度线上,取0=︒∆F 的“O”点,连接“O”与m ,则线“O”m 代表下列反应:)10(2)1(220-22===O O ppO O亦即氧由1大气压转变为10-20大气压的自由能。

TRT F F 5.91110ln-20-=+︒∆=∆将O m 线延长交于KML 线,,在该线上的相交点标明10-20。

同样可作出其他类似的列线,并标明氧的平衡分压值。

因此,利用KLM 线即可读出任何温度氧化物的平衡氧分压值,亦即其分解压值。

用图11-2仍可读出式(11-4)中的CO/CO 2比。

热学第11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学第11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 原可逆循环可用多个小卡诺循环等效。
p
Q1i
对第 i 个小卡诺循环:
T1i
i
T2i
ηi
=
Ai Q1i
= 1 − T2i T1i
0
|Q2i |
V

ηi
≤1−
T2 T1
η = ∑ Ai ∑ Q1i
∑ = ηiQ1i ∑ Q1i
≤ (1 − T2 ) ∑ Q1i
∑ T1
Q1i
∴ η ≤ 1 − T2
T1
∫ ΔSCu
T2
= mc
T1
dT T
= mc ln T2 T1
<0
水恒温吸热:− T2 ) T2
>0
总熵变:ΔS总
=
ΔS水
+ ΔSCu
=
mc( T1 T2
− 1 − ln
T1 T2
)
>
0
有限温差热传导 — 不可逆,“系统总熵”增加。
【例2】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的熵变。
§11.1 自然过程的方向
符合热 I 律的过程不一定能在自然界发生。 例如:
重物下落,功全部转化 成热而不产生其它变化, 可自然进行。
水冷却使叶片旋转,从 而提升重物,则不可能 自然进行。
一些自然过程的方向: 过程的唯一效果
热功 功全部转变成热 转换 热全部转变成功
能否发生

×
热 热量从高温传向低温 √
V1
>0
方法三 直接由理想气体熵公式计算
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 T 不变,
ΔS

CV,m
ln
T2 T1
+νR ln V2

第10章 状态图讲解

第10章 状态图讲解

构成状态图的元素
外部转换
外部转换是一种改变状态的转换,也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一 种转换。在UML中,它用从源状态到目标状态的带箭头的 线段表示,其他属性以文字串附加在箭头旁。
构成状态图的元素
内部转换
内部转换只有源状态,没有目标状态,不会激发入口和出 口动作,因此内部转换激发的结果不改变本来的状态。如 果一个内部转换带有动作,它也要被执行。内部转换常用 于对不改变状态的插入动作建立模型。要注意的是内部转 换的激发可能会掩盖使用相同事件的外部转换。
状态图的组成
2. 并发组成状态
在一个组成状态中,可能有两个或者多个并发的子状态机, 我们称这样的组成状态为并发组成状态。每个并发子状态 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顺序组成状态。
一个并发组成状态可能没有初始状态,终态,或者历史状 态。但是嵌套在它们里的任何顺序组成状态可包含这些伪 状态。
创建状态图
要创建状态图,首先要标识出哪些实体需要使用状态图进 一步建模。虽然我们可以为每一个类、操作、包或用例创 建状态图,但是这样做势必浪费很多的精力。一般来说, 不需要给所有的类都创建状态图,只有具有重要动态行为 的类才需要。
从另一个角度看,状态图应该用于复杂的实体,而不必用 于具有复杂行为的实体。使用活动图可能会更加适合那些 有复杂行为的实体。具有清晰、有序的状态实体最适合使 用状态图进一步建模。
实际就是工作流在此处按监护条件的取值发生 分支,在UML中判定用空心菱形表示。
状态图的概念
2. 状态图的作用
(1)状态图清晰的描述了状态之间的转换顺序,通过状 态的转换顺序也就可以清晰的看出事件的执行顺序。如果没 有状态图我们就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大量的文字来描述外部事 件的合法顺序。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1章 第46讲 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平衡常数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1章 第46讲 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平衡常数


练真题 明考向
< 考点一 >
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
整合 必备知识
1.可逆反应 (1)概念 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 正反应方向 进行,同时又能向 逆反应方向 进行的化学 反应。 (2)特点 ①双向性; ②双同性(正、逆反应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 ③共存性。
整合 必备知识
应用举例
(1)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说明理由。 ①氢气燃烧生成水,而水可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此反应是可逆反应。 ②在工业生产条件下,氢气与氮气充分发生反应,氮气的转化率约为15%,故此反 应是可逆反应。 ③少量氯气通入大量水中,所得溶液呈浅黄绿色,且具有酸性和漂白性,故氯气与 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答案 ①不正确,两个反应发生的条件不同。②正确。③正确。
整合 必备知识
(3)平衡特征
v正 v逆
可逆反应 动态平衡
质量或浓度
整合 必备知识
易错辨析
× 1.在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v正一定大于v逆( )
2.恒温恒容下进行的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当SO3的生成速率与
SO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 3.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限度,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即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 √ ) 4.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 ) 5.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百分含量相等( × )
(2)宏观组成标志 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或各组分的质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质量分数等保 持不变的状态是平衡状态。
提升 关键能力
归纳总结
(3)间接标志 ①有气体参加的不等体反应,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变时,达到 平衡状态。 ②如果平衡体系中的物质有颜色,则平衡体系的颜色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 ③气体的密度、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要具体分析各表达式中的分子 或分母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平衡(若体系中各组分均为气体,气体质量守恒;若体 系中不全是气体,要注意气体质量变化)。

信息论与编码(第二版)曹雪虹(最全版本)答案

信息论与编码(第二版)曹雪虹(最全版本)答案

《信息论与编码(第二版)》曹雪虹答案第二章一个马尔可夫信源有3个符号{}1,23,u u u ,转移概率为:()11|1/2p u u =,()21|1/2p u u =,()31|0p u u =,()12|1/3p u u =,()22|0p u u =,()32|2/3p u u =,()13|1/3p u u =,()23|2/3p u u =,()33|0p u u =,画出状态图并求出各符号稳态概率。

解:状态图如下状态转移矩阵为:1/21/201/302/31/32/30p ⎛⎫ ⎪= ⎪ ⎪⎝⎭设状态u 1,u 2,u 3稳定后的概率分别为W 1,W 2、W 3由1231WP W W W W =⎧⎨++=⎩得1231132231231112331223231W W W W W W W W W W W W ⎧++=⎪⎪⎪+=⎪⎨⎪=⎪⎪⎪++=⎩计算可得1231025925625W W W ⎧=⎪⎪⎪=⎨⎪⎪=⎪⎩ -由符号集{0,1}组成的二阶马尔可夫链,其转移概率为:(0|00)p =,(0|11)p =,(1|00)p =,(1|11)p =,(0|01)p =,(0|10)p =,(1|01)p =,(1|10)p =。

画出状态图,并计算各状态的稳态概率。

解:(0|00)(00|00)0.8p p == (0|01)(10|01)0.5p p ==(0|11)(10|11)0.2p p == (0|10)(00|10)0.5p p == (1|00)(01|00)0.2p p == (1|01)(11|01)0.5p p == (1|11)(11|11)0.8p p == (1|10)(01|10)0.5p p ==于是可以列出转移概率矩阵:0.80.200000.50.50.50.500000.20.8p ⎛⎫ ⎪⎪= ⎪ ⎪⎝⎭状态图为:设各状态00,01,10,11的稳态分布概率为W 1,W 2,W 3,W 4 有411i i WP W W ==⎧⎪⎨=⎪⎩∑ 得 13113224324412340.80.50.20.50.50.20.50.81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 计算得到12345141717514W W W W ⎧=⎪⎪⎪=⎪⎨⎪=⎪⎪⎪=⎩同时掷出两个正常的骰子,也就是各面呈现的概率都为1/6,求:》(1) “3和5同时出现”这事件的自信息;(2) “两个1同时出现”这事件的自信息;(3) 两个点数的各种组合(无序)对的熵和平均信息量; (4) 两个点数之和(即2, 3, … , 12构成的子集)的熵; (5) 两个点数中至少有一个是1的自信息量。

信息论与编码(第二版)曹雪虹(版本)答案

信息论与编码(第二版)曹雪虹(版本)答案

《信息论与编码(第二版)》曹雪虹答案第二章一个马尔可夫信源有3个符号{}1,23,u u u ,转移概率为:()11|1/2p u u =,()21|1/2p u u =,()31|0p u u =,()12|1/3p u u =,()22|0p u u =,()32|2/3p u u =,()13|1/3p u u =,()23|2/3p u u =,()33|0p u u =,画出状态图并求出各符号稳态概率。

解:状态图如下状态转移矩阵为:1/21/201/302/31/32/30p ⎛⎫ ⎪= ⎪ ⎪⎝⎭设状态u 1,u 2,u 3稳定后的概率分别为W 1,W 2、W 3由1231WP W W W W =⎧⎨++=⎩得1231132231231112331223231W W W W W W W W W W W W ⎧++=⎪⎪⎪+=⎪⎨⎪=⎪⎪⎪++=⎩计算可得1231025925625W W W ⎧=⎪⎪⎪=⎨⎪⎪=⎪⎩ 由符号集{0,1}组成的二阶马尔可夫链,其转移概率为:(0|00)p =,(0|11)p =,(1|00)p =,(1|11)p =,(0|01)p =,(0|10)p =,(1|01)p =,(1|10)p =。

画出状态图,并计算各状态的稳态概率。

解:(0|00)(00|00)0.8p p == (0|01)(10|01)0.5p p ==(0|11)(10|11)0.2p p == (0|10)(00|10)0.5p p == (1|00)(01|00)0.2p p == (1|01)(11|01)0.5p p == (1|11)(11|11)0.8p p == (1|10)(01|10)0.5p p ==于是可以列出转移概率矩阵:0.80.200000.50.50.50.500000.20.8p ⎛⎫ ⎪⎪= ⎪ ⎪⎝⎭状态图为:设各状态00,01,10,11的稳态分布概率为W 1,W 2,W 3,W 4 有411i i WP W W ==⎧⎪⎨=⎪⎩∑ 得 13113224324412340.80.50.20.50.50.20.50.81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 计算得到12345141717514W W W W ⎧=⎪⎪⎪=⎪⎨⎪=⎪⎪⎪=⎩同时掷出两个正常的骰子,也就是各面呈现的概率都为1/6,求: (1) “3和5同时出现”这事件的自信息; (2) “两个1同时出现”这事件的自信息;(3) 两个点数的各种组合(无序)对的熵和平均信息量; (4) 两个点数之和(即2, 3, … , 12构成的子集)的熵; (5) 两个点数中至少有一个是1的自信息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 绘制状态图
11.4.2 绘制初始和终止状态
► 下面在“图书状态图”中创建初始状态和终
止状态,步骤如下: 1.单击“图书状态图”工具栏中初始状态图标 “ ”和终止状态图标“ ”。 2.在编辑图形区域要绘制的地方单击鼠标左键 即可,创建的初始和终止状态如下图所示。
11.4 绘制状态图
11.4.3 绘制状态
它曾经有的子状态。 ► 历史状态虽然有它的优点,但是它过于复杂,而且 不是一种好的实现机制,尤其是深历史状态更容易 出问题。 ► 在建模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历史机制,使用更 易于实现的机制。
11.3 状态的分类
11.3.2 组合状态
组合状态是内部嵌套有子状态的状态,一个组合状态包括一 系列子状态。 ► 组合状态可以使用“与”关系分解为并行子状态,或者通过 “或”关系分解为互相排斥的互斥子状态。所以,组合状态 可以是并发或者顺序的。如果一个顺序组合状态是活动的, 则只有一个子状态是活动的。如果一个并发组合状态是活动 的,则与它正交的所有子状态都是活动的。 1. 顺序组合状态 2. 并发组合状态
11.2 状态图的组成
11.2.2 转换
3. 完成转换
► 完成转换没有明确标明触发器事件的转换是由状态
中活动的完成引起的。 ► 完成转换也可以带一个监护条件,这个监护条件在 状态中的活动完成时被赋值,而不是活动完成后被 赋值。
11.2 状态图的组成
11.2.2 转换
4. 监护条件 ► 转换可能具有一个监护条件,监护条件是一个布尔 表达式,它是触发转换必须满足的条件。 ► 当一个触发器事件被触发时,监护条件被赋值。如 果表达式的值为真,转换可以激发;如果表达式的 值为假,转换不能激发;如果没有转换适合激发, 事件会被忽略。如果转换没有监护条件,监护条件 就被认为是真,而且一旦触发器事件发生,转换就 激活。
11.2 状态图的组成
11.2.2 转换
5. 触发器事件 ► 触发器事件就是能够引起状态转换的事件。如果此 事件有参数,这些参数可以被转换所用,也可以被 监护条件和动作的表达式所用。触发器事件可以是 信号、调用和时间段等。 ► 对应与触发器事件,没有明确的触发器事件的转换 称作“结束转换”(或无触发器转换),是在结束 时被状态中的任一内部活动隐式触发的。
11.5 状态图建模实例
11.5.2 确定状态图中实体的状态
► 对于图书管理系统的图书来说,它的状态主
要包括: 1.新书 2.被添加 3.被预定 4.被借阅 5.被删除
11.5 状态图建模实例
11.5.3 创建完整状态图
► 根据图书的各种状态以及转换规则,创建
图书的完整状态图如下图所示。
它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点,没有持续时间。 ► 事件可以分成明确或隐含的几种,主要包括:信号 事件、调用事件、改变事件和时间事件等。
11.2 状态图的组成
11.2.6 初始状态
► 每个状态图都应该有一个初始状态,它代表状态图
的起始位置。初始状态是一个伪状态,对象不可能 保持在初始状态,必须要有一个输出的无触发转换。 ► 通常初始状态上的转换是无监护条件的,并且初始 状态只能作为转换的源,而不能作为转换的目标。 初始状态用一个实心的圆表示。
11.2 状态图的组成
11.2.2 转换
2. 内部转换 ► 内部转换的表示法与入口动作和出口动作的表示法 很相似。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入口和出口动作使用 了保留字“entry”和“exit”,其它部分两者的表示法 相同。 ► 内部状态只有源状态,没有目标状态,不会激发入 口和出口动作,因此内部转换激发的结果不改变本 来的状态。 ► 如果一个内部转换带有动作,它也要被执行。内部 转换常用于对不改变状态的插入动作建立模型。

11.4 绘制状态图
11.4.6 绘制监护条件
下面演示在“图书状态图”中创建监护条件“进入新书状态” 的步骤如下: 1. 双击“图书状态图”图形编辑区中转换线段,弹出 “State Transition Specification”(状态过渡规范)对话框。 2. 选择对话框中的 “Detail” 选项卡,在“Guard Condition” (监护条件)文本框中输入监护条件的名字“进入新书状 态”。 3. 单击“OK”按钮完成创建。如下图所示的增加监护条件后的 状态图效果。

11.4 绘制状态图
11.4.4 绘制转换
► 下面我们在“图书状态图”中创建起始状态和“新
书”状态之间的转换,具体步骤如下: 1.用鼠标左键单击“图书状态图”工具栏中的“ ” 图标。 2.单击转换的源状态——起始状态,按住左键不要搜 松开,向目标状态——“新书”状态拖动,最后松开 鼠标左键。创建后的转换效果图如下图所示。
11.2 状态图的组成 11.2.2 转换
6. 动作

► ►
动作通常是一个简短的计算处理过程或一组可执行语句。 动作也可以是一个动作序列,即一系列简单的动作。动作 可以给另一个对象发送消息、调用一个操作、设置返回值、 创建和销毁对象。 动作是原子性的,所以动作是不可中断的,动作和动作序 列的执行不会被同时发生的其他动作影响或终止。 动作的执行时间非常短,所以动作的执行过程不能再插入 其他事件。
11.2 状态图的组成
11.2.3 判定
► 判定用来表示一个事件依据不同的监护条件而有不
同的影响。在实际建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使 用判定的情况,通常用监护条件来覆盖每种可能, 使得一个事件的发生能保证触发一个转换。 ► 活动图和状态图中都有需要根据给定条件进行判断, 然后根据不同的判断结果进行不同的转换情况。
11.2 状态图的组成
11.2.2 转换
► 在状态转换中除了源状态和目标状态,还需
要掌握其他六个概念。在转换中,但这六个 部分并不一定都是同时存在的。 1. 外部转换 外部转换是一种改变状态的转换,也是最普 通最常见的一种转换。在UML中,它用从源 状态到目标状态的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其他 属性以文字串附加在箭头旁。
11.4 绘制状态图
11.4.5 绘制事件
创建事件要利用到转换的线段,这里我们给上面创建的转换 创建一个名为“进入状态”的事件,具体步骤如下: 1. 双击“图书状态图”图形编辑区中刚才创建好的转换,弹出 “State Transition Specification”(状态过渡规范)对话框。 2. 进入添加创建事件的“General”(常规)选项卡。在“Event” (事件)文本框中输入事件的名称“进入状态”。 3. 单击“OK”按钮完成操作。添加事件后的转换效果如下图所 示。

11.4 绘制状态图
11.4.1 创建状态图
► 下面我们在“Logic
View”(逻辑视图)中创建 “图书管理系统”的“图书状态图”,具体步骤 如下所示: 1. 在浏览器中右键单击“Logic View” 选项,在弹 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 “New”|“Statechart Diagram”(状态图)命令,创建一个默认名称为 “NewDiagram”的状态图。 2. 双击“NewDiagram”状态图,输入新的名称 “图书状态图”。 3. 在浏览器中双击新创建的“图书状态图”,出 现如图11-17所示状态图绘制区域。
11.2 状态图的组成
11.2.1 状态
► 状态用于对实体在其生命周期中的各种状况
进行建模,一个实体总是在有限的一段时间 内保持一个状态。 ► 状态由一个带圆角的矩形表示,状态的描述 应该包括:名称、入口和出口动作、内部转 换和嵌套状态。
11.2 状态图的组成
11.2.1 状态

1.
2.
3.
4.
下面我们演示在“图书状态图”创建一个名为“新书”的 状态,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单击“图书状态图”工具栏中的“ ”图标。 2.在图形编辑区域要创建状态的地方单击鼠标左键,创建一个 默认名称为“NewState1”的状态。 3.双击“NewState1”的状态,弹出 “State Specification for NewState1”状态规范)对话框,进入“General” 选项卡, 在 “Name”对话框中输入状态的名称“新书”。 4.单击“OK”按钮,创建好的状态如下图所示。
11.2 状态图的组成
11.2.2 转换
► 转换用于一个在某初始状态的对象通过执行指定的
动作并符合一定的条件下进入第二种状态。在这个 状态的变化中,转换被称为“激发”。在激发之前 的状态称为“源状态”,在激发之后的状态称为 “目标状态”。 ► 在UML的状态建模机制中,转换用带箭头的直线表 示,一端连接源状态,箭头指向目标状态。 ► 转换还可以标注与此转换相关的选项,如事件、监 护条件和动作等,如果转换上没有标注触发转换的 事件,则表示此转换自动进行。
11.2 状态图的组成
11.2.7 终止状态
► 终止状态是一个状态图的终点,一个状态图
可以拥有一个或者多个终止状态。 ► 对象可以保持在终止状态,但是终止状态不 可能有任何形式的触发转换,它的目的就是 为了激发封装状态上的完成转换。
11.3 状态的分类
11.3.1 历史状态
► 历史状态本身是个伪状态,用来说明组成状态记得

11.5 状态图建模实例
11.5.1 确定状态图的实体
► 要创建状态图,首先要标识出哪些实体需要使用状
态图进一步建模。不需要给所有的类都创建状态图, 只有具有重要动态行为的类才需要。 ► 从另一个角度看,状态图应该用于复杂的实体,而 不必用于具有复杂行为的实体。使用活动图可能会 更加适合那些有复杂行为的实体。具有清晰、有序 的状态实体最适合使用状态图进一步建模。 ► 对于图书管理系统而言,最需要建模的实体就是图 书的状态。
► 实际就是工作流在此处按监护条件的取值发
生分支,在UML中判定用空心菱形表示。
11.2 状态图的组成
11图和活动图中都可能用到同步。 ► 在UML中,同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