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纵横链接课件:1-2-05 古希腊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不同
合集下载
春秋战国 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主干梳理
知识整合
政治
经济
思想
科技文学艺术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770~前221年)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崛起;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擅自进行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秦国进行商鞅变法;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1.春秋战国(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社会动荡;为富国强兵,各国纷纷改革或变法。(2)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国家呈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知识整合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荫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8)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中的突出历史现象(1)编户齐民:是新制度之下国家控制全国财产赋税和人力的有效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只关注血缘大家族“正夫”的做法,而以小家庭一家一户组织人口。它不仅是地缘乡里制度以及郡县制度的基础,也是战国时期普遍征兵制度的基础。(2)世卿世禄变成选贤与能原本依靠采邑的血缘贵族失去存在的条件,从此出现依靠食禄的行政官员,官吏选拔制度便由世卿世禄变成了选贤与能。多数诸侯国广纳英才,重视从平民中擢用人才。
知识整合
政治
经济
思想
科技文学艺术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770~前221年)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崛起;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擅自进行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秦国进行商鞅变法;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1.春秋战国(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社会动荡;为富国强兵,各国纷纷改革或变法。(2)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国家呈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知识整合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荫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8)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中的突出历史现象(1)编户齐民:是新制度之下国家控制全国财产赋税和人力的有效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只关注血缘大家族“正夫”的做法,而以小家庭一家一户组织人口。它不仅是地缘乡里制度以及郡县制度的基础,也是战国时期普遍征兵制度的基础。(2)世卿世禄变成选贤与能原本依靠采邑的血缘贵族失去存在的条件,从此出现依靠食禄的行政官员,官吏选拔制度便由世卿世禄变成了选贤与能。多数诸侯国广纳英才,重视从平民中擢用人才。
1-2-05纵横链接 古希腊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不同
解析 从题干中“大海”“掠夺”“商业”等词,可知 古代希腊独特的海洋地理环境,使得希腊海外殖民、航 海业和海外贸易发达,人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也有利于 民主政治的形成。故A、C、D三项符合题意。
第4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2.易错警示
数字媒体资源库
认识“西方民主”与“东方专制” 古代西方民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 、统治人口较少且居住相对集中的需要,是海 洋文明的重要特征。专制政治源于修建和管理 水利灌溉工程、统治众多人口和辽阔大陆地域 的需要,是大河文明的特征。两种文明是由各 自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决定 的,我们不能简单比较其优劣。
采用民主运作方式, 体现民主政治特点 让公民参与公共事务 的管理 哲学从关注自然到关注 人类社会,成为西方人 文主义的滥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2页
由分封制发展而来 由分裂走向统一,专 制集权特色明显
把百姓放在统治者对立面, 重视如何使百姓服从统治
思想文化
形成百家争鸣,是中 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 解放潮流。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第3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3.应用体验
数字媒体资源库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 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 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 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 限的圈子。”从古希腊看,“大海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 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不包括 ( ) A.古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B.希腊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 C.发达的航海业和海外贸易D.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源头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第1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 岳麓版必修3
巧学巧记 孔子的思想
二、孟子的学说 1.主张:________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认为实行仁政, 必须________;提出“________”的主张;主张人性________; 强调先____后____,舍生取________。 2.评价: ________以后, 《孟子》一书被当做经典。南 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________》 《________》 《论语》 《孟子》)之一,孟子被尊为“________”,对传统文化产生很 大影响。
(3)包含丰富的________思想。 (4)政治思想:“________”,以“无事取天下”。 3.评价: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________以及中国人 的思维方式、________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庄子的思想 1.提出了“________”的观点。任何事物在________上是 ________的,没有区别。 2.提出“________”的人生态度。 3.认为天与人“________”。人必须______自然。
网络感知
第一单元
第1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目标定位
技能提升
基础攻关
巩固演练
考点突破
强化作业
目标定位
课标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
考纲
考点 ①“百家争鸣”的背 景、概况及影响②先秦 儒家思想的特点及对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借鉴意义③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 想主张及异同比较
参考答案: 1.韩非 新 2.法 术 势 君主专制 是古非今 变法革
3.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儒家
理论基础
兵家
________,他主要受《孙子兵法》的影响,同时吸收法 家和其他各家的思想。
参考答案: 孙膑
先秦诸家思想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节_春秋与战国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2.官员的选拔(选一 P30)
荐举制 军功制
尚贤思想兴起、争霸图强的需要,各国纷纷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 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管鲍之交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 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
——《战国策·魏策三》 “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 让”。
有积极意义
法家
法家思想既能带来 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 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 制的愿望。
法家思想更适合战 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 政令统一的需要。
(学习聚焦)
符合时代需要
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 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纲要上 P10)
(选必三 P2)
实质:华夏文化的扩大
春秋初期,秦、楚、燕、吴、越等国被视为夷狄。后来这些国家 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楚、吴、越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
A 盟。该变化表明( )
A.诸侯国间的“夷夏之防”逐渐淡化 B.南部各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 C.民族交融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 D.各诸侯国实力逐渐趋向均衡
• 周郑交恶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 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 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bì]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 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左传》
繻葛[xū gé]之战
列国纷争
•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 春秋
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B.政治治理体系的转型
C.传统宗法观念的解体
D.文化交流融合的加强
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纵横链接课件:1-2-03 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的比较
2.典型例题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雅典民主制进行评价。
积极性: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形式,多数人 的决策往往更全面、正确;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减少 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民主权利保证了公民的自由、造就了大 量的思想家、艺术家;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 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民主政体形式和运行机制。 局限性:雅典民主仅对公民群体而言,只限于本邦成年男性公 民,这造成了社会的不公。 (4)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 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
2.典型例题 (2014· 陕西西安模拟)古希腊、罗马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 篮,雅典的民主制和罗马的法律更是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 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 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 ,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 “……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 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材料三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 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光复彩色百科大典· 罗马法》 材料四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 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否 则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 》
罗马法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也有 这样的规定,这说明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 法的基础。
3.思考探究
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的历史贡献有 何差别 ? 希腊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一种集体管理的新 形式;古罗马文明创造出世界史上内容最 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 的古代法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2)
小试身手
1.思考:孔子思想中的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提示: (1)仁:是人内在的道德、修养,仁者爱人,是人的自觉自律,体现了孔 子思想积极的一面。 (2)礼:是人外在的规范、准则,克己复礼,是人的外在他律,体现了孔子思想 保守的一面。 2.判断: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 提示:×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最受统治者重视的是法家思想。 3.判断: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因为它宣扬的仁政思想有 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 提示: × 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目的在于它适应了中央 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结论】 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孟子提出保民、善待民众,
民贵君轻。荀子提倡仁义,反对过度剥削人民。
【深化拓展】 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仁”“为政以德”。 2.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善待民众,不要过度地剥夺民众。 3.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仁义”和“王道”。 4.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张以“仁”和“民本”为核心,经历了一个继 承、发展的历程,形成儒学体系,到战国时期成为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5.儒家“民本”思想与现代“以人为本”理念有本质区别:古代儒家思 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没有现代民主思想意识, 而现代“以人为本”则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
②君权神授——神化专制皇权,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③大一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实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 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4.实质: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5.影响 (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确立了 儒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专题1第1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PPT课件
百家争鸣出现的 背景,四个选项均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 景。“物质生活的根源”主要指经济方面的原因。答 案选B。
【1—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国国君为富国
强兵纷纷养士 ③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④科技 生产迅速发展
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
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解析】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大意是: (君主对于)贤人便选拔上来使其处于高位,给他富贵, 让他做官长;没有才能之人便免去职位,使之贫贱, 让他做奴仆。反映了墨子的“尚贤”主张。
考点1:百家争鸣的概念和出现的原因 【1—1】“任何民族性、国民性或文化心理结构的产 生和发展,任何思想传统的形成和延续,都有其现实 的物质生活的根源。”(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 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现实的物质生活的根源” 是( ) A.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导致生产力的提高 C.私学的兴起 D.士大夫的崛起
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
第1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概念和出现的原因
1.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涌现的不同 学派及各种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是泛指, 意为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 者或思想家,都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 要求,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 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2.出现的原因: (1)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 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 提供了物质条件。
【1—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国国君为富国
强兵纷纷养士 ③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④科技 生产迅速发展
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
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解析】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大意是: (君主对于)贤人便选拔上来使其处于高位,给他富贵, 让他做官长;没有才能之人便免去职位,使之贫贱, 让他做奴仆。反映了墨子的“尚贤”主张。
考点1:百家争鸣的概念和出现的原因 【1—1】“任何民族性、国民性或文化心理结构的产 生和发展,任何思想传统的形成和延续,都有其现实 的物质生活的根源。”(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 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现实的物质生活的根源” 是( ) A.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导致生产力的提高 C.私学的兴起 D.士大夫的崛起
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
第1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概念和出现的原因
1.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涌现的不同 学派及各种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是泛指, 意为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 者或思想家,都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 要求,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 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2.出现的原因: (1)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 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 提供了物质条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35张PPT).ppt
春秋五霸:
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建立霸权)。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 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列国纷争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韩非子·有度》:荆(楚)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 三千里。 《韩非子·难二》:[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史记·秦本纪》:[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列国纷争
如何区分春秋和战国的地图?
“三家分晋”——春秋末期,晋国国内大权已经被六家卿大夫把持,他们合起来架空国君, 同时他们之间也展开争夺,最终韩式、赵氏、魏氏获胜,将晋国一分为三。后周威烈王正式 册封韩赵魏三家卿大夫为诸侯,韩赵魏三国成立,晋国灭亡。
“田氏代齐”——春秋末期,齐国卿大夫田氏一步步掌握大权,废掉国君,自立为国君。 后被周安王正式承认。所以齐国虽还叫齐国,但国君已不是姜姓,而是田氏。
——摘编自 沈长云《先秦史》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列国纷争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战国时期特点?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春秋: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说: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 道德大废, 上 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 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 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 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政治: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经济: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文化:
三、孔子、老子 四、百家争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3讲_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春秋战国 课件(共45张PPT)
(1)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选2 P4)
(2)公元前 15—前(31)4 战世纪国,以小后亚出细现亚了东大部量的铁赫农梯具人率的先范掌。握(了选冶2铁P技21术),后来这一技术逐
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与青铜器相比,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随着熔炉 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选中2逐P步19推广。(选2 P20)
概况 ⑶“田氏代齐” ②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⑷“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结果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影响 ①各诸侯国纷纷改革变法,推动了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
②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民族交融。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专题知识概览
社会 形态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时期
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年) 夏(前2070年——前1600年) 商(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元一体,为中华文明 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实现强国抱负,难以落到实处
②在法家思想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
④具体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个中体央现集为权儒的家封建与国法家家之争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二)政治
6.户籍制度:战国时期 (选1 P) (1)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 (2)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2)公元前 15—前(31)4 战世纪国,以小后亚出细现亚了东大部量的铁赫农梯具人率的先范掌。握(了选冶2铁P技21术),后来这一技术逐
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与青铜器相比,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随着熔炉 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选中2逐P步19推广。(选2 P20)
概况 ⑶“田氏代齐” ②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⑷“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结果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影响 ①各诸侯国纷纷改革变法,推动了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
②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民族交融。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专题知识概览
社会 形态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时期
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年) 夏(前2070年——前1600年) 商(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元一体,为中华文明 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实现强国抱负,难以落到实处
②在法家思想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
④具体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个中体央现集为权儒的家封建与国法家家之争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二)政治
6.户籍制度:战国时期 (选1 P) (1)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 (2)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精品」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通史版课件:专题整合(一)古代希腊罗马-历史-精品资料
纪至前 (2)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 6世纪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3)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地域部落代替 血缘部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民
主政治确立起来
时期
发展历程
前5世 纪至 前4 世纪
古希腊民主从鼎盛走向衰落 (1)前5世纪,伯利克里执政时,进一步扩大公民 权利,鼓励公民参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 金时期” (2)前4世纪,遭马其顿入侵,雅典民主衰落
二、罗马法律
——从共和时代治“公民”到帝国时代治“万民” [点清线通]
时期
共和 国时 期
发展历程 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主要存在于王政时期和共和国早期 (2)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发 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
时期
发展历程
帝国 时期பைடு நூலகம்
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1)公民法: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之前,罗 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 民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2)万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后,在对外扩张的过程 中,公民法逐渐演变成万民法。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 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 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的一问一答的形式”,“不采取此种形式的任何协议都得
不到法律的保护”说明古罗马法律重视形式,程序比较繁
琐,故A项正确。 答案:A
谢谢观看
精心制作,敬请观赏
东罗马 帝国时
期
完成——编订《民法大全》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 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重点阐明] 罗马法史学价值的科学内涵
(3)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地域部落代替 血缘部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民
主政治确立起来
时期
发展历程
前5世 纪至 前4 世纪
古希腊民主从鼎盛走向衰落 (1)前5世纪,伯利克里执政时,进一步扩大公民 权利,鼓励公民参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 金时期” (2)前4世纪,遭马其顿入侵,雅典民主衰落
二、罗马法律
——从共和时代治“公民”到帝国时代治“万民” [点清线通]
时期
共和 国时 期
发展历程 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主要存在于王政时期和共和国早期 (2)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发 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
时期
发展历程
帝国 时期பைடு நூலகம்
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1)公民法: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之前,罗 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 民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2)万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后,在对外扩张的过程 中,公民法逐渐演变成万民法。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 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 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的一问一答的形式”,“不采取此种形式的任何协议都得
不到法律的保护”说明古罗马法律重视形式,程序比较繁
琐,故A项正确。 答案:A
谢谢观看
精心制作,敬请观赏
东罗马 帝国时
期
完成——编订《民法大全》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 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重点阐明] 罗马法史学价值的科学内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课件
重点突破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秦儒家思想是如何体 现人文精神的?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 精神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 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 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4、“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教育发展,推动了社 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学派
主要特征
社会基础
儒家 以“仁”、“礼”为核心;强调等没级落观贵族力图恢复旧秩序;民众反
念、伦理道德和人的社会责任感;对苛政、暴政的愿望 主张通过德治实现天下大治
道家 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强调人与 没落贵族力图恢复旧秩序;人民渴
自然的和谐,崇尚超脱的处世态 望和平稳定 度;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墨家 反对战争,主张提高劳动者的地 劳动人民渴望稳定的生产、生活环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 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 想的形成。
孔子
老子
墨子
韩非子
学派 代表 儒家 孔子
孟子
思想主张
“仁”、“礼”;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有教无 类 提出“仁政”学说 ;主张人性本善说;强调先义后利
的
D
转变”的表现是( )。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④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春秋战国时 期的百 家争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春秋战国时 期的百 家争鸣
探究二:概括先秦儒、道、墨、法思想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产 生的社会基础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 精神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 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 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4、“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教育发展,推动了社 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学派
主要特征
社会基础
儒家 以“仁”、“礼”为核心;强调等没级落观贵族力图恢复旧秩序;民众反
念、伦理道德和人的社会责任感;对苛政、暴政的愿望 主张通过德治实现天下大治
道家 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强调人与 没落贵族力图恢复旧秩序;人民渴
自然的和谐,崇尚超脱的处世态 望和平稳定 度;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墨家 反对战争,主张提高劳动者的地 劳动人民渴望稳定的生产、生活环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 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 想的形成。
孔子
老子
墨子
韩非子
学派 代表 儒家 孔子
孟子
思想主张
“仁”、“礼”;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有教无 类 提出“仁政”学说 ;主张人性本善说;强调先义后利
的
D
转变”的表现是( )。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④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春秋战国时 期的百 家争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春秋战国时 期的百 家争鸣
探究二:概括先秦儒、道、墨、法思想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产 生的社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从题干中“大海”“掠夺”“商业”等词,可知 古代希腊独特的海洋地理环境,使得希腊海外殖民、航 海业和海外贸易发达,人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也有利于 民主政治的形成。故A、C、D三项符合题意。
3.应用体验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 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 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 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 限的圈子。”从古希腊看,“大海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 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不包括 ( ) A.古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B.希腊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 C.发达的航海业和海外贸易D.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源头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纵横链接
古希腊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不同
1.图表释义 古希腊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不同 比较项目 自然环境 古代希腊城邦 中国古代诸侯国
经济基础
产生方式 政治特点 治国理念
依托大河,大河文明 依托大海,海洋文明 商品经济、海外贸易发达 农耕经济发达 从血缘氏族制发展而来
采用民主运作方式, 体现民主政治特点 让公民参与公共事务 的管理 哲学从关注自然到关注 人类社会,成为西方人 文主义的滥觞。 由分封制发展而来 由分裂走向统一,专 制集权特色明显
把百姓放在统治者对立面, 重视如何使百姓服从统治
思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
形成百家争鸣,是中 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 解放潮流。
2.易错警示
认识“西方民主”与“东方专制” 古代西方民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 、统治人口较少且居住相对集中的需要,是海 洋文明的重要特征。专制政治源于修建和管理 水利灌溉工程、统治众多人口和辽阔大陆地域 的需要,是大河文明的特征。两种文明是由各 自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决定 的,我们不能简单比较其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