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下册题库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部分题 物化下册概念题7,10-12章

部分题 物化下册概念题7,10-12章

第七章 电 化 学7.2.2单项选择题1.在一测定离子迁移数装置中,放有浓度为c 的2ZnCl 水溶液,当在某一测量条件下,+2Zn 的迁移率刚好与-Cl 的迁移速率相等,则此时所测得的+2Zn 的迁移数()+2Zn t ( )()-Cl t .选择填入:(A)2倍于;(B)的1/2为;(C)等于;(D)无法确定. 2.在电解池中,其电极间距离为1m ,外加电压为1V ,池中放有Na Cl kg m ol 01.01-⋅=b 溶液.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将电极距离从1m 改为2m ,在电极距离改变后的正负离子的电迁移率u ( ),正负离子的迁移速率v ( ),正负离子的迁移数t ( ).选择填入:(A)变大;(B)变小;(C)不变;(D)可能变大或变小. 3.在温度T 下,若将浓度为B c 的某强电解质B的溶液稀释至浓度至B 2/1c 时,则稀释后的溶液电导率()稀κ( )稀释前的溶液电导率()浓κ;而摩尔电导率()稀m Λ( )()浓m Λ.选择填入:(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4.在温度T 下,已知浓度为c 的醋酸水溶液中醋酸的解离度为α,该溶液的电导率为κ.现欲想计算该溶液的摩尔电导率m Λ,则所用的公式( ). 选择填入:(A)应为c ακ=Λm ;(BC)应为c κ2m =Λ;(C)c κ=Λm ;(D)根本不存在.5.组成1kg m ol 50.0-⋅=b 的342)(SO Al 水溶液,若已知其在温度T 时的离子平均活度因子75.0=±γ,则342)(SO Al 的整体活度})(SO Al {342a =( ). 选择填入:(A)1.275;(B)0.801;(C)0.957;(D)无法计算.6.根据德拜-休克尔公式可知,浓度为1kg mol 001.0-⋅的2ZnCl 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因子±γ( )同温度下1kg mol 001.0-⋅4ZnSO 水溶液中离子平均活度因子±'γ.选择填入:(A)大于;(B)等于;(C)小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7.若某原电池电池反应的m r H ∆不随温度而变,则该电池的电动势温度系数pT E ⎪⎭⎫⎝⎛∂∂( ).选择填入:(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不随温度而变,为定值;(C)为零;(D)随温度升高而减小.8.在恒P T ,下,某原电池进行可逆放电,当某电池反应进行mol 1反应进度时,有r ,m Q 的热放致环境中;若在同温同压下,将该反应在巨大容器中进行mol1反应进度时,则所放致环境中的热m Q 比该反应在电池中进行时放的热r mQ ,( ).选择填入:(A)更多;(B)更少;(C)不多也不少;(D)可能更多也可能更少.9.反应()()22Cu {Cu }Cu 2Cu {Cu }a a +++++能设计为以下两电池:()()()()Pt }Cu {Cu ,}Cu {Cu }Cu {Cu s Cu 22++++++a a a (1)()()()()Pt }Cu {Cu ,}Cu {Cu }Cu {Cu s Cu 2222++++++a a a (2)当两电池进行可逆放电且电池反应完了mol 1反应进度时,两原电池所做的电功为r W '(1)和r W '(2),两电池的电动势分别为()1E 与()2E ,而且r W '(1)( )r W '(2),()1E ( )()2E .(设反应系统为无限大量.)选择填入:(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0. ()(){}(){}()()s s a a s Ag |AgBr |Br Br ||Ag Ag |Ag --++难溶盐的溶度积sp K 可通过电动势的测定来求的的,但需要设计一适当的原电池.现欲测定()s AgBr 的溶度积sp K ,下列的电池中的( )电池为所要设计的电池.选择填入:(A)()()()()Pt l Br KI s AgBr s Ag 2b ;(B)()()Pt l Br )}Br ({Br )}Ag ({Ag s Ag 2--++a a ;(C)()()()s Ag s AgBr )}Br ({Br )}Ag ({Ag s Ag --++a a ; (D)()()s Ag )}Ag ({Ag )}Br ({Br l Br Pt 2++--a a第十章 界面现象§10.2 概 念 题10.2.1 填空题1.液体表面层中的分子总受到一个指向( )力,而表面张力则是( )方向上的力。

物化考题库(下)电子教案

物化考题库(下)电子教案

物化考题库(下)试题一一、 概念题(20分,1分/个)6.下列电解质溶液中平均活度系数最小的是 ( )a. 0.01mol ⋅kg -1LaCl 3b. 0.01mol ⋅kg -1CaCl 2c. 0.01mol ⋅kg -1KCld. 0.001mol ⋅kg -1KCl8.将少量的3AgNO 溶液逐渐滴加到0.50dm 3、0.02mol ⋅dm -3的KCl 溶液中制成AgCl 溶胶,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将 ( )a. 静止不动b. 向负极移动c. 向正极移动d. 作自由热运动12.某化学反应A 2A 2→的1mr m ol kJ 5.400)K 300(-⋅=∆ϑH , 1m r m ol kJ 5.305)K 400(-⋅=∆ϑH , 则有 ( )a. )A ()A (22m ,m ,p p C C >b. )A ()A (22m ,m ,p p C C <c. )A ()A (22m ,m ,p p C C =d. )A ()(A 2m ,m ,p p C C >14.造成液体过热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泡内压力下降b. 小气泡受曲界面压力差∆pc. 液柱静压力使气泡难以形成d. 过热时热力学上更稳定一些15.下列各分散体系中丁铎尔(Tyndall )效应最强的是 ( )a. 食盐水溶液b. 大分子溶液c. 空气d. SiO 2溶胶16.电化学装置中常用饱和KCl 溶液做盐桥是因为 ( )a. KCl 不易和其它物质反应b. 受温度影响较小c. K +和Cl -离子运动速度相近d. KCl 是强电解质17.硬脂酸钠加入水中后,溶液表面将发生 ( )a. 正吸附b. 负吸附c. 不变化d. 不能确定18.真实气体化学反应的哪种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 )a. ϑp K b. ϑc K c. y K d. ϑf K19.1mol 理想气体A ,已知298K 时其分子的配分函数为1.6,假定基态能量,0ε0=基态简并度10=g ,则分配在基态能级上的分子数0N 为 ( )a. 0b. 6.02⨯1023c. 3.8⨯1023d. 9.6⨯1023 20.CO 和2N 的分子质量相同,两种分子的转动惯量相同,忽略振动对熵的贡献,CO 和2N 的摩尔熵的大小关系为 ( )a. )N ()CO (2m m S S >b. )N ()CO (2m m S S <c. )N ()CO (2m m S S =d. 不确定二、简答题(20分,4分/个)1.简述什么是链反应及其一般特征,直链反应速率方程的建立一般采用什么近似方法?2.试将反应 2HCl(m )2Ag(s)2AgCl(s))(H 2+=+ϑp 设计成原电池,说明需测定什么数据,怎样用所测数据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3.液体加热时有时会产生过热现象,简述其原因并说明怎样防止液体过热。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下册)章节题库(化学动力学)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下册)章节题库(化学动力学)
A.10min B.20min
1 / 92
圣才电子书

C.30min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40min
【答案】C
1
【解析】由二级反应的积分式
cA
1 cA,0
kt ,由 t=10, cA =2/3 cA,0 .求得当 cA
=1/3 cA,0 是 t 的值。
8.一均相复合反应的历程是( )。
A.K=K1K3K5/(K2K4)
[首都师范大学 2010 研]
4 / 9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K=K2K4K5/(K#1K3) C.K=K2K4/(K#1K3K5) D.K=K#1K5/(K2K3K4) 【答案】A 【解析】利用稳态近似法可推得反应的速率常数 k = k1k3k5/(k2k4)。
10.基元反应一定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0 年) A.简单反应 B.单分子反应 C.双分子反应 D.三分子反应
5 / 92
圣才电子书

【答案】A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基元反应为“由反应物一步生成产物的反应”,基元反应一定是简单反应,而
反过来丌成立。
3.对于基元反应 I·+H2→HI+H·,已知键能 DHI=297kJ·mol-1,DHH=435kJ·mol-1,该 反应正斱向的活化能大约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研]
A.435kJ·mol-1 B.24kJ·mol-1 C.162 kJ·mol-1 D.154kJ·mol-1 【答案】B 【解析】对于有自由基参加的基元反应,Ea=DHH×L×5.5%=435×0.055=24kJ·mol-1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下册(第五版)复习题及解答.docx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下册(第五版)复习题及解答.docx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1・Faraday电解定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定律在电化学中有何用处? 答:法拉第电解定律的基本内容是:通电于电解质溶液之后,(1)在电极上(两相界面),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电荷成正比・(2〉若将几个电解池串联,通入一定的电荷量后,在各个电解池的电极上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的量都相等.Q(E)=Z+eL=z^F根据Faraday定律,通过分析电解过程中反应物在电极上物质的量的变化,就可求岀电荷量的数值,在电化学的定量研究和电解工业上有重要的应用.2.电池中正极、负极、阴极、阳极的定义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在原电池中负极是阳极而正极是阴极?答:给出电子到外电路的电极叫做电池的负极,在外电路中电势低.从外电路接受电子的电极叫做电池的正极,在外电路中电势较高.发生氧化作用的电极称为阳极,发生还原作用的一极称为阴极•原电池的阳极发生氧化作用•阴极发生还原作用,内电路的电子由阳极运动到阴极•所以原电池的阴极是正极,阳极是负极.3・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与电解质溶液浓度的关系有何不同?为什么?答: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导电粒子数目增多),但大到一定程度以后,由于正、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大,因而使离子的运动速率降低,电导率反而下降•弱电解质的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不显著,浓度增加电离度减少,离子数目变化不大•摩尔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与电导率不同,浓度降低,粒子之间相互作用减弱,正、负离子的运动速率因而增加,故摩尔电导率增加.4.怎样分别求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答:在低浓度下,强电解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与乞成线性关系.在一定温度下,一定电解质溶液来说,0是定值,通过作图,直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即为无限稀释时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人箒•即外推法.弱电解质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A益,根据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可由强电解质溶液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A 益设计求算,不能由外推法求岀,由于弱电解质的稀溶液在很低浓度下与坨不呈直线关系•并且浓度的变化对4m 的值影响很大,实验的误差很大,由实验值直接求弱电解质的A益很困难.5.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离子的迁移速率、离子的电迁移率和离子迁移数之间有哪些定量关系式?答:定量关系式:厂+ = “+ dE/ dZ r- = u- dE/ dl厂+ •厂-离产迁移速率山+ 4一离子的电迁移率.饥I4 7一厂++~・"乍=耳=母卯正离子迁移数艺= 1无限稀释强电解质溶液銘=益4 +銘・-盈=(屛+“GF・6.在某电解质溶液中,若有i种离子存在,则溶液的总电导应该用下列哪个公式表示: 答:对电解质溶液来说电导G是其导电的能力,以1一1型电解质溶液为例.⑴G=^+舟+ ・・・;(2)G = 爭?为什么?G=K AJ I K =A H \ • c稀电解质溶液A m =Ai +Am ・•・〃=(△: +Am >C = Am ・ c+Am ・ c «+ =Am • c 则 G+ =/c> A/2・•・G 总=G++G —=盒+古…=工盒・7.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化学势表示形式有何不同?活度因子的表示式有何不同? 答:非电解质的化学势的表示形式:活度因子表示式:非电解质a m ^ = Vm^ —电解质 QB=a 甘• a^r =a±・&为什么要引进离子强度的概念?离子强度对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因子有什么影响?答:在稀溶液中,影响离子平均活度因子7士的主要因素是离子的浓度和价数,并且离子价数比浓度影 响还要更大一些•且价型愈高,影响愈大,因此而提出离子强度的概念.I = *另加必对平均活度因子的影响lg/+=—常数/!9. 用DebyeHuckel 极限公式计算平均活度因子时有何限制条件?在什么时候要用修正的Debys Hiickel 公式? 答:限制条件为:① 离子在静电引力下的分布遵从Boltzmann 分布公式,并且电荷密度与电势之间的关系遵从静电学中的Poisson (泊松)公式.I② 离子是带电荷的圆球,离子电场是球形对称的,离子不极化•在极稀溶液中可看成点电荷.③ 离子之间的作用力只存在库仑引力,其相互吸引而产生的吸引能小于它的热运动的能量.④ 在稀溶液中,溶液的介电常数与溶剂的介电常数相差不大,可以忽略加入电解质后的介电常数的变 化.若不把离子看作点电荷,考虑到离子的直径,极限公式修正为:—A\z+z- 1/7lgy 士随着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溶液中离子溶度增加,迁移速率亦将增加.12. 影响难溶盐的溶解度主要有哪些因素?试讨论AgCl 在下列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解度大小,按由小 到大的次序排列出来(除水外,所有的电解质的浓度都是0・1 mol ・dm'3).(l) NaNQ (2)NaCl (3)H 2O (4)CuSC)4 (5)NaBr阿=阴(T) +RTlnZn.B 今=炖(丁) +RTlnoni ・B电解质 /zB=/^(T)+RTlnaB=〃g(T) + RTlna# • cf-7M Blgz±= 1+辆I ・10. 不论是离子的电迁移率不是摩尔电导率,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都比其他与之带相同电荷的离子要 大得多,试解释这是为什么?答:在水溶液中,屮和OH-离子的电迁移率和摩尔电导率特别大,说明 屮和OH —在电场力作用下 运动速率特别快,这是因为水溶液具有氢键质子可以在水分子间转换,电流很快沿着氢键被传导.11. 在水溶液中带有相同电荷数的离子,如Li 十,Na 十,K + ,Rb +,…,它们的离子半径依次增大,而迁移 速率也相应增大,这是为什么?答:IF ,Na+ ,K+ ,Rb 〒等离子带有相同的电荷,离子半径依次增大,根据修正的Debye-Huckel 公式:答:影响难溶盐的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①共同离子影响,如AgBr在NaBr中的溶解度远小于水中的溶解度.②其它电解质的影响,其它电解质的存在通过影响离子强度,影响难溶盐的活度系数,从而影响溶解度.溶解度顺序为:(2)<(3)<(1)<(4)«5).13.用Pt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CuSQ溶液,试分析阴极部、中部和阳极部溶液的颜色在电解过程中有何变化?若都改用Cu电极,三部溶液颜色变化又将如何?答:Pt是惰性电极,阴极部溶液中C£+被还原生成Cu,溶液中Ci?+的浓度变小,颜色变淡,阳极部溶液中+向中部迁移,颜色变淡,中部的颜色在短时间内基本保持不变.用Cu做电极时,阴极部的颜色变淡,中部基本不变,阳极部颜色变深.14.什么叫离子氛?Debye-Hiickel-()nsager电导理论说明了什么问题?苔:溶液中每一个离子都被电荷符号相反的离子所包围,由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离子分布不均匀, 从而形成离子氛.Deby^Huckel-Oisager电导理论说明,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与离子间相互作用、离子的性质、离子本身结构和溶剂能力以及介质的介电常数都有关系.第九章1.可逆电极有哪些主要类型?每种类型试举一例,并写出该电极的还原反应。

物理化学下册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下册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下册复习资料一、电化学1、 18 ℃时, NaCl, NaOH和 NH4Cl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分别为129.8³10-4,217.2³10-4和 108.6³10-4 S.m2/mol. 0.1 mol/dm3 NH4OH水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为 3.09³10-4 S.m2/mol,试求: 18 ℃时 0.1 mol.dm-3 NH4OH的离解度及离解平衡常数K.解:NH4OH= NH4Cl+NaOH -NaClΛo(NH4OH) = Λo(NH4Cl) + Λo(NaOH) - Λo(NaCl)=(108.6+217.2-129.8)³10-4=196³10-4 S.m2.mol-1α = Λ(NH4OH)/Λo(NH4OH) = 3.09³10-4/(196³10-4) = 0.01577K = Cα/ (1-α) = 0.1³0.01577/(1-0.01577)= 2.53³10-52、测得饱和BaSO4溶液的电导率是 3.48³10-4 S/m, 而配制溶液所用纯水的电导率是 0.5³10-4 S/m, 试计算 BaSO4的溶度积。

已知: Λm∞(1/2 Ba2+) = 63.64³10-4 S.m2/molΛm∞(1/2 SO42-)=79.8³10-4 S.m2/molKey:κ(BaSO4) = κ(溶液) - κ(水)= (3.48-0.5)³10-4= 2.98³10-4 S/m Λ≈Λo = 2[Λo(1/2 Ba2+) + Λo(1/2 SO)]4= 2(63.64³10-4+ 79.8³10-4 )= 286.88³10-4 S.m2/molC = κ/Λ = 0.01039 mol/m2 = 1.039³10-5 mol/dm3Ksp = C2= 1.08³10-103. 反应 Cu2+( a1) → Cu2+( a2), a1> a2可构成两种电池:(1) Cu|Cu2+( a2)||Cu2+( a1)|Cu(2) Pt|Cu2+( a2),Cu+(a')||Cu2+( a1),Cu+(a’)|Pt(a)分别写出这两种电池的电极反应;(b)试计算两种电池的电动势 E1, E2之间的关系;(c)说明为什么两种电池的电池反应始、终态相同,但E1和E2不同.4、电池: Ag(s),AgCl(s)|Cl-(a)|Cl(g,pθ)|Pt(s)2(1)写出此电池的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2)如果要测定该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Kθ, ΔG及ΔH需设计什么样的实验 ? 测定哪些数据 ?解:(1) (-) Ag(s) + Cl-(a) -e→ AgCl(s)(g,p○) + e → Cl-(a)(+) 1/2 Cl2(g,p○) = AgCl(s) 电池: Ag(s) + 1/2 Cl2(2)要测 K○需测 E○,为此安排 a = 1 下测定电池电动势 E○ .要测△G需测该温度下的 E○.要测△H需测一系列温度下的 E,得到 (dE/dT)p,由 E 及(dE/dT)p可计算△H.5、电池:Hg(l),Hg2Br2(s)|KBr(0.1mol/kg)||KCl(0.1mol/kg)|Hg2Cl2(s)| Hg(l)在 5 ~ 50 ℃范围内的电动势可按下式计算:E/V = 0.1318 - 1.88³10-4t/℃ (t为摄氏温度)(1) 写出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2) 计算 25 ℃下Z=2电极反应的ΔG,ΔS,ΔH, Q 。

物理化学下册题库

物理化学下册题库

二 相平衡2-1 是非题1、在一个给定的体系中,物种数可因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不同,但独立组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

( √ )2、自由度就是可以独立变化的量。

( × )3、)()(22g I s I ⇔平衡共存,因10',1,2====C R R S 所以。

( √ )4、单组份体系的相图中两相平衡线都可以用克拉贝隆方程定量描述。

( √ )5、在相图中总可以利用杠杆规则计算两相平衡时两相的相对量。

( √ )6、对于二元互溶液系,通过精馏方法总可以得到两个纯组分。

( × )7、部分互溶双液系总以互相共轭的两相平衡共存。

( × )8、恒沸物的组成不变。

( × )9、相图中的点都是代表体系状态的点。

( √ )10、三组分体系最多同时存在4个相。

( × )11、完全互溶双液系T -x 图中,溶液的沸点与纯组分的沸点的意义是一样的。

( × )12、根据二元液系的p -x 图,可以准确判断该体系的液相是否为理想液体混合物。

( √ )13、二元液系中若A 组分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那么B 组分必定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负偏差。

( × )14、A 、B 两液体完全不互相溶,那么当有B 存在时,A 的蒸汽压与体系中A 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 × )15、双组分体系中,易挥发组分在气相中的组成大于其在液相中的组成。

16、二元液系中若A 组分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那么在T -x 图上必有最高恒沸点。

( × )17、在水的三相点,冰、水、水蒸气三相共存,此时的温度和压力都有确定值,体系的自由度为0。

( √ )18、将双组分进行连续的部分气化和部分冷凝,使混合液得以分离就是精馏的原理。

( √ )19、双组分体系中,易挥发组分在气相中的组成大于其在液相中的组成。

( √ )20、二元体系相图中,物系点移动方向是垂直上下,而相点则水平移动。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下册(第五版)复习资料题解答-整理完全汇总整编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下册(第五版)复习资料题解答-整理完全汇总整编

物理化学下册课后复习题答案第八章电解质溶液第九章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第十章电解与极化作用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一)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第十三章1.比表面有哪能几种表示方法?表面张力与表面Gibbs自由能有哪些异同点?答:A0= As/m或A0= As/V;表面张力又可称为表面Gibbs自由能,二者数值一样。

但一个是从能量角度研究表面现象,另一个是从力的角度研究表面现象;故二者物理意义不同;单位不同。

2.为什么气泡、小液滴、肥皂泡等都呈圆形?玻璃管口加热后会变得光滑并缩小(俗称圆口),这些现象的本是什么?用同一滴管滴出相同体积的苯。

水和NaCl 溶液,所得的液滴数是否相同弯曲液面有附加压力,其最终会将不规则的液面变为圆形或球形;球形表面积最小,表面自由能最低,最稳定;不相同。

3.用学到的关于界面现角的知识解释以下几种做法或现象的基体原理:①人工降雨;②有机蒸馏中加沸石;③多孔固体吸附蒸气时的毛细凝聚;④过饱和溶液,过饱和蒸气,过冷液体等过饱和现象;⑤重量分析中的“陈化”过程;⑥喷洒农药时,为何常常在农药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开尔文公式说明,①、②、④、⑤是新相刚形面时的体积小,曲率半径小,对与之平衡的旧相有更加苛刻的条件要求。

③多孔固体吸附蒸气时,被吸附的气体的液相对毛细管是润湿的,其曲率半径小零,当气体的分压小于其饱和蒸气压时,就可以发生凝聚。

⑥喷洒农药时,在农药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使药液在叶面上铺展。

4.在三通活塞的两端涂上肥皂液,关断右端通路,在左端吹一个大泡,然后关闭左端,在右端吹一个小泡,最后让左右两端相通。

试问当将两管接通后,两泡的大小有何变化?到何时达到平衡?讲出变化的原因及平衡时两泡的曲率半径的比值。

小球更小,大球更大;最后小泡变成一个与大泡曲率半径相同的弧;由于小泡的附加压力大,所以大泡变大,小泡变小,最后使两泡的曲率半径相同5.因系统的Gibbs自由能越低,系统越稳定,所以物体总有降低本身表面Giibs自由能的趋势。

物理化学教案(下册).

物理化学教案(下册).

化学与环境科学系—————《物理化学》精品课程系列资料《物理化学》教案院(系、部)化学与环境科学系教研室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教研室课程名称物理化学授课对象化学本科,××班授课时间~学年第学期授课地点主讲教师教师职称使用教材南大《物理化学》第五版(下)一、课程名称物理化学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课程说明《物理化学》课程是师范类学校化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内容上分为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界面现象以及胶体与大分子溶液五大部分,按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极与极化、化学动力学基础、界面现象以及胶体分散系和大分子溶液的顺序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每章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例题和习题训练。

本教案仅作为物理化学理论课讲授和实习课的指导性参考资料。

本着培养合格药学生的目的,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普通物理学、高等数学。

五、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必需认真地备课。

写出讲稿和教案。

熟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普通物理学和高等数学等课程的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2、教师必需研究和学习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教学生如何学习,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既注重教书,又注重育人。

六、选用教材(1)高等学校教材,《物理化学》,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五版(2)在以上教材基础上自制的电子教案七、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极与极化、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化学动力学基础(二)以及界面现象等内容。

物化下册课后复习题答案

物化下册课后复习题答案

物化下册课后复习题答案1. 根据题目所给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在封闭系统中,系统对外做功和吸收热量对系统内能的影响。

答案: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与对外做功的代数和。

若系统对外做功,则内能减少;若系统吸收热量,则内能增加。

2. 描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答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PV = nRT \],其中P表示压强,V表示体积,n表示摩尔数,R为理想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

该方程表明,在一定温度和摩尔数下,理想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3. 简述熵的概念及其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答案: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在自发的热力学过程中,系统的熵总是趋向于增加,而在可逆过程中,系统的熵保持不变。

4. 举例说明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自然界中的能量转换过程具有方向性,即能量总是从高品位向低品位转化。

例如,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因为总会有一部分能量以废热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5. 阐述相变过程中潜热的概念,并给出计算公式。

答案:潜热是指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而不改变其温度。

计算公式为\[ Q = mL \],其中Q表示潜热,m表示物质的质量,L表示物质的相变潜热。

6. 描述热力学第三定律,并解释其对绝对零度的意义。

答案: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完美晶体的熵趋近于零。

这意味着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在达到绝对零度的过程中,系统的熵必须减少,而根据熵增原理,熵不能为负。

7. 简述热力学循环的概念,并列举常见的热力学循环类型。

答案:热力学循环是指系统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后,最终回到初始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热力学循环包括卡诺循环、奥托循环、狄塞尔循环和朗肯循环等。

8. 计算在标准大气压下,1摩尔理想气体从273K加热到373K时吸收的热量。

答案:根据理想气体的热容公式\[ C_p = \frac{5}{2}R \],其中R为理想气体常数,可得\[ Q = nC_p\Delta T = 1 \times \frac{5}{2} \times 8.314 \times (373 - 273) = 5 \times 8.314 \times 100 = 4157 \text{ J} \]。

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复习题

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复习题

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复习题物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在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五版物理化学下册通常涵盖了一些高级主题,如电解质溶液、表面现象、化学动力学、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等。

以下是一些复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物理化学下册的知识点:1. 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描述德拜-赫克尔理论是如何解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的。

- 解释活度系数的概念,并讨论它如何随浓度变化。

2. 表面现象:- 阐述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并解释它如何影响液体的表面现象。

- 描述朗缪尔吸附等温线,并解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化学动力学:- 描述反应速率常数的概念,并解释它与温度的关系。

- 阐述催化剂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4. 热力学:- 解释焓变和熵变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并讨论它们对吉布斯自由能的影响。

- 描述一个开放系统在非平衡状态下的熵变,并解释熵增原理。

5. 统计力学:- 阐述玻尔兹曼分布定律,并解释它如何用于描述粒子在不同能级上的分布。

- 描述配分函数的概念,并解释它在统计力学中的应用。

6. 相平衡和相变:- 解释克拉珀龙方程,并用它来分析相变过程中的压力-温度关系。

- 讨论莱·查特里尔原理,并解释它如何用于预测相变。

7. 电化学:- 描述法拉第电解定律,并解释它在电镀和电解精炼中的应用。

- 阐述电池的工作原理,包括阳极和阴极反应。

8. 光谱学基础:- 解释分子光谱和原子光谱的区别,并讨论它们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 描述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并解释它们如何提供分子结构信息。

9. 量子化学简介:- 描述波函数的概念,并解释它在量子化学中的重要性。

- 阐述薛定谔方程,并讨论它在原子和分子轨道理论中的应用。

10. 习题:- 给定一个化学反应,计算其标准焓变和标准熵变。

- 使用范特霍夫方程计算一个反应在非标准条件下的平衡常数。

物化 第二册 复习资料

物化 第二册 复习资料

09物理化学试卷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 共10题19分)1. 2 分(4112)4112对应电池Ag(s)|AgCl(s)|KCl(aq)|Hg2Cl2(s)|Hg(l)的化学反应是:()(A) 2Ag(s)+Hg22+(aq) = 2Hg(l) +2Ag+(B) 2Hg+2Ag+ = 2Ag +Hg22+(C) 2AgCl+2Hg = 2Ag +Hg2Cl2(D) 2Ag+Hg2Cl2 = 2AgCl +2Hg2. 2 分(4115)4115下列可逆电极中,对OH–不可逆的是:()(A) Pt,H2(g)|OH–(B) Pt,O2(g)|OH–(C) Hg(l)|HgO(s)|OH -(D) Ba(s)|BaSO4(s)|OH -3. 2 分(4134)4134电动势不能用伏特计测量,而要用对消法,这是因为:()(A) 伏特计使用不方便(B) 伏特计不精确(C) 伏特计本身电阻太大(D) 伏特计只能测出端电压,不能满足电池的可逆工作条件4. 2 分(4194)4194已知T l++e -=Tl(s),E1 (Tl+|Tl)= - 0.34 VTl3++3e -=Tl(s),E2 (Tl3+|Tl)= 0.72 V则Tl3++2e -=Tl+的E3 值为:()(A) 1.06 V (B) 0.38 V(C) 1.25 V (D) 0.83 V5. 2 分(4224)4224用对消法测定由电极Ag(s)│AgNO3(aq) 与电极Ag,AgCl(s)│KCl(aq) 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下列哪一项是不能采用的? ( )(A) 标准电池(B) 电位计(C) 直流检流计(D) 饱和KCl盐桥6. 2 分(4247)4247应用能斯特方程计算出电池E< 0,这表示电池的反应: ( )(A) 不可能进行(B) 反应已达平衡(C) 反应能进行,但和电池的书面表示式刚好相反(D) 反应方向不能确定7. 2 分(4251)4251298 K 时,φ (Au+/Au) = 1.68 V,φ (Au3+/Au) = 1.50 V,φ (Fe3+/Fe2+) = 0.77 V 则反应2Fe2++ Au3+= 2Fe3++ Au+的平衡常数K = ( )(A) 4.33×1021(B) 2.29×10-22(C) 6.61×1010(D) 7.65×10-238. 2 分(4259)4259某电池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为:E/V = 1.01845 - 4.05×10-5 (t/℃- 20) - 9.5×10-7(t/℃- 20)2298 K 时,电池可逆放电,则:( )(A) Q > 0(B) Q < 0(C) Q = 0(D) 不能确定9. 1 分(4428)4428某电池的电池反应可写成:(1) H2(g) + 12O2(g) ─→H2O(l)(2) 2H2(g) + O2(g) ─→2H2O(l)用E1,E2表示相应反应的电动势,K1,K2表示相应反应的平衡常数,下列各组关系正确的是:( )(A) E 1= E 2 K 1= K 2 (B) E 1≠ E 2 K 1= K 2 (C) E 1= E 2 K 1≠ K 2 (D) E 1≠ E 2 K 1≠ K 2*. 2 分 (4444) 4444已知 25℃时,电极反应12O 2 + H 2O + 2e - ─→ 2OH - 的标准电极电势为 φ1= 0.401 V ,则 25℃时,电极反应 12O 2+ 2H ++ 2e - ─→ H 2O 的标准电极电势 φ2为 (设 K w = 1 × 10-14) ( ) (A) -0.427 V (B) 0.401 V (C) 0.828 V (D) 1.229 V二、填空题 ( 共 6题 18分 ) 11. 2 分 (4152) 4152将反应Hg(l) + Cl – (a Cl - = 1) + Fe 3+ = 2212Hg Cl (s) + Fe 2+设计成电池的表示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化下册练习题讲解

物化下册练习题讲解

物化下册练习题第七章 《电化学》一、选择题1.用铂作电极电解一些可溶性碱的水溶液,在阴、阳两电极上可分别获得氢气和氧气。

所得各种产物的量主要取决于( )。

A. 电解液的本性;B. 电解温度和压力;C. 电解液浓度; D . 通过电极的电量。

2.采用电导法测定HAc 的电离平衡常数时, 应用了惠斯登电桥。

作为电桥平衡点的示零仪器,不能选用( )。

A. 通用示波器;B. 耳机;C. 交流毫伏表; D . 直流检流计。

3.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变化的规律为:( )。

A. 随浓度增大而单调地增大;B. 随浓度增大而单调地减小;C. 随浓度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D. 随浓度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

4.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适用于( )。

A. 强电解质溶液;B. 弱电解质溶液;C. 无限稀电解质溶液; D . 理想稀溶液。

5.在论述离子的无限稀释的摩尔电导率的影响因素时,错误的讲法是( )。

A. 认为与溶剂性质有关;B. 认为与温度有关;C. 认为与共存的离子性质有关;D. 认为与离子本性有关。

6.25℃无限稀释的KCl 摩尔电导率为130 S · m 2 ·1mol -,已知Cl -的迁移数为0.505,则K +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为(单位:S · m 2 ·1mol -)( )。

A. 130; B. 0.479; C. 65.7; D. 64.35。

7.已知298K 时,NaCl ,HCOONa 和 HCl 无限稀释的摩尔电导率分别是1.264210⨯、1.046210⨯和 4.261210⨯S · m 2 ·1mol -。

实验测得298 K 时,0.01 mol ·3dm -HCOOH 水溶液的电导率是5.07210⨯1S m -⋅。

298 K 时,0.01 mol ·3dm -HCOOH 水溶液的解离度为( )。

A. 0.1254; B. 0.2508; C. 0.3214; D. 0.0879。

物理化学下册题库

物理化学下册题库

(一)电化学 一、选择题1、正离子的迁移数与负离子的迁移数之和是( )。

A. 大于1; B. 等于1; C. 小于1; D.无法判断。

2、离子电迁移率为一定条件下的离子运动速率,即( )。

A.在温度为298K 时的离子运动速率;B.在浓度为1mol ·dm -3时的离子运动速率; C.在单位电势梯度时的离子运动速率; D.在浓度为无限稀释时的离子运动速率。

3、无限稀释的KCl 溶液中,Cl -离子的迁移数为0.505,该溶液中K +离子的迁移数为( )。

A. 0.505 ; B. 0.495; C. 67.5; D. 64.3 。

4、电解质溶液活度a B 与其离子平均活度之间的关系为( )。

A. a B = a ±ν;B.a B = a ±1/ν; C.a B =( 1/ν)a ±; D.a B =ν a ± 。

5 25℃无限稀释的KCl 摩尔电导率为130 S ﹒m 2﹒mol -1,已知Cl -的迁移数为0.505,在K+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为(单位:S ﹒m 2﹒mol -1)( )。

A. 130; B. 0.479; C. 65.7; D. 64.35。

6、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与其浓度的关系为( )。

A.浓度增大,离子强度增强; B.浓度增大,离子强度变弱;C.浓度不影响离子强度;D.随浓度变化,离子强度变化无规律。

7 25 ℃时,电池反应Ag (s )+ (1/2)Hg 2Cl 2 (s) = AgCl (s) + Hg (l)的电池电动势为0.0193 V ,反应时所对应的△r S m 为32.9 J ·K -1·mol -1,则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p T E )/(∂∂为( )。

A.1.70×10-4V ·K -1; B. 1.10×10-6V ·K -1;C.1.01×10-1 V ·K -1 ;D. 3.40×10-4 V ·K -1。

物化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物化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物化下册复习题及答案1. 什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请简述其物理意义。

答案: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能量不能被创造或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在热力学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量与对外做功之和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

其数学表达式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内能变化,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 表示系统对外做的功。

2. 简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并说明各符号代表的意义。

答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PV = 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摩尔数,R表示理想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绝对温度。

该方程描述了理想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压强、体积、摩尔数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什么是熵?熵变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答案:熵是热力学中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在热力学过程中,熵变可以通过公式ΔS = Q/T计算,其中ΔS表示熵的变化,Q表示系统吸收或释放的热量,T表示绝对温度。

熵变公式表明,在等温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量越多,熵增加得越多,系统的无序程度也越高。

4. 请解释什么是相变,并举例说明。

答案:相变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的过程。

例如,水在0°C时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冰),这个过程称为凝固;而在100°C时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水蒸气),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相变过程中,物质的物理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如体积、密度、热容等。

5. 什么是化学势?它在多组分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化学势是描述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系统中添加一个粒子时系统自由能变化的物理量。

在多组分系统中,化学势可以用来描述各组分之间的相平衡关系。

当系统中各组分的化学势相等时,系统达到相平衡状态,此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6. 简述热力学第二定律,并说明其对实际应用的意义。

答案: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在自然过程中,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少,即熵总是趋向于增加。

这一定律对实际应用的意义在于,它限制了能量转换的效率,例如在热机中,不可能将所有吸收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有用的功,总会有一部分热量以废热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导致能量转换效率低于100%。

物理化学(下册)习题课 钟富兰

物理化学(下册)习题课 钟富兰

K 物质的量变化
n后=n前-n迁
解题:
先求Cl-的迁移数
阳极上发生以下反应:
Ag(s) Cl - AgCl (s) e-
阳极部Cl-浓度的改变是由两种原因引起的:
n((后12))W生CMlK成-CK迁AlC,后入lgC阳l消极耗部的;Cln-。前
WKCl,前 M KCl
cKCl,前 W溶液 MKCl
Cl-在阳极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为:
n后=n前+ n迁- n电
n电
Q总 F
n前
WKCl,前 M KCl
cKCl,前 W溶液 MKCl
0.7422% 117.51g 74.551g mol -1
0.01172mol
n后
WKCl,后 M KCl
0.6659g 74.551g mol -1 0.008932mol
物 理 化 学(下 册) 习题课
1.在298K和标准压力时,某混合溶液中,CuSO4浓 度为0.50molkg-1,H2SO4浓度为0.01molkg-1,用铂 电极进行电解,首先Cu(s)沉积到Pt电极上。若H2(g) 在Cu(s)上的超电势为0.23V,问当外加电压增加到
有H2(g)在电极上析出时,溶液中所余Cu2+的浓度为
2OH- (aOH- ) 1 / 2O2(g, p) H2O(l) 2e-
Cu
2
(a Cu
2
)
Cu(s)
-
2e-
但H+也被消耗:
SO42- H
HSO
4
0.5molkg-1
解题:
在电解进行的过程中, 当有1molkg-1的Cu2+在阴极 还原的同时,就有2molkg-1的OH-在阳极上氧化, 溶液中就增加相同数量的H+ 。设0.50molkg-1的Cu2+ 在阴极上几乎全部还原,溶液中增加了1.0mol kg-1 的H+ ,其中与SO42-结合为HSO4- 消耗了0.50molkg-1 的H+ 。另外, H2SO4电离释放出0.01molkg-1的H+。 则溶液中的H+ 浓度最终为0.51molkg-1 。

物化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物化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物化下册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与摩尔体积的比值等于密度?A. 气体B. 液体B. 固体D. 所有物质答案:B2. 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 中,下列哪个变量是温度的函数?A. P(压强)B. V(体积)C. n(摩尔数)D. R(气体常数)答案:A3.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能量守恒?A. ΔU = Q + WB. ΔU = Q - WC. ΔU = W - QD. ΔU = Q / W答案:B4.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热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B. 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C. 熵总是增加的。

D. 可以制造一个完全无摩擦的机器。

答案:D5.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

B. 绝对零度下,所有物质的熵都是零。

C. 绝对零度下,物质的熵为负。

D. 绝对零度下,物质的熵是常数。

答案:A二、填空题6.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________有关。

答案:温度7.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 T = t + ________。

答案:273.158. 一个系统与外界交换热量,但没有做功,此时系统的熵________。

答案:增加9.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转化为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这是________定律的表述。

答案:开尔文-普朗克10. 绝对零度下,物质的熵达到________。

答案:最小值三、简答题11. 什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请简述其物理意义。

答案: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体现,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

其数学表达式为ΔU = Q + W,其中ΔU 是系统内能的变化,Q 是系统吸收的热量,W 是系统对外做的功。

12. 解释什么是熵,并简述熵增加原理。

物理化学(下)试题库含答案

物理化学(下)试题库含答案

I 练习题一、填空题电解质溶液1. Pt|Cu 2+,Cu + 电极上的反应为Cu 2+ + e -→Cu +,当有1F 的电量通过电池时,发生反应的Cu 2+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 同一电导池测得浓度为0.01mol·dm -3的A 溶液和浓度为0.1 mol·dm -3的B 溶液的电阻分别为1000Ω和500Ω,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Λm (A )/Λm (B )等于________。

3. 已知m Λ∞(Na +)=50.11×10-4S·m 2·mol -1,m Λ∞(OH -)=198.0×10-4S·m 2·mol -1,在无限稀释的NaOH 溶液中t ∞(Na +)等于________,t ∞(OH -)等于________。

4. 25℃时,在0.002mol·kg -1CaCl 水溶液中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为γ±1,在0.002mol·kg -1CuSO 4水溶液中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为γ±2,则γ±1_______γ±2。

5. 已知NaAc 、NaCl 、HCl 水溶液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Λ1,Λ2,Λ3,则HAc的摩尔电导率为________________。

6. 25℃时,1mol·kg -1的BaCl 2水溶液的γ±=0.399,则a ±= 。

7. 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NaCl ,MgCl 2,MgSO 4的稀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因子的大小是:γ±(NaCl ) γ±(MgCl 2) γ±(MgSO 4)(选填<,=,>)。

8. 电解质的离子强度定义为I = ,1 mol·kg -1的CaCl 2水溶液的I =mol·kg -1。

9. 等量的0.05 mol·kg -1的LaCl 3水溶液及0.05 mol·kg -1的NaCl 水溶液混合后,溶液的离子强度I = 。

《物理化学下》学习辅导材料

《物理化学下》学习辅导材料

《物理化学下》学习辅导材料《物理化学》学习辅导材料之⼆《物理化学(下)》复习思考题(《物理化学》备课组,2008.10.)编者的话: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复习巩固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我们选编了⼀些“复习思考题”供同学们选作,请同学们发现问题后及时向我们提出来,对于不够完善之处今后将逐步完善,对于错误之处将予以修正。

电解质溶液⼀、判断题:1、设ZnCl2⽔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b,离⼦平均活度因⼦为γ±,则其离⼦平均活度a b/bΘ±±。

()2、298 K时,相同浓度(均为0.01 mol·kg-1)的KCl,CaCl2和LaCl3三种电解质⽔溶液,离⼦平均活度因⼦最⼤的是LaCl3。

()3、0.005 mol· kg-1的BaCl2⽔溶液,其离⼦强度I= 0.03 mol· kg-1。

()4、AlCl3⽔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若为b,则其离⼦强度I等于6b。

()5、对于⼀切强电解质溶液-lnγ±=C|z+z¯|I1/2均能使⽤。

()6、电解质溶液与⾮电解质溶液的重要区别是电解质溶液中含有由电解质离解成的正负离⼦()7、电解质溶液可以不偏离理想稀溶液所遵从的热⼒学规律。

()8、离⼦迁移数t++ t¯<1 。

()9、离⼦独⽴运动定律只适⽤于⽆限稀薄的强电解质溶液。

()10、⽆限稀薄时,HCl、KCl和NaCl三种溶液在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相同单位电场强度下,三种溶液中的Cl-迁移数相同。

()11、在⼀定的温度和较⼩的浓度情况下,增⼤弱电解溶液的浓度,则该弱电解质的电导率增加,摩尔电导率减⼩。

()12、⽤Λm作图外推的⽅法,可以求得HAc的⽆限稀薄摩尔电导率。

()13、在⼀定温度下稀释电解质溶液,摩尔电导率增⼤,⽽电导率的变化不⼀定增⼤。

()14.恒温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增⼤时,其电导率增⼤,摩尔电导率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化下册题库物理化学Ⅱ练习题1. 298 K 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为0.2 mol ·m -3,用机械铲从表面上撇去非常薄的表层,测得表面层中表面活性剂物质的吸附量为3×10-6 mol ·m -2。

已知298 K 纯水的 r* =72×10-3 N ·m -1 ,假设稀浓度范围内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试计算该溶液的表面张力r 。

dcd γRT c -Γ = cΓRT dc γ-=d =311326m ol 2.0298314.8m ol 103-----⋅⨯⋅⋅⋅⨯⋅⨯-m K K mol m pa m = - 0.0372N ⋅m 2⋅mol -1γ=kc+b 当c=0mol ⋅m -3 b=r * =72×10-3N ⋅m -1γ= - 0.0372N ⋅m 2⋅mol -1c+72×10-3N ⋅m -1当c=0.2mol ⋅m -3 γ=0.06456N ⋅m -12. 25 ℃半径为1 μm 的水滴与蒸气达到平衡,试求水滴的内外压力差及水滴的饱和蒸气压。

已知25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71.97×10-3 N ·m -1 ,体积质量(密度)为0.9971 g ·cm -3,蒸气压为3.168 kPa ,摩尔质量为18.02 g ·mol -1。

△p=kpa m N 94.143μm11097.712r γ213=⋅⨯⨯=-- ρrγM 2ln =p p RT rμm 19971.0g 02.18m 1097.712168.3ln 15.298pa 314.831-13113⨯⋅⋅⨯⋅⨯⨯=⨯⨯⋅⋅⋅-----cm g mol N kpa p K K mol m r p r =3.171kpa3. 273K 时,用活性炭吸附CHCl 3气体,饱和吸附量为93.8 dm 3·kg -1,若CHCl 3的分压为6.6672 kPa ,其平衡吸附量为73.58 dm 3·kg -1,(1) 计算朗缪尔吸附等温式的b 值;(2) CHCl 3的分压为13.375 kPa 时,平衡吸附量为多少?pb V V V a m a m a 1111⋅+= kpab kg m kg m kg m 6672.6193.8d 1d 8.931d 58.731131313⋅⋅+⋅=⋅---b=0.5458kpa -1pb V V V a m a m a 1111⋅+= kpapa kg m kg m V 375.131k 5458.093.8d 1d 8.931111313a ⋅⨯⋅+⋅=---Va=82.50 dm 3·kg -14. 已知在298K 时, 平面上的饱和蒸气压为3167Pa, 请计算在相同温度下半径为2nm 的水滴表面的蒸气压为若干? 设水的摩尔质量为18.016g ⋅ mol -1, 密度为1⨯ 103 kg ⋅ m - 3, 水的表面张力为0.0719 N ⋅ m -1。

ρrγM 2ln =p p RT r m 2k 101g 016.18m 0719.023167ln 298pa 314.8331-1113n m g mol N pa p K K mol m r ⨯⋅⨯⋅⨯⋅⨯=⨯⨯⋅⋅⋅---- p r =5342pa5. 原电池Cd ︱Cd 2+{ a (Cd 2+) = 0.01 }‖Cl - { a ( Cl - ) = 0.5}︱Cl 2{ g ,100kPa}︱Pt 已知:298K 时,E {Cl 2(g)︱Cl - }=1.3579V, E {Cd 2+︱Cd}= - 0.4032V 。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2)计算原电池在298K 时的电动势E ;(3) 计算电池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r G m 及标准平衡常数阳极 Cd →Cd 2++2e -阴极 Cl 2 + 2e -→2Cl -Cd+Cl 2=Cd 2++2Cl -)Cd ()(lg 205916.0)Cd d 22++-=a Cd a V C E E 丨(左θ V V V 46236.001.01lg 205916.04032.0-=--=222)l (/)(lg 205916.0)l ---=C a p Cl p V Cl C E E θθ丨(右 V kpa V V 34009.15.0100/kpa 100lg 205916.03579.12=-= V V V E E E 80245.1)46236.0(34009.1=--=-=左右11r 82.34780245.1964852--⋅-=⨯⋅⨯-=-=mol kJ V mol C zFE G m △V V V E E E 76119.1)4032.0(3579.1=--=-=θθθ左右θθK zFRT E ln = θK V V lg 205916.076119.1= 591047.3⨯=θK6. 298K 时,原电池Pt ︱H 2 (g ,100kPa )︱HCl ( b = 0.1 mol ·kg -1 )︱Cl 2 (g ,100 kPa )︱Pt 电动势为1.4881 V ,计算HCl 溶液中HCl 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

V V V E E E 3579.103579.1=-=-=θθθ左右42222l z )(a l z /)(/)()(ln z ±-=-=-=na F RT E HCl n F RT E P H p p Cl p HCl a F RT E E θθθθθ44v 14)ln(z )ln(z )/ln(z θθθθθθbb r F RT E b b b r F RT E b b r F RT E v v ±-+±±±-=-=-=-+)( 4111113)11.0ln(mol 964852298314.83579.14881.1--±---⋅⋅⋅⨯⨯⋅⋅⋅-=kgmol kg mol r C K K mol m pa V V 7924.0=±r7. 电池Pt ,H 2(p θ)∣NaOH (aq )∣HgO (s ),Hg (l )在298K 时的E θ为0.926V 。

(1)写出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2)求算此反应在298K 时的平衡常数;(3)若HgO (s )和H 2O (l )的标准生成热分别为-90.71和-285.84kJ ·mol -1,试计算此电池在308K 时的电动势。

阳极 H 2+2OH -→2H 2O ++2e -阴极 HgO + 2e -+H 2O →Hg+2OH -HgO+H 2=Hg+H 2OθθK zFRT E ln = θK V V lg 205916.0926.0= 311002.2⨯=θK)g ,()s ,()l ,()l ,(22H H HgO H Hg H O H H H m f m f m f m f m r θθθθθ△△△△△--+=111k 13.195)k 71.90(k 84.285---⋅-=⋅--⋅-=mol J mol J mol Jθθθm r m r m r S T H G △△△-= p m r TE FT zFE H )(z ∂∂+-=θθ△141111086.2298m ol 964852926.0m ol 964852k 13.195z )(-----⋅⨯-=⨯⋅⨯⨯⋅⨯+⋅-=+=∂∂K V KC V C mol J FT zFE H T E m r p θθ△温度变化不大 p m r T E FT zFE H )(z ∂∂+-=θθ△ p m r TE FT zFE H )(z '∂∂+-=θ△ p p TE FT zFE T E FT zFE )(z )(z '∂∂+-=∂∂+-θ V K K K V V T T TE E E p 923.0)298308)1086.2(926.0)()(14'=-⨯⋅⨯-+=-∂∂+=--(θ8. 下列电池:Pt ,H 2(p ø)|H 2SO 4(aq)|O 2(p ø),Pt在298K 时E =1.228V ,已知液体水的生成热Δf H m ø (298,H 2O ,l)=-2.851×105J ·mol -1。

(1) 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2) 计算此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假定273K~298K 之间此反应的Δr H m 为一常数,计算电池在273K 时的电动势。

阳极 H 2→2H ++2e -阴极 O 2 +4e -+4H +→2H 2O2H 2+O 2=2H 2O1522210702.5)g ,(2)g ,()l ,(2-⋅⨯-=--=mol J H H O H O H H H m f m f m f m r θθθθ△△△△θθθm r m r m r S T H G △△△-= p m r TE FT zFE H )(z ∂∂+-=θθ△ 1411151037.8298m ol 964854228.1m ol 96485410702.5z )(-----⋅⨯-=⨯⋅⨯⨯⋅⨯+⋅⨯-=+=∂∂K V KC V C mol J FT zFE H T E m r p θ△Δr H m 为一常数 p m r T E FT zFE H )(z ∂∂+-=θ△ p m r TE FT zFE H )(z ''∂∂+-=θ△p p T E FT zFE T E FT zFE )(z )(z ''∂∂+-=∂∂+- V K K K V V T T TE E E p 249.1)298273)1037.8(228.1)()(14''=-⨯⋅⨯-+=-∂∂+=--(9. 已知下列电池的E ∅ (298K) = 0.223 V, (∂ E / ∂ T )p = - 0.65 mV ⋅ K - 1,Pt ⎪ H 2(P ∅ )⎪ H + (a = 1)⎪ ⎪ KCl(a = 1)⎪ AgCl(s)⎪ Ag(s)(1) 写出电池反应(2) 计算与电池反应对应的∆r G m ∅ , ∆ r S m ∅ , ∆ r H m ∅ 。

21H 2+AgCl=HCl+Ag 11m k 52.21223.0m ol 964851--⋅-=⨯⋅⨯-=-=mol J V C zFE G r θθ△111172.62)65.0mol 964851)(z ----⋅⋅-=⋅-⨯⋅⨯=∂∂=K mol J K mV C TE F S p m r (△θ 1111m k 21.4072.62298k 52.21----⋅-=⋅⋅-⨯+⋅-=+=mol J K mol J K mol J S T G H m r r m r )(△△△θθθ\10. 原电池Pt ︱H 2(g ,p )︱HCl(b =0.1mol ·kg -1,γ±=0.795)︱AgCl(s)︱Ag 已知:298K 时,E {AgCl(s)︱Ag(s)}=0.2221V ,E {Ag+︱Ag(s)}=0.7994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