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8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的熟练程度,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让学生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1分米的正方形纸等。
【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知识,谁愿意回答一下它们的周长计算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2+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进行新课】1.出示例5。
2.学生充分阅读和理解,明确题目的已知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自主尝试怎样解答,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如可以用手中的1分米的正方形纸动手拼一拼或者画图试一试等方法)4.分组汇报。
(拼正方形:四行四列;拼长方形:一行16列、2行8列,其中2行8列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短一些)5.回顾与反思。
只有这三种拼法吗?【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第86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提问: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会了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面临实际问题时,我们应明白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把学过的知识融合起来,寻找最优化方法。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87~88页练习十九第4~10题。
第5课时解决问题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1.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主尝试,如可以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然后小组交流讨论,通过学生的汇报得到了不同的拼法,接着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拼法周长最短,把所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法和减法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动物、水果等,用于创设情境。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华有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四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四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运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思路不清晰、表述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解题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解题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解决问题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解题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分配物品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更容易观察并提出问题。
例如,我可以描述一个购物的情景,让学生想象自己在商店里购买物品,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有30元,买了2支铅笔和1块橡皮,还剩下多少钱?”这样的引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
二、例题讲解在例题讲解环节,我选择了一个典型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明确问题的目标和条件。
然后,我会展示解题过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例如,我可以提出问题:“小明有12个苹果,他给了小红4个,还剩下多少个?”在讲解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即已知小明原来有12个苹果,给了小红4个,未知的是剩下的苹果数量。
然后,我会用方程或算式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并解释每一步的思路。
三、教学过程四、作业设计在作业设计环节,我布置了几个问题,让学生用方程或算式解决。
这些作业题目都是基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应用所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我给出了一个问题:“妈妈买了一箱苹果,重量是25千克。
如果每千克苹果可以卖5元,那么这箱苹果可以卖多少钱?”学生需要用方程或算式的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并计算出最终的价格。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我注意运用了一些教学技巧和窍门,以提高教学效果。
1. 语言语调:在讲解问题时,我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语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会根据问题的不同情况,调整语速和音量,使讲解更加生动有趣。
2. 时间分配: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例如,在讲解例题时,我会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理解和解题,并在解答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适时提问学生,以检查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理解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目标,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运用适当的数学运算和方法解决问题,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不够灵活,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例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问题的本质,能够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目标。
2.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运用适当的数学运算和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检验解答的正确性,提高解答的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目标,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运用适当的数学运算和方法解决问题。
2.难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及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提高解答的准确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问题和解答过程。
2.实例: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教学。
3.练习题:准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本节课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已知条件和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新人教版(新插图)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
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例9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 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3.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等。
学法:自主探究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你们看过货车运煤吗?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货车运煤的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用列表法解决问题1. 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读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一共要运36吨煤。
预设2:有两种卡车:小卡车每次运6吨,大卡车每次运8吨。
预设3:每次每辆车都装满。
师:问题是什么?预设: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36吨煤?师:“恰好”是什么意思?预设:“恰好”就是正好运完,没有剩余,并且每一辆车都正好装满。
2. 分析与解答。
师: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
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汇报)预设:8吨6吨5次0次预设:第③种方案和第⑤种方案。
3. 回顾与反思。
师:检验一下,看第③、⑥两种方案是不是恰好运完36吨煤。
预设1:3×8+2×6=36(吨),方案③恰好运完36吨煤。
预设2:0×8+6×6=36(吨),方案⑥恰好运完36吨煤。
师小结:我们是怎样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1. 认真审题,找方案;2. 有序思考,列表格;3. 选择可行方案,打对勾;4 . 回顾反思,写答句。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操作时要先给学生提出讨论的任务,并出示表格,提供明确的指导,然后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列举出所有的派车方案,在学生思考的关键环节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有序地列出各种方案,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对问题分析不够深入。
因此,在本课时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问题情境的图片、动画等。
2.学具:小卡片、小棒等。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课时的问题。
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这些问题,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运算,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并讲解解题思路。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通过这个环节,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课时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例3是教材新增的一个内容,解决“喝牛奶问题”。
这一问题涉及分数比较抽象,常作为数学爱好者研究的智力题,教材安排这一问题,主要是渗透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核心能力体会图示在理解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习用几何直观分析解决问题。
(三)学习目标1.经历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学会采用摘录信息和画示意图的方式理解题意,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通过经历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快乐,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学习重点采用摘录信息和画示意图的方式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五)学习难点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温故知新,利用已学知识快速解决下列问题:1.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每份都可以表示个蛋糕的;其中的三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每一份可以用来表示,如果把其中的一份再次平均分做2份,每一份将是整个块月饼的。
请尝试将这一问题过程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
3.计算下面各题:5251+ 3121- 75837281+++(二)课堂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牛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人们补充水分和能量经常饮用的尚品。
很多人都有按时饮用牛奶的好习惯,乐乐就是其中的一员。
可是乐乐在喝牛奶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让我们一同去看一看吧。
出示问题: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他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
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呢?【设计意图: 结合生活实际和均衡营养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究新知(1)分析题意,引导探究师:阅读题目,同桌相互说一说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以后可以进一步提示:师: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我们可以采用摘录信息和画示意图的方式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解决涉及加法、减法的简单问题;•能够用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算术题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教师备课教案、学生课本、黑板、粉笔等;2.教具准备:计算器、小玩具、水果等生活实物;3.教学环境准备:保持教室整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教具或实物引入课题,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提出生活中常见的小问题。
第二步:讲解与演示(10分钟)•通过几个示例板书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题目要求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问,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整合合作(15分钟)•小组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讨论出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让同学互相学习借鉴。
第四步: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教师引导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学生进行互相分享,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步:拓展应用(10分钟)•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发现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六、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鼓励学生写下解题过程,并在下节课分享。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信勇敢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聪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巩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熟练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处理的重要性。
2.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1.做好问题分析,理清问题的难点;2.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3.针对方案进行实际操作,检验解决结果。
3. 案例分析老师通过几个案例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按照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引导讨论答案的可行性。
4. 小组合作安排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合作解决一个复杂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总结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1.张三有一只小狗,已经吃了1/2斤狗粮,还剩下多少斤?2.小明有三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多少个?3.大象要去参加聚会,穿戴完整需要多长时间?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解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勇敢地面对各种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之道!。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并能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多样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问题有了一定的认知和解决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对乘加乘减概念模糊、运算顺序混乱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乘加乘减的应用。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超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例如,展示一个购物清单,让学生观察购买商品的数量和总价。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整理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问题的本质,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信息,并能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整理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整理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
2.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了解问题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准备画图工具,如白板、彩笔等,方便学生整理信息。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3元,他想要知道买10支铅笔需要多少钱?2.呈现(10分钟)呈现问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关键信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整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问题和示例。
2. 学具:学生用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分享解题思路和结果。
4.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按照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尝试解决。
八、课后反思一、提取数学信息的难点和解决策略1. 难点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能力上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可能难以从复杂的实际问题中准确提取所需的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不熟悉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解决策略:教师可以通过示例,展示如何从问题中识别和提取关键信息。
使用图表、列表等工具帮助学生整理和展示信息。
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增加问题的复杂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
二、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的难点和解决策略1. 难点分析: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能不知道应该使用哪种数学方法来解决。
他们可能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不够熟悉,或者不知道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第四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数学上册最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数学上册最新人教版当我站在教室的讲台上,面对着那一双双好奇而渴望的眼睛,我知道,这是我教学的起点,也是他们学习的起点。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5课时——解决问题。
我们将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中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如何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一节课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案例,以及一些练习题。
学生们需要准备的,是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们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我通过PPT展示例题,详细讲解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 随堂练习:我在讲解后,给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们独立解决,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4. 作业布置:我布置了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课后进行巩固。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本节课的主题和关键步骤,以及一些重要的公式和方法,方便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有10个,香蕉有5根,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水果?答案:小明一共有15个水果。
2. 题目:小华有一些糖果,他吃掉了一些,然后又买了一些,他有的糖果比他吃掉的多3颗,请问小华最初有多少颗糖果?答案:小华最初有8颗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这一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我也给他们布置了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希望他们能够进一步提高。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学会用连等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是对于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连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用连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连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案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学会用连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苹果,又给了小华4个苹果,问小明还剩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解决。
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苹果?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出题,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实际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用连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苹果?(3 + 2 = 5)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1)(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1)(教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问题引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理解问题的背景,感知问题。
2. 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解答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逐步求解问题,得出答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本节课的问题。
2. 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解答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逐步求解问题,得出答案。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问题引入: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问题。
2. 分析问题:列出已知条件,明确求解目标。
3. 解答问题:展示解题过程,突出关键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答案:(1)实际问题解答: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课后练习题答案:按照题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和问题的引入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情境作为问题的背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特别是乘除法的应用。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
3. 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价格、分配物品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图片等。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讲解: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特别是乘除法的应用。
3. 示例:通过教学视频和教学图片,展示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价格、分配物品等。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强调乘除法的应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乘除法解决,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讲解是否清晰、示例是否充分等。
2. 教师要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生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是否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等。
3.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学习主要集中在基础的字词、句子和短文阅读上。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二年级语文填空题:
"我爱________,它很________。
"
"小兔子爱吃________。
"
"今天是________节,我们要去________公园玩。
"
"苹果是________的,香蕉是________的。
"
"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吃到________和________。
"
"我最喜欢的动物是________,因为它很________。
"
"秋天到了,树叶________了。
"
"我有一本________的书。
"
"星期天,我和妈妈一起________花。
"
"小猫在草地上________。
"
这些填空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描述。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关注数字运算,忽视了对问题情境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具,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问题。
2.学具准备:为学生准备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图片中有一只小鸟和一只蝴蝶,问一共有几只鸟?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第5课时 问题解决|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5课时问题解决|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问题解决的意义:使学生了解问题解决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 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步骤,逐步解决问题。
3. 问题解决的步骤: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进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问题解决的学习状态。
2. 新课:讲解问题解决的意义、方法和步骤,结合实例进行示范和讲解。
3. 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评价,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问题解决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布置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解决问题(2)
5+5+5+5+4=()×()+()=()×()-()
2.导入新知:
(出示改制的蛋托)家里有3个鸡蛋和30个鸭蛋,请算一算,要把这些鸭蛋全放在蛋托上,能放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相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8)×(2)+(6)=22
(8)×(3)-(2)=22
2.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根?
6×2+5=17(根)或6×3-1=17(根)
3.明明有40元钱,买6本这样的连环画够吗?
7×6=42(元)
42>40
不够
4.一共能坐多少人?
4×3+2=14(人)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讨论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观察蛋托,小
组讨论交流如何确定
蛋托能否放下所有鸭
蛋。
2.探究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探究蛋托坑
数的计算方法,展示思
维过程。
3.引导学生比较三种
方法的异同,师生共同
总结。
1.小组讨论交流,想知道所有的鸭蛋
能不能都放在蛋托上,可以先算出蛋
托上蛋坑的个数,再与蛋数进行比
较,蛋坑的个数多于或等于鸭蛋的总
数,就能放下;若少于,就放不下。
2.通过分、画等活动,明确可以利用
乘法的意义进行计算。
(方法1图)
(方法2图)
6×5+4=34(个)
5×6+4=34(个)
(方法3图)
6×4=24(个)
5×2=10(个)
24+10=34(个)
通过比较,这些鸭蛋都能放在蛋托上。
3.交流后明确: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就不同。
5.
8×5=40(元)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84页例5
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解
决座位够不够的问题。
2.按要求完成教材第
84页“做一做”。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第85页第1、2、3题。
1.认真观察情境图,用自己喜欢的方
法解决问题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讲解。
2.认真读题,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自
己理解的角度解决问题。
3.明确要求,亲自实践,运用所学的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
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1)6×5+4=34(个)
(2)5×6+4=3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