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治疗流程图

合集下载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一、 SAH 辅助检查(一) CT1.CT 检查的优势CT 作为为 SAH 诊断的首选常规检查,其优点为快速、安全、敏感。

CT 检查可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否存在与发展程度,增强 CT 可明确某些病因,如动静脉的畸形或较大动脉瘤等。

CT 检查可了解脑脑室出血、脑积水情况,同时便于随访治疗效果,了解并发症。

多发性动脉瘤可借助 CT 判断具体出血部位。

2. 阳性率研究说明, SAH 发病 1 小时之 CT 检查阳性率大于 90% , 5 天后阳性率为 85% , 1 周后阳性率为 50% 。

2 周后阳性率低于 30% 。

3.SAHFisher 分级如 ppt4 图表显示的是 CT 影像特点与血管痉挛危险性关联的分级标准(1983) 。

SAHFisher 分级( 1983 )共分 4 级,当 CT 显示弥漫出血,未形成血块时,发生血管痉挛危险性较低,当 CT 显示较厚积血,垂直面厚度>1mm( 大脑纵裂、环池 ) 或水平面 ( 侧裂池、脚间池 ) 长 x 宽> 5x3mm 时,发生血管痉挛危险性较高。

当 CT 显示脑血肿或脑室出血,基底池无或少量出血时,发生血管痉挛危险性较低。

当 CT 阴性或 CT 显示弥漫出血但未形成血肿,发生血管痉挛危险性较低。

如 ppt4 图表显示,改良后的 Fisher 分级( 1997 )将发生血管痉挛危险分为 5 级。

CT 未见出血或仅脑室出血或脑实质出血,发生血管痉挛危险性为3% 。

CT 仅见基底池出血,发生血管痉挛危险性为 14% 。

CT 仅见周边脑池或侧裂池出血,发生血管痉挛危险性为 38% 。

CT 显示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实质血肿,发生血管痉挛危险性为 57% 。

CT 显示基底池和周边脑池、侧裂池较厚积血,发生血管痉挛危险性为 57% 。

(二)脑脊液脑脊液检查通常在疑似 SAH 患者 CT 检查阴性,且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与治疗PPT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与治疗PPT

诊断依据:脑脊液中的红 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等 指标异常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要 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防 止感染
PART FOUR
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减少出血风险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血药物,防止血栓形成 血压控制:保持血压稳定,防止出血加重 营养支持:补充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
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卡托 普利等,用于降低血压,减轻 脑出血风险
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脑脊液检查:红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增高 影像学检查:CT或MRI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诊断: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病因
PART THREE
脑部CT扫描:观察出血部位、范围 和程度
脑血管造影:观察血管病变情况, 明确出血原因
脑部MRI扫描:更清晰地显示出血 部位和范围
癫痫发作的处理 包括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等,需 要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治疗方案
癫痫发作: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 疗
颅内压增高:使用脱水药物降低颅 内压
脑积水:进行脑室引流或脑室造瘘 术
脑疝:进行紧急手术治疗,缓解脑 疝症状
PART SIX
控制血压: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 戒烟戒酒:减少吸烟和饮酒,降低脑出血风险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 适量运动: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工作、熬夜等过度劳累的情况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 素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丙 戊酸钠等,用于预防癫痫发作
镇静药物:如地西泮、阿普唑 仑等,用于缓解患者焦虑、紧
张情绪
手术目的:清除血肿,减轻脑压,防止脑疝 手术方式:开颅手术或微创手术 手术时机: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选择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 术后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监测生命体征

蛛网膜下腔出血ppt (1)ppt课件

蛛网膜下腔出血ppt (1)ppt课件

急诊诊断、评估和处理
• 推荐意见: (1) 突发剧烈头痛伴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应高度怀疑 SAH 诊断(Ⅰ 级推荐, B 级证据) 。 (2) 对可疑 SAH 患者应首选 CT 检查。 (3) 当CT 结果阴性时,腰椎穿刺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提供诊断信息(Ⅰ 级 推荐, B 级证据) 。 (4) 对于 SAH 患者宜早期行 DSA 检查,以明确有无 动脉瘤(Ⅰ 级推荐, B 级证据) 。 (5) 在 DSA 不能及时实施时,可予CTA 或 MRA 检查(Ⅱ 级推荐, B 级证据) 。 (6) 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同时再 做血管造影,以判断动脉瘤治疗的效果(Ⅰ 级推荐, B 级证据) 。 (7)SAH 评分有助于判断预后及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 SAH 早期应该 • 使用 GCS 等工具进行评价(Ⅱ 级推荐, B 级证据) 。Hunt- Hess 量表 简单方便,临床常用于选择手术时的参考。在预后评估方面, PAASH 量表比 WFNS 量表的效能更好。
内科对症治疗 1.绝对卧床4~6周,避免用力,避免任何引 起颅压和血压增高的因素 2.有脑水肿、颅高压应予脱水降颅压 3. 止痛、镇静等对症治疗 针对性治疗 1.防治再出血: 止血药(6-氨基己酸 ,EACA) 2.防治脑血管痉挛: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 注射液) 3.防治脑积水:脱水降颅压,手术 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根除病因,防止复发
出血量越多,血红蛋白越多,CVS就越常见,病情 越重
迟发性CVS高峰期10~14天,死亡和致残
体检发现脑梗死体征时隐时现。TCD在CVS早期进 行监测可发现管径缩小、血速增快


常见并发症
脑积水
• • 动脉瘤性SAH常见 分急性与亚急性,多为蛛网膜颗粒的阻塞或纤 维化所致。
急性脑积水(1周内):轻者意识障碍加重,严重 者颅高压症状明显:剧烈头痛造影、 TCD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与治疗PPT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与治疗PPT

药物治疗
抗凝血药物:如 华法林、肝素等, 用于预防血栓形 成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 吡格雷等,用于 预防血栓形成
降压药物:如硝 苯地平、卡托普 利等,用于控制 血压
抗癫痫药物:如 丙戊酸钠、苯妥 英钠等,用于预 防癫痫发作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清除 血肿,减轻脑压, 防止脑疝
手术方式:开颅 手术或微创手术
YOUR LOGO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 断与治疗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蛛网膜下腔 出血的诊断
蛛网膜下腔 出血的治疗
蛛网膜下腔 出血的预防 与康复
蛛网膜下腔 出血的护理 与调养
P单A击R护T理1人员:XX医院-
XX科室-XX
PART 2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
诊断方法
神经功能障碍:可能出现肢 体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
意识障碍:可能出现昏迷、 意识模糊等症状
头痛:最常见的症状,可能 伴有恶心、呕吐
癫痫发作:可能出现癫痫发 作,需要及时治疗
脑积水:可能出现脑积水, 需要及时治疗
颅内压增高:可能出现颅内 压增高,需要及时治疗
PART 3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减少出血风险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血药物,防止血栓形成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出血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避免头部外伤,如摔倒、撞击等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身体机能和 免疫力
预后情况
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 预后不良: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后遗症或复发 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ppt(共26张PPT)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ppt(共26张PPT)

临床表现
➢ 头痛 “一生中最剧烈的疼痛”,颈项部疼痛 ➢ 老年人头痛可不明显,以精神症状或脑实质损害 ➢ 动眼神经麻痹症状
➢ 少数会出现运动及感觉障碍 ➢ 意识障碍(与预后成正比)
➢ 脑疝
➢ 脑膜刺激征、眼底改变
➢ ………
脑膜刺激征
克氏征
布氏征
临床检查
CT
CTA
DSA
CSF
并发症
➢ 再出血 ➢ 脑血管痉挛 ➢ 脑积水 ➢ 脑室积血 ➢ 丘脑下部损伤 ➢ 颅内血肿 ➢ 脑梗死 ➢ 癫痫发作
病重者护理问题
躯体移动障碍
与患者意识障碍和四肢乏力有关
有无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有关
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险
与长期卧床有关
知识点补充--脑疝
定义
病因
分类
护理观察
定义
➢ 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高于邻近分腔, 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部分脑组织被挤入颅内生理空腔 或裂隙,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

➢ 方法:放脑脊液10-20ml/次 2次/周 ➢ 警惕脑疝、再出血及颅内感染
病重者护理问题
意识障碍
与SAH后的脑血管痉挛、脑水肿、脑代谢障碍有关
体温过高
与感染或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吸收热有关
自理能力缺陷
与绝对卧床及医源性限制有关
便秘
与长期卧床、不能正常如厕、进食量减少、肠蠕动减慢有关
用药
预防迟发性管痉挛
➢ 尼莫地平 40mg po 4-6次/d 连用21d ➢ 尼莫地平 10mg/d 6h内缓慢静脉泵入,一疗程7-14
天 ➢ 3H疗法
扩血容量 稀释血液 升高血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 蛛血是复杂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 致残率比较高
• 核心问题解决不够,尤其是血性脑脊液的 及时处理
• 目前有条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发新的适 用技术
头痛宁对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大鼠脑 膜血流与CGRP的影响
2010年5月10日
CSD
感受器
外周 三叉神经末梢
三叉神经 节
尾核
丘脑
血管

内源性镇痛系统
正常颅压性脑积水
• 临床表现: 一次性出血: 再出血: 渗血问题:
用什么方法检测?
血性脑脊液的治疗问题
• 腰穿的作用 多次腰穿,引流脑脊液
• 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脑脊液 • 人工脑脊液置换 • 微动力脑脊液吸附技术
高代谢与抽搐问题
• 亚低温治疗
• 药物治疗 GABA 激动剂 部分电压门控离子通道拮抗剂
痛 觉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
制5-HT 升高, 防止血 管过度
收缩
面副交感神经-动脉扩张
蝎毒多肽通过血 脑屏障,强力抑 制PAG兴奋, 对PAG的镇痛 效果是吗啡10

头痛宁可能治疗的环节
• 偏头痛: CSD、脑膜神经源性炎症、疼痛的调控
• 紧张型头痛: 头面肌的高张力、疼痛的调控
• 丛集性头痛: (同偏头痛)
介入方法和技术
随访(再出血情况)
特殊类型动脉瘤或不能介 入者
手术夹闭等
随访(评估)
0
1W
2W

3d TCD: 每日检查或隔日检查

检 查
3d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术 DSA+介入,手术
3d
1w
3d
脑脊液置换
2w
亚低温治疗
3d
1w
1w
动脉痉挛防治
3W
4W
6M
3w
3w
脑脊液循环检查(MR或同位素)

Ⅴ 昏迷
有些病例有去脑强直状态

临床表现
脑膜刺激征(颈强\Kernig征\Brudzinski征) 20%患者眼底玻璃体下片块状出血, 发病1h
出现(急性ICP↑&眼静脉回流受阻) 急性期偶见欣快\谵妄\幻觉等精神症状
2~3w自行消失
蛛血患者 病情评估、DSA、分型
动脉瘤大小、多少、分 布位置和形状
谢 谢!
谢谢观看! 202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治中存在的问题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内 万琪
一位38岁男性,蛛 网膜下腔出血第8天, 严重的脑血管痉挛, 这是头颅CT检查的 影象。
出院时情况
注:GR 正常恢复; MD 轻度残疾 ; SD: 重度残疾 ; VS 植物生存 D 死亡 A. Izumihara / 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2012)

中枢痛阈调节

抑制
抑制GABA降解酶活性,维持血液中 GABA含量,减少神经元兴奋
层 中缝核
TXA2, 增加
PGI2, 缓解血 管平滑 肌痉挛; 改善微 循环; 同时抑
保护细胞膜,减少炎性物质释放,减 轻炎症,降低三叉神经敏感度(MMP9?)
基因,内分泌:雌激素等
外界刺激:不良情绪、压力、 强光、噪音、异味等

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院院
出出院院
访
表 动脉瘤性SAH患者Hunt-Hess临床分级
级别 意识水平
0级 正常
未破裂动脉瘤
伴随临床表现
手术指征
Ⅰ 正常
无或轻微头痛和颈强

Ⅱ 正常
中度头痛和颈强,有些病例有轻微神经功能缺损(如

脑神经麻痹)
Ⅲ 模糊状态 有些病例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Ⅳ 昏睡
有些病例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动脉瘤再次破裂
癫痫
正常颅内压脑积水
起病
1w
2w
3w
4w
5w
6M
蛛血病程与主要症状好发时间的关系
拟解决的关键性临床问题
• 动脉瘤的最佳解决技术 • 高颅压与血性脑脊液的处理 • 脑血管痉挛 • 脑高代谢与抽搐

蛛血患者(500例)




头头颅颅CTC,T,必必要要时时腰腰穿穿。。评评估估病病情情和和风风险险
3w
4w
6M
3w
关于脑血管痉挛
• 机制问题 颅高压与交感神经的兴奋 出血部位的机械刺激 血液中的炎性物质
• 预防问题 • 治疗问题
“3H”疗法:升高血压、增大容量、稀释血液
关于血性脑脊液问题
• 作用 高颅压:昏迷、脑疝 对脑血管的作用:血管痉挛、动脉闭塞 对脑组织的作用:高代谢、高热、抽搐 对脑脊液循环的影响:急性脑积水


不介入或

手术者
动动脉脉瘤瘤诊诊断断与与处处理理::DDSSADA、S、A介、介入介入或入或手或手术手术术

常 治 方常 治规疗案规疗
颅颅高高压压评评估估、、急急性性脑脑积积水水评评估估、、动动脉脉痉痉挛挛评评估估 TCTDC、D、头头颅颅CTC、T、腰腰穿穿、、脑脑脊脊液液置置换换


脑脑高高代代谢谢评评估估::亚亚低低温温、。、动动脉脉痉痉挛挛预预防防和和治治疗疗::药药物物+脑+脑脊脊液液置置换换 动脉痉挛预防和治疗:药物+脑脊液置换 正正常常脑颅脑积压积水脑水发积发生水生评发评估生估:评:估MRM:IRIMRI、同位素示踪
问题的背景
• 上世纪90年代后,动脉瘤性蛛血患者因再 出血的死亡率由40~50%,下降至12%左右
• 致残率升高了,认知受损的达40%左右
• 省人民医院2009年到去年底统计379例蛛血 患者,明确动脉瘤者277例,随访死亡率高 达23%。 为什么?
动脉瘤第一次破裂
抽搐
高热
颅高压
急性脑积水
动脉痉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