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感知研究综述
国外风险感知研究理论回顾与述评
环 球 市 场 信 息 导 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的加 快 ,众 多的环境和社会 问题 突显出来。如何及 时有效的应对 自然灾害 ,突发事件 ,灾难事故等引起 了广泛 的关注。正确的认知风 险,了解公 众风险感知的规律 ,引导公众 正确 的应对行 为,有 助于制定科 学的政 策,协助政府的危机管理。在理解风险和 风 险感知的基础上 ,介绍 国外有 关风 险感知的研 究理论 ,对其 中的经典理论 心理测 量范式 ,风险的社会放 大理论和文化理论进行探 讨 ,并 简要的 分析 风险感知的发展趋势。
0 i 1 1 2 — 当 代 思 潮 ≥ 壤 - - I S S N 1 0 0 5 . 4 9 0 1 投 官 稿 方 热 网 线 蛄 : 4 h 0 t 0 t . p 0 : / 1 / 6 w . w 9 5 w 8 6 . e m s 8 6 . c o 0 n r 1 0 . 5 9 8 2 4 0 6 6 5 9 8 2 4 8 6 6
国外风 险感知研究理论 回顾 与述评
◎郑淑 芳
为 知识 可 事 先 反应 风 险 认 知 的趋 势 。 个 性理 论 ,认 为每 个 人 的个 风 险与风 险感 知 风险一词起源于西方探险家,意指在危险的水域中航行。欲为 性 差异 与 风 险认 知 有 关 。 经济 理 论 ,认 为人 们 的风 险感 知 与 经 济 风险进行精确的定义并非易事 ,因其会 因不同的研究目的而有所差 生 活水 平 及 科技 生产 的效 益有 关。 政 治理 论 ,着 重 个人 参 与 政 党 异。Kn i g h t ( 1 9 2 1 ) 认为风险可以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 及社会运动对科技政策风险感知的倾向。文化理论 ,认 为人们对 函数 :即 R = F C ) ,其中 R指风险程度 ,P指事件发生的概率, 风险的感知与维 系既有生活方式有关。上述学者们 所做 的分类较 C 指事件发生的后果。这一定义强调风险的是某一事件产生我们所 为粗 略 ,下面 我们 对 几 种典 型 的理 论做 较 为详 细 的 分 析。 不 希望 的后 果 的可 能性 。L o w r a n c e( 1 9 7 6) 认 为 ,风险 是指 用来衡 心理测量范式。 2 0 世纪 8 0年代 , 伴随着化学和核能技术的发 人们开始担忧由此带来的潜在性的巨大灾难和长久灾害 ,民众 量不利效果的机率与强度 , 或是描述有害结果的可能性及后果。 G r a t t 展, 加上此类技术的灾害, 性后果往往是 ( 1 9 8 7 )定义风险为事件发生的机率与事件发生后果的乘积。Go r d o n 通常对此类复杂技术不甚了解 , 当时 很难 以用统 计 分析 和试 错 法来 评 估这 些 灾 D i c k s o n( 1 9 8 9 )曾经给出如下概念 :“ 对某种不确定情况下可能发生 罕见 和 延缓 显现 的 , 的结果客观地表示怀疑和忧虑 ,即为风险 :对某一经济损失发生的 害 。为此许多学者尝试研究如何使用量化的方式来测量此类灾害 , 也就是所谓的 不确定性 ,即为风险 ;风险是一种不能预测的、其真实后果可能与 以及 民众是如何评估此类灾害活动和技术的伤害性 , 风险感知” 。1 9 8 0年代开始有学者运用心理测量范式进行风险感 预测后果不同的趋势 ;灾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即为风险;损失的 “ 心理 测 量 范式 包括 对 民众 偏 好排 序 的 测量 , 影 响 因素 的分 可能性即为风险;一切危险的综合体 ,即为风险。 ”S i t k i n和 P a b l o 知研究 , 预测 接 受程 度 等 , 此 方法 是 风 险感知 研 究 中最 广泛 使 用 的量化 ( 1 9 9 2) 认 为风 险是 一个 多纬 度 的概念 ,它包含 三个 纬度 : 结 果 的不 析 , 最 早发 确定性、结果的预期性和结果 的可能性。S j o b e r g( 1 9 9 8) 认为风险 方法 。为探讨 某 种 活动 或 公共 设施 可 能 的安 全性 与 风 险性 , 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即风险是期望的或可能的消极事件。社会学家 展 出心 里 测 量范 式 法 ,指 出风 险 感 知 可大 致 将 风 险 分 为感 觉 得 到 l o v i c等 U l r i c h B e c k( 2 0 0 1 )认 为 , “ 风 险是 一种 指 明传 统终 结和 自然 终结 的 的 、公平 的 及可 接 受 的风 险 ,并进 行 量化 判 断 。随后 以 S l o v i c风 险 感 知研 究 的 目的有 概念。也就是 ,在传统和 自然失去它们的效力并依赖于人 的决定的 人 提 出的 心理 测 量 范 式最 为 著 名 。S 地方,才有风险。 ”R o s a( 2 0 0 3 )则认为风险是指人们认为一种情形 三 :了解 民众 对 风 险的 看法 ,以及 影 响 风 险感 知 的 因素 :发展 更好 以探 索 民众对 新 危害 物 的反 应及 管理 策 略 ; 发 或 事件 ( 包 括 人们 自己)有危 险 l 生,而且 这 种情 形 或事 件 的结 果具 的研 究 方法和 理 论 , l o v i c 有 不确定 性 。A v e n和 R e n n( 2 0 0 9 )认 为 ,所谓 的风 险是 有关于 不确 展 良好 的评估技术,以进一步探索民众对风险的复杂想法。S ( 1 9 8 7) 把风险感知 以风险恐惧性与风险未知性作为风险因素分析 定性和后果严重性,风险代表着威胁人类的价值。 感 知 这 个 一词 源 自心 理 学 ,指 的是 获 得 知 识 的过 程 ,包括 感 的基础 ,受测者通常被要求针对各种危险事物做 出数量化的判断 , 知 、表 象 、记 忆 、思 维 等 。 风 险认 知 相 关 的研 究最 早 可 以追 溯到 并透过风险特征建构一套模型 ,用以解释 民众对于风险感知 的差 l o v i c首先揭示了人们的表达性偏好,即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 1 9 4 4年 V o Ne u ma n Mo r g e n s t e m 的 预期 效 用理 论 。S t a r t ( 1 9 6 9 ) 发 异。S 通 过 分 析 出影 响风 险感 知 的 因素 , 为风 险分 现风险可接受性不仅仅关系到风险本身 的收益评估, 更要考虑人们 民众 的风 险感 知偏 好 , S l o v i c 根据 风险的恐 瞑性和未知性两个指 的主管尺度 , 如 自愿性等 , 他 的理论 为今后风险感知研究奠定 了理 析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风险认知地 图”能够直观 的辨识 出风险因素的位 置与 论基础 。S l o v i c( 1 9 8 7 )也认为人们主要是依赖直觉的风 险判断来 标设计 出的 “ 一定程度上解释民众是如何感知到他们所遇到的风险。心理 估计各种有危 险的事物, 即称为风险感知。 在此开拓性的研究之后 , 性质, 它有力的推进 了风 险感知的 关于风险感知 的研 究与理论快速增长。 现今风险认知相关研究 日趋 测量范式的提出具 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广 泛 ,扩 及 人 类学 、心 理 学 、社 会 学 、地 理 学 以及 政 治学 ( S l o v i c , 研 究 ,并被 广 泛 的应 用 到 以后 的风 险感 知研 究 中 。 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K a s p e r s o n( 1 9 8 8 )等人提出 了风 险的 1 9 8 7 o C u t e r ( 1 9 9 3) 定义风险认知是为了解特定风险的判断, 并 制度的 , 对风险产生评估与行动的过程。L e i s s a n d C h o i c i o l k o( 1 9 9 4)曾指 社 会放 大 理 论 。该 理 论认 为 与危 机 事 件 会与 各种 心理 的 , 进 而减 弱或 加 强 民众 的 风 险感 知 , 出, 风 险 认知 就 是一 种 印 象 ,透过 直 觉评 估 风 险 的过 程 。所 以 , 风 文 化 的和 社 会 的过 程 产 生互 动 , 险认 知 基 本 是 属 于 人们 主观 上 的判 断 ,且 受到 日常 生 活 经验 的影 并 导 致 民众 各 种 风 险行 为 的 产 生 。进 一 步 的 ,民众 的 这 些风 险 行 响 。Wo g a l t e r e t a 1 . ( 1 9 9 9) 风 险认 知 是广 义 安 全警 告 的概 念 ,个人 为又导致 了了新的经济或社会后果 ,进而造成风险的社会扩大效 e n nபைடு நூலகம்人研究认为,最适合的物理风险预测 全面 的觉察 以及了解有关危害的可能性和情况 , 和可能导致潜在伤 应。基于这一观点 ,R 暴 露 程度 ” 而 不 是 其他 的伤 害 指标 ,并 且 暴露 程 度 与 人 害 的一种情境。s j ・b e r g( 2 0 0 4)指出风险认知是主体对特定事 变 量 时 “ 故概率的评价 ,以及 自身同这个不利结果的关联程度。他还认为 , 们 的 恐惧 和 媒体 报道 紧密 相 关 。风 险 的社 会放 大 理 论还 认 为 风 险 认 知 的 风 险包 括 对概 率 和消 极 结 果 的严 重性 两 者 的评 估 。 本质上是非个人 的而是社会集体 的, 因此要基于社会结构的分析 , 才能进一步的掌握民众风险感知 的特性。Be c k的风 险理论集 中于 风 险感 知 的 理论 研 究 R e n
《重大突发事件后受灾主体人群的风险感知与偏好逆转研究》范文
《重大突发事件后受灾主体人群的风险感知与偏好逆转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重大突发事件后,受灾主体人群的风险感知与偏好如何发生逆转。
通过文献回顾、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本文深入研究了受灾人群在灾难前后的心理变化、行为转变以及其风险偏好的调整。
研究结果表明,重大突发事件对受灾人群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风险感知和偏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社会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受灾主体人群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健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灾难的冲击下,人们的风险感知和偏好往往会发生逆转,这直接关系到灾后恢复与重建的成效。
因此,深入研究受灾人群的风险感知与偏好逆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文献回顾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对重大突发事件后受灾人群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了大量探讨。
多数研究表明,灾难事件会导致人们的风险感知增强,同时也会改变其风险偏好。
然而,具体的变化机制和影响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梳理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其次,设计调查问卷,对受灾地区的人群进行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收集其风险感知和偏好的相关数据;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实证研究1. 风险感知的变化研究发现,重大突发事件后,受灾人群的风险感知普遍增强。
他们更加关注生活中的潜在风险,如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等。
同时,他们对风险的认知也更加深刻,更加重视预防和应对措施。
2. 偏好逆转的现象在灾难面前,受灾人群的偏好发生了显著逆转。
原本偏好的风险行为和决策在灾难后被重新评估,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稳定和安全的选项。
例如,在投资领域,人们更愿意选择保守的投资方式,以保障资金的安全。
3. 影响风险感知与偏好逆转的因素研究还发现,个体因素(如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等)和社会因素(如政府支持、社区互助等)都会影响受灾人群的风险感知与偏好逆转。
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的研究综述
1 感知风险的定义
1960 年, 美国营销协会第 43 届年 会 上 哈 佛 大 学 教 授 Raymond Bauer 首 次将感知风险这一心理学概念引入到 营销学的研究领域。 并将感知风险定义 为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其自身无法准确 预测的不舒服后果,它主要包括两个方 面:不确定性和不利后果。 Bauer 特别强 调感知风险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消费者 行为中,虽然客观风险存在,但只要消 费者没有感知到,是不会影响消费者行 为的。在 Bauer 之后,有大批学者对感知 风险进行了研究,他们对感知风险也有 自己的定义。 Peter and Ryan 将感知风 险定义为由于购物或者行为预期损失 的存在产生的对购买行为的抑制作用。 Cox 以及随后 Cox 和 Rich 的研究中,将 感知风险定义为不确定性和后果。 其中 包 括 :① 产 品 内 在 的 不 确 定 性 ;② 购 买
网络营销下感知风险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综述
一
新 因素展开研究 。
2 . 国 内研 究 综 述
、
1 . 国 外研 究 综述 Nhomakorabea国外学者对感知风 险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感知风险维度 ( 感知 风险类 型) 和基 于理性行为理论或者相关理论的感知风险两方 面。 感 知风险这一名词最初是从心理学衍生出来的。最早将这一 概年引 入营销领域的是 B a u e r ,他认为消 费者作 出购 买决策 时 ,对购买结果 存 在某些不确定性 , 这 些不确定性就是消费者感知风险最初 的概 念 。他研 究得出 :消费者的任 意购买行为 ,都 存在无法 肯定预期 结果 的可 能性 , 某些决策结果可能达不 到 自己预期要求 。同时 ,他将感知风 险划分为两 个方面 :第一是错误 决策 后果 的严重 程度 ,第 二是 不能 确定 的决 策结 果 。在他的研 究中 , 感 知风 险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 时所感知到 的不确定性和不利后果的可能性 。 ( 1 )感知风险维度 C o x( 1 9 6 7 )研究发现 ,消费者感 知风 险与金融 和社会心理 密切相 关 。C o x和 C u n n i n g h a m( 1 9 6 7 )研究发现 ,一旦消费者 意识 到购买行 为 达不到 自己原有需求时 , 便会 产生感知风险 , 在他 的研 究中 ,消费者感 知风险被划分为五个方面。第一是 对消费者 身体 的损 害 ,第二是购买决 策所产生 的不 良社会后果 ,第三是消费者的时间成本 ,第 四是消费者 的 资金成 本 ,第 五 是 产 品 性 能 不 能 达 到 消 费 者 心 理 预 期 的 风 险。 J a c o b y & K a p l a n( 1 9 7 2 )研究发现 ,从身体风险 、心理风险 、功能风险和 财 务风 险这 几 个 维度 可 以解 释 约 6 1 .5 % 的 总体 认 知风 险。S t o n e和 G r o n h a u g( 1 9 9 0 )在借鉴 J a c o b y & K a p l a n 对感知风险维 度划分 的基 础上 , 得出了能解释 近9 0 %的感 知风险维度 。即:心理风险 、功能风险 、身体 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 时间风险 。 ( 2 )基予理性行为理论或者相关理论 的感知 风险 王全胜等学 者认 为信任直接影响感知风险。他研究发现 ,消费者对 产品的信任可以直接影 响其 的购买决策 ,也可 以先影响消 费者 购买产 品 时所感知到的购买风 险 ,再通过 感知 风险影 响 消费 者的 购买决 策 。而 D a s 、T e n g K i m等学者 的研究确发 现 ,消费者感 知风险 和消费者 对产 品 的信任一起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它们不是前 因后果 关系 ,而应是 种平行关系 。M e k n i g h t 等学 者则认 为消费 者感知风险在信 任和消费 者 购买意愿间起调节作用。 总结来看 。目前 国外学者对网上购物的消费者感知 风险认知 以及 研 究 尚处于初级 阶段 。大多数研究仍旧参照实体 购物环境下感 知风险 的 6 维模型 ,尽管有些研究也提出了新的感知风险的因素 ,但并没有对 这些
国外风险感知研究理论回顾与述评
国外风险感知研究理论回顾与述评作者:郑淑芳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09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众多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突显出来。
如何及时有效的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灾难事故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正确的认知风险,了解公众风险感知的规律,引导公众正确的应对行为,有助于制定科学的政策,协助政府的危机管理。
在理解风险和风险感知的基础上,介绍国外有关风险感知的研究理论,对其中的经典理论心理测量范式,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和文化理论进行探讨,并简要的分析风险感知的发展趋势。
一、风险与风险感知风险一词起源于西方探险家,意指在危险的水域中航行。
欲为风险进行精确的定义并非易事,因其会因不同的研究目的而有所差异。
Knight (1921)认为风险可以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即R=F (P, C),其中R指风险程度,P指事件发生的概率,C指事件发生的后果。
这一定义强调风险的是某一事件产生我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
Lowrance (1976)认为,风险是指用来衡量不利效果的机率与强度,或是描述有害结果的可能性及后果。
Gratt(1987)定义风险为事件发生的机率与事件发生后果的乘积。
Gordon Dickson (1989)曾经给出如下概念:“对某种不确定情况下可能发生的结果客观地表示怀疑和忧虑,即为风险;对某一经济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即为风险;风险是一种不能预测的、其真实后果可能与预测后果不同的趋势;灾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为风险;损失的可能性即为风险;一切危险的综合体,即为风险。
” Sitkin 和 Pablo(1992)认为风险是一个多纬度的概念,它包含三个纬度:结果的不确定性、结果的预期性和结果的可能性。
Sjoberg(1998)认为风险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即风险是期望的或可能的消极事件。
社会学家 Ulrich Beck(2001)认为,“风险是一种指明传统终结和自然终结的概念。
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的研究综述
3 网 络 购 物 感 知 风 险 的 影 响 因素
关 于 网络 购 物 感 知 风 险 影 响 因 素
次将 感 知 风 险 这 一心 理 学 概 念 引 入 到 营销学 的研究 领域 并将感 知风 险定义 为消 费 者 行 为产 生 的其 自身无 法准 确 面 : 确定性 和不利 后果 。B u r 不 a e 特别强 调 感知 风 险的 重要性 . 他认 为 在消 费者
网络购 物感知风 险的研 究综述
綦 晓 燕
( 浙江财 经学 院 浙 江
摘
杭 州 3 0 1) 1 0 8
要 : 知风 险是 消费者行 为领域 一个 重要 的研 究 方面 。随着 网络 购物 蓬勃发展 。 感 网络 购物的 安全
性一 直 受到 消费者的质疑 。在 这种 情况下 , 网络 购物 感知风 险 的研 究 已成为 学者 关注的重 点 。
关 键 词 : 络 购 物 ; 知 风 险 ; 究 综 述 网 感 研
中 图 分 类 号 :7 33 F 1. 6
文 献标识 码 : A
感 知 风 险 一 直 以来 受 到 消 费 者行 形式和地点的不确定性 ; ③财务后果与 为领域学 者 的关注 因为众 多学者 认为 感 知 风险 的存在 是 消 费者改 变 、 迟或 推
社会一 心里后果 的程度 : ④消费者感知 在 . 而他 们提 出 的这 6个 维度 风 险对 总
到 的不确 定性 。他们认 为 当消费 者不能
确 定 他 所 购 买 的 产 品 能 满 足 他 的 欲 望 的 时 候 就 会 产 生 忧 虑
愿 之 间的关 系 。随着 网络购 物 的普及 , 网络消 费者行 为的研 究也越来 越热 感 知 风 险 理论 也 被 延 伸 到 网络 消 费 者 行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风险管理研究进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各行各业,风险管理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帮助组织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以确保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
本文将对风险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探讨当前风险管理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风险管理概述风险管理是指在不确定性环境下,通过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潜在风险的过程,以达到降低风险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保护组织利益的管理活动。
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对风险的认知和处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工具,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提高组织的抗风险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风险管理研究方法在风险管理研究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风险管理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案例分析、访谈调研等方法,深入挖掘风险管理背后的原因和机制,揭示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管理模式;定量研究则通过统计分析、数学建模等方法,量化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和效果,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风险管理的关键要素风险管理涉及多个要素,其中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和风险应对等环节。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辨识和界定,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提供基础;风险评估则是对已识别风险的概率和影响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重要性,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风险监控是指对风险的动态监测和跟踪,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的变化和演变;风险应对则是在风险发生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降低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四、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风险管理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
未来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风险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二是风险管理的综合化和整合化,将传统的风险管理与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等结合起来,形成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三是风险管理的国际化和标准化,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标准和规范,促进全球范围内的风险管理合作和交流。
不同人群脑卒中风险感知的研究综述
不同人群脑卒中风险感知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就风险感知概念、理论模型及在不同人群中脑卒中风险感知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探讨不同人群脑卒中风险感知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脑卒中;风险感知;综述《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19》调查显示[1],2019年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1700/10万、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306/10万,其中发病人群逐步呈年轻化的趋势,尤其年龄低于70岁的脑卒中患者比例持续增加。
此外,存在脑卒中史的幸存者中,约75%的病人会遗留躯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
因此,个体风险感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自身提前注意脑卒中风险因素,改变影响自身健康的不良行为或生活习惯,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3]。
目前,国内有关脑卒中风险感知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鲜有针对不同人群脑卒中风险感知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寻讨论不同人群脑卒中风险感知的研究情况,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风险感知的概念及理论模型风险感知(PerceivedRisk)一词,最早是由哈佛大学的Bauer教授于1960年从心理学延伸出来的心理学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消费者对于自身消费时所存在的潜在消费风险的认识。
后于1967年,由学者Cox将感知风险的概念予以具体化的说明,并认为风险感知应包括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及因错误决策导致后果的严重性[4]。
在不同领域人们对于风险感知的理解不同,Slovic[5]学者在心理学角度认为:风险感知是消费者通过主观理解后自身加工产生客观风险,风险源自于内在感受。
郭丽婷认为风险感知是指个体对于外界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风险的感受、反映与思考[6]。
王刚和宋锴业[7]在环境学领域认为环境风险感知强调大众面对客观环境风险时的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
1990年美国学者Blalock等[8]对直肠癌患者风险感知的现状研究使得风险感知一词逐渐进入健康领域与医学领域,他认为风险感知是患者对于疾病易感性的一种主观判断。
风险感知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审计与理财2016.5引言近年来关于风险感知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
风险感知的研究与国家整体经济状况有比较直接的关系,经济发达地区的学者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更加活跃。
发达国家学者对于风险感知问题的研究相对较早,也较为完善,为我国学者进行研究提供了引导。
随着我国市场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企业发展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风险感知也逐渐受到了我国相关学者的关注,但仍处在初步阶段。
本文接下来将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风险感知的研究进行梳理。
一、风险感知的概念界定对于风险感知的概念的提出和完善,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最早学者们先认识到风险研究的重要性,认为风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管理的基本方面(S hort ,1987)。
风险感知的研究作为风险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
学者们对感知风险的研究始于1960年哈佛大学学者B aue 的研究(M i t chel l &V i ncent ,1998)。
S l ovi c (1987)把风险感知定义为“一般人主要依赖直觉的风险判断”;谢晓菲、徐联仓(1995)则认为风险感知是“个体对存在于外界各种客观风险的感受和认识;英国皇家学会1992年将风险感知定义为涉及“人们对危险和收益的信念、态度、判断和情绪,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文化和社会倾向。
”(P i dgeonet a l ,1992);之后有很多学者对风险感知作了深入研究,并对其定义进行了不断完善和补充。
其中得到大多数学者赞同的是C unni ngha m 描述的定义,风险感知是人类利用自身的感知对客观存在的风险的感知,他把感知风险分成下列两个因素:①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uncert ai nt y consequence ),即人们对于某件事情是否发生的主观概率;②错误决策后果(consequence )的严重性,即事情发生后其结果的危险性。
康毅、唐小飞等(2011)认为风险感知来源于环境的动态性和行业的竞争性,环境的动态性和行业的竞争性是企业决策者感知风险能力增强,从而促进企业选择模仿性创新,抑制自主性创新;目前,对感知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和消费者行为学这两个领域,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进行的研究极为少见。
风险感知研究
研究方法
Fischhoff etal(1978)发展了另一种类型的分 析方法,即表述优先法 表述优先法事用传统问卷形式,直接通过被试而 获得大量的信息 优点:
(1)它可以获得人们目前状态下有关态度的信息; (2)它允许我们从多方面考虑风险问题的得失、利弊,而不 仅仅局限于经济或某一方面的考虑。 (3)可以同时收集大量的信息,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数 据进行加工处理。
LOGO
Risk Perception
Contents
1
2 3
概述 理论框架 研究方法
4
结论
概述
风险(Risk)
风险是指客观存在的,在特定情况下、特定期间内,某一 事件导致的最终损失的不确定性。 风险的3个基本要素:
1.损失(Loss) 2.损失性的重大性(Significance) 3.不确定性(Uncertainty)
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
5.
风险的性质
研究发现,人们对概率小而死亡率大的事件风险估计过高,而对概 率大而死亡率小的事件风险估计过低;对迅即发生、一次性破坏大 的风险估计过高,对长期的、潜伏性的风险估计过低。
6.
知识结构
研究表明,如果公众对特定风险事件的相关知识如果了解得 比较全面,对该事件结果的认知能够客观地知觉
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
3.
风险沟通
当广泛涉及公众利益的公共风险事件发生以后,信息的缺乏会引 起公众的高度焦虑。同样,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信息传播的时间 顺序、方式和范围都会影响个体的风险认知。(涟漪效应)
4.
风险的可控程度
当个体可以控制他们的行为或事物互动的结果时,个体是属于 收益取向的,即重视可能的好处更胜于避免可能的损失;而当个 体无法控制结果时,个体是属于损失取向的,即重视可能的损失 更胜于可能的好处。
突发事件情境中公众的风险感知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18-03-31 修回日期:2018-07-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多种诱导信息情境下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演进规律及其干预机制研究”(编号:71704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犹豫模糊认知图的非常规突发事件链双向耦合推理方法研究”(编号:71601002)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重大灾害情境下 舆情-抢购’危机演化机理与防控决策研究”(编号:1808085QG 224)研究成果之一㊂作者简介:王治莹(ORCID :0000-0002-3134-977X ),男,1987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舆情危机管理;梁 敬(ORCID :0000-0001-5950-472X ),女,1994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舆情危机管理;刘小弟(ORCID :0000-0003-4922-9503),男,1981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决策与优化㊁复杂系统建模㊂突发事件情境中公众的风险感知研究综述*王治莹1 梁 敬1 刘小弟2(1.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马鞍山 243032;2.安徽工业大学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马鞍山 243032)摘 要 [目的/意义]在突发事件情境中,公众的风险感知不仅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治理内容,还是突发事件演化的重要影响因素㊂因此,明晰公众风险感知的研究现状,对完善其引导机制和丰富突发事件演化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㊂[方法/过程]分别从风险感知的基本概念㊁影响因素㊁模型构建及其对突发事件演化的作用机制四个主要研究内容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思路㊂[结果/结论]指出当前研究缺少考虑风险信息对风险感知的作用及风险感知在突发事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差异;提出未来研究应从公众需求信息与风险信息所造成的心理落差视角研究风险信息对风险感知的作用;提出在风险感知的刻画中应考虑突发事件生命周期各阶段内部因素和阶段间演变的因素㊂关键词 突发事件 风险感知 风险信息中图分类号 N 945.12 C 9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965(2018)10-0161-06引用格式 王治莹,梁 敬,刘小弟.突发事件情境中公众的风险感知研究综述[J ].情报杂志,2018,37(10):161-166.DOI 10.3969/j.issn.1002-1965.2018.10.023A Review of Risk Perception of the Public in EmergenciesWang Zhiying 1 Liang Jing 1 Liu Xiaodi 2(1.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 'anshan 243032;2.School of Mathematics &Physics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 'anshan 243032)Abstract [Purpose /Significance ]The risk perception of the public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but also an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 for emergencies to evolve.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lear the research status of risk per⁃ception of the public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guidance mechanism and enric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emergencies evolution.[Method /Process ]The related literature is reviewed from four main research contents ,i.e.,the basic concep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odel con⁃struction of risk perception as well as its mechanism for the evolution of emergencies.Further ,the shortcomings in existing studies and the possible ideas in future research are proposed.[Results /Conclus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existing studies still lack consideration of the effects of risk information on risk percep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of risk perception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life cycle of emergencies.For future studi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effects of risk information on risk perception should be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gap caused by demand information of the public and risk information.In addition ,the internal factors of each stage and the evo⁃lutionary factors between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life cycle of emergencies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describe risk perception.Key words emergencies risk perception risk information第37卷 第10期2018年10月 情 报 杂 志JOURNAL OF INTELLIGENCE Vol.37 No.10Oct. 20180 引 言面对突发事件,公众倾向于依赖个人经验对风险做出评估,而风险感知的高低往往会影响其行为表现㊂例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重灾区的灾民对余震的风险感知明显高于地震边缘地带人群,从而其对危害的恐惧也更为强烈㊂决策者只有准确把握公众对突发事件的风险感知,才能快速有效做出针对性决策㊂正是在此背景下,风险感知研究成为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㊂虽然突发事件情境中风险感知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但是尚未有相关综述文献㊂为此,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谷歌学术数据库,对现有文献进行统计研究㊂检索时间是2017年11月30日,关键词包括 突发事件+风险感知/认知” 自然灾害+风险感知/认知” 事故灾难+风险感知/认知” 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感知/认知” 社会安全事件+风险感知/认知” disaster+risk per⁃ception/cognition”和 emergencies+risk perception/ cognition”㊂鉴于对风险感知(risk perception)进行表述的文献远多于风险认知(risk cognition),且二者含义基本一致,本文统一采用风险感知㊂基于此,依据被引用次数及对风险感知的研究深度筛选出68篇文献㊂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探寻突发事件情境中风险感知的研究现状,并试图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以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参考㊂1 突发事件情境中风险感知的概念从风险感知的定义㊁维度与测量3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如表1所示㊂表1 风险感知概念的相关文献梳理研究类别研究视角研究内容风险感知的定义关注公众自身的狭义层面风险感知具有很强的心理学属性,是对消极事件的主观评价,是一种社会和文化建构[2];风险感知是公众对某些有价值的东西(包括人类本身)受到威胁的情境或事件时的认知与心理反应[3]包含外部影响的广义层面提出人类对灾害的熟知和理解及灾害本身的不确定性都是可以调节风险感知的因素[4];风险感知强调风险评估和针对灾难的安全教育[5]风险感知的维度组成结构揭示了公众风险感知的维度,即 恐惧风险”维度㊁ 未知风险”维度和 特定风险的个体数量”维度[6];提出风险感知的结构分为风险的可控性㊁可见性㊁可怕性㊁可能性和严重性五个因子[7]风险感知的测量调查问卷用调查问卷获取公众对灾害的风险感知特征[8];采用自制问卷分析不同性别㊁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的人群对突发传染病的风险感知的差异[9]模型构建基于Slovic提出的风险感知模型[6],采用熟悉性㊁控制性和恐惧程度来测量5.12汶川地震中人们的风险感知[10];选取公众心理预期时间作为参照点,运用前景理论量化公众对应急物资获得时间的风险感知[11] ①风险感知的定义㊂目前公众风险感知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总体来看,风险感知主要是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感受和认知行为㊂值得一提的是,有学者指出,风险感知还与社会文化有关㊂Kasperson 等[12]认为风险感知的社会放大效应是灾难事件与心理㊁社会㊁制度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认为其会加强或衰减风险感知并塑造风险行为㊂②风险感知的维度㊂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孟博等[13]提出人们可以利用心理测量范式定量地判断不同灾害的当前和期望风险,并借鉴文献[6]把第一和第三维度合并与第二维度共同构建风险感知的二维因素空间模型,即风险感知因素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㊂③风险感知的测量㊂当前主要通过问卷测量和模型测量进行研究㊂这两种方式都要求管理者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或者构建合适的模型,也要求被试者评估潜在风险的若干特性㊂基于此, Peter和Tarpey[14]提出一种较为通用的公式测量法,即:OPRj =∑n i=1PL ij×IL()ij其中,OPR j表示主体对客体j的风险感知值;PL ij表示客体j造成风险i的概率;IL ij表示客体j造成风险i的严重性大小;n表示风险感知各个构面的数量㊂图1 风险感知维度理论模型[13]2 突发事件情境中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将影响因素归纳为情绪㊁个体特征㊁媒体报道及风险信息4个方面,如表2所示㊂①情绪和个体特征㊂就情绪而言,现有研究提出了乐观㊁自信和勇敢等积极情绪有利于降低公众的风险感知,而焦虑㊁恐慌和愤怒等消极情绪的作用相反㊂在此基础上,樊博等[29]提出消极情绪比积极情绪更利㊃261㊃ 情 报 杂 志 第37卷表2 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梳理研究类别研究视角研究内容情绪积极情绪提出乐观情绪会降低公众的风险感知程度[15];研究情绪对风险感知的启发作用,提出积极情绪易使人做出较低的风险评估,能直面突发事件[16]消极情绪提出公众的焦虑水平的升高会加深其风险感知程度[17];运用建模的方法分析恐慌情绪下公众的风险感知,提出导控机制[18]个体特征性别㊁年龄㊁职业㊁受教育程度㊁受灾经历研究个体不同的性别㊁年龄㊁职业及受教育程度对风险感知的影响[19];提出公众对突发事件的了解程度越高,其风险感知的客观性越高[20]心理特征提出具有不同心理特征的个体会形成不同的风险感知[21];提出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积极应对灾害的概率越高,而其风险感知也越低[10]媒体报道报道内容研究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报道内容的准确性对公众风险感知的影响[22];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媒体报道的客观性对公众风险感知的影响[23]媒体作用提出网络媒介是公众风险感知变化的重要推力[1];发现风险社会放大框架下自媒体促使风险信息的传播放大,从而提升公众风险感知[24];根据公众记忆理论,提出媒体报道的数量会影响公众的风险感知[25]风险信息信息内容提出负性信息能引起公众较高的风险评价,而正性信息会降低公众的风险感知[26];提出灾害信息能够促使公众风险感知的形成[27]信息传播提出信息传播速度的增加会加快公众风险感知的传播速度[20];提出应急信息传播效率越大,公众恐慌程度越小[28]于预测公众风险感知㊂就个体特征而言,性别㊁年龄㊁职业㊁受教育程度㊁受灾经历和心理特征都会显著影响公众风险感知㊂基于此,学者们依据个体特征的差异性对公众进行细分㊂如Gierlach等[30]研究发现,与突发事件关系越密切的群体,风险感知和应急反应越强烈;黄杰等[31]提出不同主体的风险感知差异性及其导致的应对行为是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诱因㊂②媒体报道和风险信息㊂就媒体报道而言,当前研究发现媒体的准确报道有利于降低公众风险感知,但新媒体中多元互动的交流方式易导致风险放大㊂值得一提的是,现有研究主要是对风险爆发后的媒体报道进行研究㊂为此,殷俊等[32]提出公众在风险爆发前对媒体和信息的期待不同,在风险爆发后就会对不同信息源和不同形式报道的信任度产生差异㊂由于媒体报道的是风险信息,因此风险信息也倍受关注,当前研究发现负面信息会引发公众较高的风险感知,并且传播速度的提高会增大公众风险感知㊂还有学者指出,即使风险信息不被传播,也会影响公众风险感知[33]㊂3 突发事件情境中风险感知的建模当前突发事件情境中风险感知的建模主要从风险感知自身及其作用展开,如表3所示㊂表3 风险感知建模的相关文献梳理研究类别研究理论与方法研究内容注重风险感知自身的建模多主体建模与仿真研究风险感知偏差的影响因素,模拟风险感知偏差的动态演化过程[34];对影响风险感知的社会因素㊁个体自身因素和事件因素进行建模与仿真[35]结构方程模型提出SARS疫情下的疫情信息会影响个体风险感知[26];研究公众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提出情绪因子和风险态度会正向影响公众的风险感知[36]层次分析法㊁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公众对灾害的风险感知评价指标体系[37];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的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感知进行评价[38]注重风险感知作用的建模前景理论运用前景理论构建风险感知函数,分析其对应急物资调配的影响[39];依据前景理论刻画了灾民对突发事件应急物资获得时间的风险感知程度[11]系统动力学提出突发事件通过降低个体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自适应能力来影响风险直觉偏差[40];分析公众风险感知对舆情热度的影响[41]传染病模型研究风险感知的传播特征和过程,提出风险感知超过一定阈值,风险就会被传递[20];分析风险的传播过程,并研究群体在各阶段的变化规律[42] ①注重风险感知自身的建模研究㊂虽然对于风险感知自身的建模方法多样,但是均得到风险信息㊁个体特征和情绪是影响突发事件情境中公众风险感知的主要因素㊂基于此,还有一些学者针对具体案例进行研究㊂王明贤等[43]针对水污染事件建立了用于风险感知预测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曾甜甜等[44]运用序关系分析法构建游客对暴雨灾害风险感知的评价指标体系;Fischhoff[45]运用 心理噪声”模型研究了突发事件发生后个体的心理特征变化;朱建华等[46]通过构建公众的风险感知量表,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性别㊁地域和个体经历等对公众风险感知的影响㊂②注重风险感知作用的建模研究㊂该方向的研究可大致归纳为3类㊂一是运用前景理论构建风险感知函数,并应用于应急物资调度优化;二是借助系统动力学模型来仿真公众风险感知对舆情热度的影响;三是采用传染病模型模拟风险感知的传递过程及其对社会㊃361㊃ 第10期 王治莹,等:突发事件情境中公众的风险感知研究综述危机的影响㊂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风险感知的演变㊁影响因素及作用进行探索㊂王炼和贾建民[47]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对地震爆发后公众风险感知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李锋[48]运用Logit模型研究5.12汶川地震中公众风险感知演变的影响因素;成俊会和赵金楼[49]研究了风险感知对舆情传播稳态的影响㊂4 风险感知对突发事件演化的作用机制当前研究主要体现在公众的心理反应和和行为表现两个层面,如表4所示㊂①公众心理反应层面的作用机制㊂归纳来看,风险感知会强化压力㊁无助㊁恐慌心理及从众心理,进一步激化突发事件㊂基于此,范春梅等[59]指出公众风险感知越高,其积极应对的可能性越高,有利于避免事件恶化;张会平等[60]发现风险感知对网民识别谣言意向的影响不显著;Nordfjærn等[61]提出公众的风险感知会通过提高其安全意识而减少风险行为;Lee和Le⁃myre[62]提出风险感知对情绪具有预测作用,发现焦虑在风险感知和预防行为间起到中介作用;田玲和姚鹏等[63]提出公众较高的风险感知会导致其对保险的需求增加;王志涛和苏春[64]提出风险感知与风险偏好负相关㊂表4 风险感知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梳理研究类别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公众心理反应层面的作用机制恐慌心理提出公众较高的风险感知会加剧其恐慌程度,激化突发事件演化态势[50];有效的风险信息供给能够降低公众对风险的恐惧,避免突发事件的恶化[51]从众心理突发事件情境中的从众心理会加剧公众的恐慌和紧张等负面情绪,加深公众的风险感知程度,导致突发事件演化成事件链乃至事件网络[52]压力和无助提出公众较高的风险感知水平会强化其负面情绪,引发非理性行为[53];提出突发事件对公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压力所造成[54]公众行为表现层面的作用机制非理性行为提出较高的风险感知会导致非理性决策[55];提出面对突发事件所造成的逐渐增强的负性情绪,个体易产生非理性行为,使突发事件进一步升级[56]从众行为提出较高的风险感知水平容易引发公众的从众行为[57];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提出 非典”所带来的恐慌易引发从众行为,导致事件连锁反应[58] ②公众行为表现层面的作用机制㊂整体上讲,现有研究认为公众较高的风险感知易引发其非理性决策和从众行为㊂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针对具体案例进行了研究㊂王炼和贾建民[47]提出较高的风险感知会增加公众对事件的信息需求;Martin等[65]发现风险感知的高低能够影响居民的减灾行为;Dash等[66]提出风险防范与风险感知正相关,而Sudo等[67]提出风险承担与风险感知负相关;林芹和郭东强[68]发现提高公众的信息风险感知有利于预防和控制舆情的演化㊂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突发事件情境中的风险感知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风险感知的概念㊁影响因素㊁模型构建及其对突发事件演化的作用机制㊂然而,当前研究仍具有以下扩展空间:①风险信息对公众风险感知的作用尚需进一步完善㊂突发事件情境中风险信息的传播会提高公众的风险感知,其又会反过来促进风险信息的传播㊂现有研究表明公众风险感知对风险信息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关于风险信息的传播对公众风险感知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少㊂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公众往往面对大量的风险信息和多样化的传播媒介,加之公众具有个性化信息需求和行为特征,因此风险信息的传播与公众的风险感知存在何种关系,亟待进一步解决㊂②风险感知在突发事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差异性尚未考虑㊂当前对突发事件情境中风险感知的实证研究大多是通过对事件发生后的情景进行静态地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而对公众面对突发事件发生时风险感知变动过程进行刻画的考虑较少㊂公众的风险感知往往会因其对突发事件演化中的认知变化而呈现不同水平,因此将时间因素引入风险感知的量化研究非常必要㊂ 5.2 研究展望 针对上述可扩展空间,提出以下改进思路:①充分考虑风险信息的传播对公众风险感知的作用㊂借助大数据平台获取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海量风险信息及公众对多样化传播媒介的偏好数据,挖掘公众的信息需求特征,测度公众需求信息与风险信息的差异对公众所造成的心理落差㊂基于此,借助行为决策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对公众的风险感知进行刻画,并根据公众对传播媒介的不同偏好,研究其风险感知的变动规律㊂②风险感知的刻画中引入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因素㊂通过细化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对公众风险感知进行分阶段研究,根据不同阶段的事件态势预测公众的心理预期,并提炼公众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来测度各个阶段的公众心理感知㊂进一步,通过考虑突发事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间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同阶段间的公众心理感知演变规律㊂㊃461㊃ 情 报 杂 志 第37卷参考文献[1] 张文惠.公众网络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及群体划分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7(5):11-15.[2] 刘万利,胡 培.创业风险对创业决策行为影响的研究 风险感知与风险倾向的媒介效应[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31(9):163-167.[3] Setbon M,Raude J,Fischler C,et al.Risk perception of the"madcow disease"in France: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J].Risk Analysis,2005,25(4):813-826.[4] Covello V T,Merkhofer M W.Risk assessment methods[M].Springer US,1993.[5] Rohrmann B.A socio-psychological model for analyzing riskcommunication processes[J].The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Disas⁃ter and Trauma Studies,2000,2(2000):30-50.[6] Slovic P.Perception of risk.[J].Science,1987,236(4799):280-285.[7] 刘金平,周广亚,黄宏强.风险认知的结构,因素及其研究方法[J].心理科学,2006,29(2):370-372.[8] Haynes K,Barclay J,Pidgeon N.Volcanic hazard communicationusing maps:An evaluation of their effectiveness[J].Bulletin of Volcanology,2007,70(2):123-138.[9] 陈 军,李菊芳,李 萍,等.外来务工者对突发传染病的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6):2066-2068.[10]李华强,范春梅,贾建民,等.突发性灾害中的公众风险感知与应急管理 以5㊃12汶川地震为例[J].管理世界,2009(6):52-60.[11]王旭坪,马 超,阮俊虎.考虑公众心理风险感知的应急物资优化调度[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7):1735-1742.[12]Kasperson J X,Kasperson R E,Pidgeon N,et al.The social am⁃plification of risk:Assessing fifteen years of research and theory [J].The social amplification of risk,2003(1):13-46. [13]孟 博,刘 茂,李清水,等.风险感知理论模型及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10):59-66. [14]Peter J P,Tarpey Sr L X.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con⁃sumer decision strategie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75,2(1):29-37.[15]Peters E M,Burraston B,Mertz C K.An emotion-based model ofrisk perception and stigma susceptibility:Cognitive appraisals of emotion,affective reactivity,worldviews,and risk perceptions in the generation of technological stigma[J].Risk Analysis,2004, 24(5):1349-1367.[16]Slovic P,Finucane M,Peters E,et al.Rational actors or rationalfools:Implications of the affect heuristic for behavioral econom⁃ics[J].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2002,31(4):329-342.[17]杨 维,罗 静,周志刚.情绪状态㊁信息关注与地震风险感知研究[J].保险研究,2014(7):61-71.[18]Roberts A R.Assessment,crisis intervention,and trauma treat⁃ment:The integrative ACT intervention model[J].Brief treat⁃ment and Ccrisis Intervention,2002,2(1):1-22. [19]吕金桥,王晓峰,郭 靖.基于AHP的金丝峡景区游客暴雨灾害风险感知评价[J].河南科学,2017,35(10):1708-1715.[20]马 颖,张园园,宋文广.食品行业突发事件风险感知的传染病模型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9):123-130. [21]Seeger M W,Novak J M.Modelling the recall and warningprocess in the food borne contamination event:Perspectives from disaster warnings and crisis communi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 Emergencies and Disasters,2010,28(1):115-144.[22]李敏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感知与信息传播机制分析 以2009年甲型H1N1流感为例[J].新闻知识,2012(11):30-32.[23]柴寿升,曹艳梅,龙春凤.基于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的旅游者风险感知影响因素评价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5-62.[24]何 地.基于风险社会放大框架下的社交媒体使用对公众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J].新闻界,2016(18):45-52. [25]Wei J,Wang F,Zhao D.A risk perception model:Simulatingpublic response to news reports in China[J].Information Re⁃search,2012,17(2):411-436.[26]时 勘,范红霞,贾建民,等.我国民众对SARS信息的风险认知及心理行为[J].心理学报,2003,35(4):546-554. [27]Mileti D S,Peek L.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public response towarnings of a nuclear power plant accident[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0,75(2):181-194.[28]赵海峰,张 颖,曹晓怡,等.信息视角下地铁突发事件群体恐慌情绪[J].系统工程,2016,34(12):118-124. [29]樊 博,杨文婷,孙 轩.雾霾影响下的公众情绪与风险感知研究 以天津市微博用户为分析样本[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5):489-496.[30]Gierlach E,Belsher B E,Beutler L E.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in risk perceptions of disasters[J].Risk Analysis,2010,30(10): 1539-1549.[31]黄 杰,朱正威,王 琼.风险感知与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健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2):48-55.[32]殷 俊,胡登全,邓若伊.我国受众风险感知情况及对策研究 基于媒介使用的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41-45.[33]斯亚平,魏 程.邻避冲突视域中公众风险感知的理性回归研究[J].甘肃农业,2017(4):13-15.[34]李乃文,王春迪,黄 敏.基于Multi-agent的矿工风险感知偏差演化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25(9):47-52. [35]汤志伟,宋 丽.公共危机中个体风险感知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5):217-220. [36]张仁寿,李 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5(3):81-87.[37]杨紫晨,王晓峰,王 莎,等.山地暴雨灾害游客风险感知评价研究 以秦岭华阳古镇景区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4):1-5.[38]张 勇,钱城江,张明广,等.化工园区事故风险感知定量计算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6):109-115. [39]王旭坪,杨相英,杨 挺,等.动态路况下考虑决策者风险感知的地震物资调配动力学模型[J].系统管理学报,2015,24(2):㊃561㊃ 第10期 王治莹,等:突发事件情境中公众的风险感知研究综述174-184.[40]李乃文,刘 祎,黄 敏.非常规突发事件中个体风险直觉偏差影响因素仿真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5):9-14.[41]钟慧玲,李 伟,张冠湘. 邻避”冲突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研究[J ].情报杂志,2016,35(3):111-117.[42]唐辛欣,罗 帆.基于SEIRS 模型的机场飞行区人为风险传染过程研究[J ].工业工程,2016,19(6):56-63.[43]王明贤,邓秀梅,罗贤运.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个体风险感知模型的构建[J ].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21(6):112-117.[44]曾甜甜,王晓峰,李 尧.基于序关系分析法的暴雨灾害游客风险感知测评 以秦岭太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河南科学,2017,35(5):829-836.[45]Fischhoff B.Risk perception and communication unplugged :Twenty years of process [J ].Risk analysis ,1995,15(2):137-145.[46]朱建华,张 捷,刘法建,等.自然观光地旅游者的风险感知变化及差异分析 以九寨沟自然风景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6):793-800.[47]王 炼,贾建民.突发性灾害事件风险感知的动态特征 来自网络搜索的证据[J ].管理评论,2014,26(5):169-176.[48]李 锋.基于Logit 模型的影响旅游者风险感知的要素判别研究 以四川 5.12”地震为例[J ].旅游论坛,2008,1(6):341-346.[49]成俊会,赵金楼.基于信息风险感知的社交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研究[J ].情报杂志,2015,34(1):134-138.[50]屈 影.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与应对策略探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5(23):186-187.[51]张 岩,魏玖长.风险态度,风险认知和政府信赖 基于前景理论的突发状态下政府信息供给机制分析框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53-59.[52]宋红玉,沈菊琴.太湖蓝藻事件引发的公共危机思考[J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2):16-23.[53]钱铭怡,叶冬梅,董 葳,等.不同时期北京人对SARS 的应对行为㊁认知评价和情绪状态的变化[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8):515-520.[54]董惠娟,李小军,杜满庆,等.地震灾害心理伤害的相关问题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2007,16(1):153-158.[55]Gigerenzer G.Dread risk ,September 11,and fatal traffic accidents [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4,15(4):286-287.[56]周爱保,何立国.重大突发事件的心理影响机制及个体的应对策略[J ].河西学院学报,2005,21(1):106-109.[57]廖中举.个体风险感知研究:内涵㊁测量范式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J ].人类工效学,2015,21(5):80-83.[58]李皖静.非典突发事件期间民众的心理应激反映和行为变化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392-4394.[59]范春梅,贾建民,李华强.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公众风险感知及应对行为研究 以问题奶粉事件为例[J ].管理评论,2012,24(1):163-168.[60]张会平,郭昕昊,郭 宁.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识别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情报,2017,37(7):60-65.[61]Nordfjærn T ,Rundmo T.Personality ,risk cognitions and motiva⁃tion related to demand of risk mitigation in transport among Nor⁃wegians [J ].Safety Science ,2015(73):15-22.[62]Lee J E C ,Lemyre L.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 of terrorismrisk perception and individual response in Canada [J ].Risk anal⁃ysis ,2009,29(9):1265-1280.[63]田 玲,姚 鹏,王含冰.政府行为㊁风险感知与巨灾保险需求的关联性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5(9):70-81.[64]王志涛,苏 春.消费者风险感知㊁风险偏好与企业食品安全的风险控制[J ].上海经济研究,2014(9):120-128.[65]Martin W E ,Martin I M ,Kent B.The role of risk perceptions inthe risk mitigation process :The case of wildfire in high risk com⁃munitie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9,91(2):489-498.[66]Dash N ,Gladwin H.Evacuation decision making and behavioralresponses :Individual and household [J ].Natural Hazards Re⁃view ,2007,8(3):69-77.[67]Sudo A ,Yamauchi T.Risk cognition and risk behaviors concern⁃ing sexual victimization in female undergraduates [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0,49(1):13-18.[68]林 芹,郭东强.优化SIS 模型的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研究基于用户心理特征[J ].情报科学,2017,35(3):53-56.(责编:王平军;校对:王 菊)(上接封三)[17]马 楠,官建成.利用引文分析方法识别研究前沿的进展与展望[J ].中国科技论坛,2006(4):110-113.[18]王立学,冷伏海.简论研究前沿及其文献计量识别方法[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3):54-58.[19]肖 明,李国俊,袁 浩.基于引文耦合的数字图书馆研究结构可视化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7):51-54.[20]肖 明,李国俊.引文耦合分析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J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3):120-123.[21]肖 明,李国俊,袁 浩等.国外情报学研究前沿可视化分析:基于JASIS&T (2000-2009年)的引文耦合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1(2):1-5.[22]肖 明,李国俊.国内竞争情报可视化研究:以引文耦合和关键词分析为方法[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1):100-102.[23]汪小帆,李 翔,陈关荣.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27.[24]Price works of scientific papers [J ].Science ,1965,149(3683):510-515.[25]Barabasi A ,Albert R.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 [J ].Science ,1999,286:509-512.[26]孙海生.连边社团检测算法对共词分析聚类结果的改进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0):123-129.[27]汪小帆,李 翔,陈关荣.网络科学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1-130.[28]Newman M.网络科学引论[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70-75.[29]江 健.复杂社会网络实证与多层网络建模[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58-73.[30]方滨兴,许 进,李建华等.在线社交网络分析[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90-110.(责编:贺小利;校对:王 菊)㊃661㊃ 情 报 杂 志 第37卷。
医疗风险感知的研究综述
风 险感知 的概念是 1960年 哈佛 大 学 Raymond Bauer教 授 从 心 理 学 中 引 申 出来 以研 究 消 费 者 行 为 。 随后 ,英 国 皇 家 学 会提 出了风 险感知 的定义 ,风险感 知是人们对威 胁和收益 的信 念 、态度 、判断和情 绪 ,以及更广 泛意 义上 的文化 和社 会倾 向。 现有风 险感知 的文献表 明 ,其概念 包含两 个重要 因素 ,其一 是 风 险感 知强调 的是主 观体验 ,其二 ,风 险感知 的两个 关键特 征 就是不 良事件发生 的不确定性 以及结果 的严重性 。
在风险感知 的研究 中 ,学者通常会把风 险感知 的具 体 内容 称为维 度 (dimensions)或构 面 (facet),Krewski等 人 (2012)提 出 ,人们对风险 的感知是依靠不 同的维 度的 。最 初 ,在 Bauer 提出的“风险感 知 ”中,并 没有 明确指 出风 险感 知 的类型 和 内 容 ,Cunningham 和 Cox(1967)在 之 后 的 研 究 中 ,提 出 了 要 对 风 险感知 内容要素进行 分析 ,并指 出风 险感知的 内容包 括不利结 果 以及不确定性。一 直到现在 ,风 险感 知的内容都是 风险感 知 研究的重要方面 ,在持续 的探索研究 中,Cox最先提出 了风 险感 知 的多结构模型 ,学者们证实 了风 险感 知是 因为不 同类 型 的潜 在 消 极 后 果 引 发 的 ,风 险感 知 是 多 维 结 构 ,指 标 选 择 的 不 同 以 及 问题设计的差异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构 ,较为 多见的是五维 度 和六维度模型 。Cunningham(1967)指 出风 险可 能包 括 资金 损 失 、社会后果 、物理损伤以及 时间损失 等;Woodside(1971)指 出 风险感知可 以分为经济风险 、功能 风险以及社会 风险这三个 结 构 ;Roiselius(1971)指 出 了 消 费 者 在 购 买 产 品 时 会 面 临 四种 的 风 险:经济风险 、心理风险 、时间风 险和身体风 险;Jacoby(1972) 认 为风 险感知结 构包 括 :身 体风 险 、社会 风 险 、功 能风 险 、心理 风 险和财务风 险这五个结构 。Stone和 Gronhaug(1993)在 Jaco— by的五维度基础 上增 加 了时间 风险 ,发展 出六维 度 的风 险感 知 ,研究 证 实 六 维 度 的 风 险 感 知 可 以 解 释 总 风 险 感 知 的 88.8% ,财 务风 险、社 会 风险 、功 能风 险 、时问风 险 以及身 体风 险均影 响心理风 险 ,同时两位学者也指 出如果未能解释 的部分
《高危环境中风险感知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范文
《高危环境中风险感知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高危环境中,风险感知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风险感知的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及其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联性。
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感知在预防和减少不安全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提升工作环境安全、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言在高危环境中,如化工、采矿、建筑等行业,风险感知是影响员工行为安全的重要因素。
准确的风险感知能够帮助员工识别潜在危险,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不安全行为。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在面对高危环境时,往往会出现风险感知偏差,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因此,研究风险感知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对于提升工作场所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风险感知的构成要素与影响因素1. 风险感知的构成要素风险感知主要包括个体对潜在风险的认知、评估和应对等方面。
其中,认知是指个体对风险的感知和识别;评估是个体根据自身经验和知识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判断;应对是个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影响因素影响风险感知的因素包括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
个体因素如个体经验、知识水平、心理状态等;组织因素如企业文化、安全管理水平、培训制度等;环境因素如工作环境、设备状况、任务难度等。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风险感知,影响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三、风险感知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1. 理论分析根据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个体的风险感知与其不安全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当个体对风险的认知和评估不足时,容易产生侥幸心理,从而忽视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反之,当个体对风险的认知和评估准确时,会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 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高危环境中员工的风险感知和不安全行为数据。
分析结果表明,风险感知与不安全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即个体对风险的认知和评估越准确,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率越低;反之,则越高。
《2024年重大突发事件后受灾主体人群的风险感知与偏好逆转研究》范文
《重大突发事件后受灾主体人群的风险感知与偏好逆转研究》篇一摘要本篇论文以重大突发事件后受灾主体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风险感知与偏好逆转现象的深入探讨,分析突发事件后受灾人群的心理变化及行为调整。
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实证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以期为灾后心理援助和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重大突发事件的频发,受灾主体人群的生存状态及心理变化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这些突发事件中,受灾主体人群的风险感知与偏好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不仅影响个体的日常行为决策,还对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重大突发事件后受灾主体人群的风险感知与偏好逆转现象,为相关研究和实务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二、文献综述前人研究表明,在重大突发事件后,受灾人群的心理变化表现为对风险的敏感度增加和偏好逆转等现象。
风险感知的改变受到个体经历、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偏好逆转则表现为人们在事件前后的决策选择出现明显差异。
此外,还有学者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出发,对受灾人群的风险感知与偏好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实证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梳理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其次,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受灾人群的风险感知与偏好逆转现象;最后,运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一步验证理论假设。
四、实证分析(一)风险感知的改变在重大突发事件后,受灾主体人群的风险感知明显增强。
他们更加关注生活中的潜在危险,对安全问题的敏感度提高。
这种变化受到个体经历、媒体报道、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偏好逆转的现象受灾后,人们的决策偏好会发生逆转。
原本认为安全的行为或决策可能在灾害后变得谨慎甚至拒绝;而之前可能避免的冒险行为或决策则可能因现实压力或心理驱动而接受。
这种偏好的变化在灾后重建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
五、问卷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大量受灾主体人群的数据。
农民风险感知报告范文
农民风险感知报告范文农民风险感知报告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市场波动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所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加。
为了解农民对风险的感知情况,本文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民对风险问题有较高的感知度,并认为风险对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有较大的影响。
其中,天气灾害被认为是农民最担心的风险之一,因为它们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具有直接的影响。
此外,市场风险也被农民普遍关注,因为价格波动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农产品的销售不畅和价格下降。
政策风险也被一些农民所重视,尤其是对于依赖政府政策支持的农业企业来说,政策的变动会对他们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
调查还显示,农民在面临风险时常常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其中,多数农民表示会通过保险来分散农业风险。
农业保险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在灾害发生时提供经济上的保障。
此外,一些农民也会通过多元经营来降低风险,包括种植不同品种的作物、养殖多种动物等。
此外,一些富有经验的农民会通过定期关注市场信息和与顾客进行交流,以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
然而,调查也发现,一些农民对风险的认知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农民对风险的认知偏低,他们可能不清楚某些风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或者对某些风险缺乏预判能力。
其次,一些农民对风险的应对措施了解不足,可能并不了解保险产品的种类和功能,或者不了解多元经营的好处。
此外,一些农民在面临风险时可能采取过度保守的策略,降低了自身的生产效益。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来加以解决,提高农民对风险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农民对风险问题有较高的感知度,但还存在一些认知不足和应对问题。
为了更好地管理农业风险,我们应该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风险的认知水平,同时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支持措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风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
公众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综述
公众食品平安风险感知综述公众食品平安风险感知综述摘要: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平安事件频发,导致公众对食品平安失去了信心,从而构成了食品平安风险感知。
文章参照前人的有关文献,对食品平安风险感知进行综述和分析,总结出影响食品平安风险感知的因素,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通过借鉴关于食品风险感知的研究,正确引导消费者对食品平安风险的感知,为建立食品平安风险交流机制起到根底性作用。
关键词:食品平安;风险感知;公众自2021年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后,食品平安引起了公共的关注。
此后,各类食品平安事件接连发生。
比拟典型的有2021年的“地沟油〞事件、2021年的“双汇瘦肉精〞事件、2021年的“染色馒头〞事件。
更有一些词汇,如“苏丹红〞、“毒胶囊〞是公众所避之不及的。
公众缺乏对食品平安及食品平安带来的健康风险的正确认识,导致食品平安风险进一步放大。
因此,探讨影响食品平安风险感知的因素很必要,从而正确引导公众的食品平安风险感知,为建立食品平安风险交流机制打下根底。
一、食品平安风险感知理论风险感知风险感知属于心理学范畴,指个体对存在于外界的各种客观风险的感受和认识,强调个体由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获得的经验对认知的影响。
心理测量方式是风险感知研究的重要工具。
心理测量方式的理论根底是风险特征。
1987年,Slovic提出了“自愿性〞、“灾难性〞、“新奇性〞、“可控制性〞、“恐慌性〞这五个具有普遍解释性的风险特征。
自此,风险感知广泛运用心理测量方式和风险特征来研究。
公众风险感知那么是将公众对风险各个维度的判断综合起来的社会风险的总体感知。
食品平安风险从感知的角度来研究食品平安风险是食品平安风险的重要研究角度。
从近年发生的食品平安事件来看,食品平安风险兼具客观存在性和主观构建性,是一种复合式风险。
从食品风险的源头来看,其可分为微生物灾害、化学灾难和技术灾难三类。
微生物灾害一般是由细菌引起的,如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
风险承担研究综述
风险承担研究综述风险承担研究的范围包括识别、分析、评估和管理风险。
这个主题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包括金融、工程、医疗、环境和政治等。
本文将综述风险承担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领域。
一、历史和发展早在18世纪,人们就开始研究如何评估风险,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方法。
19世纪末,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导致了复杂的财务交易和制造过程,风险承担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实践。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引发了物理学中的风险概念的讨论。
随着20世纪的进展,风险承担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成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
二、主要研究领域1. 风险认知和心理:这个领域主要研究人们对风险的认知和反应,并探讨人们在决策-making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关于风险认知,研究人员关注人们如何对风险的概念、性质、来源和影响进行理解和分析。
这方面有一些经典的研究,比如Tversky和Kahneman 的“前景理论”(1992)和Slovic的“情感评价理论”(2000)。
关于风险心理学,研究人员研究人们在面对风险时的情感、态度、偏见和误解等。
2. 风险评估和管理:这个领域主要研究如何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以确保活动和组织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具体来说,这个领域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治理等。
在金融领域,风险评估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金融交易可能涉及很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环境领域,风险评估和管理的目标是减少人们和自然环境对污染物和有害物质的暴露和影响。
3. 风险沟通:这个领域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传达风险信息和交流风险问题。
风险沟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不同的受众、不同的信息源和传播渠道。
风险沟通可以是单向的,比如发出警告或通知,也可以是双向的,比如讨论和协商。
在实践中,风险沟通容易受到一些固有的难题,比如信息不对称、语言障碍和文化分歧等。
4. 风险分散和保险:这个领域主要研究如何利用风险分散和保险来减少单个人或组织面临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感知研究综述
作者:孟一丹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9期
摘要:风险感知在创业领域的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研究在回顾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风险感知的概念界定、维度划分以及风险感知与创业意向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风险感知;风险;创业
一、概念界定
风险(Risk)是指一种不确定性,感知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风险感知(Risk Perception)的概念由哈佛大学学者RaymondBauer(1960)第一次提出并将其从心理学领域延伸到营销学领域。
他认为消费者没有办法对任何购物行为所造成的结果进行正确的判断,但事实上个别结果有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购物体验并造成情绪上的不愉快。
因此,消费者做出的决策存在着结果的未知,而这正是风险的内涵。
Cun-ningham和Cox(1967)认为风险感知就是消费者做出购物决策后,可能面对的坏的结果及其出现可能性的乘积。
Slovic (1987)认为风险感知就是人们依靠自身的直觉对各种消极事件进行的预估和判断。
Cutter (1993)认为风险感知是指个体对风险做出的判断,并对风险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采取相应的行动。
靳取(2010)认为风险感知包含个体对风险的态度和做出的评价及反馈。
风险感知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被创业领域关注。
Sitldn和Pablo(1992)认为风险感知可以对许多创业现象进行有强有力的解释。
Palich和Bagby(1995)指出风险感知可以对创业者做出有风险的决策进行有说服力的解释。
我国学者陈震红和董俊武(2007)也开始注意到风险感知在创业领域的作用,但并未给出定义。
刘万利和胡培(2012)认为风险感知是创业者在创业开始阶段对项目的认知,可以降低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
二、维度划分
风险感知概念本身属于心理学范畴,内容比较抽象且泛化使其在测量方面变得比较困难。
Cunningham(1967)第一个次提出风险感知的双因素模型,开始用四级量表测量后来演变成三级量表,并通过乘法进行组合得到1至9的不同风险级别。
虽然Cunningham本人认为这种建构方法比较模糊,但是这个测量模型在很长时间内成为了主流模型。
后来的研究中学者们对双因素的模型出现很多分歧,尤其是在对双因素进行相乘还是相加的问题上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些学者转而从维度上展开研究。
Jacobv和Kaplan(1972)认风险感知包含财务、生理、绩效、心理和社会五个维度。
Stone和Gronhaug(1993)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时间维度。
Simon (1999)通过用点量表衡量创业者风险感知的水平,具体包括6个题项分别是:“觉得创业计划成功率不高”,“觉得创业计划可能造成大量损失”,“觉得创业计划面临风险多”,“觉得创业
决策不是个明智的决定”,“认为创业计划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
此后Anne-Sophie (2002)和Featherman(2003)等在网络环境下对风险感知维度进行了新的度量。
Barbosa和Kickul等(2007)研究发现,创业者感知到的风险感知包含损失感知和收益感知两种情况,并对创业者活动的展开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我国学者刘万利(2012)对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时创业者感知到的风险也分为损失感知和收益感知两种情况。
三、风险感知与创业研究
有学者从认知的视角来解释创业现象,他们认为创业者更倾向于从事创业活动是因为他们感知到的风险比其他人感知到的风险小(MacCfimmon等,1990:Kahneman等,1994)。
Nutt (1986)指出个体之间感知到的风险是有差异的,即使是评价同一环境,也有些人认为环境中存在风险而有些人则认为根本不存在风险。
Palich和Bagby(1995)认为创业者需要更多的风险倾向去面对创办企业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这本身就暗含了个体在创业过程中感知到风险者一假设。
风险感知而不是风险倾向可以解释个体为什么会从事创业活动,而创业者尤其容易感知到低水平的风险。
Cooper等研究发现:95%的创业者认为,即使有超过一半的新创企业都失败了,他们的企业仍然很有可能获得成功的。
Barbosa和Kickul等(2007)研究发现,感知风险会给创业者带来损失感知和收益感知两种感知,其中损失感知会减少创业行为,而收益感知会增加创业行为。
陈震红(2004)认为创业者之所以选择创业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冒险而是因为他们感知到的风险比其他人感知到的小。
陈震红和董俊武(2007)以武汉“中国光谷”的创业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发现:创业者感知到的风险越低,做出创业决策的可能性越大。
李敏和董正英(2014)研究发现个体对创业的风险感知水平存在差异,且风险感知水平较低的个体更可能创业。
风险感知可以直接作用于创业决策。
(陈震红,2004:马昆妹和胡培,2008)。
刘万利和胡培(2010)认为不同的风险感知对创业者创业行为影响不同,即当创业者感知到损失时与创业决策行为呈负相关关系;创业者感知到收益时与创业决策行为呈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