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堂 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新课堂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此我借助教学实践与探索,来探讨一下学导式“六步教学法”。

【关键词】课程改革,合作交流,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而课堂正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了课堂教学教改教研的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为此,我试用了学导式“六步教学法”,现总结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抓好新课导入,不仅在课的开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对整堂课有良好的辅射作用。如通过实际问题、故事等创设情境导入,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奋激状态;制造悬念,即由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等。例如:我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环节中是这样说的:据美国情报局提供,本·拉登逃至我国新彊的某一山中,大约在东经105°,北纬53°位置上,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准确的位置吗?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确定他的位置吗?这本来不热门的话题变成了焦点,什么雷达监测,卫星探测等等,甚至有我都没有听过的名称一泻而发,就当他们兴趣盎然的时候,我写下了板书,把他们的兴趣引到本节的主题上来:“如何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这样,原来不爱学习的学生也笑逐言开的加入到“战斗”中来了,一节数学课变成了捉拿拉登

的战场,让学生们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2.自主探索

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猜想等方法去研究、探索,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应主动加入学生的讨论、交流之中,作为指导者要对学生的讨论、交流不断促进和调节作用,使问题不断深入。

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成果给予充分的认可与肯定。

自主探究是该模式的重点,也是实现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关键。探究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头脑中形成问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到知识,最后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获得探究结果。过程大体是:提出问题——制定探究方案——实施探究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3.合作交流

基本形式可分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小组讨论,首先要建立异质小组,即不同性别、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小组成

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既可以互相学习,又可以互相讨论,共同研究,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往往得到同龄人最易接受的讲解与启发,可起到教师讲解难以达到的效果。另外,教师作为其中一员,有针对性的参与到部分小组学习中去,给予适当指导。集体讨论是小组学习完成后进行的,一般由一个小组首先发表意见,汇报的形式可登台演示、画图讲解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对有争议的地方可以展开辩论。通过辩论,既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又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

4.重点讲解

教师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学生合作交流中存在的疑点,与之相关的知识点等,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点拨、归纳、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教材中的难点,教学必须选准突破口,设法讲透、解除学生心中疑问,既可举一些例子,也可用类比、归纳等多种方法。

5.巩固应用

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都必须通过训练,课堂练习便是训练方式之一。练习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重、难点,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

应用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的升华,是对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的知识体系进行检验的最有效手段。

6.小结升华

成功的一节课不仅要有“豹头”,还要有“凤尾”,这就要求小结必须挖掘教材中实质性、规律性的东西,对知识进行升华。

当然,学导式“六步教学法”,并非固定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对教材的重、难、疑点、知识网络等烂熟于胸、了然于心,这样方能驾驭自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参考文献

[1]周友士.《从建构主义看传统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教育探索》,2003年第1期.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