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复习课第2章
化学课件 鲁科版选择性必修2 同步教学第1章至第3章阶段复习课
【解析】(1)F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3d64s2,Fe成为阳离子时首先失去最外层 两个电子,即4s轨道上的电子。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成为阳离子 Sm3+时首先失去最外层两个电子,即6s轨道上的电子,再失去4f轨道上的一个 电子,所以Sm3+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5。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离子半径: F-<O2-。 答案:(1)4s 4f5 (2)小于
提示:Ni价电子排布式3d84s2,价电子数为10,每个配体提供一个电子对,则 10+2n=18,即n=4;让N元素代替O,则该离子为CN-,若让C代替O,则该离子为 C22- , 若让O代替C,该离子为 O22 等。
(2)甲醛(H2C=O)在Ni催化作用下加氢可得甲醇(CH3OH)。甲醇分子内O原子的 杂化方式是什么?甲醇分子内的O—C—H键角与甲醛分子内的O—C—H键角相比 哪个大? 提示:甲醇分子中—OH,其中O有2个σ键,2个孤电子对,即O的杂化类型为sp3;甲 醇分子内碳原子形成4个σ键,杂化方式为sp3,键角小于120°,甲醛分子中C原子 形成3个σ键,无孤电子对,杂化类型为sp2,甲醇分子内O—C—H键角小于甲醛分 子内的O—C—H键角。
(5)比较二者的第一电离能:As________Ga(填“<”“>”或“=”)。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砷化镓晶胞结构与NaCl相同 B.GaP与GaAs互为等电子体 C.电负性:As>Ga D.砷化镓晶体中含有配位键
【解析】(1)镓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ⅢA族,故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阶段复习课 第三章
核心整合·思维导图
情境探究·素养提升
(导学讲练通)2013高中生物 第2章 阶段复习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解析】选D。理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及染色体 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a图中外有细胞壁,染色体移向两极,
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故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b图为蛙
红细胞的无丝分裂,而人成熟的红细胞不分裂;c图中细胞质 不均等分裂,故为卵细胞形成的某时期图像,图中无同源染色
2.摩尔根的实验证据 (1)图解:P 红眼(雌) × 白眼(雄)
F1 F2
红眼(雌、雄) F1雌雄交配 红眼(雌、雄)
3 4
白眼(雄)
1 4
(2)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它 的等位基因。
(3)解释:
(4)用测交方法验证。 (5)结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五、伴性遗传 1.概念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染色体的分类
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
二、几组概念
同源染 色体 染色体 (数目和 着丝点相 同)
非同源 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 中进行配对的两 条染色体,形态、 大小一般相同
1和2、3和4分别属于一 在减数分裂过程 对同源染色体; 中不进行配对的 1和3、2和4、1和4、2 染色体,形态、 和3分别属于非同源染 大小一般不同 色体
以上的相对性状的遗传时,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
状按伴性遗传处理;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分 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训练2】果蝇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但其形态、大小却不完全相同。如图为果蝇X、Y染色 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的比较图解,其中A与C为同源区 段。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X、Y染色体彼此分离发生 在减数第___次分裂。如果形成了染色体组成为XX的精 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课件】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章大阶段高考总结化学基本概念课件
大阶段高考总结(一) 化学基本概念
本阶段的基本概念非常多。主要包括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物理 量;两种重要反应(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和规律。在 命题方向上主要有:①以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为载体的有关粒子计算 与判断,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③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 断与得失电子守恒计算。高考命题难度主要以中档题为主,题型可以 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
【典例 3】 (2021·广州高三二模)下列实验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书写正确的是( ) 实验 编号 试剂 a
含氯物质
现象
① NaHS 溶液 新制氯水
出现乳黄色沉淀
② NaHCO3 溶液 新制氯水
产生无色气体
③ KClO3 溶液 浓盐酸 产生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④ NaHSO3 溶液 浓盐酸
D [1 L 0.1 mol·L-1 NaClO 溶液中 NaClO 物质的量为 0.1 mol, ClO-水解,因此含有 ClO-的数目小于 0.1NA,故 A 错误;将 1 mol NH3 完全溶于水,氨气溶于水是可逆反应,因此所得溶液中 n(NH3)+ n(NH3·H2O)+n(NH+ 4 )=NA,故 B 错误;1 L 0.1 mol·L-1 NaHSO4 溶液 中 NaHSO4 物质的量为 0.1 mol,NaHSO4 电离出钠离子和氢离子,因 此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 0.2NA,故 C 错误。]
C.50 mL 18.4 mol·L-1 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 SO2 分子 数目为 0.46NA
D.某密闭容器盛有 0.1 mol N2 和 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 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6NA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复习课第一和二课时
超级记忆法-记忆 方法
TIP1:在使用场景记忆法时,我们可以多使用自己熟悉的场景(如日常自己的 卧 室、平时上课的教室等等),这样记忆起来更加轻松; TIP2:在场景中记忆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顺序,比如上面例子中从上到下、 从 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记忆会比杂乱无序乱记效果更好。
1
3x
2 .
例4.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值的大小:
1 log6 7, log7 6; 2 log3 , log2 0.8.
例5.设 f x 4x a 2x1 b, 当x=2时,f(x)有最小值10.
求a,b的值。
解: f x 4 x a 2 x1 b 2 x 2 2a 2 x b 2 x a 2 b a 2
质 (3)a>1 时,a 越大越靠近 y 轴,0<a<1 时,a 越小越靠近 y 轴,
(4)在 R 上是增函数
(4)在 R 上是减函数
11.对数的定义:如果 ab N( a 0且a 1),那么数 b 就叫做以 a 为底 的 N 的对数,记作 log a N b ,其中 N 0,b R 1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若a≤0,则f(x)不存在最值。若a>0,由题
意可知,要取最小值,需 a 2 x a 4
此时,最小值为b a 2 b 16 10,b 26
综上:a=4,b=26
例6.设0<x<1,a>0且a≠1,比较 log a 1 x和log a 1 x
的大小。
解:
log
a
1
x
log
a
1
x
log
对数与对数函数
对数换底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阶段复习课(二)第二章 阶段复习课
1.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用代数式进行描述,也可以用图象的形式
来描述。研究运动图象要从以下几点来认识它的物理意义: (1)根据图象识别物体运动的性质。 (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 义。 (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的意义。 (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5)通过前x、前2x、前3x„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t1∶t2∶t3∶„∶tn= 1 ∶2 ∶3 ∶ … ∶ n。 (6)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t1∶t2∶t3∶„∶tn= 1 ∶ 2 1∶ 3 2 ∶ „∶ n n 1 。
三、两种运动图象
位移—时间
运动 图象 图象(x-t图象) 速度—时间
2.x-t图象与v-t图象的比较
如图和表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与v-t图象中的比较。
x-t图象
v-t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 动(斜率表示速度v) 率表示加速度a)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 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 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x0 速度为v0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 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 在某时刻拥有共同速度 ⑥t1时刻物体位移为x1 ⑥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 分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 移)
请你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在空白处填上 恰当的内容,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v=v0+at
1 ②x v 0 t at 2 2
③v2 v02 2ax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复习课-(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1张PPT)
<m},则 m=________.
根,
m>1, 且m>1⇒1+m=6a,
1·m=a
⇒ma==22., ]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例4】 (1)若不等式x2+mx-1<0对于任意x∈{x|m≤x≤m+1}都 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对任意-1≤m≤1,函数y=x2+(m-4)x+4-2m的值恒大于零, 求x的取值范围.
c<a 对于C: b2≥0⇒cb2≤ab2 cb2<ab2,C错,即C不一定成立. 对于D:ac<0,a-c>0⇒ac(a-c)<0,D正确,选C.]
不等式真假的判断,要依靠其适用范围和条件来确定,举反例是判 断命题为假的一个好方法,用特例法验证时要注意,适合的不一定对, 不适合的一定错,故特例只能否定选择项,只要四个中排除了三个,剩 下的就是正确答案了.
数学(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 程和不等式
章末复习课
不等式的性质
【例 1】 如果 a,b,c 满足 c<b<a 且 ac<0,则以下列选项中不
一定成立的是( ) A.ab>ac C.cb2<ab2
B.c(b-a)>0 D.ac(a-c)<0
C [c<b<a,ac<0⇒a>0,c<0. 对于A: ba>>c0⇒ab>ac,A正确. 对于B: bc<<0a⇒b-a<0⇒c·(b-a)>0,B正确.
5.若不等式 ax2-2x+2>0 对于满足 1<x<4 的一切实数 x 恒成立,求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解] ∵1<x<4, ∴不等式 ax2-2x+2>0 可化为 a>2xx-2 2. 令 y=2xx-2 2,且 1<x<4, 则 y=2xx-2 2=-21x-122+12≤12,
地理七年级上期末复习课 第1、2章
要点三 七大洲、四大洋
1.特殊纬线穿过的大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南极圈穿过的大洲:南极洲; 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欧洲、亚洲、北美洲。
2.特殊经线穿过的大洋: 0°经线穿过的大洋:北冰洋、大西洋; 90°E经线穿过的大洋:北冰洋、印度洋; 90°W经线穿过的大洋:北冰洋、太平洋; 180°经线穿过的大洋:北冰洋、太平洋。
【解析】选B。本题考查大洲的概况。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 冰洋;依据板块运动学说,①太平洋将缩小,②大西洋将扩大;跨四 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跨四个半球的大洋有大西洋和太平洋; 非洲与亚洲的陆上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备选要点】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1.大陆漂移假说: 运用大陆漂移假说可以解释的地理现象。 (1)非洲和南美洲古老地层的相似。 (2)南极洲发现的大量煤炭。 (3)澳大利亚大陆物种的原始、古老与特有性。
【拓展归纳】 (1)七大洲中非洲被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穿过,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 广的大洲;亚洲被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穿过,是世界上跨纬度最 广的大洲;南极洲被南极圈穿过,被所有经线穿过,是世界上位置最 南、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2)四大洋中,北冰洋被所有经线穿过,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要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注意: a.若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升高,则为盆地。 b.陡崖处适合攀岩运动。 c.山谷处易发育成河流,发生泥石流灾害。
1.等高线的特性: (1)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高程都相等。 (2)等高线均为连续、闭合的曲线。 (3)等高线一般都不相交、不重叠(陡崖处除外)。 (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越稀,则坡度越缓;等高线越 密,则坡度越陡。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复习课
(2) 32 3, (3)2 3, (3)2 3.
(3) 2 2, (2) 2, ( 2) 2.
4 4 4 4 4 4
结论:an开偶次方根,则有 n a n | a | .
式子
n
a 对任意a ∊ R都有意义.
n
公式1.
a
n
n
a.
适用范围: ①当n为大于1的奇数时, a∈R.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复习课
整数指数幂
定义
有理指数幂
无理指数幂
指数
对数
运算性质
定义
定义
指数函数
图象与性质
对数函数
图象与性质
幂函数
1.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am· an=am+n (m,n∈Z) (2)am÷an=am-n (a≠0,m,n∈Z) (3)(am) n =amn (m,n∈Z) (4)(ab)n=anbn (n∈Z) 2.根式
*
(1)ar· as=ar+s (a>0,r,s∈Q); (2)ar÷as=ar-s (a>0,r,s∈Q); (3)(ar)s=ars (a>0,r,s∈Q); (4)(ab) r=arbr (a>0,b>0,r∈Q)
*一般地,当a>0且是一个无理数时,也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故以上 运算律对实数指数幂同样适用.
;
x
x
5
4.5
4
3.5
fx = 1.7x
2.5 2 1.5 1
3
1.7
2. 5
<
1 .7
3
0.5
-2
-1
1
2
3
4
5
6
-0.5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复习课
【变式 1-3】 铬(Cr )为不锈钢主要的添加元素,含量一般在 12%
以上。铬的表面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从而使不锈
钢具有耐腐蚀性。
(1)不锈钢是一种
(填“合金”或“金属”)。
(2)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 Cr 、Mg、Cu 三种金
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
图 24 (3)该微观示意图体现出,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________。
【解析】 (1)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
水,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变,原子不可变。 (3)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参1∶4。
【答案】
应中 Cr 显+2 价),现象如下:
金属
Cr
Mg
Cu
与盐酸反应现 放出气泡速率 放出气泡速率
象
缓慢
较快
无明显现象
①上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②从上述探究实验可知,Cr 与 CuSO4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
(3)取某金属 0.45 克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测得生成气体 0.05 克。
已知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 40,且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
多 1 个,可推知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R)与其化合价(X)的关
系式是
,最终确定该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解析】 (2)镁放出气泡速率较快,铬放出气泡速率缓慢, 铜与盐酸混合没有现象,故其活动性顺序为 Mg>Cr> Cu。 (3)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可知 X×0.45 克=0.05 克,R=9X;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
【典例 1】 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2章函数导数及其应用第4节二次函数与幂函数课件
)
(3)幂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1,1)和点(0,0).( )
(4)当 n>0 时,幂函数 y=xn 在(0,+∞)上是增函数.( ) [答案] (1)× (2)× (3)× (4)√
2.(教材改编)已知幂函数 f(x)=xα 的图象过点(4,2),若 f(m)=3,则实数 m
的值为( )
A. 3
图象
定义域
_R _
_R _
R__ _{x_|x_≥_0_}___
_{x_|_x≠_0_}___
值域
_R _
_{y_|y_≥_0_}___
R__ _{y_|y_≥_0_}___
_{y_|_y≠_0_}___
奇偶性 奇__
偶__
奇__ _非_奇__非_偶___
奇__
单调性
增__
(_-_∞__,_0_)减__,__ (_0_,_+__∞_)增____
5.若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象与 x 轴交于 A(-2,0),B(4,0)且函数的 最大值为 9,则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________. 【导学号:51062031】
y=-x2+2x+8 [设 y=a(x+2)(x-4),对称轴为 x=1, 当 x=1 时,ymax=-9a=9,∴a=-1, ∴y=-(x+2)(x-4)=-x2+2x+8.]
[规律方法]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关键是灵活选取二次函数 解析式的形式,选法如下
[变式训练 1] 已知二次函数 f(x)的图象经过点(4,3),它在 x 轴上截得的线段 长为 2,并且对任意 x∈R,都有 f(2-x)=f(2+x),求 f(x)的解析式.
[解] ∵f(2-x)=f(2+x)对 x∈R 恒成立, ∴f(x)的对称轴为 x=2.2 分 又∵f(x)的图象被 x 轴截得的线段长为 2, ∴f(x)=0 的两根为 1 和 3.8 分 设 f(x)的解析式为 f(x)=a(x-1)(x-3)(a≠0). 又∵f(x)的图象过点(4,3), ∴3a=3,a=1.12 分 ∴所求 f(x)的解析式为 f(x)=(x-1)(x-3), 即 f(x)=x2-4x+3.15 分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 章末复习课+Word版含答案
第二章 章末复习课【知识体系】[答案填写] ①v =v 0+at ②x =v 0t +12at 2 ③v 2-v 20=2ax ④v 0+v 2 ⑤v t 2⑥x n -x n -1=aT 2 ⑦倾斜直线 ⑧图象纵坐标 ⑨图象的斜率 ⑩图象与t 轴所围面积 ⑪图象的纵坐标 ⑫图象的斜率 ⑬等于零 ⑭只受重力 ⑮v =gt ⑯h =12gt 2 ⑰v 2=2gh ⑱9.8_m/s 2 ⑲竖直向下主题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与应用1.公式中各量正负号的确定.x 、a 、v 0、v 均为矢量,在应用公式时,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但不绝对,也可规定为负方向),凡是与v 0方向相同的矢量为正值,相反的矢量为负值.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就把公式中的矢量运算转换成了代数运算.2.善用逆向思维法.特别对于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倒过来可看成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样公式可以简化⎝ ⎛⎭⎪⎫如v =at ,x =12at 2,初速度为0的比例式也可以应用.3.注意.(1)解题时首先选择正方向,一般以v 0方向为正方向.(2)刹车类问题一般先求出刹车时间.(3)对于有往返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全过程加速度a 恒定),可对全过程应用公式v =v 0+at 、x =v 0t +12at 2列式求解. (4)分析题意时要养成画运动过程示意图的习惯,特别是对多过程问题.对于多过程问题,要注意前后过程的联系——前段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再要注意寻找位移关系、时间关系.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解题方法.为1.6 m ,随后4 s 的位移为零,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多大(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返回时加速度不变)?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题意知a 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方法一:基本公式法物体前4 s 位移为1.6 m ,是减速运动,所以有x =v 0t 1-12at 21, 代入数据1.6=v 0×4-12a ×42① 随后4 s 位移为零,则物体滑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t =4 s +42s =6 s , 所以初速度为v 0=at =a ×6②由①②得物体的加速度为a =0.1 m/s 2.方法二:推论v -=v t 2法物体2 s 末时的速度即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2=v -=1.64m/s =0.4 m/s. 物体6 s 末的速度为v 6=0,所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2-v 6t =0.4-04m/s 2=0.1 m/s 2. 方法三:推论Δx =aT 2法由于整个过程a 保持不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由Δx =aT 2得物体加速度大小为:a =Δx T 2=1.6-042 m/s 2=0.1 m/s 2. 方法四:由题意知,此物体沿斜面速度减到零后,又逆向加速.分过程应用x =v 0t +12at 2得: 1.6=v 0×4-12a ×42, 1.6=v 0×8-12a ×82, 由以上两式得a =0.1 m/s 2,v 0=0.6 m/s.答案:0.1 m/s 2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物体从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 、B 、C 三点,其中|AB |=2 m ,|BC |=3 m .若物体通过AB 和BC 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 、A 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A.98m B.89 m C.34 m D.43m 解析: 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经过A 点时的速度为v A ,由A 点到B 点所用的时间为t ,则x AB =v A t +12at 2=2 m ,x AC =v A ·2t +12a (2t )2=5 m ,联立以上二式解得at 2=1 m ,v A t =1.5 m ,故|OA |=v 2A 2a =98m ,选项A 正确.答案:A主题2 x -t 图象和v-t 图象的比较1.两类运动图象对比.(1)确认是哪种图象,v-t图象还是x-t图象.(2)理解并熟记五个对应关系.①斜率与加速度或速度对应.②纵截距与初速度或初始位置对应.③横截距对应速度或位移为零的时刻.④交点对应速度或位置相同.⑤拐点对应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典例2】如图所示,a、b分别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其中a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b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乙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t1时刻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等、速度相等C.0~t2时间内物体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物体甲的平均速度D.t1到t2时间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解析:b图线的斜率先为正值,后为负值,则物体乙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A错误;在t1时刻,两物体的位移相等,但图线a、b 的斜率不相等,则两物体的速度不相等,B错误;0~t2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相等,运动时间相等,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C错误;t1~t2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相等,运动时间相等,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D正确.答案:D针对训练2.(多选)如图所示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v-t图象中物体4在t4时刻离出发点最远B.图线1、2均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C.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物体2、4开始反向运动D.x-t图象中t1时刻物体1的速度大于物体2的速度解析: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故物体4在整个过程中都朝着正方向运动,所以在t5时刻离出发点最远,A错误;x-t图象中位移变大表示沿正方向运动,位移变小表示沿负方向运动,始终做直线运动,B正确;在v-t图象中物体4在t4时刻的速度减小,并没有改变运动方向,C错误;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故t1时刻物体1的速度大于物体2的速度,D正确.答案:BD统揽考情本章的知识特点是:运动规律和公式较多,学生初次学习不易灵活掌握.但在高考命题中,热点较多,常见的热点有运动图象的理解应用、纸带类问题的数据处理、与动力学(第四章学习)的综合等.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常有与其他知识综合的计算题出现,有时考查追及相遇问题.在其他省市的高考题中多考选择题,本章内容在高考中的分值大约在6~15分之间.真题例析(2017·全国卷Ⅰ)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图(a)图(b)(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 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 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图(b)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所以相邻两水滴间的时间间隔Δt=3045s=23s,滴下A点时小车的速度v A=0.117+0.1332Δt=0.19 m/s,根据逐差法可求加速度,(x4+x5)-(x1+x2)=6a(Δt)2,解得a=0.037 m/s2.答案:(1)从右向左(2)0.190.037针对训练(2017·全国卷Ⅱ)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图(a)图(b)实验步骤如下:①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Δt;③用Δ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v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Δ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v;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①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②、③;⑤多次重复步骤④;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v-Δt图,如图(c)所示.图(c)完成下列填空:(1)用a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 A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v与v A、a和Δt的关系式为v=____________.(2)由图(c)可求得,v A =________ cm/s ,a =________ cm/s 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1)设挡光片末端到达光电门的速度为v ,则由速度时间关系可知v =v A +a Δt ,且v =v A +v 2联立解得v =v A +12a Δt . (2)由图(c)可求得v A =52.1 cm/s ,12a =53.6-52.1180×10-3 cm/s 2≈8.3 cm/s 2,即a =16.6 cm/s 2.答案:(1)v =v A +12a Δt (2)52.1 16.6(15.8~16.8)1.(2015·江苏卷)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 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 s 和2 s .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 m/s 2由静止加速到 2 m/s ,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A .关卡2B .关卡3C .关卡4D .关卡5解析:同学加速到2 m/s 时所用时间为t 1,由v 1=at 1,得t 1=v 1a=1 s ,通过的位移x 1=12at 21=1 m ,然后匀速前进的位移x 2=v 1(t -t 1)=8 m,因x1+x2=9 m>8 m,即这位同学已通过关卡2,距该关卡1 m,当关卡关闭t2=2 s时,此同学在关卡2、3之间通过了x3=v1t2=4 m的位移,接着关卡放行t=5 s,同学通过的位移x4=v1t=10 m,此时距离关卡4为x5=16 m-(1+4+10) m=1 m,关卡关闭2 s,经=0.5 s后关卡4最先挡住他前进.过t3=x5v1答案:C2.(2016·江苏卷)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解析:由题意知小球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方向向下,与题中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故为负值,所以C、D错误;小球的运动为匀变速运动,根据v2-v20=2ax可知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二次函数,故A正确,B错误.答案:A3.(2016·上海卷)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第二段用时2 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A.23m/s 2 B.43 m/s 2 C.89 m/s 2 D.169m/s 2 解析:根据题意,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t 2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第一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1=v 1=164 m/s =4 m/s ;在第二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2=v 2=162m/s =8 m/s ;则物体加速度为:a =v 2-v 1t =8-43 m/s =43m/s ,故选项B 正确.答案:B4.(多选)(2016·全国Ⅰ卷)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 =3 s 时并排行驶,则( )A .在t =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B .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 s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解析:由题中v t 图象得a 甲=10 m/s 2,a 乙=5 m/s 2,两车在t =3 s 时并排行驶,此时x 甲=12a 甲t 2=12×10×32 m =45 m , x 乙=v 0t +12a 乙t 2=10×3 m +12×5×32 m =52.5 m ,所以t =0时甲车在前,距乙车的距离L =x 乙-x 甲=7.5 m ,B 项正确;t =1 s 时,x 甲′=12a 甲t ′2=5 m ,x 乙′=v 0t ′+12a 乙t ′2=12.5 m ,此时x 乙′=x 甲′+L =12.5 m ,所以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为t =1 s ,故A 、C 项错误;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沿公路方向相距L ′=x 乙-x 乙′=40 m ,故D 项正确.答案:BD5.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图(a)图(b)(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 .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C .将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D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填写).(2)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____s.(3)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 5=____.(4)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DCBA.(2)每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故T =0.02×5 s =0.1 s.(3)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v 5=s 4+s 52T. (4)由逐差法得加速度a =s 4-s 13T 2+s 5-s 23T 2+s 6-s 33T 23= (s 4+s 5+s 6)-(s 1+s 2+s 3)9T 2. 答案:(1)DCBA (2)0.1 (3)s 4+s 52T(4)(s 4+s 5+s 6)-(s 1+s 2+s 3)9T 2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课 第二章实数
【阅读收获】 通过阅读了解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希伯索斯因为发现了什么而被杀害?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记作± a ;其中正的那一个叫作算
术平方根,记作 a .
2.区别开平方运算和开立方运算
开平方 开立方
正数
两个平方根,互为相 反数
一个立方根,是正数
0
负数
一个平方根,是0 没有平方根
一个立方根,是0 一个立方根,是负数
二次根式的运算 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还要明确怎样算能够条理清楚、步骤 简洁.类比整式乘法解决较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能够解决较简单的条件求值问 题.
答:希伯索斯发现,边长为 1 的正方形,它的对角线(根号 2)却不能用整数之比来 表达.
A.-1 B.14
C.0 D.- 2
3.(2020·绥化中考)化简| 2 -3|的结果正确的是( D )
A. 2 -3 B.- 2 -3 C. 2 +3 D.3- 2
4.(2020·黔东南州中考)实数 2 10 介于( C )
A.4 和 5 之间 B.5 和 6 之间 C.6 和 7 之间 D.7 和 8 之间 5.(2020·遂宁中考)下列各数 3.141 592 6, 9 ,
开方运算
掌握开平方和开立方运算,明白它们之间的联系.考点主要集中在平方根和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区分、求值等方面.
1.(2020·攀枝花中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七上地理第二章复习课教案一
七年级上册地理单元复习
指示方向 度数范围 度数分布规律 南纬 S: 。 西经 W: 。 0°—— 北纬 N: 方向 0°—— 东经 E: 。 方向
重要分界线
1、南北半球分界线: 2、南、北纬分界线 3、低、中、高纬度分界线 、 纬线
1、东、西半球分界线: 组成的 经线圈。 2、东、西经分界线
2、确定某点经、纬度,方向,判断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读下图,掌握在经纬网图中确定某点的经纬度、方向及所在 的半球。 读右图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判读经、纬度 A、 B、 C、 把 D 点(30°W,20°S) ,E 点 (30°E,20°N)标注在右图中 (2)判断方向:B 在 A 的 方向,A 在 E 的 方向。 (3)判断纬度区:位于中纬度区的是 ,低纬度区的是 (4)判断半球:位于东半球的是 ,位于西半球的是 ,位于南 半球的是 ,位于北半球的是 。 (三)老师讲授,突破难点 3、极视图的判读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读下图,学会在极视图中判断经、纬度,方向。 (1)在图中画出地球旋转的方向 (2)读图说明在极视图中经线和纬线的形状 并在方框内写出经、纬度。 写出 A、B 两点的经度和纬度 A、 B、 (3)判断方向:A 在 B 的 (四)典型例题分析 例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
教 学 过 程
4、经度划分:东经用字母 表示,西经用字母 表示;北纬用字母 表示, 南纬用字母 表示。 5、经纬网的含义:由 线和 线相互交织构成的网络,叫做 。作用 是确定 任何一点的位置,判断两点之间的相对方向,某点的半球位置,低、 中、高纬度区和五带中的位置。 6、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组成的经线 圈。 7、低纬度的范围 ,中纬度范围 ,高纬度的范围 。 8、方向判定: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方向是正 或正 方向,在同一条经线上 的两点方向是正 或正西 方向。 9、地球的运动 方向 自转 公转 10、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旋转方向是 ,在南极上空俯视地球,旋转方向 是 。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二)师生合作,解决重点 1、经纬网图中的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读地球仪列表比较经线、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掌握 一些的重要的经线和纬线。 纬线(纬度) 形状 长度 (除极点) 1、度数越大,纬线 2、同度数纬线长度 ; 所有经线 经线(经度) (相对两条经线 组成一个圆) 中心 周期 产生的地理现象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 第2课时《力的合成与分解》课件
考点一 力的合成
②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的首尾顺次连接起来,第一个矢量的起点到 第二个矢量的终点的 有向线段 为合矢量。如图乙所示,F1、F2为分力, F为合力。
考点一 力的合成
3.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的范围: |F1-F2| ≤F≤ F1+F2 。 (1)两个力的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为 |F1-F2| ;当两个力同向时,合力最 大,为 F1+F2 。
考点一 力的合成
先以力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合力 与F3共线,大小F12=2F3,如图所示,F12再 与第三个力F3合成求合力F合,可得F合=3F3, 故选B。
考点一 力的合成
例2 (2023·重庆卷·1)矫正牙齿时,可用牵引线对牙施加力的作用。若某
颗牙齿受到牵引线的两个作用力大小均为F,夹角为α(如图),则该牙所
B处衣橱恰好移动。已知该同学的质量为m=50 kg,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
=9.8 m/s2,忽略A处的摩擦,则此时衣橱受到该装置的水平推力大小为
A.875 N
√C.840 N
B.1 650 N D.1 680 N
考点二 力的分解
该同学站在A点时,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力F1、 F2,如图所示 设 F1、F2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θ,则 F1=F2=2cmogs θ, 在 B 点 F1 分解如图所示, 则水平推力为 F=F1sin θ=m2gtan θ,由几何关系得 tan θ=2Lh, 联立可得 F=m4ghL=840 N,故选 C。
2.分解方法 (1)按力产生的 效果 分解 ①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②再根据两个分力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 ③最后由几何知识求出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考点二 力的分解
(2)正交分解 将力沿相互垂直的两个坐标轴分解,从而求出沿坐标轴方向上的合力, 列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 ①建立坐标系的原则: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使 尽量多的力分布在坐标轴上);在动力学中,往往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 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复习课2
AB ) (
( B)
3.影响我国冬季季风的强弱与大小的气压中心主要是(D来自)A 印度低压
B 夏威夷高压
C 阿留申低压 D 蒙古高压
4. 东亚季风区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区,这主要 C ) 是因为( A 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影响 B 该地区冬天特别寒冷,夏天特别炎热 C 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D 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c
2、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 ( ) 在南北纬30° 30 A.空气在这一带大量收缩下沉 A.空气在这一带大量收缩下沉 B.近地面气压较低 近地面气压较低, B.近地面气压较低,使高空空气下沉补充 C.由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南北纬30° 由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南北纬30 C.由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聚积产 生下沉气流 D.空气受热膨胀 空气受热膨胀, D.空气受热膨胀,产生上升气流
• P11 9
巩固练习
1030
1.左图为北半球冬季中纬度等压线分布图 左图为北半球冬季中纬度等压线分布图 (1)在地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A、B两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 在地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 、 两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 在地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 副极地低气压带 ;此时该气压带断裂成 块状 ,体现了 海陆 对大气环 流的影响。 流的影响。 西北 (2)图中气压中心名称: 图中气压中心名称: 风 图中气压中心名称 (3)此时东亚吹 ) 南亚吹 东北 风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A———————— B————————
(1)在图上绘出三圈环流运动的方向 在图上绘出三圈环流运动的方向. 在图上绘出三圈环流运动的方向
(4)B处风带若在南半球, (4)B处风带若在南半球,吹 处风带若在南半球 副极地低压带 、 半球, 半球,吹 西北 风。
【全程复习方略】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2-2
即a≥-x2在[1,e]上恒成立,所以a≥-1. (2)当a=1时,f(x)= 1 x2+lnx,x∈[1,e].
2 令F(x)=f(x)- 2 x3= 1 x2+lnx- 2 x3, 3 2 3 2 1 x 1 x 2x 1 2
又F′(x)=x+
阶段复习课 第 二 章
【答案速填】 ①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 ③演绎推理 ⑤综合法 ⑦反证法 ②类比推理 ④由一般到特殊 ⑥执果索因 ⑧数学归纳法
【核心解读】 1.合情推理 (1)归纳推理: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2)类比推理: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3)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 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 推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
3 3
此时三个角的正弦值之和为0,且第一个角为α,第二个角与 第一个角的差与第三个角与第二个角的差相等,即有
( 4 2 2 2 ) ( ) ( ) . 3 3 3 3
依此类推,可得当四点等分单位圆时,为四个角正弦值之和
为0,且第一个角为α,第二个角为 2 +α,第三个角
为 2 =π+α,第四个角为π+α+ 2 3 +α,即其关
4 2 系为 sin sin( ) sin sin( 3 ) 0. 2 2 3 答案: sin sin( ) sin sin( ) 0 2 2 2 4 4 2
x1x 2 当0<x1<x2≤ a 时,因为a>0,b>0, b 所以x2-x1>0,0<x1x2< a , a >b, b x1x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