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从“管事”演变到“管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是从“管事”演变到“管人”

管理是“管人”还是“管事”?又或者是“管人管事”,一直是管理学界热衷讨论的话题,其目的无非是寻找解决组织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案,今天从组织形态管理理论角度给出一个答案,管理是从“管事”演变到“管人”,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管理方案也要符合这一变化规律。

无论是“管事”还是“管人”,都属于管理基础。什么是管理基础?管理基础是管理系统建立的依据,是管理思想、制度、方法、措施实现的基础,缺乏管理基础,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无法有效进行,运行秩序无法建立。管理不是空中楼阁,一定会有管理行为的体现,这些行为始终贯穿在价值创造活动中,管理行为的背后是一系列管理思想、理念、方法、工具。管理基础使管理行为有了依托,从管理行为产生那一刻起,管理基础就发挥作用。理解管理基础的变化规律,需要从组织形态进化规律谈起。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在工业时代,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精英价值形态(形如梯形)、客户价值形态(形如链形)、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形如圆形)等四种典型组织形态,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进化。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股东价值形态是1.0时代的最佳企业形态,资本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至今依然存在,但数量大幅度减少;精英价值形态是2.0时代的最佳企业形态,也是人们常说的传统企业,形如“金字塔”,少数精英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绝大多数企业都是这种组织形态;客户价值形态则是新商业时代(3.0时代)的最佳企业形态,创新型团队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这也将是传统企业转型的方向;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是4.0时代(智能时代)的产物,尚未到来。

管理基础是构成企业形态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当企业形态演变时,管理基础必然发生演变。

管理基础演变规律

随着企业形态不断进化,管理基础经历从“工作”到“人”,体现了人性的演变过程。当管理基础成为“人”时,企业与市场生态的管理基础趋同,企业边界逐渐消失。

管理基础演化过程

从企业形态演变过程来看,管理基础经历四个阶段,这四阶段分别是以“工作”为基础,以“职位”为基础、以“能力”(也可以成为角色)为基础、以“人格”为基础,这是“人”的四种具体形

式。之所以会首先出现“工作”是因为“人”的价值还没有体现,当“人”的价值开始体现时,管理基础就会一步步体现出“人”来。

1.以“工作”为基础的指令性管理

股东价值形态下的企业以“工作”为管理基础,人的价值通过“工作”体现,企业通过管理“工作”实现管理目标。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1.0),人类的价值创造能力水平大幅度提升,机器成为重要的价值创造工具,管理基础从“事”到“工作”,虽然这个过程看起来简单,但却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管理从杂乱无章转变成为一个系统学科领域。这个阶段人的价值创造力远远落后于机器与自然资源,因此管理活动主要围绕“工作”展开,强调人要适应工作要求,人要与工作的难易程度相匹配,管理系统主要是一种以纪律、奖惩为主的指令性管理,管理在于提升劳动生产效率使资本收益最大化。

以“工作”为管理基础

目前中国依然有一些以“工作”为基础的企业存在,管理行为相当的粗放,这些企业多数掌握着一些独特资源,“人”的重要性并不明显,但是随着市场不断发展,这种企业数量逐渐减少。

2.以“职位”为基础的标准化管理

精英价值形态下的企业以“职位”为管理基础,人的价值形式主要通过职位体现,企业通过管理“职位”实现管理目标。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2.0),社会化大分工导致工作细分及专业化水平提高,职能分工成为企业构建与运作的主要指导思想,出现了固定的“职位”。“职位”强调“工作”的稳定性,这就是所谓的“因事设岗”。这个阶段人的价值通过“职位”体现,强调人符合职位要求,这就是所谓的“人岗匹配”。应该说以“职位”为基础是以“工作”为基础的一个延伸阶段,“职位”让企业管理系统走向专业化、标准化,企业开始全方面建设管理系统。

以“职位”为管理基础

传统企业基本都处于这个阶段,“职位”管理基础有力的保障了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传统的集团型企业都是以职位为管理基础,但是也导致“船大难掉头”,职位管理基础让这些企业在频繁变化市场中越来越显得僵化。

3.以“能力”为基础的满意度管理

客户价值形态下的企业是以“能力”为基础,也可以成为角色管理基础,人的价值形式依据“能力”体现,企业通过管理“能力”实现管理目标。第三次工业革命后(工业3.0),价值需求变化更加频繁,“职位”无法承载频繁变动的工作职责,导致职位的稳定性受到冲击,“职位”逐渐解体,“工作”得到解放,业务流程的出现使企业运行秩序彻底发生了改变,这时“工作”是业务流程上那些具体的价值创造活动,西方心里学中“能力素质”这一理念就是在研究“人”与“工作”之间的直接关系,可以说“人”与“工作”相结合就构成“能力”(角色),“能力”绝不仅仅指“人”,而是“人”与“工作”的统一体,需要通过人的行为来体现能力,这个阶段组织管理系统建立在“能力”基础上,强调人的行为与价值创造活动相匹配。

以“能力”为管理基础

以能力为管理基础大大提升了企业管理的灵活性,符合新商业时代的市场发展规律,中国的传统企业将逐渐以角色管理取代职位管理,角色管理的确立也将意味着传统企业转型的结束。

4.以“人格”为基础的个性化管理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下的企业是以“人格”为基础,人的价值形式依据“人格”体现,企业通过管理“人格”实现管理目标,目前极少数企业体现出这种价值形态的某些特征,这将发生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后(工业4.0)。人格是“人”的复杂性、独特性、价值性最清晰的体现,是对人性的全面具

体化,这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价值创造主体,对企业组织而言“工作”的重要性已经远远不如“人”,人格将成为其价值创造的一种标识,人格能够影响价值创造活动的成败,管理系统将以“人格”为基础,强调企业人格与个体人格之间的趋同性,体现人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独特价值。

以“人格”为管理基础

以“人格”为管理基础将出现工业4.0时代,如今在西方一些先进企业中已经出现了一些萌芽,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

不同管理基础形式的组合关系构成组织管理基础结构,出现在不同的组织价值形态中。从“工作”到“职位”,从“职位”到“能力”,从“能力”到“人格”,管理基础实现了从“事”到“人”过程,管理也从“管事”演变到了“管人”。

今天,市场频繁变化,人岗越来越不匹配,传统企业形态面临土崩瓦解的危机,传统企业转型迈向新组织过程中,必须及时改变管理基础,从职位管理基础转变为角色管理基础,从管理“职位”到管理“角色”,责、权、利配置在角色上,提高管理机制的灵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