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体系的改革信息
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典型案例
![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50729f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8.png)
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典型案例教育综合和制度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路径。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几个教育综合和制度创新的典型案例。
1.芬兰教育综合:芬兰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体系之一、芬兰的教育综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取消了标准化考试,实行综合评价体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减少课堂作业压力;加强了教师培养和职业发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注重学校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了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
2.新加坡制度创新: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在迅速发展中不断进行创新。
新加坡的制度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科技与教育的融合,提供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技术支持;推广“思考型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实行“档案教育”,记录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全面的参考;重视家校合作,提供家长培训和支持。
3.美国康奈尔大学教育综合:康奈尔大学是美国一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其教育综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跨学科教育和创新研究,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推行全球教育,提供丰富的国际教育和交流机会;注重学科教育与职业发展的结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和支持。
4.中国教育综合:中国的教育综合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行“3+X”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进行选修课程和兴趣课程的学习;推进教育公平,加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加强教师培养和职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总之,教育综合和制度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路径。
以上案例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应该继续深化教育综合和制度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
基础教育中的教育改革经验和案例有哪些值得借鉴?
![基础教育中的教育改革经验和案例有哪些值得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daae7c6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0.png)
基础教育中的教育改革经验和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案例和经验,供您参考:1. 芬兰的教育改革:芬兰被誉为世界教育强国,其教育改革经验值得借鉴。
芬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取消了标准化考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兴趣爱好。
教师专业度高,享有高社会地位,课堂教学注重互动和合作。
2. 新加坡的教育改革:新加坡的教育改革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创新能力。
该国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实施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测、教师培训和评估体系。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艺术和领导才能。
3. 加拿大的教育改革:加拿大的教育改革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他们提倡学生主导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加拿大教育体系也非常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包容。
4. 中国的乡村教育改革:中国在乡村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和培训,改善教育设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5. 花好校联盟:花好校联盟是中国一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践项目,旨在打破传统学科以班级为单位的束缚,引入跨学科、年级合作和项目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6. 北京“三三制”教育模式:北京市实施的“三三制”教育模式将义务教育分为小学三年级、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三年级,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推进素质教育。
7. 荷兰的个性化教育:荷兰推行个性化教育,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能力和学习节奏进行学习计划的制定。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这些案例和经验体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的尝试和探索,主要特点包括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倡个性化教育、重视教师培训与评价等。
当然,在借鉴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实践。
芬兰教育改革心得体会(3篇)
![芬兰教育改革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75d55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e.png)
第1篇近年来,芬兰教育改革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芬兰教育以其高质量、公平性、创新性等特点脱颖而出,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典范。
作为一名关注教育改革的研究者,我有幸对芬兰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入了解,并从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以下是我对芬兰教育改革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芬兰教育改革的核心是重视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芬兰教育体系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强调为学生提供全面、均衡的教育。
以下是芬兰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特点:1. 小班教学:芬兰学校普遍实行小班教学,每班学生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
小班教学有助于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提高教学效果。
2. 课程设置:芬兰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方面。
课程内容丰富,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评价体系:芬兰教育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而非单纯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多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4. 教师培训:芬兰高度重视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培训资源和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公平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机会芬兰教育改革强调公平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机会。
以下是芬兰实现教育公平的几个方面:1. 资源分配:芬兰政府注重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确保城乡、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均衡。
同时,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提供额外的教育支持。
2. 义务教育:芬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保障每个孩子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
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政府提供特殊教育支持。
3. 支持弱势群体:芬兰政府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为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残障儿童等提供特殊教育支持。
4. 教育公平政策:芬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教育公平政策,如免费午餐、交通补贴等,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芬兰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下是其创新教育的几个特点:1. 教学方法:芬兰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思考。
芬兰教育改革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芬兰教育改革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f9595d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f.png)
芬兰教育改革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启示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芬兰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然而,你们是否知道,芬兰也是一个典型的“文盲国”。
作为一个小国,他们是如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呢?首先,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方法指导。
芬兰通过各种途径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了本国教师的素质。
其次,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支撑。
一个没有雄厚的经济做后盾的教育体系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因此,它与政府给予教育事业的财政投资密切相关。
这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使芬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教育改革之路。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还不够均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落后状况更是令人担忧。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已基本形成了较为科学、完整的结构体系。
但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的教师却缺乏足够的研究,并没有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弊端甚多。
新课标明确规定,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拓思维。
而芬兰的经验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孩子心中播下了“创新”的种子。
可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小抓起。
另外,“分层次教学”也值得我们借鉴。
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能自信地走上讲台,实现他们的价值。
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的比例大幅增加。
但这并不代表着,大学毕业生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只是进入社会的第一步。
他们需要适应工作环境,接受工作培训,以及掌握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技能。
总之,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是21世纪的需要。
所以,我们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激励广大教师钻研教育理论,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中去,让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人才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
芬兰基础教育的“轻负担,高质量”何以实现——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
![芬兰基础教育的“轻负担,高质量”何以实现——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b35075b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f.png)
芬兰基础教育的“轻负担,高质量”何以实现——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摘要:芬兰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系统之一,其基础教育以其“轻负担,高质量”的特点而闻名。
本文旨在探讨芬兰基础教育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并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分析芬兰教育体系的特点和成功因素。
通过研究发现,芬兰的教育体系具有与生态系统相似的特点,如统一而灵活的学制、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合理的教育评估,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而适应性强的教育生态系统,实现了“轻负担,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关键词:芬兰基础教育;轻负担;高质量;生态系统理论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许多国家,基础教育常常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如过重的学业负担、不合理的考试制度和教育资源不均衡等。
相比之下,芬兰的基础教育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体系之一,不仅在国际评估中表现出色,而且拥有“轻负担,高质量”的特点。
那么,芬兰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呢?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来分析芬兰基础教育的特点和成功因素。
二、芬兰基础教育的特点1. 统一而灵活的学制芬兰基础教育采用9年一贯制,将学前教育、小学和初中一直整合在一起。
这种学制的优势在于消除了小学和初中之间的转型焦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
此外,芬兰的教育法律规定学校必须根据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灵活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学习压力。
2. 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芬兰注重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和均衡性,通过提供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可以选择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如实地考察和工作实习。
此外,芬兰还提供丰富的文化、体育和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机会。
3. 合理的教育评估芬兰强调教育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和学生学习,而不是简单地排名或分等级。
芬兰的教育评估注重全面发展,包括学术和非学术领域。
评估结果不仅用于改进学校和教学的质量,还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优势。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427bec6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6.png)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资料合集目录一、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启示二、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石的芬兰教育生态系统兼谈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四、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启示五、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设计与实施浅析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启示芬兰的教育体系被视为全球领先的模型之一。
芬兰的教育系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教育理念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需要被尊重和激发”。
芬兰的基础教育阶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近年来,芬兰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全球竞争力,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以下是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些主要特点:重视跨学科学习:芬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探索不同领域的知识,培养其全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信息技术整合:芬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鼓励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其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芬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项目制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创新思考。
强调全球视野和公民素养:芬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公民素养,通过国际交流、多元文化融合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世界、尊重多元文化、具备全球意识。
芬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转变教育观念:我国的基础教育需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加强跨学科学习:我国可以借鉴芬兰的经验,加强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探索不同领域的知识,培养其全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信息技术整合:我国应加强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我国应通过项目制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创新思考,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育资源整合最佳案例
![教育资源整合最佳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fade48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e.png)
教育资源整合最佳案例在当今信息化和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资源整合已逐渐成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的手段,将分散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可以让教育的覆盖面更广、形式更多样化,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与实践,以下是几个值得借鉴的最佳案例。
一个先进的教育资源整合案例来自芬兰,以其享有盛誉的教育体系而闻名。
芬兰的教育改革强调教育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特别是对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在实施过程中,芬兰采取了区域教育委员会制度,委员会的任务是协调各个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通过建立区域性教育平台,学校之间能够共享教育用品、教师专业技能和课程资源。
比如,若某学校缺乏特定科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寻找附近学校的相关教师进行联合授课。
这种资源整合方式不仅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还推动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专业发展。
同时,芬兰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各学校普遍设置了信息技术课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网络平台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电子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访问到大量的学习资料,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中国的教育改革中,教育资源整合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的“互联网+教育”政策为资源整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具体来说,国家通过建立国家和地方的教育信息平台,将各级学校、教育部门及教育科研机构的资源进行整合。
以某些省市为例,教育厅会建立一个统一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可上传自己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视频等,而其他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下载、修改和使用,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质量。
在实践中,北京市的“优质课程共享平台”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
该平台汇集了全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和课外活动方案等。
所有教师都可以免费获取这些资源,不仅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也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
十大教育改革案例
![十大教育改革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cf2376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5.png)
十大教育改革案例教育改革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它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案例,我们将在本文中介绍十大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改革案例。
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的教育改革实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1. 芬兰教育改革:芬兰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而闻名于世。
该国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系统,减少标准化考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技能。
2. 新加坡“思考力驱动学习”教育改革:新加坡在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美国教育改革:美国的教育改革案例众多,其中包括“初级社区学院”概念的引入、开展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推动学校多元化等。
这些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4. 韩国“私立高校大学降费政策”:韩国面对高等教育普及率低和私立高校费用过高的问题,推出了大规模的降低私立高校学费政策。
这一政策有效地提高了普通家庭子女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发展。
5. 日本“开放性大学教育”:日本推行的开放性大学教育旨在满足不同年龄、背景和需求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该教育模式灵活多样,通过开设各种类型的课程和培训,为学习者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和机会。
6. 英国“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英国通过改革技术与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对职业技能的优化和提高。
该国致力于开设更多的职业培训机构和学校,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7. 加拿大“全面性学生评估制度”:加拿大推行了全面性学生评估制度,强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估。
该评估制度关注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和支持。
哪个国家的教育系统更注重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哪个国家的教育系统更注重创造力和创新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ea1de94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6.png)
哪个国家的教育系统更注重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断推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各国教育重点关注的方向,但在不同国家,对于创新教育的重视程度却并不相同。
那么,哪个国家的教育系统更注重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呢?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一、芬兰——将创新教育嵌入全方位发展体系芬兰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教育系统之一,它的教育政策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以应对21世纪所需的趋势。
芬兰的创新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平等的教育机会:芬兰设有“共享文化”教育政策,致力于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把所有学生当成有无限潜能的人而不是固定等级的人,真正实现了“因人分教”的教学目标。
2. 自由的授课方法:芬兰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强调自由的授课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而非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灌输式教育。
学校不会按分数排名,重视学生的态度、动机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成为独立思考者和创新领袖。
3. 教师培训:芬兰认为教师的培训是推进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因此对教师的培养十分重视,芬兰的老师必须接受严格的教育和培训,掌握最新的教育方法和技术,以便根据学生的发展和兴趣进行灵活有效的指导。
二、中国——推进创新教育的新时代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教育也迎来了一次新的变革,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也成为了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1. ‘双一流’高校建设:为培养人才创造一个更优秀的平台,中国推出了“双一流”高校建设计划,想要把中国的高校提高到世界一流水平。
这些高校通过教学改革来改变教育方式和方法,强化学科建设、学科交叉和学科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岗位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人才。
2. 课程改革: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中国正在进行课程改革,通过引入电子教育平台、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搭建与时代同步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考。
3. 创新杯和创投大赛:为鼓励学生创新和创业,中国各地普遍开设了创新杯和创投大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实现创新的点子,并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对于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此类选手的成长,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芬兰教育体系简介
![芬兰教育体系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b9c66c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0.png)
芬兰教育体系简介芬兰教育包括九年制义务教育,7岁入学,高中分普通中学或职业学校,均为三年,高等教育机构分大学与工专,正常情形高中或高职毕业通过会考,十九岁进大专院校。
高等教育每年在芬兰约有225,000学生就读32所理工院校(20所永久院校和12所临时院校),以及10所综合大学,大学提供学士、硕士、执业证书,博士四级学位;工学院提供学士、硕士两级学位。
工学院毕业后可进入大学完成更高级的学位。
芬兰的大学教育极为发达,国民中有65%以上接受过高等教育,在年轻人当中其比例更高。
芬兰实行全民免费教育,大学、工学院除免除学费、住宿费外,芬兰政府给每个在校大学生的补贴每年为35,000芬兰马克,按此数额给大学支付费用。
通过免学费交流计划的学生亦享有同等待遇。
各大专院校外国学生大多视同本国学生,免学费,仅缴学生会会费(包括健保费),自行负担生活费。
芬兰大专院校全系国立,经费悉由教育部编列,但多数工科大学与专科学校因有建教合作与专业性研究计划,部分经费来自民间与芬兰科学院。
由于芬兰实行全民免费教育,与其他欧美国家不一样,芬兰的学校不对世界开放申请着,除少部分通过国际大学联盟和国家间大学交换计划能进入芬兰学习外,其他非欧盟国家学生几乎不可能直接进入芬兰学习。
外国学生申办签证时需有财力证明,如系交换学生则需芬兰大学提供证明。
除向政府贷款之学生修习年限有限制外,一般学生无限制,但多半三年可修完学士学位,硕士多则六年,硕士再修博士约需四年左右,均需提交论文。
芬兰学生虽然免学费,但大学生多半工半读,十年才念完大学取得硕士者比比皆是。
芬兰各大学为推行"教育国际化",目前已开始在各大学开设以英语为教学媒介之各科课程. 非综合性大学高等教育:理工院校理工院校提供以专业为方向的高等教育。
入学要求包括职业资格或要参加入学考试。
课程历时3年至4年半。
所获得的资格相当于学士学位及职业培训经验,但不相当于芬兰政府权威认证的Magister大学学位。
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d4f584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f.png)
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教育教学改革是推动教育进步和学生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纷纷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以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芬兰的教育改革芬兰以其先进的教育制度而闻名于世。
其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学生”。
芬兰的教育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注重学术成绩。
在芬兰的学校中,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扮演的是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和学习。
这种改革使得芬兰的学生在国际考试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芬兰的教育教学改革向我们表明,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二、新加坡的教育改革新加坡的教育系统以其高效、严格和细致而闻名。
新加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强调道德教育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新加坡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此外,新加坡的教师培训体系非常完善,教师们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教学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新加坡的教育教学改革告诉我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供优质的教师培训是推动教育进步的关键。
三、中国的教育改革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教育改革致力于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
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注重推进信息化教育,鼓励学校和教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给我们展示了坚持素质教育、引进先进技术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性。
结语教育教学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手段。
通过介绍芬兰、新加坡和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成功改革的共同特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供优质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推进信息化教育,引进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教育改革的成功案例与教训
![教育改革的成功案例与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80b6d80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0a.png)
教育改革的成功案例与教训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过程中,既有令人瞩目的成功案例,也有值得反思的深刻教训。
先来看成功案例。
芬兰的教育改革堪称典范。
芬兰的教育体系强调平等、个性化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芬兰,学校没有标准化考试,而是注重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发展。
教师具有高度的自主权,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了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使芬兰在国际教育评估中一直名列前茅。
新加坡的教育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加坡注重培养学生的数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推行双语教育政策,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和母语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学校还高度重视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现代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通过这些改革举措,新加坡培养出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的一些地区在教育改革方面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比如上海,通过课程改革,增加了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同时,加强了教师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评价体系方面,不再仅仅依赖考试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教育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也有不少教训值得我们汲取。
美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推行的“标准化运动”就是一个反面教材。
过于强调标准化考试,导致学校和教师过度关注考试成绩,教学变得僵化,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受到抑制。
日本的教育改革也曾走过弯路。
在追求教育效率的过程中,过度压缩课程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了一些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
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教育改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地方盲目跟风,引进一些看似先进但不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导致改革效果不佳。
还有些地方在改革过程中,缺乏对教师的充分培训和支持,使得教师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论芬兰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论芬兰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826ff8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f.png)
论芬兰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芬兰一直以来以其优质的教育体系而闻名于世。
作为全球教育排名最高的国家之一,芬兰的成功在于其持续不断地追求教育改革,特别是对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
本文将讨论芬兰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并探讨这些改革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首先,芬兰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侧重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芬兰,成为一名合格教师需要经过多年的高质量教育训练。
教师教育课程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实习和反思等环节。
通过这些实践性的培训,芬兰的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教学挑战。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育模式为芬兰的教师教育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也成为其他国家借鉴的方向。
其次,芬兰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
在芬兰,教师被视为教育改革的主动者和实践者,他们有权决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因此,芬兰的教师教育课程强调培养教师的领导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师教育过程中鼓励教师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和探索答案。
这种鼓励创新的教育模式使得芬兰的教师更加有能力创造一个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其他国家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的教师,从而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
再次,芬兰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培养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
在芬兰,教师教育不仅是初始阶段的培养,更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教师被鼓励参加专业发展培训、研究和交流活动,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技巧。
这种注重终身学习的理念可以帮助教师保持教育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其他国家可以从芬兰的经验中学习,建立健全的终身学习制度,为教师提供不断发展的机会。
最后,芬兰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着重培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在芬兰,教师被认为是社会中最重要的职业之一,他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整体发展和幸福感。
教师教育课程注重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并能够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这种重视教师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模式可以激励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成长。
十大教育改革案例
![十大教育改革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6fdd53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5.png)
十大教育改革案例教育改革是各国持续推进的重要任务。
在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尝试不同的改革方法,以提升教育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下是十大教育改革案例。
一、芬兰教育改革:芬兰是全世界教育改革中的佼佼者,其教育改革特点是注重实践经验。
该国采用教育作为提升整个社会素质的切入点,优先选择拥有实际经验和能力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高度注重和鼓励教师自主决策掌握授课内容,大力鼓励学生发挥才能,注重学生教育的综合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通过这些措施,芬兰教育成功地培养出了大批有能力的学生和教师。
二、德国教育改革:德国的教育改革方法是注重强制性教育,教育领域也要具有强制性,这也是多年来德国成功推行教育改革的关键措施之一。
德国除了注重学校的教育,也大力推广实践教育和在职教育,强调教育和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出更多应用型的人才。
三、中国教育改革:中国多年来推行的教育改革风头正劲,国内外都有过几番讨论。
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是着重强化教育的综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中国的教育改革还注重推行全员教育,普及教育,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创新改革机制等,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
四、韩国教育改革:韩国的教育改革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且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素质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合理的学习环境,推出教育振兴计划,提高教师素质,缩小各地的城乡教育差距等,通过这些措施加强学生整体素质水平,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
五、美国教育改革:美国的教育重视创意和创造性,认为初级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尤为重要,提倡聚焦在强化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上,更注重课程平衡和社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在教师课程开发和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所调整。
六、瑞典教育改革:瑞典注重发挥学生和老师的主动性和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注重加强传统能力教育,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运用交互式教学法并推行在线教育,瑞典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很大创新。
芬兰游戏教学实践情况(3篇)
![芬兰游戏教学实践情况(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72ac4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f.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游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逐渐受到关注。
芬兰作为全球教育质量排名前列的国家,其游戏教学实践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从芬兰游戏教学的发展背景、实践情况、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游戏教学的推广和实践提供借鉴。
二、芬兰游戏教学的发展背景1. 教育改革需求芬兰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游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符合芬兰教育改革的需求。
2. 现代科技发展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发展,游戏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将游戏融入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3. 国际教育交流芬兰教育在全球享有盛誉,其游戏教学实践吸引了众多国际教育专家的关注。
通过国际交流,芬兰教育部门不断优化游戏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三、芬兰游戏教学的实践情况1. 课程设置芬兰游戏教学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包括游戏设计、游戏制作、游戏分析等。
课程内容涉及游戏产业各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教学方法(1)项目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游戏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问题导向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跨学科教学:将游戏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数学、物理、文学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学评价芬兰游戏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游戏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等;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
4. 资源支持芬兰政府高度重视游戏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如游戏设计实验室、游戏制作平台、专业书籍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芬兰游戏教学的实施效果1.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游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论芬兰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论芬兰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f22d5e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e.png)
第49卷第6期2022年11月V o l 49 N o 6N o v e m b e r 202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S i c h u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论芬兰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曲铁华 杨洋摘要:芬兰因在O C E D 举办的P I S A 测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备受国际关注,而其基础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由其教师教育的质量所决定㊂近年来,在博洛尼亚进程的影响下,芬兰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其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课程目标㊁课程结构㊁课程内容和教学实习制度的改革等方面㊂芬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具有研究性㊁开放性㊁融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㊂芬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是:应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培养教师研究态度;建立课程结构动态机制,增强教师职业适应力;注重知识整合,融合多元文化观点;优化联培机制,关注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㊂关键词:芬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D O I 10 13734 jc n k i 1000-5315 2022 06 016收稿日期:2021-11-07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百年中国教师教育制度变迁与当代观照研究 (21Y J A 880052)的阶段性成果㊂作者简介:曲铁华,女,辽宁铁岭人,教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㊁博士生导师,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E -m a i l q u t h @n e n u e d u c n ;杨洋,女,黑龙江北安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㊂芬兰的基础教育蜚声国际,自2000年开始,在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 r ga n i z a t i o nf o rE c o n o m i cC o -o p e r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E C D )每三年举办一次的学生能力评估测试(T h eP r o g r a mm e r f o r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t u d e n tA s s e s s m e n t P I S A )中,芬兰学生在阅读素养㊁自然科学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多项评比中表现出色㊂芬兰学生不仅在O E C D 中成绩优异,同时也是国际中学生能力平均差异水平最小的国家㊂芬兰基础教育成功的背后很大程度源于芬兰教师教育追求卓越的品质而造就了精良的师资队伍,推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均衡发展,保障了资源的合理分布,建立了弱化竞争且高度信任的教育体系㊂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既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苏兰实现教育公平高标准目标的重要途径㊂教师作为一份对能力要求较高的职业,其专业发展备受关注㊂曾有学者总结了教师专业应具备的能力,包括 支持不同学习者(存在年龄㊁性别㊁文化背景㊁学习困难等差异)在学校或其他教育环境中与其他教师合作;提升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能力;发展并改善课程及学习环境;具备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对自己的专业身份进行反思 ①㊂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教师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㊂芬兰通过不断完善其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促进了教师专业内涵的发展,P I S A 中芬兰学生的高分成绩和优秀的表现,足以证明芬兰教师教育发展方向是有效的②㊂本文通过剖析芬兰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以期为我国师资队伍的专业成长和能力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及启示㊂951①②S a t uU u s i a u t t i K a a r i n aM äät t ä G o o dT e a c h e r s a n d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o r s A G l a n c ea t t h eC u r r e n t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i nF i n l a n d A s i a n J o u r n a l o f E d u c a t i o na n de -L e a r n i n g 1n o 1 A p r i l 2013 3 U l a sU s t u n A l i E r y i l m a z A n a l y s i s o f F i n n i s hE d u c a t i o n S y s t e mt oQ u e s t i o n t h eR e a s o n s B e h i n dF i n n i s hS u c c e s s i nP I S A S t u d i e s i n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a n dD e v e l o p me n t 2 n o 2 2018 94一 芬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芬兰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教育资源均衡方面作出巨大改变,积极采取行动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改革力度,中小学教师教育进入大学化阶段㊂1979年,为了提升教师教育的专业性及其学术地位,要求中小学教师培养层次提升到硕士学位,且鼓励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继续申请博士学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学习的模块,制定学习计划,但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水平必须达到统一规定的标准㊂至此,芬兰中小学教师教育进入了硕士化阶段,形成以学科知识学习㊁教学思维培养和认知能力训练三者结合的教师教育培养目标①㊂同时,欧洲加快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欧洲教师教育的整体发展㊂1999年,包括芬兰等29个欧洲国家参与高等教育改革计划,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同意各国本科毕业生可以申请其他国家硕士阶段的课程学习,目的是在2010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 ,为欧盟各国的人才培养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②㊂2003年3月,由赫尔辛基大学行为科学院协调开展的全国教师教育合作项目 V O K K E 教育学习计划(N a t i o n a l -L e v e l C o o r d i n a t i o no fD e g r e eP r o g r a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i n t h e S c i e n c e s o f E d u c a -t i o n ,简称 V O K K E 计划),主要目的是提出支持大学中教师教育院系的发展策略,协助实施博洛尼亚进程下的二级制学位系统和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 C T S );鼓励各教育院系进行经验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举办各院系参与的协商会议,支持二级制学位的发展,并评价改革所产生的影响③㊂教师教育单位之间形成知识共享的网络,组织研讨会,便于各院校代表参与讨论㊂V O K K E 计划希望各院系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能够达成共识,确保教育学习计划的顺利实施,培养更合格的中小学教师㊂该计划设置了欧洲学分转换系统,规定本科和硕士生分别修满180E C T S ㊁120E C T S ㊂另外,参加该计划的组织成员,创建教师教育网页,内容包括合作委员会与工作小组制定的教师教育沟通合作文件以及最新的教育新闻,参与者可以及时从各教师教育部门的链接网址中获取教育的最新资讯,了解教师教育部门出台的各类培养计划④㊂2005年8月1日,芬兰正式开始实行两级学位制度的教师教育,中小学教师培养皆由3年制的学士学位和2年制的硕士学位组成㊂贾库㊃希胡南等人认为在博洛尼亚进程下,制定教师教育课程计划,不仅要按照新趋势进行,还应增强与其他大学研究项目的比较性和替代性⑤㊂这一通用的教师教育课程框架,指导所有院系制定课程方案,促进学校间的交流,能够从多角度深化对教育学科的理解,得到了各地科研机构的支持㊂赫尔辛基大学建立了内部支持小组,协调促进这一进程的发展,并与其他工作小组建立跨学科的网络合作㊂同时,国家学科协调小组在博洛尼亚进程中也承担了重要任务㊂每门学科针对新的学位制度,对本学科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度分析,确立特定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㊂芬兰教育部则在2003-2007年资助了近20个学科领域(主要有数学㊁科学㊁人文㊁社会科学㊁教育科学与教师教育㊁技术科学㊁法律㊁经济㊁心理㊁医学和健康科学)㊂自2006年起,芬兰开始以政策文件的形式规定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⑥㊂V O K K E 计划包括多方组织成员的学术性协商和对课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利用合作团体的评估结果,来纠正教师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㊂教师教育的工作计划,除了以国家为核心的工作组以外,也包括大学教育机构及教师组成的工作小组㊂这一改革进061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①②③④⑤⑥H a n n e l eN i e m i 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F i n l a n d T o w a r d s aM o r eH o l i s t i cA p p r o a c h P s y c h o l o g y S o c i e t y an dE d u c a t i o n 7 n o 3 2015262 W i k i p e d i a s v B o l o g n aD e c l a r a t i o n l a s tm o d i f i e dS e p t e m b e r 2 2022 h t t p s e n w i k i p e d i a o r g w i k i B o l o g n a _d e c l a r a t i o n T a i n aK a i v o l a K a i j aK är p i j o k i H e i m oS a a r i k k o e d s T o w a r d sC o h e r e n t S u b j e c t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R e p o r t o n t h e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Q u a l i t y I m p o v e m e n tP r o c e s s 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v a l u a t i o n H e l s i n k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H e l s i n k i 2004 99 T a i n aK a i v o l a K a i j aK a r p i j o k i H e i m o S a a r i k k o e d s T o w a r d s C o h e r e n t S u b j e c t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R e p o r t o n t h e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Q u a l i t y I m p o v e m e n tP r o c e s s 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v a l u a t i o n 96 R i t v a J a k k u -S i h v o n e ne t a l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C u r r i c u l a a f t e r t h eB o l o g n aP r o c e s s A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 o fW r i t t e nC u r r i c u l a i nF i n -l a n d a n dE s t o n i a S c a n d i n a v i a nJ o u r n a l o f 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56 n o 3 J u n e 2012 262 如‘教育与研究2007-2012:发展计划“㊁‘教育与研究2011-2016:发展计划“都谈及教师教育的课程内容要考虑学生多元文化的学习需求和信息技术的使用㊂参见:M i n i s t r y o fE d u c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a n dR e s e a r c h 2007-2012 D e v e l o p m e n tP l a n H e l s i n k i M i n i s t r y o fE d u c a -t i o n 2008 23 31 M i n i s t r y o fE d u c a t i o n a n dC u l t u r e E d u c a t i o na n dR e s e a r c h 2011-2016 A D e v e l o p m e n tP l a n H e l s i n k i M 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a n dC u l t u r e 201218程是由多层级㊁多专业㊁多学科的教育团体共同参与教师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发展①㊂可以看出,V O K K E 计划最大的特点是基于各大学之间的共享经验与合作交流,大学中的教师教育院系以共同的准则指导他们各自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从教师教育课程的关键问题出发,建立政府和实践领域的相互信任,高度强调学术自主㊂因此,课程制定是专家团队共同商定的结果,更多地关注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需求和教师学习能力的提升㊂这足见芬兰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是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与广泛性特征,体现了从教师教育发展最根本的利益出发,建立政府与研究者间相互依赖㊁彼此信任的关系,以对话的方式建立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赋予各院系课程开发的自主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关照②㊂近些年,芬兰教育部为提高教师的职业胜任力创建了教师教育论坛,邀请芬兰大学的教师教育工作者及工会㊁地方政府人员共同制定教师教育的发展计划,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项能力目标和六大战略行动指南㊂要求教师具有广博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包括学科教法知识,如何适应多元文化背景学习者的协作能力㊁研究能力及技术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创新意识,能够制定开放性的教育计划;具备与学生㊁家长及其他利益团体合作沟通的能力③㊂同时,专家团体通过对教师教育试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的质量评估,对教师的能力目标不断改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㊂总之,芬兰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㊁信息素养及沟通协作能力作为战略行动目标,力求积极有效地培养具备研究素养的教师㊂二 芬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举措芬兰的小学教师称为班级教师(c l a s s t e a c h e r ),负责教授综合学校(c o m pr e h e n s i v e s c h o o l )低年级开设的所有学科,在攻读硕士期间主要以教育学课程作为主修学科㊂中学教师(包括初㊁高中)称为学科教师(s u b j e c t t e a c h e r ),由教师教育院系和其他几个院系共同培养,学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习1-2门学科,同时辅修教育学课程,且主修学科要求完成高水平的硕士论文(不少于55E C T S),辅修学科要求进行中级水平的学习(不少于35E C T S)㊂班级教师和学科教师培养均要求学生获得硕士学位,其中学科教师的主修学科要修完至少35E C T S ,教育学课程不少于35E C T S ④㊂芬兰的教师教育始终坚持以研究为本,课程设置注重学术性知识的拓展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确保课程内容深度与广度的平衡,加强教师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实现了教师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㊂(一)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作为芬兰的精英职业,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并在实践中灵活应用㊂ 研究 是整个教师教育课程学习的主旋律,目的是培养学术型的教育专家㊂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要深谙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兴趣,同时应用精湛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支持和帮助 ⑤,这种研究导向的课程目标使教师个人素养和专业能力得到了平衡发展㊂班级教师与学科教师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不同㊂教师教育院系注重培养班级教师与儿童的交往能力,而教师教育院系与学科团队共同负责的学科教师培养,则注重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积累和学科教学能力提升,二者均以基于问题的学习㊁反思性的实践㊁与利益相关者合作策略的学习,以及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技能几项内容,作为教师教育共同的培养目标㊂堪萨斯认为,教学思维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即教学的方法论问题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以直觉思维为基础,通过理性的论证和充分的证据作出判断和决策,并以决策背161曲铁华 杨洋 论芬兰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①②③④⑤H i l d eW åg s åsA f d a l P o l i c y M a k i n g P r o c e s s e sw i t hR e s p e c t t o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i nF i n l a n da n dN o r w a y H i gh e rE d u c a t i o n 65 n o 2 F e b r u a r y 2013 167-180 H i l d eW åg s åsA f d a l P o l i c y M a k i n g P r o c e s s e sw i t hR e s p e c t t o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i nF i n l a n da n d N o r w a y H i gh e re d u c a t i o n 65 n o 2 F e b r u a r y 2013 179 J a r i L a v o n e n C u r r i c u l u ma n d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r m s i nF i n l a n dT h a t S u p p o r t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C o m p e t e n c e s f o r t h eT w e n t y -F i r s t C e n t u r y i n A u d a c i o u sE d u c a t i o n P u r p o s e s H o w G o v e r n m e n t sT r a n s f o r mt h eG o a l so f E f u c a t i o nS y s t e m s e d F e m a n d o M R e i m e r s C h a m S p r i n g e r 2022 73 T a i n aK a i v o l a K a i j aK a r p i j o k i H e i m o S a a r i k k o e d s T o w a r d s C o h e r e n t S u b j e c t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R e p o r t o n t h e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Q u a l i t y I m po v e m e n tP r o c e s s 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v a l u a t i o n 16 L i n d aD a r l i n g -H a mm o n d 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a r o u n d t h eW o r l d W h a tC a n W eL e a r n f r o m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P r a c t i c e E u r o p e a nJ o u r n a l o f 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40 n o 3 2017297后的理论知识作为依据进行推理反思来调整决策①㊂芬兰半个多世纪的教师教育,一直秉承研究为目的的课程培养目标,着重强调教师要灵活运用理论解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以 教会每一位学生 为最终教学目标㊂芬兰的教师教育课程计划详细而系统,聚焦于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㊂(1)要求学生掌握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完成所教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随时关注教育教学的相关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知识储备;(2)将研究方法和教育教学理论作为展开教学实践工作的基本条件,通过教学实习和文献阅读中的总结与反思,评估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并予以纠正;(3)教师教育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注重道德行为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因此要求学生教师(s t u d e n t -t e a c h e r )掌握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策略,并能在学术上㊁实践上㊁社会㊁情感等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需要;(4)为兼顾教师理论知识储备与实践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教师专业的洞察力和包括社会学㊁心理学等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信息沟通技术的使用方法,并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迁移到新的媒体教学环境中㊂从上述的课程培养目标可以看出,所教学科知识积累㊁研究态度和能力的形成㊁职业信仰和职业道德的培养㊁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成为了芬兰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目标㊂(二)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班级教师的主修课程为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其他知识㊂哈文指出,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包括次级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学科,学术类课程主要包括教学论㊁教育心理学㊁教育社会学㊁教育哲学㊁教育史等,这种以学科为基础的结构反映了对教育学知识的系统划分,也突出了这些课程的基本原理②㊂学科课程中芬兰语和数学是培养班级教师的必修课程,其他如音乐㊁体育㊁美术㊁历史㊁自然科学等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㊂原则上,班级教师要学习综合学校开设的所有科目,但一些教育资源丰富的大学也允许班级教师专攻某几门学科,并注重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㊂学科教师主修学科专业知识并辅修教育学理论,其中教育学理论课程的学分要求由原来的40E C T S 缩减至35E C T S ③㊂学科教师的课程设置,或与本院系其他学生的课程结构相同,或单独设定专门的修习课程㊂以赫尔辛基大学为例,培养学科教师的院系主要包括宗教㊁科学(物理㊁数学㊁电脑科学㊁化学㊁生物㊁地理等)㊁艺术(芬兰语㊁瑞典语㊁英语㊁德语㊁北欧语言文学等)三类,近年来面向成人教育的历史系和哲学系也承担起为综合学校培养学科教师的任务㊂班级教师和学科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辅修其他专业课程,并进行语言沟通课程的学习和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㊂为了保证教师教育体系整体的流动性,打破高低年级教师任职资格的界限,建立适合班级教师和学科教师岗位流动的课程体系,班级教师只需完成35E C T S 中级水平的辅修专业课程学习,可允许在7-9年级担任所选学科的任课教师;而学科教师须补习综合教学科目而成为班级教师,或选择在小学教授几门课程并保留初中教师的职位,非常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岗位的流动性㊂两种培养方案旨在加强通识课程的学习,使得整个教师教育体系在基于硕士培养层次的基础上保持连贯性与互通性,能够为学生教师提供多层次的课程和更广泛的专业发展机会㊂(三)教师教育的课程内容芬兰教师教育课程突出强调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帮助未来的教师形成研究性思维,能够学以致用,作出专业的判断,并在教学实践中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㊂因此,教师教育课程中理论研究与教育实习同步进行,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㊂1.建立学科关联的理论知识学习芬兰教师教育课程注重研究性思维培养,将课程体系视为一个整体,建立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教师夯实理论功底,学会从多学科角度和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分析解决实际教学问题㊂表1和表2是芬兰教师教261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①②③P e r t t iK a n s a n e n P e d a g o g i c a lT h i n k i n g T h eB a s i cP r o b l e m 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E u r o p e a nJ o u r n a l o f Ed u c a t i o n 26 n o 3 1991 258-259 R i t v a J a k k u -S i h v o ne ne t a l 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C u r r i c u l aaf t e r t h eB o l og n aP r o c e s s A 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s i so fW r i t t e nC u r r i c u l a i n F i n l a n d a n dE s t o n i a S c a n d i n a v i a nJ o u r n a l o f 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56 n o 3 J u n e 2012 262 T a i n aK a i v o l a K a i j aK a r p i j o k i H e i m o S a a r i k k o e d s T o w a r d s C o h e r e n t S u b j e c t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R e p o r t o n t h e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Q u a l i t y I m po v e m e n tP r o c e s s 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v a l u a t i o n 14育的课程内容及各科学分㊂表1 班级教师课程内容及各科学分(E C T S)课程设置学士学位(180)硕士学位(120)总计(300)教育学主修课25(包括教育实习)35(包括至少15E C T S 教育实习)60研究方法及科学写作35(包括学位论文6-10E C T S )45(包括学位论文20-40E C T S )80综合学校教师所需的学科专业知识60/60其他学科专业知识(辅修)250-3525-60语言及沟通学习(包括个人研究计划)355-4040-75表2 学科教师课程内容及各科学分(E C T S )课程设置学士学位(180)硕士学位(120)总计(300)教育学辅修课25-30(包括教育实习)30-35(包括至少15E C T S 教育实习)60学科专业知识学习(一门主修)60(包括学位论文6-10E C T S )60 90(包括学位论文20-40E C T S )120-150学科专业知识学习(1-2门辅修)25-600-3025-90语言及沟通学习(包括个人研究计划)35-400-3035-70 资料来源:H a n n e l eN i e m i R i t v a J a k k u -S i h v o n e n I nt h eF r o n t o f t h eB o l o g n aP r o c e s s T h i r t y Ye a r so fR e s e a r c h -b a s e d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i nF i n l a n d i n P o s d o b i t e vP e d a g o s k i hS t u d i j s k i hP r o gr a m o v vM e d n a r o d n e m K o n t e k s t u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o f S t u d y P r o gr a mm e s i nT e a c h e r s E d u c a t i o n i n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t e x t L j u b l j a n a U n i v e r z aVL j u b l j a n i 2006 59-60 从表1㊁表2可知,芬兰教师教育的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理论㊁学科专业知识和语言及沟通学习三大门类㊂教育学课程以教育研究方法为基础,通过系统学习教育理论来指导学科教学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整合跨学科知识的能力,学会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来进行元认知分析研究㊂培养教师研究性思维的课程,主要体现在学位论文的撰写训练中㊂要求学生教师通过阅读专业文献,掌握教育教学最新研究成果,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运用哲学研究的方法对其中重要的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搜集信息和使用各种数据统计学软件,批判性应用各种信息资源,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可靠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㊂论文选题通常与行动研究和量化研究有关,通过专题研讨会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陈述研究结果并形成完整的论文,培养学生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方法论和对实际教学情境的敏锐洞察力,体现了理论性㊁实践性与综合性的特点㊂班级教师与学科教师的课程计划虽然相似,但教育学课程学习的侧重点不同㊂班级教师侧重于研究方法和科学写作方法的学习(140E C T S ),学科教师更侧重于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60E C T S )㊂学科教师的理论学习主要向学生介绍所选学科领域的相关概念解析㊁学科教学论问题和社会沟通理论,熟悉综合学校基本课程设置和教学的评估实施,为学生提供工具,分析不同学校的教学实践,以帮助学生熟知教育理论及教育研究方法,并将科学研究融入学科教学①㊂两种培养方式都注重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的深度融合,以教育学知识作为学科内容的元认知分析工具,将理论概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㊂随着芬兰移民人数逐年增多,新文化的出现和小众语言(如瑞典语㊁挪威语)对芬兰学校教育㊁课程基本价值观形成了挑战㊂为此,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课程内容也更加体现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增设多种语言类课程,目的是满足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学生的学习需求㊂同时,课程内容的选择,须将国家㊁社会㊁文化㊁全球因素及趋势的影响考虑在内㊂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师教育的学科课程内容,强调从不同的学科(如社会学㊁心理学㊁哲学㊁文化学)中 传播 和 借用 ,课程中应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并体现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社361曲铁华 杨洋 论芬兰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①T a i n aK a i v o l a K a i j aK a r p i j o k i H e i m o S a a r i k k o e d s T o w a r d s C o h e r e n t S u b j e c t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R e p o r t o n t h e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Q u a l i t y I m po v e m e n tP r o c e s s 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v a l u a t i o n 21会正义的支持①㊂综合性课程应涉猎多门学科的内容,以便学生教师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能够灵活㊁多角度地开展日后教学工作㊂此外,教师教育学院为学生开设了信息通用技术课程(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sT e c h n o l o g y ,简称I C T ),并创建有效且便于沟通的技术环境㊂如综合性大学开发的O P E .f i 项目借助不同教育机构创建信息环境,帮助学生教师有效使用信息沟通技术,并应用于日后的教学实践中㊂O P E .f i 项目分为三个水平层次:第一层次,要求学生教师学会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设备,掌握教学的知识理论,包括教学中教育技术的使用;第二层次,至少半数的学生教师掌握更多高级的信息沟通技术,如执行e -m a i l㊁网站和信息沟通技术的网络平台,在教学领域内使用数字材料,有较好的应用信息沟通技术的教学能力;第三层次,要求10%的学生教师掌握高阶的信息沟通技术,如管理图库㊁多媒体㊁远程教育等,具有高标准㊁高水平的教学应用技术,成为网络应用的专家②㊂一些联合性的芬兰大学组织,如F V U (T h eF i n n i s hV i r t u a lU n i v e r s i t y ),还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大学网络课程,向学生呈递学习资料,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提供专业性的指导,使其成为研究性的学习者㊂I C T 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重新整合知识体系,满足不同文化学习者的需要,为教师提供了互动交流和分享经验的平台㊂2.层级递进的教育实习制度芬兰的教师教育一直秉承学术性知识与实用性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传统,目的是实现每位教师的均衡发展,确保为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广泛的专业支持,这也是全纳学校能够顺利开展教育的关键③㊂教师教育的重点在于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㊂研究方法的学习贯穿始终,融于每一阶段的培养计划中㊂五年的教学实习也体现出由低到高层级递进的训练过程㊂教学实习能够帮助学生教师将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运用于真实的课堂情境中,以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构建专业性的思维体系,作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和教学决策㊂教育实习主要包括理论㊁研究方法与实习同步且紧密结合的螺旋性课程(s p i r a l c o u r s e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㊂具体的研究性教育实习分为三个阶段㊂(1)基本实习阶段㊂主要是小组研讨和小规模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性思维㊂导师负责提供有关历史㊁社会等方面的前沿教育理论,并介绍量化㊁质性的研究方法㊂学生通过讲课㊁小组讨论和阅读相关文献等方式,初步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理论和概念进行分析㊂这一阶段形成个人的整体性知识结构和对教学研究过程的基本理解㊂与此同时,学生要观摩资深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通过所学的教学概念和研究性的教学评估产生基本的教学实践经验,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影响因素㊂(2)中阶实习阶段㊂这一阶段主要以研讨小组的形式制定学生个人或小组的研究计划,从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个人知识㊂学生在研讨会上准备的研究方案应接受其他成员的评估讨论,并修正研究计划㊂与此同时,学生要参加大学的教师培训,进行为期两周的教学实习㊂在实习的过程中形成学位论文的研究目的㊁设置学习目标㊁记录实践经验并分析教学结果,录入个人成长档案袋,包括对学生心理评估㊁课堂观察记录和实习总结㊂(3)高阶实习阶段㊂班级教师选择教育领域的相关课题作为其研究方向,学科教师选择其所教学科领域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㊂这一阶段,学生教师在当地的学校进行教育实习,熟悉学校的教学工作并逐渐适应学校生活,参加学校活动,同时与指导教师共同协作提升教学能力,从最初的学科教学方法学习向整体教学方法应用推进㊂近年来,学生教师在进入职场前会参加由学校教师和学生教师共同组成的同伴小组P GM (P e e rG r o u p M e n t o r i n g )㊂P GM 是以社会建构论㊁知识经验分享为基础的平等对话模式,一般在教师教育的最后一年进行㊂自2010年起,P GM 模型得到芬兰教育部几个重大项目的资助,并在全国教师教育领域广泛推广应用,旨在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至2019年已有150个区的900名中小学教师接受过同伴小组的指导训练,以社会建461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①②③H i l d eW åg s åsA f d a l P o l i c y M a k i n g P r o c e s s e sw i t hR e s p e c t t o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i nF i n l a n da n dN o r w a y H i gh e rE d u c a t i o n 65 n o 2 F e b r u a r y 2013 169 H a r r i e t Z i l l i a c u s G u n i l l aH o l m F r i t j o f S a h l s t r öm T a k i n g S t e p sT o w a r d s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i s i n g M u l t i c u l t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 T h eN a t i o n a l C u r r i c u l u mo fF i n l a n d M u l t i c u l t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R e v i e w 9 n o 4 2017 233 H a n n e l eN i e m i T o w a r d s aL e a r n i n g S o c i e t y i nF i n l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d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sT e c h n o l o g y i n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P e d a g o g y an dE d u c a t i o n 12 n o 1 2003 88 P e t r aE n g e l b r e c h t e t a l M a k i n g M e a n i n g o f I n c l u s i v eE d u c a t i o n C l a s s r o o m P r a c t i c e s i nF i n n i s ha n dS o u t h A f r i c a nC l a s s r o o m s C o m -p a r e AJ o u r n a l o f Co m p a r a t i v e 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 47 n o 5 2017 697。
教育改革案例 一等奖
![教育改革案例 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32e1319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6.png)
教育改革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持续话题,各国都在积极探索以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以下是一些获得一等奖的教育改革案例,它们展示了全球各地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创新做法。
1.芬兰:强调寓教于乐芬兰被认为是全球最成功的教育制度之一。
他们的教育系统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芬兰,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像是一种游戏,而不是一种强制性的任务。
学生被鼓励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加坡:引进专业教师新加坡展示了如何通过提升教师素质来改善教育质量。
新加坡的教育改革重点是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
他们通过设立高标准的教师培训项目,融合理论和实践,吸引并培养有激情和才华的教师。
新加坡的教师赴任和培训机会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3.爱尔兰:加强学科联动爱尔兰通过加强学科联动来改革教育体系,促进了跨学科学习。
他们引入了一种整合的学科教学方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关联,鼓励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和合作。
这种综合型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韩国:推行全球化教育韩国的教育改革案例突出了推行全球化教育的重要性。
韩国重视培养具有跨文化理解和国际竞争力的学生。
他们引入了外语教育和国际交流项目,促进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发展。
5.加拿大: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加拿大教育系统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们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掘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资源。
这种个性化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以上教育改革案例提供了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
这些案例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和全球化。
通过借鉴这些成功案例和做法,其他国家可以获得启发,为自己的教育体系带来改进和创新。
在教育改革中,需要不断尝试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挑战。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a15024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7d.png)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芬兰是全球最早进行课程改革的国家之一。
20世纪70年代,芬兰开始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教育,课程改革由此开始。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教育政策、教学管理、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芬兰的这一做法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背景与问题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在此背景下,许多国家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教育改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际上先后出现了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改革来提升教育质量或缩小教育差距的行动计划。
芬兰作为全球第一个开始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家,通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改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芬兰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基地之一。
本文将介绍芬兰基础教育课程创新取得成绩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芬兰在基础教育课程方面具有前瞻性;二、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三、加强对教师培训制度的改革。
在这一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些问题:第一、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有哪些成功因素;第二、如何保持可持续性和前瞻性;第三、如何看待我国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四、如何看待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学质量下降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推行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体化制度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加强国家对课程的宏观调控。
第三、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升各级教师和校长的专业能力。
第四、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第五、开发教育信息化平台系统与资源建设项目。
三、改革的主要特点芬兰课程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对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高。
在这一过程中,芬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教育系统改革的国际案例
![教育系统改革的国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b5f950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9.png)
教育系统改革的国际案例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育系统的改革则是推动教育不断进步、适应时代需求的关键。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和实施教育系统的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
以下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案例。
一、芬兰的教育改革芬兰的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国际赞誉,其成功的教育改革经验值得借鉴。
芬兰的教育改革注重平等和个性化。
在芬兰,教育资源的分配非常均衡,无论学生身处城市还是乡村,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学校之间的差距很小,教师的资质和教学水平也相对一致。
在教学方法上,芬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课堂上,教师更多地是引导者和协助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芬兰的教育体系还注重跨学科学习,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此外,芬兰对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也极为严格。
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够进入教师行业,并且教师在入职后还会持续接受专业培训,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新加坡的教育改革新加坡的教育改革在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加坡高度重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在课程设置上,新加坡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在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机会,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加坡还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中。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
同时,新加坡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和竞赛。
三、美国的教育改革美国的教育改革呈现出多元化和灵活性的特点。
美国各州在教育政策和课程设置上有一定的自主权,这使得各地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改革。
在教育理念上,美国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质。
优秀教育管理案例(2篇)
![优秀教育管理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e8990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f.png)
第1篇1. 芬兰教育改革- 背景:20世纪90年代,芬兰开始实施一系列教育改革。
- 措施:减少课程内容,强调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教师选拔严格,享有高度自主权;教育公平,资源分配均衡。
- 成果:芬兰学生的PISA成绩长期位居世界前列,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
2. 新加坡教育体系- 背景:新加坡是一个小国,但教育是其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措施:实施严格的选拔和分流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重视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 成果:新加坡的教育体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效和最公平之一,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3. 韩国教育改革- 背景:韩国在20世纪末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教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
- 措施:改革课程内容,增加实践和体验学习;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育质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
- 成果:韩国的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4. 美国创新学校项目- 背景:美国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创新学校项目旨在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 措施:鼓励学校采用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创新方法;提供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给学校。
- 成果:创新学校项目在美国各地取得了成功,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5. 中国教育信息化- 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开始推动教育信息化,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
- 措施:建设数字化校园,推广网络教学和在线学习;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
- 成果:教育信息化在中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国家在教育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第2篇案例一:上海张江高科实验小学背景: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是一所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高标准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优秀的师资队伍。
管理亮点:- 个性化教学:学校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芬兰教育体系的改革信息
改革方案从推出便遭到了一些批评家的指责,他们担心这会令出色的芬兰教育体系失去以往的优势,并从国际PISA教育体系排行榜
的榜首宝座上跌落下来。
事实真的如此吗?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组负责人AnneliRautiainen和目前正担任哈佛教育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的芬
兰教育专家PasiSahlberg对这些批评之声一一做出了回应。
什么是PISAPISA,全称Program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
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他们能否掌握
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观点1:学生从此不在课堂里学习,教师将与学生到传统学校环
境以外的地方进行“实验式地”教与学,教学变成“基于现象的”。
专家回应:“基于现象的”方法是学习途径之一,多种教学法并用才是重点。
教师应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观点2:从此不再需要教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开放式的“菜市场”,学生们在这里“采购”他们觉得适合自己的科目和课程。
专家回应:未来不再需要封闭式的教室,教学实践也将改变,学生们不必在座位上听讲,而是可以选择在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当
然这取决于学校将如何付诸实施。
观点3:学生一旦做出“错”的选择,将影响终身——例如有人“重数理”而“轻语言”,有人则相反。
专家回应:芬兰从来没有重要科目和次要科目之分,所有科目同等重要。
教学的目的是给予学生们更宽泛的基础教育,而不是独专
一门。
观点4:学生将自行决定他们希望取得的成绩,然后学校分配给
他们相应的学习任务来帮助他们达到目标。
这其中的风险是原本能
达到更高成绩水平的学生为了能够轻松学习而降低了目标。
专家回应:学习目标和能力水平标准是在课程纲要中定义的,而以前学生们并不清楚自己的分数是如何评出的。
现在教师将与学生
共同讨论他们自己希望设定的目标,当学生们积极参与到相关讨论
中去后,学习的动机会大大增强而非减弱。
观点5:学生不再按传统方式分班,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
成团体。
专家回应:教师会从始至终对学生们负责,组成学习小组是为了确保课程纲要中设定的目标可以达成,学校将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内
容和学习方法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组。
观点6:过去一直得满分的学生将不再显现出优势,因为现在不
再需要死记硬背式的学习了。
专家回应:有时背诵是必要的,例如乘法表。
但是新课程纲要强调的不是鹦鹉学舌,而是对未来所需技能的培养,如学习方法的学习、批判性思维、人际互动技能以及运用技术等能力。
观点7:所有以往经过实践证明的有效教学方法统统被摒弃了。
专家回应:芬兰与其他国家相比,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地方政府、学校和教师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自行决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但
这可不是让学生们“瞎胡闹”,一切都是基于对未来所需技能的培养。
观点8:从此不再布置作业了。
专家回应:芬兰学校的校内教学时间的确相对较短,但放学之后做一点功课复习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观点9:从此不再有考试测验。
专家回应:教育评估将变为持续进行的、引导式的、支持性的,评分不再仅仅依据考试分数,学生也可通过实践项目或口头陈述来
证明自己的能力。
观点10:教师要有超强的适应能力,因为从今秋开始就要使用
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还要教全新的科目,例如编程。
专家回应:新课程纲要并不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一刀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大的挑战在于教师角色的改变。
教师不
再是知识的给予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聆听者。
学校要成为一种
共同体,人人相互学习——其中也包括成人向儿童学习。
技术性技
能和编程将和其他科目一同开设,学校会专门配备诸如数码教员之
类的人员,而不是逼迫每一位老师都要成为全才。
观点11:学生对自己的成绩负责,即使他们有问题或困难也没
人会发现。
专家回应:教师队伍训练有素,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持。
尽管学生变得更加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将全面负责自己的学习,恰恰相反,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重要性将比以往更高。
观点12:新课程实施后,芬兰在PISA排行榜上首屈一指的排名
将成为历史。
专家回应:在芬兰教育者们的考量中,PISA排行榜不应成为阻
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更不应以排行榜为决策基础,教学的最
终目地应该是教给孩子们未来所需的能力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