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诗鉴赏 明朝钟惺《唐诗 归》云:“看古人轻快诗,当另察其精神静深处。如微之‘秋依静处多’, 乐天‘清冷由木性’、‘恬淡随人心’、‘曲罢秋夜深’等句,元白本色几无寻 处矣。然此乃元白诗所由出,与其所以可传之本也。”——题记 白居易 是何许人也?白居易既是唐朝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 又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 有关白居易的具体生平事迹, 在 《旧唐书》 和 《新唐书》 中有详细记载。 后晋刘昫《旧唐书·元稹庞严附白居易弟行简敏中附》云:“白居易,字乐 天, 太原人。 ”北宋欧阳修与宋祁 《新唐书·武李贾白》 云: “白居易, 字乐天, 其先盖太原人。 ”我们由此可知白居易是今山西太原人, 然而到其曾祖父时迁居 陕西下邽,事实上是河南新郑生长人氏。 唐朝白居易生前官拜翰林学士和左赞善大夫, 并且素有“诗王”与“诗魔” 之称。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因而合称为“元白”;又因与诗 豪刘禹锡齐名,故而并称为“刘白”。因为“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所 以“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稹卒又与刘禹锡齐名,号‘刘白’”。 唐代白居易在诗歌 创作上,不但题材广泛而形式多样,而且语言平易通俗便于传播。白居易代 表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和《琵琶行 》等诗歌,并且著有诗文集《白氏长庆集》传世。 清朝彭定求在其 《御定全唐诗》 中作者“小传”里所云: “白居易, 字乐天, 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 校理。 寻召为翰林学士、 左拾遗、 拜赞善大夫。 以言事贬江州司马, 徙忠州刺史。 穆宗初,征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复乞外,历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秘书监 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 刺史不拜, 改太子少傅。 会昌初, 以刑部尚书致仕。 卒赠尚书右仆射, 谥曰‘文’。 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 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
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这段文字是白居易基本情况的大概传略,从而为我们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事迹提供了依据。 清朝黄周星《唐诗快》云:“只恐‘此中’亦不能久驻,奈何?”唐朝诗魔 白居易,曾有一回游江西庐山大林寺,创作了一首纪游诗《大林寺桃花》,其整 首七言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 入此中来。”白居易在初夏四月期间,来到江西庐山大林寺游玩,有感而发创作 了这首名诗。大林寺位于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乃是中国佛教 著名胜地之一。 当四月时节的庐山山下,芳草已经殆尽时,然而却在大林寺中,遇见了一片 正盛开的桃花。白居易由此触景生情,因为惜春而怨恨春去无情,所以原来是对 大地春天的错怪了。实际上大地春景并没有归去,不过是转到大林寺里来了。整 首诗将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 天真可爱而活灵活现, 写出了白居易触目所见的一 种亲身感受。 突出地展示了白居易发现的惊讶和意外的惊喜, 立意新颖而构思灵 巧,意境深邃而富于情趣,堪称为在唐代七言绝句中,不可多得的一首佳作。 这首七言绝句《大林寺桃花》,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四月,白居易此时 任江州司马,时年为四十六岁。关于这首绝句的写作情况,白居易在其《游大林 寺序》里所云:“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 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 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 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 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 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 绝句云。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 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 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唐朝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 曾官拜秘书省校书郎, 官职一直升为左拾 遗,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了。哪知在几年京官生涯里,由于直谏不讳而冒 犯了权贵,遭受到朝廷异己的排斥打击,于是被贬谪为一个虚职江州司马。这时 白居易也创作了一首诗歌《琵琶行》,曾面对琵琶女发出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 人”的沧桑感慨。这一种沧桑的感慨,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在《大林寺桃花》的意 境中,使这首纪游诗染上了一种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云:“此诗亦以见诗人,所感有与常人不同者。苏 轼《望江南》词有‘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之句,辛 弃疾《鹧鸪天》词亦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之句,皆与白氏此 诗用意相同,可以互参。”在这首七言绝句《大林寺桃花》中,白居易不但用桃 花来代替抽象的春景, 将春景写得具体可感而形象美丽, 而且还将春景进行拟人
化描写,将春景写得好像真是有脚一样,从而达到了一种至高的艺术境界。 白居易把自然界的春景,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而活灵活现,假如白居 易没有对春景的无限留恋和热爱, 没有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 是无论如何都写不 出来这种美景来了。白居易这首诗歌《大林寺桃花》的好处,不但正在于立意新 颖巧妙,构思灵巧而语意雅趣,而且启人神思又惹人喜爱,从而表达了白居易一 种心旷神怡的思想情怀。 清朝宋长白《柳亭诗话·春归春在》云:“白香山与元集虚十七人,游庐山 大林寺。时已孟夏,见桃花盛开。乃作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 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梅花尼子行脚归,有诗曰:‘着意寻 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花枝头已十分。’二绝可谓得 禅机三昧矣。”这一首七言诗歌《大林寺桃花》只有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好像 无任何深奥奇特的地方,只不过是将“山高地深,时节绝晚”和 “与平地聚落 不同”的景物时节,做了一番随便的描写与记述。 这首平淡自然的绝句《大林寺桃花》,却写得意境深邃而富于情趣。第一二 句“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乃是写白居易登庐山时已经到了四月, 正值大地已经春光归去,芳华已经落尽的时节了。然而不期在庐山大林寺里,可 看到了意想不到的春色, 却是一片盛开的美丽桃花。 我们由第三句“长恨春归无 觅处”可知,白居易在登临庐山以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有些恼怒 而失望了。因而当这一片未料到的美丽春景,直入白居易的眼界时,可有一种令 人感到无比的惊异欣喜。 白居易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和恋春, 以至怨恨春去的无 情,从而将大自然的美丽春景,描写得莺歌燕舞了。 白居易这首诗歌《大林寺桃花》,唐宋时期先后遭到许多诗家的质疑批评, 既然是“人间四月芳菲尽”了, 何来“山寺桃花始盛开”呢?好像不太符合自然 界的具体规律, 后来经过宋朝学者沈括的实地考证, 具体证明了白居易诗中所描 写的景象准确无误。 宋朝沈括在其《梦溪笔谈·药议》里所云:“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 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辩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 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 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 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 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 者取花初敷时, 用实者成实时采, 皆不可限以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 天时有愆伏。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 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始筀竹笋,有二月生 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 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 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 气之不同。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牙;一丘之禾,是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