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给总需求理论概论
总供给和总需求
![总供给和总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5685ae4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f.png)
总需求的决定因素
居民消费
企业投资
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和预期等因素 影响其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 分。
企业对未来的经济前景预期、生产扩张计 划以及设备更新等因素影响其投资需求, 也是总需求的重要来源。
政府购买
出口
政府支出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如基础设 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等,也是总需求的 一部分。
就业
总需求的变化会影响就业水平。当总需求增加时,企业可能会扩大生产,从而 增加雇佣;反之,总需求减少时,企业可能会减少生产,导致裁员。
通货膨胀和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
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物价水平可能会上升,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可能会 导致购买力下降和生活成本增加。
价格水平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会影响一般价格水平和特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如果总供 给不足,特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可能会上涨;如果总供给过剩,价格可能会下降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例如,增加 政府支出和减税可以刺激总需求;减少政府支出和增税可以 抑制总需求。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例如, 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提高利率可以 践应用
2
当总需求不足时,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增加政府 支出、降低税率等方式来刺激需求。
3
当总供给过剩时,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提高利率、 减少货币供应等方式来抑制供给。
经济发展战略
01
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运用总供给 和总需求理论,制定符合国家 发展阶段和特点的经济发展战 略。
02
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需要 考虑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避免出现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 的情况。
第四章 总需求-总供给理论
![第四章 总需求-总供给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98c441a6c175f0e7cd13708.png)
π=
Pt-Pt-1 Pt-1
×100%
Pt=Pt-1+
t期的物价水平等于按通货膨胀教正的上期物价水平 π ×Pt-1
(二)通货膨胀的种类
1、按价格上升的速度区分: 温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以内。 奔腾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100%。 超级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0%以上。 2、按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区分: 平衡的通货膨胀:每种商品价格基本按相同比例上升。 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各种商品价格上升比例并不相同。 3、按人们的预料程度区分:
奥肯定律公式
奥肯定律可能用下面的公式为表示 (y-yf)/yf = -α (u-u* ) 其中y为实际产出,yf为潜在产出,u为实际 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α 大于零的参 数。 简写为:y = f(u) f’ (u )>0
西方学者认为,奥肯定律揭示了产品市场和劳动 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联系。它描述了实际GDP的短 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根据奥肯定律,可 以通过失业率的变动推测或估计GDP的变动,也可 以通过GDP的变动预测失业率的变动。例如,如果 实际失业率为6% ,高于4%的自然失业率2个百分 点,则实际GDP就将比潜在GDP低4%左右。在宏观 经济学中,GDP偏离其潜在值的百分比被称为GDP 缺口。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 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如 果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 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和上涨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期。
预期到的(或惯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和上涨的速度在人们的 预期之中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与总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c05e057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2.png)
结构性改革
部分国家推行结构性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生产 效率,以增强经济内生增 长动力。
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测
经济复苏乏力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贸易战影响持续
贸易战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持续存在,对贸易、投资和产业链造成 冲击。
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
随着技术创新加速,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将为经济增长 注入新动力。
产出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价格水平
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平均 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与产出的关系
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价格水平会上升;反之, 当总供给超过总需求时,价格水平会下降。
价格水平对产出的影响
价格水平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决策,进 而影响产出水平。
政策干预与市场调整
政策干预
预期收益
生产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收益会影响其供给 决策,预期收益越高,供给意愿越强。
总供给曲线
定义
总供给曲线表示在某一价格水平 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 品和服务的数量。
移动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受多种因素影 响,包括生产要素投入、技术进 步、政策调整等。
斜率
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反映了价格变 动对供给量的影响程度,斜率越 大,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越 大。
短期分析:凯恩斯主义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总需求曲线向右 下方倾斜。
当总需求增加时,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和产出增加;当总需求减少时,会 导致物价水平下降和产出减少。
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经济的稳 定增长。
长期分析:古典主义观点
古典主义认为,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垂直线,表示生产能力已经充分利用,物价水 平不会因为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
第十四讲: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概论
![第十四讲: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65e11816d1f34693daef3ece.png)
2020/11/18
10
3、总需求函数
IS曲线的方程为:S(y)=I(r); LM曲线的方程为:M/P=L1(Y)+L2(r)。 在上面两个方程中,把y和r当作未知数,P
当作参数来联立求解,所求得y的解析式一 般包含P这一变量。 该解析式表示在不同价格(P)与不同需求 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总需求函数。
这首诗因为宣扬“浪费有功”,当时被英国塞克斯郡 大陪审团判定为败类作品。但在200多年以后,这部 作品却启发凯恩斯建立了以总需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 理论。
2020凯恩斯的启示
在凯恩斯之前,经济学家相信“供给决定需求”。 但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的供给过剩、失业严重 使凯恩斯从供给转向需求,建立了以总需求为中心 的宏观经济理论。
Y=(3640 P+960)/ P =3640+960/ P,即为总需 求函数。
2020/11/18
12
4、总需求曲线
把总需求函数画成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表明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
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 是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出处于均衡时 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产量)水平的组合。
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 需求和净出口需求。
2020/11/18
9
2、总需求的构成
总需求用AD表示,即AD=C+I+G+NX:
C:消费需求,是指国内居民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I:投资需求,是企业购买资本品的需求 G:政府购买需求,指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NX:净出口,指外国购买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净需求
2020/11/18
17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2)
r
P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d55fc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3.png)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概念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AD)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部门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由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构成,用公式表示为:AD = C + I + G + NX 。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AS)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和技术水平等因素。
二、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意味着物价水平下降会导致总需求增加,物价水平上升会导致总需求减少。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财富效应:当物价水平下降时,货币的实际价值增加,消费者感到更富有,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导致总需求增加。
2、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会导致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增加。
3、汇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会使本国利率下降,汇率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总需求增加。
三、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可以分为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原因在于粘性工资、粘性价格和错觉。
在短期内,工人的工资和企业的产品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企业的利润增加,会增加产出,导致总供给增加。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表示在长期中,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是固定的,不受物价水平的影响。
长期总供给取决于劳动、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
四、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相交的点,此时的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称为均衡物价水平和均衡产出水平。
当总需求增加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和产出增加;当总需求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会导致物价水平下降和产出减少。
宏观经济学]第10讲总需求与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第10讲总需求与总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1b110f4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8.png)
04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IS-LM模型简介
• IS-LM模型定义: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 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X-M 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 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 另 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 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 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描述 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IS—LM.
宏观经济学第10讲总需求与总供 给
目 录
• 总需求概述 • 总供给概述 •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失衡及调整 • 案例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实践应用
01 总需求概述
总需求的定义与构成
总需求定义
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 价格水平上,全社会对商品和劳 务的需求总量。
预期因素
预期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比 较复杂,包括对未来价格、 收入和利率等因素的预期。
总需求的变动规律
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的关 系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 上升,总需求量减少;价格水 平下降,总需求量增加。
收入水平与总需求量的关 系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收入水平 提高,总需求量增加;收入水 平下降,总需求量减少。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 影响总需求,如降低存款准备 金率、降息等。
产业政策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技术 创新等来影响总供给,如扶持 新兴产业、推动技术改造等。
收入政策
货币和财政理论之总供给和总需求
![货币和财政理论之总供给和总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8be824a10029bd64783e2c38.png)
货币和财政理论之总供给和总需求经济学类别:货币和财政理论研究领域:财政理论与公共财政;货币理论总供给和需求这两个概念通常用于解释一个国家的产量、就业堂及价格水平的波动。
它们是预测的基础,也是政府为提高宏观经济运行绩效制定相应政策的基础。
主要术语资本品:人力生产出的产品且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生产活动中,比如厂房、机械设备和企业存货。
信贷配给:在这种情况下,借贷者限制货给单个货款者的货款数目,这一数目一般要少于货款者在现行利率水平下所愿意贷的数额。
可支配收入: 可用于消费或储蓄的收入,不包括税收但包括转移支付。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转手的速度,通常以每一美元一年当中花费次数的平均数来表示。
综述在经济学中,供给指的是卖方的行为。
最为重要的卖者是那些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人。
在利润的驱使下,这些生产者决定他们生产多少商品和服务以及在生产这些商品和服务时需要雇佣多少工人。
利润是收人和成本的差额。
为了让生产者有生产某种商品的动机,那么预期的销售价格一定要高于成本。
当预期的销售价格很高时,生产和供给的数量就多;当生产和销售该产品的成本较高时,生产和供给的数量就少。
总供给指的是一个经济体中所有商品和服务供给者的行为。
他们的生产决策决定了整个国家商品、服务的总产出,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衡量。
其他条件不变,成本的上升倾向于降低生产者生产的积极性。
相应地,成本决定于两个因素:一个是需付给诸如劳动、土地、资本品这类生产要素的补偿率。
例如,世界石油价格的上升,或联邦最低工资的上升,都会引起成本的上升并且减少商品和服务的供给数量。
另一个因索则是生产效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和其他投人品的数量。
技术或组织方式的改进使得以更少的投人品生产成为可能,这样一来,潜在的供给数量增加了。
供给反映了生产的数量和卖者期望得到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在短期内,当预期的销售价格很高时总供给最倾向于偏大。
它假设这个时期是如此之短,以至于工资水平、生产方法、资本品数量都是不变的。
《总需求与总供给》PPT课件
![《总需求与总供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8cd4e558f5f61fb736668d.png)
Ns
W P 0
0
N0
N1
N
劳动市场的均衡
1.
2.
在有伸缩性的工 资和价格下,实 际工资立即调整 到劳动供求相等 的水平。 此时,产量始终 等于潜在产量。
W W Nd ( ) Ns ( ) P P
第三节
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
• 由于涉及不变生产要素、人口、技术水平变化等因素,宏观 经济学的长期所意味着的时间要长于微观经济学的长期。有 的西方学者称之为超长期。 • 宏观经济学的短期主要涉及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 的调整所需要的时间长短。有的西方学者称之为“中期”或” 中间时期”。
在此假设前提下,市场自发均衡时只可能存在自愿失业或自然失业, 即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所以,经济中的产量始终等于潜在产量。
长期总供给曲线
P 从长期看,价格和工资 都是有伸缩性的,经济中 的产量始终等于潜在产量。 或者说,在长期,资源 已经充分利用。无论价格 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都 不会增加。
LAS
0
yf
r LM(P0 ) r1 r0 E1 E0
IS1 IS0
0
y0
y1
y
P
P0
E0
E1
AD0 0 y0 y1
AD1 y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会中各企业所愿意生产的商品与劳务 的价值的总和。 • 总供给函数[Aggregate supply Curve] ——表示实际国民收入总供给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Nu
Nf
N
借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 究中心卢锋:《中级宏观 经济学》讲义第二讲《总 供给、总需求与产出决定 概论》图2-13。
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与总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1e3ebfd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9.png)
N1
N2
Nd=Nd(W/P)
O
(W/P)o
(W/P)1
W/P
2、劳动的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
劳动的供给函数:Nd=Nd(W/P) 式中:Ns表示劳动的需求量;W/P表示实际工资。Ns和W/P呈正方向变动。如上图 所示
W/P
(W/P)1
Ns=Ns(W/P)
N
N1
N0
O
(W/P)0
W/P
(W/P)2
Ns=Ns(W/P)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含义(1)
有效需求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研究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之间的均衡关系。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相等时的总需求。总供给价格是指令社会资本家预期因雇佣一定数目的工人所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得到的卖价。总需求价格是指社会购买这些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不仅不能按预期的卖价出售商品,而且会有大量商品卖不掉。这时,资本家将减少产量,解雇工人。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因有利可图,将会增雇工人。只有在当总需求价格等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既不增雇工人,也不解雇工人,社会的总产量、总就业水平就在这个时候确定下来。
从上图可知:价格水平与总需求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三、价格水平变化与总支出的关系
三、价格水平变化与总支出的关系 1、利率效应(又称为凯恩斯效应)物价上升使货币交易需求上升,导致利率上升,抑制投资需求和居民信贷消费需求。又称凯恩斯效应。 可见,价格水平与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2、实际余额效应(凯恩斯称为财富效应) 价格上升时,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用货币衡量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减少,人们将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减少,这种效应叫实际余额效应。因为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Pigou: 1877-1959)强调了这一效应,因而,实际余额效应又称为庇古效应。
总供给与总需求理论
![总供给与总需求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477b5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0.png)
目录
• 总供给理论 • 总需求理论 •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 • 政策应用与建议 • 案例分析
01
总供给理论
总供给的定义
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 利用现有的生产要素所能够生产的全 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出,它反映 了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能力。
全球需求。
当前案例:中国的经济政策与实践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中国应对经济下行的措施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企 业融资成本。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近年来,中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出 现变化。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平衡供需关系。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表示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能够提供的 总产出。
总供给曲线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正常、向上倾斜和垂直型。在正常型总供给曲线中,当价格水平上升 时,总供给会增加;在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中,价格水平上升时,总供给增加的幅度会逐渐减小; 在垂直型总供给曲线中,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总供给都不会发生变化。
当物价水平上升时,总需求减少;当 物价水平下降时,总需求增加。
总需求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 念,它描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 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居民、企 业、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 总需求的决定因素包括消费、投资、 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些因素的变化 会影响总需求的变化。总需求曲线反 映了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是宏观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01
02
03
生产要素的供给
《总供给和总需求》课件
![《总供给和总需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08eca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2.png)
# 总供给和总需求PPT课件大纲 ## 简介 - 什么是总供给和总需求 -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重要性
总供给
总供给的定义
总供给是指在一个特定时间 内,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提 供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的构成
总供给主要由个人消费支出、 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组 成。
影响总供给的因素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1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经济处于平衡状态。
2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对经济的影响
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会导致经济过剩;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会导致经济 短缺。
3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调节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以维持经济的平衡。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实例分析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与影响
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和失衡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调节政策。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调节政策和实例分析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 措施。 注:本PPT课件参考了多个权威文献,内容权威可靠。
影响总供给的因素包括技术 进步、劳动力数量和素质、 自然资源和产能等。
总需求
1 总需求的定义
总需求是指在一个特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所有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
2 总需求的构成
总需求主要由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组成。
3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和结构、收入水平、利率和信贷条件等。
我国过去几年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情况
我国经济增长保持了较高的增速,总供给和总需求 均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第7章总供给与总需求ppt课件
![第7章总供给与总需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44e74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2.png)
1.由于我国制造业比重过大,使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较高的进口 倾向,我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较低,货币贬值后,我国 货币购买力的更大一部分将转向这些进口商品(如高新技术 和设备),从而导致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下降。这实际上是货 币贬值后加在社会总需求上的一种赋税,这是贬值税效应。
2、从金融资产的角度,货币贬值使本国货币购买金融资产尤其是 外币资本的能力下降,把较多的本国购买力转移到相同数量 的外币资产上,从而也会导致总需求的萎缩,这是货币资产 效应。
P
LAS
P
SAS
A
LAS
SAS A
0
Y
Y
(a)向上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0
Y
Y
(b)水平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图7.5 短期总供给曲线
值得指出的是,与任意一条 长期总供给曲线相对应,都 P 存在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 也就是说,在任一时期,一 个社会都存在着两种产量: 现实产量和潜在产量,短期 总供给曲线代表现实产量, 而长期总供给曲线代表潜在 0 产量。
▪我们可以用总需求曲线AD来 表示总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 间的关系,如图7.1。
P
AD 0
Y
图7.1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人 们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不断下降,而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 人们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则不断上升,这一性质和我们在 微观经济学中讨论的需求规律相同。但在微观经济学中, 我们分析是单个市场的情况。例如,当羊肉的价格上涨时, 牛肉变得相对便宜,消费者就会用牛肉来替代羊肉,从而 减少对羊肉的需求量,因而对羊肉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 的。
汇率上升 : 间接标价 1人民币=0.12美元 → 1人民币=0.15美元 直接标价: 1美元=8.28人民币 1美元=7人民币
第五章总供给与总需求
![第五章总供给与总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f5dd036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4.png)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 总供给和总供给曲线
1.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提 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 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一般 而言,总供给主要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 技术决定的,在宏观经济学中,描述总产出与劳动、 资本和技术之间的一个合适的工具就是生产函数。 因此,总供给函数就是反映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 之间的关系。
从通常意义上,价格水平越高,商品和劳务越
贵,所需交易的现金就越多,支票的金额就越大。 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变化,价格上升时货币需求增加 时,利率就会上升,利率上升,使投资水平下降, 因而总支出水平和收入下降。
总之,物价水平下降降低了利率,鼓励更多地 用于投资品的支出,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需求量。 相反,物价水平上升提高了利率,减少了投资支出 和物品与劳务需求量。利率效应同样也会导致总需 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物价水平
P1
P2
总需求
0
Y1
Y2
产量
图5-1:总需求曲线
为了理解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我
们必须考察物价水平是如何影响用于消费、投资和 净出口的物品和劳务需求量。主要表现在财富效应、 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三方面:
(1)物价水平与消费:财富效应 (Wealth effect)
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 费者变得相对富有,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者 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需求量更大。相反,物 价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它以货币固定 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变得相对贫穷, 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的减少,消费者支出以 及物品和劳务的需求量也会减少。
5、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移动
06总需求-总供给理论
![06总需求-总供给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b701273f5335a8102d22071.png)
第一节 总需求与AD曲线
二、总需求函数与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函数:是指在保持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 条件下,价格水平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 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总需求曲线与微观意义 的需求曲线基本相同。 总需求与一般物价水平 反方向变动。 总需求函数的机制: 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利 率上升,国民收入水平 下降
y f f (N , K )
N 为各个短期中的充分就业量, K 为各个短期的资本存量
宏观生产函数表明,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总供给将 主要由经济的总就业水平决定。
劳动市场
设名义工资是W,实际工资是W/P
劳动需求: 与实际工资反方向变动 • 劳动供给
劳动市场的均衡
在有伸缩性的工资和价 格下,实际工资立即调 整到劳动供求相等的水 平。 此时,产量始终等于潜 在产量。
y f f (Nf ,K )
为潜在就业量,为潜在产量
潜在产量不受价格水平等经济变量的影响,当一个经济社 会的生产达到了其潜在产量时,意味着该经济社会充分利 用了现有的经济资源。
第二节 总供给与AS曲线
1. 长期宏观生产函数与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不同之处
长期生产函数所包含的三个自变量都可能会发生改变 (1) 由于时间充足,技术水平会有很大的进步; (2) 人口增长能够影响充分就业的劳动者的数量; (3) 资本存量也会随着积累的增加而发生很大的变化 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第二节 总供给与AS曲线
宏观经济学中价格水平影响总产出的基本过程:
首先,价格水平的变化影响实际工资,假定名义工资 不变,则实际工资与一般价格水平成反比; 其次,实际工资的变化又影响劳动市场的供求,一般 来说,劳动供给与实际工资的变化方向相同,劳动需 求与实际工资变化方向相反。劳动供求决定了实际的 就业量。
高级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高级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59dce1da50e2524de5187ec7.png)
F 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u 包括收入预期、价格预期。 如工资上涨,可增加预期需求。未来 收入没有保障,就会减少预期需求。如 预期价格上涨,就去抢购某商品,引起 需求增加。如预期价格下跌,则会持币 观望。
G 不同地域、时间、风俗习 惯……等因素也会有影响。
3、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当商品本身价格变 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 的变动。表现为点在线上的移动。
1、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定理
需求表之间的关系, 在坐标系中描绘出来,即可形成下列曲线D。 见图4-1。图中OP为价格,OQ为需求量。
显然,需求规律是同人们的经验相吻合的。 但并非所有商品都适用这一规律。
第一,某些低价的生活必需品。在一般情 况下,价格下跌,需求减少;价格上升, 需求增加。前者比如近期的商品,如彩电 等家用电器。后者如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 荒时,土豆价格急剧上涨,但需求量反而 增加。英国人吉芬发现这一现象,这类商 品叫吉芬商品(giffon goods)。
需求量的变动
当商品本身价格 变动,引起需求量 的变动,称为需求 量的变动。表现为 点在线上的移动。 如 图 4-1 价 格 从 P1 降至P2 ,需求量从 a点移至b点。
需求的变动
当商品本身价格 不变,而是由价格以 外的因素变化(如收 入增加、喜好或预期) 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 化,称之为需求的变 动。表现为整条需求 曲线的移动。图4-3
3、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的变动, 是点在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非价格因素(技术水平提高)引 起供给的变动,是整条曲线移动。
三、均衡价格的决定
需求说明某一商品在每一价格下的需 求量,而供给说明某一商品在每一价格下 的供给量。供和求的数量并不相等。随着 供、求的变化,会导致价格变动。价格的 变动又会导致供求的变动。变动过程中, 总会又一种供求双方都能认同的价格。在 这一价格上实现了供求的平衡。
总供给和总需求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总供给和总需求高鸿业宏观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6b3b5a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f.png)
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是实现长期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关键。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如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的主要原因包括经 济周期波动、政策失误、外部冲击等。 例如,经济过热可能导致总需求过度, 而经济衰退则可能导致总需求不足。
素的影响。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移动方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方向取决于总供给变化的方向,总供给增加时,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总供给减少时,总供给 曲线向左移动。
移动原因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包括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积累、经济体制改革等长期因素,以及短期内的生产冲击、气候 变化等短期因素。
Part
03
总需求理论
总需求的决定因素
通过增加总需求,创造更 多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 市场活跃度。
通货膨胀的预防和控制
通货膨胀
由于货币供应过多或总需求过旺,导致物价普遍 上涨的现象。
控制手段
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减少总需求, 降低物价上涨压力。
ABCD
预防措施
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保持适度经济增长和 就业水平。
稳定物价
保持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通货膨胀。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当价格水平下降时,货币的 购买力增强,消费者和企业会增加购买和投资,从而推动总 产出量增加。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货币供应量增加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会导致利 率下降,进而刺激消费和投资增 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预期未来收入增加
如果消费者和企业家预期未来收 入会增加,他们可能会增加当前 的消费和投资,从而使总需求曲 线向右移动。
总供给与总需求原理的理解
![总供给与总需求原理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f395aa4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1.png)
总供给与总需求原理的理解总供给与总需求原理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种基本理论,用于解释经济运行中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简单来说,总供给是指所有生产者和企业愿意在一定时间内提供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量,而总需求是指所有消费者和企业在同一时间内愿意购买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与总需求原理认为,经济体中的供给和需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的增加会导致总供给的增加,而需求的增加也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生产者预期、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
当生产者对市场的预期变好,他们会增加投资,提高生产能力,从而增加供给。
此外,生产成本的变化也会影响总供给。
例如,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供给会减少。
技术进步也可以提高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生产力,从而增加总供给。
总需求的决定因素包括消费者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净出口等。
消费者支出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总额,它受到收入、财富、利率等因素的影响。
当收入增加,消费者支出增加,总需求也会增加。
投资支出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购买资本货物和增加生产能力的总额,它受到信心和利率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支出是政府在一定时间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总额,它是由政府的预算决定的。
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它受到国际贸易、汇率等因素的影响。
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如果总供给超过总需求,则市场供过于求,商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下降,部分企业可能会减少生产,导致总供给减少。
相反,如果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则市场需求过于旺盛,商品价格上涨,企业利润增加,部分企业可能会增加生产,导致总供给增加。
总供给与总需求原理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宏观经济层面,也可以应用到微观经济层面。
在微观经济学中,供求关系也是解释价格和数量关系的基本原理。
供需平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通过供给与需求的调节,市场能够自我调整,实现价格和数量的均衡。
总供给总需求分析
![总供给总需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1e7d8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a.png)
消费者预期
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期会影响其当 前的消费决策。
消费者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进而 影响总需求。
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的高低影响消费者的借贷成本和 企业的投资成本,进而影响总需求。
政策对平衡的影响
财政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支出、减税或增税等手段来调节总需求, 从而影响供求平衡。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来调 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产业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来促进某些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总 供给的结构和数量。
05 总供给总需求分析的应用
02 总供给分析
短期总供给分析
短期总供给是指短期内一个国家 或地区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影响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生产要素的效率以及生产技术水
平等。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表示随着价格的上升,短期总供
给量增加。
长期总供给分析
01
长期总供给是指长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总供给总需求分析
contents
目录
• 总供给与总需求理论 • 总供给分析 • 总需求分析 •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分析 • 总供给总需求分析的应用
01 总供给与总需求理论
总供给的定义与影响因素
总供给的定义
总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 或地区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 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预期收益
通过分析总供给总需求的变化趋势, 可以预测物价、就业、经济增长等宏 观经济指标的未来走势,为决策提供 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劳动市场的均衡和古典的AS曲线:
P
W2 W0
P2 W1
P0 P1
W/P wf
NS(W/P) Nd(W/P)
wf
W/P
Nf
N
劳动市场的均衡
P AS
P2 P0 P1
yf
y
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3、 结论: 旨在影响总需求的财政政
策和 货币政策,只能使价格 水平变动, 并不能影响到均 衡国民收入水平。
这种工资刚性,使劳动力市场 经常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状态。
y
W/P W/P1 W/P2 W/P0
W/P3
P Ns
P3 P0
P2 Nd P1
N1 N2 Nf N
N
AS
y1 y2 yf y
2、 凯恩斯主义的完整的AS和极端AS P AS
P0 y
yf
五、主流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 的观点:
1、 基本观点: 主流经济学认为: 在短期中,工人工资等成本要素 是无弹性的,或者说是具有粘性的; 上升的价格直接导致产量的增长。 在长期中,无弹性或粘性的成 本要素最终会变为有弹性,经过长 期调整,劳动力市场出现充分就业, 供给回复到充分就业的产量。
导致均衡的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处 在高于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充分 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
如: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对美国经 济的影响
LAS
P SAS
P2
P0 P1
E
AD2
ADf AD1
y1
yf y2
y
2、 经济滞涨: 指经济在短期中由于总供给的减
少导致均衡的国民收入不断减少,同 时物价水平不断上升的现象。
产函数的加总。 即:y=f ( N , K0 )
隐含的假定: 总产出随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仍然起作用。
二、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 1、 基本观点: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 劳动的需求与供给都是实际工资 的函数; 在市场经济下,货币工资具有完 全的伸缩性(自动伸缩性)。
因此,当物价上涨的时候, 货币工资会随之同幅度上升, 即实际 工资不会随着物价的上 升而下降,均衡就业量会长期 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
2、 结论: a 、短期总供给曲线(SAS)
向右上方倾斜; b、长期总供给曲线(LAS)
垂直于横轴。
P LAS
SAS
P1 P0
yf
y 产量极限
总供给曲线
一、AD-AS模型研究的内容 二、总需求曲线 三、总供给曲线 四、AD-AS模型分析
三、凯恩斯的观点: 1、 基本观点:
凯恩斯认为: 劳动市场并没有实现充分就业 的均衡,存在大量的失业者; 劳动供给的价格弹性无限大。
2、 凯恩斯的AS曲线: P
P0
AS
y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
四、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1、 基本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 由于工资合同的限制和工人的 “货币幻觉”的存在,使货币工资 具 有下降的刚性。
2、总供给函数: (1) 含义: 指用以描述总产出和一般价格水 平之间关系的函数,一般用y表示。
即:y=y(P) (2)价格水平影响总产出的过程:
P变化引起劳动市场均衡的 变化,从而影响到实际就业量, 导致实际总产出的变化。
注意:
对不同的经济学派观点是不同的。
(3)宏观生产函数 指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个别生
因此: 有必要执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
引入劳动市场,放开对物价水平的假 定,在可变的物价水平下研究劳动市场 的均衡以及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 劳动市场同时均衡的经济模型。它可以 用来分析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 之间的关系、解释一些宏观经济现象的 成因。
一、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 1、定义: 指在一定的物价水平下,经济 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2、总需求的构成: 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政府需求、国外需求
原因: 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
LAS
P SAS
P1 P0
E
y1 yf
AD y
3、 长期均衡分析:
PP
LAS SAS1
P2
E1
SAS0
P1 P0
E0
A AD0 AD1
yf
y1
y
4、 结论: 主流经济学派(新凯恩斯主义)认为:
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在长期内可以处在充 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但短期内的萧条和 过度繁荣是不可避免的。
(2)具体的总需求函数 y=dM / { [dk+h(1-b)]P } + h(a+e) / [dk+h(1-b)]
2、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它是从IS-LM模型推导出来的。
(1)假定: d、h、k、e、a、b、M 既定不变,P 改变。
r
P
LM( P0 )
LM( P1)
r0 E0 r1
E1
IS
P0 E0 P1
3、影响AD的因素: 价格水平、收入水平、 政府税收、政府支出、 对未来的预期以及货币供给
4、总需求函数: 指用来描述总需求水平(通常
用均衡国民收入水平表示)与价格 水平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函数。
二、AD函数与AD曲线的推导 1、AD函数的推导: (1)可变物价水平下,产品市 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模型 i(r)=s(y) m=L1(y)+ L2(r) m=M/P
AD
y y0 y1
y y0 y1
(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 斜的原因:
①利率效应
②实际余额效应
③通货膨胀税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 求曲线的影响: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都 会引起AD曲线向右上平行移动。
r
LM
IS2 IS1
y p
P0
AD1 AD2
y1 y2
y
一、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 1、含义: 指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 它决定于一国生产中投入的经济 资源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即决定 于劳动、资本的投入量。
一、劳动市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同时均衡分析——AD-AS模型
P AS
P0
E
AD
y0
y
二、AD-AS模型的应用: 1、 经济萧条与高涨: (1) 经济萧条:
指经济在短期中由于总需求不足 导致均衡的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处 于很低的水平。 如: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2) 经济高涨: 指经济在短期中由于总需求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