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轨迹定义及根轨迹方程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根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根轨迹

第四章根轨迹法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4-2 常规根轨迹的绘制法则4-3 广义根轨迹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一、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系统中某个参数从零到无穷变化时,系统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

根指的是闭环特征根(闭环极点)。

根轨迹法是根据开环传递函数与闭环传递函数的关系,通过开环传递函数直接分析闭环特征根及系统性能的图解法。

K =0 s 1=0 s 2=-40 < K <1s 1 s 2为不等的负实根K =1s 1=-2 s 2=-21 < K < ∞s 1s2 实部均为-2由根轨迹可知:1)当K =0时,s 1=0,s 2=-1,这两点恰是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同时也是闭环特征方程的极点.2)当0<K < 1 时,s 1,2都是负实根,随着k 的增长,s 1从s 平面的原点向左移,s 2从-1点向右移。

3) 当K = 1时, s 1,2= -2,两根重合在一起,此时系统恰好处在临界阻尼状态。

4) 1 <K <∞,s 1,2为共轭复根,它们的实部恒等于-2,虚部随着K 的增大而增大,系统此时为欠阻尼状态。

★在s平面上,用箭头标明K增大时,闭环特征根移动的方向,以数值表明某极点处的增益大小。

有了根轨迹图就可以分析系统的各种性能:(1)稳定性:根轨迹均在s的左半平面,则系统对所有K>0都是稳定的。

(2)稳态性能:如图有一个开环极点(也是闭环极点)s=0。

说明属于I型系统,阶跃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0。

在速度信号V0t作用下,稳态误差为V0/K,在加速度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为∞。

(3)动态性能: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K越大,阻尼比ξ越小,超调量σ%越大。

由此可知:1、利用根轨迹可以直观的分析K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根据性能指标的要求可以很快确定出系统闭环特征根的位置;从而确定出可变参数的大小,便于对系统进行设计。

由以上分析知: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高阶方程很难求解,用直接解闭环特征根的办法来绘制根轨迹是很麻烦的。

根轨迹法

根轨迹法

根轨迹法一、定义:〈①〉()()()01111*0=+++=+∏∏==nj imi ip s z s Ks G 。

其中*K 为根轨迹增益。

开环放大倍数∏∏===nj jmi ipzKK 11*闭环特征方程的根随参数*K 而变化的轨迹,称为根轨迹。

其符合两个条件:()()()()⎪⎩⎪⎨⎧=∠+=∠=非最小相位系统或最小相位系统相角条件:幅值条件:,2,121000ππk s G k s G s G〈②〉几条规则:①实轴上的根轨迹〈最小相位系统〉右边有奇数个零极点时,有根轨迹 〈非最小相位系统〉右边有偶数个零极点时,有根轨迹 ②根轨迹条数=Max (n,m ),起点为开环极点(0=g K ),终点为开环零点(∞→g K )③渐进线条数:(n-m )条,与实轴交点坐标:mn --=∑∑零点极点1σ与实轴夹角:()mn k -+±=πϕ121。

④分离点与会合点:使0*=dsdK ,并使*K >0的点 ⑤复数极点出射角:∑∑-+︒=量辐角其他极点至该极点的向零点至极点的向量辐角1801p θ对非最小相位系统∑∑-='量辐角其他极点至该极点的向零点至极点的向量辐角1p θ 复数零点的入射角:∑∑+-︒=角极点至该零点的向量辐量辐角其他零点至该零点的向1801z θ对非最小相位系统∑∑+-='角极点至该零点的向量辐量辐角其他零点至该零点的向1z θ⑥与虚轴交点:(a )用劳斯判据确定,用辅助方程求得(b )ωj s =代入闭环特征方程,由实部=0,虚部=0求得例1:()()()210++=s s s Ks G解:渐进线(3条):()()10321-=--+-=σ,()πππϕ,3312=+±=k由()()0211=+++s s s K,则()()21++-=s s s K ,()()026323223*=++-=++-=s s dsss s d ds dK ,得 ⎩⎨⎧-=-==-=385.0,577.1385.0,423.0*22*11K s K s 与虚轴的交点:方法一02323=+++K s s s ,劳斯阵:Ks K sKs s 0123323021-要与虚轴有交点,则有一行全零,即6032=⇒=-K K辅助方程:j s s 20632,12±=⇒=+ 方法二将ωj s =代入特征方程:()()()02323=+++K j j j ωωω2,60320332==⇒=-=-ωωωωK K 虚部:实部:,则与虚部的交点6,22,1=±=K j s 根轨迹如下图例2:()()32220+++=s s s K s G 解:渐进线一条。

根轨迹方程

根轨迹方程

证明:根轨迹方程
m
∏ (s − zi )
i =1
=−
1
n
∏ (s − pi )
K*
∏ i =1
n
s − pi
模值方程
K * = i=1 m ∏ s − zi
i =1
根轨迹起点: K*= 0(K = 0)
要使模值方程成立,则 s = p i 所以pi是根轨迹起点。
(i = 1, , n )
根轨迹终点 K* = ∞(K = ∞)
= −1
i =1
∏ ⎧

K
* G
m
s − zi

i =1
∏ ⎪⎪

n
s − pi
=1
⎪ i=1
⎪m
n
∑ ∑ ⎪
⎪⎩ i =1
∠(s −
zi ) −
i =1
∠(s −
p i ) = (2 k + 1)π
k = 0,±1,±2
模方程 相方程
(1)相方程是决定闭环根轨迹的充要条件;
(2)由模方程决定根轨迹上各点相应的 K * 值。

pi )
=
−K
*
d ds
m
(s − z j )
j =1
将式(1)除式( 2)得
(2)
d ds
n
d
(s − pi ) ds
i =1
=
m
(s − z j )
j =1
n
m
(s − pi )
(s − z j )
i =1
j =1
n
m
d ln
( s − p i ) d ln
(s − z j )

第四章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

第四章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
9
应掌握的内容
180度,0度根轨迹的绘制 参数根轨迹的绘制 增加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和系统性能的影响 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系统的瞬态和稳态性能 对于二阶系统(及具有闭环主导共轭复数极点的高阶 系统),根据性能指标的要求在复平面上划出满足这一 要求的闭环极点(或高阶系统主导极点)应在的区域。
10
[例4-1]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k (s)
由根轨迹图可知,当0 k 0.858时,闭环系统有一对
不等的负实数极点,其瞬态响应呈过阻尼状态。当 0.858 k 29.14 时,闭环系统有一对共轭复数极点,其瞬 态响应呈欠阻尼状态。当29.14 k 时,闭环系统又有一 对不等的负实数极点,瞬态响应又呈过阻尼状态。
14
[例4-3]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试绘制以a为参变 量时的根轨迹。
解得 k 5, 5 由图可知当k 5 时直线OB与圆相切,系统的阻 尼比 1 ,特征根为 5 j5 。
2
13
对于分离点 2.93 ,由幅值条件可知
2.93 5 2.93 k1 10 2.93 0.858
对于会合点17.07 ,有
45
17.07 5 17.0 k2 10 17.07 29.14
论过,利用根轨迹可清楚地看到开环根轨迹增益或其他参 数变化时,闭环系统极点位置及其瞬态性能的改变情况。
利用根轨迹确定系统的有关参数 对于二阶系统(及具有闭环主导共轭复数极点的高阶系 统),通常可根据性能指标的要求在复平面上划出满足 这一要求的闭环极点(或高阶系统主导极点)应在的区 域。如下页图所示,具有实部 和阻尼角 划成的左区域 满足的性能指标为:
17
例4-4(续2)
其分离回合点计算如下:
N(s) s2 3s, N ' (s) 2s 3

第四章:根轨迹法

第四章:根轨迹法
i s ∏︱ - z︱ j
j=1
确定根轨迹上某点对应的K*值
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的关系
比较开环传递函数与闭环传递函数:
G (s) H (s) K G K H


( S Z ) ( S Z
i i 1 q j 1 h i i 1 j 1
f
l
f l m j
) K
(S Z
j 1 i i 1
j
)
( S P ) ( S P )
j
qhn
(S P )
Φ(s)=
* KG ∏(s-zi ) ∏(s-pj )
i=1
j=1 * * ∏(s-pi ) ∏(s-pj ) + kG kH ∏(s-zi )∏(s-zj ) i=1 j=1 i=1 j=1 q h f l
相角条件:
m
根轨迹的模值条件与相角条件 n
∑∠(s-zj) -∑∠(s-pj) = (2k+1) π j=1 i=1
k=0, ±1,
±2, … m 绘制根轨迹的充要条件 i=1 m
模值条件:
1+K K = = -1 0 1 n (s ) ∏︱ -p︱
i=1
) ∏︱ - z︱ s -p ( s jn ∏︱ ︱ j=1 i * *
第四章:根轨迹法
教学目的
对于低阶控制系统,我们可以用求解微分方程方法来分析控制 系统,而对于高阶系统,用微分方程的方法求解就比较困难。根轨
迹方法是分析和设计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图解方法,使用起来比较
简便,因此在工程设计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要使学生懂得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的作 图方法,以及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

根轨迹和根轨迹方程

根轨迹和根轨迹方程

3
闭环传递函数决定控制系统的性能:
稳定性(取决于闭环极点) 快速性(动态性能,取决于闭环极点和零点) 准确性(静态误差,取决于增益)
闭环极点难以计算,尤其对于高阶系统,因此需要探索不解 高次代数方程,也能求出系统闭环特征方程的根,进而求出 系统闭环动态特性的有效方法。
根轨迹分析法就是利用开环零、极点确定闭环极点的一 种图解方法。
K
*
K
1 2 L
T1 T2 L
m
Tnv
,
z1
1
1
,
p1
1 T1
,L
根轨迹增益 时常数增益
2
R(s)
C(s)
-
Go (s)
Go (s)
K (1s 1)( 2s 1)L
sv (T1s 1)(T2s 1)L
( ms 1)
(Tnv s 1)
K*(s sv (s
z1)(s z2 )L (s zm ) p1)(s p2 )L (s pnv )
Go (s)
C(s) 开环传递函数为: Go (s) 闭环传递函数为: (s) Go (s)
1 Go (s)
将 Go (s)写成以下标准型:
m
Go (s)
K*(s (s
z1)(s z2 )L (s zm ) p1)(s p2 )L (s pn )
K*
n
(s
i 1
(s
zi ) pj)
☆充要条件11
[一些约定]:在根轨迹图中,“ ”表示开环极点,“ ”表示
开环有限值零点。粗线表示根轨迹,箭头表示某一参数增加的
方向。“ ”表示根轨迹上的点。
我们先以根轨迹增益 K (* 当然也可以用其它变量)作为变化量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法

第四章 根轨迹法
第一节 根轨迹与根轨迹方程 根轨迹 系统的某个参数(如开环增益K)由0到∞变化时, 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运动的轨迹。
例: GK(S)= K/[S(0.5S+1)] = 2K/[S(S+2)] GB(S)= 2K/(S2+2S+2K) 特征方程:S2+2S+2K = 0
-P1)(S-P2)…(S-Pn)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当n>m时,只有m条根轨迹趋向于开环零点,还有(n-m)条? m,S→∞,有: (S-Z1)(S-Z2)…(S-Zm) -1 -1 ———————-— = —— = —— P1)(S-P2)…(S-Pn) K* AK 可写成:左边 = 1/Sn-m = 0 当K=∞时,右边 = 0 K=∞(终点)对应于S→∞(趋向无穷远). 即:有(n-m)条根轨迹终止于无穷远。
分解为:
03
例:GK(S)= K/[S(0.05S+1)(0.05S2+0.2S+1)] 试绘制根轨迹。 解: 化成标准形式: GK(S)= 400K/[S(S+20)(S2+4S+20)] = K*/[S(S+20)(S+2+j4)(S+2-j4)] K*=400K——根迹增益 P1=0,P2=-20,P3=-2+j4,P4=-2-j4 n=4,m=0
一点σa。
σa= Zi= Pi
ΣPi-ΣZi = (n-m)σa
σa= (ΣPi-ΣZi)/(n-m)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K*(S-Z1)(S-Z2)…(S-Zm)
—————————— = -1 (S-P1)(S-P2)…(S-Pn)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根轨迹法精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根轨迹法精
上式称为根轨迹开环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所以,绘制根轨迹图 时,首先要把开环传递函数改写成这种标准形式。
m
( zj )
K K*
J 1 n
( pi )
i 1
zj
1
j
(j
1,2,, m);
pi
1 Ti
(i
1,2,, n)
可写出幅值方程与相角方程,即
G(s)H (s) 1
G(s)H(s) 1
开环零点: z1 1.5; z2,3 2 j
(1)实轴(0~1.5)和( 2.5 ~ )有根轨迹。
(2)渐近线n=4 m=3,故只有一条根轨迹趋向无穷远。由实根
轨迹可知 180 。
(3)根轨迹出射角与入射角。
出射角
3
4
p2 ( 2K 1) ( p2 zi ) ( p2 pi )
d= -3.7
s2 4s 1 0
解法2 用公式有
1 1 1
d 1 j 2 d 1 j 2 d 2
解此方程 d1 3.7, d2 0.3
d1在根轨迹上,即为所求的分离点,d2不在根轨迹上舍去。 因为
z1 2, p1,2 1 j 2 n=2,m=1
系统有两条根轨迹,一条消失于零点,另一条趋于负无穷远 在实轴(-2,-∞)区段有根轨迹。 出射角
4.1根轨迹与根轨迹方程
什么是时域分析? 指控制系统在一定的输入下,根据输出量的时
域表达式,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瞬态和稳态性能。
4.1.1 根轨迹 4.1.2 根轨迹方程
4.1.1 根轨迹
[根轨迹定义]: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增益K(或某一参数)由零到 无穷大变化时,闭环系统特征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
例:如图所示二阶系统,

(自动控制)第四章: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第四章:根轨迹法

动态性能:从根轨迹图可以分析出系统的工作状态,
如过阻尼状态、欠阻尼状态……
根轨迹增益、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的关系 l f
* G(s)= KG
∏( s-p ) i i=1
f i i 1 H q
q
∏( s-z ) i i=1
;
l
j=1 * H (s)= KH h
f l m
∏(s-zj )
C(s)
C ( s) 2k 2 R ( s ) S 2 S 2k
特征方程(闭环):
S2+2s+2k=0

k s(0.5s+1)
特征根:s1,2= -1±√1-2k k=0时, s1=0, s2=-2
K:0 ~ ∞
0<k<0.5 时,两个负实根 ;若s1=-0.25, s2=? k=0.5 时,s1=s2=-1 0.5<k<∞时,s1,2=-1±j√2k-1 j
注意:一组根对应同一个K;
K一变,一组根变; K一停,一组根停;
-2
-1
0
由以上分析,s1、s2两条根轨迹反映了系统特征根随参 数k变化的规律,组成了系统的根轨迹。 1.二阶系统有两个特征根,它的根轨迹有两条分支; 一个n阶系统的根轨迹则应有n条分支。 2.k=0时的闭环极点,s1=0、s2=-2正好是开环传递函 数的两个极点,因此说,系统开环极点就是它各条根轨 迹的起点。 3. k=∞时的闭环极点,是根轨迹的终点。 4.特征方程的重根点是根轨迹的分支离开负实轴进入复 数平面的分支点。
a.系统响应单调上升(ξ>1)系统具有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 过阻尼响应。 b.系统响应衰减振荡(0<ξ<1)系统具有一对负实部的共 轭复根┈欠阻尼响应。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K*
s1,2 1
1 K*
令K*(由0到∞ )变动,s1、s2在s平面的移动轨 迹即为根轨迹。
K* 0, s1 0, s2 2 K* 1, s1 1, s2 1 K* 2, s1 1 j, s2 1 j K* 5, s1 1 2 j, s2 1 2 j
特征方程的根 运动模态 性、系统性能)
1
1
1 ,d 4
m
(s zi )
1 G(s)H(s) 0
G(s)H(s) K*
i1 n
m
(s pj )
(s zi )
j 1
K * i1 n
1
(s pj )
j 1
m
n
模值条件: (s zi ) (s pj ) (2k 1)
i1
j1
n
s pj
相角条件: K *
j 1 m
s zi
i 1
相角条件是确定根轨迹的充分必要条件。相角条件满足(2k 1) 称为180º根轨迹。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一、基本法则
1、 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如果开环零点个数少于 开环极点个数,则有(n-m)条根轨迹终止于无穷远处。
起点: K* 0 s pi
K* s p1 s z1
i 1, 2, n
s pn s zm
终点: K* s zi j 1, 2, m
例题: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 (s) K *(s 1)
s(s 2)(s 3)
试绘制闭环系统的根轨迹
解: 1、开环零点z1=-1,开环极点p1=0,p2=-2,p3=-3, 根轨迹分支数为3条,有两个无穷远的零点。

根轨迹

根轨迹
第四章
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与根轨迹方程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4-3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4-4 零度根轨迹与非最小相位根轨迹
4-1 根轨迹与根轨迹方程
一、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所谓根轨迹就是指当系统中某个 参量由零到无穷大变化时, 参量由零到无穷大变化时,其闭环特 征根(极点) 征根(极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
方法1:解 方法1:解方程法 1: 开环传递函数 ∗ K G( s) = s( s + 1)( s + 2)
1 1 1 1 = + + ∑ s− p s s+1 s+ 2 = 0 j =1 j
3
方法3:极值法 方法3:极值法 3:
dK ∗ =0 ds
K ∗ = − s 3 − 3s 2 − 2s dK ∗ = −3s 2 − 6s − 2 = 0 ds ds
m 1 1 =∑ ∑ d − p i =1 d − z j =1 j i n
重根法求解d 2 、重根法求解d
f ( s ) = A( s ) + K ∗ B( s ) = 0
A( s ) B′( s ) − A′( s ) B( s ) = 0
3、由极值点求解d 由极值点求解d dK ∗ = 0 坐标值由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 数为 m
G(s)H ( s) = K
*

∏ (s − z )
i =1 n i j =1 j
∏ (s − p
)
K =∞ 1 −1
K*(s − z1)L (s − zm) = (s − p1)(s − p2 )L (s − pn )
K =0 −6
• K = 35, ω =1.35

第四章根轨迹分析

第四章根轨迹分析
GK ( s ) K g ( s zi )
i 1 m
(s p )
j 1 j
n
1
由于GK(s)是复数s的函数,故上式为一矢量方程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续)
幅值方程: 确定根轨迹上某点对应的Kg值
K g s zi
i 1 m
s p
j 1
n
1
Kg
f ( s ) D( s ) K g N ( s ) 0 D( s ) N ( s ) N ( s ) D( s ) 0 f ( s ) D( s ) K g N ( s ) 0
即由D( s) N ( s) N ( s) D( s) 0解出的s就是分离点
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的应用
例2:单位反馈系统的Gk ( s )
Kg s( s 1)
, 试判断s1(-
1,j1)、 s2(-0.5,-j1)是否是根轨迹上的点。
解: 由相角方程得:
0 [( s2 p1 ) ( s2 p2 )] 116.6 63.4) 180 (
第四章 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4.3 §4.4 §4.5 §4.6 控制系统根轨迹的绘制 求取闭环系统零极点的方法 增加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 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举例
1
第4章
根轨迹
本章序言
•时域分析中,高阶系统解析法求闭环极点较困 难。 •1948年,伊万斯(W.R.Evans)提出了根轨迹法。
由幅值件得:K g
n
s p s z
i 1 j 1 m
j
i
1)当Kg=0时,有s=-pi; 则根轨迹必起始于开环极点。

第四章根轨迹分析法

第四章根轨迹分析法

j=1
i=1 ≠b
例 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零、极点的分布如图4-9所
示,试确定根轨迹离开复数共极点- p1 、- p2的出
射角。
解 按公式(4-28),由作图结果得
øb= +180°(2k+1) + - p1+ z1- - p1+ p2-
jw
- p1+ p3- - p1+ p4
S平面
= +180°(2k+1) +45° -90°-135°-26.6°
根轨迹与虚轴相交,意味着闭环特征方程出现 纯虚根。故可在闭环特征方程中令s=jw,然后令 其实部和虚部分别等于0,从中求得交点的坐标 值及其相应的Kg值。 例 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k(s)=s(s+1K)g(s+2)
试求根轨迹和虚轴的交点,并计算临界根轨迹增 益Kgp。
解 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s(s+1)(s+2)+Kg=0
确定根轨迹上某点对应的K*值
例:开环传函 G(s)H(s)= K ,求根轨迹
(s+1)(s+2)
解 1、确定极点、零点
开环 –p1= -1, –p2= -2
无零点
1、相角条件
∠(s+zi)- ∠(s+pj) = 0-[∠(s+1)+ ∠(s+2)] =±180o(2k+1)
试差法 s= -1.5
∠θ1+ ∠θ2=180 o
故 D’(s)=3s2+6s+2
N’(s)=0
解得 s1=-0.423 s2=-1.577
由于s2不在根轨迹上,因而分离点是s1 。

第八章 根轨迹法

第八章 根轨迹法
nm =3
p3 -2
p2 -1
σα
0
p1
故三条根轨迹趋向无穷远处,其渐近线与实 -60° 轴交点的坐标为 (0) +(1) +(2) (0) σα = =1 3 (2k + 1)π 取 k = 0, α = 60° α = 渐近线与实轴正方向的夹角 3 k = 1, α = 180° k = 1, α = 60° 三条渐近线如图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
利用以上原则求例 8-1 的根轨迹图: 已知开环极点为0,-2。首先应用幅角条件,即
(∠s + ∠(s + 2)) = ±180°(2k + 1)
用试探的方法可找出满足上述条件的 s 点。 由幅角条件分析可知,实轴上根轨迹位于(-2,0)区间,实 轴之外根轨迹为0,-2两点的中垂线。 用幅值条件可算出根轨迹上各点对应的 K* 值。 如对(-1+j) 点,有 K = s i s + 2 / 2 = ( 2i 2)/ 2 = 1 得 K* = 2
自动控制原理
五、根轨迹的渐近线
* 如果开环零点数 m 小于开环极点数 n,则K → ∞ 时,趋向无 穷远处的根轨迹共有 (n-m) 条,这些根轨迹趋向于无穷远处的方向 角可由渐近线决定。
渐近线与实轴交点坐标公式 该式的分子是开环极点之和减零点之 和,分母是开环极点数减零点数。
∑ p ∑z
σα =
i =1 i j =1
∏ (s z )
由根轨迹方程知,
m
∏ (s p )
j =1 i
i =1 n
i
=
1 K*
K * → ∞ 时,s – zi = 0
所以,根轨迹终止于开环零点。 又,若 n>m ,则 s →∞ 时,上式可写成 即有 (n-m) 条根轨迹趋向于无穷远处。

自控第四章

自控第四章

(4-7)
K 式中:
* H
为反馈通道的根轨迹增益。
* * G ( s) H ( s) K G K H
( s z ) ( s z
i 1 q i j 1 l i 1 i i 1
f
l
j
) )
(4-8)
( s p ) ( s p
j
j
K*
( s z ) ( s z
• 闭环特征方程 D(s)=1+G(s)H(s)=0 (4-11) 闭环极点就是闭环特征方程的解,也称为特征 根。 • 根轨迹方程 G(s)H(s)=-1 (4-12) 式中G(s)H(s)是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该式明确表 示出开环传递函数与闭环极点的关系。
设开环传递函数有m个零点,n个极点,并假 定n≥m,这时式(4-12)又可以写成:
最后绘制出根轨迹如图4-7所示。
图4-7
例4-3根轨迹
五、根轨迹的渐近线
渐近线与实轴正方向的夹角为
(2k 1) π a nm
渐近线与实轴相交点的坐标为
a
p z
i 1 i j 1
n
m
j
nm
例4-4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K * ( s 1) G ( s) H ( s) s ( s 4)( s 2 2 s 2)
•根轨迹法可以在已知开环零、极点时,迅速求
出开环增益(或其他参数)从零变到无穷时闭环 特征方程所有根在复平面上的分布,即根轨迹。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一、根轨迹的分支数
分支数=开环极点数 =开环特征方程的阶数
即为max(n,m)条。
二、根轨迹的连续性与对称性 根轨迹是连续曲线,对称于实轴

第4章 根轨迹分析法

第4章 根轨迹分析法

i 1
其余n m,
m
(s zi )
i 1 n
(s pj )
m
(1
m
i 1
pj
(1 s)
zi
n
s
) (s
p
j
)
1 Kg
j 1
j 1
j m 1
此时s ,即无穷远处
8/63
五.实轴上的根轨迹
在实轴上,右方的实数开环极点和实数开环零 点的总和为奇数时,此为根轨迹上点。
GK (s)
m
n
闭环系统特征方程 或根轨迹方程
4/63
GK (s) GK (s) e jGK (s) 1
幅值条件: GK (s) 1 相角条件: GK (s) 180o (2k 1) k 0,1, 2,
或:
m
(s zi )
充要条
K i1 gn
1

(s pi )
m
n
j 1
s zi s p j 180o (2k 1) k 0,1,2,
当 nm2
n
n
an1 ( pj ) (sj ) s j 为系统的闭环极点
j 1
j 1
随着根轨迹增益的变化,若一些闭环极点向右移动,则另一些
必向左移动
n
(sj )=(-1)n (a0 Kgb0) j 1
22/63
十条法则:
1.连续性 2.对称性 3.分支数 4.起点、终点 5.实轴上的根轨迹 6.渐近线 7.分离点、会合点 8.出射角、入射角 9.虚轴交点 10.闭环极点的和与积
D(s)N(s) N(s)D(s) 0,3s2 6s 2 0
ss21
0.423 1.577

第4章 根轨迹法

第4章  根轨迹法
j 1 i 1 n
(2k 1)180 (2k 1)
k 0, 1, 2,
zj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1.根轨迹的对称性
根轨迹关于实轴对称。因为系统的闭环极 点为实根或复根,复根共轭成对出现且关于 实轴对称,因此系统的根轨迹关于实轴对称。
2.根轨迹的条数(分支数)
zj
[例4-3]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r G(s) H (s) s ( s 2)( s 4)
试概略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
[解] 根据开环传递函数可知,无系统的开环
零点,则m=0;开环极点有3个,即n=3,分别 为 p1 0 、p2 2 和 p3 4 。将开环极点 用“×”在复平面上标出,如图4-4所示。根据 根轨迹绘制规则确定其根轨迹。
p 180 ( p1 z1 ) ( p1 p2 ) 180 90 90 180
1
zp j
l
[例4-4] [解]
p p 180
2 1

×j 2
-2
-1
0 0
σ
j2 ×
图4-5 例4-4系统的根轨迹
4.4 本章小结
第4 章
根轨迹法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参量根轨迹的绘制 本章小结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1948年,伊凡斯(W.R.Evans)提出 了一种简便的求解闭环极点的图解方 法—根轨迹法。
4.1.1 根轨迹
根轨迹定义
根轨迹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根轨迹定义
根轨迹:当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某个 参数从零变化到无穷大时,闭环极点在s平面上 的变化轨迹称之为根轨迹。 根轨迹法:利用根轨迹进行线性控制系统分 析和设计的方法称为根轨迹法。 [例4-1]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如图4-1所示, 试分析参数K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根轨迹方程闭环系统特征方程

根轨迹方程闭环系统特征方程

闭环系统特征方程: 1G (s)H(s)0
当系统有m个开环零点和n个开环极点时,上式等价为
根轨迹方程
m
(s z j)
充要条件
K j1 n
1
相角条件
(s pi)
i 1
模值条件
11ej(2k1)
m
(s z j ) j1
n
(s pi ) (2k 1)
i 1
k 0, 1, 2,
n
s pi
在s平面上相遇又立即分开的点
分离角
(1) 何时存在分离点? (2) 如何解分离点方程?试探法、重根法
2k1/l
辐角条件逼近法-试探法
重根法
分离点的坐标d满足下列方程:
m
1
n
1
j1 dzj i1 dpi
1 G(s)H (s) 0
d ds
[G(s)H
(s)]
0
4-2-1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法则5-2 根轨迹的会合点
K*
i1 m
s zj
j1
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180度根轨迹:
• 变化参数为根轨迹增益 K *
• 相角遵循 1802k条件
本节内容: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闭环极点的确定
4-2-1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法则1 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 无限零点、无限极点
根轨迹终点,其余
根轨迹方程闭环系统特征方程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本节内容
▪ 根轨迹的定义 ▪ 根轨迹与系统性能 ▪ 闭环与开环零、极点的关系 ▪ 根轨迹方程
卢p65
1、根轨迹的定义
根轨迹
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零变化到无穷时,闭环系统特征 方程式的根在s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

z2 ) p2 )
m
sm z j n1
i 1
(s zm )
(s pn )
m
(zj)
j 1
n
( pi )
i 1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 复域分析法-根轨迹法
如果开环零、极点的数目满足n-m 2,则 闭环特征方程为
snnp isn 1 n( p i)K *m( zj) 0
证明: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
n
m
D(s) (spi)K* (szj)0
i1
j1
根轨迹有分离点,说明闭环特征方程有重
根。因此,
n
m
(s pi ) K* (s zj ) 0
i1
j1
d
ds
n i1
(s
pi )
K*
m j1
(s zj )
0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 复域分析法-根轨迹法
将上面两式相除,整理得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 复域分析法-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一、根轨迹的定义
根轨迹:是指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某个参数 (如开环增益K)从零变到无穷时,闭环特征 根在s平面上移动所画出的轨迹。
常规根轨迹:当变化的参数为开环增益时 所对应的根轨迹。
广义根轨迹:当变化的参数为开环传递函 数中其它参数时所对应的根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 复域分析法-根轨迹法
证明: 由根轨迹方程,得
m
(s
j 1
n
(s
zj) pi )
1 K*
i1
令K* =0,得
m
j 1 n
(s (s
zj) pi )
1 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根轨迹法(第一讲)根轨迹定义及根轨迹方程
引言
•分析和设计系统时确定闭环极点(即特征根)在复平面的位置是十分有意义的:
1)闭环系统的极点在复平面的位置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2)系统的性能指标也主要由闭环极点的位置决定;•通过求解高阶代数方程确定闭环极点是困难的;
•闭环系统的极点与系统的参数有关,如开环增益等;•希望找到一种不用求解代数方程,就能确定当某个参数变化时极点的位置的方法。

•1948年伊文思(Walter R.Evans)提出了根轨迹法;•根轨迹方法能够确定当某个参数变化时,闭环极点在
特征方程2220
s s K ++=特征根1,2112s K =−±−120 0 2K s s ===−120.5 1
K s s ===−1,21 11K s j ==−±∞
±−=∞→j s K 1 2,1K 1
(0.51)s s +0-21
-1
j
-1根轨迹
K
1
(0.51)
s s+
根轨迹定义
根轨迹是指当系统开环的某个参数(如开环增益)从零变化到无穷大时,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在复平面上移动的轨迹。

0 -2
1
-1
j
-1
根据所绘制的根轨迹图可知:
K>0时,系统稳定;0<K<0.5时,过阻尼状态,
阶跃响应为单调衰减过程;
K=0.5时,临界阻尼状态,阶跃响应为单调衰减过程;K>0.5时,欠阻尼状态,
K 1
(0.51)
s s +0-21-1j
-1
根轨迹方程)(s G ()
H s )(s R )
(s C 开环传递函数分别为开环零、极点;
i p j z 0K *≤<∞n m ≥为开环根轨迹增益,并假设。

特征方程0
)()(1=+s H s G 由于闭环极点就是特征方程的根,该方程又称为根轨迹方程。

1
1
()
()()()
m
j j n
i i s z G s H s K s p =*=−=−∏∏
j=11
||
1||
m
j n i i s z K s p *
=−=−∏∏π
)12()()(1
1+=−∠−−∠
∑∑==k p s z s n
i i m j j )(s G ()
H s )
(s R )
(s C 根轨迹方程可分解为模值方程和相角方程:11
()()()=1()
m
j j n
i i s z G s H s K s p =*=−=−−∏∏(1)由于,所以任何复数s 均满足模值方程;
(2)相角方程是确定复数s 是否为根轨迹上的点的充分必要条件;
0K *≤<∞
例4-1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2)K
G s s *
=+试证明复平面上点是该系统的闭环极点。

1224, 24s j s j =−+=−−证明:该系统有两个开环极点:,无开环零点。

122p p ==−相角方程:2(2)(21)s k π−⋅∠+=+模值方程:22K s *=+j
1s 402−12(2)s π−∠+=−22(2)s π
−∠+=2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