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关于国学入门要读哪些书
关于国学入门要读哪些书从我国进入现代以来,几位著名的导师都为初学国学的人开列过必读书目,如梁启超先生、胡适先生等。
鲁迅先生不肯开。
书目其实就是入学的门径。
下面是小编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部《论语》(先读何晏《论语集解》、朱子《论语集注》)、《孟子》(先读赵岐注、朱子《孟子集注》)、《周易》(先读魏王弼与晋韩康伯之《周易注》、朱子《周易本义》)、《尚书》(伏生所传之二十九篇宜熟读,注解用孙星衍之《尚书今古文注疏》)、《诗经》(先读毛传、郑笺及朱子《诗集传》)、《周礼》(先读郑玄注,可参阅孙诒让《周礼正义》)、《礼记》(汉郑玄注)、《春秋左传》(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孝经》(唐玄宗注)、《尔雅》(郭璞注)、《说文解字》(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经学历史》(清皮锡瑞撰,近人周予同注)子部《荀子》(周荀况撰。
初学宜读清王先谦《荀子集解》)、《韩非子》(周韩非子撰。
初学可读近人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墨子》(旧题周墨翟撰。
初学可读清孙诒让《墨子间诂》)、《吕氏春秋》(旧题秦吕不韦撰。
初学可读今人许维通《吕氏春秋集释》)、《老子》(旧题周李耳撰。
初学宜读魏王弼注)、《列子》(旧题周列御寇撰。
初学宜读晋张湛注》、《庄子》(旧题周庄周撰。
晋郭象注,初学可读清王先谦《庄子集解》)史部《史记》(汉司马迁撰。
可读三家注本,日本学人泷川龟太郎之《史记会注考证》最宜初学)、《汉书》(汉班固撰,其妹班昭续成之。
初学可读唐颜师古注及清王先谦补注)、《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注。
初学可读清王先谦集解)、《三国志》(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资治通鉴》(宋司马光撰,元胡三省注)、《续资治通鉴》(清毕沅撰)、《明史纪事本末》(题清谷应泰撰)、《国语》(旧题周左丘明撰,吴韦昭注)、《战国策》(汉刘向编集,汉高诱注)、《宋元学案》(清黄宗羲撰)、《明儒学案》(清黄宗羲撰)、《考信录》(清崔述撰) 集部《楚辞》(汉刘向编集。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国学入门》书籍以及读法介绍如下:
一、《论语》:建议从论语的篇章里入手,仔细阅读,尝试从句式的结构、历史背景中去搜索思想的内涵,以及临场受过的智慧启发。
二、《大学》:尝试从古典文字中提炼出古人对道德、政治、学习、文字、思考等多个主题概念的知识和思辨,重视著作的基本形式。
三、《孟子》:可以从孟子的篇章开端,运用孟子本人或孟子弟子书写这篇篇章中有关政治、制度、礼仪、言语,以及政治、道德、社会和人物等话语主题的知识来理解孟子的思想和智慧。
四、《四书五经》:从经典的文字和历史背景中去探寻思想的深度,了解古代思想发展的前因后果,提炼出国学的基本思想,把握古典文学的风格和形式。
六、其他:可以看看唐诗宋词等古代文艺作品,理解古典文学的抒情风格,学习古典文学的文字应用,开拓古典文学的文学思想,还可以看看古代哲学作品,从中学习哲学的思维逻辑,探索古人思考的种种境界。
12本有关国学入门的书籍
12本有关国学入门的书籍1.《三字经》: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蒙学经典,蒙学经典之首“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采用三个字一句的形式,对自然、社会、历史、古代经典、学习的重要性等展开全面的介绍,意思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且易于背诵。
童声初啼,便是向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延伸阅读(其他蒙学经典5种):(1)《千字文》:中国古代历时最久的蒙学经典,一千四百年前编写的书法教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中华五千年文明,天地宇宙、日月星辰,不过孩童朱唇开合间。
(2)《弟子规》:1080字的蒙学经典,弟子有规,家风之始。
(3)《幼学琼林》:系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极佳读物,堪称“国学琼林”。
(4)《增广贤文》:一部古代格言警句集。
(5)《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一部讲授对仗、用韵知识的启蒙读物。
现代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启蒙读物。
2.《论语》:“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
不仅中国人,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
”儒家的生命力在于,作为周传统的守护人,他们亦成为中华文明的捍卫者。
……儒学将它的所有一般观念根植于对已存的习俗、学问和历史先例的缜密的研究之中,它独自许诺将个体完全一体化于它的文化、社会和宇宙之中,这一定是中国社会得以延续的秘密之一。
——英国著名汉学家葛瑞汉推荐读物:(1)《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钱穆)(2)《论语初级读本》(钱逊等编,国际儒学联合会组编)(3)《儿童论语一百句(拼音插图本)》(钱逊等编,国际儒学联合会组编)(4)《论语(中日文对照)》刘德润刘淙淙编注(5) 《孟子初级读本》(儒学经典初级读本系列)3.《周易》:中国古典哲学的源头中国典籍中,世界各国学界翻译和解释《周易》的数量仅次于老子。
推荐版本:(1)《周易今注今译》(简体版)(陈鼓应)(2)《周易》(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冯国超译注)“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书香伴我成长,知识伴我同行本文转引自“旧书库”公众号,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论语》、《孟子》《论语》为两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
《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
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
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
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
但其中有堕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
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
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
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
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
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须一读。
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举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又两书篇(指戴焦文章)页皆甚少,易读。
陈澧《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梳,最为精切。
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宜于修养亦有益。
《易经》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
孔子为这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
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抄出,随时省览。
后世说《易》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
其所著《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
学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
否则可以不必。
《礼记》此书为战国及西汉之“儒家言”丛编,内中有极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书目)
《说文通训定声》
《说文释例》
《经传释词》
《古书疑义举例》
《马氏文通》
《经籍籑诂》
戊随意涉览书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世说新语》
《水经注》
《文心雕龙》
《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
《徐霞客游记》
《梦溪笔谈》
《困学纪闻》
《通艺录》
《癸巳类稿》
《东塾读书记》
《庸盦笔记》
《张太岳集》
《王心斋先生全书》
《老子》
《墨子》
孙诒让《墨子间诂》。张惠言《墨子经说解》。梁启超《墨经》。梁启超《墨子学案》。
《庄子》
郭庆藩《庄子集释》。
《荀子》
王先谦《荀子集解》。
《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
《韩非子》
王先慎《韩非子集解》。
《管子》
戴望《管子校正》。
《吕氏春秋》
《淮南子》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
《春秋繁露》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康有为《春秋董氏学》。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战国策》
《周礼》
孙诒让《周礼正义》。
《考信录》
《资治通鉴》
王船山《读通鉴论》。
《续资治通鉴》
《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
杜佑《通典》。《两汉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
《通志二十略》
《二十四史》
《廿二史劄记》
《圣武记》
《国朝先正事略》
《读史方舆纪要》
《史通》
《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丙韵文书类
《诗经》
陈奂《诗毛氏传疏》。
《楚辞》
朱熹《楚辞集注》。
《文选》
《乐府诗集》
国学入门读什么书_国学入门必读8本书
国学入门读什么书_国学入门必读8本书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小编整理了国学入门读什么书_国学入门必读8本书,希望能帮助到您。
国学入门必读8本书近代以来,我国现代化,主要从西方吸收新思想。
然而吸收到达某个阶段,还要反过来研究我们的文化。
用现代话来说,国学包括中国文化的各类学问,大致可以分成三类:1、义理之学2、辞章之学3、考据之学这三者大体对应今天的哲学、文学、史学。
对大多数爱好者来说,国学入门最好从义理入手。
而如今大家的时间都非常的宝贵,如何以最少的阅读量通达义理呢?我们的看法是,至少要阅读以下三类书籍:1、中国哲学史2、四书3、其它重要典籍在这三类书里,中哲史是今人的总结,后面两类是古人的原典。
古人的原典又分两类:四书及其它。
四书是宋元明清科考的标准教材《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中庸因篇幅较少,通常合成一本使用。
而其它重要典籍则选取了《老子》(又名道德经)、《周易》、《孙子兵法》、《传习录》4本。
这就构成了国学入门书单最少的8本书。
下面我们看看这8本书的介绍吧!第1本中哲史类《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一本好的中哲史是国学入门的基石。
中国的哲学家大多是文人,不愿意细致而条理分明地将一套学说整理并剖析给你看。
他们宇宙论里夹带点人生论,人生论里夹带点致知论。
总之要玄而又玄,才能让你取乎中。
好像你如果确实得出个什么结论,他们就嫌你落了下乘。
当然,上乘的中哲史好书仍有很多:比如,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中哲史。
胡适作为学贯中西的近代名家,白话文运动倡导者,首开中哲史风气之先。
全书采用白话文写成,行文平实,结构细致,给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展示了现代学术的研究方法。
可惜的是,胡适只写了上半部。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也很好,特别是下半部的《宋明理学片论》公认极佳,与胡适书的上半部倒是可以搭成一部较完美的中哲通史。
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则是最知名、影响力最大的中哲史。
小学生国学入门读物1-12
小学生国学入门读物序言1.1 《三字经》:人之初的修身课 1.2 《百家姓》:炎黄子孙的总家谱1.3 《千字文》:宇宙洪荒,不过是千字文章 1.4 《周易》:看破表象才能接近真理1.5 《尚书》:美德照耀历史长空 1.6 《诗经》:诗化的历史,淳朴的浪漫1.7 三礼:用仪式来表达情绪 1.8 《春秋》笔法,一字褒贬1.9 《论语》:遇见温柔敦厚的孔子 1.10 《孟子》:心正,身正,行正1.11 《孝经》:孝顺的孩子有出息 1.12 《尔雅》:古代的百科全书--------------------------------------------------------------------------------------------------------------------------------------- 2.1 历史,一部大写的“人”字书 2.2 司马迁:正直人写正直事2.3 班固:一丝不苟还不够 2.4 前四史:华丽的史书序曲2.5 两本《五代史》:用心深浅见高下 2.6 二十四史:在回旋中上升2.7 《洛阳伽蓝记》:书林中的高塔 2.8 《贞观政要》:以人为镜明得失2.9 《资治通鉴》:把古人的经验用在今天2.10 三通:政治并不是抽象的事--------------------------------------------------------------------------------------------------------------------------------------- 3.1 好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3.2 老子:中国的“哲学之父”3.3 庄子:生命有限,精神永恒3.4 墨家:爱人类爱和平爱贤者3.5 荀子:终身学习的老师3.6 法家:用法律来保护正义3.7 名家:逻辑世界的舞蹈者3.8 阴阳家:传达自然的声音3.9 纵横家:推销自己的谋略3.10 兵家:智慧是最好的武器-------------------------------------------------------------------------------------------------------------------------------------- 4.1 神农尝百草,文明从此始 4.2 农业的进步:痛并快乐地前行4.3 《黄帝内经》:从内在找原因 4.4 《周髀算经》:数学亦是哲学4.5 《水经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6 《天工开物》:人生也需要协调4.7 《营造法式》:绰约的宋代建筑风华 4.8 《齐民要术》:平凡生活中的大智慧4.9 《本草纲目》:敢与前人论真假5.1 集:出生早,成名晚 5.2 《楚辞》:方言中的韵味5.3 《淮南子》:刘安已去,空余《淮南》5.4 《文选》:艳而不妖的庄重之花5.5 《诗品》:品出诗真味 5.6 《人间词话》:灯火阑珊处的境界5.7 《说苑》:古老的小品文 5.8 《抱朴子》:不死的唯有精神5.9 《菜根谭》:嚼得菜根,百事可为 5.10 《小窗幽记》:小窗之下话人生5.11 《围炉夜话》:炉火旁边悟真情---------------------------------------------------------------------------------------------------------------------------------------- 6.1 真实无须雕饰 6.2 生活是最好的诗歌6.3 唐诗的风骨 6.4 宋词的雅趣6.5 元曲的畅达 6.6 明清小说的灵动6.7 韩柳文章,回到淳朴的文风中 6.8 白居易,名声在外的唐代诗人6.9 临川四梦,人生悲欢尽在梦中 6.10 《山海经》,让想象的力量无穷6.11 《世说新语》:还你一个生动的古人-------------------------------------------------------------------------------------------------------------------------------------- 7.1 书法:文字的形体,书画的线条7.2 国画:留一份空白给想象7.3 国乐:古乐奏给有心人7.4 京剧:表里如一7.5 昆曲:唱不厌精7.6 评剧:谈笑生活7.7 皮影戏:黑白光影的游戏7.8 木偶戏:掌握每一个关节7.9 黄梅戏:方言唱腔7.10 评弹:弹唱悲欢离合7.11 川剧:喜形于色7.12 秦腔:高原天籁7.13 豫剧:假声真情7.14 越剧:吟诵诗词8.1 印度的和尚会念经8.2 佛教精神:人人都可成佛8.3 《六祖坛经》:本土的佛经书8.4 唐三藏:取回真经留人间8.5 鉴真:中日文化的纽带8.6 土生土长的道教8.7 五术是巫术,还是道术8.8 道教,人与自然的关系史8.9 张三丰:说不清的邋遢真人--------------------------------------------------------------------------------------------------------------------------------------- 9.1 建筑,无声的语言9.2 紫禁城,不怒自威的气派9.3 四合院,团团圆圆才是家9.4 苏州园林:处处有景,面面生诗9.5 烟:自然之象,神在八荒9.6 酒:灵感的泉眼9.7 茶:抚慰精神的良药9.8 八大菜系:酸甜苦辣咸的五味人生9.9 太极拳:柔如水,韧如丝9.10 八卦掌:人生的脚步不断变化9.11 气功:动静相宜轻重自如9.12 麻将:中国人的社交方式9.13 棋:智力与耐力的较量--------------------------------------------------------------------------------------------------------------------------------------- 10.1 五礼:天人和谐的诚心10.2 成年礼:成年就意味着责任10.3 婚礼:有祝福才有幸福10.4 士相见礼:在重复中表达诚意10.5 乡饮酒礼:年高德劭者的荣誉10.6 射礼:发展体育保家卫国10.7 丧服:把悲哀穿在身上10.8 十义:道义不分年代10.9 书信:看不见的礼仪--------------------------------------------------------------------------------------------------------------------------------------- 11.1 秦始皇:剑扫六和,一统天下11.2 董仲舒:待价而沽的“推销家”11.3 魏孝文帝:学习是最好的姿态11.4 李世民:越虚心越得人心11.5 苏东坡:历尽劫波仍风流11.6 王安石:毫无私心的“拗相公”11.7 朱熹:胸怀坦荡,正大光明11.8 王阳明:智者也会读心术11.9 李贽: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11.10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1.11 曾国藩:历代文人的处世楷模11.12 梁启超:男儿志兮天下事最新发布的名著声律启蒙全文菜根谭弟子规了凡四训幼学琼林龙文鞭影训蒙骈句笠翁对韵格言联璧幼学琼林注解图书分类经典网络小说外国文学名著中国现代名著中国古代名著中国作家列表中国散文合集中国诗歌合集励志书籍大全经典儿童读物名人传记大全古龙武侠全集金庸武侠全集唐诗宋词元曲随便看看吧内容丰富多彩,含散文、诗歌、影评、日记、名著、名家散文诗歌等等!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学网站。
《读书指南》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02
04
(甲)修养 应用及思想 史关系书类
(丙)韵文 书类
01
06
(戊)随意 涉览书类
序
03
(乙)政治 史及其他文 献学书类
05
(丁)小学 书及文法书 类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01
自序
02
论语 孟子
03
史记
04
荀子
06
左传 国语
05
韩非子
诗经
楚辞 礼记 大戴礼记
附录
1
最低限度之必学的两条 大路
4 评胡适之的
“一个最 低限 度的国学书目”
5
致《清华周刊》 记者书
感谢观看
读
书
笔
记
《读书指南》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史记
趣味
学者
国学
人物
人格
中国人
书
梁启超
读法 左传
先生
中国
诗经
教授
孟子
时代
学问
修养
目录
01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 读法
03 附录
02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我想,一个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中国人,对于本国极重要的几部书籍……少总应该读过一遍。但是,生当今 日而读古书,头一件,苦于引不起兴味来;第二件,苦于没有许多时间向浩如烟海的书丛中埋头钻研;笫三件, 就令耐烦费时日勉强读去,也苦难得其要领。……想救济这种缺点,像‘要籍解题’或‘要籍读法’一类书,不 能不谓为适应于时代迫切的要求。我这几篇虽然没有做得好,但总算在这条路上想替青年们添一点趣味,省一点 气力。——梁启超。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 中国的思想启蒙者,伟大的社会活动家,被时人称为舆论界的骄子。他还是一位重量级的学者,民初清华大学国 学院四大教授之一。他的文章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纵笔所至不拘束,而笔端又常带感情,极富鼓动性,代表作 《少年中国说》影响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退出 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内容简介《读书指南》是梁启超先生《国学入门书要目 及其读法》和《要籍解题及其读法》的合集。前者介绍中国基本典籍,说明各书特点、读法,文字浅显简明。后 者为他在清华学校教授“群书概要”的讲稿,对《论语》、《史记》、《左传》、《诗经》等经典进行了系统介 绍。此外,附录还收入《治国学的两条大路》等几篇文字。书中作者谈了许多切身的读书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对 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国学入门1-12
小学生国学入门读物序言1.1 《三字经》:人之初的修身课 1.2 《百家姓》:炎黄子孙的总家谱1.3 《千字文》:宇宙洪荒,不过是千字文章 1.4 《周易》:看破表象才能接近真理1.5 《尚书》:美德照耀历史长空 1.6 《诗经》:诗化的历史,淳朴的浪漫1.7 三礼:用仪式来表达情绪 1.8 《春秋》笔法,一字褒贬1.9 《论语》:遇见温柔敦厚的孔子 1.10 《孟子》:心正,身正,行正1.11 《孝经》:孝顺的孩子有出息 1.12 《尔雅》:古代的百科全书--------------------------------------------------------------------------------------------------------------------------------------- 2.1 历史,一部大写的“人”字书 2.2 司马迁:正直人写正直事2.3 班固:一丝不苟还不够 2.4 前四史:华丽的史书序曲2.5 两本《五代史》:用心深浅见高下 2.6 二十四史:在回旋中上升2.7 《洛阳伽蓝记》:书林中的高塔 2.8 《贞观政要》:以人为镜明得失2.9 《资治通鉴》:把古人的经验用在今天2.10 三通:政治并不是抽象的事--------------------------------------------------------------------------------------------------------------------------------------- 3.1 好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3.2 老子:中国的“哲学之父”3.3 庄子:生命有限,精神永恒3.4 墨家:爱人类爱和平爱贤者3.5 荀子:终身学习的老师3.6 法家:用法律来保护正义3.7 名家:逻辑世界的舞蹈者3.8 阴阳家:传达自然的声音3.9 纵横家:推销自己的谋略3.10 兵家:智慧是最好的武器-------------------------------------------------------------------------------------------------------------------------------------- 4.1 神农尝百草,文明从此始 4.2 农业的进步:痛并快乐地前行4.3 《黄帝内经》:从内在找原因 4.4 《周髀算经》:数学亦是哲学4.5 《水经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6 《天工开物》:人生也需要协调4.7 《营造法式》:绰约的宋代建筑风华 4.8 《齐民要术》:平凡生活中的大智慧4.9 《本草纲目》:敢与前人论真假5.1 集:出生早,成名晚 5.2 《楚辞》:方言中的韵味5.3 《淮南子》:刘安已去,空余《淮南》5.4 《文选》:艳而不妖的庄重之花5.5 《诗品》:品出诗真味 5.6 《人间词话》:灯火阑珊处的境界5.7 《说苑》:古老的小品文 5.8 《抱朴子》:不死的唯有精神5.9 《菜根谭》:嚼得菜根,百事可为 5.10 《小窗幽记》:小窗之下话人生5.11 《围炉夜话》:炉火旁边悟真情---------------------------------------------------------------------------------------------------------------------------------------- 6.1 真实无须雕饰 6.2 生活是最好的诗歌6.3 唐诗的风骨 6.4 宋词的雅趣6.5 元曲的畅达 6.6 明清小说的灵动6.7 韩柳文章,回到淳朴的文风中 6.8 白居易,名声在外的唐代诗人6.9 临川四梦,人生悲欢尽在梦中 6.10 《山海经》,让想象的力量无穷6.11 《世说新语》:还你一个生动的古人-------------------------------------------------------------------------------------------------------------------------------------- 7.1 书法:文字的形体,书画的线条7.2 国画:留一份空白给想象7.3 国乐:古乐奏给有心人7.4 京剧:表里如一7.5 昆曲:唱不厌精7.6 评剧:谈笑生活7.7 皮影戏:黑白光影的游戏7.8 木偶戏:掌握每一个关节7.9 黄梅戏:方言唱腔7.10 评弹:弹唱悲欢离合7.11 川剧:喜形于色7.12 秦腔:高原天籁7.13 豫剧:假声真情7.14 越剧:吟诵诗词8.1 印度的和尚会念经8.2 佛教精神:人人都可成佛8.3 《六祖坛经》:本土的佛经书8.4 唐三藏:取回真经留人间8.5 鉴真:中日文化的纽带8.6 土生土长的道教8.7 五术是巫术,还是道术8.8 道教,人与自然的关系史8.9 张三丰:说不清的邋遢真人--------------------------------------------------------------------------------------------------------------------------------------- 9.1 建筑,无声的语言9.2 紫禁城,不怒自威的气派9.3 四合院,团团圆圆才是家9.4 苏州园林:处处有景,面面生诗9.5 烟:自然之象,神在八荒9.6 酒:灵感的泉眼9.7 茶:抚慰精神的良药9.8 八大菜系:酸甜苦辣咸的五味人生9.9 太极拳:柔如水,韧如丝9.10 八卦掌:人生的脚步不断变化9.11 气功:动静相宜轻重自如9.12 麻将:中国人的社交方式9.13 棋:智力与耐力的较量--------------------------------------------------------------------------------------------------------------------------------------- 10.1 五礼:天人和谐的诚心10.2 成年礼:成年就意味着责任10.3 婚礼:有祝福才有幸福10.4 士相见礼:在重复中表达诚意10.5 乡饮酒礼:年高德劭者的荣誉10.6 射礼:发展体育保家卫国10.7 丧服:把悲哀穿在身上10.8 十义:道义不分年代10.9 书信:看不见的礼仪--------------------------------------------------------------------------------------------------------------------------------------- 11.1 秦始皇:剑扫六和,一统天下11.2 董仲舒:待价而沽的“推销家”11.3 魏孝文帝:学习是最好的姿态11.4 李世民:越虚心越得人心11.5 苏东坡:历尽劫波仍风流11.6 王安石:毫无私心的“拗相公”11.7 朱熹:胸怀坦荡,正大光明11.8 王阳明:智者也会读心术11.9 李贽: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11.10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1.11 曾国藩:历代文人的处世楷模11.12 梁启超:男儿志兮天下事最新发布的名著声律启蒙全文菜根谭弟子规了凡四训幼学琼林龙文鞭影训蒙骈句笠翁对韵格言联璧幼学琼林注解图书分类经典网络小说外国文学名著中国现代名著中国古代名著中国作家列表中国散文合集中国诗歌合集励志书籍大全经典儿童读物名人传记大全古龙武侠全集金庸武侠全集唐诗宋词元曲随便看看吧内容丰富多彩,含散文、诗歌、影评、日记、名著、名家散文诗歌等等!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学网站。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说来惭愧,以下梁公所列之书目,作为青年的小编,所略读仅二三篇尔,更别说熟读所有。
国学魅力,在于修身养性,希望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有更多人在闲暇之余,多多研读传统国学,共勉之。
文/梁启超
右所列五项,倘能依法读之,则国学根柢略立,可以为将来大成之基矣。
惟青年学生校课既繁,所治专门别有在,恐仍不能人人按表而读。
今再为拟一真正之最低限度如下:
《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
《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
《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其它词曲集随所好选读数种。
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学……皆须一读。
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
梁启超像
人物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广东新会人。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目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目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梁启超国学入门书目,欢迎阅读!!!梁启超国学入门书目“《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其他词典集随所好选读数种。
梁启超强调,这份书单子上的书,是务必要阅读的。
“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学……皆须一读。
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
胡适开列的《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1923年胡适应清华学校学生之请,开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收录图书约190种,后来根据它修订精简成《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
书目答问/张之洞九种《纪事本末》老子/老子墨子闲诂/孙诒让元曲选一百种/臧懋循缀白裘/玩花主人西游记/吴承恩淮南鸿烈集解/刘安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四书韩非子/韩非周礼佛遗教经/迦叶摩腾、竺法兰等译阿弥陀经宋元学案/黄宗羲王临川集/王安石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章实斋年谱/胡适新学伪经考/康有为诗集传左传/左丘明乐府诗集/郭茂倩宋诗钞/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论衡/王充法华经/鸠摩罗什译坛经/惠能明儒学案/黄宗羲朱子年谱/王懋竑清代
学术概论/梁启超崔东壁遗书/崔述文选/萧统全唐诗/彭定求等宋六十家词/毛晋宋元戏曲考/王国维水浒传/施耐庵儒林外史/吴敬梓红楼梦/曹雪芹荀子集注。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书目)
《墨子》
孙诒让《墨子间诂》。张惠言《墨子经说解》。梁启超《墨经》。梁启超《墨子学案》。
《庄子》
郭庆藩《庄子集释》。
《荀子》
王先谦《荀子集解》。
《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
《韩非子》
王先慎《韩非子集解》。
《管子》
戴望《管子校正》。
《吕氏春秋》
《淮南子》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
《春秋繁露》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康有为《春秋董氏学》。
《东原集》
《雕菰楼集》
《文史通义》
胡适《章实斋年谱》。
《大同书》
《国故论衡》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先秦政治思想史》
《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
《尚书》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
《逸周书》
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
《竹书纪年》
《国语》《春秋左氏传》
《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丙韵文书类
《诗经》
陈奂《诗毛氏传疏》。
《楚辞》
朱熹《楚辞集注》。
《文选》
《乐府诗集》
张溥《汉魏百三家集》。王闿运《五代诗选》。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王右丞集》
《孟襄阳集》
《韦苏州集》
《高常侍集》
《韩昌黎集》
《柳河东集》
《白香山集》
《李义山集》
《王临川集》
《盐铁论》
《论衡》
《抱朴子》
《列子》
《近思录》
王懋竑《朱子年谱》附《朱子论学要语》。《二程遗书》。《朱子语类》。李东莱文献学派。陈龙川、叶水心功利主义学派。陆象山心学派。《宋元学案》。
自选国学要籍及其读法
自选国学要籍及其读法熟读书:1、《四书》、2、《诗经》、3、《尚书》、4、《左传》、5、《易经》、6、《礼记》7、《史记》、8、《汉书》、9、《后汉书》、10、《三国志》、11、《资治通鉴》、12、《战国策》、13、《老子》、14、《庄子》、15、《楚辞》、16、《文选》、17、《韩昌黎文集》、18、《李太白集》、19、《杜少陵集》(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出版有《杜甫全集校注》)浏览书举要:《周礼》、《仪礼》、《公羊》、《谷梁》、《国语》、《明史》、《荀子》、《韩非子》、《墨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列子》、《管子》、《晏子春秋》、《逸周书》、《春秋繁露》、《盐铁论》、《论衡》、《抱朴子》、《大戴礼记》、《柳河东集》、《白香山诗集》、《慎子》、《尹文子》、《公孙龙子》泛览书:不具载读法:熟读书须反复诵读,总以能背诵为止。
十九种书读毕以后,将《论语》、《孟子》、《诗经》、《左传》、《史记》、《老子》、《庄子》、《楚辞》、《韩文》、《杜诗》十种书依欧阳文忠公之法,计字日诵,以能熟诵为止。
《尚书》宜精读,不能成诵亦可,《易》中之《系辞》与《文言》须熟读成诵,卦《象传》六十四条用别纸抄出随时省览。
读本可用《周易程氏传》《史》、《汉》重点诵传记部分。
《文选》宜精读,读法当依曾文正公之法,留心模仿《文选》中之文章,并将其中零字碎锦分类纂抄以为属文之材料。
《国策》与韩文通读后,遇爱读之篇章,熟读成诵;《礼记》中《大学》、《中庸》、《学记》、《乐记》四篇当熟读成诵。
《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坊记》《表记》《缁衣》、《儒衣》、《大传》、《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多浏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
《礼记》若欲看注解,宜看《十三经注疏》内之郑注,孔疏。
《孝经》与《礼记》作一篇读之。
后二史之全体列传与《通鉴》宜通读,且摘抄背诵其中精要语,以为属文之材料或做引证之资,李杜诗,宜通读,并高声朗诵背诵其名篇佳什。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国学入门书目及其读法序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
顷独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
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亦忆错误者,他日当更补正也。
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启超作于碧摩岩揽翠山房(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〇《论语》《孟子》《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
《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
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
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
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
但其中有堕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
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
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
其书简洁易读。
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
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
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须一读。
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举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上两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陈沣《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疏,最为精切。
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〇《易经》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之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
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抄出,随时省览。
后世说《易》者言人人殊。
为修养有益起见,则程颐之《程氏易传》差可读。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国学网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国学网(丙)韵文书类〇《诗经》希望学者能全部熟读成诵。
即不尔,亦须一大部分能举其词。
注释书陈奂《诗毛氏传疏》最善。
〇《楚辞》屈、宋作,宜熟读,能成诵最佳。
其余不可读。
注释书朱熹《楚辞集注》较可。
〇《文选》择读。
〇《乐府诗集》,郭茂倩编。
专读其中不知作者姓名之汉古辞,以见魏六朝乐府风格。
其它不必读。
魏晋六朝人诗宜读以下各家:曹子建、阮嗣宗、陶渊明、谢康乐、鲍明远、谢玄晖。
无单行集者,可用张溥《汉魏百三家集》本或王闿运《八代诗选》本。
〇《李太白集》〇《杜工部集》〇《王右丞集》〇《孟襄阳集》〇《韦苏州集》〇《高常侍集》〇《韩昌黎集》〇《柳河东集》〇《白香山集》〇《李义山集》〇《王临川集》(诗宜用李璧注本)〇《苏东坡集》〇《元遗山集》〇《陆放翁集》以上唐宋人诗文集。
〇《唐百家诗选》,王安石选。
〇《宋诗钞》,吕留良抄。
以上唐宋诗选本。
〇《清真词》,周美成。
〇《醉翁琴趣》,欧阳修。
〇《东坡乐府》,苏轼。
〇《屯田集》,柳永。
〇《淮海词》,秦观。
〇《樵歌》,朱敦儒。
〇《稼轩词》,辛弃疾。
〇《后村词》,刘克庄。
〇《白石道人歌曲》,姜夔。
〇《碧山词》,王沂孙。
〇《梦窗词》,吴文英。
以上宋人词集。
〇《西厢记》〇《琵琶记》〇《牡丹亭》〇《桃花扇》〇《长生殿》以上元明清人曲本。
本门所列书,专资学者课余讽诵陶写情趣之用,既非为文学专家说法,尤非为治文学史者说法,故不曰文学类,而曰韵文类。
文学范围,最少应包含古文(骈、散文)及小说。
吾以为茍非欲作文学专家,则无专读小说之必要。
至于古文,本不必别学。
吾辈总须读周秦诸子、《左传》、《国策》、《四史》、《通鉴》及其关于思想关于记载之著作,茍能多读,自能属文,何必格外举一种名曰古文耶?故专以文鸣之文集不复录(其与学问有关系之文集散见各门)。
《文选》及韩柳王集聊附见耳。
学者如必欲就文求文,无已,则姚鼐之《古文辞类纂》、李兆洛之《骈体文抄》、曾国藩之《经史百家杂抄》可用也。
国学启蒙诵读大全书籍
国学启蒙诵读大全书籍
国学启蒙是培养孩子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下是一些国学启蒙诵读的经典书籍,它们涵盖了不同领域的国学知识,可以作为孩子启蒙学习的参考:
1.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的经典著作,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等。
2. 《三字经》,是一本以三字一句的形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等内容的启蒙读物。
3. 《百家姓》,是一本介绍中国姓氏起源和历史的书籍,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姓氏背后的文化渊源。
4. 《千字文》,是一本通过千个汉字讲述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的启蒙读物。
5.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6. 《古文观止》,是一本收录了古代优秀文言文作品的选集,可以帮助孩子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7.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通过诵读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8. 《孙子兵法》,是一本古代兵法著作,可以启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战略思考能力。
9.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典籍,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规律。
10.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文学素养。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国学启蒙诵读书籍,每本书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教育意义。
在进行国学启蒙教育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的书籍,通过诵读和解读,引导孩子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 蹉跎久未报命。顷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 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 凭忆想所及草此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 有并书名篇名亦忆错误者,他日当更补正 也。 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1,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 《论语》、《孟子》 《论语》为两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 《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 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 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 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 修养。
• 《韩非子》 法家言之精华。须全部浏览。
• 注释书王先慎《韩非子集释》。
• 《管子》
战国末年人所集著者,性质颇杂博,然古代各家学说 存其中者颇多,宜一浏览。注释书戴望《管子校正》 甚好。
• 《吕氏春秋》
此为中国最古之类书。先秦学说存其中者颇多,宜浏 览。
• 《淮南子》
此为秦汉间道家言荟萃之书,宜稍精读。注释书闻有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颇好。
• 注释之书:
朱熹(宋)《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 戴望(清)《论语注》,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 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 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 焦循(清)《孟子正义》, 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 其《孟子正义》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
• 《易经》
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这 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吾希望 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 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抄出, 随时省览。 • 注释之书:
• 《国语》、《春秋左氏传》
此二书或本为一书,由西汉人析出,宜合读之。《左 传》宜选出若干篇熟读成诵,于学文甚有益。读《左 传》宜参观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可以得治学方法。
国学经典书目[1]
梁启超在《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里给国人开出了“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国学大师钱穆也开过一个书单。
他认为作为中国人为了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必读的七本书是:《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其中《论》、《孟》是儒家经典。
《老》《庄》是道家经典(注:《老子》和《庄子》应该称老、庄学说,后世称他们为“道家”。
他们既不是师徒关系,也从未自称为“道家”)。
《坛经》是禅宗经典。
《近思录》是朱熹辑录的周敦颐、二程弟兄(程灏、程颐)、张载“四子”语录,可以一窥理学大概。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
《先秦诸子系年》一书不宜早读,《论语新解》则尽可读。
《庄子纂笺》亦宜看
《论语》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与《朱子章句集》为主
《庄子》外,须诵《老子》
四书与老庄外,该读《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不易解处,约略读过,遇能解又爱读处,则仍须反复多读,仍盼能背诵……
倘读中国通史,最好能看我的《国史大纲》
《二十四史》(宋史、元史、旧唐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
顷独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篇名亦忆错误者,他日更当补正也。
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启超作于碧摩岩翠山房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论语》为二千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
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但其中有随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
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
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
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需一读,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准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右两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陈沣《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疏,最为精切,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易经》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之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
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钞出,随时省览。
后世说《易》者言人人殊,为修养有益起见,则程颐之《程氏易传》差可读。
说《易》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其的着《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学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否则可以不必。
《礼记》此书战国及西汉之“儒家言”丛编,内中有极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吾希望学者将《中庸》、《大学》、《礼运》、《乐记》四篇熟读成诵,《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学记》、《坊记》、《表记》、《缁衣》、《儒行》、《大傅》、《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多游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
若欲看注解,可看《十三经注疏》内郑注孔疏。
《孝经》之性质与《礼记》同,可当《礼记》之一篇读。
《老子》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此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
注释书未有极当意者,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
《墨子》孔墨在先秦时,两圣并称,故此书非读不可,除《备城门》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
注释书以孙诒让《墨子间诂》为最善,读《墨子》宜照读此本。
《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有张惠言《墨子经说解》及梁启超《墨经》两书可参观,但皆有未精惬处,《小取》篇有胡适新诂可参观。
梁启超《墨子学案》属通释体裁,可参观助兴味,但其书为临时讲义,殊未精审。
《庄子》内篇七篇及杂篇中之《天下篇》最当精读。
注释有郭庆藩之《庄子集释》差可。
《荀子》《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最当精读,余亦须全部游览。
注释书王先谦《荀子注》甚善。
《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今存者皆非完书,但三子皆为先秦大哲,虽断简亦宜一读,篇帙甚少,不费力也。
《分孙龙子》之真伪,尚有问题。
三书皆无善注,《尹文子》、《慎子》易解。
《韩非子》法家言之精华,须全部游览(其特别应精读之诸篇,因手边无原书,举恐遗漏,他日补列)。
注释书王先谦《韩非子集释》差可。
《管子》战国末年人所集着者,性质颇杂驳,然古代各家学说存其是者颇多,宜一游览。
注释书戴望《管子校正》甚好。
《吕氏春秋》此为中国最古之类书,先秦学说存其中者颇多,宜游览。
《淮南子》此为秦汉间道家言荟萃之书,宜稍精读。
注释书闻有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颇好。
《春秋繁露》此为西汉儒家代表的着作,宜稍精读。
注释书有苏舆《春秋繁露义证》颇好。
康有为之《春秋董氏学》,为通释体裁,家参看。
此书为汉代儒家法家对于政治问题对垒抗辩之书,宜游览。
《论衡》此书为汉代怀疑派哲学,宜游览。
《抱朴子》此书为晋以后道家言代表作品,宜游览。
《列子》晋人伪书,可作魏晋部玄学书读。
右所列为汉晋以前思想界之重要着作,六朝隋唐间思想界着光采者为佛学其书目当别述之。
以下举宋以后学术之代表书,但为一般学者节啬精力计,不愿多举也。
《近思录》朱熹着,江永注读此书可见程朱一派之理学,其内容何如。
《朱子所谱·朱子论学要语》王懋竑着此书叙述朱学全面目最精要,有条理。
若欲研究程朱学派,宜读《二程遗书》及《朱子语类》,非专门斯业者可置之。
南宋时与朱学对峙者尚有李东莱之文献学一派,陈龙川、叶水心之功利主义一派,及陆象山之心学一派,欲知其详,宜读各人专集;若观大略,可求诸《宋元学案》中。
《传习录》王守仁语徐爰、钱洪德等记读此可知王学梗概。
欲知其详,宜读《王文成公全书》。
因阳明以知行合一为教,要合观学问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经过,具见集中各文,故阳明集之重要,过于朱、陆诸集。
《明儒学案》黄宗羲着《宋元学案》黄宗羲初稿,全祖望、王梓材两次续成此二书为宋元明三朝理学之总记录,实为创作的学术史。
《明儒学案》中姚江、江右、王门、泰州、东林、戢山诸案最精善。
《宋元学案》中象山案最精善;横渠、二程、东莱、龙川、水心诸案亦好;晦翁案不甚好;百源(邵雄)、涑水(司马光)诸案,失之太繁,反不见其真相;末附荆公(王安石)新学略最坏,因有门户之见,故为排斥。
欲知荆公学术,宜看《王临川集》。
此二书卷帙虽繁,吾总望学者择要游览,因其为六百年间学术之总汇,影响于近代甚深,且汇诸家为一编,读之不甚费力也。
清代学术史,可惜尚无此等佳着。
唐鉴之《国朝案小识》,以清代最不振之程朱学派为立脚点,偏狭固陋,万不可读;江藩之《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亦学案体裁,较好,但江氏常识亦凡庸,殊不能叙出各家独到之处,万不得已,姑以备参考而已。
启超方有事于《清儒学案》,汗青尚无期也。
《日知录》、《亭林文集》顾炎武着顾亭林为清学开山第一人,其精力集注于《日知录》,宜一游览。
读文集中各信札,可见其立身治学大概。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着黄梨洲为清初大师之一,其最大贡献在两学案,此小册可见其政治思想之大概。
《思问录》王夫之着王船山为清初大师之一,非通观全书,不能见其精深博大,但卷帙太繁,非别为系统的整理,则学者不能读,聊举此书发凡,实不足以代表其学问之全部也。
《颜氏学记》戴望编颜习斋为清初大师之一,戴氏所编学记,颇能传其真。
徐世昌之《颜李学》亦可供参考,但其所集《习斋语要》、《恕谷(李塨)语要》将攻击宋儒语多不录,稍失其真。
顾、黄、王、颜四先生之学术,为学者所必须知,然其着述皆浩博,或散佚,不易寻,启超行将为系统的整理记述,以饷学者。
《东原集》戴震着《雕菰楼集》焦循着戴东原、焦里堂为清代经师中有清深之哲学思想者,读其集可知其学,并知其治学方法。
启超所拟着之《清儒学案》,东原、里堂学两案,正在属稿中。
《文史通义》章学诚着此书虽以文史标题,实多论学术流别,宜一读。
胡适着《章实斋年谱》,可供参考。
《大同书》康有为着南海先生独创之思想在此书,曾刊于《不忍杂志》中。
《国故论衡》章炳麟着可见章太炎思想之一斑。
其详当读章氏丛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冥着有偏宕处,亦有独到处。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着《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着将读先秦经部、子部书,宜鸹读此两书,可引起兴味,并启发自己之判断力。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着欲略知清代学风,宜读此书。
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尚书》内中惟二十八篇是真,书宜精读,但其文佶屈赘牙,不能成诵亦无妨。
余篇属晋人伪撰,一游览便足(真伪篇目,看启超所着《古书之真伪及其年代》,日内当出版)。
此书非看注释不能解,注释书以孙星衍之《尚书今古文注疏》为最好。
《逸周书》此书真伪参半,宜一游览。
注释书有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颇好。
《竹书纪年》此书现通行者为元、明人伪撰。
其古本,清儒辑出者数家,王国维所辑最善。
《国语》《春秋左氏传》此两书或本为一书,由西汉人析出,宜合读之。
《左传》宜选出若干篇熟读成诵,于学文甚有益。
读《左传》宜参观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可以得治学方法。
《战国策》宜选出若干篇熟读,于学文有益。
《周礼》此书西汉末晚出,何时代人所撰,尚难断定,惟书中制度,当有一部分为周代之旧,其余亦战国秦汉间学者理想的产物,故总宜一读。
注释书有孙诒让《周礼正义》最善。
《考信录》崔述着此书考证三代史事实最谨严,宜一游览,以为治古史这标准。
《资治通鉴》此为编年政治史最有价值之作品,虽卷帙稍繁,总希望学者能全部精读一过。
若苦干燥无味,不妨仿《春秋大事表》之例,自立若干门类,标治摘记作将来着述资料(吾少时曾用此法,虽无成书,然增长兴味不少)。
王船山《读通鉴论》,批评眼光,颇异俗流,读通鉴时取以并读,亦助兴之一法。
《续资治通鉴》毕沅着此书价值远在司马原着之下,自无待言,无视彼更优者,姑以备数耳。
或不读正《资治通鉴》而读《九种纪事本末》,亦可,要之非此则彼,必须有一书经目者。
《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三书卷帙浩繁,今为学者摘其要目:《田赋考》、《户口考》、《职役考》、《市籴考》、《征榷考》、《国用考》、《钱币考》、《兵考》、《刑考》、《经籍考》、《四裔考》,必不读;《王礼考》、《封建考》、《象纬考》,绝对不必读;其余或读或不读随人(手边无原书,不能具记其目,有漏略当校补)。
各人宜因其所嗜,择类读之。
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者,则读前七才考。
余仿此。
《马氏文献通考》本依仿杜氏《通典》而作。
若尊创作,应《通典》。
今舍彼取此者,取其资料较丰富耳。
吾辈读旧史,所贵者惟在原料炉锤组织,当求之在我也。
《两汉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可与《通考》合读。
《通志二十略》郑渔仲史识、史才皆迈寻常。
《通志》全书卷帙繁,不必读,二十略则其精神所聚,必须游览,其中与《通考》门类同者或可省。
最要者,《氏族略》、《六书略》、《七音略》、《校雠略》等篇。
《二十四史》《通鉴》、《通考》,已浩无涯涘更语及彪大之《二十四史》,学者几何不望而却走然而《二十四史》终不可不读,其故有二:(一)现在既无满意之通史,不读《二十四史》,无以知先民活动之遗迹;(二)假令虽有佳的通史出现,然其书自有别裁。
《二十四史》之原料,终不能全行收入,以故《二十四史》终久仍为国民应读之书。
书既应读,而又浩瀚难读,则如之何,吾今试为学者拟摘读之法数条。
一曰就书而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