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教授论治更年期汗证临床经验_徐波

合集下载

出虚汗的原因及调理方法的介绍

出虚汗的原因及调理方法的介绍

出虚汗的原因及调理方法的介绍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具有调节人体体温的作用,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出汗可散热降温、减少中暑。

但是有些朋友出现的是虚汗,这个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出虚汗的原因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出虚汗的原因《内经》对汗的生理、病理已经有所认识。

《素问·宣明五气》:“五脏化液,心为汗。

”《灵枢·决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漆,是谓津。

”指出了汗乃血液化生,与心关系密切,有“汗为心液”之说。

关于出汗的原因,《内经》认为是阳气蒸迫阴气所致,同时,还谈到了多汗、寝汗、灌汗、绝汗等出汗异常病证。

《伤寒论》对外感病的汗出见症作了详细、具体的描述,并根据汗出的性质来推断病机,提出了外感病汗证的辨证纲领,创制了以桂枝汤为代表的有效方剂。

《金匮要略》指出:“食已汗出,又常暮盗汗者,此劳气也。

”说明盗汗多由虚劳所致。

同时,还详细论述了黄汗的脉因证治,启迪后世。

《诸病源候论》有“虚劳汗候”、“虚劳盗汗候”、“风虚汗出候”等记载,认为汗证多属阳虚,卫阳不固所致。

《备急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中,载有治疗自汗、盗汗的内服和外用专方,其中药物,如麻黄根、牡蛎、小麦、黄芪等,至今仍在沿用。

宋《三因方·自汗证治》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日自汗或睡着汗出,唧1名盗汗,或云寝汗。

”还指出因各种生理活动而引起的汗出,不得称为。

自汗”。

金元时代,对本证的认识又有所发展。

《丹溪心法》指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

”并对李东垣补阳调卫及补阴降火等疗法,有新的见解。

明代《景岳全书·汗证》指出: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此其大法,固不可不知也”,但“自汗、盗汗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屑阳虚,盗汗必属阴虚”。

见解中肯,颇切临床实际。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汗》:“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

王平教授运用补肾疏肝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经验

王平教授运用补肾疏肝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经验

王平 教 授 运 用 补 肾疏 肝 法 治 疗 更 年期 综 合 征 的经 验
马 哲
关键词 : 更年期综合征; 补肾疏肝; 经验; 王平
d i 1 . 9 9 j i n 1 0 -9 4 2 1 . 0 0 8 o:0 3 6 / . s . 0 38 1 . 0 1 1 . 1 s 文 章编 号 :0 3 8 1 ( 0 1 ・0 1 8 - 1 0 —9 4 2 1 ) 1 —9 20 2
将 之称 为“ 断前 后 诸 症 ” 其 基 本病 机 以 肾 虚 为 主 , 经 , 系列 病
孕产 乳 , 素伤 于血 , 易处于 “ 阴常不 足 , 阳常 有足 ” 的状
态, 且在 妇女经 断前 后 , 肾气虚 衰 , 天癸 渐竭 , 临床表 故
1 g 当归 1 g 丹参 1 g 2, 2, 5 。7剂 , 煎服 , 日 1 。 水 隔 剂 20 0 8年 7月 9 日五诊 : 经 于 昨 晚来 潮 , 量 较 月 经
肾精 足气 盛 , 血 冲盈 , 气 冲任得养 , 经血 自能 满盈 , 经量
自然 正 常 。
( 文校 对 : 光辉 本 王 收 稿 日期 :0 1—0 21 3—1 ) 4
《 素问 ・ 上古 天 真 论 》中说 : 女 子 七 岁 肾气 盛 , “ 齿 更 发长 ; 七 而 天 癸 至 , 脉 通 , 冲 脉 盛 , 事 以时 二 任 太 月 下, 故有 子 ; 三七 肾气 平均 , 故真 牙 生而长 极 , 四七 筋骨 坚, 发长 极 , 身体 盛壮 ; 五七 阳明脉衰 , 始焦 , 而 发始 堕 ;
内伤 , 或他脏 病 变伤 及 肝 木 , 肾水 不 足 以涵 养 肝 木 , 如 再 加之 平素 忧思 郁结 , 气郁 结 , 血 为气 滞 , 肝 则 冲任 不 畅, 则极 易 导致 肝郁 气 滞 型 更 年期 综 合 征 的发 生 。且 气 滞 可致津 液 的运行 不 畅 , 得 相 应 脏腑 气 血 经 络 生 使 理 功能 进一 步失 调 , 肝 气郁 结 , 泄失 调 , 冲 任 血 如 疏 则

姜华教授治疗汗证之经验总结

姜华教授治疗汗证之经验总结

医学信息2013年9月第26卷第9期(下)Medical Information.Sept.2013.Vol.26.No.9临床医学宫颈癌的患者,民政部门给予专项救助资金,使每位患病妇女都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

4.4服务执行到位,真正把实事项目做实为确保普查质量,首先是技术支撑到位。

医院成立专业的普查专班和技术指导专班,巡回到各乡镇进行普查和技术指导。

并提前组织参检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规范工作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确保高质量完成。

其次是跟踪随访到位,对所有CIN1、CIN Ⅱ、CIN Ⅲ等中重度癌前病变病例及宫颈癌患者建立了随访信息档案,电话随访,指导治疗用药。

对已接受治疗人员,了解其治疗方案、康复程度;对尚未治疗人员,做好解释劝导工作;对可疑患者,动员其作进一步检查;对癌症患者给予人文关怀,尽可能为其提供帮助,所有随访内容均按时间顺序详细登记在册。

对已确诊宫颈癌的患者,妇联应给予专项救助资金,使每位患病的妇女都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

总之,普查工作是一项细致系统的工作,在提高技术水平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为百姓提供便捷、高质量的普查服务。

加大宣传力度,只有得到广大妇女的认同和合作,才能真正体现筛查工作的效果。

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力争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三满意,即群众满意、政府满意、医务人员参考文献:[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78..[2]李倬珍.妇女保健[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59.[3]殷杏花.宫颈癌普查的重要性及巴氏涂片分级在基层医院妇女病普查中的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3:25.[4]黄巧玲.浅谈两癌筛查和早诊早治的工作体会[J].中国医药卫生,2013,2.编辑/刘小燕收稿日期:2013-07-25姜华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尤其在治疗汗证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治疗更年期汗症经验一得

治疗更年期汗症经验一得

治疗更年期汗症经验一得
王晓旭;修丽梅;宋坪;张琪;王振萍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更年期汗症是妇女在更年期前后常见的一种病症,修老师认为其基本病
机为肾精渐亏,阴阳失衡。

根据《黄帝内经》:“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基本可分为阴虚、阴阳两虚两种证型。

因阴虚者,阴不能内守,阳气运行无度,时而浮越,造成汗出;或病程日久,阴损及阳,而成阴阳两虚之证,此时的多汗现象,既责之于阴虚阳气浮越,又责之于阳虚不能固摄,阴津外泄。

临床中,修老师常用自拟的“收敛固涩”方与“秘益精气”方,临床疗效显著。

【总页数】3页(P1082-1084)
【作者】王晓旭;修丽梅;宋坪;张琪;王振萍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特需医疗部,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特需医疗部,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北京,10005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明牡生脉饮加减治疗更年期潮热多汗症临床观察 [J], 段苇
2.黄芪颗粒治疗更年期自汗症疗效观察 [J], 李欧静;翁志文
3.补中益气汤治疗汗症一得 [J], 孙涛
4.更年期汗症的治疗经验体会 [J], 孟宪民
5.加味秦艽鳖甲散治疗更年期多汗症临床观察 [J], 王定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王平教授治疗自汗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范文2

2021王平教授治疗自汗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范文2

2021王平教授治疗自汗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范文 王平,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优秀继承人,师承邱幸凡、张六通、陈如泉等知名中医专家,临证30 余载,擅于运用调补元气法治疗汗症。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王平教授对自汗的治疗经验整理总结。

自汗,是指不因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以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1].自汗既可作为主证独立出现,也可作为兼证或次证出现在其他疾病过程中,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1病因病机。

引起自汗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体质虚弱,情志不调,饮食失节三个方面。

王平教授认为,这些原因均与元气损伤有关。

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源于先天,系于命门,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内而激发、维持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外而司腠理开阖,固护肌表[2].体质虚弱,则元气衰少,饮食失宜,则损耗元气,均可造成元气失去固摄之常,使津液无端外泄;而情志不调,扰乱脏腑气机,或饮食积滞,湿热内生,则会导致元气输布运行失调而致汗出异常。

2治疗原则。

很多医家认为自汗多属气虚、阳虚,常用益气温阳法治疗,但王平教授教导笔者,中医治病要辨证论治,在临证之时,既要掌握自汗的一般规律,也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分析,正如《景岳全书》所云:“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王平教授认为,气血阴阳的亏虚都可导致自汗,但究其根本,在于元气亏虚;元气运行失调,亦可发为自汗。

“阳加于阴谓之汗”,元气不足,无力化生元阴元阳,阳气不振,阴血不调,腠理无法固守而自汗出;元气输布运行失调,不能外达肌表固护腠理,使津液外泄而自汗。

故王平教授运用调补元气之法,辅以固表止汗治疗自汗,疗效显着。

3治疗方法。

3.1 温肾健脾以培元程文囿有云: “肾乃元气之本,生长之根,以始终化之养之道也”,元气赖肾中精气所化生,因此肾中精气的充盛与否直接影响元气的盛衰。

且肾为人体阴阳之根本,元阴元阳秘藏之处,故培补元气离不开温肾。

多汗症证治经验

多汗症证治经验
证 。辨证 : 湿热蕴 阻。治法 : 热除 湿止 汗。方药 : 清 革薜渗 湿
汤加减 。药用 : 方药 : 革薜 1 , 0g 薏苡仁 2 , Og 黄柏 1 , 泻 0g 泽 i , 0g 通草 1 , Og 龙胆草 l , Og 栀子 1 , Og 黄芩 1 , 0g 柴胡 1 , 0g
固表 止 汗之 功 。 2 湿 热 蕴 阻
过食 辛辣 , 七情所伤 , 胃湿 热 , 脾 蕴蒸 肌肤 , 迫津外 溢。证 候: 皮肤潮湿多汗 , 口淡 乏味而黏 , 四肢 沉重或有关 节疼痛 , 小 便 短少 ; 舌质淡红 , 苔白腻或 黄腻 , 弦滑或沉缓 。治 法 : 脾 脉 健
除湿止汗。
文献标识码 : B
中图分类号 : 7 8 7 R 5.4
药酸苦而 凉 , 阴敛 营 , 益 一治卫 强 , 一治 营弱 , 共调 营卫 ; 茯苓 健脾 渗湿 ; 浮小麦 、 麻黄根 固表止 汗 ; 骨敛汗 ; 龙 鸡血藤行血 活 血; 秦艽祛风湿 , 清湿热 , 通络 ; 草调和诸药 。全 方共奏益 气 甘
剂 , 固疗 效 。 巩
按 : 胃损伤 , 自内生 , 脾 湿 流注下 焦 , 蕴蒸 肌肤 , 迫津外 溢 。
治宜健脾清 热除 湿 , 汗。方 中革薜 利 湿去 浊 ; 泻 利水 消 止 泽
肿, 渗湿泄热 ; 通草 、 滑石 利尿 通淋 , 收湿 敛疮 ; 胆草 、 柏 、 龙 黄 黄芩 、 栀子清热燥 湿 ; 薏苡 仁、 白术健 脾益气 , 湿 ; 渗 当归 滋 阴 养血 以顾 肝体 , 使邪祛 而不 伤正 , 热 内郁 则肝气不 舒 , 湿 甘寒
治 以益气 固表 、 健脾除湿 、 理气活血 、 止汗[ 。 1 ] 1 表虚 不固 禀赋不足 , 阳气虚弱 , 腠理不密 , 卫外不 固 , 汗液 随气而外 泄 。证候 : 畏寒 , 肢冷 , 自汗 ; 舌质淡 , 苔薄 白, 脉沉 细或缓 。治 法: 益气固表止汗 。 病案 : 赵某 , ,7岁 , 20 男 1 于 0 9年 5月 1 3日初诊 。病 史 :

中医汗证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中医汗证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中医汗证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发表时间:2012-12-12T13:31:09.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项颗孙莉马琳(通讯作者)李秀玲[导读] 汗是人体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的产物,《素问? 阴阳别论》指出“阳加于阴谓之汗”。

项颗孙莉马琳(通讯作者)李秀玲(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摘要】目的验证“老年汗证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择汗证患者80例,按照老年汗证中医诊疗方案治疗6天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痊愈47例,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

结论老年汗证中医诊疗方案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汗证诊疗方案疗效评价汗是人体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的产物,《素问? 阴阳别论》指出“阳加于阴谓之汗”。

病理之汗称为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种病证。

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们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老年汗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对80例汗证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及疗效评价,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自汗、盗汗病例共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20~69岁,平均42岁;病程1个月~4年;自汗36例,盗汗32例,自汗盗汗兼有者12例。

2.诊断标准 2.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症部分》(ZYYXH/T40-200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制订。

(1)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2)睡眠中汗出,醒后汗止者。

2.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二版(贝政平、蔡映云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

(1)汗出,可诉不稳、易消长的全身乏力感,头晕、头痛、头重、心悸、胸闷、腹泻等自主神经性躯体症状。

更年期汗证探析

更年期汗证探析

更年期汗证探析徐波;王平【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各种压力的增大,更年期往往会提前到来.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0至60岁,常见有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或忧郁健忘等症状;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在51至64岁,主要表现为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抑郁、焦虑、易怒、多疑、心悸、出汗、骨骼与关节疼痛等症状.更年期汗证为其共同症状,影响患者的日间活动与夜间睡眠.故认为更年期汗证是由于机体肾精亏虚、阴阳失衡、情志不畅、五脏失调、起居失节、津液失常引起,调治当以和阴阳、汗自止,调五脏、抟精神,调起居、顾元气为原则,方能止汗治汗,提高更年期患者生活质量.【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21)011【总页数】3页(P1367-1369)【关键词】更年期;汗证;病因病机;调治方法【作者】徐波;王平【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老年医学研究所,武汉 430065;湖北中医药大学老年医学研究所,武汉 43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75更年期具体是指从生育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渡阶段,是机体走向衰老的关键启动期[1]。

《内经》指出,衰老是生命活动的客观过程和必然趋势,衰老引起的生理病理变化具有整体性、时限性和持续退行性[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更年期人数与日俱增,汗证是更年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3],其中75% ~85%有潮热汗出症状[4],多表现为自汗、盗汗,影响个人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对更年期汗证有其独特的认识,本文仅根据更年期患者特殊的体质来探讨自汗、盗汗的病因病机及其调治。

1.1 肾精亏虚阴阳失衡《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

”《素问·六节藏象论》又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说明汗液是人体的精气所化,其生成离不开肾中精气。

《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简明扼要地说明人之阳气作用于体内的阴精,宣发、排泄于皮肤而为汗液。

来复汤治疗汗证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体会

来复汤治疗汗证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体会
怔忡,或气虚不 足 以 息,诸 证 若 见 一 端,即 宜 急 服.”[1]
原方组成:山萸肉(去净核)
2 两,生龙骨(捣细)
1 两,生
证实,来复汤对离体及在体心脏均有明显的强心效应,
汤有极强的抗休克作用,而其强心、耐缺氧作用可能是
抗休克作用的基础.
牡蛎(捣 细)
1 两,生 杭 芍 6 钱,野 台 参 4 钱,甘 草 蜜 炙
录»一书,对大病后不能自复者疗效卓著.笔者采用来
故肝的疏泄作用 能 调 控 津 液 的 输 布 代 谢,进 而 调 节 汗
复汤治疗外感后虚汗淋漓,甚至汗出欲脱之证,取得较
液排泄,故肝为汗 之 制.«灵 枢 营 卫 生 会»曰:“营 卫
好的疗效,故 从 元 气 和 肝 的 关 系,探 讨 来 复 汤 的 制 方
学术探讨 中国民间疗法
CH
I
NA
SNATUROPATHY,Nov
2021,Vo
l
29No
22
参考文献
[
医学衷中参西录[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张锡纯 .
2016

[
2]闫润红,任晋 斌,杨 文 珍,等 来 复 汤 抗 心 肌 缺 血 及 耐 缺 氧
可使元气来复,常用于治疗寒温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等.该文探讨来复
汤治疗汗证的原理,提出可从肝及元气角度论治汗证.
【关键词】 汗证;
元气;肝;来复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图分类号:
R223
1+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9621/
cnk
i
11

3555/r
2021
2202
j

李七一治疗汗证验案3则

李七一治疗汗证验案3则

汗证是因人体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出汗异常为表现的病证。

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李七一教授认为汗证常表现为多证型夹杂,治疗时不必强分自汗盗汗,应寻找病理因素,辨明阴阳虚实,根据虚实主次遣方用药,兹择验案3则介绍如下。

1 盗汗郑某某,女,32岁。

2018年6月19日初诊。

主诉盗汗5年。

盗汗部位以颈部、后枕部为主,量大湿枕,出汗前颈部及后枕部自觉发热,汗后怕冷畏风,平素怕热,口干欲饮,便秘,三四日一行,粪便干燥呈球状,饮食睡眠尚可,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滑数。

病机为阴虚内热,阳明热盛,营卫不和,肺卫不固。

治法:清热滋阴,清泻阳明,调和营卫,益气固表。

处方:生黄芪10g,炙黄芪10g,当归10g,生地30g,玄参30g,麦冬30g,黄柏10g,黄芩10g,黄连6g,山栀10g,知母10g,生石膏30g(先煎),桂枝10g,赤芍10g,白芍10g,防风10g,生白术30g。

7剂,日1剂口服。

6月28日二诊:盗汗减轻,十去五六,大便调,汗后怕冷同前,舌偏红、苔薄黄腻,脉沉滑速。

守法续治,原方知母、黄柏各增至20g,共14剂。

电话随诊,药毕出汗症状十去八九。

按:本案选用当归六黄汤合白虎汤加减。

当归六黄汤源自李东垣《兰室秘藏》,被誉为“治盗汗之圣方也”。

《医方集解》云“盗汗由于阴虚,当归、二地所以滋阴;汗由火扰,黄芩、连、柏所以泻火;汗由腠理不固,倍用黄芪,所以固表”,精辟地解释了该方治疗阴虚内热汗证的原理。

本例中为青年女性,阴虚体质,阴虚津伤则虚火丛生,迫津液外泄,故而盗汗;平素畏热,口干渴,又有阳明经热之象,故而本案例为阴虚内热并阳明经热之证。

李师认为汗证与火热之邪有高度相关性,并引用了蒸笼原理,把人体比作一个蒸笼,各种热邪包括虚火及实热,仿佛燃烧中的釜底薪火,热气蒸腾体内津液,迫使水湿蒸汽向外透散,经由腠理毛孔排出。

当归六黄汤及白虎汤可祛除体内虚火及实热,但大量汗出,则伤阳气,故汗出后而身冷畏风,佐用玉屏风散之防风、白术,桂枝汤之白芍、桂枝,表气固,肌腠实,营卫和,汗自止。

汗证从脾论治

汗证从脾论治

汗证从脾论治发布时间:2022-06-08T08:16:11.13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月4期作者:杜大林1 马维骐[导读]杜大林1 马维骐2*(1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00)摘要:本文系统地论证了从脾治汗的可行性。

生理上,脾气化津为汗液之源,脾气摄津助调控汗液。

病理上,痰湿困脾、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脾阳虚弱、脾气亏虚皆可致汗。

治疗上,分别采用健脾燥湿、祛痰止汗,清热利湿、分消止汗,温中化湿、调营止汗,温运脾阳、扶阳敛汗,补气健脾、益气摄汗等法,以及中药外治法、针灸法等手段,综合治疗汗证。

为临床辨证论治及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汗证辨证论治脾汗证是人体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腠理开阖不利等引起的病证,汗由脾所主,本文对从脾治疗汗证进一步探讨,以求提高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

1 脾的生理功能与汗液的关系1.1 脾气化津为汗液之源脾属土主湿,为后天之本,营卫化生之源,脾主运化水谷,滋养肌肉、四肢,脾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津液,并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各脏腑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津液是出汗的物质基础,是汗液升华之源,汗液是脾运津液而成,生于水谷,源于脾的津液,有赖于脾的运化。

《证治准绳·汗病》说“汗出于脾,湿气盛也,当燥之”。

《古今医统大全·自汗门》指出“汗出于脾,湿气上蒸”。

汗证的根源在于脾胃,清代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门》说“脾宜升则健”,脾升清降浊的运化功能失常,湿浊积聚,外泄而为汗。

1.2 脾气摄津助调控汗液《丹溪手镜·自汗》指出“自汗属太阴脾经,脾之真气随汗而泄”。

脾具有统摄控制血液、津液在体中正常运行而不至溢出脉外、体外的作用。

汗血同源,汗乃血之液,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对汗液有推动固摄作用,如脾气虚弱则对气血津液的摄纳无权,迫津液外越导致汗出。

2 脾的病理与汗证的关系2.1 痰湿困脾,水液不化而致汗《证治汇补·汗病》指出“痰症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

汗证验案三则

汗证验案三则

汗证验案三则
赵惠馨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1988(000)003
【摘要】《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举痛论》云:“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

”此指汗证或因阳气蒸发津液所致,或因腠理不密导致津液外泻而来,笔者根据这这些理论用调节阴阳和固密腠理之法治疗汗证,颇觉得心应手。

现举验案三则如下:
【总页数】1页(P21)
【作者】赵惠馨
【作者单位】唐山市卫校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905
【相关文献】
1.王玉英老师治疗汗证验案三则 [J], 韩松雪;王丽伟;孙语男
2.白长川治汗证验案三则 [J], 古光君;苏昌明
3.王伟运用化瘀法治疗汗证验案三则 [J], 管丽华; 周志英; 赵胜男; 戴倩妤; 王伟
4.李七一教授治疗汗证验案三则 [J], 齐倩倩;李七一
5.小柴胡汤合方辨治汗证验案三则 [J], 祝春燕;张卫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魏军平教授治疗汗证临床经验一隅

魏军平教授治疗汗证临床经验一隅

关键 词
汗证 ; 凉血活血化瘀 ; 赤芍
d o l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7 2 0 2 . 2 0 1 3 . 0 7 . 0 2 4
《 本草原始》 日: “ 龙骨 , 甘平 ……汗出止汗 , 缩小便 、 溺 血” _ 3 J 。煅牡蛎 : 咸, 微寒。有收敛 固涩功效 。《 本 草 中的 , 效 不更 方 , 原
方 再进 7剂 。基 本痊 愈 。
观该 患 者 以前 方 药 , 其 中不 乏清 热敛 汗之 品 , 然疗 效不 佳 , 常反 复 。魏 老师 在 辨 证 施 治 的情 况 下 佐 以凉
血活血化瘀之品, 显著的提高了临床疗效 , 解决患者的 痛苦 。赤芍苦、 辛, 微寒 , 与知母 、 黄芩相合 , 清气 、 血之
论太 阳篇》 提出淋家、 疮家、 衄家, 亡血家不可发汗 , 正 是遵循“ 血汗同源” 的思想 j 。其在《 伤寒论太 阳篇》 日: “ 病 常 自汗 出者 , 此 为荣气 和, 荣气和者 , 外不谐 ,
以卫 气不 共荣 气 谐 和故 尔 。 …… 宜桂 枝 汤 ” _ 9 J 。在 张 仲景 时代 不分 白芍 赤芍 , 桂枝 汤 中亦含 赤芍 , 桂枝 色赤 人心 , 有温 通 血脉之 功效 , 赤 芍与桂 枝 的应用 也蕴 含 了 “ 血 汗 同源 ” 的思 想 。朱 丹 溪 则 进 一 步 阐述 血 与 汗 的 关系 , 提 出“ 心所 藏之 , 在 内为 血 , 在 外为 汗 ” [ 1 。 。 。认为
化瘀 角度 治 疗 自汗 。
泽, 声 音洪 亮 。 自诉 白天 汗 出 5年 , 汗 出无 规律 , 无 明 显 加 重或 减轻 因素 , 自觉 汗 出带 凉意 , 然周 身灼 热烦 躁

治疗颞下颌关节疼痛验方

治疗颞下颌关节疼痛验方

!术探$!"#$%&CHINA'SNATUROPATHY,Mar2021Vol29No6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潮热、汗出,反复发作,症状持续不解。

刻下症:汗出,偶见盗汗,潮热,烦躁,腰膝酸软,手发凉,面色苍黄,因家庭原因情志,口苦,夜间入睡困难,纳少,二便可,停经1年余,舌红、苔薄黄,脉弦细,尺脉弱。

结合舌脉和症征,诊断为绝经前后诸症(心肾不交兼肝郁化火)。

治法:滋阴补肾,养心安神,兼清泻肝火。

方以交泰丸合四磨饮子加减。

组成:沉香、肉桂各5g,槟榔、党、乌药、川U、浮小麦、甘草片各10g,黄连片、龙胆草各12g,干草、当归、白芍、大枣各15g,生地黄、熟地黄各8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2019年12月12日二诊:患者汗出、寐差症状较前改善,舌红、苔薄、微黄,脉细微弦。

初诊方去黄连,干草20g,熟地12g,酒黄精、盐杜仲各15g,三七粉4.5g,醋龟甲8g(先煎),以滋阴养、、活血化瘀。

继服7剂,煎。

2019年12月19日三诊:患者诸症改善,守前方, 7剂,煎。

2019年12月26日四诊:患者面色好转,汗出、腰痛除,手温,舌尖红,三诊连片3g清热。

继7剂,煎。

:本案患者以潮热汗出为主要表现,停经1年余,年龄在“七七”以上,属更年期汗证。

肾精不足、气血亏虚是其典型特点,肾虚则无以润养心肝,心肝火旺致、潮热汗出、口苦;气虚卫表不固,夜间i加,则盗汗;又因平素情志,月结,气机不利,则不宁、入睡困难;肾阴虚无以腰膝,致腰膝酸软;舌红、苔薄黄、脉弦细均为心肾不交兼有化火之象。

治疗以交通心肾、固表止汗为,后以为本。

方中地黄清;黄连、肉交通心肾,清热安神;龙胆草清;白芍、当归、草、大枣,养血活血;沉香、槟榔、党参、乌药、川U健脾行气,补气血生化之源,疏肝解郁;浮小麦固止汗。

诸,、心安之。

诊时患者退,无汗出,寐,去黄连防脾胃;此时邪退正虚,治疗当以扶正固本、滋阴培元,故加酒黄精、蛊、酉以、;考虑患者年老,病久因虚致瘀,少佐三七以活血化瘀。

汗证的辨治体会

汗证的辨治体会

汗证的辨治体会
万浩鹏;许惠利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1(020)012
【摘要】@@ 汗是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汗为心液,属五液之一.正常出汗是机体功能活动的表现,凡异常出汗者皆属于中医的"汗证".按汗出时间的异常,汗证分为"自汗"与"盗汗";按汗出部位的异常,则分为"头汗"、"半身汗"与"手足心汗";按汗出颜色的异常,则有"黄汗"与"血汗"的不同;另外根据汗出时症状,还有"战汗"、"绝汗"等称谓.
【总页数】2页(P1514-1515)
【作者】万浩鹏;许惠利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201800;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201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2
【相关文献】
1.循《临证指南医案·汗》从心肾辨治老年汗证 [J], 仲建刚;郭宏敏
2.辨治汗证1则有感 [J], 杨群;万丽玲
3.从肝脾辨治小儿汗证1例 [J], 黄帅;王林
4.桂金贵辨治小儿汗证经验 [J], 张婷婷;桂金贵
5.唐蜀华教授辨治汗证经验 [J], 田园;刘春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更年期妇女汗证治愈一则

更年期妇女汗证治愈一则

更年期妇女汗证治愈一则杨宇星;周进【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7(036)015【总页数】1页(P47)【关键词】更年期妇女;汗证【作者】杨宇星;周进【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贵阳550002;贵阳中医学院贵阳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11患者赵某,女,52岁,四川人。

患者已停经2+年,近2+月出现潮热、阵汗、午后尤甚,多次就诊于西医院查甲状腺功能、激素水平、肿瘤标志物等均未见异常。

西医按照“更年期综合征”予以对症处理,均未见效果。

2017年2月15日初诊,症见潮热、阵汗、午后尤甚,伴心烦、易怒,睡眠差,难以入睡,易醒。

饮食、二便调。

诊查: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中医辨证:汗症(肝肾不足)。

治则:补益肝肾。

处方:(滋水清肝饮加减)银柴胡6g、枳壳9g、丹皮10g、栀子9g、白芍15g、当归15g、山药15g、山萸肉15g、茯苓20g、生地15g、泽泻15g、甘草6g、酸枣仁15g,5付,水煎内服,每次300mL水煎成100mL内服,3次/d。

2017年2 月20日二诊,患者服用上方后潮热盗汗、心烦易怒、入睡均较就诊前明显改善。

饮食、二便正常。

诊查: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中医辨证论治均同上,故继续守方5付治疗。

2017年3月1日三诊,患者潮热盗汗症状完全消失,情绪改善。

仍有入睡困难,易醒症状。

饮食二便调。

诊查:舌质红,薄黄,脉细。

中医辨证:不寐(肝肾阴虚,肝气不舒)。

治则:滋养肝肾,解郁安神。

处方:(一贯煎合枣仁汤加减)川楝子9g、生地20g、北沙参15g、当归 15g、女贞子 20g、酸枣仁 20g、麦冬 15g、茯苓 20g、合欢皮 15g、山药20g,5付,水煎内服,每次300mL水煎成100mL内服,3次/d。

患者服用上方后,睡眠已得到改善,入睡困难改善,每晚能保证睡眠6h以上。

2.1 汗证源流:汗证最早见于《内经》,然而书中并无“汗证”一词,只是描述了各类型的汗,比如多汗、寝汗、夺汗、漏泄等。

辨治汗证1则有感

辨治汗证1则有感

辨治汗证1则有感杨群;万丽玲【摘要】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的特色所在.本文通过一例汗证患者的辨证论治过程来阐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妙之处,说明辨证论治的重要性.【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辨证论治;汗证;举隅【作者】杨群;万丽玲【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2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的特色所在。

它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

所谓辨证,即通过四诊八纲、脏腑、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对患者表现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别为何种病证。

所谓论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法。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因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病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但更主要是辨证,通过辨证进一步认识疾病。

即使是同一种病在不同的阶段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症候类型,治疗也就应当不同,滋以1例汗证患者的治疗来加以说明。

汗证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汗为人体五液之一,由心所主,蕴化于脏腑之中,津液所化,借助阳气的蒸腾气化,布散于人体肌表,濡润肌腠[1]。

按汗出时间的不同,汗证可分为自汗和盗汗,按汗出部位不同,又有头汗、半身汗及手足心汗出之分;此外还有战汗、绝汗等之分,临床上以自汗、盗汗多见,汗证病机主要包括营卫不和,营气不固;邪热郁蒸,津液外泄;阴阳失衡,津液受扰。

不同的症候类型反映了不同的病因病机、病理性质,因此需辨证论治。

汗证临床案例体会

汗证临床案例体会

汗证临床案例体会
林寓淞;张再良
【期刊名称】《中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5(21)3
【摘要】汗证的临床治疗应在辨证中对症狀的病因病机仔细推求,分清辨别阴阳虚实的主次,给予方药才能有方向。

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中病因病机的方向决定了用的方药,只有方向对了才能达到目的。

【总页数】2页(P93-94)
【关键词】汗证;桂枝汤;当归六黄汤;临床经验
【作者】林寓淞;张再良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汗证临床辨治体会 [J], 程继昆;杨晓梅
2.张锡纯来复汤治疗汗证临床运用体会 [J], 张艳萍;洪国平
3.血府逐瘀汤治疗汗证的临床体会 [J], 杨朱洁
4.桂枝汤配合引火归元针灸法在营卫不和之汗证中的临床体会 [J], 周特; 吴节; 杨丽洁; 兰颖; 李达
5.来复汤治疗汗证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体会 [J], 刘一荻;吉学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治疗更年期汗证

中医药治疗更年期汗证

中医药治疗更年期汗证
嘉士健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6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走罐配合二仙汤与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更年期汗证的近期
疗效,探寻中医治疗方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针刺、走罐、二仙汤与酸枣仁汤加减)和对照组(口服谷维素、维生素C及钙尔奇D片治疗)各45例,
观察比较2组近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临床痊愈率68.9%,总有效率
9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5.6%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走罐配合二仙汤与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更年期汗证的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的整
复中医治疗手段.
【总页数】3页(P1049-1051)
【作者】嘉士健
【作者单位】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成都61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9
【相关文献】
1.李真教授运用当归六黄汤治疗更年期汗证经验 [J], 栗春芳;王珊珊;李真
2.更年期妇女汗证治愈一则 [J], 杨宇星;周进
3.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更年期汗证探讨 [J], 苑海民;哈虹
4.更年期汗证的治疗浅析 [J], 洪薪洁;刘岩
5.女性更年期汗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J], 沈壹;于红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夏伦祝,徐先祥,张睿.威灵仙总皂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收稿日期:2015-05-21基金项目:湖北省医药领军人才工程项目(鄂卫生计生发[2013]4号)作者简介:徐波(1990-),女,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的研究。

通讯作者:王平(1962-),男,湖北恩施人,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衰老理论及老年病证治规律研究,E-mail:pwang54@qliyun.com。

安徽医药,2009,13(5):496-497.[3]吴宗群.中药青风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药师杂志,2006,9(9):857-858.[4]宫金艳.丹参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2):122-123.[5]胡晓梅.周霭祥运用青黄散治疗白血病的经验[J].中医杂志,2011,52(14):1187-1189.[6]刘育明.清热解毒法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造血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中的应用[J].江西中医药,2007,38(12):78-80.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5.09.016王平教授论治更年期汗证临床经验徐波,王平(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年痴呆醒脑益智重点研究室,湖北武汉430065)摘要:王平教授从事中医老年病的研究多年,对更年期汗证辨治独具特色。

文章在充分研究王平教授门诊病案的基础上,总结其学术经验,论述王平教授对更年期汗证病因病机以及治法特色的认识。

关键词:更年期汗证;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588;R758.74;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5)09-1644-02王平,湖北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师承陈如泉、张六通、邱幸凡等著名中医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优秀继承人,从事中医老年病的科研、临床与教学工作30余年,临床上对更年期汗证治疗颇有效验。

更年期汗证是机体在衰老过程中出现的以自汗、盗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结合临床,王平教授认为更年期汗证是患者由于肾精亏虚、情志内伤、起居失常等引起阴阳不和、营卫失调、痰瘀互结而出现的病证。

王平教授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屡有新的发挥,现结合临床案例将其治疗更年期汗证的经验分析总结如下。

1滋阴填精平衡阴阳《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说明汗液是人体的精气所化,《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阐明汗液的生成离不开肾中精气。

《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简明扼要地说明人之阳气作用于体内的阴精,宣发、排泄于皮肤而为汗液。

更年期汗证其主要病因病机为肾气亏虚,五脏功能减退,从而造成人体机能下降,阴阳失衡[1]。

更年期患者由于肾中精气亏虚,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证见自汗盗汗。

肾精亏虚,肾气不生,气失固摄,阴液外泄发为更年期自汗;阳消阴长,虚火内生,阴精被扰,不能自藏而外泄,导致更年期盗汗。

所以调和阴阳、滋阴填精是治疗更年期汗证的最基本方法,对于更年期自汗多用益肾填精止汗法,对更年期盗汗多采用滋阴清热止汗法,王平教授在此辨证基础上多以交泰丸、青蒿鳖甲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共奏平衡阴阳、敛汗止汗之效。

案1丁某,女,57岁,潮热盗汗5年,下午潮热明显,自觉气血上涌感,夜晚入睡汗则湿衣,以手心、脚心、前胸、后背明显,平素畏寒,好热饮,脾气大,绝经12年,饮食可,睡眠质量差,大便黏腻,难以冲厕,小便正常。

舌黯苔微黄腻,脉细滑。

辨证分析,患者老年肾阴虚,肾阳亢奋,外开腠理,发为盗汗,属于典型的肾阴虚盗汗,药用:青蒿15g,鳖甲15g,生地20g,知母10 g,丹皮10g,玄参15g,黄芪30g,当归15g,灯芯草2 g,栀子15g,白薇15g,黄连10g,肉桂10g,银柴胡15 g,地骨皮15g,淡竹叶15g,淡豆豉15g,煅龙牡各15 g,酸枣仁30g,14剂,水煎服,1剂/d,分3次服用。

二诊,自述潮热盗汗症状缓解明显,夜晚睡眠质量改善,偶见湿衣,手心脚心仍自觉发热但较前缓解,下午潮热减轻,畏寒,好热饮,大便成形,舌淡红苔微黄,脉弦细。

患者阴虚症状改善,仍见畏寒喜热饮等阳虚症状,由于阴阳胡根互用,阴虚阳亦不足,予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药用:黄芪20g,生晒参6g,焦白术10 g,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0g,茯苓10g,泽泻10 g,丹皮10g,熟附片6g,鹿角胶10g,淡竹叶10g,黄连6g,肉桂10g,浮小麦30g,焦楂曲各10g,调理3月,诸症状基本消失。

2调畅五脏解郁止汗王平教授根据《内经》理论,认为本病病位涉及五脏,与心、肾关系最为密切[2]。

如《素问·宣明五气轮》曰:“五脏化液,心为汗”;《灵枢·九针》:“心主汗”,《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阐明汗液的生成离不开肾中精气,治疗上尤为重视心、肾两脏的调养。

同时,王平教授认为肝脾肺三脏与汗出息息相关,如肺气不足则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自汗;思虑太过,损伤脾胃可导致心血不足,因汗为心之液,血不养心,汗液外泄太过,引起自汗或者盗汗;肝气郁结,湿热蕴于肝胆,邪热郁蒸,津液外泄致汗出增多;这与清代王燕昌《王氏医存·即汗处知其虚处》认为“五脏皆有汗,不独心也”一脉相承。

对此王平教授在辨证的基础上,多采用调畅五脏,解郁止汗之法,常用逍遥散、越鞠丸、柴芩温胆汤合酸枣仁汤等方治疗,使气血和调,汗出自愈。

案2袁某,男,52岁。

自汗3个月,自诉近期因家庭琐事、工作压力白天容易出汗,以头部明显,伴见头晕,脱发,头发,眉毛及身上毛发脱落,稀少,伴见眼干,眼涩,眼疲劳,耳鸣,少气懒言,畏寒,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多梦早醒,早泄,腹胀,腰酸,腹部发凉,偶尔手心发热,大便黏腻。

舌红镜面舌,脉沉弦细尺脉弱。

辨证分析,思伤脾,患者因思虑过度,伤害心脾二脏,气血不和引发自汗等症状,方用逍遥散加减治疗,药用黄芪40g,当归10g,白术15g,茯神15g,陈皮10g,生首乌15g,生晒参5g,防风10g,白芷10g,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5g,骨碎补10g,煅龙牡各15g,焦三仙各10g,黄连6g,肉桂15g,炙甘草6g,侧柏叶15g,14剂,水煎服,1剂/d分3次服用。

二诊,患者自诉服用后汗出缓解,眼干眼涩减轻,乏力症状明显减轻,自觉入睡困难,脱发,偶见头晕,耳鸣,多梦,早泄、腰酸、腹部发凉。

辨证患者出汗症状已经缓解,治疗当以健脾补血益肾,续原方去侧柏叶、柴胡、枳壳加旱莲草15g,女贞子10g,酸枣仁15g,川芎10g,依此方调理月余,基本痊愈。

3清化痰浊活血化瘀王师认为痰瘀同病是老年病的主要证候特点[3],治疗更年期汗证自然不可忽视这两个因素。

中医素有“老人多虚”“老人多痰”之说,“肾虚不能制水,则水不归源,如水逆行,洪水泛滥而为痰”,张介宾提出的“痰生百病”“百病多兼有痰”等,说明痰是更年期汗证的影响因素。

《丹溪心法·自汗·四十九》指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对盗汗则认为“盗汗属血虚、气虚”,王清任强调:“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补充了血瘀所致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可见瘀血亦可致更年期汗证。

临床王师多采用温胆汤、二陈汤、血府逐瘀汤治疗。

案3余某,男,65岁。

自汗、盗汗1年,患者自诉一年前出现不明原因自汗,盗汗,伴见头晕、困乏、左耳耳鸣,失眠,多梦,心悸,每晚能睡2 3h,醒后不易复睡,服安定一颗仍不可睡,晚上时有口苦,纳差,大便不成形。

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病史。

形体肥胖,舌黯淡苔白腻,脉弦滑有力。

辨证分析,患者老年肝肾亏虚,脏腑协调失衡,津液聚而生痰,药用:枳实10g,炒栀子10g,黄芩10g,法夏10g,陈皮15g,枣仁30g,茯神15g,浮小麦30g,夜交藤30g,煅龙牡各15g,合欢皮15g,竹茹10g,白芍15g,灯心草2g,生草6g,7剂,水煎服,1剂/d,分3次服用。

二诊,患者自诉自汗盗汗缓解明显,头晕耳鸣症状减轻,仍失眠、多梦、心烦,口苦基本消失,小便渐清,大便基本成形。

辨证分析患者痰湿基本已化,阴血亏虚,治疗当以滋养阴血,安神益智为主,方以酸枣仁汤加减。

药用:酸枣仁30g,川芎15g,茯神15g,知母15g,五味子15g,百合15g,桂枝10g,夜交藤30g,白芍15g,炙甘草10g,黄连10g,枳实10g,法半夏10g,依法调理月余得愈。

4调和营卫敛汗止汗《景岳全书》说:“汗发于阴而出于阳,此其根本,则由阴中之营气;而其启闭,则由阳中之卫气。

”卫气不能固护肌表,腠理疏松;卫气亏损,不能固摄津液;卫气内郁,阳热内蒸,迫津外泄;营血亏虚,郁热内扰皆是发生汗证的常见病机。

《伤寒论》第53条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

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说明任何外来邪气侵入人体毫毛引起腠理玄府开阖失司,均可引起阴津外泄而汗出,更年期体质虚弱,容易感受外在邪气而引起汗出。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汗》指出:“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

”临床王师多用桂枝汤、建中汤、玉屏风散加减治疗,以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效。

”案4李某,女,57岁。

自汗30年,患者自诉30年前产子,产后三个月因吹风受凉而自汗、加衣后缓解,伴见头疼,现四肢自觉冰冷,烦躁,疲惫乏力,易自汗,畏风寒,曾服中药而胃寒胃痛,月经愆期,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稍弦。

不难发现,患者因生子受寒导致营卫不和而见自汗,治疗上当以调和营卫、补阳和胃为原则,药用:桂枝10g,白芍15g,大枣10g,生姜10g,太子参15g,白术15g,玄参10g,黄精15g,茯苓15g,山药15g,熟附片6g,当归10g,木香10g,砂仁10g,巴戟天10g,熟地15g,黄芪15g,焦三仙各10g,炙甘草6g,五味子15g,煅龙牡各15g,7剂。

二诊,患者自诉自汗症状缓解,畏寒减轻,仍觉疲乏,肢体疼痛遇寒加重,方以桂枝汤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因产后受风寒而导致的自汗。

复诊,汗出缓解,现吹风后汗出减轻,续原方去熟附片、煅龙牡继续服用3月,随访半年基本痊愈。

5结语中医认为更年期自汗、盗汗虽出现在外,但其病在内,绝大多数患者均伴有相关的内在疾病或生理失衡,外在汗出只是一个信号,所以治疗应采用“治病求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