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强度+流量计算

合集下载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流量计算⽅法和步骤暴⾬流量计算⽅法和步骤谭炳炎汇编⼆○○⼋年四⽉于成都详细计算⽅法和步骤如下(泥⽯流河沟汇流特点:全⾯汇流;1、F 全⾯汇流,从地形图上量取;f 部分汇流,即形成洪峰流量的部分⾯积,调查确定后从地形图上量取; 2、L 从地形图上量取;(分⽔岭⾄出⼝计算断⾯处的主沟长度) 3、J 主河沟平均坡降;(实测或地形图上量取) J = {(Z 0+Z 1)·し1+(Z 1+Z 2)·し2+……(Z n-1+Zn )·しn -2Z 0·L }/L 2 当Z 0 =0时,上式变为: J = {Z 1·し1+(Z 1+Z 2)·し2+……(Z n-1+Zn )·しn }/L 2fa 3-1、J 1/3 ;计算3-2、J 1/4 ;计算4、H 24 年均最⼤24⼩时⾬量(mm );查等值线图或采⽤当地资料;5、Cv 、Cs :Cv---变差系数(反映各次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相对⼤⼩)Cs----偏差系数(反映各次值的偏差情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降⾬、地形、地貌、植被及汇⽔⾯积等因素有关。

⼀般地区:Cs= Cv 梅⾬期:Cs=3~4 Cv 台风期: Cs=2~3. CvCv>的地区: Cs ≒ Cv Cv<的地区: Cs ≒Cv 24 最⼤24⼩时暴⾬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当地资料; 6、Kp 查⽪尔逊Ⅲ型典线的模⽐系数表; 7、H 24p 设计频率p 的最⼤24⼩时⾬量(mm );H24p =Kp ·H 248、n 值暴⾬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时,n 取值通常按下列⼆位⼩数取值:、、、、、、、、、、、、、当t<1⼩时:取n =n 1 ;查图或采⽤当地资料;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时这⼀状况:取n =n 2 ;求法:(1):查图(!)(2):采⽤当地资料;1)、四川省⽔⽂⼿册计算⽅法:⼿册给出了:10分钟、1⼩时、6⼩时、24⼩时、1⽇、3⽇、7⽇、和可能最⼤24⼩时等最⼤时段的暴⾬和Cv 等值线图、⽪尔逊Ⅲ型典线的模⽐系数Kp 表供naan 查⽤。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汇总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汇总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汇总
一、设计频率确定:
设计频率是暴雨流量计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所在地的降雨资料和工程
的要求来确定,常见的设计频率有2年、5年、10年、20年等。

二、计算降雨量:
根据设计频率和所在地的降雨统计资料,可以推测出相应的设计雨量。

常见的推测方法有平均降雨强度法、杰森定律法和个例法等。

三、确定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是指暴雨流量计算的范围,一般是指水流汇集的区域。

可以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或测算方法来确定。

四、计算时程单位线:
时程单位线是描述雨水径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曲线,可以通过统计
降雨资料和水文资料,使用时程单位线法计算出来。

时程单位线反映的是
单位面积上的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五、单位线法计算:
单位线法是暴雨流量计算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将流域面积等分成若干小面积。

2.根据小面积的时程单位线和面积比例,计算每个小面积的单位线。

3.将各个小面积的单位线叠加,得到总的单位线。

4.根据总的单位线和设计雨量,计算出瞬时流量。

5.将瞬时流量积分得到单位时间内的总流量。

六、流量计算:
根据瞬时流量和计算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总流量。

可以使用Simpson法、矩形法等数值计算方法。

以上就是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的汇总。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降雨的时空分布、流域的特性等因素。

同时,暴雨流量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具备相关的水文学和水利工程知识。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谭炳炎汇编二○○八年四月于成都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 <t c;)1、F 全面汇流,从地形图上量取;f 部分汇流,即形成洪峰流量的部分面积,调查确定后从地形图上量取;2、L 从地形图上量取;(分水岭至出口计算断面处的主沟长度)3、J 主河沟平均坡降;(实测或地形图上量取)J = {(Z0+Z1)·し1+(Z1+Z2)·し2+……(Zn-1+Zn)·しn-2Z·L}/L2当Z=0时,上式变为:J = {Z1·し1+(Z1+Z2)·し2+……(Zn-1+Zn)·しn}/L2fa3-1、J1/3;计算3-2、J1/4;计算4、H24年均最大24小时雨量(mm);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5、Cv 、Cs :Cv---变差系数(反映各次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相对大小)Cs----偏差系数(反映各次值的偏差情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及汇水面积等因素有关。

一般地区:Cs=3.5 Cv 梅雨期:Cs=3~4 Cv台风期: Cs=2~3. CvCv>0.6的地区: Cs≒3.0 Cv Cv<0.45的地区: Cs≒4.0CvCv24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6、Kp 查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7、H24p 设计频率p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H24p=Kp·H248、n值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取值通常按下列二位小数取值:0.3、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当t<1小时:取n=n1;查图或采用当地资料;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小时这一状况:取n=n2;求法:(1):查图(!)(2):采用当地资料;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手册给出了: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能最大24小时等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等值线图、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Kp表供naan 查用。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谭炳炎汇编二○○八年四月于成都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 <t c;)1、F 全面汇流,从地形图上量取;f 部分汇流,即形成洪峰流量的部分面积,调查确定后从地形图上量取;2、L 从地形图上量取;(分水岭至出口计算断面处的主沟长度)3、J 主河沟平均坡降;(实测或地形图上量取)J = {(Z0+Z1)·し1+(Z1+Z2)·し2+……(Zn-1+Zn)·しn-2Z·L}/L2当Z=0时,上式变为:J = {Z1·し1+(Z1+Z2)·し2+……(Zn-1+Zn)·しn}/L2fa3-1、J1/3;计算3-2、J1/4;计算4、H24年均最大24小时雨量(mm);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5、Cv 、Cs :Cv---变差系数(反映各次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相对大小)Cs----偏差系数(反映各次值的偏差情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及汇水面积等因素有关。

一般地区:Cs=3.5 Cv 梅雨期:Cs=3~4 Cv台风期: Cs=2~3. CvCv>0.6的地区: Cs≒3.0 Cv Cv<0.45的地区: Cs≒4.0CvCv24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6、Kp 查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7、H24p 设计频率p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H24p=Kp·H248、n值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取值通常按下列二位小数取值:0.3、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当t<1小时:取n=n1;查图或采用当地资料;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小时这一状况:取n=n2;求法:(1):查图(!)(2):采用当地资料;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手册给出了: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能最大24小时等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等值线图、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Kp表供naan 查用。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谭炳炎汇编二OO八年四月于成都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t c.)1、 F 全面汇流,从地形图上量取;f 部分汇流,即形成洪峰流量的部分面积,调查确定后从地形图上量取;2、L 从地形图上量取;(分水岭至出口计算断面处的主沟长度)3、J 主河沟平均坡降;(实测或地形图上量取)J = { (Z +Z )・U +(Z +Z ) «L + ............................... (Z +Zn) «L 一2Z ・L}/0 1 1 12 2 n-1 n 0L2当Z0 =0时,上式变为:J= {Z «L +(Z +Z ) «L +……(Z +Zn) -L }/L2fa 1 . _ 1 1 2 2 n-1 n3-1、J1/3 .计算3-2、J1/4 ;计算4、H24 年均最大24小时雨量(mm);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5、C v、Cs : Cv ------ 变差系数(反映各次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相对大小)Cs----偏差系数(反映各次值的偏差情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及汇水面积等因素有关。

一般地区:Cs=3.5 Cv 梅雨期:Cs=3〜4 Cv台风期:Cs=2〜3. CvCv>0.6 的地区:Cs芸3.0 Cv Cv<0.45 的地区:CsW4.0CvCv〃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6、K p 24查皮尔逊III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7、以设计频率p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H =Kp - ^8、n2崔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取值箍常按下列二位小数取值:0.3、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当t<1小时:取n=n ;查图或采用当地资料;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1小时这一状况:取n=n ;2求法:(1):查图(!)(2):采用当地资料;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手册给出了: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能最大24小时等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等值线图、皮尔逊III型典线的模比系数Kp表供naan查用。

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n b t P C A i )()lg 1(1++= 或n b t P C A q )
()lg 1(1671++= 其中i 或q --- 暴雨强度(i :mm/min ;q :L/s/hm 2)
P --- 重现期(a );
t --- 降雨历时(min );
A 1 ---雨力参数,即重现期为1a 时的1min 设计降雨量(mm );
C --- 雨力变动参数(无量纲);
b --- 降雨历时修正参数,即对暴雨强度公式两边求对数后能使曲线化成直线所加的一个时间常数(min );
n --- 暴雨衰减指数,与重现期有关;
结合xx1974~2014年41年的降水数据,经综合计算对暴雨强度总公式进行优化,其总公式结果如下:
)hm /s /(单位:)
481.31t ()0.841lgP 1(7839.62q 或)min /mm 单位:()481.31()lg 841.01(038.472963.0963.0L t P i ++=++= 结合xx 区水源地保护区的相关情况,取暴雨重现期P=2a ,降雨历时t=20min ,查附表1暴雨强度查算表,得出暴雨强度如下:
i=1.230mm/min ;
q=204.99L/s/hm 2。

山南市暴雨强度公式

山南市暴雨强度公式

山南市暴雨强度公式1、暴雨强度公式: Qy=ψ.qF。

2、暴雨强度指的是降雨的集中程度。

-般以--次暴雨的降雨量、最大瞬间降雨强度、小时降雨量等表示。

其计量单位通常以mm/min或L /(s.万m2)表示。

我国气象局规定,按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3、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出现在南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岛,24小时降水量为1870毫米。

我国最大暴雨出现在台湾省新寮,24小时降水量为1672毫米,均是热带气旋活动引起的。

我国是多暴雨国家之一,几乎各省(市、区)均有出现。

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暴雨日数的地域分布呈明显的南方多,北方少;沿海多,内陆少;迎风坡侧多,背风坡侧少的特征。

台湾山地的年暴雨日达16天以上,华南沿海的东兴、阳江、汕尾及江淮流域一些地区在10天以上,而西北地区平均每年不到1天。

暴雨分为好几个等级,暴雨是有强度之分的,对其暴雨强度有专门的计算公式,那么暴雨强度公式怎么计算?今天佰佰安全网小编来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暴雨强度公式t=t1+n*t2,其中t1是地面集水时间,一般取5-15分钟;t2是雨水在管道中流行的时间。

n是折减系数,新版规范已取消,n取1。

暴雨强度及雨水流量计算是大小为291KB的免费版软件。

可以查询到各个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软件,和全国各个城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和算法。

暴雨强度及雨水流量计算是可以查询到各个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软件,和全国各个城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和算法。

并且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全国各地城市的降雨量,非常方便实用。

暴雨强度指的是降雨的集中程度。

一般以一次暴雨的降雨量、最大瞬间降雨强度、小时降雨量等表示。

其计量单位通常以mm/min或L/(s.万m2)表示。

我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0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00 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炎汇编二OO八年四月于成都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t c;)1、F 全面汇流,从地形图上量取;f 部分汇流,即形成洪峰流量的部分面积,调查确定后从地形图上量取;2、L 从地形图上量取;(分水岭至出口计算断面处的主沟长度)3、J 主河沟平均坡降;(实测或地形图上量取)J = {(Z o+ Z i) •b 1+(Z i + Z2)•b 2+ ……(Z n-1 + Zn) •b n —2Z o • L } / L2当Z o =0时,上式变为:J = {Z i •b 1+(Z1 + Z2)•b 2+ ……(Z n-1 + Zn) •b n} /3-1、J1/3;计算3-2、J1/4;计算5、Cv、Cs : Cv---变差系数(反映各次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相对大小)Cs----偏差系数(反映各次值的偏差情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及汇水面积等因素有关。

一般地区:Cs=3.5 Cv 梅雨期:Cs=3〜4 Cv台风期:Cs=2〜3. CvCv>0.6 的地区:Cs= 3.0 Cv Cv<0.45 的地区:Cs= 4.0CvCv24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 Kp 查皮尔逊川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7、H24p 设计频率p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 );H24p = Kp • H248、n值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取值通常按下列二位小数取值:0.3、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当t<1小时:取n= n1 ;查图或采用当地资料;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小时这一状况:取n= n2 ;求法:(1):查图(!)(2):采用当地资料;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手册给出了: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能最大24小时等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等值线图、皮尔逊川型典线的模比系数Kp表供naan 查用。

(完整版)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完整版)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 S=qΨF 式中Q S———雨水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雨强度,(L /s・ha) 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公顷)其中一、暴雨强度公式为:q=3245.114(1+0.2561lgP) (t+17.172)0.654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一)设计降雨历时t=t1+mt2,式中t——设计降雨历时(min)t1——地面集水时间(min)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t1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t1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t1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t1=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t1=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t1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1.2~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t2的确定:t2=∑L 60v式中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v的确定:v=1n∙R23∙I12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 I——水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R=A X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m2)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二)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3.2.4 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0.5~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谭炳炎汇编二。

八年四月于成都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tc;)1、F全面汇流,从地形图上量取;f部分汇流,即形成洪峰流量的部分面积,调查确定后从地形图上量取;2、L从地形图上量取;(分水岭至出口计算断面处的主沟长度)3、J主河沟平均坡降;(实测或地形图上量取)J={(Z0+Z1)•U+(Z1+Z2)•U+……(Z n-1+Zn)•U-2Z0L}/L2当Z0=0时,上式变为:J={Z1-U+(Z1+Z2)•U+……(Z n-1+Zn)•Ln}/L2fa3-1、J1/3;计算3-2、J1/4;计算4、H24年均最大24小时雨量(mm);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5、Cv、Cs:Cv---变差系数(反映各次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相对大小)Cs----偏差系数(反映各次值的偏差情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及汇水面积等因素有关。

一般地区:Cs=3.5Cv梅雨期:Cs=3〜4Cv台风期:Cs=2〜3.CvCv>0.6的地区:CsY.0CvCv<0.45的地区:Cs=4.0CvCv24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6、Kp查皮尔逊m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7、H24P设计频率p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H24p=KpH248、n值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取值通常按下列二位小数取值:0.3、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当t<1小时:取n=n i;查图或采用当地资料;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小时这一状况:取n=n2;求法:(1):查图(!)(2):采用当地资料;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手册给出了: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能最大24小时等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等值线图、皮尔逊田型典线的模比系数Kp表供naan查用。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式中———雨水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雨强度,(L /s・ha)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公顷)其中一、暴雨强度公式为: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一)设计降雨历时,式中t——设计降雨历时(min)——地面集水时间(min)——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的确定:式中——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v的确定: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二)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二、汇水系数的确定(Ψ)汇水面积通常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组成的,随着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变化,Ψ的值也各异。

因此整个汇水面积的径流系数应采用平均径流系数;也可采用区域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Ψ=郊区的综合径流系数Ψ=。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雨水设计流量公式式中———雨水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雨强度,(L /sha)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公顷)其中一、暴雨强度公式为: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一)设计降雨历时,式中t——设计降雨历时(min)——地面集水时间(min)——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的确定:式中——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v的确定: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二)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二、汇水系数的确定(Ψ)汇水面积通常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组成的,随着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变化,Ψ的值也各异。

成都市室外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成都市室外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地面集水时间 (min) t1
10
折减系数 m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 间(min)
t2
1 2
暗管折减系
视距离长短、地 形坡度和地面铺
盖情况而 定,一般采用5~
15 min;
数m=2,明渠 折减系数
m=1.2,在陡 坡地
区,暗管折 减系数m=1.2
~2;
0
0
雨水计算流量 (L/s)
Q=F*q*ψ
汇水面积(公顷) F
综合径流系数 ψ
57.46253368
1
0.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面积为公顷
可按本规范表 3.2.2-1 的规定 取值,汇水面积
的平均径流 系数按地面种类 加权平均计算; 综合径流系数, 可按本规范表 3.2.2-2 的规定
取值。
q暴雨强度公;0.803lgP)/(t+12.8*)^0.768
重现期(y) P
降雨历时 (min)
t=t1+mt2
287.3126684
5
12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 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 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 等因素确定。同一排水 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 或不同重现期。重现期 一般采用0.5~3a,重要 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 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 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 5a,并应与道路设计协 调。特别重要地区和次

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引言暴雨是指降水强度达到一定水平的短暂强降水现象。

在城市规划和水资源管理中,准确预测和估计暴雨强度是至关重要的。

暴雨强度公式是用来计算暴雨强度的数学模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暴雨强度公式。

经验公式斯奈德公式斯奈德公式是一种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可以用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评估。

公式如下所示:i = C * T^a其中,i表示暴雨强度(单位:mm/h),C是常数(根据不同地区有所不同),T是暴雨持续时间(单位:min),a 是经验系数。

斯奈德公式基于统计分析和观测数据推导得出,适用范围较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式仅适用于中小尺度地域和小范围内的暴雨事件。

梅钦-哈歇尔公式梅钦-哈歇尔公式是另一种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评估中。

公式如下所示:i = k * (T + b)^c其中,i表示暴雨强度(单位:mm/h),k、b、c是常数(根据不同地区有所不同),T是暴雨持续时间(单位:h)。

梅钦-哈歇尔公式相比斯奈德公式在计算暴雨强度时考虑了暴雨持续时间的影响,适用范围更广。

然而,该公式仍然有一定局限性,例如在极端降雨事件中可能不适用。

物理模型除了经验公式外,还可以使用物理模型来计算暴雨强度。

物理模型一般基于流体力学理论,考虑大气条件和地形对降雨过程的影响。

一维降雨模型一维降雨模型是最简单的物理模型之一,假设降雨过程是一维的,即沿一条直线方向发展。

该模型可以用一维对流波方程来描述降雨的传播过程。

二维降雨模型二维降雨模型考虑了地形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暴雨的分布和强度。

该模型基于二维对流波方程和地形信息,能够模拟降雨过程在空间上的变化。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方法,通过离散化和数值求解进行暴雨强度计算。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更精确地模拟暴雨过程,但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准确的边界条件。

总结暴雨强度公式是用来计算暴雨强度的数学模型。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暴雨强度公式,包括斯奈德公式和梅钦-哈歇尔公式。

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引言: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水量极大的降雨过程,通常由于对下垫面的影响很大,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因此,对暴雨强度的准确计算和预测对于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

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该公式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暴雨强度,并提供给设计与规划工作参考。

一、定义:设计暴雨强度是指在设定的时间内,设计洪水位下的洪水降雨强度。

二、常用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常见的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包括经验公式和统计学方法。

1. 经验公式:经验公式是根据历史降雨数据统计得出的经验关系,它的计算方式简单,适用范围广。

常见的经验公式有:1.1 江苏省经验公式:I = 0.9 P^0.52其中,I表示暴雨强度(mm/h),P表示设计周期内的暴雨量(mm)。

1.2 广东省经验公式:I = 0.39 P^0.59其中,I表示暴雨强度(mm/h),P表示设计周期内的暴雨量(mm)。

2.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利用历史洪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概率统计原理建立的发生频率与暴雨强度之间的经验关系。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有:2.1 极值统计分析法:利用极值统计理论,通过对历史洪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暴雨强度与频率之间的经验关系。

常用的方法有皮尔逊Ⅲ型分布法、爱德华Ⅲ型分布法等。

2.2 概率分布转换法:通过将洪水降雨量序列转换为标准正态分布(或其他理论分布),建立暴雨强度与频率之间的统计关系。

常用的方法有洪水频率分析、降尺度模型等。

3. 基于物理原理的计算方法:基于物理原理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分析气象要素、下垫面特征等因素,建立地区性的暴雨强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方法有降水-径流模型、气象雷达与卫星监测资料等。

三、应用: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防洪减灾工作等领域。

通过计算得出的暴雨强度可用于确定洪水位、设计下水道容量、制定防洪标准、规划城市绿地等。

总结: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经验公式、统计学方法和基于物理原理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暴雨强度。

雨、污水计算书

雨、污水计算书

雨水管道计算书一、排水体制:雨污分流。

二、计算公式1.雨水计算公式Q = Ψ·q·F (L/s)式中Q——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Ψ——径流系数,采用0.55 ;F——汇水面积(ha);2.青岛市暴雨强度公式:q = 12440/(t+33.2)=258.1(L/s.ha)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重现期(年),取5年;t——地面径流时间,采用t=5-15min,取15min;3.雨水管道过流能力计算(本工程雨水管按满流设计)流速V=1/nR2/3i1/2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R=D/4(D为管道直径);n—粗糙系数,取0.014。

= A V雨水管道过水能力Q管式中:A—管道断面三、计算内容道路南北两侧对称,现只计算道路北侧。

雨水管道布设起点桩号为K0+060,相当于实际桩号K20+900.1.汇水面积确定汇水单侧按60m宽度计取。

K0+060-K0+165段汇水面积为0.75Ha;(汇水起点桩号为K0+040)K0+165-K0+305段汇水面积为1.59Ha;K0+305-K0+445段汇水面积为2.43Ha;K0+445-K0+580段汇水面积为3.24Ha;K0+580-K0+865段汇水面积为4.95Ha;K0+865-K1+050段汇水面积为6.06Ha;K1+050-K1+180段汇水面积为6.84Ha。

2.管径确定(1)K0+060-K0+165假设管径为DN400,根据公式:Q=126.3*0.75=106.5(L/s)Q管=A V=22.25×D8/3×i1/2=1933×i1/2=115.98(L/s)>Q=106.5(L/s)当i=0.0036时,Q管管道过水能力满足要求。

(2)K0+165-K0+305假设管径为DN400,根据公式:Q=126.3*1.59=225.78(L/s)Q管=A V=22.25×D8/3×i1/2=1933×i1/2=231.96(L/s)>Q=225.78(L/s)当i=0.0144时,Q管管道过水能力满足要求。

暴雨强度及雨水流量计算管道

暴雨强度及雨水流量计算管道

暴雨强度及雨水流量计算管道【篇一:设计雨水流量按下式计算】设计雨水流量按下式计算:qy?qj?fw10000式中:qy ————设计雨水流量(l/s);fw ——汇水面积(m2)。

屋面雨水排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应按5 min计算;各种屋面﹑地面的雨水径流系数可按表4.9.6采用。

表4.9.6 径流系数【篇二:雨水管计算】第九章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一)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方法;2、了解截流制合流式排水管渠的设计;3、掌握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的绘制。

(二)教学内容:1、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2、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3、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4、雨水径流调节;5、排洪沟设计与计算;6、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

(三)重点:雨水管网设计计算、合流制管网设计计算。

第一节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一、雨量分析1. 降雨量降雨量指单位地面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雨的雨水体积,其计量单位为(体积/时间)/面积。

由于体积除以面积等于长度,所以降雨量的单位又可以采用长度/时间。

这时降雨量又称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深度。

常用的降雨量统计数据计量单位有: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mm/a;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mm/月;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中降雨量最大的一日的降雨量,计量单位用mm/d。

2. 雨量的数据整理自记雨量计所记录的数据一般是每场雨的累积降雨量(mm)和降雨时间(min)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降雨时间为横坐标和以累计降雨量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降雨量累积曲线。

降雨量累积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即为该时间的降雨瞬时强度。

将降雨量在该时间段内的增量除以该时间段长度,可以得到描述单位时间内的累积降雨量,即该段降雨历时的平均降雨强度。

3.降雨历时和暴雨强度在降雨量累积曲线上取某一时间段t,称为降雨历时。

如果该降雨历时覆盖了降雨的雨峰时间,则上面计算的数值即为对应于该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降雨历时区间取得越宽,计算得出的暴雨强度就越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