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15章练习答案
15.宏观第十五章 思考题答案详解
第十五章思考题A、B、C详解一、思考题A:基础知识题1、A 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应该控制货币供应量,同时要增加商品的供给量。
2、C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3、B 充分就业是当经济只存在自然失业率时的失业4、C可以消除的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5、通货膨胀指经济的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的时期内持续的上升过程。
6、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是包括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为:其一,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
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持有的每一单位收入的购买力将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下降。
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
例如,那些从利润中得到收入的企业主也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利,如果其产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的快得话,则企业的收入将比它的产品的成本增加得快。
其二,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一般地,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情况来说明,这里只说明两种主要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
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
许多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坚持这样的看法,即认为温和的或爬行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有扩大的效应。
假设总需求增加,经济复苏,造成一定程度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的前面,由此而扩大了企业的利润。
利润的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产生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的效果。
这种情况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后果会由于更多的就业、增加产出所获得的收益所抵消。
例如,对于一个失业工人来说,如果他惟有在通货膨胀条件之下才能得到就业机会,显然,他就受益于通货膨胀。
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
这里讲的是通货膨胀引起的产出和就业的下降。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答:⑴LM越陡峭说明移动相同的IS距离时,收入变动越小,IS越平缓说明移动相同LM距离时,对相应收入变动挤出越小。
因此均衡收入变动越接近于LM的移动量。
⑵当IS垂直于y轴时,增加货币供给,只会影响移动LM曲线,而不影响IS曲线,所以均衡收入一直等于IS与y轴的交点,故不变。
⑶LM越平缓IS越陡峭意味着IS移动单位距离,对应的均衡收入的变动也接近于单位距离,即均衡收入变动接近IS的移动量。
⑷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意味着LM教陡峭;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意味着利率上升时,私人投资可能下降很多,则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⑸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这就意味着利率一旦提高,那些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可能减少开支(投资),从而发生所谓的挤出效应。
2、答:(1)由IS曲线y= 950亿美元–50r和LM曲线y=500亿美元+ 25r联立求解得,950 – 50r=500+25r ,解得均衡利率为r=6,将r=6 代入y=950 – 50r得均衡收入为y=950 – 50×6 =650 ,将r=6代入i=140-10r得投资为i=140 – 10×6=80同理我们可以用同样方法求2) 由IS曲线亿美元和LM曲线亿美元联立求解得y=500+25r = 800 – 25r,解得均衡利率为r=6, 将r=6代入y=800 – 25r=800 – 25×6 = 650 代入得投资函数得投资为i=110 – 5r = 110 – 5 ×6=80(2)若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对于1) 2)而言,其IS曲线都会发生变化.首先看1) 这种情况;由y=c+ i+ g,IS曲线将为y=40 + 0.8 (y -t) + 140 – 10r + 80 =40 + 0.8 (y - 50) + 140 – 10r + 80,化简整理得IS曲线为y = 1100 – 50r,与LM曲线联立得方程组y= 1100 – 50ry=500 + 25r该方程组的均衡利率为r=8,均衡收入为y=700,同理我们可以用同样方法求2):y=c + i+g = 40 + 0.8 ( y -50) + 110 – 5r + 80 化简整理得新的IS曲线为y =950 – 25r,与LM曲线y=500 + 25r联立可得均衡利率r=9,均衡收入y=725。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十五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十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东南大学考研)解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
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所以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迁移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
而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解答:不能这么说。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则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还认为,如果空缺总额恰好等于寻业人员的总额,经济社会也算充分就业,所以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
3.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解答:自然失业率就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也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
这里的稳定状态是指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及引起自然失业率变动的重要因素。
具体包括:(1)劳动者结构的变化。
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2)政府政策的影响。
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增加失业人数;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工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docx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选择题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定一个国范围内在一定吋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可支配收入总和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3.下面哪一种情况是从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实物流动()oA.物品与劳务B.生产要素C.为物品为劳务进行的支付D.为生产要索进行的支付4.下而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
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B.政府为购买企业牛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5.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岀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出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6.在下列项H中,()不是要素收入:A.总统薪水B.股息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7.在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政府购买。
A.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C.政府定购一批军火D.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8.下列()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氏银行存款利息C.红利D.养老金9.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C.家庭储蓄加折I口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D.家庭储蓄加净税收等于投资加政府支出10.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oA.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B.通用汽车公司增加了500辆汽车的存货C.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D.通丿I]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1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A.国民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总值减木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C.国民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D.国民生产总值加净出口12.F列哪一项不是公司的间接税()。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答:(1)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7试计算:(1)(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8.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鸿业《西⽅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的决定:AD-AS模型)第15章国民收⼊的决定:AD-AS模型15.1 复习笔记⼀、总需求1.总需求概述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平来表⽰。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和其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出的总数量。
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国民收⼊)所表⽰的需求总量和价格⽔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在某个特定的价格⽔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平的产量。
在价格⽔平为纵坐标,产出⽔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何表⽰被称为AD曲线或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描述了与每⼀价格⽔平相对应的私⼈和政府的⽀出,因此,总需求曲线可以从IS-LM模型中推导出来。
2.总需求函数的推导在两部门的经济中,IS曲线的⽅程为:y=c(y-t)+i(r)+g。
LM曲线的⽅程为:M/P=L1(y)+L2(r)。
在上⾯两个⽅程中,如果把y和r当作未知数,⽽把其他变量,特别是P当作参数来对这两个⽅程联⽴求解,则所求得的y的解式⼀般包含P这⼀变量。
该解式表⽰了不同价格(P)与不同的总需求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总需求函数。
3.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可以由IS-LM图推导。
如图15-1所⽰,上图是IS-LM图形,下图是总需求曲线的图形。
当价格⽔平从P1下降到P2时,减少了货币需求,⼜由于名义货币供给未变,因⽽LM曲线向右下⽅移动,即从LM(P1)移动到LM(P2)。
这使得利率下降,即从r1下降到r2。
利率下降使投资增加,国民收⼊⽔平上升,即从y1增加到y2。
总之,较低的价格通过增加实际货币供给⽽使GDP增加。
这样,不同的价格⽔平和不同的收⼊⽔平的组合点相连,便构成了总需求曲线AD。
图15-1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4.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原因从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可知,总需求曲线表⽰国民收⼊与价格⽔平之间反向变动的关系,其斜率为负,曲线向右下⽅倾斜。
高鸿业_宏观经济学_课后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作业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b<1),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增加:D.200亿元计算过程:投资等于储蓄,所以储蓄增加6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3,所以收入增加=储蓄增加/边际储蓄倾向=60/0.3=200亿元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但非计划投资必然为零。
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为零。
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如果不为零,则产出与需求不一致,不是均衡产出水平,因此在均衡产出你水平,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不能。
根据c=c(y)消费曲线的图形可以看出,随着消费曲线向右延伸,这条曲线和45°线的距离越来越大,曲线上个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同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说明平均消费倾向也递减,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所以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但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
6.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凯恩斯定律: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社会经济背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公认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高鸿业)课后答案(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选择题玞 .`鶝乴----------(1)C(2)C(3)A(4)D(5)C2.答:(1)情况<1>LM曲线:y=500+25r IS曲线:y=950-50r解得:r=6 y=650 i =140-10r=80情况<2>LM曲线:y=500+25r IS曲线:y=800-25r解得:r=6 y=650 i =110-5r=80(2)情况<1>求IS曲线:I+(G+△G)=S+T(140-10r)+(50+30)= -40+(1-0.8)(y-50)+50所以:y=1100-50rG增加,LM不变,LM仍为:y=500+25rIS曲线为:y=1100-50r解得:r=8 y=700情况<2>类似地求得:IS曲线:y=950-25rLM曲线:y=500+25r解得:r=9 y=725(3)因为情况<1>的投资利率乘数为10,情况<2>中为5,故:当△G使r上升时,情况<1>中,△i =(140-80)-(140-60)= -20情况<2>中,△i =(110-45)-(110-30)= -15由于KG=5,求挤出效应:情况<1>中,-20×5= -100情况<2>中,-15×5= -75可以求得无挤出效应时:△y=30×5= 150所以:情况<1>中,△y=150-100=50情况<2>中,△y=150-75= 75故:情况<1>中,y=650+50=700情况<2>中,y=650+75=7253.答案:(1)L=M 0.2Y=200Y=1000(LM方程)I+g=s+ t得140-5r+50=Yd-90-0.8Yd+508皠??p得Y=1150-25r(IS方程)IS=LM得Y=1000,r=8 代入I=140-5r=140-5×8得I=1000#嚭濝鬘?(2)当g=70美元得出Y=1300-25r(IS方程)IS=LM得Y=1000r=12 代入I=140-5r=140-5*12=80得I=80晳楬l@7NVB(3)存在挤出效应,因为LM垂直于横轴,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弹性(h)为零,利率已高到人们再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
高鸿业版本宏观经济学每章课后练习题标准答案全.doc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 )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五章
ISLM模型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 进行分析,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的模型,用来确定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与简单 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不同的是, ISLM模型中投资是一个内生变量,受利率和收入 水平的影响。ISLM模型在利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 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率决定。对财政政策效应 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了挤出效应。 此外,ISLM模型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 ISLM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
答:(1)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和 ADAS 模型各自的基本特征
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之 所以被称之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因为仅 考虑到产品市场,不涉及到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 在分析中,投资被作为外生变量进行分析,不受 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 (收入-支出模型)假设价格不变、利率不变,用 乘数理论刻画财政政策效果,该模型对总产出决 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
(2)两者的不同点 微观 S D和宏观 ASAD模型二者的相同点主 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 求模型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中的 ASAD 模型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事物。
②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 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 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 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 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 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总供给曲线的 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 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3.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图15-2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4.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结论: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性货 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反之,则 向左方移动。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答案高鸿业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_第四版_高鸿业--{宏观部分}.docx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由于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吋己经计入过。
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牛产经营活动。
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所以不计入GDPo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 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L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lo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吋,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 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 - 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
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万美元; 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r
o
y
IS1
IS2
IS3
IS4
y1
y2
y3
y4
图4—3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
思考:为什么政府增加同样大的一笔支出,在LM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时,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较小,即政策效果较小呢?相反,在LM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量教,即政策效果较大呢?
LM陡峭(k大、h小),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小(Y3Y4)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当某一时期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政府既可以采取膨胀性的财政政策,也可以采用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即两种政策混合使用。如图所示。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两种政策混合使用效应的大小,有的是事先预知的,有的则必须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者的力量对比而定。如果IS和LM移动幅度相同,那么产出增加,利率也不会改变;如果财政政策大于货币政策的影响,即IS右移距离超过LM右移距离则利率就会上升;反之就会下降。可见,这两种政策结合使用时对利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02
例︰
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性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用IS—LM模型和投资需求曲线分析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Y
IS1
IS0
LM
Y
Y0
I
I0
I1
I0
I1
I2
I3
r
r
r0
r
r0
r
解答︰
假设消费函数为︰
假设在比例税的情况下,税率为t
再假设投资为︰
政府购买为︰g
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为︰
LM垂直→h=0→L2=0→m全 用于L1→Y大幅度变化
续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实行货币政策,对稳定经济、减少经济的波动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的,但是,在实践中货币政策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太明显。即使是从反通货膨胀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现于反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拉动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效果就比较小。 2、从货币市场均衡来看,增加和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以前替补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大打折扣。 3、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的时滞性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而受到影响。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章节习题精编详解(第15~18章)【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章节习题精编详解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名词解释1.总供给曲线答: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出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是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得到的,当资本存量一定时,总产出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边际产出递减。
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当劳动力需求等于劳动力供给时,就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就业量。
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对货币工资变动能作何反应的假定。
在短期,就业量的变化是引起总供给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在长期,资本积累的变化、技术进步等都会影响总供给水平。
2.古典总供给曲线答: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期当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
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如图15-1所示。
图15-1古典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
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从而使实际产量或国民收入也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不受价格的影响。
二、判断题1.总供给曲线越平坦,货币供给增加对GDP的影响越大。
()【答案】T【解析】货币供给增加会使得总需求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右移,总供给曲线越平坦,则货币供给增加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加越大。
2.物价水平下降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答案】F【解析】P是总需求曲线的内生变量,P变化只会使均衡点沿总需求曲线移动。
只有外生变量(P和Q以外的变量)的变动才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形状、位置的变化。
宏观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高鸿业主编)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2国民生产总值3名义GDP与实际4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5总投资和净投资6重置投资7存货投资8政府购买和政府转敌支付9净出口。
二、选择题1、宏观经济研究哪些内容?()A、失业率上升一个百分点会使GDP增加多少B、研究为什么从事农业和渔业的人的工资要比其他工人的工资低C、降低工资会对单个厂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D、分析对企业征收的环境特别税对整个环境污染的影响2、下列项目哪一些计入GDP?()A、政府转移支付B、购买一辆用过的汽车C、购买普通股股票D、购买彩票赢得的1万元E、企业支付的贷款和债券利息3、某国的GNP大于GDP,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与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相比的关系。
()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判断4、在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中,哪种行为将被经济学家视为投资?()A、购买新公司债券B、生产性生活而导致的当前消费C、购买公司债券D、上述都不对5、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A、销售税B、公司利润税C、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6、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A、退休军人津贴B、失业救济金C、困难家庭补贴D、退休人员的退休金7、在一个有政府、投资和外贸部门的模型中,GNP是下面哪一个选择中各项之和?()A、消费、总投资、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在商品和劳动上的支出和净出口C、国民收入和简洁税D、工资、租金、利息、利润和折扣8、假设一个经济第1年即基年的当期产出为500亿元,如果第8年GNP物价减指数提高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名义产出等于()A、2000亿元B、1500亿元C、1000亿元D、750亿元9、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哪些?()A、政府购买的物品支出B、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C、政府工作人员的薪水和政府转移支付D、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10、今年的名义GDP增加了,说明()A、今天的物价上涨了B、今年的物价和产出都增加了C、今年的产出增加了情况D、不能确定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国民收入的三种核算法。
高鸿业_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_习题答案完整版
9.假设GDP为5000万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万美元,政府预算赤字为 200万美元,消费为3800万美元,贸易赤字为100万美元。计算〔1〕储蓄 ;〔2〕投资;〔3〕政府支出。
•
合并后,甲地生产的产品200亿,乙地生产的产品100亿,对合并后
的新国家而言,新增的GDP为300亿,总和增加了。
• 4.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 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
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 4.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S=-1000+0.25y,投资从300增至 500时〔单位:10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
• 解: S=-1000+0.25y,i1=300,i2=500
• c=y-S=1000+0.75y
•
y1=〔α+i1〕/〔1-β〕=〔1000+300〕/〔1-0.75〕=5200〔10
• 〔3〕求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而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 解〔1〕yp=0.7*6000+0.3*6000=6000,c=200+0.9*6000=5600
• 〔2〕 yp=0.7*7000+0.3*6000=6700,c=200+0.9*6700=6900670=6130,
•
y’p=0.7*7000+0.3*7000=7000,c=200+0.9*7000=6500
高鸿业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洁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建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丢失了创建收入的实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赐予救济的。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购买一般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全部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肯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削减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确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假如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
假如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版)
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C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B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解答:A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
A.右移10亿美元;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解答:C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解答:A15. 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均为亿美元)。
(1)求IS和LM曲线;(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解答:(1)先求IS曲线,联立错误!得y =α+βy +e -dr ,此时IS 曲线将为r =α+e d -1-βdy 。
于是由题意c =100+0.8y ,i =150-6r ,可得IS 曲线为r =100+1506-1-0.86y 即 r =2506-130y 或 y =1 250-30r 再求LM 曲线,由于货币供给m =150,货币需求L =0.2y -4r ,故货币市场供求均衡时得150=0.2y -4r即 r =-1504+120y 或 y =750+20r (2)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 和LM 曲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通过求解IS 和LM 的联立方程得到,即错误!得均衡利率r =10,均衡收入y =950(亿美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⑴3;⑵3;⑶1;⑷4;⑸3;2、假设LM曲线方程为y=500亿美元+25r(货币需求L=0.20y-5r,货币供给为100亿美元)。
(1)计算:1)当IS为y=950亿美元-50r(消费c=40亿美元+0.8y d,投资i=140亿美元-10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和2)当IS为y=800亿美元-25r(消费c=40亿美元+0.8y d,投资i=110亿美元-5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情况1)和情况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3)说明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情况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解答:(1)由IS曲线y= 950亿美元–50r和LM曲线y=500亿美元+ 25r联立求解得,950–50r=500+25r,解得均衡利率为r=6,将r=6代入y=950 – 50r得均衡收入为y=950 – 50×6 =650,将r=6代入i=140-10r得投资为i=140 – 10×6=80同理我们可以用同样方法求2) 由IS曲线亿美元和LM曲线亿美元联立求解得y=500+25r = 800 – 25r,解得均衡利率为r=6, 将r=6代入y=800 – 25r=800 – 25×6 = 650 代入得投资函数得投资为i=110 – 5r = 110 – 5 ×6=80(2)若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对于1) 2)而言,其IS曲线都会发生变化.首先看1) 这种情况;由y=c+ i+ g,IS曲线将为y=40 + 0.8 (y -t) + 140 – 10r + 80 =40 + 0.8 (y - 50) + 140 – 10r + 80,化简整理得IS曲线为y = 1100 – 50r,与LM曲线联立得方程组y= 1100 – 50ry=500 + 25r该方程组的均衡利率为r=8,均衡收入为y=700,同理我们可以用同样方法求2):y=c + i+g = 40 + 0.8 ( y -50) + 110 – 5r + 80 化简整理得新的IS曲线为y =950 – 25r,与LM曲线y=500 + 25r联立可得均衡利率r=9,均衡收入y=725。
(3)收入增加之所以不同,这是因为在LM斜率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受IS曲线斜率的影响.在1)这种情况下,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较小,IS曲线比较平坦,其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比较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向右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也较大,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少.在2)这种情况下,则正好与1)情况相反,IS曲线比较陡峭,投资对利率不十分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较少,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多。
3、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90亿美元+0.8y d,t=50亿美元,i=140亿美元-5r,g=50亿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亿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解答:(1)由c=90 + 0.8y d ,t=50 , I =140 -5r ,g=50 和y=c+ i+g 可知IS曲线为:y=90 + 0.8yd + 140 – 5r + 50=90 + 0.8 ( y - 50) + 140 – 5r + 50=240 + 0.8y – 5r化简整理得:y=1200 – 25r由L=0.20y, m s = 200 和L=m s知LM曲线为0.2y =200 ,即:y=1000这说明LM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000,联立(1)式,(2)式得:1000 = 1200 – 25r求得均衡利率r=8,代入投资函数:I=140 – 5r = 140 – 5×8 =100(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20将会导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 + i+g 可得新的IS曲线为:y=90 + 0.8yd + 140 – 5r + 70=90 + 0.8(y - 50) + 140 – 5r + 70=260 + 0.8y – 5r化简整理得:y=1300 – 25r与LM曲线y=1000联立得:1300 – 25r = 1000由此均衡利率为r=12,代入投资函数得:i=140 – 5r = 140 – 5×12 = 80而均衡收仍为y=1000(3)由投资变化可以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减少相应分额,这说明存在“挤出效应”,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以看出,LM线处于古典区域,即LM曲线与横轴y垂直,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可见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完全挤占”。
(4)草图如下:4、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10r,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60亿美元+0.8y d,t=100亿美元,i=150亿美元,g=100亿美元。
(1)求IS和LM方程。
(2)求均衡收入和利率、投资。
(3)政府支出从100亿美元增加到120亿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5)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解答:(1)由c=60 + 0.8y d , t=100 , i=150 , g=100 和y=c + i+ g 可知IS曲线为:y=c + i+ g = 60 + 0.8y d + 150 100=60 + 0.8(y - t) + 150 + 100=60 + 0.8 ( y - 100) + 150 + 100=230 + 0.8y化简整理得:y=1150由L =0.20y – 10r , m s =200 和L=m s得LM曲线为:0.20y – 10r=200即y=1000 + 50r(2)由(1)式. (2)式联立得均衡收入y=1150,均衡利率r=3,投资为常量i=150.(3)若政府支出增加到120亿美元,则会引起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 c + 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y= c + i+g = 60 + 0.8y d + 150 +120=60 + 0.8(y - 100) + 150 +120化简得,y=1250,与LM曲线y=1000 + 50r联立得均衡收入y=1250,均衡利率r=5,投资不受利率影响仍为常量i=150(4)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投资无变化,可以看出不存在“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投资是一个固定常量,不受利率变化影响,也就是投资与利率的变化无关,IS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5)上述情况可以用如下草图表示:5、画出两个IS—LM图形(a)和(b),LM曲线都是y=750亿美元+20r(货币需求为L=0.20y-4r,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但图(a)的IS为y=1250亿美元-30r,图(b)的IS为y=1100亿美元-15r。
(1)试求图(a)和图(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若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即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做一条LM'曲线,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这条LM'曲线相交所得均衡收入和利率。
(3)说明那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为什么?解答:(1)LM曲线为y=750亿美元+ 20r,当IS曲线为y=1250 亿美元– 30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可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750 + 20r=1100 – 15 r 解得r = 10 , y =950;当IS 曲线为1100亿美元– 15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得到:750 + 20 r = 1100 – 15r , 解得:r =10 , y =950.图(a)和图(b)分别如下所示(2)若货币供给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那么根据货币需求L=0.20y – 4r,货币供给为170亿美元,可得0.20y – 4r = 170,即LM曲线为y=850 + 20r。
当IS曲线为y=1250亿美元–30r 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可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850 + 20r = 1250 – 30r,解得r=8 , y=1010 。
当IS曲线为y=1100亿美元– 15r 时,均衡收入和利率由850 + 20 r = 1100 – 15r得到,解得r=7.1 , y=992.9 所得的LM'曲线如图所示。
(3)图形(a)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图形(b)的利率下降更多些。
这是因为(a)和(b)两图中的IS曲线的斜率不同,(a)图形的IS曲线更平坦一些,所以LM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大一些,而斜率的变动小一些。
相反,(b)图中的IS曲线更陡峭一些,所以LM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小一些,而利率的变动则大一些。
6、假定某两部门经济中IS方程为y=1250亿美元-30r。
(1)假定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当货币需求为L=0.20y-4r时,LM方程如何?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为多少?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L'=0.25y-8.75r时,LM '方程如何?均衡收入为多少?分别画出图形(a )和(b )来表示上述情况。
(2)当货币供给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时,图形(a )和(b )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解答:(1)LM 曲线可由m s = L ,即150 = 0.20y – 4r 得到,解得y=750 + 20r 。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可以联立方程y=1250 – 30r 和y=750 + 20r 得到,解得r=10 , y= 950亿美元。
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0.258.75L y r '=- 时,LM ' 方程为150=0.25y – 8.75r ,即y=600 + 35r ,均衡收入y=950。
上述情况可以用图形表示如下(2)在图(a )中,LM 方程将变为y=850 + 20r ,在图(b )中,方程将变为y=680 + 35r.LM 和IS 联立求解得r=8 , y=1010。
LM '和IS 联立求解得r=8.77 ,y = 987 可见,(a )中利率下降比(b )更多,故收入增加也更多。
原因是(a )中货币需求利率系数小于(b )中的利率系数(4〈 8.75 ),因此,同样增加货币20亿美元,(a )中利率下降会更多,从而使投资和收入增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