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的评估报告
浅谈防止药品交叉污染的有效措施
浅谈防止药品交叉污染的有效措施摘要:制造中的交叉污染是影响药品的质量风险最核心问题,制药企业需要从多个环节对药品的交叉污染进行严格控制。
从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物料等方面,识别污染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风险,从而提升药品生产质量。
关键字:药品;交叉污染;有效措施FDA监管小组在(ISPE)会议上,指出制造中的交叉污染是全球一个持续存在的合规性问题之一。
交叉污染已经成为了FDA高度关注的合规性问题,也是制药行业的一个主要问题,特别是对于在多产品或共享设施生产的产品。
根据GMP要求,制药商必须确保采取充分措施防止交叉污染,即有害物质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
在制药行业,污染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它会危及患者、员工和环境的安全,并影响业务。
本文从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物料等方面识别污染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1人员控制措施执行或监督药品制造和包装过程的人员可能是重要的污染源。
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培训、清洁和卫生标准不足、直接接触材料和产品、缺乏人员防护设备和合适的衣服、在制造或储存区域吃喝等不当行为、未经授权人员进入或使用关键制造单元。
GMP要求所有人员都应当接受卫生要求的培训,企业应当建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的风险[1]。
1.1人员的培训应对人员进行行业规范培训,包括更衣培训、微生物学和卫生学、污染对患者的危害的培训,提高人员操作规范及防止污染交叉污染的意识。
1.2人员资质的确认对特殊岗位应进行资质确认,如无菌操作区人员(包括维修工人)应进行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更衣确认来定期地评估其资质。
无菌抽样人员也需进行无菌抽样的能力验证。
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洁净车间。
1.3建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应当包括与健康、卫生习惯及人员着装相关的内容。
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的人员应当正确理解相关的人员卫生操作规程。
人员进入和离开生产区域的更衣、退更过程应尽可能避免交叉污染,对于高活性药品生产区域的更衣、退更可考虑分开设置,洁净服的清洁需要防止交叉污染,例如粉尘较大的功能间,人员进出该功能间应进行洁净服表面处理;物料进出该功能间应进行外包装表面擦处理;不同产品同时在不同功能间生产的,应建立人员进出不同功能间的管理制度,降低人员带来的粉尘机械转移风险选择光滑不易产生静电材质的洁净服和手套对于重复使用的个人防护设备如护日镜需要建立清洁及再次使用的管理制度,避免其成为污染源1.4人员的监管制定人员监督计划,应对人员监测计划的负面趋势的持续评估和/或的识别,及时纠正,确保人员卫生操作规程的执行。
浅谈产品共线生产的风险控制和交叉污染防控
摘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多产品共线生产的规定,结合多产品共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从引入产品到生产线生产的具体流程,总结了共线生产产品的常规特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多产品共线生产中控制交叉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产品引入;共线生产;风险评估;交叉污染;控制措施0引言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为了合理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将产品引入到合适的生产线生产时,必然会存在共线生产的情况。
由于制剂生产企业涉及的剂型与产品品种多、生产工艺和控制技术复杂,加上GMP对药品生产的粉尘控制以及共线产品风险评估的硬件、软件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真正引入产品共线生产前,需做好产品引入的可行性评估,识别出各风险点,在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和整改后,经过评估确认风险等级为低的,再进行共线生产才是正确的流程。
当然,生产线必须具备适合的硬件装备和符合引入产品生产的工艺条件。
此外,共线生产的车间应该加大对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防止混淆与差错的控制措施,并根据情况定期评估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1产品共线生产的风险评估表1是相关法律法规对多产品共线生产的规定。
从目前的法规规定来看,不同品种的产品阶段性共线生产是可以被接受的,前提是要有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必要的验证。
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对生产线引入产品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交叉污染或多产品共线生产的相关风险,依据发生风险的严重程度及可纠正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表2是多产品共线生产的风险评估等级。
通过对风险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对共线产品生产产生混淆、交叉污染风险的严重程度。
其中,风险等级为中高级的必须给出合理建议,并采用适宜的控制方法,从而确定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工作的范围。
2实施多产品共线生产的主要问题共线生产系指在药品生产中,有多个产品使用共用的厂房、设施、设备等情况。
多产品共线生产的主要问题:交叉污染、混淆、人为差错。
其中,交叉污染是指上一产品的成分残留或与下一产品发生反应/分解进而影响下一产品的质量;混淆主要是指物料混淆与产品混淆;人为差错主要包括工艺不一致,如配方选择错误或物料领错/用错。
食堂食品的交叉污染防控措施
食堂食品的交叉污染防控措施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尤其在食堂这个公共场所。
为了保障广大食客的健康,食堂管理方应该采取一系列交叉污染防控措施。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防控措施,旨在确保食堂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1. 分区管理为了有效防止和控制交叉污染,食堂应该进行合理的分区管理。
首先,应该设立食材仓储区、原料加工区、烹饪区、备餐区和就餐区等多个分区,将不同环节进行严格隔离。
这样可通过合理的空间分离,减少交叉传染的机会。
2. 缓冲空间设置合理设置食品加工的缓冲区域,可有效防止原料、食材与成品食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在原料加工、备餐以及餐具摆放等环节,应该设置相应的缓冲区域,确保食品在不同环节处理过程中的有效分离。
这样能够保障食品加工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3. 严格洗手制度洗手是防止污染传播的重要环节。
食堂工作人员必须要执行严格的洗手制度,并且要严格按照程序和要求进行洗手。
应该提供充足的肥皂、洗手液和热水,并设置明显的洗手提示标识,引导工作人员正确洗手。
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手部对食材和食品的直接接触,防止交叉污染。
4. 定期清洁消毒食堂每日都要进行定期清洁消毒工作,确保食材的储存环境和工作区域的卫生。
在每日清洁消毒中,要使用专门的卫生杀菌剂,彻底清洁所有的操作台面、切菜板、餐具和容器等设备。
保持清洁的环境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污染的发生。
5. 严格健康检查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食堂管理应该每日进行员工的健康检查,确保每位员工都身体健康,没有感染性疾病。
对于发现有疾病症状的员工,应立即停止工作并进行隔离,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并且确诊结果显示没有传染性。
6. 教育培训食堂管理方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交叉污染防控措施的认识和理解。
培训内容应包含食品安全知识、交叉污染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等。
通过教育培训,能够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自我保护和食品安全管理的能力。
7. 质量把关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食堂管理方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把关机制。
生产现场控制交叉污染的措施与方法
生产现场控制交叉污染的措施与方法在饲料企业的物流运行过程中,交叉污染无处不在。
尤其在产品多系列、品种多规格的饲料企业中,由于生产线的单一、生产设备的残留与原料的多样性,导致交叉污染成为产品质量的头号杀手。
但对于许多饲料企业来说,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原料品种的数量,也不会因此而更换投资巨大的生产设备,在产品结构不做调整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交叉污染成为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1.交叉污染的概念简单地说,交叉污染就是在饲料加工过程中,由于生产设备残留,一定数量的配方外原料混入下一批(甚至数批)饲料中,造成产品异常的现象。
2.交叉污染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1 出现配方外原料。
例如在浓缩料中出现了玉米粒,在牛羊饲料中出现了动物源性饲料原料,在鱼饲料中出现了喹乙醇,等。
2.2 钙、磷、盐、粗灰份、粗蛋白、粗纤维等常规营养指标发生异变。
2.3 产品出成率异常。
当生产工艺与生产设备固定后,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很容易造成产品出成率异常。
因此,在生产现场,计算产品出成率是否正常是检验是否出现交叉污染的一个有效措施。
3 引发交叉污染的设备因素生产设备、生产设施的残留与跑冒滴漏是引发交叉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
3.1 脉冲除尘系统在工艺完整的饲料厂中,除尘系统分布在投料、粉碎、配料、制粒、打包、输送等加工过程的各个主要环节,目的是减少加工中产生的粉尘、净化生产环境和避免粉尘爆炸。
出于经济层面与工艺空间的考虑,饲料厂在工艺设计与安装时,往往采用集中除尘系统,即将全部或几个工艺点的粉尘用同一套除尘系统进行回收,以便再利用。
例如:经常用一套除尘系统回收多台打包机、多台提升机或多个配料仓产生的粉尘,安装在投料口或小料添加口的同一套脉冲除尘系统要过滤不同的原料品种,而且要将这些混杂在一起的粉尘投放到下一批物料中,如此一来,物料的交叉污染自然产生。
对于一般性质的原料来说,这样的污染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饲料中添加的药物或定性检测的原料来说,这样的污染则会造成产品的不合格。
防止交叉污染措施
防止交叉污染措施摘要在许多领域,交叉污染现象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实验室等领域。
为了保障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健康,采取适当的防止交叉污染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有效的防止交叉污染措施,以降低交叉污染风险。
1. 引言交叉污染是指在不同区域之间或不同物品之间传播的污染现象。
这种污染可能导致食品中毒、疾病传播和实验结果失准等问题,因此在各个领域都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
2. 食品卫生领域的措施在食品卫生领域,交叉污染的风险特别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止交叉污染措施:•严格遵守手卫生操作规程,包括经常洗手、正确使用洗手液和烘干设备。
•使用不同的砧板和刀具来处理不同类型的食材。
•将生食和熟食分开储存。
•避免生食接触熟食或已经煮熟的食材。
•定期清洁和消毒食品加工设备和工作台面。
•定期清洗和消毒厨房用具和餐具。
3. 医疗卫生领域的措施在医疗卫生领域,交叉污染的风险可能导致疾病传播和院内感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止交叉污染措施:•密切监控和控制病房、手术室和诊所的卫生状况。
•高效的废弃物管理和处理,包括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处理医疗废弃物。
•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耗材,并确保正确销毁或处理。
•定期清洁和消毒使用的医疗设备和工作台。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培训医护人员正确使用。
4. 实验室领域的措施在实验室领域,交叉污染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失准和误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止交叉污染措施:•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正确使用实验台、试剂和实验仪器。
•分区管理,将不同实验物品和试剂分开储存和操作。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防护眼镜和口罩。
•定期清洁和消毒实验台、实验器具和实验区域。
•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卫生习惯,保持实验室整洁有序。
5. 结论交叉污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问题,在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实验室等领域都存在潜在风险。
通过采取适当的防止交叉污染措施,可以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保障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范文(3篇)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范文为防止饲料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及成品交叉污染和被外来物污染,影响公司产品的安全卫生,对有可能产生外来污染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制度。
1、为防止不同品种饲料之间的混料或交叉污染,影响公司产品的安全卫生,将原料库设为饲料添加剂区域、大宗原料区域、药物饲料添加剂区域、矿物质原料区域,在各个区域内合理安排原料垛位,各原料品种垛位要间隔一定距离(不小于30cm)每个原料垛位要以垛位卡标识清楚。
2、生产过程中使用同一生产含药物饲料添加剂和不含药物添加剂‘无药物在先,有药物在后’,‘低浓度在先,高浓度在后’的生产顺序。
3、成品保管在入库时,根据成品料的类型将成品库划分区域,标识清楚,成品库原料库分开布局。
4、为防止饲料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被外来物污染,影响公司产品的安全卫生,采购原料时运输车辆不得存在沙石、铁屑、秸秆、农药、害虫、化肥、霉变物料等外来掺杂物污染原料,卸车时,控制霉变、杂质、生芽、生虫等外来掺杂物。
5、生产过程中要保持生产现场良好的清洁状态,及时清扫杂物,不得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维修、焊接、气割等作业。
6、车间、仓库有防鼠、防鸟措施,及时清理杂物防止害虫滋生。
7、当发现或怀疑物料受到交叉污染或异物污染时,应立即报告车间主任、质监员,分析原因,做出处理决定,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范文(2)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是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总体原则1. 科学合理:制度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 综合治理:综合考虑不同环境组分的交互作用和各方面的影响,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全面保护环境安全。
3. 强制执行:制度应有明确的法律效力,必须得到各方的认同和遵守。
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措施评估
郑州民众制药有限公司系统风险评估报告生产过程中污染与交叉污染控制措施评估报告编号:一、概述我公司自2004年通过GMP 认证至今已近十年,各项措施已不断完善。
做为GMP 的宗旨之一的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的主要工作之一。
现行的生产过程中的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是以前按照一种自发的风险降低的理念进行设计的,按照新版GMP 引入的风险管理的原则,这些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评估,另外,按照风险管理的理论,还需要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能引起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环节进行评估和控制。
二、风险评估的流程与依据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我公司《风险管理规程》MZ-ZL-SMP-003规定,按以下程序进行控制。
三、风险评估工具选择由于该项目的系统性较强,包含了较多个子项目和诸多影响因素,且各子项目的风险程度可通过其失败后的影响进行评价,故选择使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来进行评价。
该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严重性(S):风险对环境、产品的污染、危害的严重程度。
可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2.发生的可能性(P):评估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根据积累的经验、硬件软件保障水平或其他可能的评价来确定。
可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3.可检测性(D):潜在风险发生或造成危害前,检测、发生的可能性。
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4.RPN(风险优先系数)计算,即将严重性、可能性和可检测性的等级分值相乘的积:RPN=S×P×D高风险定义:当RPN系数大于16时为高风险,此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必须尽快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水平。
中等风险定义:当RPN系数介于9-16时(含16)为中等风险,此风险需控制的等级,应在生产过程中予以注意并予以改进。
低风险定义:当RPN系数不大于8时为低风险,此风险为可接受风险。
四、列表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对其RPN进行评估生产区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评估第 4 页共8 页生产区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评估第 5 页共8 页生产区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评估第 6 页共8 页生产区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评估第7 页共8 页五、结论通过评估,共识别出37个风险点,其中中等风险5项,高风险3项,可接受低风险29项。
风险评估预防措施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1.目的
对生产工艺中风险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以保证药品质量;保护公众用药安全.. 2.范围
此风险评估、预防措施报告仅适用于我公司生产和质量管理中存在风险评估、预防..
3.责任人
质量风险管理小组
4.内容
4.1 风险评估工具:
4.1.1风险等级计算 RPN:
RPN = O x S x D
O = 失败发生的概率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S =失败的严重性Severity
D = 发现失败的概率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原则:三个数值各自独立发生..
4.1.2 RPN值的评估RPN:
风险等级值是O;S和D相乘的结果..
PRN值在1-125之间;根据我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及公司实际情况采用下图中的限度2 .. 4.1.3 依据风险等级值将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具体如下: 1-16低风险:应有一定的控制措施防止风险进一步升高;
17-36中等风险: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解决;
37-65较高等风险: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解决;增加监控频次及力
度..
66-95高等风险: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解决;在得不到有效解决之前;
不得继续生产..
95-125最高风险:应停止生产整顿..
4.2.4 生产过程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4.2.5 生产设备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4.2.6 人员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4.2.7 运输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4.2.9 检验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5.风险审核及批准结论
审核人结论:。
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的评估报告
编号:FX.SC-2015-005 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的评估报告
起草人:年月日
审阅会签:
批准人:年月日
靖宇县康达林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
一、概述
GMP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
对于防止污染方面,我公司已制定了文件SMP.SC-SG-30《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管理规程》,根据GMP管理要求,需要定期检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并评估其适用性和有效性,不断自我完善。
三、按人、机、料、法、环五方面对防止污染及交叉污染的措施进行梳理
根据近两年半成品、成品检验及环境监测情况,可知没有发生微生物超标、混料的质量问题,但实际生产清场过程中也有清场不及时或不彻底的现象发生,部分生产区域有地面、墙面破损现象。
四、评估
通过逐条措施梳理,可知现行的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具有适用性和有效性。
但也存在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综合制剂车间同品种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2
评估报告的起草起草部门综合制剂车间评估报告的审核审核部门生产部工程部质量保证部评估报告的批准批准部门质量受权人质量负责人职职务务签签签名名名日日日期期期我公司此次申请认证范围为综合制剂车间非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与冻干粉针剂生产线,根据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2 版)第一百九十七条“生产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采取措施,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规定,及我公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同时生产使用相同原料的小容量注射剂与冻干粉针剂两个剂型的需要。
依据生产品种处方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级别要求,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的布局,生产过程中操作、清洁、器具使用、人员管理等,本着对生产安全和有效性进行风险评估。
以期对其生产安全风险能正确认识并采取降低安全风险意见的控制措施,使生产质量及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非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工艺过程:称量配制、过滤(洗瓶、瓶灭菌)、灌装熔封、包装冻干粉针剂工艺过程:称量配制、过滤(洗瓶、瓶灭菌)、灌装、半加塞、冻干、压塞、压铝盖、包装以同种原料同时生产品种的情况: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同时生产;注射用利福霉素钠与利福霉素钠注射液同时生产;注射用胞磷胆碱钠与胞磷胆碱钠注射液同时生产。
综合制剂车间工艺设备功能分布及平面图(平面图见附件一)。
综合制剂车间的小容量生产线与冻干粉针剂生产线的共用部份如下, D 级区域:包括小容量洗瓶与冻干洗瓶、洗塞、洗盖、冻干器具清洗,其中小容量与冻干的洗瓶灭菌烘箱生产设备各自独立,洗盖、洗塞独立; C 级区域:包括物料传递、称碳室、称量室、容器具清洗室、容器具存放室、洗衣室、小容量配制室、冻干配制室,其中小容量配制系统与冻干配制系统彻底独立并操作间彻底分隔。
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质量风险的措施;质量风险管理应该与保护患者联系起来,管理的形式、文件记录及所作努力的程度应与风险的水平相一致。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GMP 指南ICH Q9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SMP-QA-0501-022-04.1 本项对综合制剂车间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等在同时进行非最终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与冻干粉针剂以相同原料品种生产过程中,从人、机、料、法、环五要素中可能存在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进行评估。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范文(3篇)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是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总体原则1. 科学合理:制度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 综合治理:综合考虑不同环境组分的交互作用和各方面的影响,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全面保护环境安全。
3. 强制执行:制度应有明确的法律效力,必须得到各方的认同和遵守。
4. 及时修订:根据科学发展和实践需要,对制度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
三、交叉污染制度1. 产业规划:制定和实施产业规划,合理安排产业布局,避免同一区域内不相容的产业共存。
2. 环评制度:强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新项目或改扩建项目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交叉污染。
3. 监测与检测:建立全面的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对水、土壤、大气等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
4. 反馈机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和公开,加强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交叉污染问题。
5. 相关制度整合:整合相关法律法规、行政标准和技术规范,形成一套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的制度体系。
四、外来污染制度1. 准入管理:建立外来企业准入机制,要求其符合本地环境管理要求,否则不予准入。
2. 监管机构协调: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污染防治协调机制,确保各方面监管措施的无缝衔接。
3. 信息公开:建立外来企业信息公开制度,要求其向社会公布重要的环境污染防治信息。
4. 过渡期管理:对已经存在的外来企业,制定过渡期管理措施,要求其逐步达到当地环境要求。
5. 清洁生产:推动外来企业进行清洁生产转型,鼓励其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排放。
五、制度实施与监督1. 建立专门部门:设立专门机构或部门负责制度的实施和监督,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多部门协同:不同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制度的实施和监督。
生产过程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管理规程
生产过程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管理规程目的:建立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管理规程,规定了在药品生产活动过程中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管理内容和要求适用范围:适用于药品生产活动过程中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管理职责:生产技术部、质保部、车间对实施本规程负责内容:1.定义1。
1污染:在生产、取样、包装或重新包装、贮存或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原辅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成品受到具有化学或微生物特性的杂质或异物的不利影响.1.2 交叉污染:不同原料、辅料及产品之间发生的相互污染。
1.3混淆:在生产或包装的过程中,误将一种或一批物料当成了另一种或另一批物料进行使用、操作。
1.4 差错:在生产过程中,因为计量器具未调试到位、或计量方式不正确、或计数不准确而造成的错误2。
产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原因2.1 人员:操作人员患有传染病、皮肤病等,或未接受卫生方面的培训,未按要求穿戴工作服,行为不规范、人员带来外部污染,生产人员未按工艺规程和SOP要求操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量过大,操作中随意性大等。
2。
2 设备:表面不光洁、平整,材质不稳定,不易清洁,设备选型不合理,维修、保养不及时,没有定期验证或没有保持验证状态。
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容器无状态标志,清场不彻底等造成混淆.2。
3 物料:购进的原辅料本身质量不好,或在运输、贮存、检验取样、配料过程中造成污染.原辅料微生物指标超限。
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中间体等无明显标志,放置混乱,散装或放在易破损的包装中,印刷性包装材料管理不善等。
2。
4 文件:文件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无复核、监控,发现问题未及时查找原因等,特别是配料、包装等重要部门管理不严格。
2。
5 环境:厂房设计不合理,生产环境如空气中粒子过多,车间地面、墙壁、天花板等不平整、易脱落、长霉、消毒不严格等造成污染.2。
6 清洁:清洁效果不能保证微生物除去水平及残留限度,清洁剂残留、消毒剂效果不能保证;生产结束后不及时清洁清场等造成污染。
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
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工厂依据各自生产特性与实际状况,对加工人员的个人卫生、卫生操作、清洁消毒进行检查与监控,同时还必需严格掌握成品、半成品与原料的隔离加工与存放,以防止发生交叉污染。
1.工厂选址与设计1.1工厂选址、设计必需遵循对四周环境不造成污染的原则。
凡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有关产品卫生部分均应按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
1.2厂区内任何设施、设备等应易于维护、清洁,不得成为四周环境的污染源;不得有有毒有害气体、不良气味、粉尘及其它污染物泄漏等有碍卫生的情形发生。
1.3厂区及接近区域的空地、道路应铺设混凝土、沥青或其他硬质材料或绿化,防止尘土飞扬、积水。
1.4厂区四周设置围栏。
2.车间合理布局2.1车间设置包括生产车间和帮助车间,生产车间包括制水车间、制桶车间及灌装车间等。
帮助车间应包括化验室、原材料仓库、成品仓库、化学品仓库、更衣室及洗手消毒处、厕所和其它为生产服务所设置的必需场所。
2.2车间设置应按生产工艺流程需要及卫生要求,有序而整齐地布局。
2.3更衣室及手消毒处应与加工车间相连接,并设置在员工进入加工车间的入口处。
2.4车间隔离依据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操作需要和生产操作区域清洁度的要求进行隔离,以防止交叉污染。
2.5加工、包装、储存等场所的室内屋顶应易于清扫,防止灰尘积聚,避开结露、长霉或脱落等情形发生。
2.6清洁区、准清洁区的对外出入口应装设防蝇门帘。
在生产车间和贮存场所宜设捕虫灯,对虫害进行掌握。
2.7清洁区应安装空气调整设施,以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蒸汽凝聚并保持室内空气新奇;一般生产车间应安装通风设施,准时排解潮湿和污浊的空气。
厂房内的空气调整、进排气或使用风扇时,其空气流向应由高清洁区流向低清洁区。
2.8应依据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性质的不同分设储存场所。
原材料仓库及成品仓库应独立分开设置,同一仓库储存性质不同物品时,应适当隔离(如分类分架存放)。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三篇)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是一项重要的制度措施,旨在减少和预防环境污染和传染病传播。
这种制度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定,以确保环境的洁净和健康。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制度,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
交叉污染是指不同区域或环境之间,由于人员、物品或其他方式的接触,导致污染物传播的现象。
例如,医院中不同患者之间的病菌传播,或者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同原料之间的交叉污染等。
外来污染是指由外部环境引入的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可能是通过人员、物品或其他方式带进环境中的。
例如,外来污染可能是由游客在公园中乱扔垃圾引起的,或者是工地周围的建筑工具和废物污染了周边环境。
为了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健康和卫生教育体系。
对人员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
同时,加强对公众的卫生宣传,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心。
2. 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应该通过立法来规范和管理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的问题。
这些法律法规应该涵盖不同领域,如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等。
3.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政府部门应该增加对相关领域的监管力度,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
同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
4. 建立科学和高效的污染检测和监测体系。
通过建立可靠的检测和监测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
这些机制可以涵盖多个环境指标,如空气质量、水质等,以确保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5. 加强环境管理和公共设施建设。
政府可以投资建设更好的公共设施,如垃圾处理设施、卫生设施等,以减少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的可能。
同时,加强对环境管理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
6. 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和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污染和传染病传播的认识和理解。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宣传和教育,如举办环境保护讲座、组织环境清理活动等。
总之,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环境和公共健康的保护至关重要。
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XXXXXX 有限公司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编号: RA/05/01方案批准方案审核/批准签字日期起草人生产部审核人质管部生产部设备基建部批准人质量负责人目的和范围目的通过对多品种共线生产的安全性进行风险管理,对多品种共线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混淆和交 叉污染的风险要素进行分析判定。
通过对产品特性、生产场地、生产设备、生产人员进行定 性估计。
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提出降低风险预见的控制措施,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 以接受的水平。
范围合用于我公司 XXX 剂药品生产车间的共线安全风险评估。
概括我公司 XXX 剂药品生产车间建于 2022 年,位于 XXXX 工业园。
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 流程和洁净级别要求,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了合理设计、选型和布局,有效地降低 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
本报告通过对 XXX 剂生产过程风险评估,使风险能正确认识并采取 控制措施降低风险,使生产质量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共线生产品种描述基本生产情况我公司生产的 XXX 剂品种有 5 个品种,共 10 个规格,其中没有细胞毒性类、激素类、高 活性化学药、 β-内酰胺结构类药品、 性激素类避孕药及特殊性质的药品 (如高致敏性和生物 制品) ,所有品种均为非无菌制剂, 且为外用 XXX 剂, 属低风险品种。
共线生产的全部 10 个品种规格均为普通药品, 彼此间不存在相互反应或者配伍禁忌;配备了 先进的符合最新 GMP 要求的生产设备, 配套了完善的GMP 文件软件系统,对生产线的各 个关键操作环节进行同步监控。
品种明细规 格50ml/瓶、100ml/瓶 25ml/瓶、50ml/瓶、 100ml/瓶、250ml/瓶1%45ml/瓶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 ZXX 国药准字 ZXX 国药准字 HXX国药准字 ZXX药品名称 A1A2A3A4剂型 XXX 剂 XXX 剂XXX 剂XXX 剂 序号 1234是是 否否 常年生产3.2. 3.1. 1.1.1.2.3. 2. 1.各品种情况简介 A1【药品名称】通用名称: A1汉语拼音:【成 份】 XXXX ,XX ,XXX ,XX 。
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XXXXX)有限公司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编号:RA/05/01方案批准1. 目的和范围1.1. 目的通过对多品种共线生产的安全性进行风险管理,对多品种共线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混淆和交叉污染的风险要素进行分析判定。
通过对产品特性、生产场地、生产设备、生产人员进行定性估计。
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提出降低风险预见的控制措施,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1.2. 范围适用于我公司XXX 剂药品生产车间的共线安全风险评估。
2. 概括我公司XXX 剂药品生产车间建于2015年,位于XXXX 工业园。
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和洁净级别要求,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了合理设计、选型和布局,有效地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
本报告通过对XXX 剂生产过程风险评估,使风险能正确认识并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使生产质量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3. 共线生产品种描述3.1. 基本生产情况我公司生产的XXX 剂品种有5 个品种,共10个规格,其中没有细胞毒性类、激素类、高活性化学药、3■内酰胺结构类药品、性激素类避孕药及特殊性质的药品(如高致敏性和生物制品),所有品种均为非无菌制剂,且为外用XXX 剂,属低风险品种。
共线生产的全部10个品种规格均为普通药品,彼此间不存在相互反应或配伍禁忌;配备了先进的符合最新GMP要求的生产设备,配套了完善的GMP文件软件系统,对生产线的各个关键操作环节进行同步监控。
32 品种明细4. 各品种情况简介4.1. A1【药品名称】通用名称:A1汉语拼音:[成份】XXXX,XX,XXX,XX。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溶液;XXXXXXX。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XXXX损伤,症见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规格】50ml/瓶、100ml/瓶【用法用量】外用,涂于患处,热敷20〜30分钟,一次2〜5ml, —日2〜3次, 十四日为一疗程,间隔一周,一般用药二疗程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偶见皮肤瘙痒。
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我公司综合车间建于 2022 年,为了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并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了合理设计、选型和布局,于 2022 年 3 月取得药品 GMP 证书。
本报告拟对生产共线产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以期对其生产安全风险能正确认识并采取降低安全风险预见的控制措施,使生产质量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本报告是对公司多品种共线生产的安全性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对多品种共线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混淆和交叉污染的风险要素进行分析判定。
对于每种风险可能产生伤害的严重度(S)和危害的发生概率(P)进行估计。
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提出降低风险预见的控制措施,以期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本报告合用于综合生产车间冻干线的产品生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2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车间冻干线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2、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3、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4、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4:粉针线1、注射用美洛西林钠2、注射用阿洛西林钠3、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4、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15、注射用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序号共线产品名称1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4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4:1序号共线产品名称1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2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3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4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4:1共线产品性质高致敏性化学药品、β-内酰氨类。
主要成份:哌拉西林钠、白色,无臭极易引湿、该品在水中或者甲醇中极易溶解,在中溶解,在中不溶,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
高致敏性化学药品、β-内酰氨类。
主要成份: 1、哌拉西林钠:白色,无臭极易引湿、该品在水中或者甲醇中极易溶解,在中溶解,在中不溶,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
交叉污染预防和隔离措施
运输过程中的交 叉污染:不同产 品之间的交叉污 染
人为因素:操作 人员、设备、环 境等引起的交叉 污染
交叉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交叉污染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交叉污染可能导致食物过敏 交叉污染可能导致食物腐败 交叉污染可能导致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增加
03
预防交叉污染的措施
清洁和消毒
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区域 使用合适的清洁和消毒剂 确保清洁和消毒效果达到标准 培训员工正确使用清洁和消毒设备
评估结果的分析与改进
分析评估结果, 找出存在的问
题和不足
根据分析结果, 制定改进措施
和方案
实施改进措施, 并进行跟踪和
评估
持续改进,确 保交叉污染预 防和隔离措施
的有效性
持续改进和优化措施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 对预防和隔离措施进行改进 和优化
定期评估:定期对预防和隔 离措施进行评估,确保其有 效性
员工培训和意识提高
定期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交叉污染预防意识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员工按照规程操作
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员工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和评估,确保员工具备足够的交叉污染预防知识和技 能
04
隔离措施的应用
设备隔离
设备分类:根据 设备类型和用途 进行分类
隔离方法:采用 物理隔离、化学 隔离、生物隔离 等方法
节
法规和标准的 实施:各国政 府、企业和消 费者共同参与
和监督
国家食品卫生法规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 安全法》
《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 办法》
《食品经营许可证管理 办法》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FX.SC-2015-005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的评估报告
起草人:年月日
审阅会签:
批准人:年月日
靖宇县康达林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
一、概述
GMP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
对于防止污染方面,我公司已制定了文件 SMP.SC-SG-30《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管理规程》,根据GMP管理要求,需要定期检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并评估其适用性和有效性,不断自我完善。
三、按人、机、料、法、环五方面对防止污染及交叉污染的措施进行梳理
根据近两年半成品、成品检验及环境监测情况,可知没有发生微生物超标、混料的质量问题,但实际生产清场过程中也有清场不及时或不彻底的现象发生,部分生产区域有地面、墙面破损现象。
四、评估
通过逐条措施梳理,可知现行的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具有适用性和有效性。
但也存在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