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主题班会教案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主题班会教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主题班会教案《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主题班会教案班会背景古人常说“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初中阶段,学生都处于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正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正所谓的“少年养志”的最佳时期。
但令人担忧的现实是,学生长期处于“6+1”的生活模式下,被无尽的爱浸透了,怕苦怕累怕挫折,缺乏积极奋进的精神。
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漫无目标,得过且过,甚至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看电视,听歌曲,玩游戏,已经成为很多同学热切向往的生活方式。
无论从学生个人还是从社会的角度看,这种理想荒芜、不思进取的状态让为师者非常担忧。
班会目的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学生展望美好的未来,激发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树立正确的目标和理想,以朝气蓬勃、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学习,锻炼品格,涵养心灵,不断地完善自我,达到自己理想的人生高度。
活动准备1、教师精心搜集能够震撼学生心灵的相关资料。
2、邀请部分优秀同学准备发言材料3、学生准备色卡纸,裁剪成自己喜欢的式样。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老师:同学们,今天班会的主题是《新学期,让我们扬帆起航》,为什么确定这一主题呢?还要从我们自己身边的故事谈起(多媒体出示图片)老师:同学们,记得上学年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后,我们召开了家长会。
在家长会的最后,我与几位同学的家长在一块儿探讨学业水平一直不够理想的原因。
当时我们从这几位同学的`学习习惯谈到了思想动态,结果我就发现,这几位同学存在一个通病: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表现为家长所描述的整天就知道吃、玩,没心没肺,像没长大似的。
问题之源找到了——缺乏目标,我庆幸这种严重的问题只出现在少数同学身上!谁知这种自我安慰在前天就被咱们同学彻底打破了,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个故事。
幼儿学国学的意义
学习国学经典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国学理念把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特点。
“幼儿养性”指的是为孩子奠定优美的人格。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在零至三岁时形成的,后来虽然有变化,但整体特点没有质的改变。
心理学证明,零至三岁是人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
很可惜,多数的父母大都轻易错过了。
如何在纯净的白纸上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石,是天下父母应该关心的重要课题。
心理学认为,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
幼儿阶段几乎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信息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此时的教育都依赖父母亲主动地给予正确的引导。
“童蒙养正”指的是用圣贤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
幼儿四岁后,慢慢地学会了应用语言来表达情感,学习能力也在逐渐增强,此时应该把“童蒙养正”教育提上日程。
“养正”是指培养孩子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习惯。
四至六岁儿童理解能力弱,学习生活中依赖父母之处尚多。
此时也是孩子心性依然纯净,记忆力最强的阶段。
父母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以历代优美古文诗词等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复熟读,进而鼓励其背诵,充分发挥其记忆力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趁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经典的价值也将随伴其人生成长,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克服人生逆境有着重要作用。
“少年养志”是指鼓舞孩子追求崇高理想,培养远大志向。
孩子告别幼儿园,就进入了少年时期,理解能力显著发展,渐渐脱离父母的关怀照顾,正是意气风发的学习独立阶段。
此时即应迈进“少年养志”的教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正是我中华民族青少年们立志向学的典范。
至于到了初高中的青少年时期,除了学校正常课业及特别感兴趣的学科书籍外,建议父母选择有助于孩子立志的课外读物,鼓励他们阅读。
儿童教育的4个阶段
儿童教育的4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众所周知,零至三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
很可惜一般父母都轻易错过。
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回顾反省人的一生,大家莫不深切同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人生最难化者唯习性;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收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
因此,第一阶段“幼儿养性”的教育特别重要。
这段时间的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然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的一切信息,却能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犹如明镜照摄景物一般,不加选择地全部接受,正式构成其一生性情及人格基础的重要时刻。
此时的教育全靠父母主动的给予正确的引导。
正确了解幼儿学习的特征后,我们建议为人父母者以最轻松简易的方式来进行教育,现简述一些方法以供参考。
若能举一反三、善巧融通,则不难掌握幼儿养性的教育要旨。
例如,手抱幼儿或陪她嬉戏时,常用愉快的心情、轻柔的赞美来肯定孩子:“你是最孝顺的孩子、你是最善良的孩子、你是最聪明的孩子、你是最开朗的孩子、你是最健康的孩子、你是最勤快的孩子、你是最喜欢读书的孩子~~~~”不胜枚举。
此外亦可时常播放优美的中西古典音乐,以培养其优雅的性情。
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与学习环境,是影响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人父母若希望子女未来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果),现在就应该多加赞美肯定孩子(因)。
如此每天几次愉快的赞美肯定他,必然先入为主地深深印入幼儿纯净的心灵,形成终生不移的人格特质。
良好习性的养成、优美人格的奠定,就在父母轻松愉快的赞美肯定中完成。
秉性良好的孩子,经此赞美肯定后,会发展的更加自信完善;秉性中下的孩子,更需要父母亲加倍的赞美和肯定来弥补,以导正和减轻其不良习性于无形中。
这可是幼儿教育的秘诀,贤明的父母们,千万别错过这短短的三年。
第二阶段: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当幼儿渐渐成长到4岁后,已慢慢学会语言的应用,学习能力亦逐渐的增进,此时即应该衔接“童蒙养正”的教育。
终身学习教育的四个阶段
终身学习:教育的四个阶段导语:人的教育分为四个阶段,逐步积累知识,逐步培养习性,那么究竟是哪四个阶段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幼儿养性:零岁至三岁前,心无分别,尘垢未染,真如湛然,性德纯正,心如明镜,朗摄无碍,先入为主,深深入心,终身不移。
幼儿怡养本性,正宜此时。
二、童蒙养正:至十三岁前,物欲微薰,烦恼潜伏,知识略萌,性德仍净,记性犹强,悟性微弱。
童蒙蕴养正见,正宜此时。
三、少年养志:十三岁后,知识渐开,物欲既染,烦恼增多,心逸情泳,故真性渐隐,记性渐泯,然性向显发,崇效楷范,悟性转强。
少年启养心志,正宜此时。
四、成年养德:凡所当读书,如能自幼扎根熟读,庶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学以致用,而为将来成学立业之深基,修身明德之永磐。
唯德业无穷,学无止境故,成年学养行德,随时皆宜,无有终时。
第一阶段: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众所周知,零岁至三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一般父母大都轻易错过。
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回顾反省人的一生,大家莫不深切同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人生最难化者唯习性;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
因此第一阶段幼儿养性的教育特别重要。
这段期间的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的一切信息,却能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犹如明镜照摄景物一般,不加选择地全部接受,此时正是构成其一生性情及品格基础的重要时期,此时的教育端赖父母亲主动地给予正确的引导。
正确了解幼儿学习的特性后,我们建议为人父母者以最轻松简易的方式来进行教育,现略述一些方法以供参考,若能举一反三、善巧融通,则不难掌握幼儿养性的教育要旨。
例如:手抱幼儿或陪他嬉戏时,常用愉快的心情、轻柔的赞美来肯定孩子:你(或直呼其名)是最孝顺的孩子、你是最善良的孩子、你是最开朗的孩子、你是最聪明的孩子、你是最健康的孩子、你是最勤快的孩子、你是最喜欢读书的孩子等等。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青年养志成年养德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青年养志,成年养德咱们关切教育的现况及以后的进展,故参酌古今教育方式,提出"四时期的教育理念",供各界人士参考,本文仅就其重点略述之,期能抛砖引玉加以引申阐发,并愿与关切教育的家长及教师们共勉,并付之实践。
本文专以道德及聪慧教育为主,希望能和目前学校中的知识技术教育相辅相成,以培育出更具有深刻文化素养及知识更丰硕、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
第一时期: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众所周知,0岁至3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时期,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
很可惜,一样的父母多数轻易错过。
如安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一起关切的重要课题。
回忆检讨人的一生,大伙儿莫不深切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咱们能够确信地说,人一辈子最难化者唯习性;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那么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
因此,第一时期"幼儿养性"的教育专门重要。
这段时期的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的一切信息,却能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犹如明镜照摄景物一样,不加选择地全数同意,是组成其一生性情及人格基础的重要时期。
现在的教育端赖父母亲主动地给予正确的引导。
正确了解幼儿学习的特性后,咱们建议为人父母者以最轻松简易的方式进行教育,现略述一些方式以供参考,假设能触类旁通、善巧融通,那么不难把握幼儿养性的教育要旨。
例如,手抱幼儿或陪他游玩时,经常使用愉快的心情、轻柔的赞美来确信小孩?你(或直呼其名)是最孝顺的小孩,你是最仁慈的小孩,你是最爽朗的小孩,你是最伶俐的小孩,你是最健康的小孩,你是最勤快的小孩,你是最喜爱念书的小孩……"不胜列举。
另外父母亦可时常播放优美的中西古典音乐,以培育其优雅的性情。
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与学习环境,是阻碍小孩人格健全进展的重要因素。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亲子教育可按四大主题展开,即:幼儿养性(0-3岁)、童蒙养正(4-12岁)、少年养志(13-18岁)、成人养德(>18岁)。
对此,中国仁人智者已有成熟的见解,曰: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体现了按发展阶段因时施教的科学态度。
专家简介和平妈妈陈希红深圳市第一届“中小学十大优秀家长”获得者,曾任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深圳GTP共同成长空间发展教育专家。
陈老师帮助女儿在先天听觉障碍的薄弱起点上奋进,女儿获得第八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称号,现清华大学建筑系在读。
陈老师擅长亲子沟通和家庭规则教育,她将瑜伽运动和心灵修炼融合到家庭教育技巧中来帮助妈妈们做个平和、幸福的妈妈。
第一阶段约0~3岁,幼儿期,从BB到上幼儿园年龄阶段,主旨是幼儿养性性:性情、习性也。
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信息却能够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
因此,若常能被父母搂抱亲吻,被爱与欣赏的愉快情感与语言所包围,并且避免电子产品等不良外界刺激信息,孩子的性灵情感就会得到充足的滋养,养成活泼又静定、亲近人又不粘人、与人合作又有主见的驯良好性情。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零到三岁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阶段。
西方心理学上,认为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任务是培养亲密依恋关系,这与“幼儿养性”的中国传统观念相辅相成。
做到5点, 算合格家长想做合格的家长,性情、态度方面的准备,远比知识水平重要。
以下五点,能够做到即堪称合格的家长。
1、家长需要学习,并学会认错教孩子不怕没有知识,只怕没有学习态度。
高学历人士也不一定具备育儿知识,多数家长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不断学习才能成为合格家长。
家长要承认能力的有限,愿意学习:如吸取长辈的经验、与亲朋好友多交流、读科学育儿书籍、参加家庭教育讲座。
切忌以为父母人人能当就够了,只要孩子吃好睡好,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或老人。
家长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自己犯错,要允许尝试,允许犯错误。
德慧智国学经典诵读五字诀
第一次第 恭字诀阶段进阶
恭字诀的经典导读方法
恭是文化承传的心法 信是文化承传的根基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可”经之法在于恭
恭敬恭诵又恭信
恭信是文化之本 立人立业全在信 家国和谐信真诚
内观圣像诵读方法
志宏愿深成大器
升品换质话真诵
隐喻藏诀破噭眇 观圣默像求内证
恭信者志必宏大 修身齐家先立志 志存高远成大器
六阶段年龄区分
老年养福
57---
0-3岁
胎婴养虚
成人养德
25-56
人生六阶 段分期
4-7
幼儿养性
青年养志
16-24
8-15
少年养正
.经典诵读次第进阶模板目录
一、恭敬诵读阶段 二、熟练诵读阶段 三、忘意明义阶段
四、合入心身阶段 五、灵慧图文阶段
第一次第 恭字诀阶段进阶
一、恭敬诵读阶段进阶系统
导读期诵读方法一
明朝永乐13年 (1415年)政府 废除了读《易经》, 而只读《四书大 全》,使传统教育 的智慧创造力之源 断绝。
“孝”只是生命 之树的一个分支。
“忠”只是生命 之树的一个分支。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 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 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 博。”
第一次第
解决问题之道
• 实践老子思想方法论的: “修乊身,其德乃真。”
运用气音光 补充善正德能量 延缓损耗
细 胞 中 的 端 粒 体
人生所消耗能量的自主性补充
中国文化深知“音”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钟的设计 上,敲击外壁,使“音” 免受“声”的混杂和干扰。
我用心 我养气 我乘风 我能忍 我必赢 我有能量 我有告诫 我怕谁 !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任何民族 的文化都是靠经典承传下来的 。对经典的尊敬,就是对祖先 文化的尊重。 • 经典是靠开口诵读来一代一代 承传的,恭敬诵读就是文化传 承、法脉传承的根本。 • 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终身教育的法宝就是经典诵读 。 • 经典诵读是各家各派、各个民 族文化承传的最基本的方法。
知识建构的四个阶段
知识建构的四个阶段一、幼儿养性:零岁至三岁前,心无分别,尘垢未染,真如湛然,性德纯正,心如明镜,朗摄无碍,先入为主,深深入心,终身不移。
幼儿怡养本性,正宜此时。
二、童蒙养正:至十三岁前,物欲微薰,烦恼潜伏,知识略萌,性德仍净,记性犹强,悟性微弱。
童蒙蕴养正见,正宜此时。
三、少年养志:十三岁后,科学知识南来,物欲既染,苦恼激增,心逸情泳,故真性渐隐,记性渐泯,然性向显发,崇效楷范,悟性转弱。
少年启养心志,正宜此时。
四、成年养德:凡所当读书,如能自幼扎根熟读,庶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学以致用,而为将来成学立业之深基,修身明德之永磐。
唯德业无穷,学无止境故,成年学养行德,随时皆宜,无有终时。
第一阶段:幼儿养性迷人人格的打下众所周知,零岁至三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一般父母大都轻易错过。
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总结反省人的一生,大家莫不诚挚同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我们可以确实的说道,人生最惨化者唯习性;较好的习性一旦培养,则终身受惠不尽,反之将被害无穷。
因此第一阶段幼儿养性的教育特别关键。
这段期间的幼儿几乎没独立自主自学的能力,然其清澈的心灵对外界的一切信息,却能够依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稀释,有如明镜照摄景物通常,不提选择地全部拒绝接受,此时正是形成其一生性情及品格基础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教育冀望父母亲主动地给与恰当的鼓励。
恰当介绍幼儿自学的特性后,我们建议为人父母者以最为随心所欲轻便的方式去展开教育,现列举如下一些方法以供参考,若能够举一反三、法门融通,则不难掌控幼儿养性的教育要旨。
比如:手抱著幼儿或陪他玩耍时,常用开心的心情、柔和的赞美去确实孩子:你(或直呼其名)就是最孝顺的孩子、你就是最正直的孩子、你就是最开朗的孩子、你就是最聪明的孩子、你就是最身心健康的孩子、你就是最能干的孩子、你就是最喜欢读书的孩子等等。
高氏家训
高氏家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崇尚科学,探索真理。
弘扬明德,诗礼传家。
经史子集,孔孟老庄。
健美人格,陶冶情操。
育人为本,贵在义方。
施以育爱,切勿溺宠。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幼儿养正,童蒙养性。
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事有终始,本末勿置。
见贤思齐,家和业兴。
圣贤为伍,文明通行。
格物致知,意诚信正。
修身齐家,一统天下。
心存感激,行为孝善。
施恩勿望,知恩欲报。
俭以修身,勤以养德。
淡泊明志,志存高远。
知行合一,分发图强。
慎思笃学,融汇中西。
众志成城,团结一心。
上善若水,大智若愚。
崇高心灵,智慧荣光。
美哉,吾族兴矣,与众同享。
壮哉,吾族荣昌,与天不老,与国无疆!。
班主任管理心得——浅谈“童蒙养正”
班主任管理心得——浅谈“童蒙养正”发布时间:2021-06-22T15:32:57.00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6期作者:赵廷元[导读] 古往今来人们把教育分为四阶段的教育理念,即是幼儿养性、童年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赵廷元河南省郸城县实验小学 477150古往今来人们把教育分为四阶段的教育理念,即是幼儿养性、童年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可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0至3岁,童蒙时期:4至13岁,少年时期:13至18岁,成年时期:18岁以后。
童蒙养正教育是奠定孩子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童蒙养正”的思想来源于《易经》。
《易经?序卦传》:“蒙者,蒙也,物之稚也”,指出“蒙”是事物在幼稚阶段的状态。
事物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有迷蒙,儿童生长规律亦然,“童蒙”即指少儿阶段的特点,因此古人把少儿教育称作“蒙学”,对刚开始的教育叫“启蒙教育”。
《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道出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教育。
教育要慎始,开始的方向,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
孩子的教育是全方面的,童蒙养正是为孩子的人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要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深深扎根在孩子的心中,如果一棵小树从根基处就长歪了,后期再想矫正那就事倍功半而收效甚微了。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正是这个道理。
不论是心理学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长的经验,我们了解:四岁到十三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因其知识未开,理解能力薄弱,仰赖父母之处尚多。
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正是培养孩子一生品行端正的最佳阶段。
养正,乃正其心、正其德、正其见、正其行(四正),我们尚且把“养正”理解为“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孩子犹如一棵树,在幼苗时期,若根正苗直,修繁去冗,小树就可以经受狂风考验、暴雨洗礼,长成为参天大树。
[转载]幼儿养性蒙童养正少年养志青年养德成年立业
[转载]幼儿养性蒙童养正少年养志青年养德成年立业我们的老祖宗按人的正常发展,归纳出人生的五个教育历程,即“幼儿养性”、“蒙童养正”、“少年养志”、“青年养德”、“成年立业”,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儒家教育阶段论,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分阶段教育思想”。
其一“幼儿养性”,说的是从孩子出生始就要滋养他做为人应有的本性,“三岁看大”的关键时期就在此。
滋养的核心是“善”,“人伦”培育的是做为人应有地位关系。
“父子有亲”说的是老与少的关系,“夫妻有别”讲的是各自的责任,“兄弟有序”摆的是大与小的位置,“朋友有信”说的是诚信为本,而“君臣有义”告诉孩子的是上下级相处的基本原则。
丢掉了传统的“五伦”教育,现实中我们亲手培养了不少“无老无少、没大没小、对天地父母没有敬威感、唯有自己人权”,老话叫“四六不知、没有家教”的孩子,怎么可能避免得了恶性杀戮的一再上演呢。
其二“蒙童养正”,强调的是“七岁看老”的习惯养成期。
小学生到学校学的不是知识,而是到集体中去演练自己生活、学习、交往、活动的良好习惯。
或者说是培育直正、不歪不斜的基础树干。
事实上小学最基础的“读写算”没有多少东西,是低效耗时的考试评估,是人为的重复、记忆式的大量劳作和以及都想从“娃娃抓起”的额外负担,挤满了小学生的课程课表。
使他们没有时间去自由的悦读,没有时间去看世界走天下,更没有时间消化吸收“读写算”基础的应知应会。
从而在养正的最佳时机把孩子搞得虚胖囊肿。
其三“少年养志”,“自古英雄出少年”讲的不是少年真的成了英雄,而是说少年期是立志、树理性的最佳时候。
十二至十八岁的少年,认知能力已经形成,独立人格的自我意识和青春期的骚扰,时时检验他们抵抗诱惑的能力,所以他们也常常处在“无志者常立志”的矛盾期。
关注这个时期的理想、道德、志愿的追求;关注这个时期的交友和榜样的追逐,以及对名著名篇、科学密秘的深度探究将会影响他们的长远发展。
遗憾的是我们今天的少年都沉浸在中考、高考的漩涡之中,无瑕顾及养志,好在还有一个成年宣誓仪式在提示他们。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我们关心教育的现况及未来的发展,故参酌古今教育方式,提出"四阶段的教育理念",供各界人士参考,本文仅就其重点略述之,期能抛砖引玉加以引申阐发,并愿与关心教育的家长及教师们共勉,并付之实践。
本文专以品德及智慧教育为主,希望能和目前学校中的知识技术教育相辅相成,以培养出更具有深刻文化素质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
第一阶段: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众所周知,0岁至3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
很可惜,一般的父母大都轻易错过。
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回顾反省人的一生,大家莫不深切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人生最难化者唯习性;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
因此,第一阶段"幼儿养性"的教育特别重要。
这段时期的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的一切信息,却能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犹如明镜照摄景物一般,不加选择地全部接受,是构成其一生性情及人格基础的重要时期。
此时的教育端赖父母亲主动地给予正确的引导。
正确了解幼儿学习的特性后,我们建议为人父母者以最轻松简易的方式进行教育,现略述一些方法以供参考,若能举一反三、善巧融通,则不难掌握幼儿养性的教育要旨。
例如,手抱幼儿或陪他嬉戏时,常用愉快的心情、轻柔的赞美来肯定孩子?你(或直呼其名)是最孝顺的孩子,你是最善良的孩子,你是最开朗的孩子,你是最聪明的孩子,你是最健康的孩子,你是最勤快的孩子,你是最喜欢读书的孩子……"不胜枚举。
此外父母亦可时常播放优美的中西古典音乐,以培养其优雅的性情。
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与学习环境,是影响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人父母者若希望子女未来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果),现在就应该多加赞美肯定孩子(因)。
把握人生教育的四个阶段及童蒙养正的重要意义
把握人生教育的四个阶段及童蒙养正的重要意义常与家长交流,深刻感受到家长无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发现家长的关注点要么在衣食冷暖,要么在学业技能,很少能真正关注到孩子的一生。
孩子很快就会长大,当孩子独立去走人生之路的时候,他怎样才能走的成功而快乐,自信而充实呢?现在很多大学生,大学毕业了依然很茫然。
不知人生路该怎样走?四处投简历,找工作。
我想请问一下家长,在社会上是学历高的给学历低的打工呢?还是学历低的给学历高的打工?其实怎样回答都不对,在现实中,既有学历高的给学历低的打工,也有学历低的给学历高的打工。
我常常想起这样的一幕:有一年暑假参加四维国学的文化旅游,大家在深山里行走,一群高校的教授跟着一个小女孩走,小女孩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为什么教授们跟着她走呢?因为她是当地人,对地形非常熟悉,不管你有多高学历,来到这深山里,你都必须跟着她走,否则你就会迷路。
这件事给我一个启示,谁跟着谁走,不在学历的高低,而在谁拥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谁更能看清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把握了发展的时机。
学历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决定一个人一生高度的是他的素质,素质是什么?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素质就是将你所有的学历、知识,获得的荣誉等等全部都扔掉后还剩下的东西。
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我想那应该是:深邃的思想、包容天地宇宙的胸怀、敢于为国家民族担当的精神、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品质。
拥有了这些基本的素质,这个人就具有领导力,就能干成一番事业,而不需要为了一个饭碗而四处求职打工。
我们看名人传记,发现他们之所以有所成就,和他们所受的教育有关,特别是童年的启蒙教育。
人生教育的四个阶段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成就,但讲教育首先要“知人”,即明白教育的规律,了解孩子成长各个时期的特点,并用适当的方法施教。
近年来现代人文教育学者参酌古今教育方式,提出了“四阶段的教育理念”,这是基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的一种教育设想,我们称之为人生教育。
人生教育以品德教育及智慧教育为主,它能和目前学校里的知识技能教育相辅相成,培养出更具有深刻文化素养、且知识丰富,身心和谐健康的现代人。
《经典教育》
□“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
□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小教导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
□读诵经典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关键是给儿童背什么?应该背一生可以受益的东西。
现在“死背”多了,将来才能“活用”。
□该记忆的时候给他记忆,不该理解的时候不要强求理解,这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
不要错用教育原理而扭曲了人性,浪费儿童的好时光。
“经典”,只要从头按照章节,一字一句读下去背起来便是。
家长、老师的信心和督导是成败的关键。
教孩子读诵经典不止是孩子进步,老师和家长也跟着一起成长。
大量实验证明:诵读经典是开发儿童智力潜能最有效方式之一,可取得以下成效:◆儿童的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加强;◆儿童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及语文、英语水平的提高;◆带动其他学科,如:才艺、数学、历史等成绩的提高;◆诵读经典有助于儿童人格的成长,如: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培养读书兴趣,如:历史、地理、天文、常识、文学等方面知识。
读诵经典的好处与成效根据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和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的研究、教学、试验结果,显示儿童经过5-15分钟的诵读后,情绪可明显稳定下来。
在经过四个星期的诵读训练后,老师皆反应学生的吸收能力增加了,上课更能集中注意力,老师教起来也变得轻松了。
班级的秩序、整洁也都名列前茅。
学生也懂得自我约束,自制力也进步了。
家长也反应,小朋友不只语文成绩进步了,数学和其它科目的成绩也提高了。
在家里也比较听话、孝顺。
诵读经典时,儿童只要耳朵听,嘴里放松跟着念就行。
这种直觉的学习法,能让脑的压力得到纾解,身心达到安定和平衡,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学习能力自然变好。
古人把人性教育分成四个阶段: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是哪部著作提出的
古人把人性教育分成四个阶段: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是哪部著作提出的古人把人性教育分成四个阶段: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是哪部著作提出的既然是阶段性的就给你十六个字。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具体的就要看你采用的教材了,不好意思,十六个字让你忙活数十年~~怎样落实童蒙养正教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童蒙养正教育是奠定孩子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一)养其正心正德正见正行(四正) 1、培养纯善的心首先,家长要肯定所有孩子的心性都是善的。
善心的外在表现就是品行的端正和纯洁。
所以从品行入手,老师须以身教、言教启发濡养孩子纯善的心。
善心是无远弗届的,由善心而起的德能、德用良善的行为与作用也是无有穷尽的。
长养孩子的善心、善念,就是培育孩子为人的根本。
2、教育对人、对事对物应有的正确态度(1)对人:明白五伦的关系,知道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关怀他人,教导互助合群的理念、培养宽厚待人的心性,晓喻见贤思齐、知恩报恩的道理。
(2)对事:强调事虽小,勿擅为的重要,要求事勿忙,忙多错的做事方法,注重礼仪、讲求信用,建立威仪与守信的观念,教育承担责任、知过必改是善良的品行。
培养面对困难,能冷静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态度,教导是非判断的能力,并培养好学的精神。
(3)对物:灌输日常生活必须节用爱物,还要潇喻物资来源的艰辛,感恩大自然的赐予。
例如:长养慈爱心,爱护小动物和植物,物有定位,对物品要恭敬爱之心。
这样才能用于得久远,常保如新,而且使用方便。
3、自我行为的约束容止安祥,不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现代家庭孩子少,自小不少养成自大、为所欲为的心理),注意自我仪容整齐、房间自理是应尽的责任(例如叠被、叠衣、书桌的整理、鞋袜的洗涤、参与家务劳动),要求出言谦敬有礼,晓喻口为祸福之门,强调言语的重要,对于饮食,晓喻营养均衡、不偏食有助于身体健康。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童蒙养正,正气正养
童蒙养正,正气正养作者:刘丽萍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01期摘 ;要:古语有云:“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童蒙养正指的是孩子在4到13岁期间,对儿童早期的启蒙教育,养正指培养各种优秀美德。
正气怎么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心纯真,可塑性强,需要大人从正面引导,而不是靠打骂或惩罚,所以说正气需要正养。
本文通过社会能力的理解,集合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力量,从生活中提高学生生活技能,从学生交往中加强学生沟通能力与情绪管理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升社会能力。
关键词:生活技能;情绪管理;自我管理;情感银行首先我们要先了解社会能力的涵义,社会能力是指以不妨碍他人或社会的方式实现个人目的的能力。
社会能力包括社会技能、情绪情感因素和自我管理三部分。
社会技能是指与他人进行积极社会交往的技能,一般包括生活技能与沟通合作技能。
情绪情感因素是指个体控制与调整自身情感与情绪的能力。
自我管理是指控制和协调自我行为的能力,它不仅意味着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自己行为负责,还包括设计自己的行为,管理行为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
小学生的生活范围较小,家庭与学校就是他们学习社会能力的主阵地。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能力,使其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是学校与家长的共同愿望。
家庭教育中要注重言传身教,在生活中多锻炼孩子社会技能;学校是小社会,是孩子与小伙伴相处的练习场,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以团体管理为导向,培养孩子积极向上,互敬互爱的班级氛围。
在培养孩子社会能力探索中,我做了以下实践。
一、我的生活我做主“自卑是很多心理问题与冲突的原罪”。
培养孩子的自主生活的能力,有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这是孩子成长中必须的心理营养,在劳动的成就中,孩子会获得内心与身体上的力量感,有助于形成自信的品质,对培养孩子良好社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生活越来越优越的今天,很多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不知劳动为何物。
童年养正少年养志壮年养德的出处
童年养正,少年养志,壮年养德的出处1. 童年养正童年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也是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
童年时期的正确认知和价值观培养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正确认知和道德的养成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中得到。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社会化学校,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也不可忽视,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他们接受正确的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这个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义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的人的基础。
2. 少年养志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智成熟、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方向,养成积极向上的品质和精神。
需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自律能力和自制力,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习惯。
3. 壮年养德壮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一个人社会责任感和人格修养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个人应该注重修身养德,注重家庭和社会责任,充分展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家庭价值。
此时需要持续培养自己的修养和修身,注重对所处环境和社会的贡献,注重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维护和发展。
总结童年养正,少年养志,壮年养德的理念,就是要求人们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能够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和行为规范,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追求、有担当的人。
这一理念来源于古代儒家的道德观念,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
在现代社会,这一理念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人们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个人观点我认为童年养正,少年养志,壮年养德的理念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道德沦丧和社会问题的日益凸显,注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每个人都要意识到自己在不同阶段的责任和使命,树立正确的目标和前进方向,不断完善自己,为家庭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我们的生活中,童年养正、少年养志、壮年养德的理念应该贯穿始终,对每个阶段都有所要求,我们应该不断追求自己的完美,并且同时关注他人的成长和发展,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贡献。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亲子教育可按四大主题展开,即:幼儿养性(0-3岁)、童蒙养正(4-12岁)、少年养志(13-18岁)、成人养德(>18岁)。
对此,中国仁人智者已有成熟的见解,曰: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体现了按发展阶段因时施教的科学态度。
专家简介和平妈妈陈希红深圳市第一届“中小学十大优秀家长”获得者,曾任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深圳GTP共同成长空间发展教育专家。
陈老师帮助女儿在先天听觉障碍的薄弱起点上奋进,女儿获得第八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称号,现清华大学建筑系在读。
陈老师擅长亲子沟通和家庭规则教育,她将瑜伽运动和心灵修炼融合到家庭教育技巧中来帮助妈妈们做个平和、幸福的妈妈。
第一阶段约0~3岁,幼儿期,从BB到上幼儿园年龄阶段,主旨是幼儿养性性:性情、习性也。
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信息却能够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
因此,若常能被父母搂抱亲吻,被爱与欣赏的愉快情感与语言所包围,并且避免电子产品等不良外界刺激信息,孩子的性灵情感就会得到充足的滋养,养成活泼又静定、亲近人又不粘人、与人合作又有主见的驯良好性情。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零到三岁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阶段。
西方心理学上,认为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任务是培养亲密依恋关系,这与“幼儿养性”的中国传统观念相辅相成。
做到5点, 算合格家长想做合格的家长,性情、态度方面的准备,远比知识水平重要。
以下五点,能够做到即堪称合格的家长。
1、家长需要学习,并学会认错教孩子不怕没有知识,只怕没有学习态度。
高学历人士也不一定具备育儿知识,多数家长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不断学习才能成为合格家长。
家长要承认能力的有限,愿意学习:如吸取长辈的经验、与亲朋好友多交流、读科学育儿书籍、参加家庭教育讲座。
切忌以为父母人人能当就够了,只要孩子吃好睡好,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或老人。
家长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自己犯错,要允许尝试,允许犯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亲子教育可按四大主题展开,即:幼儿养性(0-3岁)、童蒙养正(4-12岁)、少年养志(13-18岁)、成人养德(>18岁)。
对此,中国仁人智者已有成熟的见解,曰: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体现了按发展阶段因时施教的科学态度。
专家简介和平妈妈陈希红深圳市第一届“中小学十大优秀家长”获得者,曾任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深圳GTP共同成长空间发展教育专家。
陈老师帮助女儿在先天听觉障碍的薄弱起点上奋进,女儿获得第八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称号,现清华大学建筑系在读。
陈老师擅长亲子沟通和家庭规则教育,她将瑜伽运动和心灵修炼融合到家庭教育技巧中来帮助妈妈们做个平和、幸福的妈妈。
第一阶段约0~3岁,幼儿期,从BB到上幼儿园年龄阶段,主旨是幼儿养性性:性情、习性也。
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信息却能够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
因此,若常能被父母搂抱亲吻,被爱与欣赏的愉快情感与语言所包围,并且避免电子产品等不良外界刺激信息,孩子的性灵情感就会得到充足的滋养,养成活泼又静定、亲近人又不粘人、与人合作又有主见的驯良好性情。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零到三岁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阶段。
西方心理学上,认为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任务是培养亲密依恋关系,这与“幼儿养性”的中国传统观念相辅相成。
做到5点, 算合格家长想做合格的家长,性情、态度方面的准备,远比知识水平重要。
以下五点,能够做到即堪称合格的家长。
1、家长需要学习,并学会认错教孩子不怕没有知识,只怕没有学习态度。
高学历人士也不一定具备育儿知识,多数家长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不断学习才能成为合格家长。
家长要承认能力的有限,愿意学习:如吸取长辈的经验、与亲朋好友多交流、读科学育儿书籍、参加家庭教育讲座。
切忌以为父母人人能当就够了,只要孩子吃好睡好,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或老人。
家长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自己犯错,要允许尝试,允许犯错误。
对自己做错的事,要说:爸妈错了!这是改错的第一步,能挽回错误对孩子的损害,也给孩子做示范。
会认错的父母更受孩子喜爱,也更有威信。
2、把孩子、家庭看作自己的事业一旦生养了孩子,养育孩子就成终身职责,甚至比工作还重要。
如果把孩子、家庭看作自己的事业,意味着安排事情时,会以家庭优先,具体如:预留亲子时间,参加孩子的家长会、运动会、比赛、表演之后,再安排自己出差、加班。
父母应尽量在中午应酬,晚餐回家吃,周末多陪孩子。
家长陪孩子时要关掉手机、电脑。
有的家长会安排年度、季度、一周的家庭活动计划。
3、愿意陪伴孩子玩耍愿意陪孩子玩是合格家长的明显指标,在父母的怀里或身边长大孩子会感到安全。
虽然孩子小、不会表达,但安全感是人格发展的基础。
安全感能发展自尊自信、自爱和爱他人等品质。
孩子小时跟谁呆的时间最长,就受谁的影响最大。
所以,不要让孩子跟保姆或老人相处的时间超过了和家长相处的时间。
下班后,父母要陪孩子玩,带他睡,周末也交给孩子。
孩子越小,陪伴孩子的时效性越大。
聪明的父母会花更多时间爱抚幼儿,等孩子长大后,和父母会特有感情,经得起打骂,不记仇。
4、和孩子感情融洽,能一起享受快乐时光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即使家长文化不高,但能和孩子打成一片,也是有效的教育。
合格的家长温柔体贴,很关心孩子的感受,不作苛求。
孩子高兴的时候她也高兴,孩子难过时,她也流泪;真心关爱孩子,功利心很淡,享受和孩子相处。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很舒服轻松,孩子愿意说自己的感受。
5、给孩子安定的生活秩序孩子需要安定的生活环境,因此要准备安定的住所、规律的作息、稳定的陪护人(保姆尽量少更换)。
还要有单一的就餐环境,少带幼儿出外用餐,更不要追赶着喂饭。
少让孩子去商场、歌厅等喧闹场所,减少不良刺激干扰,让他身心愉悦、平静地长大,性格不躁不烦。
良性刺激也最好定时定期进行,形成好习惯,如多到户外活动,睡前半小时的亲子阅读,让孩子在音乐中入睡。
孩子较大后,定期去书城、美术馆等文化场所和运动场及野外。
幼儿的娱乐应该有节制,看电视、玩手机、ipad等,从小训练限时进行,大人要作表率。
三岁孩子玩ipad风险有多大如今,玩ipad(包括其他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下同)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
如果父母知道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的风险,一定会三思而行。
1、玩ipad影响孩子理智与情感发展有父母认为,玩ipad的孩子显得聪明。
可惜真相完全相反,玩电子游戏不需要聪明,玩久了还影响理智与情感。
你知道孩子玩电子游戏时,理智和情感像老年痴呆症患者吗?根据森昭雄教授研究,每周玩游戏三四次,每次1到3小时后,大脑前额叶活动水平骤减,每天玩几小时的人则降到0,不玩时也不恢复。
这和森教授研究老年痴呆症患者时发现的脑电波很像。
前额叶主管思考、决策,但玩电子游戏时,基本不用前额叶,更多用的是“动物脑”,靠低级本能。
这就是沉迷游戏的人容易烦躁冲动、不善交际的原因。
虽然ipad上有幼教软件和电子书,但对幼儿来说,游戏的吸引力远大于学习。
2、玩ipad是消耗型爱好玩ipad也不是没好处,但付出是否比得到的东西多?其实,玩ipad是典型消耗型爱好,虽然从这些爱好中得到快乐,但是,才干没有增加,消耗了时间和健康,付出远大于回报。
而积累型爱好,指通过做事情积累了能力,愉悦身心,还为职业打下基础。
比如幼儿踢皮球能锻炼身体;玩泥巴能感受物体性状;群体游戏能增进交往能力;读书能提高语言能力。
森昭雄教授说,大脑神经在10岁前快速发育,错过了不能弥补,因而要多使用前额叶,对一生都很重要。
玩ipad让幼儿少用前额叶,难以投入其他活动,限制了思考、意志和情绪控制的发展。
3、玩ipad大大增加家庭管教成本幼儿迷上ipad后往往会变得不屈不挠,和赌博上瘾很像,电子产品令人成瘾。
本来合格爸妈只需多陪幼儿,和善地对待他。
若让幼儿接触ipad,会增加管教成本。
幼儿玩了ipad后,从此不爱跟着父母走。
而且,你会担心他的视力,担心他不活动,不听故事也不和小朋友玩,于是制止他玩ipad,监督、批评他,把ipad藏起来,孩子则会哭闹,青春期叛逆提前到来。
孩子这么小就难教?其实不该用ipad考验幼儿。
尽量避免幼儿接触电子产品。
ipad不是孩子成长必需品,连益智玩具都不是,最好等孩子大些才让他玩,并限制时间。
每玩15分钟后,通过抛接球、听音乐、看星星等调整。
童蒙养正(上):发展健全人格童蒙养正:第二阶段约4—12岁,儿童期,涵盖幼儿园与小学阶段,主旨是童蒙养正,指培养端正的心性及行为。
按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说法,则为发展健全的人格。
此阶段不宜过早、过快地“起跑”,而要发展孩子的“内功”。
重点促进孩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控,使这些人格特质不断发展壮大。
冒不起的教育风险:忽视人格培养1.子女教育犯不起的错误是什么父母随波逐流,通常会使孩子趋向两种类型。
一类是生活享乐型,孩子从小得到物质享受,理想是成就商家的梦想:追求新款手机、电子游戏、追名牌、追星,常吃餐馆,不思进取。
另一类是学习压力型,孩子从小去才艺班、补习班,愿望是考试成绩好,被老师赞扬,父母喜欢。
绝大多数的孩子享乐第一、超负荷学习,二者兼有。
享乐型孩子长大后不想考大学,甚至不想工作,想啃老;压力型孩子长大后没主见、消极被动、不独立。
孩子外表长成了大人,内心却是侏儒,这时要重塑孩子,就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2.内在人格是子女教育的根本培养孩子的意志、勇气、品质,是子女教育要努力的根本方向。
人格即人的内在属性,积极人格除了意志、勇气,还包括毅力、自控力、自信心、专注力、自主性、决断力、行动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与态度,还有价值观。
人格健全指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好,心理健康,适应能力强,能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实现。
3.人格是核心竞争力孩子要提高竞争力,虽然才能、知识也是竞争力,但都不是核心竞争力。
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格,当孩子人格趋于健全时,他洁身自好,勤奋学习,考试、登台会有理想的发挥。
他爱惜自己,也爱护朋友,因此人缘不错,选干部大家都投他的票。
人格健全的人更容易获得世俗的成功。
正所谓,一个人正确了,他的世界也会正确。
4.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父母要以最大的力气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子女教育要为此服务。
父母可从以下4个方面来把握人格:一是思想,关注孩子的观点和评价体系;二是感情,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情操;三是意向,关注孩子的期望和理想;四是行为,关注孩子的个体、群体和社会行为。
实效的办法是,为孩子设健全人格记录本,列出健全人格的主要指标,随着年龄进行记录和总结。
重视人格的父母不会随大流,如:不逼孩子上兴趣班;孩子犯错时,能顾及他的自尊;孩子学习欠佳时,不会慌张地找家教;不迷信名校,不盲目崇拜老师,也不会送礼巴结老师;父母是孩子的贴心人,孩子愿意把秘密告诉你;孩子不开心时,家长能第一个发现并关心;在商场里顶住孩子的撒泼,不随意给买玩具。
重视感受就是培养情商1.和儿童谈感受心理学大师萨提亚发现,功能不良的沟通常常植根于童年早期。
和儿童谈感受有助于孩子成为善于表达感受、善于沟通、能控制情绪的高情商的人。
谈感受就是细心观察孩子,琢磨其心理,把孩子的内心感受说出来,感受的名词说准确些,以便孩子识别。
例如:孩子哭着要妈妈时,应安慰:“妈妈上班不能陪宝宝,宝宝舍不得妈妈哦,好难受。
”接着转移注意力:“走,我们去看花啰!看看就不难受了。
”孩子不要打针时,妈妈抱着孩子说:“打针疼,妈妈知道宝宝害怕。
是不?但是针还是要打的哦!”接着抚摸:“来,妈妈抱抱再打吧。
”2.和孩子玩感受扑克牌当儿童长大些后,父母可以把各种感受的表情画出来,做成纸牌(不会画的,可找图画卡片)和孩子玩。
牌上写感受的名称,如:想念、伤心、愤怒等。
玩的时候,把牌打出来念给孩子听,并表演那些感受,孩子不懂的就举例解释。
当孩子不开心时,就和他打相应的牌。
和孩子当时的感受对上号了,他会点头或者哭声变小,称“命名情绪法”,帮助孩子识别感受。
3.处理儿童的感受不要排斥孩子的感受,多拥抱抚慰儿童,给他读故事、唱歌,带他出门找小朋友,如果他想静静待着也行。
最后问他:“你现在好些了吗?平静了吗?”通过安慰,大部分的感受会自然地退潮。
不要排斥、批评或忽视他的感受。
如:“不要生气!别难过。
男孩子有什么好怕!你怎么那么小气!给小朋友玩嘛!”这些话会让孩子觉得生气、难过、害怕、舍不得都是不好的,有羞耻感,或自己的感受不重要、不被信任。
4.感受都可以,有的行为不可以孩子的感受是自发的、无法控制,只能要求孩子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把感受与行为分开,接纳感受,规范行为。
能接纳自己任何感受的孩子才能约束行为,发展自己。
否认、压抑、忽视自认不好的负面感受,心理容易不健康,行为也更容易有偏差。
当孩子知道产生任何感受都没有错,还能告知父母时,父母才能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