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现状和教育对策的文献综述2
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现状分析-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现状分析性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
学前儿童性教育不仅要向儿童传授性器官的基本知识,培养儿童的性别角色,还要给儿童灌输初浅的性道德等内容。
[1]从长远来看,早期性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幼儿园性教育是幼儿进行早期性教育的重要途径。
因此,本文旨在论述幼儿性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之上,了解我国幼儿园性教育开展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幼儿园性教育开展的有效措施。
一、幼儿园性教育的必要性(一)生理学意义幼儿进行幼儿园性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学意义。
据研究,儿童发育的最早表现是原发性性功能反应,常见的有未满l岁的男孩出现阴茎勃起;3~6岁的男孩或女孩会用刺激生殖器以取得快感,进而可发展抚摸其他儿童的生殖器,并对大多数人上厕所的动作感兴趣,喜欢窥视。
[2]这些性行为是无意识的,是性中枢在发育的表现,并受到神秘感和好奇心的驱使。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正显示孩子性发育的进行。
有专家认为,人的性发育开始得很早,不满周岁的孩子在性问题上不是中性体,因此性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
然而,有些不懂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家长和教师认为这是不良的行为,并对幼儿进行训斥;有的家长则加以忽视,或者觉得难以于启齿;还有的家长用“龌龊”“下流”来教育孩子。
这些不科学的行为和态度很可能造成孩子的自卑,产生怪异的想法,长大后引发性攻击、性功能障碍或性压抑等行为。
因此,教育者要了解学前儿童性教育所具备的生理学意义,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性教育。
(二)心理学意义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进行幼儿园性教育是必要的。
性心理教育有两个关键期,一个是青春期,一个就是幼儿期3~5岁。
[3]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理事会主席考尔德伦博士认为:“ 对于性教育,可能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以前,尤其是5岁以前。
这期间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无疑对儿童今后的一生有深刻影响,这些影响或好或坏将扩展到一个人的性别同一性和性角色行为方面。
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现状和教育对策的文献综述 新 优质文档
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现状和教育对策的文献综述早期性教育关系到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
提倡“性教育”,目的就在使每个人悦纳自己的性别角色,了解自己和异性的身心发展,学习两性交往,最后能建构美满幸福的家庭。
不能认为性教育是无师自通或水到渠成。
鲁迅先生早年就提出过重视儿童早期性教育,他认为“知”比“无知”更有益。
不能把性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性知识教育,性教育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道德、伦理诸多方面。
一.性教育现状。
远观国际。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从本国实际出发,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将性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将性教育与个体的整体素质发展结合起来,与人的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性教育看作“人格教育”“爱的教育”“生活教育”,甚至将它提升到“人的教育”的高度。
日本在1979年便专门编写和出版了《性教育指导纲领》,其中“儿童篇”系统地介绍了儿童期性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美国在1990年就有50%的学校开展性教育活动,并以此指导和配合家庭的性教育。
瑞典作为世界上性教育公开化程度最高、性教育效果最好的国家,学校中已将性教育普及。
近看我国。
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的儿童性教育却在相当程度上被人们所忽视,这与国际上把性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关心人的终身健康与幸福的教育趋势是不一致的。
因此,在儿童期普及性教育理所应当。
二.了解幼儿性心理发展。
他们从各种消遣活动中得到身体上的快感,性的观念逐步形成。
从孩子出生到学龄前,性心理分别经过口欲期(出生—1岁半,如吮吸手指)、肛欲期(1岁半—3岁,如身体的排泄活动)、性器官欲期(3—6岁,抚摸自己的性器官现象)和性疏远期(6—7岁,萌发了对异性的好感与接近愿望,但却以疏远和反感的形式表现出来)。
弗洛依德曾指出:“公众的观点是儿童没有性感觉,这种本能最初出现的时间似乎是在青春期。
这虽是一种普遍的错误,但其后果却是严重的。
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对性活动的基本原理的无知所造成的。
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摘要:本文以学前儿童性教育为主题,指出了学前儿童性教育的重要性,重点针对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学前儿童性教育;重要性;现状;对策对学前儿童进行性教育是新形势下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前教育中,通过合理方式融入性教育,能够帮助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形成健康的性心理,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领域忽略了儿童的性教育,这不利于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展开了调查和分析。
一、学前儿童性教育的重要性(一)学前期是早期性教育的关键期性可以看作是个体的自然属性,这也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基础,因此性教育应该被视为一种终身性的教育。
从个体的出生,再到其慢慢地成长,直到进入幼儿园之后,很多儿童对个体的生存已经有了潜意识的认识,在这一时期开展性教育,能够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从心理学的层面来看,学前儿童对两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比如男孩和女孩的不同,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很多儿童已经开始关注异性,并喜爱异性。
通过开展必要的性教育,能够使儿童从小保持正确的思维理念,并消除儿童对性的好奇心,使其能够正确地看待不同的性别,以及不同性别所产生的心理变化,这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有助于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确立学前期是儿童性别角色确立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儿童能够明确自身的性别,而且能够认识到不同性别之间有所不同,但是很多儿童对性别的意义和特征还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
在这一阶段,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展性教育,能够帮助儿童明确性别的意义,使其正确看待男孩和女孩,并了解各自的外表和行为特征,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前儿童树立角色意识,并顺利完成性别角色的认知。
而在这一阶段,如果忽略了性别角色的教育,则无法帮助儿童建立性别角色的认知,部分儿童还会因此出现性混乱,比如男孩女性化,这对学前儿童有着终生的负面影响。
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学前儿童性教育是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分析了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学前儿童;性教育;性健康学前儿童的性心理是模糊的、幼稚的。
其性心理发展主要有以下阶段:第一阶段(0~1岁)口唇期。
第二阶段:(1~3岁)肛欲期。
第三个阶段:(3~6岁)性器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对性别差异有所认识,他们的性快乐来自于对生殖器官的刺激和幻想,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出现玩弄生殖器官。
童年时期的性表现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
生活中的性表现事实上开始的那么早,但现实中大多数人却对于性以及和性有关的食物往往采取一种漠视的、鄙视的,甚或厌恶的态度,忽视童年时期的性表现,逃避儿童的性问题,轻视儿童时期的性健康教育。
一、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性教育观念落后。
受传统文化影响,性一直处于禁锢状态,人们耻于谈性。
我国目前有关性教育主要存在这样几种错误取向:“无师自通说”,即所谓的人不需要性教育,性知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自然会知道的;“诱发说”,认为对儿童进行过早地性教育,可能会导致儿童青少年过早地成熟;“盲从无知说”,认为儿童青少年不懂性知识是道德纯洁的表现,对他们封闭性知识最保险2、性教育教材匮乏。
在性教育的全面发展的今天,我国已出版发行了一些性教育教材,然而这些教材中大部分是针对初中学生,真正对准学前儿童的少之又少,我国儿童性教育教材本来就少,再加上大多语言平淡,不贴近生活,不易于儿童接受。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直接照搬外国的性教育材料,没有考虑中外文化背景不同3、性教育师资薄弱。
我国的高校并没有专门培养学生性教育教师的专业,从事幼儿园性教育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家和生物学专业,而在美国,仅公立学校就有5万多专业从事性教育,另外,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随机选取了30名学前师范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未来的幼儿教师普遍认为实施幼儿园性教育非常重要,但他们仍对其必要性认识不足,并且缺乏实施性教育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学前儿童性教育实施现状、滞后原因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性教育实施现状、滞后原因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1、简述学前儿童性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学前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性教育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情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观。
通过适当的性教育,可以预防儿童因缺乏知识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从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
培养儿童性别意识:性别意识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性教育可以帮助儿童了解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特征和差异,培养他们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认同感。
这有助于他们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
增强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性教育不仅是关于身体部位和行为的认知,更是关于如何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知识。
通过适当的性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包括如何避免性侵犯、如何拒绝不安全的性行为等。
这对于保障儿童的权益和安全至关重要。
推动社会进步:学前儿童性教育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通过加强性教育,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平等的发展环境。
学前儿童性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性别意识培养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学前儿童性教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质量和效果。
2、国内外学前儿童性教育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前儿童性教育也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在国内外,学前儿童性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在中国,学前儿童性教育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
早期,我国的学前儿童性教育主要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口头传授和传统媒体进行传播。
随后,一些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系统的学前儿童性教育模式,如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开发的“爱与关怀”课程等。
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的水平,但仍需不断完善和提高。
在国外,学前儿童性教育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
许多国家都有专门的性教育机构或课程,为学前儿童提供全面的性教育服务。
儿童教育文献综述
儿童教育文献综述儿童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在过去几十年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篇综述旨在回顾和总结关于儿童教育的一些重要文献,探讨儿童教育的现状、问题和趋势。
一、儿童发展和学习儿童的发展和学习是儿童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这方面,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和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对于理解儿童的思维和学习过程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Piaget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而Vygotsky则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学习的重要影响。
这些理论对于教育者来说,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二、儿童教育的方法和策略针对儿童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研究。
例如,Montessori教育法强调儿童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经验;Reggio Emilia教育法则注重创造性和合作性学习;而Waldorf教育法则强调经验、情感和艺术的重要性。
这些教育法则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
除了教育法则,现代科技也在儿童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儿童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和进行学习。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儿童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然而,科技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争议,如信息过载、隐私问题和互联网安全等,需要教育者和家长共同面对和解决。
三、儿童教育的社会和环境因素儿童的教育受到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广泛影响。
例如,家庭背景、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传统都会对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发展产生影响。
社会政策和教育制度也在塑造着儿童教育的格局和质量。
在这方面,有必要加强政府的教育投入,改善师资培训和学校设施条件,以确保每个儿童都能够获得公平和优质的教育。
四、儿童教育的挑战和未来趋势儿童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例如,过度竞争和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念可能会给儿童带来过重的学习压力;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评估方法可能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幼儿园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幼儿园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性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幼儿园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机构,开展性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性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近年来,幼儿园性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幼儿园在性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资质不足、教材匮乏等。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有必要对幼儿园性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目前,幼儿园性教育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
多数幼儿园尚未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且教师对于性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这主要是由于幼儿园缺乏专业的性教育师资力量,同时也没有针对儿童的适宜教材。
因此,幼儿园性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儿童在遇到性方面的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准确的解答。
为了改善幼儿园性教育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幼儿园性教育的宣传力度。
通过家长会、讲座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性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正确认识性教育,并积极参与其中。
改善幼儿园性教育的资源条件。
引进专业的性教育师资力量,为幼儿园提供系统的性教育课程。
同时,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性教育教材的研发,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宜性。
加强家长对幼儿园性教育的培养。
家长在儿童性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方式,加强家长对幼儿园性教育的了解和认同,提高家长在性教育方面的素质和技能。
幼儿园性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目前幼儿园性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但是通过加强宣传力度、改善资源条件、加强家长培养等对策,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幼儿园性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让我们一起幼儿园性教育,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性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尤其是进入中学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对于性和情感的认识也不断加深。
在这个关键时期,进行合理的性教育对于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性观念、提高性健康意识以及促进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学性教育的现状,以及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的教育对策。
幼儿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幼儿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幼儿性教育逐渐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生理知识,更涉及到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和社会责任等多方面内容。
因此,对于幼儿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社会价值。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幼儿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单教育资源匮乏以及社会环境压力等。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幼儿性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幼儿性教育的重视,共同为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的幼儿性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也希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能够从中获得启示,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自我、保护自我,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幼儿性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意识不足:在多数家庭和教育机构中,对于幼儿性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家长和教育者往往避而不谈,或者只是简单地进行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识教育,缺乏全面系统的性教育意识。
教育内容单一:现有的幼儿性教育往往局限于生理知识的介绍,而对于性别角色、性道德、性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则相对较少。
这种片面的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育方法不当:一些家长和教育者在进行性教育时,往往采用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方法,无法有效地传达知识,也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育资源匮乏:幼儿性教育的相关资源,如教材、教具、教师等,普遍缺乏。
这导致教育者在进行性教育时缺乏有效的工具和手段,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社会环境的制约:在一些传统观念较为浓厚的地区,幼儿性教育往往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
家长和教育者可能因担心社会的非议而回避性教育,或者只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进行。
幼儿性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育意识不足、教育内容单教育方法不当、教育资源匮乏以及社会环境的制约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家长和教育者的性教育意识,丰富教育内容和方法,增加教育资源投入,并努力改变社会环境对性教育的制约。
学前儿童性教育实施现状、滞后原因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性教育实施现状、滞后原因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学前儿童性教育实施现状、滞后原因及对策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的实施现状,分析导致其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性教育作为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儿童正确的性别认同、性观念以及预防性侵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全面梳理学前儿童性教育的实施现状,深入剖析其滞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理论基础学前儿童性教育,作为一种关注儿童性心理、性生理和性社会行为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其理论基础深深植根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教育学中,儿童的全面发展理论强调性教育应作为儿童整体教育的一部分,促进其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心理学领域的性心理发展理论则指出,学前阶段是儿童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恰当的教育和引导有助于形成健康的性心理。
社会学理论则强调性教育在培养儿童性别角色认同、性别平等意识以及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为学前儿童性教育提供了关于儿童性生理发展的科学基础,包括性器官的发育、性功能的成熟等,这些都是性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理论基础具有跨学科性,需要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和实施学前儿童性教育,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全面、科学的支持。
三、学前儿童性教育的实施现状在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一直是一个相对被忽视的领域。
尽管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儿童保护意识的提高,一些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开始关注学前儿童性教育,但其实施现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从教育内容来看,当前学前儿童性教育的内容普遍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生理知识的传授上,而对于性别角色认同、性道德观念的培养以及性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则相对较少。
当前幼儿园性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教学视点101当前幼儿园性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幼儿园的性教育,主要是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性知识、性别角色、性观念和性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开展早期的性教育,能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培养健康的心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1 幼儿园开展性教育的重要性性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越早实施幼儿获益越大。
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开始具备一定的性别意识,对性开始产生好奇心,老师要抓住这一阶段,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对幼儿进行引导。
良好的性教育能够帮助儿童确立性别角色,增强幼儿的性角色意识,防止性尴尬和性抑制,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性心理,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保护自己。
2 幼儿园性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1 老师对性教育认识不到位,教育理念有失偏颇虽然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性知识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是由于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有些幼儿园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面对性教育还是十分不自然,要么在教学中轻描淡写,敷衍了事,要么有意无意忽略。
这些都是因为老师的性教育理念不正确,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幼儿性教育的重要性。
有些年长的教师,固守传统教育理念,谈性色变,没有给孩子进行没有性教育的意识。
还有的老师一直认为幼儿太小,教育时机不成熟,要等孩子认知能力强一点了再说;或者担心不说则已,引起孩子的好奇,适得其反,这些都是幼儿园老师在性教育工作中常见的误区。
2.2 老师的性教育方法不当,性教育材料匮乏由于教育观念不正确,不少幼儿园在性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选择上更是一筹莫展。
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小,认知能力不强,老师在性教育内容和方法上面的选择应该更加慎重。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并没有找到科学有效的性教育方法,有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一言以蔽之,不过多展开论述,让幼儿不明所以;有的避重就轻,谈及的都是无关紧要的方面,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并且教学内容也局限在“男女有别”“拒绝陌生异性的亲密举动”等简单的性教育方面,教育作用十分有限。
除此之外,目前不少幼儿园都没有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也缺少专业的教材和师资对幼儿进行性教育,性教育资源十分短缺,加上社会上可供老师选择的幼儿性教育读物不多,这都给幼儿园的的性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
学前儿童性教育实施现状、滞后原因及对策研究
四、研究展望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学前儿童性教育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 机遇。为了推动学前儿童性教育的持续发展,未来的研究应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性教育和心理发展特点,为制定更加科学的 性教育方案提供依据。
2、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技术,提高学前儿童性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谢谢观看
学前儿童性教育实施现状、滞后原 因及对策研究
目录
01 一、学前儿童性教育 实施现状
03 三、对策方法
02
二、学前儿童性教育 滞后原因
04 四、研究展望
性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 响,学前儿童性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次演示将深入探讨学前儿童性教育 的实施现状、滞后原因以及对策方法,以期为推动儿童性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参 考。
3、加强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合作与联动,构建全方位的学前儿童性 教育支持体系。
4、学前儿童性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教师队伍建设、家庭教育观念转变等关键 问题,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总之,学前儿童性教育是一个关系到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议题。面对当前的 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教育内容设置、教育方式实施、家长 观念引导等多方面着手,不断完善学前儿童性教育体系,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 造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二、学前儿童性教育滞后原因
1、社会文化环境
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对于性教育的态度较为保守。人们往往认为性教育不 必要、不适合儿童,甚至将性视为不可谈论的禁区。这种消极的社会文化环境阻 碍了学前儿童性教育的正常开展。
2、教育制度
当前,国内教育制度对于学前儿童性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课程设置和教 学考核中,性教育往往不作为重点。此外,对于性教育师资的培训和选拔也缺乏 系统的标准和规范。
近年来中国学前儿童性教育研究综述
近年来中国学前儿童性教育研究综述作者:任丽蓉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5期摘 ;要:随着社会上性侵儿童事件的频繁发生,学前儿童性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通过在知网上对2009-2019年上半年有关学前儿童性教育文献的搜集筛选,从学前儿童性教育的必要性、内容、原则、现状和方法五个角度对其进行总结,并提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以期为后续的学前儿童性教育研究有所启迪。
一、研究文献概况中国知网是集国内外各类文献资源为一体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资源库。
因此,本文以中国知网为平台进行数据采集。
分别以“学前儿童”、“婴儿”、“幼儿”+“性教育”为篇名和关键词,对2009-2019年上半年中国学前儿童性教育研究文献进行了搜索。
文献分布特点如下:关于学前儿童性教育的文献发表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09-2014年共有14篇,占总数的30.43%,2015-2019年上半年共有32篇,占总数的69.56%,说明人们对于学前儿童性教育的关注度日益增加。
(3)从文献采用的研究方法来看,定性研究38篇,占总数的82.60%;定量研究8篇,占总数的17.39.%。
定性研究文献多采用经验总结和逻辑思辨等非实证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文献则多采用问卷调查法。
二、研究内容对文献进行整理归类后,发现关于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学前儿童性教育的必要性、内容、原则、现状、方法等主题展开讨论。
(一)学前儿童性教育的必要性黄姗认为顺利解决幼儿期性生理和性心理问题不仅有利于儿童形成科学健康的性知识,为青春期性心理发展奠定基础,也有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观,促进健康人格形成,顺利完成社会化。
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社会环境等各方面要求对学前儿童进行性教育。
(二)学前儿童性教育的内容对于学前儿童性教育的内容,冯明认为科学的性教育应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多方面的教育。
刘小红认为幼儿性教育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认识人体器官,了解两性差异,进而形成正确的性别自认。
幼儿园论文性教育现状论文
幼儿园论文性教育现状论文摘要:引导幼儿识别不适当的身体接触,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在遭遇性侵害时做出适当正确的反应,不同年龄段的有幼儿应该进行不同层次的性器官与性保护教育。
一、幼儿园性教育现状67.65%的幼儿教师认为性教育的开始时间应该在3-5岁,73.53%的幼儿教师认为在园期间幼儿园是有必要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的。
可见大部分幼儿教师认为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性教育是很必要的,对幼儿园期间实施幼儿园性教育是采取支持态度的。
可见,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性教育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
然而,58.82%的幼儿教师并不系统地了解幼儿园性教育中的生命起源教育部分,63.24%的幼儿教师并不系统地了解幼儿园性教育中的性别角色教育部分,70.59%的幼儿教师并不系统地了解幼儿园性教育中的性器官与性保护教育部分。
由此可见,大部分幼儿教师自身对于性教育几个部分的认识通常都只是有听过一点,但却并不是系统且深入地了解其中内容的,然而这对于幼儿园性教育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原因分析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性教育实施是比较困惑的,他们都表明自己需要有关专家给予一定的理论知道以及技术方面指导。
极少有幼儿教师能够平时通过能够阅览健康、医学杂志,并从中了解与性有关的教育知识,大部分的教师都是依据自身经验甚至本能面对并处理孩子的疑问和行为。
由此可知,大部分幼儿教师的性教育知识、能力、经验是十分有限的。
幼儿园的性教育其实与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都是有一定程度的联系的,幼儿园并没有将性教育分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与其它五大领域结合,导致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并不丰富,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家庭方面的原因也一定程度地影响着幼儿园性教育的良好发展,由于有些家长自身的性观念和态度的影响,并不支持在幼儿园期间开展幼儿性教育。
家园配合对促进幼儿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大部分幼儿园缺乏在家园合作中一定程度渗透性教育的内容,导致家长的性教育观念和态度会有一定程度上的落后,不懂得应该如何以及以何种程度进行幼儿性教育,这对幼儿园良好的开展幼儿性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某些幼儿园也碍于家长的影响,并不能进行有关性教育的环境创设、开展幼儿性教育的主题活动、提供视频图片书籍资料等。
幼儿园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幼儿园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开放和进步,性教育在幼儿园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传统观念、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多种原因,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现状仍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性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将概述幼儿园性教育的内涵与目标,明确其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分析当前幼儿园性教育的实施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如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教育方式单教育资源不足等。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园性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还能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幼儿园性教育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的实施现状呈现出复杂且多元的特点。
一方面,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开放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愿意在幼儿园阶段引入相关的教育内容。
另一方面,由于性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长期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加上家长、教师自身对于性教育的认知不足和担忧,幼儿园性教育的推进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从教学内容来看,当前幼儿园性教育的内容大多局限于生理知识的传授,而对于性别认同、性道德、性保护等更深层次的内容则涉及较少。
这种“知识化”的性教育倾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幼儿建立对身体的初步认识,但却忽略了性教育在情感、道德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价值。
从教学方法来看,幼儿园性教育往往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进行,缺乏针对不同年龄、性格幼儿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同时,由于教师自身对于性教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很多时候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显得较为生硬和刻板,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共鸣。
再次,从教育环境来看,幼儿园性教育的实施往往受到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制约。
一些家长对于性教育持保守态度,担心过早的性教育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而社会上对于性教育的误解和偏见,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园性教育的开展。
我国近十年幼儿性教育研究综述-最新教育文档
我国近十年幼儿性教育研究综述-最新教育文档我国近十年幼儿性教育研究综述1 幼儿性教育的研究现状1.1 幼儿性教育的对象研究1.1.1 家庭性教育角度有关幼儿家长自身性知识的了解情况方面,谢怡、孙晓勉等人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的性教育观念进行调查,发现家长性知识的合格率为80.4%,但有近70%的家长不懂如何谈性教育;①在家长对幼儿性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方面,王海娟对农村家庭幼儿性教育的调查中得知,农村幼儿家长的性教育意识淡薄,且观念存在误区;②有关家长对幼儿性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方面,周静的调查结果中只有五分之一的家长赞同性教育在幼儿阶段进行,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在中学阶段进行性教育更为合适;③家长对幼儿性教育的内容与实施频率方面,尹恒调查中有40%的家长几乎没有实施过性教育,性教育的内容大多为性别认同。
④从家庭性教育的实施现状中得出,家长自身对性知识掌握程度较高,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有关父母在性教育方面的差异研究较少;低学历的家长传授性知识的观念淡薄;幼儿性教育的内容范围较为狭窄;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的时间存在分歧。
1.1.2 幼儿园性教育角度有关教师对幼儿性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方面,王燕将武汉市六所幼儿园的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在大专以上学历中,有75%的教师支持在幼儿园开展性教育,在高中、中专以下45%的教师认为幼儿园开展性教育没有必要;⑤13-14有关幼儿性教的讲授内容层面,王良玉⑥在研究中指出,教师讲授有关幼儿性别角色的内容较多;有关教师对幼儿性教育的实施方面,王燕调查中,32.6%的教师会经常实施性教育,也有7.6%的教师从未对幼儿进行过性教育。
⑤17-18 从以上调查分析得出,教师在幼儿性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方面具有差异。
有的教师认为3~6岁进行性教育很必要,有的认为还为时过早。
在性教育的实施频率方面,大多数的教师实施的频率较低。
除此之外,关于教师性教育的内容多为性别角色与自我保护,对其他领域的内容涉及较少。
1.2 幼儿性教育的目标有关幼儿性教育目标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关注的角度不同。
论幼儿性教育的文献综述研究
论幼儿性教育的文献综述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幼儿性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也在逐步深入。
幼儿性教育,指的是针对幼儿阶段(通常是0-6岁)儿童进行的关于性别角色、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它不仅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更是影响其未来人格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系统梳理和分析当前国内外关于幼儿性教育的研究现状、主要观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幼儿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对幼儿性教育的定义和内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目标。
接着,从性别角色认同、性生理知识、性心理发展和性道德教育等方面,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当前幼儿性教育的研究热点和争议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探讨幼儿性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未来幼儿性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幼儿性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综述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幼儿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为家长、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幼儿性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在近年来的教育研究中,幼儿性教育逐渐受到关注,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现有的幼儿性教育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当前的研究状况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从性教育的定义和目标来看,多数研究都强调了性教育的全面性和预防性。
全面性意味着性教育应涵盖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帮助幼儿建立全面的性认知。
预防性则强调通过性教育,预防幼儿遭受性侵害,以及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这些定义和目标的提出,为幼儿性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从性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来看,文献中提到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故事、游戏、互动活动等方式进行性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家长和教师的角色也被广泛关注。
许多研究都强调了家长和教师在幼儿性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幼儿性观念形成的引导者。
幼儿园大班实施幼儿性教育的现状调查
幼儿教师对于性教育的态度可以说直接影响到幼儿对“性”这一话题的态度和认知。徐莹,张碧碧,叶熊静通过调查认为虽然教师普遍赞同幼儿性教育,但对目标内容了解迷糊,对于幼儿会发生的性问题会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也不够深入了解,对性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不够明确[16]。经调查,吴缃琦,孙晓勉,谢怡发现教师对幼儿性教育的目标范围不够统一,对于要不要进行儿童性教育,何时开展儿童性教育这类问题意见也各不相同 [17]。如果幼儿园不开展相关课程,不重视这方面教育,那么幼儿在学前阶段对于性教育的认识就是微乎其微,可能在逐渐成大的过程之中会了解到男女的差异,但到底为什么是男孩女孩诸如这类问题的认知会有很大的欠缺。谢妮调查了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的具体情况,结果显示,部分幼儿教师赞成对幼儿进行简单的性教育,事实上几乎没有一所幼儿园组织开展过有关幼儿性教育活动,也很少有专业的社会机构提供帮助[18]。
2.文献综述
2.1幼儿性教育课程内容及方法
2,1.1幼儿性教育课程内容
性教育的内容不单单指向健康方面的学习还涉及到社会、科学等领域。所以需要包括的知识和界定范围需要教师去思考。
周念丽[13](2014)认为幼儿性教育包括对幼儿进行生命形成、性别认知和自身保护等内容的教育。吴敏波、陈燕娜(2008)认为性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提供关于人的性潜能的科学而准确信息,关于对性的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选择的教育,进行处理人际交往与两性关系的技能训练和责任感教育。简单概括为对幼儿传授科学的简单的性知识、培养幼儿正确的性意识、性观念和性道德[14]。沈明泓、安静(2013)认为幼儿性教育以性别角色期待与认同、性的社会活动学习、早期的性情感指向为主要任务[15]。[19]刘晓红认为幼儿性教育应包括认识人体器官结构,功能及差异,有正确性别认知,人类繁殖前提:相爱,组成家庭,生育宝宝,性器官的保健卫生和自我防护。[20]唐翊宣认为应包括性别认知能力,生理发育及生育知识,尊重生命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吴建忠将性教育的内容概括为:认识性器官的科学名称、性别角色意识、性别认同和基本的性道德原则[18]。林剑影认为使幼儿知道自己的性别、尊重异性的性别并形成性别认同感,发展和懂得正确两性交往,了解家庭的功能,知道简单的生育知识[22]。
学前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学前教育文献综述范文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
小编收集了学前教育文献综述范文,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文献综述范文【一】概述,学前智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学前智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
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
原则,是对0岁至入小学前儿童实施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依据0岁,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前教育的原则可概括为,(1)从胎教开始适应各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教育;(2)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3)成人对学前儿童的照管与教育相结合;(4)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5)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趋势,简述自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学前儿童性教育是以学前儿童为对象开展的旨在促进学前儿童对性知识了解程度,并学会认识自己保护自己的一种教育。
性和性别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天然属性,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综合,性教育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道德、伦理诸多方面。
提倡“性教育”,目的就在使孩子身心健康,自信自爱,免受伤害,悦纳自己的性别角色,了解自己和异性的身心发展,尊重异性,学习两性交往,最后能建构美满幸福的家庭,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下文将从当前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问题原因分析以及解决对策三部分对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展开论述。
一.存在的问题1.全社会的科学性教育意识不强全社会的科学性教育意识不强,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在芬兰,幼儿园会有正式的性教育图书,《我们的身体》这本性教育书,从科学性和趣味性出发,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讲一节,性教育就自然而然开始了。
在马来西亚,4岁小孩也要学性知识,近期热播的《爸爸去哪儿》,曹格,Joe, Grace就是来自马来西亚的,每当换衣服时,Joe, Grace 都会嚷嚷着要遮起来,摄像头不能拍,这既显示了孩子们的性意识,也体现了曹格作为家长的科学性教育。
在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开始强制性性教育。
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性”是一个敏感词,是一个不能提出来讨论的事,无论是在家里,幼儿园还是整个社会,很多人说起性会联想到性行为,认为一切和性相关的是龌龊肮脏的,是万万不能提及的。
而讨论与性相关的人就是粗俗肮脏不文明的,这种片面错误的认识让本该科学严肃对待的性教育迟迟不能起步,最终导致大部分人都不敢讲性教育,那受伤的是孩子啊。
2.儿童性侵性骚扰事件频发儿童性侵性骚扰事件是我国未全面开展科学性教育所直接导致的恶果。
近来,电视报纸均有报道,某某幼儿家长回家帮孩子洗澡时,发现自己的孩子下体通红,一问才知,是被别人摸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现状和教育对策的文献综述
早期性教育关系到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
提倡“性教育”,目的就在使每个人悦纳自己的性别角色,了解自己和异性的身心发展,学习两性交往,最后能建构美满幸福的家庭。
不能认为性教育是无师自通或水到渠成。
鲁迅先生早年就提出过重视儿童早期性教育,他认为“知”比“无知”更有益。
不能把性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性知识教育,性教育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道德、伦理诸多方面。
一.性教育现状。
远观国际。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从本国实际出发,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将性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将性教育与个体的整体素质发展结合起来,与人的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性教育看作“人格教育”“爱的教育”“生活教育”,甚至将它提升到“人的教育”的高度。
日本在1979年便专门编写和出版了《性教育指导纲领》,其中“儿童篇”系统地介绍了儿童期性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美国在1990年就有50%的学校开展性教育活动,并以此指导和配合家庭的性教育。
瑞典作为世界上性教育公开化程度最高、性教育效果最好的国家,学校中已将性教育普及。
近看我国。
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的儿童性教育却在相当程度上被人们所忽视,这与国际上把性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关心人的终身健康与幸福的教育趋势是不一致的。
因此,在儿童期普及性教育理所应当。
二.了解幼儿性心理发展。
他们从各种消遣活动中得到身体上的快感,性的观念逐步形成。
从孩子出生到学龄前,性心理分别经过口欲期(出生—1岁半,如吮吸手指)、肛欲期(1岁半—3岁,如身体的排泄活动)、性器官欲期(3—6岁,抚摸自己的性器官现
象)和性疏远期(6—7岁,萌发了对异性的好感与接近愿望,但却以疏远和反感的形式表现出来)。
弗洛依德曾指出:“公众的观点是儿童没有性感觉,这种本能最初出现的时间似乎是在青春期。
这虽是一种普遍的错误,但其后果却是严重的。
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对性活动的基本原理的无知所造成的。
”因此,即使是年幼的儿童也是有性感觉,并对性有强烈的好奇心。
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说,“3—4岁是孩子的敏感期,这个敏感期持续两个月,他看你洗澡看两个月,两个月以后让他看都不会看了。
”
三.性教育宜早不宜迟。
我们这里所研究的学龄前主要是指3—6岁幼儿。
3~6岁的儿童是人生起始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的身体发育处于最旺盛的阶段,心理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好奇心正反映了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飞跃。
这时候随着身体发育,他们会发现身体感觉最好受之处是生殖器官,出现抚弄自己的性器官现象即刚才所提到的性器官欲期。
他们正处于试图独立的学习阶段。
然而几乎也要受到来自大人的压抑。
事实上,孩子这时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的引导。
幼儿性教育专家指出:“既然人的性发育开始很早,即便不满周岁的孩子在性问题上也不是中性体,所以,性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
”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学家玛丽考尔特博士强调说,“儿童阶段,特别是5岁以前的性教育特别有效”。
可见,性教育开始的关键时期是3—5岁,这一时期内接受性教育,对受教育者一生的“性特征”具有决定性作用或深刻影响。
儿童性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
性教育不只是读一本书,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次录像,而是一个涉及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教育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随受教育者年龄不断发展的再社会化过程。
让我们携手,培养孩子与同龄人相处的自然而健康的态度,建构孩子健康的人格。